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机械运动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试卷有答案(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试卷有答案(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卷有答案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是测量错误造成的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C.0℃的水与0℃冰的冷热程度相同D.地球自转不属于机械运动2、如图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两木块运动情况在v-t图像中描述正确的是()A.B.C.D.3、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

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A.甲在乙前面0.6米处B.甲在乙前面1.2米处C.乙在甲前面0.6米处D.乙在甲前面1.2米处4、小明和小丽站在路边等校车,小丽说自己是运动的,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路灯B.路边的树木C.小明D.驶来的校车5、在科技活动中,小万遥控一辆四驱车在平直轨道上运动,由静止起在5s内加速到8m/s,共运动了30m,该物体在这5s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 B.5m/s C.8m/s D.都不对6、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8s,甲在乙前面1.6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7、如图是甲、乙两物体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无法确定8、李明同学测量课本宽度的4次结果如下,其中记录错误的一次是()A.17.52cm B.17.32cm C.17.31cm D.17.30cm9、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10、降雪量是用一定面积的雪化成水后的高度来衡量的,一场大雪后,小华用刻度尺测出水平地面雪的厚度为180mm,然后他脚使劲将雪踏实,测出脚踩出的雪坑的深度为165mm,这场大雪的降雪量为()A.345mm B.180mm C.165mm D.15mm11、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0"刻度线量起B.不论测量什么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C.在进行长度测量时,应尽可能避免产生实验误差D.测量长度的准确值只与刻度尺的分度值有关,与刻度尺的长短无关12、一物体从A地运动到B地,如果通过前二分之一路程时的平均速度是4m/s,通过后二分之一路程时的平均速度是6m/s,则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 m/s B.4.8m/s C.5 m/s D.6m/s13、正常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A.1.3m/s B.12m/s C.1.2cm/s D.1.2km/s14、2013年2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拟将PM2. 5正式命名为"细颗粒物"。

