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钻探中的水文地质问题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及解决措施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及解决措施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主要包括地下水位、水质、渗流等方面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常见措施:
1. 地下水位问题:
- 通过钻探和取样等方法获取地下水位数据,确定地下水位的高程和变化趋势。

- 进行地下水位监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及时掌握地下水位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地下水质问题:
- 进行水质调查和监测,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水质分析,确定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和污染物含量。

- 根据地下水质量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源、水井位置,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确保工程水源的安全与供应。

3. 渗流问题:
- 采用地质雷测和电法等勘探技术,研究地下水的流动规律和渗流方向。

- 进行渗流试验,确定地下水的渗透系数和水流速度。

- 根据渗流结果,设计合适的水文地质措施,如地下水位降低、地下水隔离等。

总之,在工程地质勘察中,需要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结合工程环境和要求,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探析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技术

探析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技术

探析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技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地质勘查技术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是岩土工程勘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以下就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技术进行探讨分析。

一、岩土的水理性质岩土的水理性质是指岩土与水相互作用时岩土显示出来的各种性质。

(1)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地下水按其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可分为结合水、重力水和毛细管水三种,其中结合水又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两种。

(2)岩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质及测试办法:①软化性,是指岩土体浸水后,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它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标。

②透水性,是指在水的重力作用下,岩土允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

透水性通常以渗透系数表示,岩土体的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试验求取。

③崩解性,是指岩土浸水湿化后,由于土粒连接被削弱、破坏,使土体崩散、解体的特性。

④给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从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以给水度表示。

⑤胀缩性,是指岩土吸水后体积增大,失水后体积减小的特性,岩土的胀缩性是由于颗粒表面结合水膜吸水变厚、失水变薄造成的。

二、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1、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人类活动因素如工程建筑施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渗透等影响;地质因素如含水层岩土颗粒大小、总体岩性水平变化等。

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比如土壤沼泽化、盐渍化,造成岩土中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

斜坡、河岸等岩土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

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等危害性。

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以及上游筑坝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

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可能引起岩土工程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常常诱发地裂、地表塌陷、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并直接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

矿区水文地质钻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

矿区水文地质钻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

矿区水文地质钻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矿区水文地质钻探成为了矿区勘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由于矿区水文地质钻探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技术不成熟、安全隐患多、环境风险大等。

本文将围绕矿区水文地质钻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矿区勘查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存在的问题1. 技术不成熟目前矿区水文地质钻探技术相对较为落后,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和传统设备完成。

这种方式存在效率低下、精度不高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勘查工作进度,还可能导致钻探结果不准确,给后续工作带来隐患。

2. 安全隐患多矿区水文地质钻探作业面临诸多安全隐患,比如地质灾害风险大、设备操作存在风险等。

一旦发生事故,不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3. 环境风险大矿区水文地质钻探作业可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比如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从而危害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改进措施探讨1. 推动技术创新为了提高矿区水文地质钻探的效率和精度,必须推动技术创新,采用先进的设备和工艺。

比如引入自动化钻探设备,采用新型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提高钻探作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加强对钻探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2. 加强安全管理钻探作业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做到安全第一。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现场监管,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救援装备,并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应急预案演练,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强化环保意识在进行钻探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环保法规,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污染。

比如选择环保型钻探液、合理排放废水和废渣、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加强对钻探作业的社会风险评估,预防和化解潜在的社会矛盾。

通过上述措施的改进,我们相信矿区水文地质钻探作业可以得到更好的改进和提高,从而更好地为矿区勘查工作服务,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持。

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分析

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分析

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分析摘要:在地质勘查领域中,水文地质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水文地质是指研究地下水在地质构造、岩层和岩性等方面的分布和演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为了提高地质勘查的效果和精度,掌握水文地质分析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旨在探讨水文地质分析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为地质勘查工作者提供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介绍了水文地质的基础知识,包括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和演化规律等。

关键词: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地下水;水文地质分析1、水文地质基础知识1.1 水文地质分类及其特征水文地质是研究地下水与地质构造、岩性、地貌、地下水流等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水文地质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般而言,水文地质可以从三个方面分类:岩性水文地质、地表水文地质和地下水文地质。

