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4、《听诊器的由来》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新版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听诊器的由来》名师教案(可直接打印)

部编新版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听诊器的由来》名师教案(可直接打印)

《听诊器的由来》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肺、喇”等15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能正确、顺畅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3.激发学生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爱科学,学科学,树立长大为人类做贡献的理想。

教学重点:1.正确读写生字和有关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爱科学,学科学,树立长大为人类做贡献的理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播放音乐:《我爱发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伟大的发明?组织教学。

1.出示听诊器的挂图,引发兴趣。

同学们,请你们一起告诉老师,图上画的是什么吗?对。

这就是医生给病人看病时经常用到的听诊器。

(板书:听诊器)2.简介听诊器。

听诊器也叫听筒,用它可以听到人体内的各种声音,比如:呼吸声、心跳声。

3.听诊器的发明,还有一段故事呢。

大家想知道吗?(板书“由来”)让我们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自由读课文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读课文:读课文,划生字。

借拼音,读准确。

2.听老师范读,给生字词注上拼音,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3.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克、肺、治、疗、板、蹲、胸、腔、凑、析、研、效、喇、叭、状。

①去音认读;②注音领读。

4.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5.重点认读:肺、喇。

(1)“肺”字是左右结构,右面竖一笔下来,区别于“市”。

(2)“喇”字和“刺”字不同。

6.小组内循环读课文,把读错的字找出来,互相纠正。

7.开火车读准字音。

三、情景朗读,感知文本导学:听诊器是做什么用的?它又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呢?一百多年前,法国有位医生叫雷奈克。

他看到许多肺结核病人,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而痛苦地死去,心里非常难过。

(“非常”读的时候声音要拖长,表示程度。

“难过”读的时候声音要低沉,读出难过的语气。

)他一直在想:怎样才能及早发现人体内出现的病变呢?有一天,雷奈克从一座花园走过,看见两个男孩儿正在跷跷板那里玩儿。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听诊器的由来 2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听诊器的由来 2
小男孩只不过在玩耍,却让想?
四、作业




15.听诊器的由来
小男孩站、弯、贴、蹲、划——听到声音
受到启发
雷奈克小木棍→空心木管→两端喇叭状
第一个听诊器




1.读课文。
2.读科学家的故事,讲给同学们。
集体备课老师签名及简评
15《听诊器的由来》
第一课时
教学
目的
1.会认17个字,生写8个字及以下词语:体内、木板、紧贴、赶紧、医生、病人。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材分析
重点
认读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8个生字。
难点
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具及电化教学手段
教学挂图、录音机、生字卡
教学步骤、内容方法
修改意见
一、导入新课
你们见过听诊器吗?(看病时,医生将它挂在耳朵边,把另一头对着胸部,诊断病情)。鲁班发明了伞,谁发明了听诊器?又是怎么发明的,今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他们一个站在这头,弯着腰,把耳朵紧贴着跷跷板;一个蹲在那头,用一枚铁、钉钉在跷跷板上轻轻地划着。”
①圈出动作的词。
②指名两个同学上台(看图)、表演,师指导(要把这些动作体现出来)
③你们能听到什么?(讲自己听到的声音)
(4)雷奈克对这两个小男孩的作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怎么做呢?(问、试了试)
(5)他高兴极了,想到了什么?(要是靠着病人的胸腔能听出声音就好了。)
(学生能说到课文内容都行。如:a、雷奈克是法国医生。b、他看到许多肺结核病人死去,心里很难过。c、他想:怎样能及早发现人体内出现的病变。)
小结:想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出现的病变,这就是雷奈克医生想发明听诊器的原因。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听诊器的由来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听诊器的由来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听诊器的由来在二年级的语文S版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教学工具——听诊器。

同学们可能对听诊器的由来并不了解,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听诊器的作用听诊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用于听取人体内部的声音。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听诊器模拟各种语音,让学生自我感受语音的发音、声调、抑扬顿挫等方面的特点,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语音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听诊器的由来听诊器的发明与应用与医学有关。