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A BC DA.该木块的长度为2.0 cmB.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C.该木块的长度为2.00 cmD.视线与尺面的位置2.如图所示,能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是()A.B.C.D.3.如图所示,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挂标志牌的地方去团山风景区,汽车最快要用时间()A. 0.2 hB. 0.2 minC. 200 sD. 500 s4.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C.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5.一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进行了五次测量,做出了五次记录结果,12.5 cm,12.6 cm,12.8 cm,13.2 cm,12.6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该为()A. 12.6 cmB. 12.62 cmC. 12.7 cmD. 12.74 cm6.周期性的运动都可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下列哪项运动是不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A.人的脉搏B.日出日落C.地球绕太阳公转D.人的生长7.小球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进入水平面后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在下图中可以反映这一运动过程中小球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是()A.B.C.D.二、填空题8.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小球每隔1 s所处的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______________球运动时间长,______________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右图中的图像描述的是________球的运动.9.嫦娥三号探测器14日21时12分成功落月,如图,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在落月过程中探测器做__________(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10.飞机从我国“辽宁号”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起飞过程中,以飞机上的座椅为参照物,飞行员是的.以甲板为参照物,飞行员是的.11.如图所示,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情形.当滑块自顶端A出发开始计时,分别滑至B和斜面底端C时依次停止计时,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1)除了数字钟,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____________.(2)滑块由A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3)滑块在AB段的平均速度v AB和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12.根据你生活经验.将以下活动所需时间由短到长排列________(填序号).A.体育课上打一场篮球赛B.甩一下手C.星期天去某工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D.小明将教室的黑板擦干净.13.小明和爸爸开车到莆田,在A地看到的标志牌如图所示,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8时整;当车到到达莆田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8时20分,他们从A地到莆田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m/s,是否违反交通规则?________(填“是”或“否”)14.如图中手表所示时刻为________点________分________秒.三、实验题15.现有一内径2 cm的圆环和一直径为0.6 cm的圆柱形铅笔.仅用这些器材,你如何较精确地测出一足够长且厚薄均匀的纸带的厚度?16.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 cm,所用的时间为7 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17.夏天晴朗的午后,小明想测量校园内一棵松树的高度,他只有一把皮卷尺,细竹竿一个,不借助其它器材.请你帮助小明设计如何测出松树的高度.四、计算题18.一列火车长200 m,以36 km/h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6 km的大桥.问火车从上桥到全部离开大桥所用的时间是多少?19.芳芳一家利用国庆假日到贵阳玩,汽车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所示标志.(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1的标志牌到贵阳需要的时间是多少min? (2)若以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1.5 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km?五、作图题20.一辆电动玩具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上画出它的路程-时间图象.21.图甲为利用距离传感器发出和接受超声波信号检测汽车速度的示意图.距离传感器发出的超声波遇到物体后反射回传感器,传感器收到信号后自动计算出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并显示物体的距离(s)——时间(t)图象.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1)某次检测车速时,从传感器发出到接受超声波信号用了0.4 s,求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米.(2)如果将距离传感器与计算机连接,可以将物体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利用传感器测得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如图乙所示,请你根据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在丙图中画出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22.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甲图象在乙图中画出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A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读数为2.0 cm,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选项A不正确.B图中刻度尺倾斜了,没有放正,所以B图中的刻度尺使用不正确.C图中刻度尺在使用时,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并放正重合;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读数为2.00 c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C图中的刻度尺使用正确.D图中视线未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所以选项D不正确.2.【答案】A【解析】A图像物体运动速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是匀速直线运动;B图像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逐渐的增大;C图像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逐渐减小;D图像以初速度为0开始,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大而逐渐的增加.3.