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分类

合集下载

滑坡的稳定性评价

滑坡的稳定性评价
滑坡稳定性评价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环境 工程等,通过研究与实践,可以促进相关科研领域的发展。
02
CATALOGUE
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方法
历史分析法
通过分析滑坡的历史变化和活 动情况,评估滑坡的稳定性。
地质勘查法
通过地质勘查,了解滑坡的地质 构造、岩土性质、地下水状况等 因素,评估滑坡的稳定性。
土体结构
土体的颗粒组成、含水率、密实度等对滑坡的稳定性 有较大影响。
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的高低和变化对滑坡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水文地质因素
降雨
河流、湖泊等水体
长时间的降雨会使土体饱和,增加滑 坡发生的风险。
水体对斜坡的侵蚀和冲刷作用会降低 滑坡的稳定性。
地下水
地下水对岩土的软化作用会降低滑坡 的稳定性。
结构分析法
通过分析滑坡的结构特征,如 滑面、滑体、滑床等,评估滑 坡的稳定性。
经验法
根据经验判断滑坡的稳定性, 通常基于对类似滑坡的观察和
比较。
定量评价方法
极限平衡法
通过计算滑坡的极限平衡状态,评估滑坡的 稳定性。
离散元法
通过建立滑坡的离散模型,模拟滑坡的块体 运动和相互作用,评估滑坡的稳定性。
有限元法
滑坡的稳定性评价
目录
• 引言 • 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 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 滑坡稳定性评价案例分析 • 滑坡稳定性评价的展望与建议
01
CATALOGUE
引言
滑坡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 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 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分类
根据滑坡的滑动速度,可分为高速滑 坡、中速滑坡和低速滑坡;根据滑坡 体的物质组成,可分为黄土滑坡、粘 性土滑坡和岩石滑坡等。

滑坡的分类

滑坡的分类

滑坡的分类
滑坡是指地表的土与岩石质量沿地形面发生运动和改变位置的现象,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类:
1.岩质滑坡:以岩石为主要物质的滑坡,如滑石、片理滑坡等。

2.土质滑坡:以土壤为主要物质的滑坡,如浆土滑坡、流土滑坡等。

3.混合滑坡:同时含有岩石和土壤,如夹层滑坡、交错滑坡等。

4.泥石流:一种以泥沙、岩石碎屑为主要物质的滑坡,通常伴随水的作用而发生。

5.层状滑坡:在层状岩石中发生的滑坡,如悬臂滑坡、漂移滑坡等。

6.落石滑坡:为一种岩石碎屑滑坡,主要由于山体斜坡上部的岩石碎裂和滑落所致。

滑坡分类

滑坡分类

滑坡分类如下:
1、体积划分
①巨型滑坡(体积>1000万m³);
②大型滑坡(体积100万~1000万m³);
③中型滑坡(体积10万~100万m³);
④小型滑坡(体积<10万m³)。

2、按滑动速度划分
①蠕动型滑坡,人们作凭肉眼难以看见其运动,只能通过仪器观测才能发现的滑坡;
②慢速滑坡:每天滑动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人们凭肉眼可直接观察到滑坡的活动;
③中速滑坡:每小时滑动数十厘米至数米的滑坡;
④高速滑坡:每秒滑动数米至数十米的滑坡。

