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大厦将倾 独木难支:苦撑永历朝的大将李定国
历史趣谈:抗清名将李定国与郑成功相比有什么长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抗清名将李定国与郑成功相比有什么长处
导语:明朝时期可谓是出来了很多有能力的文官和武将,提及武将就不得不说两位抗清名将李定国和郑成功了,在当时可谓是非常有名的,这样的两位武将
明朝时期可谓是出来了很多有能力的文官和武将,提及武将就不得不说两位抗清名将李定国和郑成功了,在当时可谓是非常有名的,这样的两位武将都出生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以很多的人就都会不自觉的拿过来相比较,看看谁到底更胜一筹,更加懂谋略胜战。
后世从战绩和谋略上面分析,李定国在打仗上面还是略胜一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李定国的战略眼光和指挥作战都是要比郑成功强很多,历史记载在多次主动出击进攻当时清军所占领的土地,就不难看出这点。
但缺点是他还是受到义父张献忠和李自成的影响,仅仅是占领地区而往往因为缺防守,也使得他吃了不少亏。
虽然郑成功在谋略上面逊色了点,但郑成功这这方面就要比李定国做的好很多,更加懂得应该如何防守防御。
郑成功生于明朝1624年8月,死于清朝1662年6月是明末清初有为的军事将领,也是一代名族英雄,现在的福建泉州南安人士,本来郑成功不姓郑,也不叫成功,本命为森福松,之所以后来改为郑成功,是因为他的赫赫战绩受到隆武帝恩宠,所以赐姓“郑”,并且一并封为忠孝伯,被世称为“国姓爷”、“郑国姓”等称呼。
李定国生于明朝1621年,辞逝于清朝1662年,出生在现在的陕西榆林,家境贫寒,1630年因为张献忠发动当时的陕北起义之时,将李顶国首位养子,从年幼事情就随着养父南征北战,也为李定国后期勇敢善终打下了坚定的基础,被张献忠特别钟爱,为当时的南明立下赫赫功劳。
生活常识分享。
南明英烈传:明末十大抗清英雄,个个都让清兵头疼

南明英烈传:明末十大抗清英雄,个个都让清兵头疼李定国,南明三大柱石之首,支撑南明王朝的最后一根孤木。
本为大西反贼,后弃暗投明,对大明朝忠心不二,率领大西余部坚持抗清二十年,两蹶名王,复地三千里,打的清军闻风丧胆,收复江南半壁江山。
可惜清军势大,孙可望和郑成功多次拆台,李定国独木难支,最后败退缅甸。
永历帝被害后,李定国听闻后,呕血数升,泣血而亡。
郑成功,明末大海盗郑芝龙之子,南明三大柱石之一。
为抗清与父亲决裂,率领部下独自抗清,纵横东南,数败清军,南京之战打的清军闻风丧胆,可惜因骄傲自满功败垂成,被迫退往东南,收复宝岛台湾,以台湾为基地坚持抗清,成为大明的最后一面旗帜。
张煌言,南明三大柱石之一。
本为一介书生,面对国家危亡,弃笔从戎,高举义旗,聚众十数万,三次率兵北伐,可惜无力回天,被俘后誓死不降,慷慨就义。
沐天波,大明最后一位黔国公,世受国恩,多次婉拒永历帝的加封,只愿与大明共存亡,追随永历帝生死不弃,为救永历帝战死缅甸。
阎应元。
1645年,清兵大举南犯,危难之际,17岁的阎应元聚集十万义民,独抗20余万清兵,坚守江阴81天,连折清军三王十八将,由于寡不敌众,阎应元和十余万义军全部战死。
何腾蛟。
湖广总督何腾蛟,收拢溃散明军,与李自成残军合作,坚持抗清,被俘后宁死不降,英勇就义。
张名振。
宋有岳鹏举刺字抗金,明有张名振刺字抗清。
张名振原台州石浦游击,清兵南下后起兵抗清,曾联合郑成功三上长江,于金山遥祭孝陵,终因国恨家仇,郁积于心,病死在舟山军中。
秦良玉。
巾帼不让须眉,率八千子弟兵血战辽东,重创敌酋。
1648年重病在身的秦良玉接到永历诏书,瞿然而起,拜伏受诏,感泣道:”老妇人朽骨余生,实先皇帝恩赐,定当负弩前驱,以报皇恩!不过秦良玉虽有报国之心,可惜重病在身,奉诏没几天因病而亡。
黄得功。
南明抗清名将,虽拥兵自立,割据一方,但在民族大义面前毫不含糊。
清军南下后,弘光帝朱由菘逃入芜湖黄得功营中,黄得功为保弘光帝,率部抗击清军,战死沙场。
将相故事-“明末第一名将”李定国简介 他是怎么死的?是个怎样的人?

