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诗的材料课件
《诗的材料》课件

看荷花引起了“我”的 哪些想象?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 佛就是一朵荷花,正在和满
池的荷花一起迎风起舞。
“我觉得这种情形是诗 的材料,可以拿来作诗。”
“这种情形”指什么?
觉得自己仿佛是另外一 种东西,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探讨与交流
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词语? 把你想到的词语写下来,并和同
学一起交流,比一比谁写得好。
拓展作业
荷花有各种各样的 姿态,拿起手中的画笔, 把你认为最美丽的荷花 姿态画出来。
再见
诗的材料
谈一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你写过诗吗?在什么
情形下你会想到写诗?说
一说你的想法。
初读课文
在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 用这些词语造句。
莲蓬
隔壁
破裂
仿佛
姿态
舒坦
细读课文,思考问题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大圆 盘,碧绿的面,淡绿的底。白荷花在这 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 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 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段话描写了荷花的哪些内容?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荷花的姿态有完全相同的吗?
没有,一朵有一朵的姿态。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
也很美,都可以画写生画儿。
“那画家的本领比齐白石老先 生更大了。那画家是谁呢?” 怎样理解这句话?
1、对荷花的赞美,赞美了荷花 千姿百态,充满生机。 2、对大自然的赞美,因为大自 然创造了如此美妙神奇的“一大 幅活的画”。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课件 (共59张PPT).ppt

合作探究
曹操“观”到了什么?(诗中哪几句是他看到的景象?)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归纳:海水、海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210 01
合作探究
“水何澹澹”和“洪波涌起”都是写海水,是否重复?
“水何澹澹”写风平浪静时; “洪波涌起”写大风大浪时。
210 01
疏通诗意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不住地啼, •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
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 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210 01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明月”带去的是对好友长 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
4.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明月”除了有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 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 昌龄人格的高洁。
210 01
整体感知
5.“直到”的“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的心情。
明月虽可寄托,但这份情意送到朋友身边毕竟需要时间,作者希望 早一点把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与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边。
210 01
合作探究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有几层意思?
借景抒情。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 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 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 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 三是说,人隔两地,难以相从,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 与,别无它法。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1张PPT)

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 在秋风夕阳中一派灰暗;
2、对比手法 一面是“小桥流水人家” 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
肆
写作手法
两相对比更反衬出沦落异乡的游子的孤独,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3、静动结合
作者将相对独立的事物纳入一个画面,形成动与静的相互映衬:
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 的幽静。
诗歌分析,体会意境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抒情。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友的情怀。 明月:表达思乡之情的代表性景物。 拟人、想像奇特,与明月寄送情感。 ④随风直到夜郎西——抒情。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友的情怀。 (这两句成为送别友人的千古名句) 借景抒情
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 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 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所有这些,真切地传达出作者得知友人 遭贬后的心灵震撼,以及由此而引发出来的强烈的主观感情。
颈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景——点明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即将天亮之时。
驱尽黑暗、赶走严寒,
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飞逝,暗含思乡盼归之情 新生事物必然发展
尾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抒情——思乡之情
“雁足传书”
手法、情感品析
首联: 青山外,绿水前
——想像,暗含奔波劳苦之意
次 北
颔联: 潮平岸阔,风正帆悬 ——白描
前三句全属写景,但又句句写出游子的客愁和乡思。
4、景物烘托 “枯藤”一句写秋末之景,渲染萧瑟意境,含蓄表示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
“小桥”一句推出幽雅恬静的画面,更加引动游子的乡思。
“古道”一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因跋涉而累瘦,侧面反映游子客途孤苦。
古代诗歌四首PPT课件

对现代人的启示
重视精神追求
古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启示现代人要注重精神追求,关 注内心世界,培养高尚的品德和
情操。
崇尚自然
古代诗歌中对自然的描绘和赞美 ,启示现代人要崇尚自然、回归 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01
03
02 04
珍视文化遗产
古代诗歌作为文化遗产,对于现 代人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启示 我们要珍视文化遗产,传承和弘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形式规范
古代诗歌在形式上有着严格的要求,如平仄、韵律等,这些规范使得 诗歌在表达上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也突显了诗歌的独特魅力。
文化传承
古代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 息,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对现代人的启示
重视精神追求
古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启示现代人要注重精神追求,关 注内心世界,培养高尚的品德和
诗歌意境与情感
总结词
诗歌通过明亮的月光和薄薄的霜,营造出一种宁静、美好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详细描述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通过明亮的月光和薄薄的霜,勾勒出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表达了 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让人感受到他对家乡的眷恋和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 动和情感的力量。
生活在盛唐时期,见证了唐代的 繁荣昌盛,其诗歌也反映了那一 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状况 。
诗歌内容解析
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 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
前两句描绘了壮观的自然景色,后两 句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 人生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 远。
诗歌内容解析
第4课 诗的材料