在19世纪初,法国医生拉埃涅(Laennec)发明了第一种听诊器——木制听筒,用于听诊患者胸部的呼吸与心跳声。

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听诊器的材质、结构和功能得到了不断改进与完善。

应用于语文教学的听诊器则是在20世纪初开始出现的。

当时的一些语言学家通过研究人们产生语音的过程,认为在产生、听取语音时,喉部和听力器官产生的共鸣是非常关键的。

因此,他们借鉴医学中的听诊器,研制出了用于语音教学的听诊器。

听诊器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听诊器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并不只是单纯地模拟语音,它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

比如:1.听音辨字:老师可以模拟某个生字的发音,让学生在听到声音后立刻辨认出这个字。

2.比音辨意:老师可以播放两个相似但不同意义的词语的发音,让学生通过听音辨别出这两个词语,从而借此增进对汉字的理解。

3.听讲评话:老师可以借助听诊器,检查学生的口音、语调、语言流畅度等方面的表现,并进行及时的评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听诊器的使用注意事项虽然听诊器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时要注意卫生,老师需要对听诊器进行消毒。

2.不要过于依赖听诊器,即使是配合听诊器使用,学生也需要尽量自己去感受语音特点,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高口语表达和听说能力。

3.科学地运用听诊器,在灵活运用的同时需要有适当的教学节奏。

总之,合理运用听诊器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增进学生对语音的理解,培养他们熟练准确并富有感情地运用文字的能力。

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听诊器的由来》优秀教学课件

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听诊器的由来》优秀教学课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S)版
二年级下册
15 听诊器的由来
内紧板近克医弯病
独体结构
体内内部内地雷奈克每天都用小木棍仔细听病人内脏的声音。

n-i

左右结构
木板钢板板凳两个男孩正在跷跷板那里玩。

b2n
木字旁
上中下结构
克服克隆克星他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到达目的。

k-
十部
上下结构
弯腰弯路弯曲他弯腰把耳朵紧贴着跷跷板。

w`n
弓部
上下结构
赶紧紧跟紧急
他高兴极了,赶紧跑回医院。

j@n

半包围结构
凑近近处接近雷奈克用木棍一头靠着病人的胸腔,另一头凑近自己的耳朵。

j#n
走之底
半包围结构
医院医治医疗雷奈克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给医学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y~
三框儿
半包围结构
病人病从口入他医治了许多病人。

b#ng
病字旁。

最新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4课《听诊器的由来》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

最新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4课《听诊器的由来》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

14 听诊器的由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看图复述雷奈克医生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经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爱科学,学科学,树立长大为人类做贡献的理想。

教学重点: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图片教学方法:讲授与合作讨论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听诊器的挂图,引发兴趣。

1、观看听诊器的图片,让学说说在哪见过这个东西,它是做什么的,相机板书“听诊器”。

2、教师:听诊器的发明,还有一段故事呢。

在家想知道吗?板书“由来”,理解其意思。

二、尝试读文,感知课文。

1、听老师范读课文,想想本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交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全文,要求尽量把每个字音都读准确。

三、集中识字,交流识字方法1、.抽读生字卡片2、不认识的字再进行重点学习,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3、再读读易错字,组词或造句。

四、再读课文1、生找朋友互读课文,注意把每个生字都读对了。

2、请个别同学分段读课文,并纠正其读音。

(五)书写指导1、生整体观察字形,指出易错字。

2、重点指导:(1)“病”字主要写好“丙”字,不是“两”,最后一笔是个点。

(2)“究”上面是为“穴”,下面为“九”,不要漏掉最后一撇。

3、让生读读,写写。

第二课时一、复习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2、练习扩词。

二、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自由汇报(3)指导朗读。

读出心里非常难过的语气。

(4)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5)你觉得雷奈克示位怎样的医生?2、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雷奈克是怎样发明听诊器的呢?自由朗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2)雷奈克发明听诊器受到什么事情的启发?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语文版二年级下册《听诊器的由来》课文及教学设计

语文版二年级下册《听诊器的由来》课文及教学设计

【課文】一百多年前,法國有位醫生叫雷奈(nài)克(kè)。

他看到許多肺(fèi)結核(hé)病人,由於沒有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zhìliáo)而痛苦地死去,心裏非常難過。