将相故事-“明末第一名将”李定国简介他是怎么死的?是个怎样的人?我们都知道,明朝的灭亡是由崇祯帝的自杀为标志的。
然而在明朝灭亡清朝开始主宰沉浮的时候,还有一个朝代在苦苦挣扎,那就是退居南方的南明朝廷。
这个朝廷,抗击清廷近20多年,让现在的学者多了一个研究的课题。
而能让这个孱弱至极的朝廷在史书上留下笔墨的,便是一个在西南,一个在东南,遥相呼应,抗击清朝的李定国和郑成功。
然而功绩同样之多的两位大将,郑成功被历史学家反复研究,声名传于民间被众人所知。
而李定国这个人,他有着什么样的功绩却鲜为人知。
这位被历史和后人忽视的名将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么死的呢?明末著名抗清将领,被称为“明末第一名将”的李定国,字宁宇,陕西榆林人。
他农民家庭出生,曾是陕北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的养子。
就是在追随张献忠的这个时间段,李定国学会了行军打仗,军事谋略。
自幼随张献忠转战南北的李定国,成年后自然不输于人,他骁勇善战,谋略无双,多次为张献忠称赞。
张献忠死后,率部归顺南明,永历六年也就是清顺治九年,李定国出兵八万先攻打湖南,后攻桂林,大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
他有勇有谋,并不一位前进,在得知清军有援军赶来时,进行战略性撤退,在清军追来时,设伏大溃清军。
此战,清军主将被斩,清军全军覆没。
两次大战的胜利,给予了清廷严重的挫击,为南明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后来,归顺清廷的吴三桂俘虏永历帝缢杀,南明灭亡。
闻得此讯的李定国,悲愤成疾,后来又抗击清廷17年之后,因病逝世,死时才42岁。
当时云南仍以明人自居,不承认清政府的义士,皆以李定国为榜样,说:“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
李定国是明末清初杰出的军事家,与郑成功一起被誉为明清之际的“绝代双骄”。
黄宗羲曾赞李定国:“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以来全盛之天下所不能有”!这是当时人,对李定国最高的评价和肯定。
李定国有勇有谋,在明朝亡后,以极高的志气,既不自立,也不降清。
与郑成功共同担起扶助孱弱的南明,抗击拥有雄师铁骑的清军,为南明征战近20年,是汉人的楷模。
历史故事-历史上真实的晋王李定国

历史故事-历史上真实的晋王李定国 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或云字⼀⼈,初名如靖),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陕西榆林(或作延安)⼈。
下⾯⼩编给⼤家带来历史上真实的晋王李定国的历史故事。
历史上真实的晋王李定国 在近期的电视剧(龙珠传奇)中,把南明时的抗清英雄拍成⼀个剃发的“陈近南”,⽽且饰演李定国的同⼀个演员还在剧中饰演了⼀个太监(李定国的弟弟)。
丝毫没了那种誓死守⼭河的豪迈,今天我们说说历史上真实的晋王李定国。
在毗邻中国云南的缅甸北部⼭区有⼀个民族叫果敢族,他们其实属于我们正宗的汉民族,现在这个地⽅早已经被缅甸政府单独划为了⼀个县,名字就叫果敢县。
⾯积近三千平⽅公⾥,⼈⼝约⼗五万。
他们是300多年前是的南明后裔,明永历⼗⼆年(1658年),明永历帝朱由榔出逃缅甸。
1662年,吴三桂率10万清兵进⼊缅甸,迫使缅⼈交出朱由榔。
之后,朱由榔的绝⼤部分官兵百姓留在了缅北。
⽽后他们在此⽣衍了300多年。
⾃明朝灭亡后,朱⽒宗族的藩王们在原明朝⼤⾂将领等的扶持下曾经在南⽅建⽴了好⼏个明室⼩朝廷,先后有福王朱由崧建⽴的“弘光政权”;唐王朱⾀键建⽴的“隆武政权”;鲁王朱以海建⽴的“鲁王政权”;还有朱⾀键之弟朱⾀鐭建⽴的“绍武政权”;以及桂王朱由榔建⽴的“永历政权”。
