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的危害及防治研究报告修改后

合集下载

关于我国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对策

关于我国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对策

关于我国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对策报告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工业产品的大量需求,从而带动了工业的发展,然而,工业的大量发展,伴随着的是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SO2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

酸雨对人类造成了很大危害。

酸雨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减少酸雨、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

关健词:酸雨危害防治措施一、酸雨的定义:1、酸雨的定义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

2、评判酸雨的标准酸雨是含有相对较高酸性的降水。

一般的降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25℃时,它的酸碱度PH值大约为5.65,为弱酸性。

而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

因大气中含有天然和人为的污染物,降水过程中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其它杂质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各种酸类,使雨水酸化,降落到地面。

3、我国酸雨形势我国酸雨正呈蔓延之势,是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

80 年代,我国的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川贵两广地区,酸雨区面积为 170 万平方公里。

到 90 年代中期,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酸雨面积扩大了 100 多万平方公里。

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降酸雨频率高于 90%,几乎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

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

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

1998 年,全国一半以上的城市,其中 70% 以上的南方城市及北方城市中的西安、铜川,图们和青岛都下了酸雨。

酸雨在我国已呈燎原之势,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 30% 以上。

二、酸雨的形成1、酸雨的形成原因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

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SO2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

酸雨对人类造成了很大危害。

酸雨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减少酸雨、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

关健词:酸雨危害防治措施几千年前,地球的主宰是恐龙。

到了白垩纪末恐龙全部灭绝,为什么会突然灭绝了,众说纷纭。

其中的一种说法是,一天,一颗长长的慧星撞上了地球,细小的慧星雨与大气不断摩擦放电,大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化合,形成酸性的NOx,形成酸雨导致森林衰退,恐龙因缺乏栖息场所和食物而灭绝。

不仅如此酸雨还会危害人体健康、破坏土壤、植被。

1、酸雨的概念酸雨这一概念是英国化学家RA史密斯于1872年最先提出的。

顾名思义,酸雨就是显酸性的雨。

目前,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它包括雨、雪、雹、雾等降水过程。

从大气污染物沉降的角度又把“酸雨”称为“酸性降水”。

又称为“酸沉降”,再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为了更完整地表达“酸沉降”这个环境问题的概念,有人称为“环境酸化”。

2、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形成是个由多种因素综合构成的十分复杂的过程,至今还有许多关键的问题没弄清楚。

酸雨形成的大体是当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SO2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这些酸性气体与天上的水蒸气相遇,就会形成硫酸和硝酸小滴,使雨水酸化,这时落到地面的雨水就成了酸雨。

3、酸雨的危害酸雨会对环境带来广泛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国家环保总局表明,中国目前每年因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对生态环境损害和人体健康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100亿左右,今后这种污染损失还将持续不断地增加。

酸雨的危害大致有以下几方面:3.1 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硫酸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SO2大得多,可以侵入肺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等疾病而使人致死。

3.2酸雨可以使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

在美国和加拿大已有几千条河流和湖泊“死亡”(即水生动植物绝迹)。

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一、酸雨对建筑的危害1、酸雨对非金属建筑材料的危害酸雨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砂砖)表面硬化溶解水泥,出现空洞和裂缝,强度下降,建筑物损坏。

