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方法研究2012年7月20日江苏高邮MS4.9级地震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

合集下载

高邮-宝应MS4.9地震的发震构造

高邮-宝应MS4.9地震的发震构造
本 次 地 震 的 震 中 位 于 苏 北 平 原 西 南 缘 ,该 区 的 构 造 活 动 较 弱 ,有 记 载 以 来 中 强 地 震 活 动 较 少,但在此次地震发生前 3个月,4月 8日本区域还发生了金 湖 MS35地 震。在 短 时 间 内 弱 震 区连续发生 2次显著地震,该区 的 发 震 机 理 是 怎 样 的? 区 内 中 长 期 地 震 危 险 性 如 何? 要 回 答 以 上 问 题 ,一 个 重 要 的 切 入 点 就 是 对 地 震 的 发 震 构 造 进 行 深 入 研 究 。
quake[J].SeismologyandGeology,43(3):630— 646.
高邮-宝应 MS4.9地震的发震构造
赵启光 孙业君 黄 耘 杨伟林 顾勤平 孟 科 杨 浩
(江 苏 省 地 震 局 ,南 京 210014)
摘 要 2012年 7月 20日高邮 -宝应 MS49地震发生在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内,此次地震是近年来 东部弱震区内的一次较为显著的中等强度地震。前人在一些研究中对 此 次 地 震 的 发 震 构 造 进 行 过 讨
以上研究表明,多数学者所采 用 的 研 究 资 料 较 为 单 一,对 发 震 构 造 的 判 定 依 据 还 不 够 充 分 ,缺 乏 基 于 多 种 资 料 的 综 合 判 定 ,缺 失 反 映 震 中 区 构 造 形 态 更 为 直 接 的 证 据 。
本 文 利 用 地 震 精 定 位 、震 源 机 制 解 、烈 度 调 查 结 果 等 多 种 方 法 对 该 次 地 震 可 能 的 发 震 构 造 进行初步判定,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在震中附近布设了 2条地震勘探测线,探明了震 中附近 区 域 的 浅 部 构 造 形 态 ,再 综 合 以 上 结 果 对 该 次 地 震 的 发 震 构 造 进 行 深 入 分 析 ,并 结 合 区 域 现 代 构 造 应 力 场 特 征 ,对 其 发 震 机 理 及 其 所 反 映 的 地 震 危 险 性 进 行 了 探 讨 。本 研 究 结 果 对 理 解 中 国 东 部 弱 震 区 的 孕 震 机 理 、分 析 未 来 可 能 的 发 震 趋 势 及 危 险 性 有 着 积 极 意 义 。

江苏宝应4.9级地震前地磁极值时间异常分析

江苏宝应4.9级地震前地磁极值时间异常分析

江苏宝应4.9级地震前地磁极值时间异常分析朱培育;何宇飞;赵俊香;毕波;倪友忠;朱佳苗【摘要】用四分位法计算得到江苏宝应4.9级地震前30天内全国各台站的地磁极值时间离中差,按比例绘制成图,发现有10幅图像呈现异常,异常分布的界线交于震中附近。

研究结果表明,地磁极值时间出现的异常变化与孕震过程存在联系。

%Median deviations of geomagnetic extremum time of nationwide stations within 30 days before Jiangsu Baoying 4 .9 Earth‐quake are calculated by quartile method .The values are painted in proportion and there are 10 images showing anomalies .The boundary of abnormal is distributed near to the epicen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omalous variations of geomagnetic extremum time are associated with seismogenic process .【期刊名称】《山西地震》【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3页(P35-37)【关键词】地磁极值时间;离中差法;江苏宝应地震【作者】朱培育;何宇飞;赵俊香;毕波;倪友忠;朱佳苗【作者单位】上海市地震局,上海 200062;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上海市地震局,上海 200062;上海市地震局,上海 200062;上海市地震局,上海 200062;上海市地震局,上海 20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8.6+2·地震活动性·1981年,丁鉴海等在《青海6.8级地震的地磁异常》一文中首次提出低点位移异常平面图法,1991年在《地磁“低点位移”预报地震方法的研究》一文中对该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