这些明朝的残余政权⼤多在满清⼤军的倾⼒打击之下,如昙花⼀现稍纵即逝,时间最短的政权仅存在四⼗⼀天。
但唯独“永历政权”政权硬是苦苦⽀撑了近⼆⼗年。
“永历政权”因何能够在满清铁蹄⽇益坚硬之下苟延残喘如此之久?关键原因就是这个残明⼩政权能够和李⾃成、张献忠这两⽀失势的起义军在最危难的时候捐弃前嫌暂时联合,共同对付外敌。
⾃从李⾃成、张献忠战死之后,张召忠的义⼦孙可望、李定国、刘⽂秀、艾能奇等⼈率领的⼤西军残部,投靠南明永历政权,随后李定国出兵⼋万攻湖南。
先取沅州(今湖南黔阳)、靖州(今湖南邵阳),继攻⼴西桂林,⼤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杀。
将相故事-《龙珠传奇》李定国是个什么样的人?李定国的后代结局

将相故事-《龙珠传奇》李定国是个什么样的人?李定国的后代结局人物档案姓名:李定国别名:鸿远、宁宇、霖宇、一纯、大绶封爵:西宁王→晋王称号:民族英雄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时代:明末清初出生地:陕西榆林出生日期:1620年7月11日逝世日期:1663年7月21日职业:军事家主要成就:两蹶名王、拥立永历、击破缅甸李定国是明末农民起义首领,清军入关之后,推行“联明抗清”的政策。
虽然那个时候,明朝的势力相对于清朝,已经比较弱小,但是李定国仍然站在民族大义中,支持明朝。
并且一直奋斗到人生的最后一刻,是抗击清军的民族英雄,值得后人佩服。
近日热播的《龙珠传奇之无间道》,里面就塑造了李定国这一人物,并且还是一个在故事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人物。
编剧也没有辱没这位著名的将领,将他提拔到了一个十分高大的地步。
李定国在真实的历史中,是大忠大义之辈。
也许为了体现他对明朝的忠诚,编剧给他安排了这样几个情节,突出他舍小家为大家的大无私精神。
首先在国家破灭的时候,李定国作为一名臣子,护送君主逃亡,而顾不上自家的妻儿,这是第一个阶段,表现了他为国尽忠,为君尽责。
其次,后来吴三桂攻入城中,李定国的夫人和刚生的女儿李易欢被吴三桂捉住。
吴三桂将两人作为人质,在与李定国对战之时,作为要挟。
让李定国说出永历帝的下落,不然就将二人杀害。
同时许以高官厚禄,说服李定国。
一边是国家大义,一边是自己的结发妻子和初生的幼女,李定国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前者。
并且为了不让自己受到吴三桂要挟,亲手射杀了自己的夫人和女儿。
这一点,就连他的亲生儿子李嗣兴都十分不满,认为他太过冷血。
尽管眼中含泪,但是李定国还是逼迫李嗣兴护送皇帝逃亡,而他自己留下来抵抗吴三桂。
第二个阶段,表现出了李定国舍小家为大家的大无私精神。
最后,李定国在得知当年自己射杀的女儿,其实是大明最后一丝血脉,永历帝的公主的时候,整个人都被巨大的悔恨充斥。
在射杀自己的女儿时,毫不眨眼,但是在以为射杀的是公主的时候,却改变了另一种态度。
永历皇帝的历史趣谈

永历皇帝的历史趣谈: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崇祯帝于煤山自缢身亡,北京的明政权覆亡。
此时,南方又出现南明王朝,最后一任皇帝是永历帝。
由于南明政权的局势越来越危险,1651年永历帝决定派遣一个传教士作为南明特使,前往罗马教廷求救。
这个人名叫卜弥格,于1612年出生在波兰勒阿波城一个笃信天主教的贵族家庭,从小受良好教育,二十七岁时加入耶稣会。
由于他擅长于数学和生物学,被耶稣总会派往中国北京,进入钦天监工作,以及进行传教活动和学术活动。
1642年,卜弥格由里斯本乘船前往澳门,经过三年的海上行程,于1645年弘光元年抵达越南北圻,随即前往中国海南岛传教。
当时,在欧洲的世界地图上还没标有海南岛等附近岛屿。
卜弥格将这些岛屿都加进了自己所绘制的中国地图,还准确标注了不少大城市的地点,之后,欧洲人在此基础上绘制出精准世界地图。
