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音乐《欢乐颂》说课稿 粤教版
八年级音乐《欢乐颂》说课稿 粤教版

八年级音乐《欢乐颂》说课稿粤教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说大纲
根据《走进音乐世界》大纲要求,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与教材和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发挥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中所特有的审美功能,做到将基础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对音乐艺术的审美与情感体验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图片故事导入
这个环节我将从贝多芬直接引入新课,先出示贝多芬的图片,问学生是否知道或了解这个人的简介资料,然后让学生分组对贝多芬的资料进行讨论和互相搜集、回答,之后我从贝多芬的故事、生平,主要创作引入新课,介绍新课内容〈欢乐颂〉出处和相关资料。
2、视频欣赏进入重点突破难点
在这个环节我会播放电脑课件,让学生视听欣赏本曲,引导学生在参与欣赏音乐的活动中探索发现,深化情感体验。这是本课的重点。设计意图是强化2个训练。a .音乐欣赏学习也是创造性活动,《接受美学》中提出“任何作品的本文总会留有许多‘空白’和不确定性,有待欣赏者通过想象去丰富和补充。”因此,学生在参与集体性的欣赏中继续强化其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
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演唱方式。通过跟随录音、电脑课件视频跟唱的方法,使学生更加直接形象地接触歌曲从而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验证结论。
学法指导分析
(一)、参与——体验法。
本课我指导学生先感知音乐,欣赏听辩音乐,然后进入情感体验与想象联想,直到理解领悟音乐的意境。
欢乐颂说课稿

欢乐颂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欢乐颂》是一本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
该书由五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以一个音乐家的故事为主线,通过生动有趣的情节和形象鲜明的人物塑造,展现了音乐的魅力和乐器的神奇之处。
通过阅读这本书,学生不仅可以开拓视野,增加阅读量,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阅读《欢乐颂》,学生能够了解音乐家的故事,了解各种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音乐和阅读音乐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帮助他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音乐家的故事,理解音乐的魅力和乐器的神奇之处。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轻快的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好奇心。
2. 阅读故事(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读一段故事。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故事内容。
3. 分享讨论(1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所读的故事。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和评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音乐家的故事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4. 欣赏音乐(10分钟)选择一段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音乐的美妙。
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该音乐的演奏乐器和演奏方法。
5. 创作练习(15分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用一段话描述该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学生可以借鉴故事中的描述,也可以自己发挥想象力。
6. 作品展示(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教师可以选取几个优秀的作品进行点评和表扬。
7. 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同时,鼓励学生继续阅读更多的音乐相关的书籍,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
八年级音乐 欢 乐 颂教案 粤教版

八年级音乐欢乐颂教案粤教版设计思路:1、当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欢乐颂》欢快的旋律响起。
2、欣赏完音乐,当学生们还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的时候,我们开始做一个小游戏——猜人物。
3、老师弹琴学生分别演唱高低两个声部的旋律。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试着分析《欢乐颂》。
5、进行两个声部合唱《欢乐颂》。
6、让学生通过欣赏和演唱《欢乐颂》来谈体会。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贝多芬以及他的音乐。
2、通过欣赏《欢乐颂》让学生体会到追求快乐和平是人类共同愿望,我们拒绝战争祈求和平。
3、希望同学们能够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今后的困难和挫折。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两个声部合唱的形式来演唱《欢乐颂》,并且通过欣赏和演唱来进一步分析和体会其中的含义。
教学方法:引导法、启发法、互动法、演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欣赏磁带、录音机、液晶投影仪。
教学过程:在伴随着上课的铃声响起的时候,《欢乐颂》那欢快的旋律在教室上空响起。
我们今天的课就在这欢快的音乐声中开始了。
(欣赏《欢乐颂》)一、讲人物老师: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是……学生:《欢乐颂》。
老师:好,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
同学们请看!我会给出不同的条件,我们就根据这不同的条件来猜猜看。
(可以抢答)第一个条件:他是一位音乐家,出生于1770年12月16日。
在1782——1792年是他的创作的丰硕时期。
有六首歌曲,三首前奏曲和钢琴奏鸣曲。
两首小提琴曲,一首小步舞曲,一部康塔塔。
第二个条件:他出版的第一部作品就是在1781——1787年谱写成的的三首钢琴奏鸣曲。
老师:有没有同学猜到?那好咱们继续看第三个条件。
第三个条件:在1787年的时候他访问维也纳,莫扎特听到他的即兴奏说:“有一天他将名噪全世界。
”1792年他定居在维也纳。
第四个条件:他曾先后师从于莫扎特、海顿、阿尔布雷希茨贝格和舒彭齐格等几位音乐大师。
老师:同学们知道了么?学生:xx、xx、施特劳斯。
老师:同学们知道的音乐家还真不少。
欢乐颂说课稿

