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弯展开计算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

K因子计算方法:K系数是指钣金内边缘之间的距离与钣金厚度之间的比率。
通常,金属薄板的外层会受到拉应力的拉伸,而内层会因压应力而缩短。
在内层和外层之间有一个纤维层,称为中间层。
根据中性层的定义,弯曲部分的毛坯长度应等于中性层的展开长度。
因为在弯曲过程中坯料的体积保持不变,所以变形大时中性层将向内移动,这就是为什么不能仅使用横截面的中性层来计算展开长度的原因。
如果中性层的位置用P表示(见图1),则可以表示为其中R为内弯曲半径/ mm;t为材料厚度/ mm;K是中性层位移系数。
图1中性层位置钣金弯曲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
根据中性层展开的原理,毛坯的总长度应等于中性层的直线部分和弧形部分的长度之和。
弯曲部分图2钣金弯曲图其中,l是零件的总展开长度/ mm;α是弯曲中心角/(°);L1和L2分别是超出弯曲部分的起点和终点的部分的直线端长度/ mm。
根据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确切的弯曲展开长度。
可以看出,只要确定参数k,就可以计算出l,并且参数K取决于钣金厚度T和内部弯曲角度R。
通常,当R / T为0.1、0.25、0.5时,1、2、3、4、5,≥6,相应的K因子分别为0.23、0.31、0.37、0.41、0.45、0.46、0.47、0.48、0.5-通用零件的R / T值均在1,因此根据上述对应关系计算出的钣金弯曲的展开长度仍然非常准确。
对于R / T≥6的情况,金属板在弯曲时不会再次变形,因此中性层等于中心层,并且K因子相应地变为0.5。
计算相对容易。
唯一的影响是弯曲过程中的回弹问题。
这种繁琐的计算最适合计算机完成。
下面的三维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NX,Pro / E,CATIA等也引入了钣金模块,并且K系数已成为这些软件的首选参数,K系数的合理选择大大地减少了流程设计过程中的工作量。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
1.V型折弯计算公式:
V型折弯是最简单的一种折弯方式,常见于薄板的折弯加工。
展开长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展开长度=折弯线长度×π×弯曲角度/180
其中,折弯线长度指的是两个折弯边缘之间的直线距离,弯曲角度指的是两个折弯边之间的夹角,π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
2.U型折弯计算公式:
U型折弯是将平板折弯成U形的一种方式,常见于制作箱体或管道。
展开长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展开长度=π×R×弯曲角度/180+2×t×弯曲角度/180
其中,R是U型折弯的半径,t是平板的厚度。
3.槽型折弯计算公式:
槽型折弯是在平板上制作一条槽,将其折弯成一种特定形状的方式,常见于制作复杂曲线形状的零件。
展开长度的计算公式如下:展开长度=(2×L×e/h+π×R)×弯曲角度/180
其中,L是槽的长度,e是槽的宽度,h是平板的厚度,R是槽的曲率半径。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折弯展开计算公式只是一种近似的计算方法,实际折弯过程中还会受到材料的弹性变形、弯曲工具的半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折弯精准计算公式及系数!