宝应-高邮4.9级地震震前ULF电磁信号分析

宝应-高邮4.9级地震震前ULF电磁信号分析
本文将采用分形分析法对宝应原高邮 源援怨 级地震震前电磁信 号的有效值进行分析袁尝试提取与地震事件相关联的异常信息遥 员 样本选取
地震序列渊摘自中国地震网冤如表 员 所示院 表 员 地震序引
圆援员 分形分析 在地震孕育时由于磁电效应等原因会辐射不同的电磁信
号袁叠加在电磁场上袁改变原来信号的形状袁且电磁信号具有有 分形特征咱苑暂袁故可以使用该方法来提取异常信号遥
关键词院地震袁电磁信号袁异常提取袁分形分析
粤遭泽贼则葬糟贼押陨灶 贼澡蚤泽 责葬责藻则熏贼澡藻 藻造藻糟贼则燥皂葬早灶藻贼蚤糟 泽蚤早灶葬造泽 燥枣 贼澡藻 源援怨 皂燥灶贼澡泽 月葬燥赠蚤灶早原郧葬燥赠燥怎 藻葬则贼澡择怎葬噪藻 葬则藻 葬灶葬造赠扎藻凿熏葬灶凿 贼澡藻 贼蚤皂藻 泽责葬灶 蚤泽 枣则燥皂 允怎造赠 员熏圆园员圆 贼燥 允怎造赠 猿员熏圆园员圆援栽澡藻 增葬则蚤葬贼蚤燥灶 燥枣 藻造藻糟贼则燥皂葬早灶藻贼蚤糟 泽蚤早灶葬造泽 遭藻枣燥则藻 贼澡藻 藻葬则贼澡择怎葬噪藻 蚤泽 泽贼怎凿蚤藻凿 葬灶凿 贼澡藻 葬灶燥皂葬造赠 泽蚤早灶葬造泽 则藻造葬贼藻凿 贼燥 贼澡藻 藻葬则贼澡择怎葬噪藻 藻增藻灶贼泽 葬则藻 藻曾贼则葬糟贼藻凿援栽澡蚤泽 责葬责藻则 皂葬蚤灶造赠 糟燥皂责葬则藻泽 贼澡藻 澡燥怎则造赠 砸酝杂 贼蚤皂藻 泽藻则蚤藻泽 燥枣 则葬憎 凿葬贼葬 葬灶凿 贼澡藻 砸酝杂 增葬造怎藻 燥枣 燥则蚤早蚤灶葬造 凿葬贼葬 遭赠 贼澡藻 澡燥怎则造赠 贼则怎灶糟葬贼藻凿 枣则葬糟贼葬造 凿蚤皂藻灶泽蚤燥灶 蚤灶 贼澡藻 糟怎则则藻灶贼 皂燥灶贼澡 燥枣 贼澡藻 藻葬则贼澡择怎葬噪藻 葬灶凿 糟燥皂责葬则藻泽 蚤贼 憎蚤贼澡 贼澡藻 阅泽贼 蚤灶凿藻曾 燥枣 贼澡藻 糟怎则则藻灶贼 皂燥灶贼澡熏蚤则则藻造藻增葬灶贼 葬遭灶燥则皂葬造 泽蚤早灶葬造援

多种方法研究2012年7月20日江苏高邮Ms4.9级地震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

多种方法研究2012年7月20日江苏高邮Ms4.9级地震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

4 . 9 e a r t h q u a k e . P r o g r e s s i n G e o p h y s .( i n C h i n e s e ) ,2 0 1 3 , 2 8 ( 4 ) : 1 7 5 7 — 1 7 6 5 , d o i : 1 0 . 6 0 3 8 / p g 2 O 1 3 O 4 1 6 .
( 1 .An Hu i E a r t h q u a k eA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He f e i 2 3 0 0 3 1 , C h i n a ;
2 .Na t i o n a l G e o p h y s i c a l Ob s e r v a t o r y a t Me n g c h e n g ,He f e i 2 3 0 0 3 1 ,C h i a; n
3 .江苏省地震局 , 南京 2 1 0 0 1 4 )