建筑材料变脏、变黑影响城市容量和城市景观,被称为“黑壳”效果。

我国雾都重庆“黑壳”效果相当明显。

天然大理石通称汉白玉,3年后用酸雨洗净,完全变色失去光泽的时间为3-8年。

大理石含钙量特别多,最怕酸雨侵蚀。

砂浆混凝土墙面被酸雨侵蚀后,出现“白霜”,分析这种白霜是石膏(硫酸钙)。

例如,有两座高157米尖塔的着名德国科隆大教堂,石壁表面已经腐蚀凹凸不平的“酸筋”。

进入世界遗产名单的着名印度泰姬陵,由于大气污染和酸雨的腐蚀,大理石逐渐失去了光泽,乳白色慢慢变成了黄色。

2、酸雨对金属文物的危害酸雨也腐蚀了金属文物的古迹。

例如,着名的美国纽约港自由女神像,钢筋混凝土外包的薄铜片因酸雨疏松,一触即发(1932年检查完毕),必须进行大修(1986年女神像成立100周年时修复)。

世界上有很多类似的情况。

荷兰中部尤特莱希特大寺院有一套音韵钟,是17世纪铸造的名钟。

三百年来,人们一直喜欢听那个声音。

但是,在过去的30年里,钟的音程出现了问题,音色逐渐变得不明亮。

钟是80%的铜制的,敲钟时反复振动铜锈逐渐剥落,酸雨腐蚀进入钟内。

在欧洲,镶有中世纪古老彩色玻璃的教堂等建筑超过10万栋。

这些彩色玻璃教堂和其他古老的建筑一样,不能逃避酸雨的袭击。

3、酸雨对保护涂层的破坏各种交通工具和许多仪器设备、电力和通信设备、基础设施建设等都涂金属、非金属和有机涂层保护。

但而,酸雨对这些保护层,尤其是金属保护层的腐蚀非常快。

关于油漆类防腐涂层,酸雨对油漆膜的光泽、颜色、粉化破坏也很快,对于普通油漆,使用1-2年,出现明显的失光和变色,3年后出现明显的粉化缺陷。

二、酸雨防治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因此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是防止酸雨的主要途径。

酸雨与人类健康研究报告

酸雨与人类健康研究报告

酸雨与人类健康研究报告酸雨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产生的恶劣影响之一。

根据对酸雨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研究,酸雨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报告将探讨酸雨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并提出几个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酸雨对人类健康的主要影响是呼吸系统疾病和皮肤疾病。

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可使空气中的颗粒物变得更细小,进而更容易进入呼吸道,引发气管炎、支气管炎和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此外,酸雨还会对皮肤产生刺激性反应,导致皮肤瘙痒、干燥和敏感等症状。

其次,酸雨会对人类健康产生间接影响。

酸雨对土壤的酸化会导致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从而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这间接影响了人类的膳食结构,增加了人们因为膳食不均衡引发的健康问题,如营养不良和免疫力下降等。

为了解决酸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加强工业和交通领域的污染物排放管控,采用更清洁和环保的能源替代传统的高污染能源。

此外,建立更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鼓励企业采用排放控制技术。

2. 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

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情况,预测酸雨的发生和范围。

通过提前预警,及时采取措施减少酸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 提高公众意识和参与度。

加强对酸雨和大气污染物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意识,鼓励大家采取个人行动减少大气污染。

此外,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积极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通过集体行动来缓解酸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综上所述,酸雨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和皮肤疾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并提高公众意识和参与度。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和努力,我们才能减轻酸雨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

酸雨的危害及防治研究报告修改后

酸雨的危害及防治研究报告修改后

酸雨的危害及防治研究报告班级:指导老师:“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又是春暖花开的一个季节,2010年的春天,虽还未到来,但可以想象:初春的毛毛细雨,慢慢地,细细地飘洒下来,更多的是浪漫的氛围。

然而,这样的想象,还可以成为现实吗?问自己,在很多地方,其实这种美好的景色早已告别了我们。

近年来,被称为“空中死神”的酸雨,就像无形杀手,侵害着我们美丽的地球,每一寸每一寸的土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然而,什么是酸雨呢?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雨水、冻雨、雪雹、露等大气降水。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在酸雨的成分中,硫酸占60%、硝酸占32%,盐酸占6%,其余是碳酸和少量有机酸。

酸雨主要是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造成的,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也将与日俱增。

目前,全球已形成三大酸雨区,分布在北欧、北美和中国,我国覆盖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和青岛等省市部分地区,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的酸雨区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我国酸雨面积扩大之快,降水酸化率之高,在民办上最罕见的。

下面,我们小组对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进行了探究。

一.酸雨的形成“酸雨”本意是指酸化了的降雨,酸雨是进入大气的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转化成水溶性的硫酸,硝酸,形成酸雾或被润湿的大气飘尘所吸附,伴随着降雨一起,使雨水的PH值下降而成为酸雨。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工业上无节制的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这些气体和水分子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分别形成硫酸和硝酸,再随着水分子聚集而降到地面正常的雨水。

由于溶有二氧化碳而略呈酸性,PH值大于5.6而酸雨的PH值均小于5.6。

酸雨是大气中的酸性物质(气态或是浮状)在降水过程中引起的一种酸性水,是大气环境质量综合因素的客观反映。

大气中的酸性物质有a入(主要为a飞),NOx,HCI弱碱性盐类,有机酸,以及由醛、酮和芳香烷烃等复杂的大气环境中演变而成的有机酸。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酸雨的危害与预防摘要:随着我国及世界工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

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如何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的污染,如何减少与预防硫的排放已成为世界环保的主题。

本文介绍了酸雨的形成、分布、危害及酸雨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酸雨的形成,危害,环境污染,防治措施酸雨是含有相对较高酸性的降水。

一般的降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25℃时,它的酸碱度PH值大约为,为弱酸性。

而酸雨是指PH小于的降水。

因大气中含有天然和人为的污染物,降水过程中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其它杂质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各种酸类,使雨水酸化,降落到地面。