折弯精准计算公式及系数!
一.铁板90度折弯,正常折弯上模R0.5,下模V=5T,折弯系数为0.4T,V槽选用V=5T+R(R>0.5)
展开尺寸=L1+L2-2T+系数
备注:1. 2.5/SGCC孔边到折弯内寸是3.8MM时不会拉料,孔径
5.4,R0.5,V12
二、铁板60度折弯(使用插深下模)
展开尺寸=L1+L2+系数
三、铁板30度折弯(使用插深下模)
展开尺寸=L1+L2+系数
四、铝板90度折弯,正常折弯上模R0.5,下模V=5T,折弯系数为0.4T,V槽选用V=5T+R(R〉0.5)
展开尺寸=L1+L2-2T+系数
五、铝板60度折弯(使用插深下模)
展开尺寸=L1+L2+系数
六、铝板30度折弯(使用插深下模)
展开尺寸=L1+L2+系数
七、压死边系数(先使用插深下模折小角度,再用压平模压死边)
上图:展开尺寸=L1+L2-0.55T
上图:展开尺寸=L1+L2-0.55T+0.7W(W≤T)
上图:展开尺寸=L1+L2+3.14*(R+m)(2R>T)
T≤2.0,m=0.4T;
2.0<T≤
3.2,m=0.3T;
八、压段差系数
1、当W≥2T时:展开按照两次单折计算;
2、当W<2T、H≥2T时:展开按照两次单折计算;
3、当W<2T、H<2T时:展开尺寸=L+(H-T)*0.7;
4、当W<2T、H=T时:展开尺寸=L+0.15T;。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超简单】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超简单】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更多折弯等钣金设备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在钣金展开中,影响展开长度计算精度的因素有:折弯内弧半径r下模V型槽宽,板料实际厚度t',和弯曲曲角度α。
自由折弯板料在展开长度计算时,没有明确的公式来计算折弯系数,只能查到不同折弯内弧半径的折弯系数。
而内弧半径与加工工艺有关,使用不同的下模V型槽宽,内弧半径也不相同,导致无法获得折弯系数的准确性。
一般是凭经验判断折弯系数,不同的人判断的折弯系数也不相同。
在钣金中折弯中,经常用到形式分为L折N折和Z折几种。
下面我们对几种钣金的展开做个探讨。
1、L折,L折分90°折和非90°折。
在90°折方面,根据经验折弯系数总结如下表在非90°方面,根据经验折弯系数总结如下。
L=A+B+补偿量*仅供参考T=0.8 R=0.5 120°≤q≤160° 补偿量为0.1 160°<q≤180° 可忽略不计T=1.0 R=0.5 120°≤q≤145° 补偿量为0.2 145°<q≤170° 补偿量为0.1170°<q≤180° 可忽略不计T=1.2 R=0.5 补偿量与T=1.0相同T=1.5 R=0.5 120°≤q≤130° 补偿量为0.3 130°<q≤150° 补偿量为0.2150°<q≤170° 补偿量为0.1170°<q≤180° 可忽略不计180& deg;-qL=A+B+------ (2*∏*r)360°例:钣金展开图的计算是要用一个系数来计算的,这个系数一般都用1.645!计算方法是工件的外形尺寸相加,再减去1.645*板厚*弯的个数,例如,折一个40*60的槽钢用板厚3的冷板折,那么计算方法就是40+40+60(外形尺寸相加)—1.645(系数)*3(板厚)*2(弯的个数)=130.13(下料尺寸)一般6毫米之内都是这样计算的了一般铁板0.5—4MM之内的都是A+B-1.6T。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90°折弯(一般折弯)展开的长度为:L=LL+LS-2t +系数a系数a的经验值如下表压死边如图11。
压死边是两层重叠在一起的折弯形状,通常用来起加强作用,因此2。
0mm以上的板很少见压死边。
它也需要用特殊折弯模具成形,而且要分为两道以上的工序才能成形,压死边折弯的展开长度计算公式为:3.压筋(1)倾斜压筋如图12此压筋为一斜面,一般H值较小,其展开长的计算式为:L = A+B+C+0.2注:A、B、C = 内尺寸,0.2=补偿值(2)直角压筋如图13压筋边为直立边,一般其C值较大,展开长的计算式为:L = A+B+C-4T+2a+0.5注:A、B = 外尺寸C = 包括两层板厚的高度a = 90°折弯的系数0.5 = 补偿值(3)平行压筋如图14,压筋最大值仅为H=2t,其展开长度的计算式为:L = A+B+H+0.2注:A、B = 内尺寸;H = 压筋高度;0.2= 补偿值。
*由于压筋高度主要靠增减压筋模具的调整片来保证,并且操作员各自的经验不尽相同,因此有时会出现折弯后虽然高度达到要求,但整体展开尺寸过大或过小的情况,这时要根据实际的偏差来调整。
折弯展开系数:折弯系数就是板材在折弯以后被拉伸的长度.材料不同,板厚不同,采用的折弯模具不同,折弯系数也不同。
折弯展开系数就是有经验的模具设计师,根据多年的设计经验反复验证而总结出来的数据化的东西,后来的模具设计师可以直接套入计算公式就可以得到折弯结构的展开平板尺寸了。
基于此点,冲压折弯展开系数就是为了模具设计师计算展开尺寸而总结的,不管是哪个模具设计者都可以加以利用。
折弯系数表

板厚折弯系数 板厚 折弯系数 折弯展开计算(折弯角度为90°): L=L1+L22δ+ZL:展开长度L1:边长1(见右图)L2:边长2(见右图)δ:板厚Z:折弯系数(见下表)铁板:1.0 1.2 1.5 1.8(热板)2.0 2.53.0 Z 无0.4 0.5 0.6 0.75 0.8 1 无刨槽折弯 (冷板) 22 2、5 * 3、25 4、2 5 刨槽折弯 (冷板) 11 1、5 * 2、0 2、5 3 无刨槽折弯(热板)* * 3 * * 5 不锈钢板:1.01.2 1.5 1.82.0 2.53.0 Z无 0.4 0.5 0.6 0.75 0.8 1 全国注册建筑师、建造师考试 备考资料 历年真题 考试心得 模拟试题Q/ZB J65—20101钣金展开计算方法2、1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內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得过度层为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得长度与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就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得基准。
2、2 中性层得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得中心处;当弯曲半径较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得內侧移动。
中性层到板料內侧得距离用λ表示(见图一)。
3 折弯模具:我们使用得小松数控折弯机所配套得普通折弯模具V型槽宽度通常为适用该折弯模得板厚得5-6倍。
板厚与适用V型槽宽(见表1)。
表1 板厚与适用V型槽宽参数板厚(t) 1、0, 1、2,1、51、5,2、0 2、5,3、0 3、0,4、0,5、0适用V槽宽度81216254 展开计算方法: 4、1 90°折弯(一般折弯)Q/ZB J65—201024、1、1 (如图二),由于我们常用得折弯上模得尖角通常小于0、5,所以折弯内圆弧R可以视为定值,因此折弯拉伸系数得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折弯下模槽宽V与材料厚度t。
(完整版)钣金件折弯展开计算方法