本文用 多种数字地震 学方 法研 究 了2 0 1 2 年 7月 2 0日江苏高邮 M s 4 . 9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
首先用 C A P方 法反 演了江苏高邮 Ms 4 . 9级地震的震 源机制解和震 源深度 , 最佳解 节面 I 走 向角为 1 0 9 。 , 倾角8 5 。 , 滑动 角 1 8 。 ; 节面 I I 走 向角 1 7 。 , 倾角7 2 。 , 滑动角 1 7 5 。 ; 矩震级 Mw为 4 . 8 2 ; 优势震 源深度为 1 0 k m 为验证研 究结果
的可靠性 , 我们一方 面用 S n o k e方法反 演 了高邮地震 的震 源机 制 解, 反 演结果 与 C A P方法反 演 的结果相差 不大 ;
另一 方面, 使 用近震深度震相到 时差的测量和对远震波形 拟合 的方法进 一步研 究震 源深度 , 结果均表 明江苏 高邮 Ms 4 . 9级地震的震 源深度在 9 ~1 O k m左右 , 与C A P方法的结果一致. 多种方 法研 究结果 的一致性可 以充分说 明

由应力场时空演化特征研究高邮—宝应MS4.9地震孕震过程

由应力场时空演化特征研究高邮—宝应MS4.9地震孕震过程

由应力场时空演化特征研究高邮—宝应MS4.9地震孕震过程孙业君;江昊琳;黄耘;沈红会;李鸿宇【期刊名称】《国际地震动态》【年(卷),期】2018(000)008【总页数】2页(P59-60)【作者】孙业君;江昊琳;黄耘;沈红会;李鸿宇【作者单位】江苏省地震局,南京 210014;江苏省地震局,南京 210014;江苏省地震局,南京 210014;江苏省地震局,南京 210014;江苏省地震局,南京 2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72地壳中的应力是地震和其他构造运动过程的直接动力来源,地壳应力场及其时空变化的研究可以为深入了解地震孕育过程、地震发生机理等提供可靠信息。

本研究基于2008—2015年期间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资料,采用Michael提出的叠加应力场方法得到了苏北—南黄海盆地应力场反演结果,分析了2012年7月20日高邮—宝应4.9级地震前后应力场时空演化特征,并结合地震、电阻率、地下流体等观测资料,综合探讨了此次地震的孕震演化过程。

1 应力场时空演化特征分析将2008—2015年分为3个时段(2008年1月—2009年12月、2010年1月—2012年7月、2012年7月—2015年12月)计算分析,2008—2009年研究区空间和时间并未出现应力方差低值变化;2010开始,应力方差在高邮—宝应4.9级地震震中区附近(1°×1°范围)出现低值空间异常,应力方差随时间曲线也出现缓慢下降的同步变化;2012年上半年应力方差值在缓慢下降的背景下出现加速下降,直至发震。

应力场时空演化过程表明,震前2年,震源区应力扰动明显增强,震源应力场与区域应力场开始趋于一致;震前半年,震源区应力扰动进一步增强,反映了越接近发震,应力场调整越迅速,震源区应力场与区域应力场一致性越高。

2 实际观测资料变化分析以应力场反演结果为基础,全面系统的梳理了实际观测资料变化情况,发现震中区中小地震、高邮地电阻率、苏08井水位3项观测资料出现同步于应力场的变化。

两次4.0级地震前高邮台和盐城台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分析

两次4.0级地震前高邮台和盐城台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分析

两次4.0级地震前高邮台和盐城台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分析李鸿宇;王维;袁桂平【摘要】使用江苏地区9个地磁台站2009年1月~2016年10月的分钟值数据,计算得到各台站的地磁谐波振幅比时间序列变化曲线.分析发现,2012年7月20日高邮4.9级地震、2016年10月20日射阳4.4级地震前,高邮台和盐城台地磁谐波振幅比YZH和YZH分别出现了长短周期不同步的异常变化.其异常特征表现为:①异常的长期变化形态为“下降-转折-恢复”,在恢复过程中出现不同步现象,异常持续时间近3年,异常幅度为0.02~0.17;②YZH向的异常幅度大于YZH向,同时,2次地震主震的主压应力方向为EW向,存在异常幅度较大方向与主压应力方向一致的特点.【期刊名称】《中国地震》【年(卷),期】2018(034)002【总页数】7页(P364-370)【关键词】地磁;谐波振幅比;地震;异常【作者】李鸿宇;王维;袁桂平【作者单位】江苏省地震局,南京市卫岗3号210014;江苏省地震局,南京市卫岗3号210014;江苏省地震局,南京市卫岗3号2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0 引言岩石破裂实验表明,岩石电导率与应力应变关系密切(郝锦绮等,1989)。

