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江苏高邮

合集下载

我的家乡高邮作文(精选4篇)

我的家乡高邮作文(精选4篇)

我的家乡高邮作文(精选4篇)我的家乡高邮作文(精选4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家乡高邮作文(精选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家乡高邮作文1它的北边是已经落成的门面房和正在施工过程中的建筑;西边与马路相连,在西北面的入口处费孝通爷爷亲书的“蝶园市民广场”和其南面的广场平面图提醒人们这儿就是蝶园广场了;广场的南边是一条通往奎楼的绿荫道路;东面的大圩很高。

广场中央有一块很大的平台。

在这里人们可以集会、演出。

今年十月十八日,文艺工作者在这里表演了十分精彩的节目来庆祝首届“双黄鸭蛋节”。

期间,来观看演出的市民人山人海。

平台和南面水池中央有喷泉。

水池中的喷泉喷出的水注能喷近十米高,而且喷出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像爱心;有的像水注;有的还像一座座小山,真是有趣。

最有趣的是的中央喷泉喷出的水雾落在游人的身上的那种惬意的感觉。

灯光下的`喷泉特别美丽。

广场上,水池里的水很清,清得可以看到水里的沙石,真是清澈见底。

池子上面,都有精致的小桥。

桥面是平坦的,上面铺的是一块块鹅卵石,脚踩在上面,感觉特别舒服。

两边有彩虹色的灯。

奎楼座落在广场的东南角。

如果晚上来到广场,广场上的灯全部打开了,五颜六色的灯光映照下的奎楼更像海市蜃楼般的美丽。

近几年来,高邮每年都新建十大工程。

今年的十大工程中除蝶园广场外,还有神奇的运河二桥。

二桥成拱形,从河东飞架河西,像天边的彩虹。

夜晚的二桥灯火辉煌,似人间仙境,非常美丽。

运河上有二桥连接,游人方便多了,不再像以前只有乘船才能到湖西去领略西湖美丽的风光。

此外,还有大剧院、新华书店、商业步行街……这些都是家乡的新建筑。

十三年来,高邮焕然一新了。

家乡的现在让我们自豪,未来靠我们创造,让我们团结起来携手共创美好的家园。

我的家乡高邮作文2我的家乡在高邮。

我的家乡 原文

我的家乡  原文

我的家乡汪曾祺我的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游。

我小时候常常到运河堤上去玩。

运河是一条“悬河”,河底比东堤下的地面高,据说河堤和城墙垛子一般高,站在河堤上,可以俯瞰底下的街道房屋。

我们几个同学,可以指认哪一处的屋顶是谁家的。

城外的孩子放风筝,颤悠悠的风筝在我们脚下飘着。

城里人家养鸽子,鸽子飞过来,绕过去,我们看到的是鸽子青色的背。

几只野鸭子贴水飞向东,过了河堤,下面的人看见野鸭子飞得高高的。

看打鱼。

在运河里打鱼的多用鱼鹰。

一般都是两条船,一船八只鱼鹰。

有时也会有三条、四条,排成阵势。

鱼鹰栖在木架上,精神抖擞,如同临战状态。

打鱼人把篙子一挥,这些鱼鹰就劈劈啪啪地纷纷跃进水里。

只见它们一个猛子扎下去,眨眼工夫,有的就叼了一条鳜鱼上来——鱼鹰似乎专逮鳜鱼。

打鱼人解开鱼鹰脖子上的金属的箍,把鳜鱼扔进船里,奖给它一条小鱼,它就高高兴兴、心甘情愿地转身又跳进水里去了。

有时两只鱼鹰合力抬起一条大鳜鱼上来,鳜鱼还在挣蹦,打鱼人已经一手捞住了。

这条鳜鱼够四斤!这真是一个热闹场面。

看打鱼的,看鱼鹰的,都很兴奋激动。

倒是打渔人显得十分冷静,不动声色。

有时候我们到西堤去玩,坐小船两蒿子就到了。

西堤外就是高邮湖,我们那里的人都叫它西湖,湖很大,一眼望不到边。

湖通常是平静的,透明的。

这样一片打水,浩浩渺渺(湖上尝尝没有一只船),让人觉得有些荒凉,有些寂寞,有些神秘。

黄昏了。

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橘黄,又渐渐变成紫色,很深很深的紫色。

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我闻到一阵阵炊烟的香味,那是停泊在御码头一带的船上正在烧饭。

只听见一个女人高亮而悠长的声音:“二丫头……回家吃晚饭来……”像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常爱说的那样,这一切真是一个圣境。