1.1.1岩性水文地质岩性水文地质是以岩石的类型和组合为依据进行分类的。

通常将具有相同岩性特征的地层统一为一个区域,称之为岩性地区。

岩性水文地质主要研究不透水岩石和透水岩石在地下水形成和运移中的作用,如溶蚀和储水。

1.1.2地表水文地质地表水文地质是以地表形态和水文地球化学为基础进行分类的。

地表水文地质主要研究地表水的形成、运动、化学特性及其与地下水的相互关系。

典型的地表水文地质区域是河流、湖泊和河谷等,其主要特征是水文地球化学变化较大。

1.1.3 地下水文地质地下水文地质是以地下水地质特征为基础进行分类的。

地下水文地质主要研究地下水在地下岩石中的分布、流动、压力及其地下水化学特征,以及地下水对地质构造、岩性等方面的作用。

典型的地下水文地质区域是地下水流域,其特征是含水层的分布、形态、厚度、储量及其地下水化学特性等。

2、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及技术手段水文地质调查是地质勘查中重要的一环,主要目的是了解地下水的分布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参数,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及技术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2.1 地下水位观测法地下水位是描述地下水分布的基本参数之一,也是水文地质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为加强矿井的防治水工作,保障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好贯彻落实水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严防工作面突水事故的发生,结合我矿实际水文地质情况,特针对主、副、回风斜井巷道掘进工作面进行水文地质情况分析。

一、井田水文地质情况:井田内煤系地层及以上的各含水层富水性弱,2、4号煤层的底板赋存最低标高高于岩溶水位标高,但2号煤层存在采(古)空区积水;7、8、9号煤层的底板赋存最低标高低于岩溶水位标高,但突水系数小于受构造破坏块段临界突水系数值。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属中等。

二、水文地质条件的充水因素:1、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的矿井充水因素将主要来自顶板以上含水层的渗漏,特别是随着煤层采空,顶板垮落形成塌陷裂隙,会导致上部含水层的水沿裂隙下渗,影响2、4号煤层的开采。

2、由于井田2、4北部煤层接近露头,埋藏浅,特别是雨季时应注意防范渗漏,其对矿井的开拓布置有一定的影响。

3、地表水体对巷道充水影响:井田内河流不发育,只发育有冲沟,各沟谷均为季节性排洪沟谷,平时为干沟,对矿井开拓开采影响不大。

4、本区2、4号煤层底板赋存最低标高高于奥灰岩溶水位标高+882~+883m,奥灰岩溶地下水对井田2、4号煤层开采没有威胁。

5、本井田内7、8、9号煤层底板赋存最低处的标高低于奥灰岩溶水位标高,根据《矿井地质报告》对突水系数的计算,7、8、9号煤层均小于受构造破坏块段临界突水系数值,即奥灰岩溶地下水对井田内的7、8、9号煤层开采影响不大,但须加强导水构造的探测工作,注意观察涌水量变化情况,并制定相应防治水害发生的措施。

6、本井田采(古)空区范围较大,空区的积水对本井田煤层开采威胁最大,尤其是对4号煤层开采,必须加强2、4号煤层采(古)空区积水的探放工作。

7、 F22断层位于井田北部矿界附近,井田靠断层一侧的各煤层标高高于岩溶水位标高,在F22断层附近开采2号煤层时,矿井涌水量未见明显增加,构造对矿井充水因素影响不大。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探技术要求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探技术要求

**矿可行性论证工作案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探技术要求为了满足案编制需求,需要沿矿区边共布置水文地质钻*个,深约*米;工程地质钻约*个,深约*米;铲*个,深*米。

见"*****探布置图"。

1、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成井做长观〕〔1〕水文地质钻探技术要求①.水文地质勘探抽水〔井〕的钻探法:采用清水钻进,滤水管局部采用钢花管缠丝包网,过滤管直径要求:松散层不小于127㎜,基岩不小于110㎜;抽水试验终直径要求:较过滤管直径大1~2级,填料时大150~200 mm;过滤管长度要求:含水层厚度≥30m,长度取20-30m;含水层厚度<30m,长度与厚度一致。

