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080601一、专业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始建于2003年。

本专业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较高基础理论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

该专业设有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过程控制、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可编程控制器(PLC)、继电保护、电气控制等专业实验室,机器人、智能控制、检测技术及仪器仪表、集散控制系统4个研究中心,同时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三个硕士学位点。

专业特点侧重于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传动控制、电气控制、计算机控制理论与实践研究。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气工程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迫切需要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相关产品及设备的研发、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销售、售后服务、新产品技术开发等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二、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和较高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坚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电力系统、电气传动、过程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等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和管理等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能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设备研发、设计制造、生产开发或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期待毕业生5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工程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掌握一门外语及计算机应用知识,具有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领域工作和终身学习的能力;3.熟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相关的技术技能,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具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开发、制造和测试能力;4.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良好的交流、团队合作和领导才能,能够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相关企业从事技术服务和管理等岗位的工作,具有适应全球化的发展的能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601 学科门类:工学专业门类:电气类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标准学制:四年适用年级:2015级所属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负责人:汪先兵方案制订人:汪先兵方案审核人:林其斌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以“能力本位、市场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多维度立体化的培养模式。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立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工程电磁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气控制技术及PLC、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自动化、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微机保护等理论知识;具备电力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系统设计能力,电力电子设备开发和维护能力;具备吃苦耐劳和团结合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在电力系统运行与维护、继电保护装置设计与调试、电力系统高低压设备制造、微机控制及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从事相关的系统分析、系统运行、技术开发、生产制造、工程设计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

二、培养规格要求(一)培养规格要求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2.掌握本专业领域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学习电工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微机保护、高电压技术、发电厂电气部分、工厂供电等方面电气工程技术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并接受1-2个学科专业方向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解决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计算机控制系统领域问题的基本能力。

3.具有较高的人文科学修养和自然科学基础、工程应用技术的综合素质;4.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基本技能,掌握电气类专业领域必要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5.较好地掌握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电力系统微机保护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发展趋势;6.获得较好的电力系统及其继电保护的工程设计、系统分析、技术应用与开发等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7.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备较强的电力工程应用能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具备坚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电力系统、电力电子、自动控制等领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技术的设计、研发、管理和应用工作。

二、培养要求1.具有扎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电路分析、数字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控制理论等相关知识。

2.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技术的设计、研发和应用工作。

3.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能够适应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4.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团队中协作、沟通,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专业课程设置1.电路分析2.数字电路3.模拟电子技术4.信号与系统5.控制理论6.电力系统分析7.电力电子技术8.自动控制原理9.工程电磁场10.现代控制理论11.机器人技术12.计算机控制系统13.电气与电子实验14.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15.电力电子实验16.自动控制实验四、实践教学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参加实验、设计、调试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项目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五、毕业要求1.具备坚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电力系统、电力电子、自动控制等领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技术的设计、研发、管理和应用工作。

2.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能够适应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团队中协作、沟通,为社会做出贡献。

4.能够熟练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需的设计软件、实验仪器和设备,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能够独立设计、开发、改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技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601)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技术等相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制造运行等方面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的学生除要学习工科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学习有关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学生要接受电工电子、电力系统自动控制及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研制及调试等基本技能以及解决电气工程技术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一定的外语阅读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3.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工程设计及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科技论文写作的能力;4.具有宽广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5.具有初步的科学实验和工作训练能力,设有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工厂供电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6.具有工业自动化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工厂电气控制设备的维护管理及工厂供电系统的管理和基本设计能力。

三、主干课程电机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自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工厂供电。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电学基础实验、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检测与转换技术实验、电机拖动基础实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可编程控制器综合实验、单片机控制技术综合实验、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生产实习、金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五、基本修业年限四年。

六、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七、准予毕业的总学分180.5学分,其中必修课107学分,选修课36学分(含公共选修课6学分),实践教学37.5学分。

15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历表注:□理论与实验教学︰考试〇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论文)△机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军训#实践周‖假期Φ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时间分配表156专业负责人:韩玉杰院长:王述洋教务处处长:王克奇教学校长:杨传平157158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安排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学分分配表159。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601一、培养目旳:本专业培养可以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旳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旳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旳应用拓展型高素质人才。

二、培养规定:本专业学生重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广阔旳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旳专业知识。

本专业旳重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使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旳基本训练、具有从事电气工程领域某专业方向旳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系统运行、研究开发、经济管理和教学工作旳基本能力。

