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开题报告]2014-03-01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对策开题报告

会计学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对策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 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看来不似以往那样被演绎得如火如荼,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平 静,上个世纪末期,我国的会计造假丑闻频繁上演,深圳原野,琼民源,红光实业,银广 夏,猴王,黎明股份等不胜枚举;本世纪初,美国的安然,施乐,世通,默克制药等巨头 企业的财务丑闻更是举世震惊,然而财务丑闻的曝光及紧随其后企业的寿终正寝,看似偶 然,实属偶然中的必然。这些财务丑闻的一连串发生,使得如何面对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 现象一度成了全球会计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领域的热门话题,其被关注程度达到有史以 来最高。美国政府为此迅速高效率出台了《2002 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在会计 职业监管、公司治理、证券市场监管等方面作出了许多新的规定,从而也为投资人的信心 做了法律上的保障。如今将近十年时间一晃而过,2007 年爆发的华尔街金融危机,让全世 界为之心惊胆战,通过世界各国政府近三年的不懈努力,虽然使得此次金融危机对世界经 济的严酷考验有所收敛,但是每个国家仍然将其作为他们最为关注和迫切解决的重点和难 题。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看似已不再如之前那么受到关注,但综观我 国乃至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无论会计领域或者社会经济领域,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始终存在,甚至随着世界发展脚步的加快,对经济及社会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也会日益 扩大和加深。 (二)意义
(一)研究目标 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存在的失真问题,既影响企业的管理,又会导致外部会计信息 使用者无法做出正确决策,比如造成潜在投资者无法作出积极的投资安排,税收部门难以
正确征税,不利于国家宏观分析决策等。在这种形势下,对云南省中小企业的会计 信息失真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找出对策,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本文旨在针对会计信息 失真的现状、成因开展研究,以期针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通过自己 的研究进一步引起社会各界对整个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重视。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经济管理学院2013届
题目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
课题类型论文课题来源自拟课题
学生姓名徐艺玮学号200908020073
专业会计学年级班09级1班
指导教师朱志敏职称副教授
填写日期:2012年12月10日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
(一)主要内容
目前,会计信息失真日益严重,不仅直接侵害国家利益,扰乱国家经济秩序,导致宏观经济决策紊乱,而且加剧了整个社会的诚信危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对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原因及其危害做出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综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不再仅仅是传统的个别会计人员挪用、贪污公款,而是以法人为主体的集体行为为主,单位负责人胁迫或诱使会计人员做假账、假表、玩数字游戏及变通处理经济业务,有的甚至串通注册会计师做假审计报告、假资金证明。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主要有政府方面的原因、单位负责人方面的原因会计人员本身的原因、中介机构的原因、会计规范本身具有的不完善性、现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不科学和会计监督体系的不健全。失真的会计信息不仅会引发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而且会驱逐真会计信息,甚至搅混资本市场,进而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会计信息失真的综合治理可以从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加强中介机构管理,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加强会计法规建设,逐步完善会计理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几方面入手。
会计信息失真的开题报告

会计信息失真的开题报告会计信息失真的开题报告一、引言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其准确性和真实性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会计信息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这给企业的经营决策带来了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影响以及如何应对。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1. 盈利管理为了满足股东、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企业可能通过盈利管理手段来控制财务报表中的利润数字。
例如,通过调整收入确认时间、资产减值计提和费用的确认等方式来操纵利润数字,以达到预期的财务表现。
2. 财务报表欺诈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融资、提高股价或掩盖经营问题,可能会采取财务报表欺诈行为。
这包括虚构交易、隐瞒负债、夸大资产价值等手段,以使企业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加健康和有吸引力。
3. 信息不对称企业内部的信息不对称也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
高层管理人员可能掌握着更多的信息,而低层员工则可能对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知之甚少。
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被篡改或隐瞒。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1. 资金成本增加由于会计信息失真,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的信任度降低,对企业的风险感知增加。
这将导致企业融资成本的上升,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负担。
2. 经营决策困难失真的会计信息会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误导,使企业管理层难以准确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这可能导致企业做出错误的决策,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3. 投资者保护问题会计信息失真给投资者带来了风险。
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往往依赖企业的财务报表。
如果这些财务报表存在失真,投资者将无法准确评估企业的价值和风险,从而可能导致投资损失。
四、应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1. 强化内部控制加强内部控制是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途径之一。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明确的审计程序、责任制和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提高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师作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和保护者,应秉持职业道德,坚守诚信原则。
会计信息失真开题报告定稿

