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语文版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下《17苏州园林》word教案 (1)

17.苏州园林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3.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4.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1、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3、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学习难点: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园林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设计巧妙,构思新颖,很有艺术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一起体会一下它的“美”吧。
二、检查预习: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读音写汉字.Xuān xiâ{轩榭)lín xún(嶙峋 )jiàn shǎng ( 鉴赏) zhēn zhuó(斟酌) 池沼(zhǎo)丘壑(hâ)镂空(lòu)阑干(lán)模样(mú)2.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因地制宜:根据个地不同的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标本:这里指样本典范》败笔:写字中写的不好的一笔或绘画中画的不好的部分。
嶙峋:枯瘦的样子。
3.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
思考:⑴本文的体裁是什么?⑵文章主要介绍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⑶从那些方面来具体介绍的?三、自主合作学习1、朗读课文,自主完成(1)整体把握课文,划分结构层次,说出文章的结构特点,概括段落大意(2)精读第二段,找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为了体现这个特点,设计者和匠师们都有哪些讲究?这种追求是为了实现怎样的目的?4、小组合作,深入探究(1)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你能找出与这些关系照应的句子吗?(2)课文第7、8、9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3)划出文章的结构脉络,体会文章的说明顺序(4)细读文章第4段,说出本段的说明中心及结构层次,体会说明顺序五、布置作业.运用你从课文中学到的欣赏中国园林的知识,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
语文版本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教案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仔细阅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也了解了作者对未来桥梁的展望,分析了文章的说明结构和说明方法。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分析文章的语言和句式。
五、诱思导学
1.分析文章生动准确的说明语言。
(1)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很生动,文中中还有许多句子写得也很生动,请学生找出。进行分
析。(2)引导学生观察下列句子,说一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四、反馈和迁移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鱼戏莲叶间”和“荷动知鱼散”这两句诗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句?)文章结尾叶老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介绍苏州园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会只有本文的一种。它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执画笔来描绘、写文章来赞美……
(5)划出文章的结构脉络,体会文章的说明顺序
(6)细读文章第4段,说出本段的说明中心及结构层次,体会说明顺序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苏州园林》学案 语文版

13.苏州园林(原题“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年级:七年级科目:语文课型:精读主备:审核:语文教研组授课:班级:时间: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积累掌握“轩榭、丘壑、嶙峋、镂空、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
(2)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3)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4)揣摩语言,体会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5)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学习重点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学习难点1.理解中国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能懂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一、课前预习(读课2—3遍)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轩.榭()丘壑.()嶙峋.()栏.杆()叠嶂.()池zhǎo() zhēn()酌 lòu()空 jiàn()赏 qiáng()薇2.据课文,辨析词义,选择填空。
(1)谁如果要(鉴别鉴赏欣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放过。
(2)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好完美美好)的图画。
(3)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靠依傍依赖)的,实际是隔而未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加深了景致的深度。
(4)墙壁白色。
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魔方砖,浅灰色和白色(对比对衬对称)。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池沼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3)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4)阶砌旁边载几丛书带草。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苏州园林第1课时教案语文版

17.苏州园林叶圣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课前积累学习课文之前,利用书籍、网络等课程资源辅助教学,指导学生登录“园林”旅游天地等网站,走进图书馆,了解苏州园林的概况,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同时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充分预习,探究课后习题,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二)导入并简介作者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
作者: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
七年级语文必修《苏州园林》教案

七年级语文必修《苏州园林》教案七年级语文必修《苏州园林》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整理的七年级语文必修《苏州园林》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选自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一篇语言通俗但艺术情趣和审美品味都很高的说明文。
作者经过周密的观察,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找到苏州园林在不同中的共同点,再现它的画意美,赞美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二、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领会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本课教学力图贯彻这些理念。
三、教学目标1、了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园林的美丽风貌。
2、理解课文总说和分说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3、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对苏州园林有具体的感观,从而激发学生欣赏并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学习由整体把握到具体揣摩的读书方法。
五、教学难点初步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六、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指导学生怎样阅读说明文。
这是初一年学生第一次接触说明文,先让学生们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明确说明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把握说明文的结构,在说明文中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及效果,为学习本单元的说明文作铺垫。
)七、课前准备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词,做积累字词知识的读书摘录卡。
②查阅有关叶圣陶的资料,或上网查阅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获得直观的认识。
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同学们,大家知道“园林”吗?“园林”是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览休息的风景区。
我国江苏的苏州以“园林城市”的美称闻名天下,曾有人赞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有谁去过苏州园林吗?(让同学们说)记得03年老师去苏州开会,游览了苏州园林中的狮子林、拙政园,展现在老师眼前的是一幅美丽的画,有亭台轩榭、假山池沼、曲径幽深,常常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真是一种终生难忘的艺术享受,我深深地赞叹古代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7篇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7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激发学生爱美爱国;2、了解的思路,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教学设想:1、本文着笔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有很强的概括性。
理清思路,了解文中总说和分说的自然结合,是教学重点和难点;2、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图画美,教学时应尽可能将有关文字还原成画面;3、运用多媒体作为直观教具;4、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5、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一、欣赏评弹,导入新课由欣赏苏州评弹,联系到苏州的园林,导入新课……二、简介,欣赏短片叶圣陶(1894~1984),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
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放声朗读课文,读准下列词语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 丘壑(hè) 嶙峋(lín xún)镂(lu)空蔷薇(qiáng wēi) 重峦叠嶂(zhàng)斟酌(zhēn zhuó)2、读了课文后,苏州园林给留下印象最深是什么?请试用简短的文字概括。
(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四、合作学习,理解课文1、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具体设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中四个“讲究”的次序能不能调换次序?为什么?3、某公园聘请你为园林设计师,你将会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如何设计,让游客有“如在画图中”的感受?(适时播放《苏州园林》风光片)4、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除了上面讨论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明确1、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具体表现在“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这四个方面。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下《17苏州园林》word教案 (1)

