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亡羊补牢》说课稿
《亡羊补牢》教案(优秀4篇)

《亡羊补牢》教案(优秀4篇)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亡羊补牢》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复习并二次指导重点生字。
2、复述课文把握人物说话的语气、动作。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的道理。
教学重点:1、讲故事时把握人物说话的语气。
2、初步懂得“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的道理。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回忆字义,通过扩充题目讲述故事梗概1、回忆课题,听写并进行书写二次指导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一篇成语,还记得它的名字吗?(亡羊补牢)。
题目中有我们上节课学过的三个生字呢,你能正确地写好它们吗?好,拿起笔,默念写字姿势,开始写。
(展示学生书写,并进行二次指导)反馈:他写得对不对?回想上节课学写这三个字的要求,你看他哪个字写得?“补”左右结构的字要些紧凑,注意哪笔呢?(竖的位置)那么,把你写得不满意的字在右边的田字格中再工工整整地写一遍,争取这次写好。
同学们认认真真地写,老师在黑板上也认真地写下这则成语的名字。
2、回忆重点字义,初步讲述故事过渡语: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你还记得这两个字的意思吗?亡:丢失;牢:羊圈3、扩充题目讲故事,激发阅读期待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一个简单概括文意的方法—扩充题目法,你能用上这种方法概括亡羊补牢这个成语吗?谁来试试?有一个人丢了一只羊,后来他听了别人的劝把羊圈补好了,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评:你帮助大家简单回忆了这则成语故事,扩充题目这种方法多有用啊,希望今后的学习中你能用上。
读完这个故事,你们喜欢吗?想讲讲吗?讲给别人听也是书后的一个要求,打开书,先读一读,再试着讲一讲。
预设一:他把整个故事怎么发生的、后来怎么样了和结果怎么样讲得清清楚楚,他还有哪儿吸引你吗?到底怎样讲才能让别人特别特别喜欢听呢?把人物说的话讲特别有必要。
那么,故事中都有谁说了什么话,打开书找到画下来,再读读。
评:讲得很流畅,说明课下你预习得很充分。
预设二:他把邻居对养羊人的劝告讲出来了,你们觉得还应该讲出什么?这可对情节的发展很重要。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正确读写“亡羊补牢、劝告”等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两组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4.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难点1.理解成语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寓言故事。
2.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1)识字。
利用熟字识记,如:比—此;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如:防—坊,端—喘;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如:则、钻;结合语境识记,“筋、疲”可在成语“筋疲力尽”中学习;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寓、圈、叼、坊、疲”等字。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8个字。
上下结构的字中,“牢、筋”上小下大;“告、丢”上宽下窄,第二横要写长些。
左右结构的字“钻、劝”,都是左窄右宽,要指导学生把握字各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
2.朗读教学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读好人物对话。
通过对比的方法,读好语气词和表示动作的词语,读出故事情节的变化。
由扶到放,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则寓言,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亡羊补牢》▶课时目标1.借助拼音认识“寓、则、亡”等10个生字,会写“亡、牢、钻”等6个字。
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亡羊补牢、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第一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过程板块一初读课文,走进故事1.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了解寓言。
①看图猜成语。
准备好了吗?谁来猜猜这几幅图分别描绘的是什么成语?(课件出示坐井观天、狐假虎威、刻舟求剑图)②介绍寓言故事的特点。
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 的说课稿》

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的说课稿一、说教材《亡羊补牢》是一篇寓言故事,这个故事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往往以一个生动的故事作为开头,而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或教训就是这篇寓言的主题。
《亡羊补牢》这个故事中出现了两个角色,一个是养羊人,另一个是他的邻居。
故事讲述了养羊人两次丢失羊后,听取了邻居的劝告,及时修补了羊圈,从而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可以防止事情进一步恶化。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这个故事的情节和蕴含的道理,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积极解决问题、预防问题的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认识到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这个故事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个道理。
四、说教法与学法1.教法:采用情境创设、引导探究、点拨启发、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
2.学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导入新课,从生活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2.学习新课: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同时,采用点拨启发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巩固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并谈谈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然后,提供一些与这个主题相关的寓言故事或生活实例,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思考。
4.归纳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这个道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六、说评价与反馈1.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小组讨论、口头表达、拓展阅读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020】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2《亡羊补牢》说课稿

4、“以读代讲法”: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本篇课文有几句寓意深刻的句子,教学这一部分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合作、交流寓意.。
二. 读课文认知生字,检查生字.
三.直观感受,理解寓言内容.
在这里我采用直观教学法.1.电脑课件播放“亡羊补牢”的动画,解说词既是寓言内容.由于小学生还是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所以有趣的动画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有助于理解寓言内容.
2.小组用自己的话讲讲这篇寓言故事,让学生整体感知这篇寓言.