【答案】A【解析】由标志牌可知,公路限速为60 km/h,距离团山路程为12 km,若汽车在不超速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60 km/h行驶.达到目的地的时间为t===0.2 h4.【答案】D【解析】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相对于拖拉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本选项正确.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他们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本选项正确.站在地球上的人如果他以自己为参照物.自己与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故本选项正确;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相对于加油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本选项错误;5.【答案】A【解析】由测量结果知:测量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每个测量值的最后一位是估读值,可以不相同,但13.2 cm中,个位上的“3”与其它数值的个位的数字不相同,所以此测量值是错误的,应该排除在测量结果之外.物体的长度为L===12.625 cm≈12.6 cm.6.【答案】D【解析】A,人的脉搏1 min跳动的次数基本相同,所以可以利用脉搏计时.不符合题意;B,日出日落说明经历了24 h左右,可以利用日出日落计时.不符合题意;C,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就是1年,可以利用地球绕太阳公转计时.不符合题意;D,人从出生到死亡相当于1个周期,没有循环,所以不能利用人的成长过程计时.符合题意.7.【答案】C【解析】由小球初速度为零,先匀加速度,速率与时间成正比,故速率时间图象应是斜向上的直线,起点的原点处,后匀减速,末速度为零,故此段速率时间图象应是斜向下的直线,最终和时间轴相交,符合这一规律的是C,故C正确8.【答案】甲乙甲【解析】因为相邻两球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所以甲球的运动时间比乙球的运动时间长,又因为甲球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所以可以认为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乙球在相邻的时间间隔内,路程逐渐的增大,所以乙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加大;由右图可以看出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的增大且成正比关系,所以该图像与甲球的运动状态相符合.9.【答案】减速【解析】探测器实现软着陆时,速度应该逐渐减小,所以探测器是做减速运动.10.【答案】静止;运动.【解析】以飞机上的座椅为参照物,飞行员与飞机的座椅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飞行员是静止的;以甲板为参照物,飞行员与甲板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飞行员是运动的.11.【答案】(1)刻度尺(2)0.1(3)VAB<VBC【解析】(1)实验中还需要用刻度尺测量滑块运动的距离;(2)由图可以看出A到C的总路程是40 cm=0.4 m,总时间是4 s,所以AC段的平均速度v===0.1 m/s;(3)由图可以看出,AB 段的路程小于BC段的路程,AB段的时间等于BC段的时间,所以VAB<VBC.12.【答案】BDAC【解析】A,体育课上打一场篮球赛,大约需要35 min;B,甩一下手,大约需要0.5 s;C,星期天去某工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约需要2 h;D,小明将教室的黑板擦干净,大约用时3 min.13.【答案】10否【解析】由标志牌可知,从A地到莆田的路程s=12 km,时间t=20 min=1 200 s,所以从A地到莆田的平均速度v==10 m/s=36 km/h<40 km/h,所以没有违反交通规则.14.【答案】10;9;35.【解析】手表上最短的指针是时针,指示的是10点;较长的是分针,指示的是9分;最长的是秒针,指示的是35秒;15.【答案】①把纸带紧密绕在圆柱形的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为止;②取下圆环,记下纸带的圈数n;③算出n圈的总厚度为S=0.7 cm.纸带厚度的表达式:d=【解析】由分析知,由于纸带的厚度太小,所以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来进行测量,因此要用累积法来完成实验.可将纸带紧密绕在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中,然后数出纸带的圈数n;而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内径差的二分之一,即:(2 cm-0.6 cm)=0.7 cm, 然后用n 圈的厚度,除以圈数即可得到纸带的厚度.16.【答案】(1)运动(2)0.08 m/s(3)慢【解析】(1)以气泡为参照物,塞子相对于气泡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塞子是运动的.(2)由题意知,路程S为0.56米,时间t为7 s.利用速度计算公式可以求得气泡的速度:v===0.08 m/s(3)要测量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知,物体运动的越慢,越易于测量.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17.【答案】如下图所示. ①将竹杆竖直立于地面,平移竹杆使杆顶的影子和树顶的影子恰好重合;②记下影子、杆和树所在的地面位置依次标记为A、B、C;③放下竹杆,用卷尺测出竹杆长h1,AB长S1,BC长S2,④利用比例式h1/h2=S1/(S1+S2), 求出树高h2.【解析】粗略测量某建筑物或某棵树的高度,可以利用比例法,借助几何关系间接测出.18.【答案】解: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s=1 600 m+200 m=1 800 m火车速度:v=36 km/h=10 m/s全部通过大桥的时间:t===180 s答:火车从上桥到全部离开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80 s.【解析】本题应注意:火车全部通过大桥通过的路程等于列车车身长加上大桥的长度,即车头驶上大桥到车尾离开大桥通过的距离,利用公式t=,计算出时间.19.【答案】解:(1)从标志牌到贵阳,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时,需要的时间为t===1.2 h=72 min(2)若汽车以速度表的速度行驶1.5 h,通过的路程为s=vt=80 km/h×1.5h=120 km答:(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1的标志牌到贵阳需要的时间是72 min.(2)若以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1.5 h,通过的路程是120 km.【解析】从交通标志牌可以看出,公路限速100 km/h,该标志牌距贵阳路程为120 km.根据速度表可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80 km/h.若以最快的速度行驶,所需的时间可以通过t=s/v得到;如果按照速度表显示的速度行驶1.5 h,通过的路程可以用s=vt求得.20.【答案】【解析】根据甲图像(时间—速度图像)可得出,玩具车的速度为3 m/s,由公式s=vt可以求出在0 s、2 s、4 s后的路程分别为:0 m、6 m、12 m,在路程—时间坐标图上画出(0,0)、(2、6)、(4、12)三点的坐标位置,然后连线,就可得出路程—时间坐标图像.21.【答案】(1)68;(2)【解析】(1)传感器发出到接收超声波信号用了0.4秒,所以超声波从传感器到汽车的时间为t0===0.2 s,所以汽车与传感器的距离为s=vt=340 m/s×0.2 s=68 m;(2)根据乙图路程--时间的坐标图像可以发现,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22.【答案】【解析】根据甲图可以求得,物体的运动速度等于v ===5 m/s,即物体在做速度为5 m/s 的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第 11 页共 11 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小强和小明坐在顺水漂流的皮筏中,相对于小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皮筏是运动的B .岸边的树木是静止的C .小明是运动的D .溪水是静止的解析:D【详解】小强和小明坐在顺水漂流的皮筏中,以小强为参照物,皮筏、小明、溪水相对于小强位置没有改变,是静止的、岸边的树木相对于小强位置发生改变,是运动的;故选D 。

