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机械运动专题难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高频考点精准练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自测+易错分析+知识梳理+专项训练+答案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高频考点精准练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自测+易错分析+知识梳理+专项训练+答案解析))

第一章 机械运动1.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是为了( )A .减少由于刻度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B .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C .减少观察刻度线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D .减少由于读数时估计值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2.小明坐在爸爸驾驶的小汽车上,看到前方一辆同向行驶的大客车向自己“倒退”而来,由此现象可推断小汽车的速度比大客车的速度( )A .一定大B .一定小C .一定相等D .无法判断3.根据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 t ,可知( )A .速度跟路程成正比B .速度跟时间成反比C .速度不变,路程跟时间成反比D .以上说法都不对4.在体育比赛过程中,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 .跳远比赛时,必须选用分度值为1mm 的刻度尺进行测量B .小红在100m 比赛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选取的参照物是跑道C .小明50m 比赛的成绩是7s ,则他的平均速度为6.25m/sD .在1000m 比赛中,小刘的平均速度为5m/s 、小邱的成绩是240s ,则小刘跑得更快参考答案:1.D; 2.A ;3.D ;4D.易错点1 求测量的平均值典例1 :五名同学分别用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值分别为1.24cm 、1.25cm 、1.23cm 、1.54cm 、1.25cm ,为了减小误差,需要对五次测量的结果求平均值,则这个物体的长度是 cm 。

[错解]答案:1.30 cm ,理由: L= 1.24cm 1.25c m 1.23cm 1.54cm 1.25cm 5=1.30cm[析错]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偏差较大的数据是错误的,应该要去掉出现错误的数值,剩基础自测余的测量数值取平均值并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这样更接近物体长度的真实值。

[正解]选C,理由:由题可知,1.54 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54 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 1.2425cm≈1.24cm则这个物体的长度为L=1.24cm 1.25c m 1.23cm 1.25cm4易错点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典例2:(2021•无锡)飞机研制中,需将飞机模型固定在“风洞”中,让风迎面吹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

初中物理难题集萃:01机械运动-选择题100题附答案

初中物理难题集萃:01机械运动-选择题100题附答案

单选题1. 2013年12月1日至3日,持续大范围雾霾天气笼罩我国中东部地区,多地指数出现“爆表”,上海市气象台还拉响了6年来的首个霾橙色预警。

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的颗粒物,单个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2. 一辆汽车以速度行驶了的路程,接着以速度跑完了其余的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则的值为( )。

3. 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从纸带上直接测量得到的物理量是( )。

4. “蜻蜓点水”是常见的自然现象,蜻蜓点水后在平静的水面上会出现波纹。

某同学在研究蜻蜓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张蜻蜓点水的俯视照片,照片反映了蜻蜓连续三次点水后某瞬间的水面波纹。

如果蜻蜓飞行的速度恰好与水波的传播速度相等,不考虑蜻蜓每次点水所用的时间,与照片相吻合的是( )。

5. 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则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6. 一船往返于甲、乙两码头间,顺水行驶速度为,逆水行驶速度为,则船一次往返的平均速度为( )。

7. 由速度公式可知,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 )。

8.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上的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那么,能否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表示运动的快慢?若能,数学表达式是什么?下列选项是分别关于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你认为正确的是( )。

