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利用FDI的效应及对策研究——基于PEST模型的分析研究
中国汽车行业PEST分析

中国汽车行业PEST分析PEST分析是对一个行业或市场环境进行宏观环境分析的工具,它从四个方面来评估所在行业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下面将对中国汽车行业进行PEST分析。
一、政治因素:1.政策支持:中国政府一直以来对汽车行业给予了大力支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和促进汽车销售和产业升级。
政府扶持政策的调整将对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环保法规:中国政府加强了对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要求,推动汽车行业向环保方向发展。
这将对传统燃油车以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销售产生一定影响。
3.贸易政策:国际贸易紧张局势的升级对中国汽车出口市场造成了一定的不确定性,根据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政策变化,中国汽车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可能会发生变化。
二、经济因素:1.经济增长:中国经济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增长,人均收入逐渐提高,这将促使更多家庭购买汽车或升级他们现有的汽车。
经济环境的稳定和增长将有利于汽车销售的发展。
2.利率和汇率:利率和汇率的变化将影响汽车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能力。
利率的上升可能会减缓人们对汽车的购买计划,而汇率的波动可能会影响汽车进口成本和出口竞争力。
3.金融环境:金融环境对汽车销售和市场融资需求有直接影响。
不断改善的金融体系和金融供应链将有利于汽车行业的发展。
三、社会因素:1.人口结构: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对汽车市场的需求和消费结构产生影响。
随着中产阶级的不断扩大和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对更多种类汽车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2.城市化进程:中国不断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的增加将带来对交通和出行方式的新需求。
这将对汽车市场和城市交通规划产生一定影响。
3.环保意识:中国人民对环境的关注逐渐增加,环保意识的提高对汽车销售和新能源汽车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四、技术因素:1.新能源汽车技术: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销售。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进步将对传统燃油车的发展产生影响。
FDI论文技术溢出效应I论文:FDI对我国汽车行业技术溢出效应的分析

FDI论文技术溢出效应I论文:FDI对我国汽车行业技术溢出效应的分析摘要:近年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呈持续增长的趋势。
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fdi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同时,中国的汽车产业也迅速发展并成为fdi追捧的主要行业之一。
本文在采用传统的归纳法与统计分析法的基础上,基于fdi理论、经济学理论以及管理学中的相关理论对中国汽车产业受到fdi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重点研究了在世界汽车跨国公司“6+4”全部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背景下,就fdi 对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影响进行了定性分析,最后提出了提升fdi利用效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fdi 汽车产业技术溢出效应一、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吸引和鼓励外资的政策,大量外资纷纷涌入。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外商直接投资更是进入了高潮阶段。
自1992年以来,我国一直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02年我国更是以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27.43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2008年,我国吸引的fdi更是达到创历史新高的923.95亿美元,即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下的2009年,我国吸引的fdi依然达到了900.33亿美元。