卜弥格还著有《中国植物志》,这是欧洲第一部关于中国生物多样性的著作。
里面有作者手绘的芒果、荔枝和菠萝蜜等,欧洲人大开眼界,此外这些动植物除了有拉丁文学名和罗马拼音名字外,还详细的中文标注。
开启了汉字出现在了欧洲的出版物上的先河。
尽管当时罗马教廷仍在欧洲留有很强的实力,但是处于危机中的南明王朝,却跑到几万里之外的罗马去搬兵,远水救得了近火么?卜弥格回到罗马,由于耶稣会对中国的政治当局实施多边“讨好”的政策,没有重视卜弥格的建议。
当时中国土地上存在三个政权:清、南明王、张献忠的大西政权。
耶稣会在三个政权里都有传教士,如大西政权里有两个传教士安文思和利类思;清军进关后汤若望留在北京;随南明朝南迁的有瞿微纱和卜弥格。
耶稣会派卫匡国前往欧洲上书梵蒂冈,说卜弥格代表的南明朝快完了,因此尽管他穿着明朝的衣服前往觐见,梵蒂冈整整三年都不接受。
最后,教廷实在没办法拖延了,只好礼节性地接见他,给他一些材料,就打发了。
1656年,卜弥格带着教宗给南明王太后和太监庞天寿的信离开欧洲前往中国。
两年后才抵达澳门,只是广州已被清军占领,澳门当局哪里敢接待南明特使?没办法的卜弥格只好又返回越南,想从陆路回中国。
历史趣谈:明末第一名将李定国令清朝精锐部队闻风丧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末第一名将李定国令清朝精锐部队闻风丧胆!
导语: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将少年李定国收为养子,改姓张(或云十岁时为张献忠所掠,养
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将少年李定国收为养子,改姓张(或云十岁时为张献忠所掠,养以为己子)。
从此,他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
李定国成年后,勇敢善战,为张献忠所钟爱。
张献忠死后归顺南明政权。
崇祯十年(公元1637 年),年仅十七岁的李定国率部将二万人,跟随张献忠驰突于豫楚大地。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 年),大西军攻湖北重镇襄阳,李定国薄城先登,一举奠定胜局。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 年)底,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封李定国为安西将军,与孙可望并称千岁,地位仅在张献忠和孙可望之下。
隆武二年(公元1646 年),张献忠死,李定国和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一道率大西军余部转入滇、黔,旬月之间即破交水、曲靖,占领昆明。
随后,李定国率师东出,连克呈贡、师宗、通海、河西、蒙自、临安等地,悉平迤东;并于永历二年(顺治五年,1648 年)破沙定洲所据大小三百余寨,平定全滇。
时逢乱世,天下汹汹,李定国以春秋大义自许,倡议举滇、黔、蜀三地归就明室,诚心辅佐,恢复旧京,荡清海内。
在云南,终日操演兵马,制造盔甲,一年练就精兵三万人。
永历六年(顺治九年,1652 年)三月,李定国率师东出,不一月,便连下沅州、遂卫、蓝田,兵锋直指湖南军事重镇靖州。
负责镇守湖
生活常识分享。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南明抗清名将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南明抗清名将凛凛孤忠志独坚,手持一木欲撑天,南明抗清名将李定国史书中对李定国的评价是“骁勇超逸,更称万人敌“。
但他的身份真要一句话准确地定位起来却比较的困难,因为他曾是明朝末年反抗明朝的农民军大西军的著名将领,后来又为了抗清而拥戴了南明政权,被封为晋王,为南明战斗到最后一息。
在明朝末年就已经有人写过一首诗来怀念李定国,诗文是这样的:凛凛孤忠志独坚,手持一木欲撑天。