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

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着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

一、酸雨的形成大气污染发展到酸雨,是18世纪以英国为中心的烧碱工业蓬勃兴起以后的事情。

特别是18世纪末烧碱作为玻璃和肥皂原料,产量爆炸性地扩大以后。

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氯化氢气体在工厂附近造成了酸雨(氯化氢溶液就是盐酸),田地中的农作物和附近的森林全部枯死。

1862年5月12日伦敦《时报》曾报道了这一情况。

后来,由于燃煤的工厂不断增加,雨水中的硫酸成分也逐渐多了起来。

酸雨危害的严重,使英国在各地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大气污染公害监测网。

史密斯在1872年发表的《空气和降雨:化学气象学的开端》一书中,首先使用了“酸雨”这个名称。

(一)酸雨的形成过程目前,一般把PH小于的雨水称为酸雨,它包括雨、雪、雹、雾等降水过程,从大气污染物沉降的角度又把“酸雨”称为“酸性降雨”又称“酸沉降”,再考虑到环境的影响,为了更完整地表达“酸沉降”这个环境问题的概念,有人称为“环境酸化”。

论文。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论文。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论文。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随着工业的发展,燃煤和汽车排放的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形成酸性气体。

这些气体在高空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了硫酸和硝酸,从而形成酸雨。

这些酸性气体也会与氨气和其他化合物反应,形成硫酸盐和硝酸盐,进一步加剧酸雨的程度。

二)酸雨的危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它会导致土壤酸化,破坏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影响农作物和林木的生长,导致渔业资源减少等。

同时,酸雨还会损害建筑物和文物,加速金属的腐蚀和石材的风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酸雨的防治措施为了控制酸雨的污染,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其中包括减少燃煤和汽车排放的废气,采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等,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实施土壤修复和植树造林等。

此外,全球各国还加强了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酸雨的挑战。

4HNO3等酸性物质,导致降水酸化。

此外,含磷、硫、氮的有机污染物、氟化物、溴化物、氯化物等也会对酸雨的形成产生影响。

甚至CO2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生成酸雨。

酸雾和酸雨的形成还与臭氧等氧化性物质有关,它们会与还原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氧化物,氧化物与水结合后形成酸性物质。

这些酸性物质会导致环境酸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酸雨主要由NOxSO2等大气污染物与水分反应形成。

除此之外,还有含磷、硫、氮的有机污染物、氟化物、溴化物、氯化物等。

酸雾和酸雨的形成还与臭氧等氧化性物质有关。

这些酸性物质会导致环境酸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酸雨中含有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其中硫酸约占60%~65%,硝酸约30%,盐酸约5%,有机酸约2%左右。

二氧化硫是硫酸的主要排放源,主要来自发电厂、钢铁厂、冶炼厂等。

全球每年人为释放的二氧化硫约1.6亿吨。

氮氧化物则主要来自高温燃烧,如汽车发动机和矿物燃料燃烧。

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自然源相比数量上虽然大体相当,但因自然界自我清洁能力有限,人为造成的二氧化硫量居多。

论文: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论文: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

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如何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的污染,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介绍了酸雨的形成、分布、危害及酸雨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酸雨的形成,危害,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近代工业革命,从蒸汽机开始,锅炉烧煤,产生蒸汽,推动机器;而后火力电厂星罗棋布,燃煤数量日益猛增。

遗憾的是煤含杂质硫,约百分之一,在燃烧中将;燃烧产生的高温尚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排放酸性气体SO2。

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成为了酸雨;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NOx这些酸性气体成为雨水中杂质硫酸根、硝酸根和铵离子。

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

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

一、酸雨的形成大气污染发展到酸雨,是18世纪以英国为中心的烧碱工业蓬勃兴起以后的事情。

特别是18世纪末烧碱作为玻璃和肥皂原料,产量爆炸性地扩大以后。

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氯化氢气体在工厂附近造成了酸雨(氯化氢溶液就是盐酸),田地中的农作物和附近的森林全部枯死。

1862年5月12日伦敦《时报》曾报道了这一情况。

后来,由于燃煤的工厂不断增加,雨水中的硫酸成分也逐渐多了起来。

酸雨危害的严重,使英国在各地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大气污染公害监测网。

史密斯在1872年发表的《空气和降雨:化学气象学的开端》一书中,首先使用了“酸雨”这个名称。

书中记载到“严重时1加伦(约4.5升)雨水中含有2-3格令(1格令等于0.065克的酸)。

因此植物和白铁皮全都很快地烂掉了,连石头和砖瓦也变得疏松起来”。

现在回过头来说英国制造的二氧化硫气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雨的危害及防治研究报告
班级:
指导老师: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又是春暖花开的一个季节,2010年的春天,虽还未到来,但可以想象:初春的毛毛细雨,慢慢地,细细地飘洒下来,更多的是浪漫的氛围。

