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生物学教材

合集下载

《植物的种子》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植物的种子》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植物的种子》教学分析植物的种子,作为生物学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植物发展繁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以《植物的种子》为主题,对该教材进行分析,探讨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目标等方面,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教学参考和借鉴。

一、教学内容1. 种子的结构:种皮、种胚、胚乳等组成部分的结构及功能;2. 种子的形成:探讨种子的形成过程,包括受精、胚乳发育等;3. 种子的传播:介绍种子的传播方式,如风力传播、动物传播等;4. 种子的萌发:讲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及过程;5. 种子的发展:探讨种子发展的各个阶段,如根系发展、茎叶发展等。

二、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种子的结构、形成过程等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组成和发育过程;2. 实物观察法:准备各种不同的种子实物,让学生亲自观察,体会不同种子之间的差别;3. 视频播放法:播放种子萌发、发展等过程的视频,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加深他们对种子的理解;4. 实验探究法: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及影响因素。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种子的结构、形成过程、传播方式及发展规律等知识;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观察种子、分析种子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珍爱植物的认识。

通过以上教学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植物的种子》这一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提高他们的进修效果。

希望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修,更好地掌握植物的种子知识。

【1300字】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种子结构、功能和传播方式,能够识别不同种子的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小组合作进修,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和珍爱植物,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和责任感。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种子植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种子植物》教学设计
染成蓝色的和、、、和,看看它有
什么特点。
三、合作探究:
小组内观察,讨论交流后,试回答以下问题:
1、种皮有什么作用?
2、豆类植物的子叶有什么作用?
3、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玉米胚乳遇碘变蓝说明什么?
4、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有那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请你根据观察完成
下表:
相同点
菜豆种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和
玉米种子
5、讨论分析:同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相比,种子植物为什么更能适应陆地环境?
种子植物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观察生物体的基本步骤。
2、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3、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自主学习:
1、实验材料用具:浸软的菜豆种子,浸软的玉米种子,刀片,放大镜,滴管,稀碘液。
2、阅读课本P79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并分组进行实验,填写出实验步骤
(1)观察菜豆的种子
1取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观察它的。
2剥去种子最外面的一层薄皮,分开合拢着的两片。
3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和,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1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观察它的。
2对照图3—10进行观察。用刀片将这粒玉米种子从纵向剖开。
3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被碘染成蓝色的以及未被
四、达标测试:
1、认认图(请将图中对应结构填在数字后)
2、在下表中比较单、双子叶植物的不同点。
玉来种子菜豆种子
3、有一个描述花生果实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头住着白胖子。”麻
屋子指花生的,红帐子指的是,白胖子是指
子叶
胚乳
根系
叶脉
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

第二节种子植物(第一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种子植物(第一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课题名称种子植物(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分两课时讲授,种子的结构为1课时,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为另1课时。

其中第1课时是本节的重点。

种子是绿色开花植物的六种器官之一,而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总是由种子发育成幼苗,再依次长出其他器官,所以教材把《观察种子的结构》安排在学习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之后学习,既为学习《种子的萌发》打下基础,又为学好后面其它各章节内容做好了铺垫。

2、教学分析本节立意于从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再进一步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学习种子的结构,从中理解种子作为繁殖器官所完成繁衍新一代的功能是与其结构相适应的。

教材注重了通过比较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以此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综合、归纳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解剖和观察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认识种子的结构。

难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解剖和观察。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喜欢自己动手主动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相关知识。

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较易地掌握本节的知识。

学习目标生命观念:认识种子的基本结构与功能,识别当地常见的植物种子。

探究实践:观察种子的结构,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分析实验现象,从而认识种子的结构与功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责任态度:通过认识本地常见种子植物,认同绿色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保护身边的植物。

学习评价自我评价表项目评价内容掌握情况很好一般不好科学知识1 认识并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

2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区别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探究能力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原子结构,学会观察法,并能应用于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运用比较法记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区别。

科学态度通过观察和研究种子的结构,能形成热爱种子、热爱植物体、热驳大自然、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真情实感。

种子植物——种子的结构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种子植物——种子的结构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种子植物--种子的结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种子植物》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章第2节的内容。

七年级上册整体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生物与生物圈的关系,了解各类生物的结构与生理。

本章节内容为本学期重难点部分。

而种子的结构更是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以此认识植物的生长,燃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对于植物的类型已经有了一定认识,知道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地位。