磨盘战地人犹识,磷火常同日色鲜。
<读残明遗事漫记>李定国,字宁宇,陕西绥德人,出身贫寒,十岁时不堪明廷欺压,投张献忠起义军,转战于四川、湖北。
定国少年英武,人称“万人敌”、“小尉迟”,临阵必披坚执锐,屡立战功。
十七岁,射杀明军上将张令。
二十一岁,奉命奇袭襄阳,擒明朝亲藩襄王。
二十四岁,张献忠称制,以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人为义子,封定国为安西将军,地位仅次于孙可望。
后李闯攻陷北京,清兵乘机入关。
江山狞沦,张献忠转而抗清,顺治三年,失利而死。
定国随孙可望领余部转战滇、黔,以昆明为中心建立新政权,孙可望被推为国主,定国称安西王。
可望本与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地位相当,入滇后虽称国主,但定国、文秀等手握重兵,尤其定国性情倔强,遇事常生争执,故有隙。
顺治五年,可望借故缚定国于演武场,杖责过百;后又相抱持而哭,命定国取沙定洲以赎罪。
定国心中愤懑,但为了大西军内部团结,忍下屈辱,历时三月,平定作乱的沙定州,稳住了云南的形势。
南明抗清节节败退,岌岌可危,孙可望着眼全国大局,为挽回颓势,决定联合南明,领兵出滇,赴前线抗清。
同时,为名正言顺的统辖李定国、刘文秀,可望上表朝廷,请封秦王。
李定国直朴,初遣使请封时,不悦道:“我自为王,安用请?”后几经反复,终获南明封爵后,又道:“若是,则为朝廷官,不再作贼,勿反复也!”顺治六年,孙可望以李定国、刘文秀为先头,武力收编了南明永历朝廷残存的地方割据武装,收复贵州全省及四川部分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苦撑永历朝的大将李定国
导语:李定国(1621~1662) 明末清初大西农民军领袖之一,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
陕西绥德人,家世务农。
崇祯三年(1630),年方十岁的李定国就参
李定国(1621~1662) 明末清初大西农民军领袖之一,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
陕西绥德人,家世务农。
崇祯三年(1630),年方十岁的李定国就参加了张献忠起义军,受到张献忠的喜爱。
同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一起,被养为义子。
后数年,李定国随张献忠起义军转战于秦、晋、豫、楚,临敌陷阵以勇猛称,又喜读兵法、《资治通鉴》诸书,在军中以宽慈著。
他智勇兼备文武双全,每次临阵必披坚执锐,逐北不置屡立战功。
二十岁,单枪匹马射杀明军上将“神弩王”张令。
二十一岁,带二十六骑兵奇袭襄阳,擒明朝亲藩襄王。
二十四岁,张献忠称制,以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人为义子,封定国为安西将军,地位仅次于孙可望。
后李闯攻陷北京,清兵乘机入关。
江山狞沦,张献忠转而抗清,顺治三年,失利而死。
定国随孙可望领余部转战滇、黔,以昆明为中心建立新政权,孙可望被推为国主,定国称安西王。
可望本与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地位相当,入滇后虽称国主,但定国、文秀等手握重兵,尤其定国性情倔强,遇事常生争执,故有隙。
顺治五年,可望借故缚定国于演武场,杖责过百;后又相抱持而哭,命定国取沙定洲以赎罪。
定国心中愤懑,但为了大西军内部团结,忍下屈辱,历时三月,平定作乱的沙定州,稳住了云南的形势。
南明抗清节节败退,岌岌可危,孙可望着眼全国大局,为挽回颓势,决定联合南明,领兵出滇,赴前线抗清。
同时,为名正言顺的统辖李定国、刘文秀,可望上表朝廷,请封秦王。
李定国直朴,初遣使请封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