五年级上册书法《第3课 常字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书法上册《第3课示字旁》教案

此外,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对于示字旁在不同汉字中的形态变化掌握得不够熟练。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举例不够丰富,导致学生无法全面理解。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3.加强对讨论方向的引导,确保学生讨论内容紧密围绕教学目标。
4.增加课堂互动,鼓励内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练习书写含有示字旁的汉字,提高书写速度和美观度。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书法艺术的鉴赏能力,通过学习示字旁的书写,使学生感受书法的韵律美和结构美;
2.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了解示字旁在汉字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3.培养学生的书写技能,掌握示字旁的基本笔画和笔顺,提高汉字书写的规范性和美观度;
-对于一些书写基础薄弱的学生,如何纠正错误的书写习惯,形成正确的笔势和姿势,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师需要耐心指导,个别辅导,帮助学生逐步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如分组讨论、示范教学、个别指导、反复练习等,以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四、教学流程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了鼓励这些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置一些互动环节,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
1.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示字旁的书写技巧。
2.丰富教学案例,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示字旁在不同汉字中的形态变化。
五年级书法教案上册

五年级书法教案上册小学书法湘版五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字形特点、整齐平正、分配匀称、比例适当、重心平稳、点画要呼应、长短要变化、伸缩穿插、轻重适宜、偏旁要容、疏密要得当、习字练习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依据《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锁定阶段教学目标,针对五年级的学情,进行偏旁与字头的教学,继续开展综合探索活动,将对文化的认识和传承融入教学之中。
本册教材以单元组课,共设置15个课目。
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特制订本学期教学计划,以供参考。
教学目标:1.掌握字形的构字规律与写法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品质,规范书写的习惯。
3.培养学生对书法的热爱,提高他们对书法的鉴赏能力。
4.通过此类字的临帖,进一步熟悉毛笔笔法,使书写更美观。
教学重点:1.掌握字形的构字规律与写法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品质,规范书写的习惯。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书法的热爱,提高他们对书法的鉴赏能力。
2.通过此类字的临帖,进一步熟悉毛笔笔法,使书写更美观。
第一课女字旁教学内容:学写“女”字旁教材分析:本课的编写包括导语、女字旁的书写要领、范字赏析与练习以及不同书法家书写女字旁的对比赏析四部分内容。
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女字旁撇点的形态特征,掌握颜体撇点的写法。
2.使学生学会书写范字“如”和“好”,引导学生发现两字的穿插、迎让等结构形态变化。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4.提高学生的临写水平,使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重点:1.使学生认识女字旁撇点的形态特征,掌握颜体撇点的写法。
2.使学生学会书写范字“如”和“好”,引导学生发现两字的穿插、迎让等结构形态变化。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2.提高学生的临写水平,使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具准备:文房四宝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黄泥习字颜真卿三岁的时候,父亲病死了。
人美版五年级书法下册《第3课 雨字头》教学设计

人美版五年级书法下册《第3课雨字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雨字头”的书写规律和技巧,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
2.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3. 通过学习“雨字头”,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雨字头”的书写规律和技巧。
2. “雨字头”在书法中的应用。
3. “雨字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雨字头”的书写规律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书写技巧,又能体会到书法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雨字头”的来历和演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详细讲解“雨字头”的书写规律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并掌握。
3. 示范与练习:教师现场示范“雨字头”的书写方法,学生跟随练习。
4. 作品欣赏:展示一些优秀的“雨字头”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并体会书法的艺术魅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雨字头”书写规律和技巧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雨字头”相关的书法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雨字头”书写规律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作品展示:定期举办书法展览,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指导。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既能提高书写技巧,又能体会到书法的艺术魅力。
4.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书法创作和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雨字头”的书写规律和技巧,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提高书写技巧,又能体会到书法的艺术魅力,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北师大版小学书法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3课 示字旁》优质课教学设计_2

