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DA发布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合集下载

0.疫苗临床相似性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0.疫苗临床相似性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疫苗临床相似性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网征稿)药品审评中心目 录一、前言 (1)二、临床试验设计的一般考虑 (1)三、研究和评价的具体要求 (2)(一)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3)1. 对照疫苗的选择 (3)2. 研究疫苗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3)3. 免疫原性替代终点的评价 (4)4. 安全性评价 (5)(二)批(次)间一致性临床试验 (6)(三)临床试验生物样本检测的基本要求 (6)四、临床试验设计的统计学考虑 (7)(一)等效/非劣效界值的确定 (8)(二)样本量 (8)(三)临床批(次)间一致性的等效性检验 (9)(四)统计分析人群和缺失值 (9)五、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和质量保证 (10)六、临床试验结果评价 (10)(一)免疫原性 (11)(二)安全性 (11)七、名词解释 (12)八、参考文献 (13)疫苗临床相似性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一、前言为进一步规范疫苗临床试验和提高临床研发水平,落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疫苗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498号)的要求,保证同类疫苗注册上市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一致性,指导与已上市的同类对照疫苗进行临床相似性研究的疫苗研发和评价,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此类疫苗的注册临床试验应首先符合国家药品管理相关法规,遵循总局发布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疫苗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疫苗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指导原则》等相关要求,同时遵循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拟采用临床相似性研究进行评价的试验疫苗。

对涉及处方和生产工艺等变更的疫苗临床比较性研究也可参考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仅代表当前的观点和认识,应随研究的进展不断修订和完善,鼓励各方与药监机构进行沟通。

二、临床试验设计的一般考虑立项研发此类疫苗时要充分评估已上市同类疫苗临床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常选择进行临床相似性研究的对照疫苗应具有翔实的循证医学证据;临床试验设计时还要考虑同类疫苗的上市应用对所预防疾病流行病学特征的影响。

生物类似物指导原则

生物类似物指导原则

附件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一、前言近年来,生物药快速发展并在治疗一些疾病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临床优势。

随着原研生物药专利到期及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原研生物药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基础的生物类似药的研发,有助于提高生物药的可及性和降低价格,满足群众用药需求。

为规范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与评价,推动生物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指导原则。

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与评价应当遵循本指导原则,并应符合国家药品管理相关规定的要求。

二、定义及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所述生物类似药是指: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获准注册的参照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

生物类似药候选药物的氨基酸序列原则上应与参照药相同。

对研发过程中采用不同于参照药所用的宿主细胞、表达体系等的,需进行充分研究。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结构和功能明确的治疗用重组蛋白质制品。

对聚乙二醇等修饰的产品及抗体偶联药物类产品等,按生物类似药研发时应慎重考虑。

三、参照药(一)定义本指导原则所述参照药是指:已获批准注册的,在生物类似药研发过程中与之进行比对试验研究用的产品,包括生产用的或由成品中提取的活性成分,通常为原研产品。

(二)参照药的选择研发过程中各阶段所使用的参照药,应尽可能使用相同产地来源的产品。

对不能在国内获得的,可以考虑其他合适的途径。

临床比对试验研究用的参照药,应在我国批准注册。

对比对试验研究需使用活性成分的,可以采用适宜方法分离,但需考虑并分析这些方法对活性成分的结构和功能等质量特性的影响。

按生物类似药批准的产品原则上不可用作参照药。

四、研发和评价的基本原则(一)比对原则生物类似药研发是以比对试验研究证明其与参照药的相似性为基础,支持其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

每一阶段的每一个比对试验研究,均应与参照药同时进行,并设立相似性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二)逐步递进原则研发可采用逐步递进的顺序,分阶段证明候选药与参照药的相似性。

根据比对试验研究结果设计后续比对试验研究的内容。

CFDA发布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CFDA发布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CFDA发布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发表时间:2015-06-30T08:55:55.0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7期供稿作者:[导读] 生物类似药是指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获准注册的参照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

为指导和规范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与评价工作,推动生物医药行业健康发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对生物类似药的申报程序、注册类别和申报资料等相关注册要求进行了规范。

生物类似药是指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获准注册的参照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

由于生物类似药可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生物治疗产品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生物药的可及性和降低价格,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和管理工作,全球已有20余个国家或组织制定了生物类似药相关指南。

针对国内外药品生产企业在我国开展生物类似药研发的强烈意愿,为促进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及时组织药品审评中心等技术部门,在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相关指导原则及国际生物类似药成功研发案例的基础上,充分征求和听取业内专家和企业意见,结合我国生物药研发的实际情况和具体国情,本着既确保生物类似药与原研药的相似性,同时又能减少企业的研发时间和成本的原则,完成了《指导原则》的起草工作。

《指导原则》明确了生物类似药的定义,提出了生物类似药研发和评价的基本原则,对生物类似药的药学、非临床和临床研究和评价等内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指导原则》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对生物类似药的评价管理工作有了可供遵循的基本原则,为进一步规范此类药物的研发,提高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控制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类似药的选择:选择目标类似药的指定标准,例如相似性和可比性等。