【作家名片】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散文集《中华散文珍藏本•汪曾祺卷》等【与你分享】作者赞美他的家乡是“圣境”。

我骄傲,我的家乡在高邮_高一作文

我骄傲,我的家乡在高邮_高一作文

我骄傲,我的家乡在高邮“我的家乡在高邮,风吹湖水浪悠悠,岸上栽的是垂杨柳,树下卧的是大水牛……”这里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

山清水秀,美丽富饶,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这里,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柏油马路通达四面八方,一个个邮城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欢笑……但以前的高邮贫穷落后。

整个邮城几乎全是很小的平房,一座紧挨着一座,光线很暗,空心墙很不安全,人们都希望住进好房子里。

随着高邮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思想观念的提高,政府决定拆除平房,新建一幢幢六层高的居民住宅楼。

人们兴高采烈地搬进新居,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他们的愿望实现了!住房问题解决了,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了。

在蝶园路,奎楼脚下,以前是一大片菜地,菜农在这栽种蔬菜。

后来,政府决定把这块地让给自己的市民,把菜地变成了美丽的“蝶园市民广场”。

蝶园广场面积很大。

它的北边是已经落成的门面房和正在施工过程中的建筑;西边与马路相连,在西北面的入口处费孝通爷爷亲书的“蝶园市民广场”和其南面的广场平面图提醒人们这儿就是蝶园广场了;广场的南边是一条通往奎楼的绿荫道路;东面的大圩很高。

广场中央有一块很大的平台。

在这里人们可以集会、演出。

今年十月十八日,文艺工作者在这里表演了十分精彩的节目来庆祝首届“双黄鸭蛋节”。

期间,来观看演出的市民人山人海。

平台和南面水池中央有喷泉。

水池中的喷泉喷出的水注能喷近十米高,而且喷出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像爱心;有的像水注;有的还像一座座小山,真是有趣。

最有趣的是的中央喷泉喷出的水雾落在游人的身上的那种惬意的感觉。

灯光下的喷泉特别美丽。

广场上,水池里的水很清,清得可以看到水里的沙石,真是清澈见底。

池子上面,都有精致的小桥。

桥面是平坦的,上面铺的是一块块鹅卵石,脚踩在上面,感觉特别舒服。

两边有彩虹色的灯。

奎楼座落在广场的东南角。

如果晚上来到广场,广场上的灯全部打开了,五颜六色的灯光映照下的奎楼更像海市蜃楼般的美丽。

我爱家乡―高邮讲解

我爱家乡―高邮讲解

我爱家乡——高邮
我的家乡在高邮,这儿有着优美的环境、丰富的物产、勤劳动人民……据我的观察和了解,现在的高邮和以前的高邮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哪个角落,都有着奇妙的变化这些都反映了我的家乡在迈向更美好的目标。

那么,就让我介绍一下令我感觉变化最大的地方——学校。

听爷爷说:他们以前女孩都不上学,只有男生读书。

而他们的学校都是平房和草房,每天去上学都自己带凳子。

下雨天都是穿着靴子去上学,当时的路没有水泥路,都是烂泥路,只要一到下雨,上学就十分艰难,有时要下倾盆大雨连靴子都掉在泥坑里,要很长时间才能拉出来。

不仅如此,如果学校是草盖的,屋顶还经常漏雨,等等等等,都让我明白了现在的校园生活多么幸福,但同时也感受到了以前学习的艰辛。

我觉得现在的学生都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千万不能辜负老师和家长们的期望。

因为现在一切的一切都应该感到知足和幸福。

现在的学生不管男女都是平等的,而路都变成了水泥路,再也不怕下雨天。

以前都是步行上学,而现在随着交通的发达,大部分都有家长接送,有的用电瓶车,有的骑摩托车,甚至还有小轿车呢!而学校也变成了楼房。

以上所有的都说明了时代发展之快,交通发展之快!可见我们现在的家乡正在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了,马上就要冲击中学的大门了。

我一定要从现在做起,为高邮的建设做出贡献,我要认真地把握
每一分、每一秒,一步一个脚印,建设美丽高邮,从我做起。

让我的家乡高邮更加繁荣富强!我爱家乡高邮,我要把它装点得更美丽!。

我的家乡在高邮

我的家乡在高邮

我的家乡在高邮。

高邮号称“淮左名区,广陵首邑”,地处运河要冲,江淮胜地、里下河腹地。

因秦王嬴政时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别称秦邮,“华夏一邮邑,神州无同类”,是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