教学过程:将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反复朗读,悟出道理---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一.自学释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求知的欲望都从疑问开始.首先用多媒体出示课题“亡羊补牢”,看到课题你想问些什么问题?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由于亡羊补牢是一篇古代寓言,题目是文言,学生不太理解,可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弄明白“亡”“牢”的意思,从而初步了解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2020】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2《亡羊补牢》说课稿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亡羊补牢》是一篇寓言.。它通过一个牧羊人两次丢失羊,修羊圈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这则寓言内容较短,清洁简明有趣,寓意深刻.。
依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和二年级教学为主,抓住重点字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进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说课(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说课(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说课第1篇】【说教学目标】1、讲读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体会其中寓意:懂得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
【说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
【说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说教学准备】1、收集古代的寓言故事。
2、制作动画课件或搜集两则寓言的动画片。
【说教学过程】一、复习部分1、上一课讲了《揠苗助长》,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2、《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你懂得一个什么道理?二、引入部分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出示课题)老师跟你们一样在课前认真预习了这篇寓言,大概知道这寓言讲的是什么内容,但是老师遇到了一个总想不通的问题:这个养羊人(示意学生看插图),他究竟是一个聪明人,还是一个糊涂人?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认真学习《亡羊补牢》这篇寓言,帮老师解决这个别问题……三、讲读悟理部分1、听课文录音,初步了解寓言故事内容(幻灯出示本课第一个问题:寓言先讲了什么?接着讲什么,最后结果怎样?)──目的:培养学生“把一段话说清楚”。
2、看学生表演的哑剧《亡羊补牢》。
(过渡:听了课文录音,又看了哑剧,可能还有同学们还有不懂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找找寓言中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我们一道解决。
)3、自学课文,通过“出问题考大家”的自学活动共同解难释疑。
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丢第一只羊(1~3段)第二部分:丢第二只羊(4~5段)4、第一部分,估计学生所提的总是如下:字词方面:⑴从前是什么意思或它的近义词是什么?(以前)⑵羊圈(juàn)另外一个读音组词⑶窟;窿查字典(尤其注意除部首外有几画)⑷街坊是什么意思?(邻居)⑸与“叼”最相似的字哪个?(叨)内容理解方面:⑴羊为什么会被叼走?⑵街坊是怎样劝他的?⑶养羊人怎样回答的?⑷他的回答对吗?(注意:这个问题不必多讲,留下悬念后面解决)第二部分,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字词方面:⑴后悔是什么意思?⑵劝告意思或近义词?⑶从此是什么意思?你能想出一个和“此”最相似的形近字?⑷“从此”造句。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亡羊补牢》说课稿

《亡羊补牢》说课稿《亡羊补牢》是一篇寓言。
它通过一个牧羊人两次丢失羊,修羊圈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这则寓言内容较短,清洁简明有趣,寓意深刻。
依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和二年级教学为主,抓住重点字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进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会认生字,会写田字格的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等词语2.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3.理解寓言内容,结合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寓言故事。
由于刚上二年级的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就成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未突破这一重难点,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法:1.直观法:运用课间播放寓言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津津有味的观看中了解寓言内容。
2.比较法:把文中几个关键的具有特殊句式和语气的句子与几个普通的句子相比较,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寓意.3.合作学习法:为突破哦这只重难点,我将采用直观法,比较法来引导学生自学,合作讨论,交流寓意.4、“以读代讲法”: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本篇课文有几句寓意深刻的句子,教学这一部分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合作、交流寓意。
教学过程:将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反复朗读,悟出道理---联系实际,加深理解”.一.自学释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求知的欲望都从疑问开始.首先用多媒体出示课题“亡羊补牢”,看到课题你想问些什么问题?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由于亡羊补牢是一篇古代寓言,题目是文言,学生不太理解,可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弄明白“亡”“牢”的意思,从而初步了解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羊丢失后修理羊圈”.二. 读课文认知生字,检查生字.三.直观感受,理解寓言内容.在这里我采用直观教学法.1.电脑课件播放“亡羊补牢”的动画,解说词既是寓言内容.由于小学生还是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所以有趣的动画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有助于理解寓言内容.2.小组用自己的话讲讲这篇寓言故事,让学生整体感知这篇寓言.四.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寓意.寓言的道理是蕴涵在故事的字里行间的.因此要紧扣故事内容,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中理解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用“---”划出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听了街坊邻居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第二次丢羊后他是怎样想的,并说说两次的结果分别是什么?学生通过对比就会发现,这两次丢羊他的想法是不同的,而且直接导致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一是不听劝告结果继续丢羊,一是接受劝告结果不丢羊.养羊人这前后两次不同态度的对比正是理解本篇寓言寓意的关键.2.重点句子理解. 因此,在这里我设计了对比法,通过两个不同句式的对比说一下那一个更好,为什么?进一步理解寓意,体会两次态度的差别.第一组句子对比: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让学生把它变成肯定句“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试读一下这两个句子,哪一个语气更强些?(反问)为什么要用反问句?(更能突出养羊人根本没想后果执迷不悟.)指导学生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并插入小讨论,如果你是养羊人你回怎样做?第二组句子对比:出示“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与“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个别读,范读,齐读.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划出有关的词语.( “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的行动上改过了)知道读出重音.讨论:养羊人现在才后悔,现在才动手修羊圈晚了吗?3.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邻居对养羊人的关心,和养羊人的两次不同态度。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正确理解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说重点难点:了解语言的主要内容,体会寓意。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寓言,谁能说说什么叫寓言(寓,寄托;言,讲道理。