A.B. C.D.A.B.C.D.A. 位移B. 速度C. 瞬时速度D. 平均速度A. AB. BC. CD. DA.B.C.D.A.B.C.D. 无法判断A. 与路程成正比B. 与时间成正比C. 随时间和路程而改变D. 与时间和路程无关A.能,B.能,C. 不能,D. 不能,难题集萃:初中物理01机械运动-单选题100题-附答案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0. 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1--2运动的描述》专项训练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1--2运动的描述》专项训练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1--2运动的描述》专项训练试卷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甲、乙两位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s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0﹣10s 内,乙同学比甲同学运动的快B .两同学出发后在第10s 时相遇C .在10s ﹣20s 内,乙同学静止不动D .在0﹣10s 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答案】B【详解】A .由图象看出两同学在0~10s 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乙同学通过的路程大于甲同学通过的路程,所以v 甲<v 乙,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B .在15s 时,甲乙离出发点都是100m ,此时两同学相遇,故B 错误,符合题意;C .由图象可以看出,在10s ﹣20s 内,乙同学是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D .在0﹣10s 内,乙同学的速度v 乙===乙乙s100mt10s10m/s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2、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图中孩子们认为汽车前进得快,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B.乙图中气球下,系在细杆下的小旗没有随风飞舞,是因为小旗相对于风是静止的C.丙图中两盗贼后面的警车能够追上盗贼的车D.丁图中风向左吹,a车静止,b车向左运动【答案】D【详解】A.甲图中,汽车行驶的速度大于孩子们行走的速度,汽车相对于地面位置变化较快,孩子们以地面为参照物,认为汽车前进得较快,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乙图中,根据左侧固定的小旗的飘动情况可知风是向右吹的;而气球下系在细杆下的小旗没有随风飞舞,是因为气球以及下面的旗子与风以相同的速度向右运动,此时气球和下面的小旗与风的速度相同,所以小旗相对于风是静止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丙图中,警车越来越大,说明两盗贼后面的警车逐渐靠近他们的车,所以可知警车的速度较快,则警车能够追上盗贼的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图丁中烟的飘动情况可知风是向左吹,而a车上的旗子向左飘,则a车的运动状态有三种,即可能向右运动,也可能静止,还可能向左运动,且车速小于风速;因为b车上的旗子向右飘,所以b车只能是向左运动,且车速要大于风的速度,故D错误,符合题意。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难点易错点 题型归类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难点易错点 题型归类

第一章机械运动【1】一、雷区警示1、误差不是错误。

在测量各类物理量时,由于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

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且必须要避免的。

2、要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选取某个物体作为标准。

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参照物是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取的,既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也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但是,不可以将要研究的物体自身作为参照物。

一般而言,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论也不同。

4、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5、,速度是指路程与速度之比,即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反映的是物体运动的快慢,其大小是由路程和速度共同决定的。

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越大,其速度越大;相同路程时,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其速度越大;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

6、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不随路程、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其与路程、时间均无关。

考点一、正确使用刻度尺及物体长度测量1.如图所示的物体A的长度是c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1)中学生的身高1700; (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0.65 ;(3)一课桌的高为0.52 ; (4)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