3、按滑坡体的度物质组成和滑坡与地质构造关系划分
①覆盖层滑坡,本类滑坡有粘性土滑坡、黄土滑坡、碎石滑坡、风化壳滑坡。

②基岩滑坡,本类滑坡与地质结构的关系可分为:均质滑坡、顺层滑坡、切层滑坡。

顺层滑坡又可分为沿层面滑动或沿基岩面滑动的滑坡。

③特殊滑坡,本类滑坡有融冻滑坡、陷落滑坡等
4、按滑坡体的厚度划分
①浅层滑坡;②中层滑坡;③深层滑坡;④超深层滑坡。

5、滑坡规模大小划分
①小型滑坡;②中型滑坡;③大型滑坡;④巨型滑坡。

6、按形成的年代划分
①新滑坡;②古滑坡;③老滑坡;④正在发展中滑坡、
7、按力学条件划分
①牵引式滑坡;②推动式滑坡。

8、按物质组成划分
①土质滑坡;②岩质滑坡。

9、按滑动面与岩体结构面之间的关系划分
①同类土滑坡;②顺层滑坡;③切层滑坡。

10、按结构分类
①层状结构滑坡;②块状结构滑坡;③块裂状结构滑坡。

4.5_滑坡研究-识别及分类

4.5_滑坡研究-识别及分类

74
vajont水库滑坡剖面图
①-灰岩:②-含粘土岩夹层的薄层灰岩(侏罗系); ③-含燧石的厚层灰岩(白垩系); ④-泥灰质灰岩;⑤-老滑坡;⑥-滑动面;⑦-滑动后地面线
75
(3)切层滑坡
• 滑动面切过岩层面的滑坡 • 多发生在岩层面近乎水平的平迭坡条件下 • 滑动面一般呈圆弧状或对数螺旋曲线
43
(9)主滑线
• 滑坡在滑动时,滑体运动速度最快的纵向 线 • 代表整个滑坡滑动方向,位于滑床凹槽最 深的纵断面上,可为直线或曲线
44
(10)其它
• • • • • 封闭洼地 滑坡鼓丘 滑坡泉 马刀树 醉汉林
45
46
47
二、滑坡的识别
• 滑坡识别是研究滑坡的最基础工作。 • 对于正在活动的滑坡来说,因形态要素清 晰而容易识别。 • 处于“休眠期”的老滑坡则因后期改造强 烈而难于识别
59
60
四、滑坡活动的阶段性
• 滑坡的发生、发展演化过程,是一个累进性变形 破坏过程,而且往往具有多次周期性活动的特点。 • 根据每一期次滑坡活动的运动学特征,可划分为 四个阶段:
– – – – 1.蠕滑阶段 2.滑动阶段 3.剧滑阶段 4.稳定阶段
61
1.蠕滑阶段
• 变形阶段,表现为: • 斜坡坡肩附近及坡体某些部位出现拉张裂 缝 • 坡体内局部剪切破坏面亦出现,并向贯通 性的滑面方向发展 • 蠕滑阶段的持续时间与斜坡中应力集中和 分异的速度以及外力作用的强度有关,一 般持续时间较长
14
来源:重庆晚报
6月5日,重庆消防总队武隆县大队的 消防战士正在事故现场紧张搜救
15
来源:新华网
16
17
18
案例4:湖北秭归千将坪特大滑坡

山体滑坡应急预案

山体滑坡应急预案

山体滑坡应急预案一、问题背景在许多地区,山体滑坡是一种常见而危险的自然灾害。

山体滑坡可能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二、定义和分类山体滑坡是指由于山坡上的土壤和岩石的运动和位移,导致土地快速下滑的现象。

根据山体滑坡的运动类型和速度,可以将其分为四类:崩塌、滑动、倾倒和涌流。

三、应急预案的制定1. 目标与原则制定山体滑坡应急预案的目标是保护生命安全、减轻经济损失,并尽可能提前预测和应对山体滑坡灾害。

预案应基于科学依据和管理经验,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以确保有效和快速的响应。

2. 预警与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的预警与监测体系是预防和应对山体滑坡灾害的重要措施。

该体系应包括高精度的监测设备、实时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以及专业人员的监测和分析能力。

当监测到潜在的山体滑坡风险时,预警系统应及时发出警报,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3. 紧急撤离和人员安置预案应明确人员的撤离和安置流程,包括必要的撤离路线、安全点的选择和人员疏散组织。

在紧急情况下,应当确保人员能够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并提供安全的临时住所和基本生活物资。