第4课诗的材料教学目标1.能认识11个生字,学会10个生字。
2.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继续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教具准备:有关荷花的图片资料、生词卡片、背景音乐、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 教师课件出示下列词语:“挨挨挤挤、花骨朵儿、小莲蓬、随风飘动”要求:加上动作读,读出词语的趣味来。
师生相机评价。
2.大家知道吗?这些词语是用来形容荷花的。
从古到今,荷花就是人们描写、喜爱的对象。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它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文章的题目就叫“诗的材料”。
板书课题:(诗的材料)齐读课题。
3.看到课题,大家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可能会问“本来是写荷花的内容,为什么叫‘诗的材料’呢?”此问题可放在第二课时深入理解文本时解决。
4.在学习课文前,老师想和你们一起伴着美妙的音乐,去荷花池边欣赏一下荷花的美丽风姿。
(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播放背景音乐)教师鼓励学生用词语或者诗句形容荷花。
5.作者笔下的荷花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叫它“诗的材料”?请快速打开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同时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小组内互助识字。
3.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识字情况。
材料破裂隔壁仿佛衣裳胸鳍随风飘动胸膛舒坦好梦扇子饱胀敞着冒出来4.自由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再读解疑,品文赏花(一)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师生相机进行评价。
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信或勇敢给予充分的肯定。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通过读课文读懂了什么?独立思考后各抒己见。
生:课文写的荷花很美丽。
荷花的叶子、姿态、随风舞蹈的景象都很美,同时还写了作者观荷花的感受和想像。
(三)小组交流:从哪些地方感受荷花的美?生:荷花的数量多,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美丽。
4 古代诗歌四首 课件(共38张ppt)

活动
有节奏地诵读诗歌,感受诗 歌的音韵美。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活动
结合诗歌题目,整体推测诗 歌内容。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活动
观看北固山相关照片任选一 点感受诗人对北固山景象的精 妙描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潮水涨满,与两岸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 阔;江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
4 古代诗歌四首
第 1 课时
新课导入
你知道吗? 我国现存最早的山水诗是哪首诗? “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的是哪一联诗句? 王昌龄因为什么“左迁龙标”? 哪首作品被誉为“秋思之祖”?
新知探究
活动
自主诵读四首诗歌,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这四首诗分别描绘 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活动 给诗歌题目添加要素,扩写题 目,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示例 (秋天,曹操登上碣石山)观沧海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活动
圈画诗人观沧海时的所见与 所思,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笔下 沧海景象的特点。
《诗三首》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二PPT课件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狗在深巷里叫, 鸡在桑树顶鸣。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 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长久地困在官场笼子里面, 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山水田园诗发展脉络
晋 陶渊明 田园诗
南朝·宋 谢灵运 山水诗
唐 王维 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归
园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田
居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陶
渊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明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巅。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 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
活过的深潭。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 保守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 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 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第7课 归园田居
作者: 陶渊明
诗人介绍
陶渊明(365~427), 中国晋宋时期文学家, 号为靖 节先生。 一名潜 , 字元亮 。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 江西南)人。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 。 由于儒 道思想的矛盾性, 时官时隐, 举棋不定。 后期(41 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 仕途险恶, 以及官场政 治腐败, 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 毅然辞官 归隐, 与官场彻底决裂。 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 章两大部分, 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
《古诗》课件PPT

通过古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
素养。
古诗教学不断创新,结合多媒体 技术、互动教学等方式,使学生 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魅
力。
在文学创作中的借鉴与创新
古诗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 为现代作家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和素材。
现代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常常 借鉴古诗的意境、表现手法和 语言技巧。
《古诗》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古诗背景与作者简介 • 古诗内容与主题思想 • 古诗艺术手法与技巧 • 古诗鉴赏与评价标准 • 古诗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与应用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CATALOGUE
古诗背景与作者简介
时代背景及文化环境
唐代盛世
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唐朝时期经 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白居易是唐朝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朴实而著 称,被誉为“诗魔”。
杜甫
杜甫是唐朝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以深沉、雄浑、豪放而著称 ,被誉为“诗圣”。
代表作品风格特点
李白《将进酒》
李白的《将进酒》是一首豪放不 羁的诗篇,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人
生的热爱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杜甫《春望》
04
CATALOGUE
古诗鉴赏与评价标准
鉴赏方法指导
意象分析法
通过解读诗歌中的意象, 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诗 歌的意境。
知人论世法
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 代背景等元素来鉴赏该诗 。
品味语言法
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感 受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 和情感美。
评价标准介绍
思想内容
评价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是否深刻、新颖、有启发 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一说,写一写。
试一试
我来做个课文总结
பைடு நூலகம்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在公园 观赏荷花的时候,把自己想象 成______ 和________ ,表达 了作者对大自然的 ________ 。
荷花 金鱼 热爱和赞美
荷花
什么样的荷花?请在文中找 出相关描写的句子。
!
电影《天鹅湖》
仿照课文里的句子,你也来试 试。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 的快乐。小鱼在下边游过,告 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 ),告诉我( ( ),告诉我( )。 )。
作者怎样描写的金鱼?
试着用课本上的话来形容这条金鱼
想想自己是一朵花、一条鱼、 一棵树、一只鸟,把你的感受
诗的材料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生 字读准读正确,说一说你的 脑海里浮现什么样的画面?
读一读
冒出来 饱胀
隔壁 舒坦 扇子
莲蓬 破裂
敞着 胸鳍
仿佛 衣裳 舞蹈 好梦
荷叶挨挨挤挤,像一个个大圆盘。
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的是这幅画?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大圆 盘,碧绿的面,淡绿的底。白荷 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 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 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 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 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句话中有哪些修辞手法?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大圆盘, 碧绿的面,淡绿的底。比喻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 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 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 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排比 为什么用“冒”? 说明荷花多,生命力强、旺盛。
在第三段中,作者把自己想 象成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