二、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及相关研究研究回顾blomstrom(1998)将fdi技术溢出效应定义为: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实施fdi引起当地技术或生产力的进步,而跨国公司无法获取其中的全部收益的一种外部效应。
这种外部效应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设立子公司,以要素合作型的国际分工形式,使自己的资本、技术、管理方法、人才、标准、品牌、经营网络等高级要素流入东道国并与东道国的廉价劳动力、土地等低级要素相结合,在获得巨大利润的同时产生了扩散和对外传播。
国内学者对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方面也做了许多研究,盖帅华在《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中,分别从投资国和东道国的立场上分析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为我国制定引资政策和技术引进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PEST分析是对宏观环境因素的评估,对于汽车行业来说,PEST分析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
政治因素:中国的汽车行业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很大。
政府的政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汽车行业的竞争力、市场发展和推动创新。
例如,政府加大了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法规,推动汽车行业向能源节约型、环保型方向转变。
政府加大了对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汽车行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汽车行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人均收入、货币政策等密切相关。
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也在增加。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对全球汽车行业的份额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经济因素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通货膨胀、劳动力成本增加等,这些都会对汽车行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对汽车行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人们对出行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更多的人选择购买私家车来满足出行需求,这推动了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
另外,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汽车行业也面临着将来的机遇和挑战。
老年人口对汽车的需求增加将成为汽车行业的新市场。
技术因素:技术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日益显著。
新技术的应用给汽车行业带来了很多机遇和挑战。
例如,互联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发展,使汽车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得到了突破性的改变。
同时,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得汽车行业面临着不断更新换代的压力。
例如,电动汽车的兴起将推动汽车行业向清洁能源方向转变。
综上所述,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显示,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因素对汽车行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分析这些因素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应对市场挑战,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
FDI对我国汽车业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FDI对我国汽车业技术溢出效应分析原文作者:李晓钟,胡卉君,沈潇茹内容提要汽车业是我国利用外资较多的一个产业。
长期以来,我国汽车是否获得FDI 技术溢出倍受各方关注。
