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新)9 认识液体-章节测试习题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新)9 认识液体-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通常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固体、气体、液体三类,水属于( )。

固体气体液体【答案】液体【分析】本题考查物体的分类和水的归类。

【解答】通常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固体、气体、液体三类,水属于液体。

2.【答题】(多选题)比较液体性质的方法有:()。

A.眼看B.鼻闻C.舌尝D.比轻重【答案】A B C D【分析】本题考查比较液体性质的方法。

【解答】比较液体性质的方法有:眼看、鼻闻、舌尝、比轻重、比流动的快慢等。

3.【答题】(多选题)液体的共同性质是()。

A.没有固定的形状B.会流动C.有表面张力【答案】A B C【分析】本题考查液体的共同性质。

【解答】观察水、油等液体,发现液体的共同性质是都没有固定的形状,都会流动,都有表面张力。

4.【答题】酒精和水混合后的体积会()。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不同液体混合。

【解答】不同液体混合后,重量不变,体积变小。

5.【答题】下面哪种液体不溶于水()。

A.蜂蜜B.汽油C.果汁【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不溶于水的液体。

【解答】汽油等溶剂不溶于水。

选B。

6.【答题】把油到在水里,油会()。

A.浮在水面上B.跟水混合C.沉在水底【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油在水中的沉浮。

【解答】油不溶于水。

把油到在水里,油会浮在水面上;选A。

7.【答题】把盐水放在烧杯里加热,等水烧干后,烧杯里()。

A.是空的B.有盐C.有杂质【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盐的特性。

【解答】盐溶于水,把盐水放在烧杯里加热,等水烧干后,烧杯里剩余盐,水被蒸干了。

选B。

8.【答题】不同液体在透明度、颜色、气味、味道、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是不同的。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液体的不同方面。

【解答】不同液体在透明度、颜色、气味、味道、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是不同的。

9.【答题】同体积的蜂蜜和同体积的矿泉水的流动速度相比,矿泉水更快()。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流速的比较。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单元试卷、期中期末总复习试卷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单元试卷、期中期末总复习试卷

第一单元全练全测1.空气存在于我们________,是无色、________、透明的。

2.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压缩空气,空气质量________,但体积________。

3.自行车上利用了压缩空气的部件是________。

4.空气很轻,但有________,占据________,可以被压缩。

5.1783年,法国人利用______________的原理,成功制造出载人的热气球。

6.风是由________形成的。

7.用充气筒吹气球,气球会鼓起来,这说明空气能________。

二、判断题。

(10分)1.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它不占据空间。

()2.由于我们看不见空气,因此无法对空气进行观察研究。

()3.空气被压缩得越厉害弹性越大。

()4.空玻璃杯竖直倒扣在水槽里,当玻璃杯倾斜时,发现有空气跑出来。

()5.土壤颗粒间的空隙被空气占据着。

()6.因为空气很轻,所以我们无法测量空气的质量。

()7.空气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

()8.在没有风的时候,烟囱里冒出的烟会向下走。

()9.冷空气下降,是因为冷空气比较重。

()10.冷热空气的循环形成了风。

()三、选择题。

(20分)1.下列不属于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是()。

A.喷水壶B.射钉枪C.电风扇2.足球里装的是()。

A.棉花B.热空气C.压缩空气3.下列现象中不能让周围的人感知到空气流动的是()。

A. B. C.4.空气总是在()运动的。

A.向上B.向下C.循环5.相同的两个气球,吹大后和原来相比要()。

A.重一些B.轻一些C.一样重6.先将一个纸团塞在一个杯子的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在水中,杯底的纸团不会接触到水,这主要是因为空气()。

A.有质量B.占据空间C.能流动7.有一瓶装满空气的玻璃瓶,我们可以往里面打进一些空气,也可以从瓶中抽出一些空气,这种现象说明()A.空气只可以被压缩B.空气只可以被扩张C.空气既可以被压缩,也可以被扩张8.下面的物体中,()是利用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性质制成的。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等级:一、对号入座(将合适的科学关键词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同学们在这一单元里接触到了很多的科学名词,并认识了许多有趣的科学现象和丰富的客观事物。

请将它们对号入座吧!科学关键词:水、看、闻、尝、防止水分蒸发、表面张力、摸、没有颜色、没有味道、透明、污染、溶解、河流、没有气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水的浮力、毛细现象科学现象和客观事物:1、全面认识物体可用的方法:看、闻、尝、摸。

2、水的特征包括: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

3、如果水中溶解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水就被:污染。

4、曹冲称象的原理:水的浮力。

#5、探究小草喝水的实验中水面上滴少许油的原因:防止水分蒸发。

6、动植物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在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中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水。

7、可以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

8、用粉笔吸墨水利用了水的毛细现象。

9、如图所示,水黾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

10、把方糖放入水中过一会,方糖不见了,而水变甜了,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溶解。