地震过程是震源体及附近岩体应力应变逐渐积累的过程,伴随这一过程岩石电阻率将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存有流体的地方,岩石在应力作用下达到其破裂强度的1/3~1/2时会产生大量微裂隙,流体特别是含有电解质的流体会填充到这些裂隙中,岩石电阻率将发生变化。

根据电磁感应理论,这种变化将使地表感应磁场分布产生相应的变化(丁鉴海等,1994),因此,研究地表磁场的变化有助于我们了解孕震区地下介质电导率在地震发生前的变化情况。

对于随时间周期变化的不均匀场源,在地球介质为均匀各向同性的平面导体的条件下,地磁谐波振幅比与地下介质的电阻率间成正比关系(北京大学等,1986;冯志生等,2004),因此,通过地磁谐波振幅比的时间变化可以直观地了解地下介质电阻率的变化情况。

高邮-宝应4.9级地震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特征初步分析

高邮-宝应4.9级地震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特征初步分析

高邮-宝应4.9级地震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特征初步分析蒋延林;袁桂平;李鸿宇;唐廷梅;赵卫红【摘要】针对高邮-宝应4.9级地震发生前后附近地区未发生其它中等以上地震、地震事件孤立及周边地磁台站分布较密有利于研究地震地磁异常时空特征的特点,较为系统地分析总结了该地震发生前后地磁谐波振幅比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目前对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特征的认识,即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特征表现出与地电阻率类似的下降-转折-恢复上升的异常变化过程,地震一般发生在异常转折或恢复上升过程中,距震中较近的台站会出现不同步现象,即SN向与EW向的不同步以及长短周期的不同步.【期刊名称】《中国地震》【年(卷),期】2016(032)001【总页数】8页(P143-150)【关键词】地磁;异常;振幅比;高邮-宝应4.9级地震【作者】蒋延林;袁桂平;李鸿宇;唐廷梅;赵卫红【作者单位】江苏省地震局高邮地震台,江苏省高邮市南郊地震台路2号 225601;江苏省地震局,南京210014;江苏省地震局,南京210014;山东省地震局,济南250014;江苏省地震局高邮地震台,江苏省高邮市南郊地震台路2号 225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0 引言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随着孕震区应力的增加,孕震区介质电阻率一般会发生下降变化。

冯志生等(2009)指出,基于电磁感应理论的各种计算方法可用于探测孕震区深部电阻率变化信息,但对于提取与地震孕育过程有关的异常变化信息这一目标而言,在目前对地震孕育过程中深部电阻率异常变化的机理并不十分清楚、深部电阻率异常变化所引起的变化磁场的异常很微弱的情况下,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对实际地球介质的假定和约束应越少越好,而地磁谐波振幅比则是能满足该条件的较好的方法。

冯志生等(2004)初步研究表明,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变化特征与(直流)地电阻率的变化特征类似,主要表现为下降-转折-恢复上升的变化过程,地震基本发生在趋势性下降后的转折期、恢复上升期或恢复后的初期阶段。