17.苏州园林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3.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4.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
1、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3、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学习难点:
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园林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设计巧妙,构思新颖,很有艺术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一起体会一下它的“美”吧。
二、检查预习:
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读音写汉字.
Xuān xiè{轩榭)lín xún(嶙峋 )jiàn shǎng ( 鉴赏) zhēn zhuó(斟酌) 池沼(zhǎo)丘壑(hè)。
苏州园林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过程与方法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 范、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分 析、比较等方式,培养学 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掌握苏州园林 的特点和设计理念
教学难点:理解苏州园林 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能力。
添加标题
实施步骤:教师提 出问题或主题,学 生分组讨论,小组 代表发言,教师总
结评价。
添加标题
注意事项:教师需要 提前设计好讨论的问 题或主题,确保问题 的难度适中、有代表 性;同时需要给予学 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和 机会,鼓励学生发表 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案例分析法
案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苏州园林案例,如拙政园、留园等。
强调苏州园林的文化价值
布置作业,引导学生思考 与探索
06
教学重点与难点
章节副标题
教学重点
掌握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 和特点
理解园林设计的艺术理念 和人文精神
分析园林中的空间布局和 景观元素
探讨园林与文学、历史、 艺术的联系
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苏州园 林的设计特点和文 化内涵
解决方法:通过讲 解、图片展示和实 地参观等多种方式 帮助学生理解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
作业完成率 作业质量 作业提交时间 作业正确率
学习效果反馈
学生掌握情况: 通过测试、作 业等方式了解 学生对园林知 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学习兴趣: 观察学生在课 堂上的表现, 了解他们对园 林的兴趣和热
情
教学效果评价: 根据学生的表 现和反馈,对 教学效果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园林》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宅第园林建筑的风貌。 (二)理解课文的总分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对苏州园林的美有一直观感受,从而激发学生欣赏并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文体(多媒体展示苏州园林风光) 众所周知“桂林山水甲天下”,那是集大自然秀丽风光之精华于一地,也许你们还听说过“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吧,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苏州园林,则是设计师和建筑师精心创造出的杰出的艺术品,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 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他是苏州人,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余之暇,常和好友浏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着深刻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不是介绍苏州某处园林的特色,而是就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说的。文章不仅准确地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二)自由朗读课文,明确阅读要求 1正字正音 轩榭 对称 池沼 丘壑 嶙峋 镂空 斟酌 阑干 学生注音、朗读。 2解释词语 标本 布局 映衬 败笔 嶙峋 斟酌 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 别具匠心 胸中有丘壑 学生解释,强调语境义。 3探求作者思路:怎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总体特征? 4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结构。 (三)引导讨论、分析 1这篇课文中被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找出“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 2讨论:作者怎样抓住中心安排全文的结构? 第1段:结合“标本”(文中指为人们愿意观摩取法的样本)“鉴赏”(指对艺术品感受、理解、欣赏、评判)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为苏州园林的艺术美、图画美埋下伏笔。这是全文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 3第2段从哪几个角度说明苏州园林总体特征? 讨论: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具体体现在四个“讲究”上(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既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总的设计原则,又从大处体现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4课文第3、4、5、6段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讨论:第2段是总说,第3、4、5、6段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这是重点,故作详细说明。 5课文第7、8、9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与中心有何关系? 讨论:这三段从苏州园林每个角落、门窗雕镂、色彩淡雅几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是细部介绍,非重点,但决非可有可无,通过细微处给人的美感,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6末段结尾有何特点? 讨论:用寥寥数语作结,留有余地,引人回味,从而更好地表现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四)课文核心部分结构提纲 1(投影显示) 布局 大部讲究 配合 3—6段 映衬 层次
总说(图画美)——分说 每个角落 2段 3-9段 细部讲究 门窗雕镂 7—9段 色彩淡雅