他一直在想:怎樣才能及早發現人體內(nèi)出現的病變呢?有一天,雷奈克從一個花園走過,看見兩個男孩兒正在蹺(qiāo)蹺板(bǎn)那裏玩兒。

他們一個站在這頭,彎著腰,把耳朵緊貼著蹺蹺板;一個蹲(dūn)在那頭,用一枚鐵釘在蹺蹺板上輕輕地劃(huá)著。

雷奈克很好奇,就問他們在幹什麼。

一個男孩兒告訴他,通過木板能清楚地聽到另一頭劃木板的聲音。

雷奈克試了試,果然,聲音沿著木板傳了過來。

他高興極了,趕緊跑回醫院,找了一根小木棍(ɡùn),一頭靠著病人的胸腔(xiōnɡqiānɡ),另一頭湊(còu)近自己的耳朵。

啊!呼吸聲,心跳聲,都聽到了。

從此,雷奈克每天都用小木棍仔細聽病人內臟的聲音,然後分析(xī)研(yán)究,作出診斷。

後來,雷奈克發現,用空心木管聽診效(xiào)果更好。

於是,他改用空心木管,並且把兩端做成喇叭(lǎba)狀,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

【教學設計一】一、教學要求: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看圖復述雷奈克醫生發明“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的經過。

2、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從小善於觀察,勤於思考,愛科學,學科學,樹立長大為人類做貢獻的理想。