2.(0分)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它们的s t -图象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0.6m/s v =甲,0.2m/s v =乙B .经过6s 两小车可能相距6.0mC .经过6s 两小车可能相距4.8mD .经过6s 两小车可能相距2.4m解析:B【详解】A .由图可知,当t =6s 时,甲通过的路程为s 甲=3.6m ,乙车通过的路程为s 乙=1.2m ,则v 甲= 3.6m =6ss t 甲甲=0.6m/s v 乙= 1.2m =6ss t 乙乙=0.2m/s 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BCD .由图象可看出:经过6s ,甲车的路程是3.6m ,乙车的路程是1.2m ,由题知,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同,则两车相距3.6m-1.2m=2.4m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反,则两车相距3.6m+1.2m=4.8m故B 错误,符合题意,C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3.(0分)两个做匀速直线的物体甲、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是3:5,那么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是( )A .2:5B .5:2C .9:10D .5:8解析:C【详解】两个做匀速直线的物体甲、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是3:5,由s t v=可知,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是9:10,故选C 。

4.(0分)下列有关估测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310m /s ⨯B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20m /sC .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的5sD .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解析:D【详解】A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故A 选项错误;B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故B 选项错误;C .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的1s ,故C 选项错误;D .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故D 选项错误。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章节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章节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章节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甲、乙两车,它们的运动的路程之比是2∶5,时间之比是2∶1,那么它们的速度之比是()A.2∶5 B.1∶2 C.3∶5 D.1∶52.在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3.下列几种估测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教室内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约为3200cm.B.中学生正常步行时一步的距离约为2mC.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sD.一支新中华铅笔的长度约为17.5dm4.火车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大,表示()A.火车通过的路程较多B.火车比汽车所用的时间少C.火车比汽车运动得慢D.在相同的时间内,火车比汽车通过的路程多5.如图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小汽车以此速度从玉屏驶向贵阳,若玉屏至贵阳约为3.2×105m,则()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s B.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hC.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s D.该汽车只要4小时就可到达贵阳6.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在图中用来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7.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汽车都向东行驶,甲车速度大于乙、丙两车的速度,而乙、丙两车速度相等,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三车均向东运动B.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C.以丙为参照物,甲车向西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丙车静止8.某同学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了五次测量结果分别是:4.82cm、4.83cm、4.95cm、4.81cm、4.83c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同学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为 1mmB.错误数据是 4.95cmC.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减小误差D.物体的长度应取 4.8225cm9.一个人从甲地出发朝同一方向运动,5min后到达距甲地400m的乙地,休息2.5min后继续前进,又走了5min才到达距乙地350m的丙地.则这个人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A.60 m/min B.70m/min C.75m/min D.80m/min10.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v2 v2−v1B.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v1 v2−v1C.钢轨的长度为v1v2t v2−v1D.钢轨的长度为(v2﹣v1)t二、填空题11.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前进,速度为5m/s,则5m/s表示。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1、如图所示,使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时,操作正确的是()A.B.C.D.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B.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C.选择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D.认真仔细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3、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B.与所用的时间成反比C.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所用的时间成反比D.与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无关4、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以汽车为参照物,则行人()A.向东运动B.向西运动C.静止不动D.无法确定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C.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D.某人的拇指长度约为50mm6、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C.测量时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以避免7、(2015•钦州)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C.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8、为了确保安全,避免楼道拥挤,我校允许11:55下课,这里11:55指()A.时间B.时刻C.时间间隔D.不一定9、为了使测量长度的实验更准确些,应该()A.在记录实验资料时小数点后多保留几位数B.根据测量要求尽量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C.尽量使每次测量值相互相等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10、用图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A.8.60cmB.1.60cmC.1.6cmD.以上读数都不正确11、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12、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船舱B.河水C.迎面驶来的船D.河岸上的树木13、如图是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一架加油机和两架受油机飞过天安门上空的情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对地面来说,受油机是静止的B.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C.相对于加油机,受油机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14、(2013中学生数理化潜能知识竞赛)下图是空中加油的情景,我们说加油机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A.以加油机自己为参照物B.以受油机为参照物C.以地面为参照物D.三种说法都不对15、(2015·呼和浩特中考)如图4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

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例题1、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小鸟在空中飞行B、河水流动C、水凝固成冰D、雨滴下落一、填空题1、人造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_______的,相对于太阳是_______的。