高邮,东有沟河通连、水网密布,西有碧波万顷的高邮湖,远处的堤岸时断时续,水天相连,浩浩淼淼,淡淡的烟雾水汽无形地笼罩着天地,半透明的湖水轻微地起伏着,似乎在呼吸。

汪曾祺小说中有过这样的描述:“芦花才吐新穗。

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

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

青浮萍,紫浮萍。

长脚蚊子,水蜘蛛。

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

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读者从中不难体味到风景的秀丽了.丰富的水资源,涵养了祖祖辈辈高邮人。

江淮史前文化明珠的龙虬庄遗址的成功发掘将高邮历史从5000 年上溯7000年前,明代洪武8年始建的盂城驿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驿站。

还有文游台、奎楼、镇国寺塔等。

高邮历史的深厚底蕴培育了宋代词人秦少游、清代训诂学家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现代古生物学家孙云铸和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等众多人杰,也融汇了他们的人文风采。

高邮虽是小城,可人们的生活很精致,衣食住行无不体现了这一点,这也许正是高邮的魅力所在。

著名的双黄蛋品质细腻,而且不咸,麻鸭则嫩而不肥,香味浓稠。

汪先生曾赋得《虎头鲨歌》赠友人,其中有“嫩比河豚鲜比虾”句,汆成汤的虎头鲨确实味道鲜美异常。

昂嗤鱼整条清蒸之后上席,头部的形状威猛,在淡水鱼中也可算另类。

小吃中有蒲包肉、灌汤大肉饺、大煮干丝;还有酱汤馄饨和阳春面,酱汤很特别很特别,有一点点辣,可辣得恰到好处。

阳春面细细的,很筋道。

有空的话,不妨去一趟高邮吧!。

我的家乡—江苏高邮

我的家乡—江苏高邮

临泽生态度假村
• 临泽生态度假村位于高邮市的临泽镇境内,被 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 ,度假村创办于2005年,是一家按四星标准建 造,占地面积500亩,以现代生态农业、旅游业 紧密结合的度假农庄,2006年营业以来,已累 计接待上海、扬州等地游客近50万人次,成为 高邮旅游业的一颗耀眼的新星,也为高邮市现 代高效农业增添新亮点。
文游台
• 高邮文游台是古秦邮八景之一,现为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文物保护 单位。
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原为东岳庙(即泰山 庙),因苏轼过高邮与本地乡贤秦观(秦少游)、 孙觉、王巩会集于此,饮酒论文而得名,从此, 这座本来依附东岳大帝神韵的庙台便独领风骚, 历朝历代名人雅士纷纷登台,一瞻风采,并留下 千古不朽的诗文。
2.特有景色
• 国家4A级景区:盂城驿(及南门大街)
• 国家3A级景区:镇国寺塔、文游台
• 国家2A级景区:菱塘清真寺
•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临泽生态度假村
• 其他景点:清水潭旅游度假区、神居山、高邮湖芦 苇荡湿地公园、高邮湖滩郊野公园、高邮运河西堤 风光带、中国邮驿文化城、龙虬庄遗址、界首驿、 净土寺塔、高邮湖、平津堰、华中雪枫大学旧址、 蝶园、古悟空寺、天山汉墓、高邮连标葡萄园、秦 邮八景、高邮当铺、高邮明清运河故道、北门大街 、界首护国寺、安乐寺、光福寺、极乐庵、如来庵 、高邮奎楼、周邶墩遗址、唐王墩遗址、高邮商周 古文化遗址、高邮市烈士陵园
3.地方特产
• “不识高邮人,先识高邮蛋”。高邮鸭蛋大质好,尤以善产高邮双黄鸭蛋而驰名中外。双黄鸭蛋大 如鹅蛋,蛋黄如血,蛋白如雪,双黄鸭蛋蛋壳比鹅蛋质细,有的在蛋的中部还有一道凸起的圆圈, 有“蛋中之王”之美称。高邮麻鸭产双黄蛋只占产蛋总数的百分之一左右。 >>>高邮鸭是我国三大名鸭之一,属蛋肉兼用型麻鸭。它具有善潜水、觅食力强、适应性广、生长快 、个体大、肉质好、产蛋率高、蛋品质好等特性,并以善产双黄蛋而驰名中外,当年饲养的早春鸭 ,能产少量三黄和四黄蛋。 >>>董糖又叫酥糖,或叫董酥糖。每块长约3厘米、宽、厚各约1.5厘米,拆开包装纸,米黄色的董糖 便呈现在你的眼前。每块有48层软片组成,厚薄均匀,层次分明,口味纯正。是元旦、春节等节日 馈赠佳友的首选礼品。 >>>茶干。高邮界首的陈西楼五香茶干,呈扁圆形,色泽酱红,肉细嫩黄,颇似鸡脯。清香可口,味 美香醇。