3、學會13個生字。

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語的意思。

二、教具準備:電腦、CAI課件三、教學課時:1課時四、教學過程:(一、)導入:1、(出示一幅圖)同學們,請你們一起告訴老師,圖上畫的是什麼嗎?對。

這就是醫生給病人看病時經常用到的聽診器。

(板書:聽診器)2、(簡介聽診器)聽診器也叫聽筒,用它可以聽到人體內的各種聲音,比如:呼吸聲、心跳聲。

二年级语文下册 听诊器的由来2教案 语文S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 听诊器的由来2教案 语文S版
“他们一个站在这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着腰,把耳朵紧贴着跷跷板;一个蹲在那头,用一枚铁、钉钉在跷跷板上轻轻地划着。”
①圈出动作的词。
②指名两个同学上台(看图)、表演,师指导(要把这些动作体现出来)
③你们能听到什么?(讲自己听到的声音)
(4)雷奈克对这两个小男孩的作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怎么做呢?(问、试了试)
(5)他高兴极了,想到了什么?(要是靠着病人的胸腔能听出声音就好了。)
教材分析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听诊器的由来。
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培养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具及电化教学手段
教学挂图、录音机、生字卡
教学步骤、内容方法
修改意见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识。
2.读课文(测读)。
二、学习课文
播放有关医学仪器,逐一介绍,激发学习兴趣。
1.默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换偏旁:珍—诊 孩—核 浇—跷 揍—凑
(4)自由读,开火车读,小组读。
(5)读句子(测读)。
3.出示会写字卡片。
(1)读准字音。(方法同上)
(2)给生字找朋友,进行扩词。
4.指导写字。
(1)分类指导,师示范并提示。
左右结构的字:“吸、板”注意左窄右宽,“木”作偏旁捺要点,吸右边“ ”只一笔。
上下结构的字:“克、变、紧”注意上短下长,“弯”的下边是“弓”。
15《听诊器的由来》
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的
1.会认17个字,生写8个字及以下词语:体内、木板、紧贴、赶紧、医生、病人。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材分析
重点
认读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8个生字。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听诊器的由来》教学设计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听诊器的由来》教学设计
设想:结合课文内容,通过故事分享、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到医生的责任和担当。同时,引入科学家发明听诊器的真实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设想
1.导入新课:以一个谜语或小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2.新课学习: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听诊器的发明背景和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并进行课堂朗读训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在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听诊器的发明背景、作用及其在医学发展中的重要性。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新学的生字词,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表达能力。
设想:通过图片展示、实物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听诊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相关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
a.根据课文内容,连线听诊器发明者和作用。
b.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如“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听诊”。
c.仿写句子,如“听诊器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病人的病情)。”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五)总结归纳,500字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难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想: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设计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情感态度,以及勇于创新、追求进步的精神。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里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只要是你印象最深的、最精彩的、最快乐 的、最受感动的等都可以写。 三、例文引路,学法迁移
1.过渡: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篇话说寒假生活的例文,仔细读一读,边读 边想一想,这
这节课力求做到人人参与。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能思则能疑,疑而促进问,问而获得知,疑是 深思的结果, 是获得新知的起点。
6 课文中哪句话也说明雷奈克听到了声音呢?找出来读一读,果然说明了什么?你能用 “果然”说一句话吗? 7当雷奈克发现木板能传声的时候,他是怎样表现的呢?读一读,读出高兴的感情,赶 紧 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语说吗?从赶紧中你体会到什么? 8看图,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画面,想象他会听到些什么?当他听到病人的呼吸声、心 跳 声,他又会怎样表现呢?用惊喜的语气朗读“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是不在这 10 个饺子里。 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我就会时刻提醒自己, 无
论干什么事都要考虑周到,不要盲目行事。 2. 读后讨论:这篇作文说了些什么?你觉
得哪些地方有情趣,怎么有趣?了解例文写作 思路。
小结:在事情发展过程中,抓住人物的动 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等方面展开具体的 描写。 3. 学生再读例文体会写作方法。 四、精选材料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方法:讲授与合作讨论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听诊器的挂图,引发兴趣。 1、观看听诊器的图片,让学说说在哪见过这个东西,它是做什么的,相机板书“听诊器”。 2、教师:听诊器的发明,还有一段故事呢。在家想知道吗?板书“由来”,理解其意思。 二、尝试读文,感知课文。 1、 听老师范读课文,想想本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 交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全文,要求尽量把每个字音都读准确。 三、集中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1、.抽读生字卡片 2、不认识的字再进行重点学习,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3、 再读读易错字,组词或造句。 四、再读课文 1、 生找朋友互读课文,注意把每个生字都读对了。 2、 请个别同学分段读课文,并纠正其读音。 (五)书写指导 1、生整体观察字形,指出易错字。 2、重点指导: 1 “病”字主要写好“丙”字,不是“两”,最后一笔是个点。 2 “究”上面是为“穴”,下面为“九”,不要漏掉最后一撇。 3、让生读读,写写。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摘抄在课后词语花篮的空花朵上。 板书设计:
