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课件

匀速直线运动的应用
总结词
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详细描述
匀速直线运动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的运动状态可以近似为匀速直线运动。此外 ,在物理实验和工程测量中,匀速直线运动也经常被用来作为参考系。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总结词
位移随时间平方增加
详细描述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位移随时间的平方增加。这是因为速 度随时间线性增加,而位移是速度与时间的乘积。位移公式 为s = (1/2)at^2。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应用
总结词
常见于车辆、机器等物体的启动和制动过程
详细描述
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车辆的启动和制动、电梯的升降、机 器的运转等。了解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对于理解这些现象和进行相关计算非常重要。
详细描述
圆周运动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自行车轮的 转动、旋转木马的转动、机械钟表的齿轮转动等。此外 ,在航天领域中,卫星绕地球的运动也是圆周运动,需 要精确控制其角速度和线速度以实现稳定的轨道运行。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应用
总结词
列举匀减速直线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 景。
详细描述
匀减速直线运动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 用,例如刹车、降落、火箭反冲等场景中都
需要用到匀减速直线运动。PART 05圆来自运动REPORTING
圆周运动的定义
要点一
总结词
描述物体绕圆心做曲线运动的轨迹
要点二
1机械运动

一、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判断机械运动的方法: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的依据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有没有位置的变化,如果有,我们就说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二、机械运动的分类1、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发生变化的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发生变化,方向可能来回变化。
2、曲线运动: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的运动。
三、参照物1、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参照物的理解(1)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选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相对地面运动的物体。
可本着便于研究的原则选取合适的参照物,但不能选研究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
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动,要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在改变和怎样改变;反之,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所选的参照物时,就应该看运动的物体相对谁的位置在变化,谁就是运动物体的参照物。
四、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它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相对于这个物体是静止的,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可能是运动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司机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
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定参照物,事先不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物体的运动状态作出判断。
五、速度1、运动快慢的比较:(1)相同时间比较运动距离(2)相同距离比较运动时间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大小:物体运动得越快,则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慢,则速度越小。
(完整word版)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义_机械运动

专题二 机械运动一、知识要点1。
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对于一个物体处于运动状态还是静止状态跟选取什么样的参照物有关.通常情况下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是选取地面或者是固定在地面上的某一物体,如树木、房屋等为参照物。
2.速度(1)定义: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2)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3)公式:tsv =(4)单位:①基本单位:m/s;②常用单位:km/h 、cm/s 等; ③换算关系:1m/s=3.6km/h, 1m/s=100cm/s 。
3。
运动的分类(1)按运动快慢分:可以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2)按运动路线分: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
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对于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v 是不随s 与t 的改变而改变的恒量,即s 与t 的比值 ts是恒定不变的。
5.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2)物体在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变速运动的快慢可用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
(3)平均速度:⎪⎩⎪⎨⎧==⇒=vs t t v s t s vv 是指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物体在前半段时间速度为v 1,后半段时间速度为v 2,则全程221vv v +=时一物体在前半段路程速度为v 1,后半段路程速度为v 2,则全程vv vv v 21212+=路 可以证明:v 时≥v 路。
(作差、通分、配方)(4)意义: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运动快慢的大致情况,同一物体在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在不同的时间段或路程段内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中考物理】2023届第一轮复习分类专题—机械运动(基础篇)含解析

【中考物理】2023届第一轮复习分类专题—机械运动(基础篇)1.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护旗队员每步行进的距离最接近( )A.75 mm B.75 cmC.75 dm D.75 m2.如图所示的工具中最适合用于测量立定跳远成绩的是( )A.量角器B.卷尺C.直尺D.三角板3.关于错误和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就是错误,是可以避免的B.使用先进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C.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引起的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4.在路口等红灯时,小华坐在爸爸的轿车里四处观望,当他看向右旁邻道并排的大巴车时,感觉爸爸的车在后退,当他看到路旁的树时,发现爸爸的车并没有动。
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以地面为参照物,小华爸爸的车是静止的B. 以大巴车为参照物,小华爸爸的车是静止的C. 以小华为参照物,爸爸的车向后运动D. 以小华爸爸的车为参照物,交通信号灯是运动的5.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图所示。
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 )3.9cm 3.90cm4.90cm 3.90A. B. C. D.6.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 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大于乙车运动的时间B. 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0米每秒C. 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 甲、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7.图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8.“3.12”植树节,学校组织同学们乘车去农场参加植树劳动,如图所示是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导航截图,由图提供的信息可知,剩余路段汽车的平均速度大约是( )A. 60km/hB. 10km/hC. 10m/sD. 6m/s9.小明去考场参加考试,以的速度步行到达公交站点,坐上公交车,以小明为参照50km /h 物公交车运动了起来。
进入考场,他通过大脑的机械运动进行周密的思考。
做完选择题,他用长为的铅笔认真填涂答题卡。
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