本文利用1998-20XX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FDI对我国内资汽车业的技术外溢效应不显著;在汽车业的各个子行业中,只有汽车配件行业存在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
本文从技术差距、吸收能力、开放程度、上下游关联效应等方面详细剖析了汽车配件行业技术溢出较多的原因,并由此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更好地利用外资提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汽车业汽车配件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业利用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FDI)。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已进入了高速增长期,20XX到20XX年汽车产量年均增长率高达%,20XX 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万辆和万辆,居世界第一。
汽车业是否从FDI中获得技术溢出倍受各方关注,但迄今尚无统一定论。
[论文]国外学者对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做了大量研究。
Kokko等(1996)对乌拉圭、Flores(20XX)对葡萄牙、Lipsey和Sjoholm(20XX)对印尼、Joze (20XX)对斯洛文尼亚、JonathanE,Haskel(20XX)对英国的实证研究都证实了溢出效应的存在。
但也存在相反的研究结论,例如,Aitken和Harrison(1999)对委内国际经济合作20XX年第3期瑞拉、Barrios&Strobl(20XX)对西班牙、Dr/ffield(20XX)对英国的研究,则又得出了FDI外溢效应不存在的结论。
相比国外的研究,国内研究起步略晚,但关于FDI与汽车工业发展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
赵增耀、王喜(20XX)研究表明,汽车业外资的大规模进入,对自主研发的产生了明显的技术溢出作用。
李婉舒(20XX)通过“基础经验模型”及“格兰杰检验”对吉林省汽车业FDI技术外溢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技术溢出的滞后性显著存在,且略明显于当年效果。
(完整版)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工作用车到生活用车,随着生活科技化、快捷化等的发展,汽车普及化的势头也越来越汹涌!下面我将用PEST模型来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一、Political-legal Factors 政治法律因素所谓政治法律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体制、政治形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
我们可以从以下接个方面来看:1、税收政策对汽车行业的刺激“十二五”期间,将通过综合利用金融、税收、经贸等政策,鼓励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等。
在国家政策上,近年来陆续推出了汽车补贴政策,汽车下乡政策,还有汽车贷款政策,小排量车的减征购置税等,2、产业政策●汽车产业政策重点从生产环节向销售环节转变,以便更好地发挥汽车产业的支柱作用。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有利于抑制能源需求增长过快的势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取消汽车产品进口配额管理,继续降低汽车进口关税●《二手车市场管理办法》:二手车市场经营主体多●《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只要汽车生产商授权,进口车可以和国产车同网销售。
很有利的促进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汽车产业作为一个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完善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的出台,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平台。
二、Economic Factors 经济因素经济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
●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要素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发展趋势、利率水平的高低、财政货币政策的松紧、通货膨胀程度及趋势、失业率水平、居民可支配的收入水平、汇率升降情况、能源供给成本、市场需求情况等。
●自中国加入WTO,国外大的汽车生厂商纷纷进入,形成了九州分天下的局面,2010年我国汽车销售量超过1500万,车辆购置税完成1792亿元,同比增长54.0%,汽车增值税和消费税等各项相关税收也有所增长。
汽车产业FDI的溢出效应研究