在这一前提下学习本知识点可以做到深入浅出,层层深入。

初一学生生活经验薄弱,但好奇心较强,乐于探索,因此课堂上设计解剖并观察植物种子的实验很有必要。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对于教学目标多元化的要求,我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2.辨别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能力目标】通过解剖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去认识二者的结构及区别,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以及科学知识探究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难点】种子的解剖过程五、教学方法在探索种子的结构过程中采用实验法、讲授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以及科学实验的探究能力。

六、教学实施的程序1、课堂导入通过观看视频《生命力!延时看珠峰植物种子萌发》来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是的使学生体会到植物种子顽强的生命力,使学生感受生命,敬畏生命,真爱生命!2、新课教学先对观察种子的结构进行一遍演示实验,边实验边讲解种子的结构,再由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对种子萌发成新植物的过程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各个结构的作用。

进一步去比较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结构。

对比学习,更易于区别和鉴别易错的知识点。

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3、通过课堂小结和课堂练习巩固课堂内容。

生物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上册2.1.2 种子植物 教学教案01

生物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上册2.1.2 种子植物 教学教案01

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一章藻类与植物的类群第二节种子植物一、教材分析《种子植物》是人教版(2024)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的重要章节,位于植物学部分的起始位置。

本课只要内容旨在学生提供了种子植物的基础知识,而且为后续学习植物的生长发育、分类等知识打下基础。

本章节与前一章的植物概述相衔接,为学生理解植物界的多样性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学基础。

同时,种子植物的知识也是学生了解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说出种子植物比孢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学会观察种子的结构,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培养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通过识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提高对生物的分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中种子植物多样性的兴趣和欣赏。

2.引导学生认识到种子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3.增强学生保护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4.通过了解种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增强保护植物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种子植物的定义及其与非种子植物的区别。

2.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结构特征和生活史。

3.种子的结构、功能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难点】1.种子植物的分类及其特征的辨识。

2.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物学原理。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知识充满好奇,但缺乏系统的生物学背景知识。

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可能在抽象概念的理解上存在困难。

因此,教学中需要结合具体实例和实验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认识,并逐步引导他们理解抽象概念。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1)利用实物展示,如各种种子(大豆、玉米、花生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标本等,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种子的结构和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2.1 种子的萌发 课件(共37张PPT)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2.1 种子的萌发 课件(共37张PPT)

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装置
种子数
空气

温度 实验结果
A
30 粒
充足
适量
2 ℃ 0 粒萌发
B
30 粒
充足
适量
20 ℃ 28 粒萌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__温温度度对对种种子子的的萌萌发发有有影影响响吗吗__? (2)请为该小组作出相应的假设__温度对种子的萌发有有影响__。 (3)在这一实验中,变量是__温温度度__。 (4)设置 B 装置的目的是__对对照照__作用。 (5)该实验结论:种子萌发需要__适适宜宜的的温温度度__。
C.测发芽率时应当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D.不可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测,应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14.(北京中考)小林同学用绿豆种子做材料,进行发豆芽的生物实践活
(D )
2.“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春播前松土是为种子萌发提供 ( D ) A.一定的水分 B.适宜的温度 C.适度的光照 D.充足的空气
3.今年春夏我国中南地区遭遇了严重干旱,播种在干旱地里的种子很难
萌发,主要是因为缺少种子萌发所需要的
( A)
A.水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B.适宜温度
C.空气
D.活的胚
4.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播种大都在春季进行,如果
(D)
知识点四: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1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时,应该做到 A.一次测定全部的种子 B.测定两次,取平均值 C.测定多次,取平均值 D.测定多次,取最低值
(C )
13.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时,有四位同学分别发表了各自的意见,你认为
正确的是
(D )
A.为了避免浪费,用三五粒种子测一下就行了

初中七年级生物教案 种子的萌发【全国一等奖】

初中七年级生物教案 种子的萌发【全国一等奖】

“种子的萌发”的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种子的萌发”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种子的基本结构,这一课时则安排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实验。

知识方面是上节课的延伸,而主要目的是对学生探究总结能力的培养。

农村的学生对作物的生长很熟悉,但对细枝末节不甚了解。

学生对如何选择种子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我们通过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分析,学会对生活的经验做概括和总结。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先把探究实验完成,根据结果初步得出探究实验的结论。

课堂上,老师展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做出结论: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进一步展示煮熟的种子在刚才同样的条件下却无法萌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得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新课标提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所以教法学法的选择很重要。