会计信息失真开题报告定稿第一篇:会计信息失真开题报告定稿一、论文研究意义及背景会计作为一项以提供会计信息为基本职能的管理活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按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确定的会计核算目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满足真实、相关、及时、可比、谨慎等方面的要求,其中真实性是其最根本的要求。
所谓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十条的规定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可知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核算依据不真实或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虚假或实际情况不符。
在这一方面,中外的定义是有差异的。
在国外,会计信息失真就是财务报告舞弊---通过重大误导的财务报告(欺骗投资者或贷款人)并可能损害投资者的一种故意的管理舞弊。
他们认为会计信息失真从属于舞弊,因此他们用舞弊理论来分析会计信息的动机和原因,侧重于从管理当局方面分析。
而我国的经济学家们认为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工作各个环节中出现的作假、疏漏行为,侧重于从各个会计工作环节分析。
近年来,由于会计监督体系不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等各方面原因,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日趋严重。
它已经成为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损害国民的一大毒瘤,已到了非治不可之时。
据国家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证实,全国80%以上的企业的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已严重影响会计工作秩序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并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决策产生了误导,同时也助长了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甚至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此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因此,如何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成为当务之急!由此可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加强会计制度改革的一个主要课题,同样也是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正是本篇论文要研究的中心。
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会计信息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内部管理、对外披露、风险控制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的主观意识、经济利益诉求、信息技术不足等原因,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时有发生。
会计信息失真不仅会导致企业管理错误决策,还会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影响市场的公正和流动性。
因此,深入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分析其成因和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防范和解决措施,对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透明化,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和类型,包括财务造假、财务舞弊、账目不实、虚假披露等。
2.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和影响因素,包括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松散、员工诚信意识淡漠等。
3. 会计信息失真的监管机制,包括政府监管、内部监管、第三方监管等。
4. 防范和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员工诚信意识等。
方法上,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证研究方法相结合,深入分析国内外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借助统计学分析工具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索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和防范策略。
三、预期结果及意义本研究预计能够深入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和影响因素,对于对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透明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探讨会计信息失真的监管机制,为提高市场公正程度、保护投资者利益提供参考;同时,提出防范和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和诚信体系,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实践指导。
总之,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开题报告)

考
资
[4]朱荣恩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料
[5]戴彦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 [J]会计研究 2006 01
[6]彭文君 史君英.融于管理机制的电力企业内部控制设计 [J] 上海电力学 院学报 2007 12
计划进度
时间
工作内容
备注
2013.11.12--2013.11.20 确定毕业论文选题
指 导 教 师 意 见
(注:本表可自主延伸)
;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源自失真是指会计账簿 和会计报表所 提供的企业会 计信息与真实 情况不符,未
能反映该会计主体 真实的经营成 果或财务收支 和财务状况。 随着市场经济
不断发展,社会各 种消极因素和 不良因素在会 计领域里的渗 透使会计失真
的问题越来越普遍 ,严重地影响 了正常经济的 秩序,已成为 必须认真对待
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
或 预 期 研 究 的 结 果
本 课 题 欲 达 到 的 目 的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对我国现阶段 会计信息失真 的成因及对策 的过程中存在 的问题进行剖 析,从法规制定、企业内部管理以及政府部门监督等方面提出可行建议。 重点解决问题:
1、探讨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意义 2、分析我国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存在的缺陷及原因 3、提出完善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改进思想
通过本文的论述, 以期对完善 资本市场需要 完善的企业 会计信息失真 的成因及对策分析起到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1]郑石桥 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系统 [M]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0
[2]李凤鸣 内部控制学 [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3
参
[3]曾宪新 论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控制 [J]中国审计 2003 12
会计信息失真的开题报告

会计信息失真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会计信息是管理决策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其准确性和真实性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实际情况中存在着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这种失真可能导致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做出错误的决策,进而影响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影响,对于完善会计信息质量管理制度,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影响,并探讨相应的预防和改进措施,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概念和表现形式进行界定和分类;2.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包括管理层操纵、财务报表编制错误、审计失误等;3.探讨会计信息失真对利益相关方决策的影响,如投资决策的错误和债券评级的不准确等;4.提出预防和改进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包括加强内部控制、改进审计制度、加强财务报表披露等。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为了实现以上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1.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合梳理,了解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理论分析:基于梳理的文献,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内在机制和外部环境因素;3.实证研究:通过统计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表现和影响进行实证研究,验证理论分析的结论;4.结果讨论: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结论讨论,总结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为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四、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改进措施。
预期的研究成果包括:1.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和表现形式进行界定和梳理,为后续研究提供清晰的概念框架;2.深入剖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影响,揭示其内在机制和外部环境因素;3.提出有效的预防和改进措施,为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具体操作建议;4.在学术界上推动会计信息失真研究的深入发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会计信息失真开题报告