这些标准应基于药物的相同活性成分、相似的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性质,以及相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

2. 研发过程:确保类似药的研发过程与原创药相似,包括药物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药物稳定性等方面。

同时,应关注类似药与原创药的差异,例如生物等效性或临床等效性的要求。

3. 相关性评估:进行包括体内和体外评估在内的相关性评估,以确定类似药与原创药之间的相似性和可比性。

体内评估如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研究,体外评估如药物的化学结构分析和药物动力学模拟等方面的研究。

4. 临床试验:进行类似药的临床试验,以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临床试验的设计应符合药物相关法规的要求,并与原创药的临床试验相似。

同时,应对类似药的适应症、用量和给药途径等进行评估。

5. 药物质量控制:建立适当的药物质量控制标准和方法,确保类似药与原创药在质量上的可比性和稳定性。

质量控制包括对药物的化学和物理性质、药效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测试和监控。

6. 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督与管理机制,确保类似药的质量和效果符合要求。

监督与管理包括对类似药的研发、生产和
销售等环节进行监管,以确保类似药的质量和可比性。

以上是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的一般内容,具体指导原则可能会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规和标准进行调整。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与衡量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与衡量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附件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一、前言近年来,生物药快速发展并在治疗一些疾病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临床优势。

随着原研生物药专利到期及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原研生物药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基础的生物类似药的研发,有助于提高生物药的可及性和降低价格,满足群众用药需求。

为规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与评价,推动生物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指导原则。

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与评价应当遵循本指导原则,并应符合国家药品管理相关规定的要求。

二、定义及适用围本指导原则所述生物类似药是指: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获准注册的参照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

生物类似药候选药物的氨基酸序列原则上应与参照药相同。

对研发过程中采用不同于参照药所用的宿主细胞、表达体系等的,需进行充分研究。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结构和功能明确的治疗用重组蛋白质制品。

对聚乙二醇等修饰的产品及抗体偶联药物类产品等,按生物类似药研发时应慎重考虑。

三、参照药(一)定义本指导原则所述参照药是指:已获批准注册的,在生物类似药研发过程中与之进行比对试验研究用的产品,包括生产用的或由成品中提取的活性成分,通常为原研产品。

(二)参照药的选择研发过程中各阶段所使用的参照药,应尽可能使用相同产地来源的产品。

对不能在国获得的,可以考虑其他合适的途径。

临床比对试验研究用的参照药,应在我国批准注册。

对比对试验研究需使用活性成分的,可以采用适宜方法分离,但需考虑并分析这些方法对活性成分的结构和功能等质量特性的影响。

按生物类似药批准的产品原则上不可用作参照药。

四、研发和评价的基本原则(一)比对原则生物类似药研发是以比对试验研究证明其与参照药的相似性为基础,支持其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

每一阶段的每一个比对试验研究,均应与参照药同时进行,并设立相似性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二)逐步递进原则研发可采用逐步递进的顺序,分阶段证明候选药与参照药的相似性。

根据比对试验研究结果设计后续比对试验研究的容。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二〇一四年十月二十九日目录1.前言 (1)2.定义及适用范围 (1)3. 参照药 (1)3.1定义 (1)3.2参照药的选择 (2)4.研发和评价的基本原则 (2)4.1比对原则 (2)4.2逐步递进原则 (2)4.3一致性原则 (3)4.4相似性评价原则 (3)5.药学研究和评价 (4)5.1一般考虑 (4)5.2工艺研究 (4)5.3分析方法 (4)5.4特性分析 (4)5.4.1理化特性 (4)5.4.2生物学活性 (5)5.4.3纯度和杂质 (5)5.4.4免疫学特性 (5)5.5质量指标 (6)5.7其它研究 (7)5.7.1细胞基质 (7)5.7.2制剂处方 (7)5.7.3规格 (7)5.7.4内包装材料 (7)5.8药学研究相似性的评价 (7)6.非临床研究和评价 (8)6.1一般考虑 (8)6.2药效学 (8)6.3药代动力学 (9)6.4免疫原性 (9)6.5重复给药毒性试验 (9)6.6其它毒性试验 (10)6.7 非临床研究相似性的评价 (10)7.临床研究和评价 (11)7.1一般考虑 (11)7.2临床药理学 (11)7.2.1药代动力学 (11)7.2.2药效动力学 (12)7.2.3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 (13)7.3有效性 (13)7.5免疫原性 (14)7.6适应症外推 (15)8.说明书 (15)9.药物警戒 (15)10.名词解释 (16)1.前言生物药在许多威胁生命的疾病治疗方面已显示出明显的临床优势。

随着原研生物药专利到期及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类似药的研发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助于提高医药产品的可获得性及可及性。

为规范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与评价,推动生物医5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指导原则。

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与评价应当遵循本指导原则,并应符合国家药品管理相关规定的要求。

2.定义及适用范围10本指导原则所述生物类似药是指,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获准注册的原研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