外资品牌为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营销理念,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要点三
汽车产业fdi的主要特征
技术溢出效应
汽车产业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较为显著,外资企业通过技术转移和培训等方式,提高了东道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市场竞争效应
研究贡献与局限性
0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
作者:张三
标题:汽车产业FDI的溢出效应研究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6
结论与贡献
汽车产业FDI的溢出效应在整体上呈现出正向影响,促进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不同来源地和不同方式的FDI溢出效应存在差异,其中欧美发达国家的FDI技术溢出效应较为显著,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FDI则更注重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
FDI溢出效应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中在产业起步和快速发展阶段,技术溢出效应更为突出,而在产业成熟阶段,市场竞争和品牌建设方面的溢出效应则更为重要。
FDI溢出效应的区域差异
不同区域的FDI溢出效应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FDI的溢出效应更加明显;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技术水平较低,FDI的溢出效应相对较弱。
FDI溢出效应的行业差异
不同细分行业的FDI溢出效应也存在差异。例如,轿车行业的溢出效应较为显著,而大客车、货车等商用车行业的溢出效应则相对较弱。
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及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等机构,涵盖了中国汽车产业的生产、销售、外资等多个方面的数据。
数据来源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FDI溢出效应的存在性
FDI对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吴志军和康灿华 ( 2 0 0 4 )通过分析汽车行业的特点,设计 了一套指 标评估 ,以及不 同指标赋予不 同权重的大小 ,然后通过加权 的方式计算 出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 的整体水平。刘亮 ( 2 0 0 9年 ) ,给出了汽车制造 商的 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五个子系统 , 包 括能力 ,技术创新 ,市 场影响力 ,规模 ,财务 能力 ,成长 能 力 ,共 3 2个 指标 概要 。张 雪倩 ( 2 0 0 3 )利用实证方法分析 了 F D I 对 我国汽车产 业的技术溢 出效应 ,认 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汽车产业的结构性升级和核心技术的掌握具有 重要促进作用。唐华 ( 2 0 0 4 )认为 ,F D I的进入有利 于解决我国汽车产 业规模不经济的问题 ,因为外 资的进入在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生产技术水 平 的同时 ,也无形 中也限制了技术落后 的小企业进入到汽车市场 ,有利 于我 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的形成 。李峻峰 ( 2 0 0 9 )重点分析了我 国合资 汽车企业 中国外资本的股权分配 问题 、品牌控制力度 问题以及核心技术 掌握等问题 ,认为政府应该从经济主权和产业安全性 角度出发 ,采取有 效措施保护本土汽车产业 ,使 我国汽车产业的对外开放水平与汽车企业 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相适应 。
F D I 对 我 国汽 车产 业 国 际竞 争 力 的影 响分 析
姚海 涛
摘 要 :近年来 ,汽车产 品的 消费额在我国消费总额 的比重不断加大。 自 从加入世 贸易组织后 ,我 国汽车产 业通过 大量吸 引外商 直接
投资 ( F D I ) ,实行 “以 市场 换技 术 ” 的政 策 ,为 国 内汽 车 企 业 带 来 充足 的 资 本 投 入 和 先进 的技 术 支持 。 本 文 将 通 过 实证 研 究的 方 法 ,进 一 步分析 F D I 对我 国汽车产业 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提 出针对性的建议。
FDI对中国汽车产业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必 须 付 出额 外 成本 才 能获 得 先进 技 术 ,抑 制 了直 接投 资 的
技 术溢 出效果 。 为 了防止 对 民族 品牌 的技 术 溢 出 ,最 前 沿的 技术 不 会
轻易地被引入到合资企业进行生产。比如一汽大众 ( 大连)