一、折床工作原理折弯就是将上、下模分别固定于折床的上、下工作台,利用液压伺服电机传输驱动工作台的相对运动,结合上、下模的形状,从而实现对板材的折弯成形。
二、展开的定义和折弯常识★折弯展开就是产品的下料尺寸,也就是钣金在折弯过程中发现形变,中间位置不拉伸,也叫被压缩的位置长度,也叫剪口尺寸。
★折弯V槽选择公式:当R=0.5时,V=5T;当R>0.5时V=5T+R 折弯展开会根据上模和下模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更换模具时必须考虑进去。
★折床的运动方式有两种:上动式:下工作台不动,由上面滑块下降实现施压;下动式:上部机台固定不动,由下工作台上升实现施压。
★工艺特性1.折弯加工顺序的基本原则:由内到外进行折弯;由小到大进行折弯;先折弯特殊形状,再折弯一般形状。
2.90°折弯及大于90°小于180°折弯选模:一般在SOP没有特殊要求或没有特殊避位的最好选用刀口角度为88°或90的折弯上模,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折弯角度的稳定性。
三、折弯展开尺寸计算方法,如右图:<1>直角展开的计算方法当内R 角为0.5时折弯系数(K )=0.4*T ,前提是料厚小于5.0MM ,下模为5TL1+L2-2T+0.4*T=展开<2>钝角展开的计算方法如图,当R=0.5时的展开计算A+B+K=展开K= ×0.4a=所有折弯角度1800-2 900<3>锐角展开的计算方法900折弯展开尺寸=L1+L2-2T+折弯系数(K),如右图:当内R角为0.5时折弯系数(K)=0.4*T,L1和L2为内交点尺寸展开=L1+L2+KK=( 180—@) /90 *0.4T<4>压死边的展开计算方法选模:上模选用刀口角度为300小尖刀,下模根据SOP及材料厚度选择V槽角度为300的下模。
先用 4.4.1所选的模具将折弯角度折到约300-650.展开死边=L1+L2-0.5T<5>压U边选模:上模选用刀口角度为300的小尖刀,下模根据SOP及材料厚度选择V槽角度为300的下模。
折弯展开尺寸的计算

折弯展开尺寸的计算在工程设计和制造中,折弯是一种常见的加工工艺。
折弯可以通过给材料施加外力来改变其形状,并且可以在不断发展的折弯机和工艺技术的帮助下实现更加复杂和精确的加工。
在折弯过程中,我们通常需要计算展开尺寸,以便确定折弯前材料的初始形状和尺寸。
这对于精确地制定折弯程序和加工设备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折弯展开尺寸计算方法。
1.弯曲公式法弯曲公式法是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折弯展开尺寸的方法之一、根据该方法,可以通过测量折弯角度、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材料的弯曲半径来计算展开尺寸。
公式:展开长度=弧长x弯曲角度/弧度其中,展开长度是指经过折弯后的材料长度,弧长是指折弯前材料的长度,弯曲角度是指折弯的角度,弧度是指弯曲角度转换成弧度制的值。
2.数值模拟法数值模拟法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模拟折弯过程来计算展开尺寸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在计算机上模拟材料的变形和力学行为,从而得到折弯后的展开尺寸。
数值模拟法需要根据材料的性质和折弯机的参数来进行参数化建模,并在模拟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
该方法可以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展开尺寸计算结果,尤其适用于复杂形状的折弯件。
3.经验公式法经验公式法是一种基于经验的折弯展开尺寸计算方法。
该方法通过观察和总结实际折弯件的加工经验,建立适用于特定材料和折弯机的公式。
经验公式法可以根据折弯角度、材料的机械性能和折弯件的几何形状来计算展开尺寸。
虽然经验公式法在计算精度上可能不如其他方法,但它具有操作简便和实用性强的优点。
总结:以上是几种常用的折弯展开尺寸计算方法,其中弯曲公式法、数值模拟法和经验公式法是应用较广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以确保折弯件的加工质量和精度。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需要在计算展开尺寸之前进行材料的实际测量和力学性能测试。
此外,工作人员还应熟悉折弯设备的操作原理和规范要求,以确保折弯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通过正确计算折弯展开尺寸,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材料的形状和尺寸,从而提高制造效率和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