(一)知识构造1、具有较扎实旳自然科学基础,很好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基础;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旳较宽旳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重要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3、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旳发展趋势;4、理解国家与本专业有关旳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二)能力构造1、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旳分析与设计措施;2、获得良好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旳分析、设计和开发等方面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纯熟旳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综合能力;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旳基本措施,具有一定旳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4、具有一定旳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三)素质构造1、品格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与道德素质;2、科学与文化素质:理解人类文明史和科学发展史,理解西方文化;熟悉中国历史和中国老式文化;具有基本旳文学、艺术知识和修养;基础科学技术知识等;3、心理素质:具有对客观事物旳认识能力,具有较强旳注意力、记忆力、观测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具有良好旳个性心理品质和自我调整控制心理旳能力,具有科学旳信念,坚韧旳毅力,奋发旳精神等;4、身体素质:健康旳体魄和乐于锻炼旳行为习惯、运动机能素质与抗疾病素质;5、工程素质:扎实旳基础理论知识,工程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旳意识,良好旳职业道德,严谨踏实旳作风。

2022年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2年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介绍(一)专业定位围绕国家、学校本科教育工作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我校办学定位和电气工程学科特色,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依据工程教育标准,依托学科支撑,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成才发展为中心,以培养电气工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和行业精英为主要目标,所培养的学生具备思想品德好、专业知识好、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等素质。

(二)历史沿革原电力部所属高校主干专业,创建于1956年,2002年成为湖南省特色专业,2008年入选国家特色专业,2009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20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

2013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6年),2019年通过专业认证复评(有效期6年),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依托的电气工程一级学科201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三)特色优势1.具有显著的电力行业特色,专业源于原电力工业部直属高校,围绕电力行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需求设置课程系统、组织安排教学,毕业生绝大部分在电力行业国营企事业单位就业。

2.本专业是《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学校优势特色专业,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

3.本专业拥有国家优秀实习基地,构建了深入电力公司1对1的社会实践与实习模式。

4.本专业构建了贯穿大学四年“干中学”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历年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专业竞赛取得全国优异成绩。

二、培养目标遵循“德育为先、知识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主动适应国家、地方与行业的社会经济及科技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系统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熟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专业知识,具备强弱电结合的知识结构、前瞻的专业视野以及工程实践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电力系统、电气装备制造业和科研院所从事系统运行、工程设计、生产制造、研究开发和工程管理等方面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和行业精英。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601)一、专业简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储存和利用,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使学生获得电工电子、系统控制、电气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自动化装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的基本技能。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与工程技术基础,能胜任在电力部门、工业自动化、检测与过程控制、电气智能化等行业,从事电力系统装备制造、系统运行、工业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和艰苦奋斗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素养。

2.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效益、环境、职业健康和服务意识。

3.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物理、计算机领域必需的基本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4.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进行有效的技术沟通。

5.掌握扎实的电气工程、自动控制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生产工艺、设备与制造系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6.具有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

7.具有创新意识和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8.具有利用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信息获取能力。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9.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10.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1.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四、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总学分为178学分。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机电工程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机电工程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6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等较宽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和工程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装备制造、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等较宽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受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分析计算,工程设计方法和有关的检测控制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技术开发和工程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科学基础,具有外语综合应用能力;2、较好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3、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好的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能力;4、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5、具有本专业领域内至少1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6、具有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技术开发和工程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电路、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微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气工程基础、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电气控制技术等。

(四)修业年限实行弹性学制,标准修业年限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

(五)全学程时间安排全学程总周数为168周,分配如下:1、理论教学106周2、实践教学40周3、考试14周4、毕业教育1周5、机动7周(六)成绩考核按《内蒙古农业大学本专科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考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电气自动化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与应用能力;能够在电气自动化、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等领域,从事电气控制、电气传动、工业过程控制等系统的分析、设计、调试、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业务规格
1.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系统掌握电气自动化专业领域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向;
3.熟悉工厂供配电系统和电气自动控制装置,具有系统调试、维护、分析和设计能力;
4.掌握文献、资料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与应用能力;
5.具有较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阅读英文相关文献,达到CET-4水平;
6.计算机应用能力达到浙江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二级水平。

三、基准学制四年
四、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六、专业主干课程
电路分析及实践、模拟电子技术及实践、数字电子技术及实践、电机与拖动基础及实践、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及实践、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可编程控制器。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60学分,其中,普通教育课程32学分,基础理论与实践课程48学分,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64学分,公共选修课程6学分,素质拓展环节10学分。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安排表
学科竞赛或考证获取。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增加每周2课时的实践教学环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增加每周1课时的实践教学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