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3、要比较准确地测出京珠高速公路的里程,比较科学而简单的办法是( )A、做一根分度值为1m,长为100m的长度的刻度尺进行测量B、打开地图,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然后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北京到珠海的距离C、利用汽车行驶中里程表计数的变化D、将公路等分成n段,测出每段的长度s,再由ns算出4、如图所示的方法中能够正确测出物体长度的是()5、物理小组的同学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是四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 ( )A 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B 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再乘声速C .由两位同学分别按选项A 、B 两种方法测量时间,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D .由一位同学按照选项A 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考点二: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的相对性6、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 )A 、运动的物不能做参照物B 、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C 、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照物D 、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房屋造好以后,它就固定在原来的位置不动,所以固定在地球上的物体是绝对不动的B. 汽车驶过一座桥梁,汽车是运动的,而桥梁是绝对静止的C 地球和行星都绕太阳运动,太阳在宇宙中是绝对不动的D 宇宙就是由运动的物体组成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8、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以丙物体为参照物,乙物体().A. 可能运动 B. 一定运动C. 可能静止 D. 以上结论都可成立9、端午节当天,小明和爸爸、妈妈去南湖游玩,他们坐在行驶的船中,观赏南湖的景色,小明认为爸爸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 、船B .小明C .岸边的树D .妈妈 10、鲁迅的《社戏》中有他乘船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可能是( )A .划船的小伙伴 B .船尾 C .河岸D .鲁迅11.无风天,甲船上的人感到有南风吹来,这表明甲船正在向运动;乙船上的人感到吹西北风,择乙船正在向运动.12.甲、乙两车并排停在车站.后来,坐在甲车内的小张看到窗外的树木向西移动;坐在乙车内的小李看到小张不动,那么由此可知( )(题型二)A .甲车向东开动,乙车不动B .甲、乙两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西开动C .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开动,且小李观察小张时是以大地为参照物的D .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开动,且小李观察小张时是以他自己为参照物的13、A 、B 、C 三列火车在一个车站(如图所示),A 车上的乘客看到B 车向东运动,B 车上的乘客看到C 车和站台都向东运动,C 车上的乘客看到A 车向西运动.站台上的人看A 、B 、C 三列火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题型三) 14.在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先后离开车站向东行驶,甲车速度最大,乙、丙两车速度相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丙车向西行驶B .以甲车为参照物,乙、丙两车都向西行驶C .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丙车向西行驶D .以丙车为参照物,乙车静止,甲车向东行驶 15、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法国飞行员在2000m 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只小昆虫在游动,他顺手抓过来一看,竟然是一颗子弹,你认为这可能的原因是( )A 、子弹是静止在空中的B 、子弹前进的方向与飞机飞行的方向相反,但子弹运动得很慢C 、子弹飞行的方向与飞机相同,并且子弹运动的速度与飞机一样D 、这件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 站 台 A B C考点三: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16、体育考试中,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相机,拍摄小丽50m跑的过程,得到下列张照片,其中表示她加速起跑阶段的是()A.B.C.D.17、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B.C.D.18、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B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C甲、乙经过5s一定相遇D甲速度越来越大,乙速度不变19、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路程s与运动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汽车运动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ab段B.bc段C.cd段D.de段20、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v由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21、王力同学骑自行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时想测定自己的速度.他测出1min内双脚踩着脚踏转了35圈,已知中轴大齿盘有48个齿,固定在后轮轴上的飞轮有20个齿,车轮直径为66cm,则他骑自车的速度是(保留整数).22.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_______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_运动.23.甲、乙两物体都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1,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是____。

(压轴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答案解析)

(压轴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先用10km/h 的速度匀速骑行了前一半路程,接着用15km/h 的速度匀速骑行了剩下的一半路程。

小明骑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12km/hB .12.5km/hC .13km/hD .13.5km/h2.下列有关估测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310m /s B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20m /s C .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的5s D .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3.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 .站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C .站在地球上的人认为地球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D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4.物理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 A .刻度尺B .天平C .量筒D .弹簧测力计5.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开始做直线运动,小明绘制出它们运动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 -t 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象可知( )A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B .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 .乙运动速度保持为0.6m/sD .甲的速度一直大于乙的速度6.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2:1,路程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 A .4:9B .3:4C .3:1D .1:37.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 .运动员在争先恐后地竞走B .爱因斯坦在思考问题C.列车在飞速奔驰D.飞机在蓝天翱翔8.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B.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路程长短的物理量C.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9.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A.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204mB.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C.汽车的速度约为26.15 m/sD.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1.3s10.为了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

机械运动难题(老师版)

机械运动难题(老师版)

机械运动专题1: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

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

甲在匀速下降。

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A.甲上升,乙下降 B.甲下降,乙上升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 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2、某船在静水中航速为36千米/小时,船在河中逆流而上,经过一座桥时,船上的一只木箱不慎被碰落水中,经过两分钟,船上的人才发现,立即调转船头追赶,在距桥600米处追上木箱,则水的流速是多少米/秒?3、某人身高1.7米,为了测试路灯的高度,他以路灯正下方沿平直公路以1米/秒的速度走开。

某时刻他的影长为1.3米,再经过2秒钟,他的影子长为1.8米。

路灯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4、小明的家与学校之间有一座山,每天上学的过程中,有五分之二的路程是上坡路,其余是下坡路。