我的家乡在高邮作文开头

我的家乡在高邮作文开头

我的家乡在高邮作文开头
我的家乡在高邮,那里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还有许多好吃的东西。

我爱上了去高邮湖边玩,湖水清澈,像一面巨大的镜子,照耀着蓝天白云。

湖边有许多柳树,枝条随风飘舞,像少女的秀发,湖水也像少女的眼睛,闪着光芒。

高邮的鸭蛋非常有名,味道香甜,个头虽然很小,但一个就够我吃很久了!还有高邮的卤汁豆腐干,香气扑鼻,一口咬下去,满嘴是甜香的味道。

我爱上了在高邮的小巷子里穿行,那里有很多古老的房子,墙壁上密密麻麻的绿色的藤蔓,像是给古老的房子披上了一件绿色的外衣。

高邮的夜晚也很美,天空隐约可见星星,像一颗颗耀眼的珍珠,照亮了整个夜空。

我喜欢坐在院子里,凝视着满天繁星,静静地听着蛙鸣声,感觉很舒服。

我的家乡高邮,是一个蕴满温暖和幸福的地方,我爱我的家乡,我爱高邮!。

关于故乡高邮老街的作文

关于故乡高邮老街的作文

关于故乡高邮老街的作文篇一《高邮老街:记忆中的宝藏》我的故乡是高邮,那有一条充满韵味的老街。

一提到老街,我脑海中就像放电影似的,闪现出许多画面。

老街是那种长长的,窄窄的街道。

地面是石板铺就的,石板一块一块的,大小不一,有的平滑,有的还有些坑洼。

走在上面,脚步会发出轻微的“哒哒”声。

街边的房子都是那种矮矮的,陈旧的模样。

墙面有些斑驳,透着岁月的痕迹。

屋顶的瓦是一片片紧密排列着的,下雨天的时候,雨滴打在瓦片上,会奏响美妙的乐章。

我记得有一次,跟着奶奶去老街买东西。

那天刚下过小雨,石板路上有点湿漉漉的。

街边有个卖糖人儿的老爷爷。

他的摊位很简单,就一个小推车,车上摆满了各种色彩缤纷的糖人儿。

小动物模样的糖人儿特别可爱,有活灵活现的小兔子,伸着脖子的大公鸡。

奶奶看我盯着糖人儿挪不开眼,就笑着去跟老爷爷讲价。

老爷爷就是不肯便宜一分,还说这糖人儿都是他的心血,是艺术。

最后奶奶还是掏钱给我买了一个小老鼠模样的糖人儿。

我拿着糖人儿,都不舍得下嘴咬。

一边走一边看着那糖人儿,在阳光下,糖人儿好像都在闪闪发光。

这糖人儿有股淡淡的香甜味,天知道我费了多大的劲儿才忍住没咬一口。

打那儿以后,每次去老街我都会找那个老爷爷的摊位,可是后来不知怎么的,就再也没见到他了。

但是那条老街依然在那,承载着我童年的记忆,那些美好的、有趣的回忆就像老街石板路上的痕迹一样深刻。

这老街就像一个宝藏,每走一次都会有不同的发现,充满着让人惊喜的小角落。

篇二《高邮老街:市井百态》高邮老街,那可是个超级有趣的地方。

在这儿,能看到各式各样的人和事儿。

这儿的店铺是那种挨挨挤挤的。

有卖针头线脑的小杂货店,店里面东西杂七杂八地堆着。

昏暗的灯光下,那些小盒子、小罐子看起来神秘兮兮的。

店主人总是懒洋洋地坐在柜台后面,有客人来了才慢悠悠地站起来招呼。

还有那种老式的理发店,门口挂着那种旋转的红白蓝三色的灯柱。

里面就只有一把椅子,一面镜子,墙上贴满了那种很有年代感的海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家乡——江苏高邮
目录
1.名字由来 2.特有景色 3.地方特产 4.名人佳士
1.名字由来
高邮,别称盂[yú]城,取意于宋代词
人秦少游描写家乡“吾乡如覆盂”的 诗句。一个蕴藏着无数古文化,吸引 无数人去观赏的城市。高邮有闻名的 文游台、神居山汉墓、京杭大运河还 有承载着两千年的中华邮驿文明---盂城驿。 远在秦王赢政时,这里便是南北邮传 的枢政。在此“筑高台,设邮亭”, 历史就庄重地把这土地正式命名为 “高邮”。
盂城驿
盂城驿现为世界遗产、国家 4A 级旅
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3年在此筑高台、 置邮亭,汉建县,历史就庄重地把这土 地正式命名为高邮,全国两千多个县市 中把自己的名 字与邮传联系在一起的唯其高邮。高邮 是国内唯一因邮建城、因邮而名的城市。 高邮市拥有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 好的古代驿站—盂城驿、从此高邮因 “邮”而生,因“邮”而兴,一支“邮” 字歌,从古唱到今。