2、房屋和树木相对于地球是_______的,相对于太阳是_______的,相对于地面上正在行驶的汽车是_______的。

3、如图所示,甲、乙两图表示游戏“谁在动”中的两个情景,坐在石块上的小孩子先用手蒙住眼睛,后放开手,发现编号________和________的小朋友做了机械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

4、航天飞机在太空与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________,此时两物体间彼此处于相对________状态。

5、如图所示,小玉乘汽车到姥姥家去度假,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

小玉的感觉是:远处的村庄相对于电线杆在向________运动;近处的小树相对于电线杆在向________运动;电线杆周围的景物看起来好像在绕电线杆做________时针转动。

二、选择题6、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划破夜空的流星的运动B.植物的开花结果C.奔腾的骏马的运动D.地球绕太阳公转7、站台前停着甲、乙两列火车。

当甲车开动时,乙车上的乘客会觉得自己乘坐的火车向相反方向运动,它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站台B.甲车C.乙车D.乘客自己8、甲、乙两人分别坐在相邻的两个升降机中,甲看见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见楼房在上升,甲在下降,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A.甲在上升,乙在下降B.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快C.甲、乙都在下降,但甲比乙快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9、(2011·扬州)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身旁超越的汽车10、在向北行驶的甲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向南行驶的乙列车从旁边驶过,并且感到乙车开得特别快,这是因为乘客所选取的参照物是()A.地面B.甲车C.乙车D.无法判断11、(2011·张家界)如图所示,我国宇航员在太空中走出“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站在舱口,举起了五星红旗。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活动》测试题姓名分数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现实的是A.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是每秒65次B.合适人们洗澡的水温为70℃C.一元硬币的面积约为5.0mm2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2.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绑缚发射.在绑缚发射升空的进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A.地球B.“火卫一”探测器C.太阳D.火星( )3.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活动,看到乙车向南活动.由此可断定A.甲.乙两车都向南活动B.甲.乙两车都向北活动C.甲车向南活动,乙车向北活动D.甲车向北活动,乙车向南活动( )4.为了磨练人躺着和站立时身材长度是否有差别,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A.量程3m,分度值1mm B.量程10m,分度值1dm( )5.一个做匀速直线活动的物体,在3秒内经由过程36米的旅程,则它在前2秒内的速度必定是A.9米/秒B.12米/秒C.4.5米/秒D.无法肯定( )6.我们可以用旅程来描写物体的活动,还可以从初地位到末地位作出一条线段来暗示物体地位的变更.如图,某物体分离沿两条路径从M点活动到N点:第一次先从M到P,再从P到N;第二次直接从M到N.则物体的两次活动A.旅程相等,地位的变更雷同B.旅程不等,地位的变更不合C.旅程相等,地位的变更不合D.旅程不等,地位的变更雷同( )7.甲.乙两人同时从统一路跑线动身,同向做匀速直线活动,某时刻他们的地位如图3所示,图4中能准确反应两人活动距离与时光关系的是二.填空题8.传送带正在输送货色,若选择为参照物,货色是静止的.9.凌晨,“太阳从东方升起”,这句话是认为参照物的,“地球又自转又公转”,是认为参照物的.10.世界上一切物体都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的.11.一个做匀速直线活动的物体在2 min 内经由过程了300 m 的旅程,它活动的速度是m/s,这个物体在前10 s 内的速度是m/s.12.火车的速度是54 km/h,枪弹的飞翔速度为100 m/s,那么的速度大.13.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活动,若两车在雷同时光内经由的旅程之比是2∶1,则速度之比是,若两车经由雷同旅程所用的时光之比是1∶2,则速度之比是. 14.某进修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活动的小车进行不雅测研讨.他们记载了小车在某段时光内经由过程的旅程与所用的时光,并依据记载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旅程与时光图象.