在本节教学中,我将综合运用这三种教学方法。

阅读法:在课堂上我会给出时间指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片段阅读和总结,改变了“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措施。

观察法:是学习生物学知识极为重要的方法,课堂上指导学生观察到底哪些种子萌发了,条件是什么,这样的话同学们的印象会更深刻。

实验法:是获取生物学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以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实验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知道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结合生活经验总结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②能力目标:知道应该选用什么样的种子来进行种植;③情感目标:联系生活上的种植,培养对农业敬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①教学重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对照实验;②教学难点:实验组和对照组3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提前5天做的实验实验一(老师准备):①烧杯内斜靠着一个木棍,棍子上绑着3颗种子:泡在水里、一半在水,一半在空气、全部暴露在空气。

初中生物_《种子植物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种子植物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种子植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与前一节的藻类、苔藓和蕨类一起,构成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并为后面学习的“种子植物的一生”打下基础,由于这一节教学内容包含了许多学生未曾接触的结构名词,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将本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为种子结构的教学,第二课时关于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教学,其中,第一课时无疑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二、学情分析在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形成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因此,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推测、验证的方式,促使学生对这一生物学观点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减少单纯的机械记忆,基于以上几点,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解剖观察种子,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

2.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能说出种子植物比其他三类植物占优势的原因;(二)能力目标:1、学会科学观察的基本步骤及方法,并能应用于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之中;2、通过设计表格,列表比较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区别,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与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3.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学生能认同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四、教学重点1、解剖和观察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识记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是本课题教学的重点之一。

因为:种子的结构是本章的关键,它阐明了种子是形成下一代植物体的基础,种子中具有将来发育成幼苗的基本结构——胚;学生只有了解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才能理解小小的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的原因,以及单、双子叶植物的概念。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的能力。

五、教学难点1、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玉米种子子叶、种皮和果皮的观察,是本课题的教学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子生物学》题库一、名词解释1、农业种子:2、临界水分:3、酸价:4、碘价:5、酸败:6、种子休眠:7、休眠种子:8、静止种子:9、种子休眠期:10、硬实:11、种子活力:12、种子生活力:13、种子发芽力:14、种子寿命:15、平均寿命:16、农业种子寿命:17、种子萌动:18、种子发芽:19、发芽最低需水量:20、种子的吸附性:21、自然干燥:22、冷冻干燥:23、种子加工:24、种子清选分级:25、种子处理:26、种子包衣:27、种子丸化:28、种子呼吸作用:29、种子呼吸强度:30、呼吸系数:31、顽拗型种子32、正常型种子33、中间型种子34、人工种子35、超干贮藏二、填空题1. 利用果实播种的作物有许多,如、等;利用真种子播种的作物有、等。

2.南方小麦蛋白质含量低于北方的小麦,除遗传因素之外,主要原因是。

3.油菜种子的成熟期可分为、、、和五个阶段。

4.禾谷类种子成熟度,休眠期越。

5.种子萌发应具备的条件是、、。

6. 影响种子吸收水分的因素有、、、。

7.发芽时水稻种胚顶出稃壳的次序是先后,则表明发芽环境水多氧少。

8.一般种子通常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其中______是种子最主要的部分。

9.种子按其主要化学成分状况及用途,可分为粉质种子如、蛋白质种子如和油质种子如。

10.大豆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是,引起水稻和大麦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是。

11.种子包衣技术可分为技术和技术(必须用英文写出)。

12.种子引发所用的化学药剂有、(试举例)。

13.剥去大豆种皮,可见大豆种子的内部构造包括。

14.切开葱种子,可见葱种子的内部构造包括。

15.农业生产上,利用果实播种的作物有许多,如、等;利用真种子播种的作物有、等。

16.种子中所含的简单蛋白质有、、和等四类。

17.禾谷类种子蛋白质中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豆类种子蛋白质的主要限制性氨基酸。