欢乐颂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欢乐颂》。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欢乐颂》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经典作品之一,是其《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要部分。
这部作品以其宏大的气势、激昂的旋律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世界音乐史上的不朽之作。
在教材中,选取《欢乐颂》这一作品,旨在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学习,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_____年级的学生。
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欣赏能力,但对于古典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还相对较浅。
他们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新鲜事物,但在音乐的深度理解和情感体验上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能够哼唱《欢乐颂》的主题旋律,并掌握其节奏、旋律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分析、演唱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音乐中所传达的欢乐、友爱、平等的情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激发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提升音乐文化素养。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并理解《欢乐颂》的音乐内涵。
准确哼唱《欢乐颂》的主题旋律。
2、教学难点体会贝多芬音乐中所表达的深刻情感和思想。
理解古典音乐的风格特点及表现手法。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贝多芬的生平、创作背景以及音乐特点,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了解。
2、欣赏法引导学生聆听《欢乐颂》的不同版本,包括交响乐、钢琴独奏等,从多个角度感受音乐的魅力。
3、分析法对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的结构和内涵。
《欢乐颂》说课稿范文

《欢乐颂》说课稿范文根据《走进音乐世界》大纲要求,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与教材和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发挥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中所特有的审美功能,做到将基础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对音乐艺术的审美与情感体验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教材简析:本课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科书八年级上册,根据第2单元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第二系列(爱)中的为教学内容。
〈欢乐颂〉是选自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第四乐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作曲家,而他最杰出的是〈第九交响乐(合唱)〉和〈庄严弥撒〉,〈欢乐颂〉选自〈第九交响曲〉,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曲子,通过学习贝多芬的〈欢乐颂〉,从中感受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的情感及交响乐,颂扬和学习友爱、平等、自由的精神。
3、教学目标:a.感受不同时代人类的博爱精神。
b.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
逐步建立对亲人、对他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形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对真、善、美的音乐艺术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欣赏与演唱歌曲,并从歌词中体会博爱精神。
难点:第三乐句最后一拍与第四乐句连线相加的时值,是演唱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接形象地了解和学习歌曲,帮助学生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和感受音乐的作用。
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视觉图象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都知道贝多芬是个音乐家,除此之外对他的了解却不多,而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贝多芬所创作的最杰出的曲子之一,为了让学生对歌曲产生学习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对作曲家有初步的了解从而有想学歌曲的兴趣。
我向学生展示了贝多芬的图片,以及他的头像雕塑模型,让学生对作曲家贝多芬有初步的印象,接着讲解他的生平简介,再引入新课。
2、情感教学法:冼星海说----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欢乐颂说课稿

欢乐颂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分析电视剧《欢乐颂》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使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电视剧《欢乐颂》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视剧《欢乐颂》的片段。
2. 教学资源:电视剧《欢乐颂》的相关资料、角色介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电视剧《欢乐颂》的片段,引发学生对剧情和人物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观察人物形象(15分钟)将电视剧《欢乐颂》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类,如五美、男主角、配角等。
通过观察人物的外貌、穿着、言行举止等方面,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3. 分析情节发展(20分钟)选择电视剧《欢乐颂》中的几个重要情节,让学生分析情节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并对情节中的人物行为进行评价和思考。
通过分析情节的发展,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的动机和心理变化。
4. 学生表达(20分钟)请学生选取电视剧《欢乐颂》中的一个人物,进行角色扮演或写作,表达自己对该人物的理解和评价。
学生可以从人物的外貌、性格、行为等方面进行描述,并结合情节进行分析。
5. 总结归纳(10分钟)请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电视剧《欢乐颂》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特点,并进行汇报。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进一步学习。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观看电视剧《欢乐颂》,并进行观后感的写作或口头表达,加深对剧情和人物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分析电视剧《欢乐颂》中的某个人物形象或情节,并进行展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
2. 收集学生的作品和口头表达,对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2018-2019-初中音乐《欢乐颂》优秀说课稿范例-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初中音乐《欢乐颂》优秀说课稿范例一、说大纲根据《走进音乐世界》大纲要求,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与教材和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发挥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中所特有的审美功能,做到将基础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对音乐艺术的审美与情感体验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说教材1、教材简析:本课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科书八年级上册,根据第2单元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第二系列(爱)中的<欢乐颂>为教学内容。
〈欢乐颂〉是选自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第四乐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作曲家,而他最杰出的是〈第九交响乐(合唱)〉和〈庄严弥撒〉,〈欢乐颂〉选自〈第九交响曲〉,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曲子,通过学习贝多芬的〈欢乐颂〉,从中感受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的情感及交响乐,颂扬和学习友爱、平等、自由的精神。
3、教学目标: a.感受不同时代人类的博爱精神。
b.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
逐步建立对亲人、对他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形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对真、善、美的音乐艺术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欣赏与演唱歌曲,并从歌词中体会博爱精神。
难点:第三乐句最后一拍与第四乐句连线相加的时值,是演唱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三、说教法为了让学生更加直接形象地了解和学习歌曲,帮助学生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和感受音乐的作用。
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视觉图象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都知道贝多芬是个音乐家,除此之外对他的了解却不多,而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贝多芬所创作的最杰出的曲子之一,为了让学生对歌曲产生学习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对作曲家有初步的了解从而有想学歌曲的兴趣。
粤教花城版小学音乐歌曲《欢乐颂》 教学设计