发 动机 厂与 欧洲 同步 生产 的TS发 动机 缺少 分层 喷 射 ( S , I FI
国人均G 达到19 美元 ,国内居民的财富积累达到了消 DP 00
费 升 级的 临界 点 。基 于对 消费 全面 启 动 的预期 ,出现 了 以
住 房和 汽 车消 费为 代表 的 消费 升 级 ,经 济增长 的 主要 动 力
已 由投 资 拉动 转变 为 消费 拉动 。这 为 汽车 产业 的发展 创造 了条件 。其次 ,汽 车 产业 的发 展离 不开 国家 的产业 战 略政 策 的支 持 ,像 日本 、韩 国等这 些后 起 汽车 强 国 ,政 府 的支 持 起到 了关键 的作 用 ,在 不 断培 育 自 己的制造 能力和 创造 能 力 的过 程 中 ,不 断地 吸 收 欧美先 进 国家 的汽 车制 造 经验
公司 。
“ 接受方 ”及其吸收能力影响技术溢出效应
与溢 出要 有 ‘ 出源”同 等重 要 的条件 之一 是 要有 ‘ 镒 接
受 方” 。从接 受技 术 溢 出的角 度 来看 ,需 要一 个载 体 。
现在 的中 国汽 车市场 , 竞争者 有跨 国公司 的子 公司 ( 与
国内 大企 业 的合 资 公司 ) 和本 地 公 司 ,显 然 ,竞 争 在这 些
竞 争 性强 的市 场 环 境 ,有 利 于跨 国公司 向东道 国的 子公 司
转 移技 术 ,从而 带 来进一 步 的技 术溢 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enB s e rd d s y d r ui s T aeI ut ns n r
2 1 第 9期 0 2年
中国汽车产业利用 F I D 的效应及对 策研究
一பைடு நூலகம்
基于 P S E T模 型 的分 析研 究
闫 曦
( 汉 工 程 大 学 外语 学 院 , 北 武 汉 4 0 7 ) 武 湖 3 0 3
渠 道 。《 干 意 见 》 提 出 , 面 清 理 涉 及 外 商 投 资 的 审 批 若 还 全
2 4 略 , 高 端 制 造 业 作 为 鼓 励 外 商 投 资 的 重 点 领 域 , 进 外 商 3 . O 。 据 工 业 和 信 息 化 部 发 布 的 中 国 汽 车 工 业 经 济 运 将 促 21 年 投 资 发 展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 升 我 国 承 接 国 际 产 业 转 移 的 行 情 况 公 告 显 示 ,0 1 中 国 汽 车 市 场 呈 现 平 稳 增 长 态 势 , 提 2 平 5 全 层 次 和 水 平 。例 如 , 次 修 订 在 鼓 励 类 增 加 了 新 能 源 汽 车 产 销 量 月 月 超 过 10万 辆 , 均 每 月 产 销 突 破 1 0万 辆 , 此 818 同 . 销 关键零 部件 、 于 Iv 基 P 6的下 一 代 互 联 网 系 统 设 备 等 条 目 , 将 年 累 计 生 产 汽 车 1 4 . 9万 辆 , 比增 长 0 8 , 售 汽 车 鼓 励 类 中 液 晶 面板 条 目 明确 为 6代 以上 。 1 5 . 1万 辆 , 比增 长 2 5 。 805 同 . () 车 进 出 口贸 易 迅 速 增 长 。 2汽 ( ) 车 产 业 发 展 目标 明 确 。 2汽 近 年 来 , 府 进 一 步 对 外 开 放 、 励 汽 车 消 费 和 外 资 投 政 鼓 通过 合理有效 地利 用 F 对 中 国汽 车产 业 的投 资 , DI 不 人 等 政 策 极 大 地 促 进 了汽 车 产 业 的 发 展 和 跨 国公 司 的 直 接 仅 促 进 了 中 国 汽 车 产 业 的 发 展 , 时 也 推 动 了 中 国 与 世 界 同 中 投 资 。2 0 0 9年 3月 , 国务 院 办 公 厅 公 布 《 车 产 业 调 整 振 兴 各 地 的汽 车 进 出 口 贸 易 。 近 年 来 , 国 汽 车 工 业 出 口 发 展 汽
势头 良好 , 中国 的 出 口贡 献 率 有逐 渐 超过 大 多数 国内其 对 置为主 线 , 以对 外 开 放 和 自主 创 新 为 手 段 , 节 能 与 新 能 源 他 行 业 企 业 的 趋 势 。 外 资 企 业 一 直 是 中 国 汽 车 产 业 进 出 口 以 汽车发展 为突破 口, 积极 营造 促进 汽 车 产业 发 展 的政 策环 贸 易 增 长 的 重 要 源 泉 。2 0 0 7年 全 国 汽 车 及 其 关 键 件 、 部 零 境 、 新 环 境 、 场 环 境 和 发 展 环 境 , 面 提 升 中 国 汽 车 产 件 进 出 口总 额 为 6 8 7 创 市 全 6 . 8亿 美 元 , 全 国 进 出 口 3 O , 占 . 8 仅
零 部 件 生 产 、 贸 流 通 、 合 服 务 相 结 合 的 汽 车 产 业 。F I 商 综 D 对 中 国汽 车 工 业 投 资 的 迅 速 扩 张 , 方 面 促 进 了 中 国 的 工 一 另 从 为 促 进 利 用 外 资 方 式 多 样 化 ,0 0年 国务 院 出 台 《 于 业 化 进 程 , 一 方 面 加 速 了 汽 车 产 业 战 略 重 组 , 而 提 高 了 21 关 使 进 一 步 做 好 利 用 外 资 工 作 的 若 干 意 见 》鼓 励 外 资 以 参 股 、 中 国 汽 车 企 业 的 生 产 规 模 和 制 造 能 力 , 汽 车 工 业 成 为 国 , 并 购 等 方 式 参 与 国 内 企 业 改 组 改 造 和 兼 并 重 组 , 宽 融 资 民 经 济 发 展 非 常 重 要 的 支 柱 型 产 业 。在 国 民 经 济 持 续 快 速 拓
. DI 量 。本 文 拟 在 P S 分 析 模 型 的 基 础 上 , 政 治 、 济 、 ET 从 经 社 12 F 对 中 国 汽 车 产 业 影 响 的 经 济 要 素 () 车产销量 稳步攀升 。 1汽 会 以及 技 术 四个 主 要 方 面 进 行 归 纳 与 探 究 。 中国汽车工业 的引资历程 近 三十 载 , 已形 成 整 车 制 造 、 1 中 国汽车 产 业利用 F I D 的效 应