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36分钟,如果小明上坡行走速度不变,下坡行走速度也不变,而且上坡行走速度是下坡行走速度的三分之二。

那么小明放学回家要走多长时间?5、一队伍(纵队)长120米,正以某一速度匀速前进。

现因有事传达,一通讯员从队尾跑到排头后立即掉头以大小不变的速度从排头跑回队尾。

已知在这一过程中队伍前进了160米,求通讯员在这一过程中往返共跑了多少米。

6、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v2,求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7、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

汽车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1,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2,求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1.长200米的列车用120秒匀速通过1.6千米的长桥,列车运行的速度是[ ]A.11.7米/秒 B.15米/秒 C.13.3米/秒 D.1.7米/秒2.小船往返于沿河的甲、乙两地。

若河水不流动,往返一次需要时间t1,若河水流动,则往返一次需要时间t2,则 [ ]A.t1=t2 B.t1>t2 C.t1<t2 D.由船速和水速决定3.人在地球上看到月亮从云中穿出,这种情况下的参照物是[ ]A.地球 B.人 C.月亮 D.云4.汽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那么在地面上的人看来,雨滴的下落方向是[ ]A.竖直下落B.斜向东下落C.斜向西下落D.斜向南下落或斜和北下落5.河中有一漂浮物,甲船在漂浮物上游100米处;乙船在漂浮物下游100米处,若两船同时以相同速度去打捞。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专项训练(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专项训练(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专项训练单选题1、如图,运水稻的车辆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运动的是()A.运水稻的车辆和联合收割机都是运动的B.联合收割机和运水稻的车都是静止的C.联合收割机是运动的,运水稻的车是静止的D.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运水稻的车运动的答案:A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车辆和联合收割机,如果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运水稻的车辆和联合收割机相对地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它们都是运动的;如果选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与它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都是静止的。

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2、小明有几种长度测量方法:①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先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0圈,测出总长度,然后算出细铜丝的直径;②测1张纸的厚度:用刻度尺测出100张纸的厚度,然后算出1张纸的厚度;③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用圆规取一定长度如1cm,然后用圆规逐段去测量曲线,最后得出曲线的总长度。

其中所用测量方法相同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答案:A①②由于一张纸的厚度和细铜丝的直径都非常小,不能直接测量(小于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所以要测多个相同物理量的总和,求平均值从而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故二者方法相同;③把曲线看成是由许多小段直线组成的,用圆规取一定长度如1cm,然后用圆规逐段去测量曲线,最后得出曲线的总长度,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3、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同向运动,它们的运动s﹣t、v﹣t图像分别如下两图所示,由图像()A.甲和丙的速度相同B.若甲和乙运动的路程相同,则甲和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3C.若乙和丙运动的时间相同,则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之比为2∶3D.甲是变速直线运动,乙和丙是匀速直线运动答案:AA.根据s=vt,可由图1得出甲的速度为:v 甲=st=20m5s=4m/s由图2可知丙的速度为v丙=4m/s,所以v甲=v丙,故A正确;B.设甲和乙运动的路程为s,则甲所用的时间为t 甲=sv甲=s4m/s乙所用时间为t 乙=sv乙=s6m/s所以甲和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 甲∶t乙=s4m/s∶s6m/s=3∶2故B错误;C.设乙和丙运动的时间为t,则乙运动的路程为s 乙=v乙t=6t丙运动的路程为s 丙=v丙t=4t所以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之比为s 乙∶s丙=6t∶4t=3∶2故C错误;D.甲、乙和丙的速度恒定,所以三辆小车做的都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练习题及详细答案(难度较大)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练习题及详细答案(难度较大)