3.地方特产
“不识高邮人,先识高邮蛋”。高邮鸭蛋大质好,尤以善产高邮双黄鸭蛋而驰名中外。双黄鸭
蛋大如鹅蛋,蛋黄如血,蛋白如雪,双黄鸭蛋蛋壳比鹅蛋质细,有的在蛋的中部还有一道凸起 的圆圈,有“蛋中之王”之美称。高邮麻鸭产双黄蛋只占产蛋总数的百分之一左右。 >>>高邮鸭是我国三大名鸭之一,属蛋肉兼用型麻鸭。它具有善潜水、觅食力强、适应性广、生 长快、个体大、肉质好、产蛋率高、蛋品质好等特性,并以善产双黄蛋而驰名中外,当年饲养 的早春鸭,能产少量三黄和四黄蛋。 >>>董糖又叫酥糖,或叫董酥糖。每块长约3厘米、宽、厚各约1.5厘米,拆开包装纸,米黄色的 董糖便呈现在你的眼前。每块有48层软片组成,厚薄均匀,层次分明,口味纯正。是元旦、春 节等节日馈赠佳友的首选礼品。 >>>茶干。高邮界首的陈西楼五香茶干,呈扁圆形,色泽酱红,肉细嫩黄,颇似鸡脯。清香可口, 味美香醇。
临泽生态度假村
临泽生态度假村位于高邮市的临泽镇境内, 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称号,度假村创办于 2005 年,是一家按四星 标准建造,占地面积500亩,以现代生态农业、
旅游业紧密结合的度假农庄, 2006 年营业以
来,已累计接待上海、扬州等地游客近 50 万 人次,成为高邮旅游业的一颗耀眼的新星, 也为高邮市现代高效农业增添新亮点。
单位。
文游台
高邮文游台是古秦邮八景之一,现为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文物保 护单位。
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原为东岳庙(即泰山庙),因苏轼过 高邮与本地乡贤秦观(秦少游)、孙觉、王巩会集于此,饮酒论文而 得名,从此,这座本来依附东岳大帝神韵的庙台便独领风骚,历 朝历代名人雅士纷纷登台,一瞻风采,并留下千古不朽的诗文。
高邮市,是世界遗产城市,属宁镇扬同城化外围圈层。地处长江三角洲,位于上海经济圈和南 京都市圈双重辐射区,是苏中、苏北的重要门户。是中国民歌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全国集邮
之乡 、中国建筑之乡。
2.特有景色
国家4A级景区:盂城驿(及南门大街) 国家3A级景区:镇国寺塔、文游台 国家2A级景区:菱塘清真寺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临泽生态度假村
其他景点:清水潭旅游度假区、神居山、高邮湖芦苇荡湿地公园、高邮
湖滩郊野公园、高邮运河西堤风光带、中国邮驿文化城、龙虬庄遗址、 界首驿、净土寺塔、高邮湖、平津堰、华中雪枫大学旧址、蝶园、古悟 空寺、天山汉墓、高邮连标葡萄园、秦邮八景、高邮当铺、高邮明清运 河故道、北门大街、界首护国寺、安乐寺、光福寺、极乐庵、如来庵、 高邮奎楼、周邶墩遗址、唐王墩遗址、高邮商周古文化遗址、为世界
遗产、国家 3A级旅游景 区、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
镇国寺塔始建于唐僖宗时期,原为江苏省 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方形七层楼阁式砖 塔,塔高35.36米,顶端塔刹为一青铜铸 葫芦,葫芦表面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 安”八字。镇国寺塔虽历经几次修葺,但 仍基本保留了唐骨明风的建筑特色。 1956年大运河拓宽时,为保塔运河改道, 留下了河心岛上的古塔,使古塔成为大运 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