4. 救援与恢复工作预案应确保救援和恢复工作的有序进行。

救援队伍应组织协调,提供必要的装备和资源,并制定救援方案。

一旦灾害发生,应随时掌握救援进展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救援策略。

5.公众宣传和教育预案应包括针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计划。

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公众可以更好地了解山体滑坡的风险和预防方法,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四、应急演练和评估为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评估。

应急演练应模拟真实情况,并结合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参与,以测试应急响应的能力和效果。

根据演练结果,应及时修订和完善预案。

五、国际合作与经验共享山体滑坡是全球性的灾害,各国应当加强合作与经验共享,分享灾害管理和应急救援的最佳实践。

国际组织和机构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援助,加强全球山体滑坡预警和预防的能力。

第一节滑坡(共63张PPT)

第一节滑坡(共63张PPT)

(6)人为因素
1)破坏坡角。在兴建土建工程时,由于切 坡不当,斜坡的支撑被破坏。
2)堆载不当。或者在斜坡上方任意堆填岩 土方、兴建工程、增加荷载,部会破坏原来斜 坡的稳定条件。
3)破坏排水。人为地破坏表层覆盖物,引 起地表水下渗作用的增强,或破坏自然排水系 统,使坡体水量增加。
4)排水不当。引水灌溉或排水管道漏水将 会使水渗人斜坡内,促使滑动因素增加。
起变形和滑动。
3 滑坡的发育过程
一般说来,滑坡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变化 过程,通常将滑坡的发育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 蠕动变形阶段 • 滑动破坏阶段 • 渐趋稳定阶段
4 影响滑坡的因素 (1)斜坡外形:斜坡的存在,使滑动面能在 斜坡前缘临空出露。这是滑坡产生的先决条件。 同时,斜坡不同高度、坡度、形状等要素可使 斜坡内力状态变化,内应力的变化可导致斜坡 稳定或失稳。当斜坡愈陡、高度愈大以及当斜 坡中上部突起而下部凹进,且坡脚无抗滑地形 时,滑坡容易发生。
滑坡后壁:滑坡体滑落后,滑坡后部和斜坡未
动部分之间形成的一个陡度较大的陡壁称滑 坡后壁。滑坡后壁实际上是滑动面在上部的 露头。滑坡后壁的左右呈弧形向前延伸,其 形态呈“圈椅”状,称为滑坡圈谷。
滑坡台地:滑坡体滑落后,形成阶梯状的地面
称滑坡台地。滑坡台地的台面往往向着滑坡 后壁倾斜。滑坡台地前缘比较陡的破裂壁称 为滑坡台坎。有两个以上滑动面的滑坡或经 过多次滑动的滑坡,经常形成几个滑坡台地。
滑坡鼓丘:滑坡体在向前滑动的时候,如果受
到阻碍,就会形成隆起的小丘,称为滑坡鼓 丘。
滑坡舌:滑坡体的前部如舌状向前伸出的部分
称为滑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滑坡裂缝:在滑坡运动时,由于滑坡体各部分
的移动速度不均匀,在滑坡体内及表面所产 生的裂缝称为滑坡裂缝。