五年级上册《示字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示字旁和含此偏旁结构字“祥、神、礼”的写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能力,以及正确的书写的能力。
3、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修身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示字旁正确的书写要领。
教学难点:示字旁在不同例字中的美观协调。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个部首------示字旁。
教师板书:第3课示字旁二、神字的演变依次出示课件:西周金文“神”字、汉《乙瑛碑》“神”字、晋王羲之”神“字、唐褚遂良”神“字、明董其昌“神“字。
教师讲解:1、神字的演变过程:金文--汉隶--行书--楷书2、神:是会意兼形声字,金文像闪电的样子。
本意是传说中的天神。
后泛指神灵,神仙。
三、分析示字旁出示课件示字旁字形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左右、上下以及笔画的方向)教师补充:1、示字旁的右半边窄小,左半边稍宽大,舒展,撇要出去。
笔顺和现在的简化字的笔顺不一样:点----横----竖----撇----点。
2、示字作为偏旁时,两点要特别注意位置,上一点在示字旁整体右上,下一点紧挨撇与竖的结合处,略小。
四、练写“祥”字1、出示教师范写视频,学生观察。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3、评议学生作品五、练写“神”“礼“字方法同“祥”字六、金文1.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
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
因为周朝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
"金文"是人们对青铜器的美称。
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2.出示图片,圆鼎、方鼎,以及青铜器上的铭文。
3.铭文拓片:拓片,指将碑文石刻、青铜器等文物的形状及其上面的文字、图案拓下来的纸片。
六、下课。
字头书法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材来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书法教材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常见字头的书写方法和技巧,了解不同字头的结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练习,提高学生的书法书写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掌握常见字头的书写方法。
2. 理解不同字头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1. 字头书写的规范性和美观性。
2. 字头与其他笔画之间的协调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书法教材、字头书法作品、多媒体课件、示范毛笔、墨汁、毛边纸。
2. 学生准备:毛笔、毛边纸、墨汁、报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书法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的字头部分,引发学生对字头书法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字头分别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新授1. 教师讲解常见字头的种类,如:人字头、八字头、京字头等。
2. 详细讲解每种字头的书写方法,包括起笔、转折、收笔等。
3.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字头书写的示范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书写步骤。
三、练习1.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练习书写常见字头。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字头书法作品,教师点评。
2. 学生相互评价,交流书写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字头种类和书写方法。
2. 学生进行简单的字头书写练习。
二、拓展1. 教师讲解字头与其他笔画之间的协调性,如:横、竖、撇、捺等。
2. 学生尝试书写带有字头的复杂汉字,如:汉、毛、学等。
三、练习1.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练习书写带有字头的复杂汉字。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
四、总结与布置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字头书法的重要性。
2. 学生课后练习书写带有字头的复杂汉字,并尝试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常见字头的种类和书写方法掌握程度。
北师大版小学书法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12课 党字头》优质课教学设计_0

第12课党字头
【教学目标】:
1、学会常字头的写法(认识形态、掌握笔法、感受神采)。
2、通过学习常字头在字中与其他笔画的组合特点提高审美水平,感受汉文字文化的魅力。
3、通过书写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学习书法的兴趣。
【教学重点】:常字头及例字的写法。
【教学难点】:书写规律和组合原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宝盖头,大家学得非常好,有谁来回忆一下它的写法。
(生书空——师范写——生点评)今天,我们学习常字头,看看这个笔画又有什么特点呢?二、新授课。
1、板书:常字头。
2、学习用笔。
(1)读教材第7页,找出不同的特点与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你觉得它们书写的快慢一样吗?为什么?
3、书空练习三遍。
4、师示范常字头的写法。
5、学生练习。
三、学习常字头在字中与其他笔画的组合特点。
1、学习例字“常”、“堂”、“当”、“尝”的写法。
(1)出示“常”字,学生观察怎样组合的?
(2)师小结。
并出示病字,进行比较。
(3)出示“堂”、“当”、“尝”字,学生观察写法。
师出示病字进行比较。
(4)师示范。
(5)学生练习。
四、应用练习。
1、同桌讨论,课本中例字里的常字头有什么密切的关系?又是怎样与其它笔画组合搭配的?
2、师小结。
3、学生练写例字。
4、四位学生上来板书,各写一个字。
5、讲评。
《第3课绞丝旁》学历案-小学书法湘美版五年级上册