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一章提高练习――机械运动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人在地球上看到月亮从云中穿出,这种情况下的参照物是[ ]A.地球B.人C.月亮D.云2.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秒的是[ ]A.人眼睛迅速一眨B.人心脏跳动一次C.人正常呼吸一次D.人打一个呵欠3.某同学晚上仰头看着月亮行走时,看到月亮会跟着自己向前走,不走时,月亮也不动,这时,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附近的房子B.人自己C.月亮D.漂动的云4.一列客车做直线运动,第一秒内前进1米,第2秒内前进2米,第3秒内走3米,……则此车的运动是[ ]A.匀速直线运动B.变速直线运动C.前3秒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D.匀加速直线运动5.做机械运动的物体是[ ]A.铁锅生锈B.田里玉米长高C.水蒸发D.地球绕太阳公转6.请根据图2—7所示,判断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 ]A.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B.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C.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D.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7.某一学生在运动会上掷铅球,成绩是12米,那么铅球通过的轨迹[ ] A.等于12米B.大于12米C.小于12米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8.甲、乙两车并排停在车站。

后来,坐在甲车内的小张看到窗外的树木向西移动;坐在乙车内的小李看到小张不动。

那么由此可知[ ]A.甲车向东开动,乙车不动B.甲、乙两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西开动C.甲、乙两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东开动,且小李观察小张时是以大地为参照物D.甲、乙两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东开动;且小李观察小张时是以他自己为参照物9.甲、乙两车沿平直的公路通过同样的路程。