2讨论本文说明的顺序: 从全文看:整体——局部 从部分看:主——次大——小 提示: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各段中也有显示,可任选一段作分析。 (五)为了能说明事物特征,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作者必定要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试找出课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讨论、归纳:课文中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 (六)布置作业 1继续找出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并略作分析。 2抄写字词。 3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一、二、三”。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字词(投影仪打出训练题:注音、写字、释义、组词) (二)检查预习说明方法的情况,由学生举例说明,举例子尽量照顾课文的先后顺序 1打比方:如第3段“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形象地突出了苏州园林布局的特点——自然之趣。 2举例子,如第5段以“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为例,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3作比较,如第5段“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说明苏州园林裁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的特点。 归纳: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不仅能突出事物的特征,而且使语言既准确鲜明又生动形象,体现了这篇说明文语言多样性的特点。 (三)重点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提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归纳 (1)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2)用词准确、精当、周密 (3)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 1以第5段为例分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发言、归纳:第1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木映衬方面的图画美。 第2句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和仰起的低树相映成趣的情态,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 第4句是议论,阐明了这样栽种的理由及艺术效果。 第5句描写了几个园里古老的藤萝,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提示学生再举出课文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例子进行分析。 如第1段中的议论、第7段中的描写等,既增强文章生动性、趣味性,又对苏州园林作了画龙点睛的评价。 2课文语言准确、精当、严密,请学生举例分析说明。 (1)准确运用副词、动词、数词及附加语: “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大多”“极少”用得很有分寸,不因其“多”或“少”而忽略例外的情况,哪怕这个例外是个别的,也要在文字中表现出来。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因为要求得“完美”,所以用了“务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总”“一切”等准确的词语,因为要构成“完美”的图画,所以“绝不容许”“伤美”“欠美”。这样准确说明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 (2)用词严密,紧扣中心,前后呼应: 第7段的中心句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接着用“阶砌旁边”“墙上”“墙壁”紧扣“每个角落”,用“栽”“蔓延”“补”几个动词形象地写出匠师们心机之巧,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又紧扣“图画美”的中心,突出了苏州园林处处是画,美不胜收的特征。 (3)用词精当,概括性强: 第1段中“标本”一词,准确地概括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第2段中“务必使„„完美的图画”一句在内容上高度概括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结构上又充分体现了领起下文的作用。 3提示学生找出课文中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并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作用。 归纳:排比(第2段)设问(第3段)比喻(第3段) 有人说本文具有散文特色,正是因为作者在说明中运用了形象的描绘,自然、真切地再现了苏州园林的风貌,使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油然而生“眷念”之情。 小结:本文的语言准确精练又生动优美,富有表现力,从而可以看出说明文的语言也可以是充满情趣的。 (四)总结全文 1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再现了它的美丽画面,显示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2(多媒体显示苏州园林画面、解说)配乐欣赏课文,进一步体会本文两个学习重点,从而获得知识与美感。 (五)比较阅读 下边节录《红楼梦》中写大观园里假山堆叠的几段文字,把它和本文关于假山堆叠的说明作比较,谈谈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区别。 开门进去,只见一带翠嶂挡在面前。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众人都有道:“极是。非胸中大有丘壑,焉能想到这里。” 说毕,往前一望,见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似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斑驳,或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贾政道:“我们就从此小径游去,回来由那一边出去,方或遍览。”说毕,命贾珍前导,自己扶了宝玉,逶迤走进山口。 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叠翠”二字的,也有说该题“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又有说“小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才情,故此只将些俗套敷衍。宝玉也知此意。 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听见古人说:‘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这里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不过是探景的一进步耳。莫如直书古人‘曲径通幽’这旧句在上,倒也大方。”众人听了,赞道:“是极,好极!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贾政笑道:“不当过奖他。他年小的人,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 说着,进入石洞,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烂熳,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区别首先在于目的不同。课文以假山堆叠为例介绍园林文化。《红楼梦》节选借写景记事显示贾宝玉的文采。其次表达方式也不同,课文是概括说明,《红楼梦》节选用的是生动的描述。
板书设计 结构:表达: 总说——分说 (完美的图画)大处讲究 布局 配合 映衬 多种说明方法 层次 各种表达方式 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细部注意 每个角落 词语准确精当 门窗图案 多样修辞手法 色彩淡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