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国学经典。孙昊
我眼中的国学经典优秀作文

我眼中的国学经典优秀作文我国是个文明古国,不但有大量优美的诗词,展示着语言的魅力,还有很多经典著作。
小编收集了我眼中的国学经典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我眼中的国学吾幼即嗜学,身处后世,多有藏书之馆,因得以遍观群书。
然则,书之国学也,实乃博大精深,吾每读之,愈感古贤人之智,反复读也,常有新体悟,确实难以食透。
是故,书之国学也,实乃博大精深邪!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一直跟着爷爷在老家生活。
爷爷以前是地主,所以读过很多书,还会打各种拳法,可谓是文武双全!与同龄的其他人完全不同的是,我每天都要背诵《论语》、《三字经》等诸如此类的启蒙读物,爷爷常常念叨:“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结晶,你一定得背熟了啊!”于是乎,我被造就成了出口便是子曰、之乎者也的小学究。
或许正是那段岁月熏陶了我对国学的兴趣!国学就像筋斗云般,出现在了我的生命里!它让我能够像陶渊明般“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我曾经跨过山壑大海,想看到西楚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大杀四方的豪气;想看到齐天大圣孙悟空“俺老孙来也”护送唐僧的尽职;想看到绿林好汉梁山泊水浒一百单八将四海皆兄弟,起义朝廷,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义薄云天。
在书中,他们的豪气让我振奋、激动,情不自禁为他们的处境而担忧,为他们的兴盛而鼓掌,这就是经典之魅力!我曾经阅尽电影史学,看到了兼并统一,远交近攻的千古一帝嬴政也会流泪;看到了刘项之争,流氓出身的汉高祖刘邦也会多情;看到了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也会为情堕落;看到了草原之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会有失败;看到了一介乞丐出身,据传奇丑无比的明太祖朱元璋并不能德行统一……这些峥嵘历史对我来说就像一条美丽的裙子对女子的吸引般让我沉浸其中,他们让我明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这就是国学之魅力!在我看来,国学不仅仅是那些无言的文字,它更富有内涵,富有深度,富有魅力,它更像一个具有形象的人。
那么,他会像谁呢?我一直在思索着!是那周游列国,代表了百家争鸣这个时代的千古亚圣孔子,还是饱受宫刑之苦仍奋力书写历史,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作者司马迁?他们的言行举止是智慧的结晶,栖身于先贤典籍,扬名于青史红尘!是那夜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飘逸诗仙李白,还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爱国诗圣杜甫?他们的诗篇至今仍深远流长,万口相传!是那替父从军,征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的花木兰,还是抗辽英雄,大破天门阵的女帅穆桂英?她们是女中豪杰,胜过无数男儿,形象已然家喻户晓,受千万人赞颂!她们让我知道男儿当自强,当勇于追求!我思索着,国学的形象也许不是这些千古留名的人杰,它就像我爷爷一般,温和,传承智慧,道理给子孙后代,让我避免了人生中无数条弯路,让我知道,怎么样做一个人,让我知道,老祖宗的东西是富有内涵的……我眼中的国学经典,就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老人;一个为了后代,将经验、历史和道理传承下来的老人!像--我那早已逝去的爷爷一般……第二篇:我眼中的国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我喜欢的国学经典作文