基岩中,当壁稳定或溶洞充填物较少时,可不设置过滤器,钻直径不小于91㎜。

施工完成后,采用空压机与水泵联合洗井。

②.观测的钻探法,采用清水跟管钻进,径90mm;滤水井管采用PVC管,管径75mm;滤水管采用PVC管穿钻眼包网,长度2~3米。

③.抽水〔井〕钻探过程中按工程勘察的控制进展地层描述,同时进展取样,钻探中每2米取样一个,变层加取,重量1kg 左右,必要时进展测试。

④.洗井要求:a.对水文地质勘探抽水〔井〕采取空压机与水泵联合洗井式,到达水清砂净。

b.对观测采取反冲洗式洗井,即向观测注水,并利用空压机吹洗,交替进展。

⑤.滤水管制作:a.滤水管采用钢花管缠丝包网。

b.规格:管径Φ110mm。

采用Φ110mm钢管制作,每5~10cm 钻一个3~5mm,笼外缠聚乙稀加强丝。

底部封闭。

过滤网,网眼直径:〔2~2.5〕d cp滤水管长度不超过5.0m。

⑥.井管下入:a.下过滤器前用符合标准清。

b.用直接提吊法下过滤器,接头处可以焊接或套接。

c.下放过程中要慢、稳、不能刮靠壁。

d.井垂直度不超过1‰。

⑦.填砾:a.填砾时必须保证滤水管平直、居中。

b.必须沿过滤器四均匀连续填砾。

c.投砾量超过滤水管顶部2~3米。

⑧.洗井:a.投砾后立即向注入清水,将泥浆替出。

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

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

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山西吕梁离石永宁煤业有限公司水文地质情况汇报材料一、矿井水文地质基本条件山西吕梁离石永宁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城北街道办下安村,行政区划属吕梁市离石区城北街道办管辖,地表属晋西北黄土高原中低山区,整体地貌为西高东低的侵蚀黄土地貌,以黄土梁、峁为主,沟谷较发育。

井田流域属黄河三川河水系。

井田内没有常年性河流发育,仅在雨季时,沟谷中汇集雨水形成洪流,流入北川河,北川河在离石区西与东川河、南川河汇集,向西流入黄河。

井田总体构造为一轴向近南北的向斜,在此基础上局部发育次级小型的向背斜。

地层倾角一般2°~8°,西缘局部倾角可达20°~24°。

4号煤层采掘中井下揭露2条落差4.5m 的层间正断层和7个陷落柱,无岩浆岩侵入。

矿井在建设施工期间,未揭露大型隐伏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属简单类型。

(1)含水层:井田内主要含水层有奥陶系中统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砂岩裂隙夹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第四系、上第三系松散层孔隙含水层等5个含水层。

其中奥陶系含水层在井田内全部被覆盖,水质为HCO3—Ca·Mg型,水位埋深180m,推测本井田奥灰水位在805-813m。

石炭系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和二叠系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对井田4号、10号主煤层的开采影响最大,据井田钻孔资料,太原组有3层石灰岩,从上到下分别是L5、K2、L1,石灰岩裂隙发育,水位标高929.44m,单位涌水量0.0047L/s·m,渗透系数0.0131m/d,水质为HCO3·SO4-Mg·Na型,矿化度0.69g/L。

属弱富水性含水层。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岩性以细、中、粗砂岩为主,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单位涌水量0.008—0.022L/s·m,渗透系数0.0028—0.012m/d,水位标高955.62—980.4m,水质HCO3ˉ.SO22-—Ca2+.Mg2+.Na+型,矿化度0.696g/L。

水文地质调查方法

水文地质调查方法

水文地质调查方法水文地质调查是指对地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系统研究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它是水资源调查和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工作,对于研究地下水的分布、流动和水质状况,及预测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文地质调查的方法。

一、现场勘测现场勘测是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通过实地考察,对研究区的地貌、地层、地貌、植被、水文地质地貌等因素进行记录和采样。

其中地貌和地层是水文地质调查的重点。

地貌有利于判断研究区形成的过程,地层则能够为地下水的垂直和水平分布提供基本信息。

二、探测方法1.井文法:井文法是指通过钻探方式直接观察地下岩石层和水位高度,并取样。

2.地球物理法:地球物理法主要包括电法、重力法、磁法和地震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得出地下岩石层和水位的大致分布情况。