然而,这样的想象,还可以成为现实吗?问自己,在很多地方,其实这种美好的景色早已告别了我们。

近年来,被称为“空中死神”的酸雨,就像无形杀手,侵害着我们美丽的地球,每一寸每一寸的土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然而,什么是酸雨呢?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雨水、冻雨、雪雹、露等大气降水。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在酸雨的成分中,硫酸占60%、硝酸占32%,盐酸占6%,其余是碳酸和少量有机酸。

酸雨主要是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造成的,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也将与日俱增。

目前,全球已形成三大酸雨区,分布在北欧、北美和中国,我国覆盖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和青岛等省市部分地区,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的酸雨区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我国酸雨面积扩大之快,降水酸化率之高,在民办上最罕见的。

下面,我们小组对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进行了探究。

一.酸雨的形成
“酸雨”本意是指酸化了的降雨,酸雨是进入大气的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转化成水溶性的硫酸,硝酸,形成酸雾或被润湿的大气飘尘所吸附,伴随着降雨一起,使雨水的PH值下降而成为酸雨。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工业上无节制的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这些气体和水分子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分别形成硫酸和硝酸,再随着水分子聚集而降到地面正常的雨水。

由于溶有二氧化碳而略呈酸性,PH值大于5.6而酸雨的PH值均小于5.6。

酸雨是大气中的酸性物质(气态或是浮状)在降水过程中引起的一种酸性水,是大气环境质量综合因素的客观反映。

大气中的酸性物质有a入(主要为a飞),NOx,HCI弱碱性盐类,有机酸,以及由醛、酮和芳香烷烃等复杂的大气环境中演变而成的有机酸。

二 . 酸雨的危害
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其污染是世界性的,而且日益扩大。

目前,整个欧洲都在降酸雨,美国东部一些地区酸雨的pH值竟达到1.5,俄罗斯西部地区酸雨的pH值也为4.6~4.3。

酸雨亦席卷着亚洲,如日本、印度南部和东南亚等国也在降酸雨。

我国的酸雨危害亦非常严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我国目前酸雨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30%。

长江下游地区每三次降雨中就有一次酸雨。

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一)酸雨破坏水土环境,引起经济损失,它可以破坏大面积的森林和农作物。

因为酸雨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粒子结合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植物难以生长。

其次酸雨伤害植物的新生芽叶,因为春天,大多数植物刚刚发芽,而这些嫩叶往往经受不住酸雨中的二
氧化硫的冲洗,容易发生病虫害或干枯而死亡,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

据报道,欧洲和北美一些国家的森林受酸雨危害率高达30~50%。

我国南方重酸区已出现一些严重的森林衰亡现象:重庆市郊地区50%的松树枯死;峨眉山金顶冷杉的死亡率达40%;浙江西天目山因酸雨的影响使大片的柳杉死亡;柳州市区和郊区的林木也出现较严重的酸雨危害。

植物对酸雨反应最敏感的器官是叶片,叶片受损后会出现坏死斑、萎蔫、叶绿素含量降低、叶色发黄、退绿、光合作用降低,使林木生长缓慢或死亡,使农作物减产。

同时,酸雨危害植物表皮及角质层,使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弱。

(二)酸雨使土壤酸化,土质中的钙、镁等养分被酸溶解,导致土壤养分流失。

酸化的土壤抑制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破坏了土壤微生物的正常生态群落,使有机物的分解减缓,土壤贫瘠,病虫害猖
獗。

酸雨对森林的危害更不容忽视,酸雨淋
洗植物表面,直接伤害或通过土壤间接伤害
植物,促使森林衰亡。

(三)使湖泊、河流酸化,并溶解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重金属进入水中,毒害鱼类。