我喜欢的国学经典作文时间:2017-06-23 11:36:56 | 作者:学霸【篇一:我喜欢的国学经典作文】我们知道,国学里面有着中国璀璨的文化,博大精深。
值得我们深深的去学习,那么同学们最喜欢的国学是什么呢?我喜欢的有《论语》,因为论语里边有孔子的一些讲座,他告诉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我记得其中有一篇《学而》,这一篇主要写的是读书与做人的关系,强调了严于律己,仁爱他人。
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慢,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的精神长期影响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的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我还喜欢的一本书是《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已到手,我就迫不及待的读起来,这本书收录的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代表篇章,他们分别从读书的方法,待人接物的态度,和朋友交往的方法、做人的骨气、求学的志向,爱国的情感等方面对少年朋友做了具体而细致的指导,旨在把同学们培养成为有礼貌,讲道理,品行端,情操美、志气高、眼界阔、心胸广的一代新人,在继承民族优秀传统的同时,弘扬民族文化,真正做到古为今用,而且所选文章都是剔除了封建思想糟粕的精品,节节语言精妙,手法独特,富有哲思,启人心智,相信还会对提升同学们的文学修养与气质内涵大为有益。
这两本书,旨在使我们能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该怎么做的道理。
这就是我喜欢的两本书,我从中还学到了许多知识。
【篇二:我喜欢的国学经典作文】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长江、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她们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
而作为新一代的我们,从小就该懂得传承中华文化,使中华文化发扬光大!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我们讲中国话、写中国字,做中国事,将中国人做人的道理。
我们有5000年的文明史,这是全世界各种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而没有中断的文明。
在当今这个发展迅速的社会中,常常会有被人忽略掉的文明。
我眼中的国学经典作文精选

我眼中的国学经典作文精选一《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它有着理所当然的过人之处。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并由罗贯中加以润色和编排。
关于施耐庵的生平材料极少,不过可以知道的是,他并不只是一个作家。
元至正十三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起义时邀其为军幕,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的计策。
或许也是有着这段经历,他才能更加贴近真实,创作出《水浒传》这样流传千古的名作。
《水浒传》主要描写了108好汉在腐朽的朝廷统治下被小人排挤与诬陷后走投无路最终走向反抗的故事。
其中宋江、林冲与武松这三个人物最令我印象深刻。
宋江,我认为他直到最后仍然是一个没有反心的老实人。
宋江是非常正直的,他能不顾危险包庇梁山的好汉。
但是,在我看来他并不是作为反抗者领袖的这块料,因为他一心想着的都是招安,可以说他一直是胆怯的,没有反抗到底的决心,这也是起义失败的原因,在安分守己与兄弟之间,他一开始选择了兄弟,最后却又选择了安分守已。
林冲,他是一个胆小鬼。
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超的他,没有办法保护自己的妻子,面对高衙内,他也是敢怒不敢言,在我看来,他有最雄厚的资本,可他却什么都不做,选择了沉默,选择了逆来顺受,这不是胆小鬼是什么?武松,这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强者。
面对不平,他没有沉默,而是用尽全力的呐喊,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什么叫“以牙还牙”。
在我看来,在那时的社会上,应该多一些这样的人。
《水浒传》中虽然一字未提当时的社会环境,却通过对各阶层人物之间关系的描写,给人一种再明了不过的感觉。
出自底层的好汉反对招安,文官出身的吴用主张有条件的.招安,而从前任职军官的林冲等人则殷切地希望招安。
小说通过不同阶层人物对待一件事的不同态度,凸显了北宁波的各阶层的意愿,所以说在梁山的108好汉中,他们各有各的想法,他们的心真的齐吗?关于梁山所分的36天罡与72地煞,在我看来是有害的。
他们以天的名义,表面上策封诸位好汉,其实是在排除异已。
孙立救出的解家兄弟,只渔夫与猎户,却都位列36天罡,而孙立作为原登州兵马提辖却只是72地煞。
杜莎莎-我眼中的国学经典