3.水位井法:水位井法是指通过钻探水位井,通过监测水位的高低,来推测地下水的分布状况。

4.地层相关方法:地层相关可以通过钻井、岩心采样、岩石切片和化验分析等手段,了解地下岩石层和岩性、物理性质等。

1.采样分析法:通过采集地下水样品,定期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和检测。

常用的分析指标有水温、pH值、溶解氧含量、电导率、硬度、无机离子含量、有机物含量等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以了解地下水的水质状况。

2.地球化学法:借助化学分析仪器,进行水质分析,主要是通过地下水中溶解的元素进行判断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

四、数据处理分析对于采集的数据,需要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分析。

可以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如计算地下水位变化的趋势、水力特征、地下水的补给量等。

此外,还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空间分析,辅助分析地下水的分布和特征。

以上是水文地质调查的常用方法。

通过现场勘测、探测方法、水质调查以及数据处理分析等步骤,可以全面了解研究区的地下水情况,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钻探中的水文地质问题
【摘要】水文地质研究在地质钻探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地质钻探中,要认真研究水文地质评价内容、岩土水理性质、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等问题,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关键词】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评价内容;水理性质;岩土危害
一、地质钻探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在地质钻探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主要应考虑以下内容:
(一)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二)地质钻探中还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三)应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如:①对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砼及砼内钢筋的腐蚀性。

②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建筑场地,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

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上时,应预测产生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

③当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应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和评价。

④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应进行渗透和富水试验,并评价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体沉降、边坡失稳进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稳定的可能性。

二、岩土水理性质
岩土水理性质是指岩士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时显示出来的各种性质。

岩土水理性质与岩土的物理性质都是岩:岩土的水理性质不仅影响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而且有些性质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

以往在钻探中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比较重视,对岩土的水理性质却有所忽视,因而对岩土工程地质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

岩土的水理性质是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显示出来的性质,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然后再对岩土的几个重要的水理性质及研究测试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地下水按其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可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三种,其中结合水又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两种。

(二)岩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质及测试办法:
1.软化性,是指岩土体浸水后,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它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标。

在岩石层中存在易软化岩层时,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往会形成软弱夹层。

各类成因的粘性上层、泥岩、页岩、泥质砂岩等均普遍存在软化特性。

2.透水性,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岩土容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

松散岩上的颗粒愈细、愈不均匀,其透水性便愈弱。

坚硬岩石的裂隙或岩溶愈发育,其透水性就愈强。

透水性一般可用渗透系数表示,岩上体的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试验求取。

3.崩解性,是指岩浸水湿化后,由于土粒连接被削弱,破坏,使土体崩敞、解体的特性。

4.给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从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的性能,以给水度表示。

给水度是含水层的几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也影响场地疏时间。

给水度一般采用实验室方法测定。

5.胀缩性,是指岩土吸水后体积增大,失水后体积减小的特性,岩土的涨缩性是由于颗粒表面结合水膜吸水变厚,失水变薄造成的。

三、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变化可由天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但不管什么原因,当地下水位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地下水位变化引起危害又可分为三种方式:
(二)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受地质因素如含水层结构、总体岩性产状;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及人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响,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由于潜水面上升对岩土工程可能造成:①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

②斜坡、河岸等岩土体岩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

③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

④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

⑤地下洞室充水淹没,基础上浮,建筑物失稳。

(三)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

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1.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不仅使岩上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
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

地下水升降变动带内由于地下水的渗透,会将土层中的铁、铝成分淋失,土层失去胶结物将造成土质变松、含水量孔隙比增大,压缩模量、承载力降低,给岩土工程基础选择、处理带来较大的麻烦。

2.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

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的形成条件和防治措施在有关的工程地质文献已有较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勘察在地质钻探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地质钻探的发展,水文地质勘察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将对钻探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雁.水文地质之路[J].中煤地质报,2009.4.
[2]郭永海,王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的地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关键科学问题[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
[3]吴艳东.地质钻探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导刊,2010.4.
[4]王丽静.水文地质对地质钻探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2.
[5]张双吉.地质钻探中的水文地质问题[J].中国科技纵横,2011.3.
[6]章程年.地质钻探中的水文勘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