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一、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它是最基本的物理运动形式,是研究其他运动形式的基础。
在机械运动中,通常涉及到参考系的选择,以及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基本概念的描述。
二、参考系与坐标系参考系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运动描述。
一般来说,选择静止的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坐标系是用来定量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工具。
在直角坐标系中,通过三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x、y、z)可以精确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
而在极坐标系中,通过径向距离和角度可以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速度与加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位置的变化量除以时间的变化量。
在直角坐标系中,速度可以通过三个分量(vx、vy、vz)来表示。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速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的变化量。
在直角坐标系中,加速度可以通过三个分量(ax、ay、az)来表示。
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2)。
四、机械运动的分类1、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进行的运动。
直线运动又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曲线运动:物体沿曲线进行的运动。
曲线运动一般比较复杂,但可以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将其分解为多个直线运动的组合。
3、转动:物体绕某一点进行的圆周运动。
转动可以由力矩引起,例如陀螺的运动。
五、机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对于复杂的机械运动,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多个简单的运动形式,以便于分析和计算。
例如,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而旋转运动也可以通过角速度和转动半径等参数进行描述和计算。
六、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机械能是物体由于其位置或速度而具有的能量。
在机械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可能会发生转化,例如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但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总的机械能是不变的。
这是理解和解决许多机械运动问题的重要工具。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机械运动专题(word版含答案)

13.(2019连云港,14)下图是某个实验小组利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所得到的物体和刻度尺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由图可知,物体在AB段的路程为_____cm,平均速度为_____m/s。
(1)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可知:物块通过的路程与_____成正比,表达式为:s=______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物块自O点开始计时的5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 ;
(3)小明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满足上述路程表达式的运动是一种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运动(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总是相同的运动),而且表达式中系数是一个恒量,这个恒量在不同情况下是不同的。在上面实验中,你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中的哪个方面因素来增大这个系数?______ 。(只需填一种方法即可)
9.(2019苏州,13)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cm;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N
10.(20年5月17日23时4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题北斗导航卫星。
该卫星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它运行在位于地球赤道上空约36000km的圆形轨道上,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运行一周的时间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相等。
四、计算题
1.(2019贵港,28)小林家门口到贵港新世纪广场的公交路线全长9km,周末,小林从家门口的公车站乘坐公共汽车用时15min到达新世纪广场公车站与同学会合。求:
(1)公共汽车从小林家门口的公车站到新世纪广场公车站的平均速度v1是多少km/h?合多少m/s?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共25张)ppt

18:00
0
蚌埠
22:07
22:15
484
济南
03:04
03:12
966
北京
07:30
1463
4
49
100千米/时
108千米/时
在闷热无风的一天,货船在运河里匀速前进,岸上的人看到船头的三角旗向南指,船员由船尾走向船头,对船员而言,两岸向 方向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平时认为不动的房屋随地球自转的速度大小为V1,同步卫星绕地心转动的速度大小为V2,则V1 V2。
汽车以10米/秒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前方转弯处有一峭壁,司机按喇叭后2秒才听到回声。求听到回声时车与峭壁之间的距离(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PART ONE
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的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秒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秒再次听到回声,回声测距是利用了声波的 ,已知声速为340米/秒,则峭壁间的距离为 米。
时间/ s
0
5
10
15
20
25
速度/m.s-1
0
1
2
3
4
5
7.火车在起动或制动过程中的运动通常是变速直线运动,人们设法测得他在起动过程中几个不同时刻的速度(从火车起动时开始记时)如下表所示: 根据以上数据回答:火车在起动过程中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定量关系)可初步归纳为:________ 时间每增加5秒,速度增加1米每秒
D
9、在火车站,通常可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从其中T14次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从蚌埠到济南区间段运行所经历的时间为 时 分,假定此过程列车是直线行驶,平均速度是 。 全程平均速度是 。 (结果取整数)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机械运动的计算