摘 要 : 资 涌入 带 来 了雄 厚 的 资 金 和 先进 的 技 术 , 动 了 中 国 汽 车 业 经 济 增 长 和 进 出 口 贸 易发 展 。 然 而 , D 外 推 F I对 中 国 汽 车 工 业 产 生 的 负 面 效应 也 是 不 容 忽视 的 。针 对这 一 现 状 , 过 运 用 P S 分 析 模 型 , 国 家政 策 调 整 、 业 经 济 增 长 、 通 ET 从 产 能 源环 境 协 调 、 术优 化 升 级 等 方 面 , 技 深入 分 析 外 商 直接 投 资 对 中国 汽 车 工 业 的 影 响 , 出 了 注 重 引进 外 资 质 量 、 励 战 略 提 鼓 重 组、 自主研 发 创 新 、 能环 保 等 战 略 措 施 , 节 来有 效 利 用 F I以促 进 中 国汽 车工 业 的 跨 越 式 发 展 。 D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NO. 09, 201 2
Mo enB s e rd d s y d r ui s T aeI ut n s n r
21 0 2年 第 9 期
扭 转 , 国 汽 车 商 品 累 计 进 出 口总 额 为 1 9 . 8亿 美 元 , 全 274 同 技 术 经 济 指 标 己 接 近 甚 至 达 到 国 际 领 先 水 平 。 此 外 , 量 大 比增 长 3 . 。其 中 进 口金 额 6 2 8 30 7 . 8亿 美 元 , 比 增 长 零 部 件 技 术 引 进 项 目完 善 了 中 国 汽 车 工 业 配 套 的 零 部 件 体 同 3 . , 口金 额 6 4 6 亿 美 元 , 比增 长 3 . 。 25 出 2. 0 同 36 系 , 汽车 产业 的 冲压 、 造 、 焊 、 处 理、 使 锻 装 热 涂装 及装 备 工 () 族汽 车工业受到 冲击 。 3民 艺 与设 备 等 制 造 技 术 和 产 品 测 试 技 术 都 有 了 显 著 提 高 。 同 随 着 跨 国 汽 车 巨 头 的 进 入 , 设 立 的 外 商 企 业 不 可 避 时 , 型 汽 车 跨 国公 司 纷 纷 在 中 国 创 立 设 立 制 造 中 心 、 区 其 大 地
1 1 F I 中 国 汽 车 产 业 影 响 的 政 治 要 素 . D 对
() 用 外资政策 逐步完善 。 1利
增长 、 外开放 步伐 加 快 的 背景 下 , 车 产销 量一 路 飚 升 。 对 汽 截至 20 0 8年 , 国 汽 车 产 销 量 高 达 9 0余 万 辆 , 创 历 史 新 我 3 再 事项 , 逐步 在 全 国推 行 外 商 投 资企 业合 同 、 程 格式 化 审 章 00 中 864 同 批, 深化外 商投 资 管 理体 制改 革 。近 日, 家发 展改 革 委 、 高 。2 1 年 , 国 汽 车 产 量 达 到 1 2 . 7万 辆 , 比 增 长 国 3.4 , 2 4 占全 球 总 产 量 的 比 重 达 到 2 . 3 , 上 年 提 高 3 5 较 商 务 部 颁 布 《 商 投 资 产 业 指 导 目录 ( 0 1年 修 订 ) , 外 21 》 旨在 . 8个 百 分 点 ; 车 销 量 达 到 1 0 . 9 万 辆 , 比 增 长 汽 86 1 同 加 强 对 外 商 投 资 方 向 的 引 导 , 行 更 加 积 极 主 动 的 开 放 战 1 1 实
关 键 词 : 车 产 业 ; 用 F ; 应 ; E T 分 析 汽 利 DI 效 P S
中图分类 号 :2 F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0 2 0 -0 10 1 7- 18 2 1 ) 90 0-2
O 引 言
发展 。随 着 全 球 汽 车 产 业 新 一 轮 的 重 组 和 调 整 步 伐 加 快 , 节 能 与 新 能 源 汽 车 正 成 为 全 球 汽 车 工 业 竞 争 的 焦 点 ,汽 车 《 2 世 纪 , 济 全 球 化 浪 潮 的影 响 日益 显 现 , 国汽 车 产 1 经 中 20 》 业 与 外 部 经 济 的 联 系 更 加 紧 密 , 资 的 影 响 力 度 正 逐 步 增 产 业 发 展 政 策 ( 0 9年 修 订 ) 提 出 了 电 动 汽 车 产 销 形 成 规 外 模 的 重 大 战 略 目标 , 过 改 造 现 有 生 产 能 力 , 成 5 通 形 O万 辆 强 , 国汽 车 工 业 利 用 外 资 已 到 了 一 个 关 键 时 期 。 毋 庸 置 中 纯电动 、 电式混合 动力和普 通 型混合 动 力等新 型汽 车产 。 充 疑 的是 , 商 直 接 投 资 是 一 把 “ 刃 剑 ” 只 有 全 面 认 识 和 把 外 双 , 该 大 握 外 商 对 中 国汽 车 产 业 直 接 投 资 的 正 负 效 应 , 确 引 导 外 此外 , 政 策 还 强 调 加 快 培 育 自 主 品 牌 , 力 培 育 和 发 展 新 正 , 积 妥 资 投 向 , 化 投 资 结 构 , 能 促 进 外 资 与 国 内 产 业 经 济 协 调 能 源 汽 车 产 业 极 推 进 传 统 能 源 汽 车 的 节 能 减 排 , 善 解 优 才 交 环 持 续 发 展 。鉴 于 中 国 汽 车 产 业 利 用 F I的 效 应 这 一 问 题 , 决 因 汽 车 产 业 快 速 发 展 所 产 生 的 能 源 、 通 、 境 等 问 题 , D 健 可 大多数 学者从技术 溢 出、 经济增 长 、 环境 效应 等单 方 面来 衡 引 导 中 国 汽 车 产 业 稳 定 、 康 、 持 续 发 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