二、火眼金睛(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看谁找的准又快)1、当认识我们还不了解的一种新液体时,以下做法不可取的是(AB )。

A. 随便尝B. 随便闻C.千万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D.可以先问问老师或大人`2、对于水的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有(D)。

A.水是透明液体B.水还可以流动C.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D.水有固定的形状3、下面(C)的含水量最大。

A.B.C.D.4、淡水绝大部分储藏在(B)。

A.大气中B.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C.河流D.地下水&5、在水中更容易发生毛细现象的是(C )A.塑料B.铁丝C.纸巾D.卵石6、下列活动不会引起水污染的是( D )。

A. B.?C. D.·7、容易溶解在水里的物质是(B)A.木屑B.洗衣粉C.沙子D.面粉8、在装满水的杯中加入回形针,水不溢出的原因是水有(D)A.浮力B.溶解性C.压力D.表面张力9、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人体中的(A)% % % %10、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节约用水的为(A)A. 刷牙不关水龙头B.水龙头上安装“节水栓”C. 洗澡水冲厕所D. 淘米水浇花-11、下列现象不属于毛细现象的是(C)A. 砖地返潮B. 毛巾吸水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用水洗车鸡蛋鱼)蔬菜人体C.乒乓球漂浮在水面D. 灯芯吸油 12、下列做法不属于节约用水的是( D )A. 随手关好水龙头B. 把水接在盆里洗菜C. 用洗澡后的水拖地D. 刷牙不间断放水 三、实验对对碰1、把教材中的几个实验与水的相应特点用线连接起来。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填空题1.(好奇心)让我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并驱使我们不断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2.英国医生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

3.(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二、判断题1.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的过程。

()2.物体上轻下重不容易倒。

()3.我们所做的活动与科学探究没有关系。

()4.科学探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得出结论并不容易。

()三、你喜欢或知道哪些科学家?写出他们的名字。

袁隆平爱德华.琴纳居里夫人李时珍四、写出你已知的科学探究步骤(按顺序写)提出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做实验证明实验成功获得结论五、你过去做过哪些与科学家工作相似的活动?答:观察蚂蚁拆玩具看影子看电视机“肚子”里有什么第二单元测试卷一、填空题1.校园里()是有生命的。

2.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征是()、()、()、()。

3.在下面圆圈里的恰当位置填写:人、动物、植物、有生命的物体。

二、判断观察活动中的下列行为是不是正确1.注意安全。

()2.不惊吓小动物。

()3.可直接触摸、抓举动物。

()4.保持安静。

()5.外出观察要获得成人(老师或家长)同意,或者有成人陪同。

()三、分别画出你观察研究的校园里的植物或小动物。

四、问答题1.分别写出你认识的动物、植物(每种至少写5个)2.在家鸽、鸟、螳螂、斑马、乌龟、非洲象、大熊猫、娃娃鱼、蜻蜓、蛇、蛙中,你认为它们中的哪些是一类?为什么?第三单元检测题一、判断题1.水是白色透明的液体。

()2.污水排放到江河湖海对我们生活没有影响。

()3.固体、液体、气体都有可能溶解在水里。

()4.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用不完。

()5.不了解的物体,我们不能随便闻或尝。

()二、选择题1.易溶解在水里的物质是()A、木屑B、洗衣粉C、沙子D、面粉2.在水中能够发生毛细现象的物体是()A、塑料B、铁丝C、纸巾D、卵石3.在装满水的杯中加入回形针,水不溢出来的原因是水有()A、浮力B、溶解性C、压力D、表面张力4.我们家乡的水资源是()A、丰富B、缺乏C、一般D、不关我的事5.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人体体重的()A、百分之六十五B、百分之八十五C、百分之九十五D、百分之百三、问答题1.为什么砖铺的地面容易反潮?答:砖块中有许多空隙,能够产生毛细现象,把土壤里的水吸上来。

苏教版三年级上科学第三单元检测AB卷(附参考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科学第三单元检测AB卷(附参考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检测AB卷(含答案)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检测A卷一、填空题1.物质能溶于水的(_______)有一定的限度。

不同的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量是(_______)的。

2.固体在(________)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______)改变。

3.下列物品中,(_______)都是液体。

①流动的沙②酱油③白醋④飘动的烟⑤汽油⑥糖水酒⑧牛奶⑨蜂蜜4.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人体中的____。

5.流动的沙子是(_______),静止的沙子是(_______)。

(选填“固体”或“液体”)6.我们可以从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

7.用水平仪可以测量课桌、讲台等是否水平。

(___________)8.研究固体的性质,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9.生活中需要把不同的固体混合在一起的情况有(______)、(______)、(_____)等。