2012年7月2O日高邮M4.9级地震发震构造探讨

2012年7月2O日高邮M4.9级地震发震构造探讨

前人对 该地震 的研 究 主要集 中在 地震 学参 数 的分 析
计算 , 对 区域 地 质构 造、 深 部 结 构 特 征 等 少 有 论 述 ] 。苏北地 区地 震 以中强 震 为 主 , 盆 地 内 由若 干次级 凹陷与隆起组成 , 且 往往 以一定规模 的断 裂为
边界, 这 些次级构 造单 元 在地 层沉 积 、 构 造 演 化 等 方 面都具 有相 似 性_ 2 “ ] 。 因此 , 对 此 次 高 邮 M4 . 9级
N E向, 走向 4 5  ̄ 左 右 。以上信 息 显 示 出此 次 地震 的
发 震 构 造 可 能 为 NE 走 向 , 倾 角 较 陡 的 走 滑 兼 少 量
裂( 又称 杨 汊 苍 一 桑 树 头 断 裂 ) 为 其 发 震 断裂 _ 6 ] 。
正 断分 量 的断裂 。 震 源 深度 是 地 震 的重 要参 数 之 一 , 是 研究 孕 震
区 发 生 的 最 大 地 震 。此 次 地 震 震 中在 大 地 构 造 上 位 于下 扬 子 地 块 苏 北 盆 地 , 该 区域 为 新 生 代 巨厚 的 沉 积
构造 的重要 资料 。高 邮 M4 . 9级 地 震 发 生 后 , 一 些 研 究者 即对 这次 地 震 的特 征 进 行 了分析 , 并 对 相关 地震数 据进 行 了处 理 与 反演 ¨ 3 ] 。应 用 C AP、 S n o — k e 、 TMDT 等 方 法 对 震 源 机 制 解 的 计 算 结 果 表 明l 3 ] : 节面 I 走 向约 1 9 7 。 , 节面 I I 走 向约 2 9 0 。 左 右, 倾 角均 为 6 0 。 ~8 0 。 , 以走 滑 性 质 为 主 , 兼 具 有 少 量 正 断 成分 ; 通 过 双 差 法对 此 次 地震 序 列 的精 确 定位显 示[ 5 ] : 精定 位后 的震 中位 置 更 为集 中 , 呈 NE 向条带 分 布 ; 江 苏省 地 震 局 现 场实 际考 察 所 绘制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7 5 8
地球物理学进展 h / / t t w w w. r o e o h s . c n p p g p y
2 8卷
, t h e a r r i v a l t i m ed i f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s P na n dP np h a s eo f l o c a l e a r t h u a k e w ef o u n dt h ed i f f e r e n t i a l a r r i v a l t i m e i s q ,w o b o u t 3 . 8 2so nt h ea v e r a e h i c hi ss i n i f i c a n t l r e e dw i t h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r e s u l tb a l c u l a t i n i f f e r e n t i a l g g ya g yc gd , a r r i v a l t i m ew i t hC r u s t a l2 . 0v e l o c i t o d e la n dd e t hi n u tp a r a m e t e ro f1 0k m.A tl a s t b i t t i n h et e l e ym p p yf gt ,w ec o u l db a s i c a l l o n f i r mt h ef o c a ld e t ho ft h eG a o o u 犕S 4 . 9 s e i s m o r a mw i t hs n t h e t i cs e i s m o r a m s yc p y g y g e a r t h u a k e a b o u t 9t o1 0k m. T h e c o n s i s t e n c f t h er e s u l t so f s e v e r a lm e t h o df u l l i n d i c a t e dt h er e l i a b i l i t f t h e q yo y yo r e s u l t so f t h i s s t u d . C o m b i n e dw i t h t h e r e v i o u s r e s e a r t ho ng e o l o i c a l d a t a a n d t h e f o c a lm e c h a n i s ms o l u t i o n o f t h e y p g , G a o o ue a r t h u a k e w e r e f e r t h a t t h e t h eC h u h e f a u l t i s l i k e l ob es e i s m o e n i cs t r u c t u r eo f t h eG a o o u犕S 4 . 9 y q yt g y e a r t h u a k e . q , , , 犓 犲 狑 狅 狉 犱 狊 s o u r c em e c h a n i s m, f o c a l d e t h C A Pm e t h o d s n o k em e t h o d d e t hp h a s e p p 狔
多种方法研究 2 0 1 2年7月2 0 日江苏高邮 犕犛4. 9 级地震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
, , 2, 王行舟 1 2 1 2, 李 , 倪红玉 洪德全1, 锋3
( ; 合肥, ; 1 .安徽省地震局,合肥 2 3 0 0 3 1 2 .蒙城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 2 3 0 0 2 6 南京 2 ) 3 .江苏省地震局, 1 0 0 1 4
收稿日期 ; / / 2 0 1 2 0 9 2 0 2 0 1 2 1 1 2 1 . t t w w w. r o e o h s . c n 修回日期 投稿网址 h p p g p y 作者简介 洪德全, 男, 获理学硕士学位. 主人要从事震源物理、 剪切波 1 9 8 2年生, 2 0 0 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 分裂和重复地震等数字地震学研究. ( : ) E m a i l d e u a n h a i l . u s t c . e d u . c n @m q 男 E m a i l w x z 0 2 0 8 s i n a . c o m) 通讯作者 王行舟, @