歌曲《欢乐颂》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继续感受卡农式歌曲的特点,演唱卡农式歌曲《欢乐歌》能随音乐的节奏动起来,表达自己高兴的心情。
2、能用愉快的心情演唱歌曲,唱好歌曲中附点音符、休止符。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感受轮唱形式的特点。
教学难点:唱好歌曲中附点音符、休止符。
3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活动2【导入】复习音乐手号1 2 3 4 5活动3【讲授】学习歌曲《欢乐颂》(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注意老师唱歌,哪个音是你没学过的?让我们一起学学这个音好吗?(二)刚才这是歌曲叫《欢乐颂》,是一首著名的歌曲。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曲作者——贝多芬。
(三)让我们再次欣赏一次,听这首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A 中速热情神圣B快速欢乐跳跃节奏练习:重点附点节奏X.X2/4 X X |X.X X.X|X -||(三)教唱歌曲1、教师范唱,让学生说出听后感。
2、听录音,拍手感受歌曲的节拍,注意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3、听歌曲第二次,说出歌曲的演唱形式。
4、听歌曲第三次,让学生动一动,要求学生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四个乐句。
感受歌曲每个乐句的变化。
5、解决难点:3 3 | 3.2 1 | 3.2 3.4 | 5 -||6、学生自主学唱歌曲。
教师钢琴弹奏。
7、学会歌曲后,进行轮唱。
注意第二声部的起音8、师生合作。
请唱得好的同学与教师进行轮唱练习。
9、学生自己找伴合作。
活动4【活动】陶笛表演一起复习12345的演奏,学生自由练习歌曲的第一和第二乐句。
请学生表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八年级音乐《欢乐颂》说课稿粤教版
一、说大纲
根据《走进音乐世界》大纲要求,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与教材和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发挥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中所特有的审美功能,做到将基础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对音乐艺术的审美与情感体验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说教材
1、教材简析:本课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科书八年级上册,根
据第2单元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第二系列(爱)中的<欢乐颂>为教学
内容。
〈欢乐颂〉是选自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第四乐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作曲家,而他最杰出的是
〈第九交响乐(合唱)〉和〈庄严弥撒〉,〈欢乐颂〉选自〈第九交响曲〉,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曲子,通过学习贝多芬的〈欢乐颂〉,从中感受欧洲古
典主义音乐的情感及交响乐,颂扬和学习友爱、平等、自由的精神。
3、教学目标:a.感受不同时代人类的博爱精神。
b.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
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
逐步建立对亲人、对他人,对一切
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形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
向往与追求。
对真、善、美的音乐艺术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与演唱歌曲,并从歌词中体会博爱精神。
难点:第三乐句最后一拍与第四乐句连线相加的时值,是演唱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三、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接形象地了解和学习歌曲,帮助学生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和感受音乐的作用。
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视觉图象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都知道贝多芬是个音乐家,除此
之外对他的了解却不多,而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贝多芬所创作的最杰出的曲子之一,为了让学生对歌曲产生学习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对作曲家有初步的了解从而有想学歌曲的兴趣。
我向学生展示了贝多芬的图片,以及他的头像雕塑模型,让学生对作曲家贝多芬有初步的印象,接着讲解他的生平简介,再引入新课。