10.把少量食盐放到水中(______)溶解。

二、选择题11.下列不是液体的是()。

A.石块B.饮料C.矿泉水12.下列对水的描述错误的是()。

A.无色透明B.没有固定形状C.任何情况下都是流动的13.生活中,快速分离大量铁制品和其他材料的方法是()。

A.一块块拣出来B.用小块磁铁吸引铁C.用电磁起重机吸引铁14.关于固体之间的混合描述正确的是()A.固体之间混合前后的质量不变B.固体之间混合前后占据的空间一定不变C.固体之间混合前后占据的空间一定改变15.可以用来比较液体质量的是()A.天平B.量筒C.水平仪16.下列物质中能溶解在水中的有()。

A.面粉B.小苏打C.沙子17.下面物体能溶解在水中的是()。

A.铁块B.木头C.食盐18.下列物体中,既不是固体,又不是液体的是()。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声音的奥秘(一)含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声音的奥秘(一)含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声音的奥秘(一)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使声音变大的方法有()。

A.提高音量B.借助传声物体扩音C.前两项都是2.音量的强弱主要与()有关。

A.用力的大小B.物体的松紧C.物体的长短D.物体的粗细3.敲击三角铁发出声音时,用手按住三角铁,声音就会消失(如图),这是因为()。

A.手挡住了声音的传播B.手阻挡了空气的振动C.手使三角铁停止了振动4.耳朵是由()组成的。

A.外耳、中耳、内耳B.耳廓、中耳、内耳C.耳廓、鼓膜、内耳5.下列做法中可以改变音调的是()。

A.用扩音器讲课B.装消音器C.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6.声音是我们感知环境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以下生活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的是()。

A.听到后方有人叫我们的名字,我们会回头B.楼上有人跳绳,楼下的人马上能听到声响C.若是听到后方有警笛声靠近,司机会自动让出道路D.防空警报响起时,街上各处的人们会马上寻找掩蔽处7.下列动物发声时,振动的器官和人类发声时一样的是()。

A.猫咪B.麻雀C.蛇D.金鱼8.我们在校园不同方位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的传播方向是()。

A.沿直线B.四面八方C.向上D.向下9.如下图,将响起的闹钟盖上钟罩,再抽去罩内的空气。

对实验描述正确的是?()A.铃声一直在响B.铃声逐渐变小,直至消失C.实验说明没有空气声音也能传播10.探究钢尺伸出桌面长度与音高的关系,发现不同长度的钢尺振动快慢与声音高低的关系为()。

A.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速度越快,声音越高B.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速度越慢,声音越高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速度越慢,声音越低11.在学习了《不同的声音》这一课后,明明用家里的吸管制作出不同的“笛子”,下图中音调最低的是()。

A.B.C.D.12.音量小表示声音()。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新)11 把盐放到水里-章节测试习题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新)11 把盐放到水里-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向一杯水中不断加入食盐,最终会出现()。

【答案】沉淀【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溶解。

【解答】在溶解的过程中已经溶解的物质达到一定的含量,且再次加入的此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此溶液的饱和状态,当食盐水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再加入食盐,就会出现沉淀。

2.【答题】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是不同的。

【答案】溶解能力【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溶解。

【解答】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3.【答题】比较5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所做的实验是()。

(填“模拟实验”或“对比实验”)【答案】对比实验【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比实验。

【解答】比较5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所做的实验是对比实验。

4.【答题】物质在水中是可以无限溶解下去的。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溶解。

【解答】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但不能一直溶解下去,故此题是错误的。

5.【答题】在相同条件下,一杯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的量是一样的。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溶解。

【解答】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一杯水溶解食盐的量要多于溶解小苏打的量。

6.【答题】增加食盐的量,可以增加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溶解。

【解答】物质在水中可以溶解多少的能力称为物质的溶解能力。

在溶解的过程中已经溶解的物质达到一定的含量,且再次加入的此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此溶液的饱和状态,当食盐水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无论添加多少食盐都不会继续溶解,因此增加食盐的量,不能增加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7.【答题】水的温度可能会影响溶解的食盐质量,我们可以量取常温下的水。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溶解。

【解答】温度越高,食盐的溶解度越大。

所以水的温度可能会影响溶解的食盐质量,我们可以量取常温下的水。

8.【答题】在研究“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时,向水中加食盐的方法比较合理的是()。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配套习题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配套习题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配套习题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一课我们都是小科学家1、当你听到科学这个词时,你想到什么,答:2、袁隆平是一位农业专家,他进行的是( )研究。

3、( )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

4、18世纪初,科学家( )发现给人接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

5、科学家李时珍编著了医学百科全书( ),居里夫人发现了( )。

6、科学家工作的过程是( )、( )、( )、( )。

7、科学家瓦特改良了( ),万有引力的发现者是( )。

8、1824年,英国人( )发现人眼有暂时记忆的能力,人们后来根据这一原理制作成了电影。

第一单元第二课做一名小科学家1. 小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 )。

2. 我知道的科学家有( )、( )、( )、( )。

第二单元第一课寻找有生命的物体1. 我见过的有生命的物体有( )、( )、( )、( )。

2. 我们知道的有生命的物体大致可以分为( )( )( )。

3. 植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答: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4. 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是( )( )( )( )。