甲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路程上分别以40千米/小时和60千米/小时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时间内分别以40千米/小时和60千米/小时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和的关系是[ ] 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无法判断10.一列火车以10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内一乘客以2米/秒的速度从车头方向走向车尾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第一章机械运动专题难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周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02mC.汽车的速度是34m/s D.汽车的速度是30.9m/s2.研究表明:雨滴自高空由静止下落,雨滴下落过程中受空气阻力随其速度增大而增大,因此经过一段距离后将匀速下落,这个速度称为此物体下落的终极速度.假设每个雨滴可看成球形,每个雨滴的密度相同,雨滴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的阻力与雨滴的半径r的平方成正比,与下落速度v 的平方成正比,即f阻=kr2v2,其中k为比例常数,对于常温下的空气,比例系数k=3.4×10﹣4Ns/m2.已知球的体积公式:V=π•r3(r为半径),g=10N/kg.每个雨滴最终都做匀速运动.如果两个雨滴的半径之比为1:4,则这两个雨滴的落地速度之比为()A.1:8 B.1:4 C.1:2 D.1:13.如图是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某小球在水中下落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t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可能的是()①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②小球从B位置到D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③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为④小球通过D点时的速度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A.两同学在t=10min时相遇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5.设湖岸MN为一直线,在岸边的A点的游客发现湖中C点处有人落水,此时C点离湖岸最近点为B点,BC距离为60米,AB距离为80米,游客从A点出发去营救落水者.已知人在岸上走的速度为v1=5m/s,在水中游泳的速度为v2=3m/s.此游客从A点到达C点最少用时为()A.36s B.C.32s D.28s6.阳光明媚的春天,王爷爷带着三人驾着小汽车一起去春游,行驶途中,同一时刻四人在各自的座位上观察指针式速度表,观察到的数据如下,此时车的实际行驶速度应该是()A.100km/h B.98km/h C.96km/h D.没有观察到7.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里运动情景的物理模型图,对这个小球的运动情景描述正确的是()A.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B.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D.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8.神舟十号运载火箭长58m.分别从视频中截取火箭发射前和发射后第10s的位置图象,如图所示,则火箭发射后10s内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A.5m/s B.9m/s C.12m/s D.15m/s9.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图象如图2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A.13.5m/s B.168.75m/s C.2.25m/s D.2.81m/s10.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A.t AB<t BC B.t AB=t BC C.v AB>v BC D.v AB<v BC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受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测速仪发出的声波到达被测汽车时,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从图乙可知,超声波第一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所用的时间是秒,则该被测车速度是米/秒(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12.(2013•眉山)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即V=S/t.初中物理中还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密度、压强、功率、热值等,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高中物理中也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V表示,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国际单位是m/s2).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1)若一个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V0=2m/s,经过5s后它的速度变为V t=6m/s,则这个物体在5s内的速度变化量△V=m/s.(2)若问题(1)中的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m/s2.(3)加速度的定义公式a=.(4)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甲)所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以速度V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乙)所示,其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由V0到V t,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用V0、t、a写出S的表达式,S=.13.(2013•成都校级自主招生)遵守交通法规是每一个市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违反交通法规不仅仅是现代社会的不文明现象,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会给国家或者个人造成财产损失,对人身安全带来重大威胁.此试举一例,如图所示为某道路由南向北机动车及非机动车的道路示意图.已知机动车车道宽D=3米,甲、乙两部轿车分别在慢车道和快车道上向北匀速行驶,V甲=36千米/小时,V乙=54千米/小时.两部轿车的尺寸均为:长度L1=4.5米,宽度d=1.8米.当甲、乙两车沿南北方向上的距离为S2=3米时,在甲车前方慢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界处的C点(与甲车相距S1,且S1=10.5米),突然有一人骑自行车横穿马路(假设匀速),自行车车长L2=1.8米.那么当自行车车速在范围内将与甲车相撞;当自行车车速在范围内将与乙车相撞.设两轿车均在车道中间位置行驶,且不考虑轿车的制动情况.14.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m/s.(2)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①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写出一个影响因素).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15.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大、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cm,t BC=s,v AC=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填“大、小”).16.一辆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速度为85(填上合适的单位),按照这个速度走完255k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17.(1)根据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否变化,运动可以分为匀速运动和运动.