滑坡的分类

滑坡的分类

滑坡的分类滑坡形成于不同的地质环境,并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形式和特征。

滑坡分类的目的就在于对滑坡作用的各种环境和现象特征以及产生滑坡的各种因素进行概括,以便正确反映滑坡作用的某些规律。

在实际工作中,可利用科学的滑坡分类去指导勘察工作,衡量和鉴别给定地区产生滑坡的可能性,预测斜坡的稳定性以及制定相应的防滑措施。

目前滑坡的分类方案很多,各方案所侧重的分类原则不同。

有的根据滑动面与层面的关系,有的根据滑坡的动力学特征,有的根据规模、深浅,有的根据岩土类型,有的根据斜坡结构,还有根据滑动而形状甚至根据滑坡时代等等。

由于这些分类方案各有优缺点,所以仍沿用至今。

同时也有人提出不少综合分类方案,但是这些方案尚未得到公认。

滑坡分类有待进一步探讨。

下面仅重点介绍几类:1. 按滑动面与层面关系的分类这种分类应用很广,是较早的一种分类。

可分为均质滑坡(无层滑坡)、顺层滑坡和切层滑坡三类。

(1) 均质滑坡这是发生在均质的没有明显层理的岩体或土体中的滑坡。

滑动面不受层面的控制,而是决定于斜坡的应力状态和岩土的抗剪强度的相互关系。

滑面呈圆柱形或其它二次曲线形。

在粘土岩、粘性土和黄土中较常见。

(2) 顺层滑坡这种滑坡一般是指沿着岩层层面发生滑动。

特别是有软弱岩层存在时,易成为滑坡面。

那些沿着断层面,大裂隙面的滑动,以及残坡积物顺其与下部基岩的不整合面下滑的均属于顺层滑坡的范畴。

顺层滑坡是自然界分布较广的滑坡,而且规模较大。

1963年10月9日发生在意大利的vajont水库滑坡即为一大型顺层滑坡,滑动体积为 2.6×108。

该滑坡使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双曲拱坝失效,并造成坝下游2600人丧生。

(3) 切层滑坡滑坡面切过岩层面而发生的滑坡称为切层滑坡。

滑坡面常呈圆柱形,或对数螺旋曲线。

2. 按滑动力学性质分类主要按决定于始滑位置(滑坡源)所引起的力学特征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对滑坡的防治有很大意义。

一般根据始滑部位不同而分为牵引式,推落式、平移式和混合式。

滑坡学

滑坡学

第二讲滑坡勘察整治的技术准则第 1 讲滑坡学基础1.1 滑坡的概念滑坡是山区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我国是滑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的山区普遍有滑坡分布,尤其以中西部山区最盛。

全国每年因滑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十亿元以上。

减灾防灾的任务非常重要、也非常繁重。

1.1.1滑坡的定义滑坡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欧美国家过去把滑坡定义为:形成斜坡的岩土物质结合体向下、向外的移动。