我眼中的国学经典
景秀小学六三班:杜莎莎指导老师:龚国芬
什么是国学?对于中国人而言,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问,
就是国学。
何谓传统文化?中国文化主要思想基础是儒释道三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是儒墨道三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后来墨家思想逐渐没落。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由于佛经思想与中国本土思想有诸多相通之处,所以佛教得以在中国逐渐传扬发展。
禅宗传到慧能及其弟子之时,禅宗创建了丛林之都,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深层次的融合。
此后,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并存,各有短长。
儒家经典主要是四书五经,四书皆为孔子弟子及其学术思想继承者的儒家学者所作。
五经皆为孔子整理。
孔子当时整理了六经,可惜后来乐经失传。
儒家开创者孔子是以为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删诗书,定礼乐,序周易,著春秋。
孔子所整理的经典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非常大的贡献。
尤其是周易,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诸子百家思想皆不出周易范畴。
这就是国学。
许多人喜欢抓住清朝文字狱问题不放,却对清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视而不见。
本人所知的清代对中国传统文化比较主要的贡献包括《康熙字典》(收录字数最多的字典,4万余字),《古今图书集成》(共计1亿6000万字的百科全书),《乾隆大藏经》(全套7000余卷),《四库全书》(你知道的和不知道的
经史子集这里基本都齐全了),考据学(也称“汉学”)。
满清为华夏文明的传承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实为华夏重要一员。
这就是我眼中的国学经典。
【四年级】我眼中的国学经典

【四年级】我眼中的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是凝结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智慧和思想的结晶,对我们国人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学经典包括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
在我眼中,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道理。
《论语》是我眼中的一部国学经典,它是以孔子的语录和弟子们的言行为主要内容编成的一部著作。
《论语》中记录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诲,以及他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言行举止。
在我看来,《论语》中的内容包括了关于做人做事的道理,以及如何处世待人的智慧。
这些内容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它们教会我们怎样待人接物,怎样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孟子》是我眼中另一部国学经典,它是记录着孟子思想和言行的著作。
《孟子》中强调了人性本善的思想,以及人应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在我看来,《孟子》对我们的教育和待人处世也有着深刻的启示,它教导我们要修养自己的品行,要关心家庭和社会,要对国家和天下负责。
除了《论语》和《孟子》,《大学》和《中庸》也是我眼中的国学经典。
《大学》和《中庸》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观点。
这些思想都是我们国人应该学习和继承的传统美德,它们对我们塑造健康的人格和价值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们不仅仅是古代文化的遗产,更是对我们今人的启迪和激励。
国学经典中蕴涵着丰富的智慧和人生哲理,对我们的成长和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和传承国学经典,让它们的光芒继续照耀在我们的心田,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璀璨灿烂。
我眼中的国学经典作文(精选5篇)

我眼中的国学经典作文我眼中的国学经典作文(精选5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眼中的国学经典作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我眼中的国学经典作文1国学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平凡体现在它常常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比如说我们小时候读过的《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它们无一不是国学;伟大则体现在这些国学的精髓,自古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现在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又与此息息相关。
《论语》是本深奥的书,里面有很多思想,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论语》中的诚信思想。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与他人交往时的诚信,是为人处事方面的诚信。
这里的诚信主要表现在朋友之间平等相待,不刻意讨好,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
所以我们更不要明明对一个人心存怨恨,却因为他的权势去故意巴结,甚至利用他人对你的信任去欺骗他人。
那样太虚伪了。
所谓真诚,难道不就是做到表里如一,内外一致吗?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是学习方面的诚信,孔子在教导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无知,一个人是否聪明不是全部取决于他知道多少知识,而是取于他是否能坦然的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
在学校里我们每天都会接受到很多很多知识,但我们不能只看见自己学到了什么,而应当知道自己没有学会什么。
所以对于知识,我们不仅要虚心,还要得寸进尺,要学到老,活到老绝不满足于自己已经学到了多少知识。
诚信思想对于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对于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而国学则是它的源头。
国学是本永远也看不完的书,所以我们要珍惜这巨大的精神财富,不要让它们在我们手中消失。
我眼中的国学经典作文2一提到国学,你是不是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诵读二字呢?诵读经典固然是好的,但对于国学精粹而言,不仅要多读,还得细“品”。
国学经典读后感