当湖泊、河水的pH值降到5以下时,鱼、虾类的生长繁殖便受到严重影响,加之湖河底泥中有毒金属遇酸溶解,更加速了这些水生生物群的死亡。

欧洲、北美的许多湖泊因酸雨危害已经变为死湖。

受到最大危害的是那些缓冲能力很差的湖泊。

当有天然碱性缓冲剂存在时,酸雨中的酸性化合物(主要是硫酸、硝酸和少量有机酸)就会被中和。

然而,处于花岗岩(酸性)地层上的湖泊容易受到直接危害,因为雨水中的酸能溶解铝和锰这些金属离子。

这能引起植物和藻类生长量的减少,而且在某些湖泊中,还会引起鱼类种群的衰败或消失。

由这种污染形式引起的对植物的危害范围,包括从对叶片的有害影响直到细根系的破坏。

例如:在加拿大,酸雨毁灭了1.4万多个湖泊,另有4 000多个湖泊也濒临“死亡”。

欧洲有数千个美丽的湖泊也毫无生气,听不到蛙声,见不到鱼跃。

美国酸化的水域已达3.6万平方千米,在28个州17 054个湖泊中,有9400个受到酸雨影响,水质变坏。

纽约州北部阿迪达克山区,1930年只有4%的湖
泊,没有鱼,而目前半数以上的湖水PH在5以下,90%没有鱼,听不到蛙声,
死一般寂静。

(四)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

酸雨对建筑物和金属材料的腐损也非常严重,许多城市刚落成或装修一新的建筑物在一场酸雨过后,就失去了美丽的光泽,本来光亮如镜的大理石经酸雨的腐蚀而变得暗淡无光,甚至被层层剥落。

例如:德国雕像、我国四川、广西等省有10万多公顷森林也正在衰亡。

世界上许多古建筑和石雕艺术品遭酸雨腐蚀而严重损坏,如果我国的乐山大佛、加拿大的议会大厦等。

最近发现,北京卢沟桥的石狮和附近石碑、五塔寺的金刚宝塔等均遭酸雨侵蚀而被严重破坏。

美国每年国酸雨造成的损失达250亿美元。

我国重庆市与南京市自然条件
相似,但重庆是酸雨侵蚀比较严重的地区,电视塔及建筑机械的维修、路灯及电线的更换频率比南京快1.5倍。

嘉陵江大桥的钢梁每年锈蚀0.16毫米,如此下去用不了30年,就会因钢梁锈坏而发生危险。

(五)酸雨对人类本身健康的危害尤为突出。

酸雨影响人的身体健康,雨雾的酸性对眼、咽喉和皮肤的刺激,会引起结膜炎、咽喉炎、皮炎等病症。

据我国一项15年的跟踪研究显示,重庆市中心肺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位居全国几个特大城市之首,这其中,尤以老人和獐受害最大。

原因之一是重庆是酸雨密集区。

美国政府1980年的推算,占全国死亡总数的2%。

即相当于全美国有51000人死于大气污染。

酸雨的危害日趋严重,如果任其发展将会使人类生存的环境进一步恶化,甚至带来无法弥补的灾难。

对酸雨的防治目前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减小和杜绝酸雨已迫在眉睫。

人们只有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调整能源结构,节约能源,采用新技术,开发新能源,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酸雨的危害。

目前,当务之急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发展脱硫新技术,以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同时要加大环保力度,控制使用高耗能、低效率的小锅炉,减少废气的排放。

以下是一些控制,削弱酸雨的办法: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1. 原煤脱硫技术,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约40%一60%的无机硫。

2. 减少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如含硫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气等
3.征收SO2排污费,排污税费、产品税(包括燃料税)、排放交易和一些经济补
助等。

4. 增加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比例会对减排SO2作出很大贡献。

5.控制锅炉二氧化硫排放。

逐步淘汰高能耗、重污染的燃煤锅炉。

城市市区内逐步淘汰小型燃煤锅炉,到2005年,重点城市建成区内停止使用小型燃煤锅炉;因地制宜地发展以热定电的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取代分散的中小型燃煤锅炉;在城市市区积极改建燃气、地热和电锅炉。

6.控制工业炉窑的二氧化硫排放。

分期分批淘汰高能耗、重污染的各类工业炉窑,积极发展低能耗、轻污染或无污染的炉窑。

工业炉窑优先考虑使用电、气体燃料、低硫油、优质低硫煤、洗后动力煤或固硫型煤,积极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

采取上述措施后仍不能达标排放的必须安装脱硫设施。

(一)控制标准。

如旱期提出的降水PH值4.5作控制值,判断一个地区酸雨控制与否。

完善环境法规,加强监督管理:制定严格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健全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SO2排放总量控制、经济刺激措施。

其手段有征收SO2排污费,排污税费、产品税(包括燃料税)、排放交易和一些经济补助等,充分运用经济手段促进大气污染的治理、建立酸雨监测网
络和SO2排放监测网络,以便及时了解酸雨和SO2污染动态,从而采取措施,控制污染、推行清洁生产,强化全程环境管理,走可持续发展道
路。

目前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法规、政策和措施主要以达标为最终要
求,在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显然是不合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