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寓言《亡羊补牢》。
(说板书课文题目)二、解题,引出主要内容1、请同学们查字典,说一说题目中的“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
【“亡”在古代指丢失。
“牢”在文中指羊圈。
】2、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养羊人丢失了羊才去修补羊圈。
)三、学习生字、新词1、出示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劝告,后悔2、交流讨论,记忆字形。
窟:上面是“穴宝盖”,下面是“屈”。
街:中间最后一笔是“提”。
窿:上面是“穴宝盖”,下面的“折文旁”下面有一横,不要丢掉。
3、口头组词。
四、深入学习,理解寓意1、默读课文。
思考: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丢了两次羊,因为羊圈破了。
)2、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画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丢羊的事。
(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狼从窟窿里叼走了羊,所以羊少了一只。
)(3)句式训练。
投影出示填空:我今天特别高兴,原来_______。
因为小丽生病了,所以_______。
(4)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什么呢(不听街坊的劝告。
)指名读街坊和养羊人的对话。
(5)养羊人的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养羊人的想法不对。
因为他不修羊圈,羊还会再丢。
他只想到已经丢的羊回不来了,却没有想到还会再丢羊。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说课稿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说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说教学准备:投影说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
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
(第三句)(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
(指导方法)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亡羊补牢》说课稿
《亡羊补牢》是一篇寓言。
它通过一个牧羊人两次丢失羊,修羊圈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这则寓言内容较短,清洁简明有趣,寓意深刻。
依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和二年级教学为主,抓住重点字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进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会写田字格的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等词语
2.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寓言内容,结合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寓言故事。
由于刚上二年级的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就成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未突破这一重难点,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法:
1.直观法:运用课间播放寓言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津津有味的观看中了解寓言内容。
2.比较法:把文中几个关键的具有特殊句式和语气的句子与几个普通的句子相比较,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寓意.
3.合作学习法:为突破哦这只重难点,我将采用直观法,比较法来引导学生自学,合作讨论,交流寓意.
4、“以读代讲法”: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本篇课文有几句寓意深刻的句子,教学这一部分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合作、交流寓意。
教学过程:将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反复朗读,悟出道理---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一.自学释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求知的欲望都从疑问开始.首先用多媒体出示课题“亡羊补牢”,看到课题你想问些什么问题?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由于亡羊补牢是一篇古代寓言,题目是文言,学生不太理解,可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弄明白“亡”“牢”的意思,从而初步了解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二. 读课文认知生字,检查生字.
三.直观感受,理解寓言内容.
在这里我采用直观教学法.1.电脑课件播放“亡羊补牢”的动画,解说词既是寓言内容.由于小学生还是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所以有趣的动画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有助于理解寓言内容.
2.小组用自己的话讲讲这篇寓言故事,让学生整体感知这篇寓言.
四.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寓言的道理是蕴涵在故事的字里行间的.因此要紧扣故事内容,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中理解
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用“---”划出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听了街坊邻居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第二次丢羊后他是怎样想的,并说说两次的结果分别是什么?学生通过对比就会发现,这两次丢羊他的想法是不同的,而且直接导致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一是不听劝告结果继续丢羊,一是接受劝告结果不丢羊.养羊人这前后两次不同态度的对比正是理解本篇寓言寓意的关键.
2.重点句子理解. 因此,在这里我设计了对比法,通过两个不同句式的对比说一下那一个更好,为什么?进一步理解寓意,体会两次态度的差别.
第一组句子对比: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让学生把它变成肯定句“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试读一下这两个句子,哪一个语气更强些?(反问)为什么要用反问句?(更能突出养羊人根本没想后果执迷不悟.)指导学生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并插入小讨论,如果你是养羊人你回怎样做?
第二组句子对比:出示“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与“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个别读,范读,齐读.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划出有关的词语.( “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的行动上改过了)知道读出重音.讨论:养羊人现在才后悔,现在才动手修羊圈晚了吗?
3.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邻居对养羊人的关心,和养羊人的两次不同态度。
4.小组合作学习,归纳寓意.寓意是本课的难点,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环境,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在遇到学生单独解决问题比较困难时,小组合作比较有效.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设计,基本可以突破重难点.
5.朗读课文并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先小组讨论发表意见,然后老师总结.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不迟,改正的越快,错误造成的恶果就越小.现在我们通常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比喻发生错误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五.指导复述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新课表要求我们“要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我要学生根据这节课的语文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六.作业:
1.熟读本则寓言
2.说出“亡羊补牢”成语的意思.
3.搜集其他寓言,准备下节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