《绞丝旁》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次学习的主题为“小学书法课程之绞丝旁”,重点掌握绞丝旁的基本书写规范与结构特征,并能在日常书法练习中加以运用。
通过学习绞丝旁,让学生领略中华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书法的历史和内涵,进而培养学生的书法学习兴趣与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绞丝旁的起源、演变及基本书写规范,掌握其结构特征和书写技巧。
2. 技能与操作:通过观察、模仿、练习等环节,能正确书写绞丝旁,并能初步掌握其在不同汉字中的运用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欣赏书法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评价任务1. 评价学生学习是否达标主要观察其在书写绞丝旁时,能否掌握正确的笔画顺序、笔触力度及字形结构。
2. 通过小组互评的方式,评价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合作能力及对绞丝旁运用的创意性。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及课后作业,评价其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的持续性。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含有绞丝旁的经典书法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了解绞丝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新课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绞丝旁的书写方法、结构特点及在汉字中的应用,重点强调笔画顺序和笔触力度。
3. 示范演示:教师现场示范绞丝旁的书写过程,学生观察并模仿。
4. 学生练习:学生自主练习书写绞丝旁,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错误。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绞丝旁在不同汉字中的运用方法及创意组合,相互评价作品。
6.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学生练习情况,反馈评价结果,强化正确的书写方法。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绞丝旁书写规范的掌握情况,以及在汉字中运用的能力。
2.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练习书写含有绞丝旁的汉字,并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加入创意组合。
3.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书法学习过程,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并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书法学习氛围。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需反思本次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得当,以及如何改进以提升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小学书法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12课 党字头》优质课教学设计_0

四年级软笔书法党字头
小字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和掌握“倒八”和“小字头”的区别与运笔方法。
2.过程与方法讲解——示范——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
三、教学重点如何在书写过程中表现“倒八”和“小字头”的特征。
四、教学难点理解呼应关系,能正确处理呼应关系。
五、教具学具笔、墨、纸、砚、毛毡
六、教学过程
1、导课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一下下面的字。
体会“倒八”、“小字头”的左点与右撇的呼应关系。
2、讲解与示范
“倒八”与“小字头”的笔画简单,但写好却不容易。
倒八:两笔勿长,略呈羊角状。
点的收笔向右上,与撇的起笔呼
应。
小字头:短竖居中,左点、右撇呼应。
什么是呼应关系?
笔断意连,情如一家。
即使点与撇不发生连带,也要左右呼应,
具有连贯一体的感觉。
七、范字学习指导
“若”字中间宽、上下窄,倒八紧收,长横伸展。
“兹”字下部笔画多,书写倒八时要考虑到这一点,写得相对宽一
些。
“尚”字的小字头略大,左点的收笔向右上出锋与撇呼应。
“常”字的小字头略小、略扁,给下部的“口”“巾”留出足够
的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第3课常字头
【教学目标】:
1、学会常字头的写法(认识形态、掌握笔法、感受神采)。
2、通过学习常字头在字中与其他笔画的组合特点提高审美水平,感受汉文字文化的魅力。
3、通过书写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学习书法的兴趣。
【教学重点】:
常字头及例字的写法。
【教学难点】:
书写规律和组合原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宝盖头,大家学得非常好,有谁来回忆一
下它的写法。
(生书空——师范写——生点评)
今天,我们学习常字头,看看这个笔画又有什么特点呢?
二、新授课。
1、板书:常字头。
2、学习用笔。
(1)读教材第7页,找出不同的特点与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你觉得它们书写的快慢一样吗?为什么?
3、书空练习三遍。
4、师示范常字头的写法。
5、学生练习。
三、学习常字头在字中与其他笔画的组合特点。
1、学习例字“常”、“堂”、“当”、“尝”的写法。
(1)出示“常”字,学生观察怎样组合的?
(2)师小结。
并出示病字,进行比较。
(3)出示“堂”、“当”、“尝”字,学生观察写法。
师出示
病字进行比较。
(4)师示范。
(5)学生练习。
四、应用练习。
1、同桌讨论,课本中例字里的常字头有什么密切的关系?又是怎样与其它笔画组合搭配的?
2、师小结。
3、学生练写例字。
4、四位学生上来板书,各写一个字。
5、讲评。
五、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