看到病人的痛苦,心里难过 想及早发现人体内的异常变化 14 听诊器的由来 受到木板传声的启发
用小木棍听病人内脏的声音 改进小木棍制成听诊器
1. 生读教学目标后师提问:什么是转述? 2. 引导学生读指南针和泡泡框里的话。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
教学难点:利用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 生词卡片。 2. 课件。 3. 搜集诗人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3 课时
二、古诗教学要显现其本色 力求用简单明了的教学显现古诗的本色——“以言造像,立象尽意”。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 的思想感情。 3. 会认“畔、御、侯”等 3 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隔、数” 等7 个 字。
3. 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转述别人的话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小组交流“寒假的生活”
要求:把最精彩、最快乐、最受感动的情景说清楚;小组成员要有分工, 要按秩序轮流转述,要求人人参与,人人评价。 四、各小组代表发言
各组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转述组内发言中最精彩的内容。 五、师生共同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侧重于从转述的角度进行评价,看小组代表转述时是否抓 住了要点,是否说出了小组同学发言中的最精彩的内容,语言是否连贯。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刚刚过去, 你们一定有许多经历想告诉大
家,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畅谈发生在寒假生活中的故事。从中选择一 件印象最深的事写成一篇作文。
(板书作文题:话说寒假生活) 二、审题 (一) 看了习作题目后,有什么问题没有? 引导学生弄清: 1.什么是寒假生活?(寒假里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2.什么是话说?(不拘形式,随便谈) 小结:话说寒假生活,就是要 写我们在寒
9 齐读第二自然段。 10雷奈克从此都用小木棍仔细听病人内脏的声音,然后分析研究,作出诊断,在使用 过程 中,雷奈克又发现了什么?做了怎样的改进?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1 说说雷奈克发现的第一听诊器的样子,并动手把它画下来,展示学生的作品。 12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 拓展延伸
1、齐读课文。 2、在小组内交流“雷奈克发现听诊器的经过”,然后小组内派代表说,班级内互相点评。 3、你喜欢雷奈克吗?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雷奈克发明的听诊器对医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个故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一百多 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要感谢这位心中装着病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医生—— 雷奈克。
每 样包上 6 个。意思是:如果吃到带钱的
饺子,这一年就会发财,如果吃到带枣的饺子, 这
一年就会好运早来;如果吃到带糖的饺子, 这
一年就会过得“甜甜蜜蜜”,一家人就会和和睦睦。6
是吉祥的数字。虽然这只是人们对新年的期望,
但我们家还是继承了这种传统。
初五晚上,我们吃饺子送年。爸爸在吃第一
个饺子时,只听见“咯噔”一声,第一个钱被爸
14 听诊器的由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 15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图复述雷奈克医生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 诊器”的经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爱科学,学科学,树立长大为人类做贡献的 理想。 教学重点:会认 15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枣,现在只剩下了 10 个饺子,我不甘心落后,
想:这 10 个饺子里肯定有 3 个枣,虽然,我已经吃
得很饱了,但还是抵不住枣饺子的诱惑。我揉
了揉肚子,不由自主地又吃了两个饺子, 可还
是没有吃到枣饺子。我看了看一向来自强好胜的爸爸和妈妈,他们悠闲地吃着别的菜,好像并
不在乎我是否把剩下的 3 个枣吃出来。我
爸吃着了,他露出了得意的笑容。这时, 妈妈
也学着爸爸的样子说:“你猜这个饺子里有没有东
西?”我想:妈妈一向爱开玩笑。自信地说:“没有!”
结果第一块糖又被妈妈吃着了。现在就我还没有吃着
东西呢!我非常着急。最后,我吃了 20 个饺子,
只吃出了 3 块糖,妈妈
吃了 25 个饺子,吃出了 4 个钱,2 块糖,爸爸 吃了 30 个饺子,吃出了 2 个钱,1 块糖和 3 个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2、练习扩词。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呢?
第二课时
学生自由汇报 3 指导朗读。 读出心里非常难过的语气。 4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5 你觉得雷奈克示位怎样的医生? 2、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 雷奈克是怎样发明听诊器的呢?自由朗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2 雷奈克发明听诊器受到什么事情的启发?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3 雷奈克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说了些什么?孩子们又告诉他什么呢? 4 分角色朗读雷奈克和孩子们的对话。 5木板真的能传声吗?请同学们做个小实验,出示一块木板,一个学生在木板的一头划 着 ,另一个学生蹲在木板紧贴着木板听声,然后请做实验的同学汇报。
设计思路:
本课古诗教学主要想体现课堂的扎实有效,教师传授学习方法,由“扶” 到“放”地引导学生分三步学习古诗。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一、 让语文课堂回归“纯棉”时代,“纯棉”的东西是“纯净自然的,温柔贴 心的,素朴简洁的”。在整堂课中,突出古诗教学的真实、扎实、丰实。
在课堂上,无需繁多的花样,通过朗读、解句、漫谈、想象、拓展,师 生之间言来语去,平平常常。
1.回忆上节课能说会道中师生交流的相关 内容。哪些内容可以写进本次习作。 根据学生讨论发言板书:
谈谈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 说说雪地探险的惊险 春节拜年、放烟花、旅游等 五、学生练习写作,老师作个别指导 六、师生共同评点草稿
七、修改习作,认真誊写
语文(S)教学设 计
教 材:语文(S)四年级 下 册课 文:5古诗三首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不管那么多,又吃了 5 个饺子,还是没有吃到枣
饺子。我开始怀疑他们是不是已经把剩下的
3 个枣吃出来了?我看了看他们的“战利品” 没有多呀?就在这时他们不约而同地来夹这 3
个饺子,我看了他们的动作,想:这最后的 3 个
枣,一定就在这三个饺子里!我连忙拿起筷
子夹起这三个饺子就往嘴里送,一咬,怎么一 个枣也没有。这时,爸爸笑着说:“厨房里还有一盘 饺子没煮。”我跑到厨房一看,果然还有一盘饺子没 煮呢,我后悔不已。恰好这 3 个枣就
位同学都说了些什么。(发给每位学生)例 文 : 我的寒假生活 (根据情况从略)
每当我看到人们过春节那喜洋洋的照片和 节目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今年初五我
结合阅读教学,用例文引
干 的一件“傻事”。
路,分步诱导,教给学生观察
初五也叫“破五”,是送年的意思,传统的
和表达的方法,学生接受快,
送年也要吃饺子,而且饺子里还要包上钱、枣、 使之变得更加实用、有效。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