你从该图象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只写3 条)? ⑴. ⑵. ⑶.15.不雅察苹果下落不时的频闪照片(图1125),可知苹果作活动.(选填 “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16. 航天飞机在太空与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翔的速度大小和偏向必须________,此时两物体间彼此处于相对静止状况.1712月31日,世界第一条投入贸易运营的磁悬浮列车在上海试运行.若最大速度430km/h 运行,则6min 即可运行________km,列车转弯时,乘客看到窗外房子都是“斜着身子”一晃而过,这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而言. 18.图1126中的物体A 的长度是cm.19.百米竞走进程中的某时刻甲.乙两运发动地位的示意图如图所示(1)两运发动中,____________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光内该运发动____________较大.(2)乙运发动的成绩是10s,他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m/s.20.全国铁路已进行多次大提速,“一站式直达城际特快列车”的车次前都以字母“Z”,个中Z85次和Z86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车次 运行区段北京 姑苏姑苏 北京运行距离 Z85次北京到 Z85次19:35开Z8619:28开次1379Kmt /sS /m2462 460姑苏 次日6:55到 次 日6:51到依据上述列车运行时刻表所供给的信息可知:Z85次列车从北京到姑苏所用的时光是h,它的平均速度约等于km/h.Z85次和Z86次列车的平均速度中_________次列车稍大.21.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随意率性取如图所示的5段旅程,并将小汽车经由过程的各段旅程及所对应的活动时光记载下来,据此可断定,小汽车在这全部旅程中作____________活动,活动的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_m/s .在最后一个 2.25s 内物体活动的速度是____________m/s.三.试验题.(19题8分,20题10分) 14.(1)如图4所示,秒表的读数为s.(2)如图5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物体的长度是cm.图6所示,相符长度测量请求的是.15.某物理兴致小组应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进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地位及其对应时光的情况,显示时光的格局是“时:分:秒”(1)请你依据图示完成下表(6分)小车由甲至乙 小车由乙至丙 小车由甲至丙 旅程S/m 26 时光t/s4 平均速度v/(m/s )15(2)剖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活动吗?为什么?(4分)四.盘算题(21题6分,22题7分)16.7月1日,南平九峰山脚下“自锚式独塔悬索斜拉”的跨江大桥投图36 7 cm图54 5 图620mm乙 20mm25mm25mm甲 入应用,这座大桥主线桥梁全长449m,双向六车道.一辆小车匀速过桥时的速度如图所示.(成果保存一位小数)求:(1)该小车的行驶速度为若干km/h ?合若干m/s ?(2)小车以此速度经由过程主线桥需多长时光?17.心电图仪(如图17所示)经由过程一系列的传感手腕,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载在匀速活动的坐标纸上.大夫经由过程心电图,可以懂得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光距离,即可盘算出 1 min 心坎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统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离如图18甲.乙所示.若大夫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60次/ min.则:(1)依据甲的心率为60次/ min 可知,甲每次心跳时光距离(即甲心电图纸带相邻波峰走纸所用时光)为s;(2)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若干毫米每秒?(3)乙的心率为若干次每分钟? 五.分解才能题(共11分)18.小明和小亮在操场上玩耍时发明程度抛出的几个物体落地时光有差别,擅长不雅察的他们想到程度抛出物体的这个“落地时光”与什么身分有关呢?思虑评论辩论后他们提出了如下猜测: 猜测一:与抛出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测二:与程度抛出的速度有关; 猜测三:与程度抛出点的离地高度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测,他们从探讨试验室借来能掌握发射速度的弹射器.两个质量不合的小钢球.刻度尺.电子秒表等试验器材,按照物理进修中的科学办法,在先生的帮忙下按照如图所示的办法进行了试验探讨,得到如表所示的试验数据.试验 序号 钢球质量 m/kg 抛出点离地 高度h/m程度抛出的 速度v/(m/s ) 落地时光t/s 落地点与抛出点 的程度距离x/m1 102 1 2 20 2 13 10 2 2 41042请你题:(1)为了验证猜测一,应选用试验序号为两组试验进行比较剖析;(2分)(2)为了验证猜测二,应选用试验序号为____________两组试验进行比较剖析;(2分)(3)为了验证猜测三,应选用试验序号为____________两组试验进行比较剖析;(2分)(4)可以得出试验结论:程度抛出的钢球落地时光与__________有关,与__________和无关.