这就是把所有的斜坡移动都称为滑坡,即所谓的广义滑坡。

狭义的滑坡定义为:构成原始斜坡的岩土体沿特定的面或组合面产生剪切破坏而向下滑动的现象。

按照滑坡的定义,滑坡现象有以下特点:⑴滑坡体的成分就是构成原始斜坡的岩土体。

而斜坡上的其他物质(如冰雪体、动植物体等)顺坡面下滑则不属于滑坡现象。

⑵滑坡体可能在移动过程中分成几个块体,甚至发生解体,或者发生一定程度的旋转,但移动是整体性的。

滚石、坡面泥石流、碎落等现象则不是整体性移动。

⑶滑坡体沿着特定的滑动面滑动。

滑坡的滑动面可能不止一层,但发生的是剪切破坏。

而崩塌则是岩土体发生倾倒,甚至翻滚,破裂面是拉张破坏。

⑷滑坡的概念包含了滑动过程和滑动堆积物两重概念。

滑坡研究,通常注重滑动过程的危害。

而滑动后构成停止后的堆积物,也可能形成一些次生灾害,也应该是滑坡研究的内容。

1.1.2滑坡的形态特征图1-1所示。

岩土,简称滑体。

动的稳定岩土体。

滑坡壁:常可见到滑动擦痕。

切作用而发生揉皱、错动等结项目负责人培训讲座滑坡勘察与防治构性破坏的层位,称为滑动带。

滑坡体脱离母体、产生滑动的贯通剪切破裂面称为滑动面,常因为上下岩土体错动摩擦而留下滑痕。

滑动带和滑动面同时存在时,滑动面位于滑动带内部。

滑动带的厚度从几厘米带几米不等。

但有的滑坡只有滑动面,或者只有滑动带,因剪切带岩土性质而异。

滑坡舌:指滑坡体滑动后越出滑坡床,覆盖于前方坡面的部分。

滑坡滑动后,斜坡表面会发生改变,留下变形痕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生年代
现代滑坡
现今正在发生滑动的滑坡
老滑坡
全新世以来发生滑动,现今整体稳定的滑坡
古滑坡
全新世以前发生滑动的滑坡,现今整体稳定的滑坡
滑体体积
小型滑坡
(小型崩塌)
<10×104m3
(<1×104m3)
中型滑坡
(中型崩塌)
10×104m3~100×104m3
(1×104m3~10×104m3)
大型滑坡
(大型崩塌)
3.1滑坡分类
3.1.1滑坡类型按主要因素划分
根据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型式等主要因素,可按表3.1.1对滑坡进行分类。
表3.1.1滑坡主要类型分类
类型
亚类
特征描述
堆积层(土质)滑坡
滑坡堆积体滑坡
由滑坡等形成的块碎石堆积体,沿下伏基岩或体内滑动
崩塌堆积体滑坡
由崩塌等形成的块碎石堆积体,沿下伏基岩或体内滑动
崩滑堆积体滑坡
由崩滑等形成的块碎石堆积体,沿下伏基岩或体内滑动
黄土滑坡
由黄土构成,大多发生在黄土体中
粘土滑坡
由粘土构成。如昔格达组、成都粘土等
残坡积层滑坡
由花岗岩风化壳、沉积岩残坡积等构成,浅表层滑动
人工弃土滑坡
由人工开挖堆填弃渣构成,次生滑坡
岩质滑坡
近水平层状滑坡
由基岩构成。沿缓倾岩层或裂隙滑动,滑动面倾角≤10°
上部岩层滑动,挤压下部产生变形,滑动速度较快,滑体表面波状起伏,多见于有堆积物分布的斜坡地段
牵引式滑坡
下部先滑,使上部失去支撑而变形滑动。一般速度较慢,多具上小下大的塔式外貌,横向张性裂隙发育,表面多呈阶梯状或陡坎状
发生原因
工程滑坡
由于施工开挖山体或建筑物加载引起的滑坡。还可细分为:
(1)工程新滑坡:由于开挖山体或建筑物加载所形成的滑坡;
切层滑坡
由基岩构成。沿顺坡岩层或裂隙面滑动
切层滑坡
由基岩构成。滑动面与岩层层面相切。常沿倾向坡山外的一组软弱弱面滑动,岩层倾向山内,滑动面与岩层层面相切
变形体
危岩体
由基岩构成。岩体受多组软弱面控制,存在潜在滑动面
堆积层变形体
由堆积体构成。以蠕滑变形为主,滑动面不明显
100×104m3~1000×104m3
(10×104m3~100×104m3)
特大型滑坡
(特大型崩塌)
1000×104m3~10000×104m3
(100×104m3~1000×104m3)
巨型滑坡
(巨型崩塌)
>10000×104m3
(>1000×104m3)
(2)工程复活古滑坡:久已存在的滑坡,由于“斩腰切脚”引起复活的滑坡
自然滑坡
由于自然地质作用产生的滑坡。按其发生的相对时代,可分为古滑坡、老滑坡、新滑坡
现今稳定
程度
活滑坡
发生后仍继续活动的滑坡。后壁及两侧有新鲜擦痕,滑体内有开裂、鼓起或前缘有挤出等变形迹象
死滑坡
发生后已停止发展,一般情况下不可能重新活动,坡体上植被较盛,常有居民点
3.1.2滑坡类型按其他因素划分
根据滑体厚度、运移方式、成因属性、稳定程度、形成年代和规模等其他因素,可按表3.1.2进行滑坡分类。
表3.1.2滑坡其他因素分类
有关因素
名称类别
特征说明
滑体厚度
浅层滑坡
滑坡体厚度在lOm以内
中层滑坡
滑坡体厚度在10~25m之间
深层滑坡
滑坡体厚度超过25m
运移形式
推移式滑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