第二单元第二课校园里的植物1. 校园里的植物有( )( )( )( )。

2. 叶子在茎上的排列方式主要有三种( )( )( )。

第二单元第三课校园里的小动物11. 不同的生物生活在( )的环境里,如:鱼生活在( ),蚂蚁生活在( ),老虎生活在( )里。

2. 蜗牛是用( )爬行的,它喜欢吃( )。

3. 昆虫分为( )( )( )三部分。

蚂蚁有( )对足,( )对触角。

4. 给下列动物分类:家鸽斑马乌龟娃娃鱼蜻蜓青蛙大象螳螂蝴蝶答:分类标准:按生活环境分(1)天上飞的:(2)地上走的: (3)水里游的: 5. 你观察到的小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答:第二单元第四课动物。

植物。

人1. 兔子和萝卜也有相同之处,如(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复习题
1、水是动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几乎在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中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2、水对我们的身体非常重要,营养的吸收、废物的排泄都离不开水。

我们能保持正常体温也多亏了水。

3、一般情况下,如果连续5天不喝水,人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4、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5、人体的65%是水,鸡蛋76%是水,鱼85%是水,蔬菜90%是水。

6、全面认识物体可用的方法:看、闻、尝、摸。

7、对不了解的物体,为了安全起见,千万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

8、水有哪些特征?答:水没有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

9、探究小草喝水的实验中水面上滴少许油的原因:防止水分蒸发。

10、什么叫水的毛细现象?答: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11、什么叫水的表面张力?答:水的表面有一种相互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12、什么叫溶解?答:把方糖放入水里,糖块不见了,而水却变甜了。

像这样的现象就是溶解。

水能够溶解许多物质。

13、如果水中溶解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水就被污染。

14、水的神奇之处:
(1)毛细现象又叫吸水性(会“爬”的水——用粉笔吸墨水、潮湿的墙根、毛巾吸水、棉布吸汗;滴水时要注意:水要有颜色,用胶头滴管,滴水量要相同,这是应为只有在相同的条件下才能更容易比较出吸水性的强弱。


(2)表面张力现象(会“团结”的水——水黾在水面上滑行、草叶上的露珠)(3)水有压力(会“喷射”的水——水压机)
(4)水有浮力(会“托举”的水——船浮在水面、曹冲称象)
(5)溶解现象:(会“吃掉物质”的水,是指水能溶解物质。

溶解:糖、盐、高锰酸钾、味精……不溶解:面粉、沙子、泥土、豆油……)
15、地球上的是水主要分布在海洋、河流、冰川、湖泊和地下暗河。

地球上97℅的水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3℅的水是淡水。

16、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极少量的淡水。

淡水绝大部分储藏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大气中也含有小部分看不见的水蒸气,只有一些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可以供人类直接使用。

17、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

如果地球上的水相当于一杯水,其中淡水只相当于一汤匙的水,容易开发利用的淡水只相当于一滴水。

这一滴可以利用的淡水还被不同程度地污染了。

18、绝大多数的水污染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水资源危机,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

19、要获得更多干净的淡水,人们用过滤的方法净化水、使咸水变淡水。

20、人类的哪些活动容易引起水污染?
答:(1)农业污染: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2)工业污染:排放废气、废水。

(3)生活污染:生活污水随便排放。

21、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答:(1)洗漱时不关水龙头。

(2)淘米、洗菜、洗衣服的水随意倒掉。

(3)使用大量的水洗车。

(4)自来水管发生漏水或爆管未及时得到修理
22、节约用水的方法:(1)用杯子装水刷牙,用盆装水洗脸;(2)用盆装水洗蔬菜、水果、餐具;(3)洗澡的水用来洗衣服、洗车、冲厕所、拖地等;(4)用完水后,要把水龙头拧紧;(5)淋浴时可间断放水,避免长时间冲淋。

23、探究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材料:大试管、橡皮泥、植物油、小草、直尺等
实验过程:将小草放到装有水的试管内,用直尺量好水的高度,在水面滴上极低植物油,放在阳台上,每天用直尺测量试管内水的高度。

24、设计实验证明水有压力。

实验材料:饮料瓶1个、胶布、水
实验过程:(1)用钉子在瓶壁由上向下等距离扎3个一样大小的孔。

(2)用一长条胶布将3个孔贴上,再往瓶里装水。

(3)撕去胶布,看到孔越低,水射出的距离越远。

实验结论:水能产生压力,水位越高,压力越大;水位越低,压力越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