, 犃 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I n t h i sp a e r s e v e r a ld i i t a l s e i s m o l o i c a lm e t h o d sw a r eu s e dt os t u d h es o u r c em e c h a n i s ma n df o c a l p g g yt , , d e t ho f J u l 0 2 0 1 2J i a n S uG a o o u 犕S 4 . 9e a r t h u a k e .A t f i r s t w ei n v e r t e dt h ef o c a lm e c h a n i s mb A P g y q yC p y2 , m e t h o dw i t hC r u s t a l 2 . 0v e l o c i t o d e l t h ee i c e n t r a l d i s t a n c eo f s t a t i o n s i n v o l v e d i na r ew i t h i n2 5 0k i l o m e t e r s . ym p , , , T h e r e s u l t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b e s t d o u b l ec o u l es o l u t i o no f t h e犕S 4 . 9e v e n t i s1 0 9 ° 8 5 ° a n d1 8 ° f o rs t r i k e d i n d p pa , , , ; r a k e a n l e s r e s e c t i v e l a n dt h eo t h e rn o d a lp l a n e i s1 7 ° 7 2 ° 1 7 5 ° T h ee s t i m a t e df o c a ld e t hi sa b o u t1 0 k m.T o p g p y , , w eu s e d t h eS n o k em e t h o d t o i n v e r tG a o o ue a r t h u a k e f o c a lm e c h a n i s ma a i n v e r i f t h e r e l i a b i l i t f t h e r e s u l t s y q g y yo u s i n t h e s a m ev e l o c i t o d e lw i t h t h a t o fC A Pm e t o d e a n dd e t h i n u tp a r a m e t e ro f 1 0k m, a n dt h e r e s u l t sw a r e g ym p p , e s e l e c t e d8s t a t i o n b a s i c a l l o n s i s t e n tw i t h t h a t o fC A Pm e t h o d . T o f u r t h e r c o n f i r mt h e e a r t h u a k e f o c a l d e t h w yc q p r e c o r d sw i t hh i hs i n a l t on o i s e r a t i o . A l l o f t h o s e t r a c e s c a n c l e a r l i s t i n u i s h t h e s P np h a s e . T h r o u hm e a s u r i n g g yd g g g
( , 1 . 犃 狀 犎 狌 犻 犈 犪 狉 狋 犺 狌 犪 犽 犲犃 犱 犿 犻 狀 犻 狊 狋 狉 犪 狋 犻 狅 狀, 犎 犲 犲 犻2 3 0 0 3 1 犆 犺 犻 狀 犪; 狇 犳 , 2 . 犖 犪 狋 犻 狅 狀 犪 犾 犌 犲 狅 犺 狊 犻 犮 犪 犾犗 犫 狊 犲 狉 狏 犪 狋 狅 狉 狋犕 犲 狀 犮 犺 犲 狀 犎 犲 犲 犻2 3 0 0 3 1 犆 犺 犻 狀 犪; 狆 狔 狔犪 犵 犵, 犳 , 3 . 犑 犻 犪 狀 犛 狌犈 犪 狉 狋 犺 狌 犪 犽 犲犃 犱 犿 犻 狀 犻 狊 狋 狉 犪 狋 犻 狅 狀, 犖 犪 狀 犻 狀 2 1 0 0 1 4 犆 犺 犻 狀 犪) 犵 狇 犼 犵,
第2 8卷 第 4期 页码: ) 2 0 1 3年 8月( 1 7 5 7 1 7 6 5
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
P R O G R E S S I N G E O P HY S I C S
, V o l . 2 8 N o . 4 , 2 0 1 3 A u . g
洪德全, 王行舟, 倪红玉, 等. 多种方法研究2 地球物理学进 0 1 2年 7月 2 0日江苏高邮 犕S4 . 9 级地震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 展, , ( ) : , : / 2 0 1 3 2 8 4 1 7 5 7 1 7 6 5 d o i 1 0 . 6 0 3 8 2 0 1 3 0 4 1 6 . p g , , , , HO N GD e u a n WA N GX i n z h o u N IH o n u 犲 狋 犪 犾. F o c a lm e c h a n i s ma n d f o c a l d e t ho f J u l 2 0 2 0 1 2J i a n S uG a o o u犕S q g g y p y g y ( ) , , ( ) : , : / 2 0 1 3 0 4 1 6 . 4 . 9e a r t h u a k e . 犘 狉 狅 狉 犲 狊 狊 犻 狀犌 犲 狅 犺 狊 . i nC h i n e s e 2 0 1 3 2 8 4 1 7 5 7 1 7 6 5 d o i 1 0 . 6 0 3 8 p g q 犵 狆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