国学经典读后感
读国学经典,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让人受益匪浅。
在国学经典中,我领略到了孔子的仁义道德,感受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体会到了庄子的自由洒脱。
这些经典作品中所包含的智慧,不仅对个人修养有着深远的影响,更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被物质和功利所迷惑,而国学经典中的思想却能够让我们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读国学经典,让我懂得了知足常乐,明白了仁者无敌的道理,体会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读国学经典,不仅能够增长见识,更能够陶冶情操,提升修养。
因此,我深深地感受到,读国学经典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提升和完善。
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地阅读国学经典,让其中的智慧之光照亮我的人生之路。
国学经典读后感小学五年级作文500字精选多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小学五年级作文500字精选多篇国学经典读后感小学五年级作文500字1中华民族文化有着上千年灿烂的历史,《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里就融汇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我觉得这本书很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每首古诗都有注释,文章还配有插图,使繁冗的得文句变得浅显易懂,而且生动有趣。
刚开始读《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时比较累,但坚持下来发觉并没有那么难理解。
读多了,读书的速度就变快了,读完一本书后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让我更加喜欢经典了。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第五单元“四时田园”这一部分,它用许多古诗来教育我们:做人要勤勤恳恳,不能懒惰。
以前我无论做什么事都很懒惰,什么事都让别人帮我做。
值日时,我是组长,我就让那八个组员打扫,我则坐在凳子上悠闲地唱着歌。
最后,由于组员不合作,没打扫干净,老师批评了我一顿,我心里像打翻五味瓶:酸、甜、苦、辣、麻,一起涌上心头。
哎,都怪我!读了这一部分,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从今以后,我渐渐变得勤劳了。
就说去年吧,学校有县里领导来检查卫生,我们组由我负责打扫卫生,在我的牵头下,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为此,还受到县领导的表扬呢。
当然,这得归功于经典诵读!经典诵读中,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言论也让我们值得去学习和借鉴。
在《论语》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一则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人,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又可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虽然我成绩很一般,但每次考完试骄傲情绪不断滋长。
对于身边学习比我差的同学总是不理不睬,家长、老师说过很多次,但每次都是收效欠佳。
当我读了孔子的话时,又反省了自己,觉得很惭愧。
连知识渊博的孔子都那么谦虚,何况一个小小的我呢?从此以后,我变得很谦虚,经常向我身边一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百万绿丝中的小苗吸收营养的成分。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人生哲理,读之如沐浴春风,我会让它永远伴我前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眼中的《国学经典》
国学,是什么呢?国学,不仅仅是先进文化,不仅仅是时尚文化;也不
仅仅是自然国学,不仅仅是生命国学,不仅仅是家庭国学,不仅仅是公益国学……
国学更是一种中华人民千万年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它是中华母亲的乳汁,是中华儿女的血脉、精神和灵魂,是中华人民信仰的天空和大地。
当前学界关于近代“国学”概念的出处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一,黄遵宪于1887年提出;其二,梁启超于1902年秋提出;其三,吴汝纶于1902年8月最早接受日本人士意见,采用国学概念。
介绍完国学,我就来说说我眼中的国学经典吧。
国学书籍主要有《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而我眼中的国学经典只有一本———《弟子规》
《弟子规》用最简短的文字,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等的态度和礼仪概括的形象全面。
通俗易懂的文字里揭示着许多做人的道理,对于我们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这部在清朝作为儿童学前启蒙的经典,如今我们这些成年人似乎比那时的孩童都要落后的多。
而在这部清朝秀才编著的《弟子规》中,我感受到更多的是---责任。
在现今社会中,责任二字仿佛离我们日益渐远。
无论是对自己,对父母,对兄弟姐妹,对社会,对公司,我们似乎更多时候是在避免承担责任。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几句话足以表达一个人,首先要孝顺,如果父母都不孝敬还谈什么道德,其次是严谨和信誉,有人说过,信誉大于金钱,要热爱人民,热爱人民是一种最基本的,剩下来的余力,就是好好学习……
《弟子规》规范了人的行为,每句话都有一个道理,每句话都发扬着一种思想,其中.父母命,须静听,给我的感触很大,父母说的话,一定要倾听,许多人认为父母养他们是责任,但,他们并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父母说的话,他们也不听……
这就是我眼中的国学经典,真真正正的国学经典!
制作人:孙昊
制作日:201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