18.禾谷类种子的成熟期可分为、、和等四个阶段。

19.油质种子成熟期间脂肪的积累一般可明显分为、和三个阶段。

20.真正成熟的种子应具备和等特点。

21.种子水分在5(或4)-14%范围内,种子水分每增加或在0-50℃范围内,温度每增加,种子寿命缩短一半。

22.衰老劣变种子的渗漏现象,可用方法,加以精确的检测。

23.根据作物种子化学成分含量上的特点,大体上可划分为、和种子等三大类。

24.发芽时水稻种胚顶出稃壳的次序若是先后,则表明发芽环境水多氧少。

25.一些种子在低温下发芽时,极易出现吸胀冷害,如、种子等,可采用方法来预防。

26.玉米籽粒中的出现,可作为种子形态成熟的标志。

27.光照对种子生活力(种子寿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和等两个方面。

三、单项选择题1.属于真种子的农作物是( )。

A)棉花和油菜 B)小麦和水稻 C)荞麦和大麦 D)玉米和大麻2.类似种子的干果的农作物是( )。

A)豆类和棉花 B)小麦和玉米 C)胡麻和油菜 D)马铃薯和甘薯3.以营养器官繁殖后代的作物是( )。

A)甜菜和胡麻 B)胡萝卜和油菜 C)菠菜和烟草 D)甘薯和马铃薯4.《种子学》的创始人是( )。

A)Nobbe B)Nawashin C)Sachs D)Haberlandt5.有胚乳植物种子指的是( )。

A)豆科和十字花科 B)葫芦科和锦葵科C)禾本科和茄科 D)蔷薇科和菊科6.农业种子包括果实全部的农作物是( )。

A)大麦和燕麦 B)小麦和玉米 C)棉花和大豆 D)油菜和亚麻7.农业种子包括种子全部的植物是( )。

A)大麦和二粒小麦 B)小麦和高粱 C)草莓和大麻 D)棉花和油菜8.根据主要化学成分及用途,小麦种子是( )。

A)蛋白质种子 B)粉质种子 C)角质种子 D)油质种子9.根据中国农科院测定小麦种子淀粉含量一般为( )。

A)65~70% B)60~65% C)50~55% D)56~65%10.根据中国农科院测定水稻种子淀粉含量一般为( )。

A)65~70% B)60~65% C)50~55% D)56~65%11.种子对水分的吸附和解吸以同等速率进行时的水分含量是( )。

A)游离水分 B)临界水分 C)结合水分 D)平衡水分12.禾谷类作物种子的安全水分一般为( )。

A)12~14% B)8~10% C)11~13% D)8~11%13.油料作物种子的安全水分一般为( )。

A)12~14% B)8~10% C)11~13% D)8~11%14.淀粉中的直链淀粉遇碘液产生( )。

A)红棕色 B)兰黑色 C)紫红色 D)深兰色15.淀粉中的支链淀粉遇碘液产生( )。

A)红棕色 B)兰黑色 C)紫红色 D)深兰色16.种子中大部分蛋白质属于( )。

A)复合蛋白质 B)醇溶蛋白质 C)简单蛋白质 D)球蛋白和清蛋白17.种子中含有主要的水活性维生素是(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E D)维生素D18.油菜种子中主要有毒物质是( )。

A)芥子甙 B)单宁 C)植物盐 D)植物碱19.种子胚休眠的原因是( )。

A)种皮不透水 B)胚尚未成熟 C)存在抑制物质 D)种皮不透气20.实践证明能促进种子发芽的光线是( )。

A)远红光 B)蓝光 C)红光 D)紫光21.实践证明能抑制种子发芽的光线是( )。

A)红光 B)蓝光 C)白光 D)紫光22.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种子休眠是( )。