2023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机械运动的计算如图所示,小轿车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6s开始刹车,车子向前滑行52m,用时5s停下来。
(1) 司机发现紧急情况到开始刹车,小轿车向前运动的距离是多少?(2) 刹车阶段,小轿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汽车以2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头有紧急情况,经过0.5s(反应时间)后开始制动刹车,又经过4.5s滑行60m车停止。
求:(1) 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2) 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小明准备利用假期从距上海2160km的某地去“上海迪士尼乐园”参观游览。
他在火车站咨询得到的信息:本地前往上海有城际直达动车和特快列车两种乘车方式可供选择。
城际直达动车的平均速度是216km/h,乘坐城际直达动车要比乘坐特快列车少用6小时。
求:(1) 乘坐城际直达动车到上海所需的时间。
(2) 乘坐特快列车的平均速度。
小陆驾驶货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货车的质量为 1.6t,货车和货物的总重为3×104N。
行驶途中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
问:(1) 货物的质量为多少kg?(2)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货车从此标志牌所处位置到火车站至少需要多少min?道路限速监控管理的一种方式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判为超速。
则:(1) 若某监测区间路程为30km,全程限速120km/h,在不会被判超速的情况下,车辆通过该区间至少需用时多少?(2) 若一辆货车以100km/h的速度进入该监测区间起点,20min后,货车能否到达该监测区间终点?小明家驾车旅游途径某地,观察到公路旁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通过获取的信息可知:(1) 此地到南阳的路程s是多少?(2) 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20min,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km/h?是否违反交通规则?小明平常步行70m需要50s时间,而他从家到学校步行需要10m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运动一、中考要点1、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判断机械运动的方法: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的依据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有没有位置变化。
如果有,我们就说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3)机械运动的分类:物体的机械运动主要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三种基本形式。
期货比较复杂的机械运动均可看做是这三种基本运动的复合。
A、平动:机械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
一个物体位置移动时,物体上任意两点的连线始终平行的运动。
又称“平移”,“平行移动”,如水平飞行的飞机。
物体平动时,其中任意一点的运动情况(包括速度、加速度及运动轨道的形状等)完全相同,因而物体上的任何一点的运动都可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所以,做平动的物体,不论其大小和形状如何,都可以把它看成一个点,即质点。
B、转动:一般指刚体(即不发生形变的物体)的转动,是机械运动的又一基本形式。
包括定轴转动(绕一固定轴转动)和定点转动(绕一固定点的转动)。
C、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做的往复运动,称机械振动。
振动是常见的一种运动形式。
如钟摆、音叉的振动等。
2、参照物。
(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作为参照物,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2)参照物的理解:A、参照物的选定是为了研究机械运动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
所选定的参照物是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
有了它作比较再看被研究的物体跟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就比较方便了。
因此,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B、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选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可本着便于研究的原则,应选取合适的参照物,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可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C、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臬运动,要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在怎样改变;反之,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所选的参照物时,就应该看运动的物体相对谁的位置在变化,谁就是运动物体的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它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如公共汽车上,如果你选择下你同坐一排的乘客作参照物,那么你是静止的;如果你选择路边的树作参照物,那么你又是运动的。
这就叫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事选不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物体的运动状态作出判断,从而说这个物体是运动或静止都是毫无意义的。
4、速度。
(1)速度的定义及物理意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称为速度。
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体运动得越快,则速度越大;运动得越慢,则速度越小。
注意: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取决于两个物理量:时间t与路程s。
只有在这两个物理量都明确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速度的公式。
通常用字母v表示速度,用字母s表示路程,用字母t表示时间,则速度的公式是:svt 。
注意:公式中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而且运算中的单位要统一,且单位参与计算过程。
(3)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可用符号m/s或m·s-1表示。
在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时(km/h)表示。
1m/s=3.6km/h。
5、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一直线运动,方向不变且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路程都相等,或者说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一是运动的路径是直线;二是运动的快慢保持不变,即速度是一个恒量。
(3)公式。
它的数学表达式是s=vt,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这是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成立的)。
6、变速直线运动。
与匀速直线运动相对,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物体位置的改变不相等的直线运动,它就是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我们一般用平均速度来表示。
7、平均速度。
它表示的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用v表示平均速度,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则平均速度的公式是svt.比如我们在计算汽车从甲地至乙地的速度,其实就是用甲乙两地的距离,汽车运动的时间的比值来表示,但汽车运动的过程中并不是速度不变,甚至,它运动的路线也并不一定是直线。