同时还可得出“落地点与抛出点的程度距离与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有关”的试验结论.《机械活动》参考答案:17:DBAABBD810:CD AD BC11.乙,经由过程旅程大,10 12.11.3 122 Z85 13.匀速 20 2014.337.5 0.1 3.01 乙 15.甲至乙地位乙至丙地位甲至丙地位旅程S/cm6490时光t/s26平均速度v/(cm/s)1316(2)不是.剖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前段旅程活动慢,后段旅程活动快.16.小车的速度是40km/h,和11.1m/s.小车过桥须要40.41s.17.(1) 1(2)由图甲可知在1s时光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旅程是25mm.据得v = 25mm/s(3)统一台心电图仪出纸速度雷同,由图乙可知乙每次心跳时光距离出纸的旅程是20mm.据得每次心跳的时光t = 0.8s故乙的心率 = 60s/0.8 = 75次/ min18.(1)1.2 (2)1.3 (3)3.4(4)抛出点高度抛出钢球的质量程度抛出的速度程度抛出的速度抛出点离地高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1.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秒钟内通过5米的路程,接着静止5秒,再在5秒钟内通过10米的路程,物体在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A. 1米/秒B. 15米/秒C. 2米/秒D. 1.5米/秒2.用毫米刻度尺对一工件做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 )A. 3.31cmB. 3.68cmC. 3.86cmD. 3.8cm3.在下面方框中的一组数据用的是同一刻度尺测量的是()A. ①和②B. ②和③C. ③和④D. ④和①4.如图所示,飞机空中加油时,受油机与加油机以同样速度向同一方向水平飞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选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静止的B. 选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C. 选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D. 选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5.甲、乙两人进行百米赛跑时,甲到终点时,乙还在离终点10米处,现让甲的起跑线后退10米,各人以原来的速度再进行比赛,则先到达终点的是()A. 甲先到达B. 乙先到达C. 同时到达D. 无法比较6.“十•一”假期,小敏随爸妈由合肥到武汉外出旅行,两地相距360km,早上09:00出发,途中在服务区休息了30min,13:00到达武汉,她发现很多现象都与我们学过的物理有关,并写下一些相应的旅行日记,你认为她的日记中描述不妥当的是A.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90 km/hB. 汽车经过桥梁时发现如图甲所示的标示牌是对汽车的限重C. 汽车行驶中,路边的树木向后飞驰而去,这是因为我选择了汽车为参照物D. 有十分钟时间,汽车速度仪表指示如图乙,因此这段时间汽车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7.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飞机可能在()A. 斜向上爬升B. 斜向下俯冲C. 竖直向上爬升D. 竖直向下俯冲8.在一条直线上的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同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3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平均速度一、选择1.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秒的是()A.人眼睛迅速眨一下 B. 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 C. 中学生平均行走一步 D. 人打一个阿欠2.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A. 1.5m/sB. 2m/sC. 1m/s D .2.5m/s3.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 甲图和丙图B. 甲图和丁图C. 乙图和丙图D. 乙图和丁图4.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A. 5m/sB. 10m/sC. 15m/sD. 20m/s5.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地点B,甲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v1≠v2),乙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则()A.甲先到达B点B.乙先到达B点C.两人同时到达B点D. 不知道v1、v2哪个大,故无法判断谁先到达B点6.(2012 恩施州)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