A)一次休眠 B)二次休眠 C)多次休眠 D)综合休眠23.红皮小麦比白皮品种休眠期较长的原因是( )。

A)遗传因素 B)生理因素 C)环境因素 D)其它因素24.抑制小麦种子发芽延长休眠期采用的化学药剂是( )。

A)促麦苗 B)乙烯利 C)青鲜素 D)赤霉素25.破除种子休眠,缩短休眠期采用的最为主要的化学物质是( )。

A)细胞分裂素 B)赤霉素 C)乙烯 D)氧化剂26.通常用发芽势和发芽率表示的指标是( )。

(4-1-50)A)幼苗活力 B)种子活力 C)种子发芽力 D)种子生活力27.指一批种子中具有生活力的种子数占种子总数的百分数是( )。

A)种子生活力 B)种子活力 C)种子发芽力 D)种子发芽势28.高活力种子首要的优越性是( )。

A)抵抗不量环境条件 B)提高田间出苗率C)抗病虫杂草 D)节约播种费用29.据统计资料证明,高活力种子可以增产( )。

A)10-15% B)15-20% C)20-40% D)30-40%30.影响种子活力的遗传因素其主要特性是( )。

A)不同作物不同品种 B)种皮破裂性与颜色C)化学成分 D)幼苗形态结构31.通常种皮容易破裂降低活力的种皮颜色是( )。

A)黄色 B)红色 C)白色 D)紫色32.通常活力较其双亲为高的杂种后代为( )。

A)F1代 B)F2代 C)F3代 D)F4代33.种子活力与种子劣变的关系是( )。

A)活力高劣变程度高 B)活力低劣变程度低C)活力低劣变程度中等 D)活力高劣变程度低34.加速老化试验处理种子采用的高温是( )。

A)40-45℃ B)46-50℃ C)35-38℃ D)40-47℃35.低温发芽试验适用的作物是( )。

A)小麦和玉米 B)棉花和高粱 C)胡麻和甜菜 D)大豆和蚕豆36.一批种子的发芽率从收获后降低到半数种子存活所经历的时间,即为该批种子的( )。

A)种子寿命 B)陈种子寿命 C)平均寿命 D)农业种子寿命37.属长命种子的作物是( )。

A)蚕豆和甜菜 B)小麦和玉米 C)水稻和高粱 D)大豆和油菜38.属常命种子的作物是( )。

A)甜菜和烟草 B)水稻和小麦 C)小豆和陆地棉 D)油菜和菠菜39.属短命种子的作物是( )。

A)小麦和高粱 B)水稻和玉米 C)大豆和蚕豆 D)甘蔗和花生40.根据Ewart的分类法,长命种子的年限为( )。

A)13年以上 B)14年以上 C)15年以上 D)16年以上41.根据Ewart的分类法,常命种子的年限为( )。

A)2~10年 B)7~9年 C)16~18年 D)3~15年42.根据Ewart的分类法,短命种子的年限为( )。

A)2年以下 B)3年以下 C)4年以下 D)5年以下43.实践经验指出最有利于延长一般作物种子寿命的贮藏温度是( • )。

A)-10~-30℃ B)-20~-40℃ C)-10~-20℃ D)-5~-15℃44.种胚从生命活动相对静止状态恢复到生理代谢旺盛状态的生长发育阶段叫( )。

A)种子萌发 B)种子发芽 C)种子萌动 D)种子吸胀45.当种子吸水达到一定程度时,吸胀的体积与气干状态的体积之比叫( )。

A)种子发芽率 B)种子吸胀率 C)种子吸水率 D)种子膨胀率46.中国传统习惯上规定的发芽标准是( )。

A)胚根长度为种子一半 B)胚根长度与种子等长C)胚根长度为种子1/3 D)胚根长度为种子1/447.淀粉种子的吸胀率一般是( )。

A)120~150% B)130~140% C)150~160% D)170~180%48.豆类作物种子的吸胀率一般为( )。

A)100%左右 B)150%左右 C)200%左右 D)250%左右49.小麦种子发芽最低需水量是( )。

A)25% B)30% C)48% D)60%50.种子能迅速萌发并达到最高发芽率所处的温度是( )。

A)最低温度 B)最高温度 C)最适温度 D)一般温度51、适宜大多数作物种子发芽良好的温度范围是( )。

A)13~18℃ B)14~16℃ C)25~35℃ D)15~30℃52.种子发芽要求变温处理的作物是( )。

A)粮食作物 B)蔬菜作物 C)牧草作物 D)油料作物53.目前发芽试验常用的边温是( )。

A)15~20℃ B)20~25℃ C)18~26℃ D)20~30℃54.燕麦种子能正常发芽的CO2浓度是( )。

A)17% B)20% C)30% D)37%55.燕麦种子萌发受阻的CO2浓度是( )。

A)17% B)20% C)30% D)37%56.燕麦种子完全不发芽的CO2浓度是( )。

A)17% B)20% C)30% D)37%57.根据单粒种子进行测定的物理特性是( )。

A)籽粒大小 B)种子容重 C)种子密度 D)种子散落性58.根据种子群体进行测定的物理特性是( )。

A)种子硬度 B)种子透明度 C)种子比重 D)籽粒大小59.单位容积内种子的绝对重量称为( )。

A)种子比重 B)种子千粒重 C)种子百粒重 D)种子容重60.一定绝对体积的种子重量与同体积水的重量之比称为( )。

A)种子比重 B)种子重量 C)种子容重 D)种子千粒重61.种子装在一定容量的容器中,气体所占的部分如用百分率表示叫( )。

A)种子密度 B)种子容重 C)种子孔隙度 D)种子比重62.种子装在一定容量的容器中,种子所占的部分如用百分率表示叫(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