一位同学对变速运动产生了兴趣,他查阅资料后知道了“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变速运动.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开始时刻的速度和结束时刻的速度的平均.(2)已知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开始时刻的速度为2m/s,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数量关系为s=2t+t2,则物体在4s内运动的路程为m,在第4s末的速度为m/s.18.2011年11月3日凌晨,我国自行研制的太空轨道空间站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与运输飞船“神舟8号”在太空成功对接,合为一体,如模拟图所示.开始对接时两个飞行器相距5km,经过1h8min的时间完成对接.对接过程中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则“神舟8号”的平均飞行速度为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当对接成功后它们的相对运动速度为m/s.19.一列匀速行驶的列车,有一节宽为2.5m的车厢被垂直于列车运动方向射来的一颗1000m/s的高速子弹击穿,在车厢两侧留下的弹孔沿列车前进方向的距离为10cm,则列车的速度为.20.图甲是2011年4月10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的发射场景.图乙为监控系统先后间隔2s拍摄到的火箭点火后竖直向上作直线运动时所在位置的照片,已知火箭的总长度为52m,在照片上已按一定比例标示出刻度,在这2s内火箭向上运动的路程为m,火箭的平均速度为m/s.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21.现有一个圆柱形封闭油桶,形状如图所示,仅有一个钢卷尺(量程满足测量的要求),一支粉笔和一个重锤线,不准通过计算,不准打开油桶,要求直接测量出封闭油桶的上、下边缘上两点间最大直线距离,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说明具体方法.22.为研究纸锥下落的运动情况,小华查阅资料了解到,物体下落过程中会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阻力f的大小与物体的迎风面积S和速度v的二次方成正比,公式为f=kSv2(k为比例常数).现用一张半径为R、面密度ρ(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质量与面积之比称为面密度)的圆纸片,按图甲所示将圆纸片裁剪成圆心角为n°的扇形,然后做成如图乙所示的纸锥,纸锥的底面积为S0(即为纸锥的迎风面积),让纸锥从足够高处静止下落.(1)纸锥在整个竖直下落过程中的运动状态是.A.一直加速B.一直匀速C.先加速后匀速D.先加速后减速(2)下落过程中纸锥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23.造纸厂生产的纸是紧密地绕成筒状的,如图是它的横截面,从它的标签上知道,纸的厚度为d,但是,要想知道纸的总长度有一定的困难,因为纸很薄且卷绕得很紧,所以无法数出卷绕的层数;又因为纸筒卷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请你设计一个简易的测量方案,估测卷纸筒上所卷绕的纸的总长度L.(用相应的字母表示你在测量过程中所测的量,最后写出计算纸的长度L的表达式)四.计算题(共1小题)24.如图所示,长L=1m的铁链悬挂在某楼顶的O点,楼中有一高h=1.2m的窗口,该窗口上沿到O点的距离H=6m.取重力加速度g=10m/s2,现让铁链从静止开始落下,求:(I)铁链的下端下落到窗口上沿时的速度大小;(2)铁链通过窗口的时间t.五.解答题(共6小题)25.如图中是某物体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从第2s到第5s物体运动的路程是多少?(2)为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我们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t)的比值,通常用a表示.由图可知加速度a=的单拉是;(3)前2s内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为多少?26.长200m的火车以43.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在京九线上,当它穿越1000m长的隧道时,所需的时间是多少?27.连云港市正在建设的“BRT”系统,是连接中心城区与外围区域的快速公交系统,它具有专用的车道和站点,有利于中心城区各项功能的向外辐射和向心聚焦.(1)已知从起点海州站到终点墟沟站的距离约为34km,若“BRT”专用车的平均速度为80km/h,求从起点到终点的运行时间为多少分钟?(2)目前,由于堵车现象严重,再加上红绿灯较多,该路段开轿车上班的平均速度仅约40km/h,该系统运行后,乘坐“BRT”专用车比开轿车上班从起点到终点可以节约时间多少分钟?28.小明和小亮在操场上玩耍时发现水平抛出的几个物体落地时间有差异,善于观察的他们想到水平抛出物体的这个“落地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思考讨论后他们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与抛出物体的质量有关;猜想二:与水平抛出的速度有关;猜想三:与水平抛出点的离地高度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他们从探究实验室借来能控制发射速度的弹射器、两个质量不同的小钢球、刻度尺、电子秒表等实验器材,依照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按照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到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实验序号钢球质量m/kg抛出点离地高度h/m水平抛出的速度v/(m/s)落地时间t/s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x/m1 102 1 0.64 0.642 20 2 1 0.64 0.643 10 2 2 0.64 1.284 10 4 2 0.91 1.82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实验序号为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实验序号为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3)为了验证猜想三,应选用实验序号为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4)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水平抛出的钢球落地时间与有关,与和无关.同时还可得出“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与和有关”的实验结论.29.一位同学对变速运动产生了兴趣,他查阅资料后知道了“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变速运动.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开始时刻的速度和结束时刻的速度的平均.已知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开始时刻的速度为2m/s,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数量关系为s=2t+t2,则物体在4秒内运动的路程为m,在第4秒末的速度为m/s.30.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用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规格的各种蚊香,有一种蚊香如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速度,要求:(1)写出所需要的器材;(2)说明测量方法.2016年第一章机械运动专题难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C;2.C;3.C;4.AD;5.C;6.A;7.B;8.B;9.C;10.D;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0.32;14.17;12.4;0.8;;V0t+at2;13.0.4m/s~4m/s;4m/s~6m/s;14.先变大后不变;0.16;纸锥的质量(其他猜想只要合理均可);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并分析最大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其他对应的做法只要合理均可);15.;小;5.00;1;0.033;大;16.km/h;3h;17.变速;24;10;18.1.23;0;19.40m/s;20.104;52;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21.;22.C;;23.;四.计算题(共1小题)24.;五.解答题(共6小题)25.m/s2;26.;27.;28.1、2;1、3;3、4;抛出点离地高度;抛出钢球的质量;水平抛出的速度;水平抛出的速度;抛出点离地高度;29.24;10;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