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cm/s B.9cm/s C.8cm/s D.7cm/s二、填空7.观察如图的停表(秒表),每一小格代表 s,此时的秒表所表示的时间是 s。

8.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min行驶了1200m,然后又用0.5h行驶了8km,最后用5min行驶1000m。

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的平均速度是 m/s,中途8k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m/s,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是 m/s。

9.一小汽车以30m/s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0.6s后开始刹车,又经4.4s滑行52m,车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的平均速度为 m/s。

10.(2012 菏泽)某汽车启动和到达的时刻及对应的里程表(表盘指示为千米数)示数如图所示,则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km/h。

11. 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 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做的是运动(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

小球从D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m/s。

三、实验探究:1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 cm,t BC= s,v AC=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填“大、小”)。

13.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2)如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四、解答题14.出租车司机在某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

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机场?15.某同学在爬山活动中上山、下山共用4h,如果他上山用2.4h,从原路下山的平均速度为1.5km/h,求他上山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 一、选择1.【答案】B 【解析】人眼睛迅速眨一下,比心脏跳得快,约为0.6秒;心脏正常跳动一次,大约需要0.8秒;中学生平均行走一步,大约需要0.5秒;人打一个阿欠,大约需要4-7秒。

2. 【答案】C 【解析】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加速通过一段路程,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 时,用了2s ,则该物体在最后2s 的平均速度是:3 1.5/2s m vm s t s===;由于运动速度越来越快,所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应小于1.5m/s ,因此选项A 、B 、D 都不正确。

3.【答案】C 【解析】甲图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所以甲图中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乙图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体增大,并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变,所以乙图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丙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所以丁图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丁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加,所以丙图反映物体在做加速运动;所以从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乙和丁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4.【答案】A 【解析】已知:72km/h=20m/s ; 汽车运动的距离:S 汽=V 汽t=20m/s×30s=600m; 自行车运动的距离:S=600m ﹣450m=150m ; 自行车的速度:1505/30s m vm s t s===。

5.【答案】A 【解析】设A 、B 两地间的距离为s ,甲从A 地出发到达B 地所用的时间为t 甲,则1211+22s v t v t =甲甲,得出:122+s t v v =甲;乙从A 地出发到达B 地所用的时间为t 乙,则12s+22s t v v =乙,比较t 甲、t 乙的大小:1212212122+4==(+)+22st v v v v s s t v v v v 甲乙因为:v v ≠12所以:2(-)>0v v 12,即:22+2+-4>0v v v v v v 112212所以:22+2+>4v v v v v v 112212 即:122124<1(+)v v v v 可得:<t t 乙甲答案A 正确。

6.【答案】B【解析】由图知,滑块的路程:=40+5=45s cm cm cm s=40cm+5cm=45cm ,滑块运动的时间:=5t s滑块的平均速度:45===9/5s cm v cm s t s二、填空7.【答案】0.1;71.28.【答案】4m/s ;4.4m/s ;4.25m/s 【解析】前5min 行驶了1200m ,则该段的平均速度为:1111200===4/300s mv m s t s中途8分钟的平均速度为:2228000===4.4/1800s m v m s t s 全程行驶的距离:=1200+8000+1000=10200s m m m m ; 全程行驶的时间:=300+1800+300=2400t s s s s ;全程的平均速度:10200===4.25/2400s m v m s t s。

9.【答案】14m/s 【解析】0.6s 汽车行驶的路程为:==30/0.6/=18s vt m s m s m ⨯; 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运动的距离:=18m+52=70s m m 总; 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运动的时间:=0.6+4.4=5t s s s ; 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的平均速度为:70===14/s 5s mv m t s总总。

10.【答案】40km/h 【解析】由图知汽车的运动时间:t=3h ; 汽车走的路程:s=27582km-27462km=120km ;则汽车的平均速度:120===40/h 3s km v km t h。

11.【答案】变速直线;0.2【解析】由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从D 到F ,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DF 间的距离为8cm ;小球运动的时间t=0.4s ;则小球的平均速度为:80.08m====0.2/0.40.4ss cm v m s t s 。

三、实验探究:12.【答案与解析】(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s v t;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3)由图示可得:S AB =S A -S B =10.00cm-5.00cm=5.00cm t BC =1sS AC =S A -S C =10.00cm-0=10.00cm t AC =3s ,平均速度:10.00==0.033/3AC ACAC s cmvm s t s≈; (4)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sv t算出的速度偏大。

13.【答案与解析】(1)相机拍照间隔的时间是相同的,由图可知:在相等的间隔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逐渐变大,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2)由照片中小球的运动轨迹可知,小球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图C 符合题意。

四、解答题14.【答案与解析】由标志牌知:最大行驶速度为100km/h ,距机场距离为30km据:=s v t 得:30===0.3100/s kmt h v km h答:至少行驶0.3h 才能到达机场。

15.【答案与解析】∵上山时间:t 上=2.4h ;总时间:t=4h ∴t 下=4h-2.4h=1.6h ; ∵v 下=1.5km/h ;∴下山的路程:s=v 下t 下=1.5km/h ×1.6h=2.4km ; ∵上山的路程和下山的路程相同∴上山的平均速度: 2.4===1/2.4s kkm v km h t h上 答:他上山的平均速度是1km/h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