2、情感教学法:冼星海说----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其实施程序是:
情感唤起——情感深入——情感外化
在本课中我从作曲家生平和他的交响乐入手激趣,接着引导学生在探索发现中深化情感体验,最后在迁移中从歌曲精神的探求延伸到音乐文化渊源的追
溯,使审美体验升华。
3、此外,还运用了多媒体辅助----视听结合法:学生一般在以前都听过或接触〈欢乐颂〉这首歌曲,但对作品主旨未必理解到位。
为了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和学习兴趣,我利用电脑课件和教学平台,在乐曲欣赏的同时,配以视频演示和音响欣赏,给学生视听结合,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主题曲。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
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演唱方式。
通过跟随录音、电脑课件视频跟唱的方法,使学生更加直接形象地接触歌曲从而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验证结论。
学法指导分析
(一)、参与——体验法。
本课我指导学生先感知音乐,欣赏听辩音乐,然后进入情感体验与想象联想,
直到理解领悟音乐的意境。
(二)、课堂讨论法。
奥斯本的“大脑风暴法”,是一种专门训练发散性思维的好方法。
依据此原理,在乐曲欣赏的上,我有意识的组织进行讨论,探讨歌曲所颂扬的精神。
五、说教学程序
本课主要是欣赏和学习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中的第四乐章,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从而颂扬博爱自由平等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赏析---讨论---审美型”的教学模式进行。
1、图片故事导入
这个环节我将从贝多芬直接引入新课,先出示贝多芬的图片,问学生是否知道或了解这个人的简介资料,然后让学生分组对贝多芬的资料进行讨论和互相搜集、回答,之后我从贝多芬的故事、生平,主要创作引入新课,介绍新课内容〈欢乐颂〉出处和相关资料。
2、视频欣赏进入重点突破难点
在这个环节我会播放电脑课件,让学生视听欣赏本曲,引导学生在参与欣赏音乐的活动中探索发现,深化情感体验。
这是本课的重点。
设计意图是强化2个训练。
a .音乐欣赏学习也是创造性活动,《接受美学》中提出“任何作品的本文总会留有许多‘空白’和不确定性,有待欣赏者通过想象去丰富和补充。
”
因此,学生在参与集体性的欣赏中继续强化其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b.强化学生内心听觉训练。
美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艾伦·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
”据此,教学程序是“多听”。
我遵循音乐欣赏的审美过程,引导学生带着在旋律创作中的问题有重点地听析曲中的音乐材料。
视听之后让学生用跟唱法学习歌曲,由于这首歌曲调很单纯,4/4拍子,学生在小学课本也接触过,所以完全有能力独立学会它。
但能够完全无误地演唱好歌曲第三乐句最后一拍与第四乐句连线相加的时值便是本曲要突破解决的难点。
在这个地方我会乐曲重复播放,利用电脑比以前的录音机播放的好处,就是不用反复倒带,直接点这一段就可以循环再现,为课堂省下不必要浪费的时间。
这个环节我会对学生演唱歌曲进行检测,看是否已经解决了难点。
方法有:A.全班同学或分组演唱歌曲B.个别演唱难点旋律C.难点旋律数、打拍子
3、在学生熟练演唱歌曲后,进入讨论—审美阶段
学生复听整曲,在学会演唱后欣赏会有不同的感受,此时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对歌曲的理解歌词的含义和作曲的风格作一个简单的评价分析,并让学生感受一下唱与朗诵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各抒己见,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去获取的知识有一种成就感。
让学生在一个融洽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积累音乐文化,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以及感受音乐的习惯,从而到达除了会学习、
会欣赏、会讨论歌曲外,还会对歌曲对音乐进行审美,探讨歌曲所传达的意境最终让学生感受不同时代人类的博爱精神。
然后我再对学生的发表进行评价、归纳并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的表扬和鼓励。
最后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再次出示本节学习目标,加深印象。
六、说板书设计:由于本节课采用的是电脑平台与课
件相配合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所以大部分教学板书内容均在课件中显示。
内容有:1、贝多芬的简单生平简介
2、〈欢乐颂〉乐曲简介
3、乐曲中难点乐句的旋律以及节奏节拍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图。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请提出宝贵意见。
32795 801B 耛S_ 26460 675C 杜l36283 8DBB 趻35836 8BFC 诼31818 7C4A 籊! 34581 8715 蜕:22972 59BC 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