CFDA生物等效性豁免指导原则(正式稿)

CFDA生物等效性豁免指导原则(正式稿)

—1——
个口服药物采用质量平衡测定的结果或是相对于静脉注射的参照剂量, 显 示在体内的吸收程度≥85%以上(并且有证据证明药物在胃肠道稳定性良 好) ,则可说明该药物具有高渗透性。 (三)溶出度 口服固体常释制剂具有快速溶出的定义是:采用中国药典 2015 版附 录通则 (0931) 方法 1 (篮法) , 转速为每分钟 100 转,或是方法 2 (桨法) , 转速为每分钟 50 或 75 转,溶出介质体积为 500ml(或更少) ,在溶出介 质: (1) 0.1mol/L HCl 或是不含酶的模拟胃液; (2)pH4.5 缓冲介质; (3)pH6.8 缓冲介质或是不含酶的模拟肠液中,30 分钟内 API 的溶出均 能达到标示量的 85%以上。 口服固体常释制剂具有非常快速溶出的定义是:在上述条件下 15 分 钟内 API 的溶出均能达到标示量的 85%以上。 根据 BCS 分类系统,药品被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高溶解性、高渗透性(High Solubility- High Permeability) 第二类:低溶解性、高渗透性(Low Solubility-High Permeability) 第三类:高溶解性、低渗透性(High Solubility-Low Permeability) 第四类:低溶解性、低渗透性(Low Solubility-Low Permeability) 当口服固体常释制剂在体内的溶出相对于胃排空时间快或非常快, 并 且具有很高的溶解度时, 药物的吸收速率和吸收程度就不会依赖于药物的 溶出时间或在胃肠道的通过时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于 BCS 分类 1 类和 3 类的药物, 只要处方中的其他辅料成分不显著影响 API 的吸收, 则
1.辅料 BCS1类药物: 辅料有时候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速率和吸收程度。 一 般来说使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经批准的常释制剂常用辅料, 对 于BCS1类快速溶出的常释制剂的药物吸收速率和吸收程度不会有影响。 为 了支持生物等效豁免, 常释制剂中辅料的用量应该和该辅料在处方中对应 的功能保持一致(比如润滑剂) 。 当使用新的辅料, 或者非常规的大量使用常释制剂常用辅料, 要补充 提交该辅料的使用没有影响制剂生物利用度的证明资料。 可以通过将简单 的水溶液作为参比制剂来开展生物利用度研究。 大量使用特定的辅料, 例 如表面活性剂(如聚山梨醇酯80)和甜味剂(如甘露醇或山梨醇) ,可能 会有问题。 BCS3类药物: 该类药物和BCS1类药物不同, 如果想要申请生物等效豁 免, 必须有更充分的科学依据。 BCS3类药物制剂必须与参比制剂含有相同 的辅料组成。这主要是考虑辅料可能对低渗透性药物的吸收影响更显著。 因此, 仿制制剂的辅料种类必须与参比制剂完全相同, 辅料的用量应与参 比制剂相似或相同。 2.前药(Prodrugs) 前药的渗透性通常取决于转化药物的机理和(解剖学上的)部位。若 药物前体-药物的转化主要表现在肠道膜渗透之后,则应测定该药物前体 的渗透性。若转化表现在肠道膜渗透之前,则应测定该药物的渗透性。药 物前体和药物的溶出、pH溶解度数据也应与之相关。 3.复方制剂 —4——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一、背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和评价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

生物类似药是指与已上市的原研药物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上十分相似的生物技术药物。

由于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和评价过程中涉及到较多的科学技术和法规政策,为了规范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和申报程序,有必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指导原则。

二、原则内容(一)研发阶段1.确定原研药物:在生物类似药研发中,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已上市的原研药物作为比较对象。

2.生物类似药的选肽或抗体序列设计:采用与原研药物相似的核酸序列,确保选肽或抗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与原研药物一致。

3.工艺开发:通过合理设计工艺流程,生产出与原研药物相似的候选类似药。

4.药物质量控制:对研发的类似药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二)评价阶段1.体内药动学:通过临床试验,评估生物类似药在人体内的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动学特性。

2.药效学:通过临床试验,评估生物类似药与原研药物在治疗效果上的相似性。

3.药物安全性:通过临床试验,评估生物类似药在使用中的安全性,包括毒性、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

4.药物质量一致性与稳定性:通过质量控制试验证明生物类似药在不同批次、不同制剂之间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三、试行意义1.推动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与申报: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和申报过程涉及到较多的科学技术和法规政策,通过制定技术指导原则,可以规范研发流程,提高申报效率。

2.确保生物类似药的质量和安全性:生物类似药的质量和安全性是制定技术指导原则的核心目标,通过严格的研发和评价过程,可以确保生物类似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3.提高生物类似药的市场竞争力:生物类似药作为一种替代性药物,具有较低的研发成本和较短的研发周期,通过制定技术指导原则,可以提高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和评价效率,进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四、总结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的试行对于推动生物类似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