注意:A、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平动的快慢程度,它不能精确描述物体在栽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运动快慢。
B、而且平均速度的公式中,一段路程和一段时间要一一对应,即,总路程对应总时间。
C、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千万注意。
例:一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在前一半路程中,它的平均速度是40km/h,在后一半路程中,它的平均速度是60km/h,求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8、瞬时速度。
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整体运动情况,而瞬时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情况。
9、长度单位。
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um=10-6m,1nm=10-9m。
10、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之前要做到“三看”:A、看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磨损。
如已磨损应从其他刻线量起。
B、看刻度尺的量程。
原则上测长度要求一次测量,如果测量范围小于实际长度,势必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这样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C、看刻度尺的分度值。
分度值反映了刻度尺的准确程度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2)使用时做做“五会”。
A、会选。
不同的刻度尺精确程度不同,测量对象不同,所需要的精确程度也不同。
(玻璃与教室);B、会放。
与被测物体的边缘贴近。
C、会看。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
D、会读。
精确的测量需要估读。
即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字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计值)。
例如:25.38cm中,25.3cm是准确值,0.08是估计值,它虽然是估计的并不准确,但它对我们还是有用的。
它表示该物体的长度在25.3-25.4cm之间而更接近25.4cm。
E、会记。
记录测量结果时,除了正确无误地记下所读出的数字外,还要注上单位,只有数字未标明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
11、误差。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偏差,这种偏差叫做误差。
(1)误差产生的原因: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的环境有关。
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
只能努力减少误差,而不可能消除误差。
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由于采用不正确的测量方法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数据,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2)减少误差的途径。
选用更精确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可以减少误差。
在一般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然后求平均值。
平均值要计算到比测量值多一位数字后再四舍五入,即平均值应保留与测量值相同位数。
12、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
把尺寸很小的同种物体累积起来,达到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程度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等。
(2)平移法。
如测量硬币、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等。
(3)化曲为直法。
如测圆的周长。
(4)替代法。
用可以直接测量的长度来代替不能直接测量的长度,或通过一定的算法算出不便于直接测量的长度。
例如,用滚轮法测圆花坛的周长,先测出轮子的周长,而后用轮子滚,记下滚过的圈数即可。
13、时间的测量。
(1)时间:时间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反映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时间的概念包括时刻与时间间隔两个方面。
前者表示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后者表示事件持续的时间长短。
例如:7:05表示的具体时刻,而一节课有45分钟,表示的时间间隔。
(2)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
时间的量度总是以稳定的周期运动为基础。
选择标准的周期运动的周期的若干倍或若干分之一作为时间的单位。
长期以来,以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作为时间计量的基础,依此定出年、月、日、时、分、秒为时间单位。
为了克服地球自转与公转的不均匀性,1967年第13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采用“原子时”为时间计量标准,规定,1秒是“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幅射的9 192 631 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
二、巩固提高试题(中考题)1、乘坐观光电梯住上行的过程中,以下描述对所选参照物正确的是()A、观光者离地面越来越远,是以观光电梯为参照物B、地面离观光者越来越远,是以观光电梯为参照物C、地面离观光者越来越远,是以地面为参照物D、观光者静止不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2、乘客问司机:“我动了吗?”司机说:“你没动。
”而此时站在路边的同学说:“哇,车子开得好快啊!”司机回答乘客的话是以为参照物;同学的赞叹是以为参照物。
3、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平直公路行驶,第一秒通过的路程是2m,第二秒通过的路程是3m,第三秒通过的路程是4m,则()A、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C、前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D、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4(1)从镇江到上海D413比T131少运行多少时间?(2)D413从镇江到上海的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秒?合多少千米/时?5、雷达向飞机发射的微波从发出到接收到返回信号所用的时间为52us(1us=10-6s),在空气中微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则此时飞机与雷达的距离为 m.6、下列图象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7、一座大桥长1.6km,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10m/s的速度通过此桥,则所需时间为()A、120sB、140sC、160sD、180s8、下列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A、通常情况下人体心脏跳动一次B、光通过3×105m路程所需要的时间C、普通手表的秒针转动一周D、人步行10m所需要的时间9、在下图的测量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测出的木块长度为 cm.10、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为2m/sC、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米D、经过5s,甲、乙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11、一队伍以v1=2m/s的速度匀速前进,队伍长l=3200米,通信员骑着摩托车以v2=18m/s的速度从队尾向队首传达命令,到达队首后,立即调头,以原来的速度返回队尾,求通信员往返一次的时间是多少?12、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作业纸每张2mmB、学生用文具盒长40cmC、姚明身高2.80mD、8开试卷的宽为26.8cm13、2007年4月18日零时起,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新闻报导:“这些比风还要快”的高速列车,都被冠以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名字“和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