会计信息失真开题报告摘要:本文针对会计信息失真这一重要课题进行了调研和研究。
通过收集相关文献和实证研究,探讨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定义、原因、影响以及防范对策等问题。
同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意义,旨在深入理解会计信息失真的本质,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企业决策的科学性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影响;防范对策;研究意义一、引言会计信息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会计信息失真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投资者的决策行为。
本文将围绕会计信息失真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其定义、原因、影响以及防范对策,旨在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企业决策的科学性。
二、定义会计信息失真指的是在会计信息的记录、报告、披露和使用环节中,由于人为或系统问题导致的信息错误、不准确或不完整的现象。
这种失真可能来自于会计人员的故意操作、会计制度的不完善或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等多种原因。
三、原因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有多种原因。
首先,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是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人员可以通过操纵数据、伪造凭证等手段来进行欺诈性报告。
其次,会计人员个人动机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某些会计人员可能因为个人利益或压力而故意操纵会计数据,以达到其个人目标。
此外,会计制度的不合理也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
如果会计制度没有提供明确的规定和规则,会计人员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主观意识进行会计处理,从而导致信息失真。
四、影响会计信息失真对企业和投资者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会计信息失真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决策的失误。
企业决策者根据会计信息来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决策者将基于错误的信息做出决策,从而可能导致企业的经营不善或投资失败。
其次,会计信息失真也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投资者依靠会计信息进行投资判断和决策,如果会计信息失真,投资者将无法准确评估企业的价值和风险,从而可能导致投资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结合万福生科案例学院法商学院
专业会计学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陈涛
开题日期2013年10月01日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结合万福生科案例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近几年来,会计造假时有发生,成为危害我国市场经济的毒瘤,然而在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触动下,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行为愈演愈烈。
在这场自1929年以来爆发的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大量企业面临业务量大幅萎缩、利润骤降、资产大肆缩水的破产压力,企业管理层在压力和利益的驱动下,铤而走险,利用不正当行政手段恶意造假、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表,例如“五粮液虚假信息披露”、“丰乐种业造假”、“乐视网会计舞弊”等大宗的企业财务丑闻案不绝于耳,危害之大让其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顽症。
2011年,在爆出的中国概念股“财务丑闻”影响下,美国华尔街连续三个月对逾20家中国企业股票予以停牌和退市处罚,美国券商更是以“担忧因客户无法偿还而导致经纪公司蒙受损失”为由,禁止了130多只中国的股票的出售。
根据我国《经济日报》报道,全国80%以上的企业会计信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问题,会计领域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正因如此,结合现阶段企业的发展,尽快建立财务会计信息的诚信披露制度,减少会计信息操纵空间,规范会计运转过程管理,对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回归,会计信息决策职能的真正发挥,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有效运行以及维护国家经济政策的权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相关管理学、经济学知识理论,结合万福生科的造假案例,运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对促进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发展向会计主体、外部监督主体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提出要求,并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
在此基础上,通过收集、整理和利用文献资料及使用工具书对会计信息失真进行界定,通过分析给出失真的各种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万福生科造假的识别途径,为进一步研究如何有效防范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奠定基础。
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部分,首先交代现阶段企业会计信息存在的失真问题,并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四大层面对其产生的危害作总括分析。
然后结合万福生科造假案例,运用国内外的管理学理论对万福生科主体进行分析。
包括万福生科的内部控制环境、董事会特征、监事会的弱势作用、中磊会计师事务所在造假中的作用、背后的政治利益集团以及外部控制的薄弱环节等因素,并综合经济学成本收益理论,全面剖析万福生科造假案。
在此基础上,以“万福生科造假案”最终被识别
和曝光为切入点,结合相关可变因素,如导致万福生科被披露出来的“导火索”,进一步挖掘造假被识破的途径。
最后,将运用之前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理论研究,以现阶段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原因为主线,逐一提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建设性意见,从而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探讨“万福生科造假案”的经验教训,为企业会计信息规范提出相关建议和思考,从而让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提出正确处理会计人员的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客观性与国家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控关系的建议,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有:1、现阶段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现状和危害;2、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3、万福生科得以成功造假上市并继续造假长达3年之久的原因;4、万福生科造假最终得以识别的原因及途径;5、“万福生科造假案”的经验教训;6、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建设性建议。
提纲:
第一章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理论性分析
一、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的背景
二、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内部原因
2、外部原因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界定
第二章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危害
一、经济层面
二、政治层面
三、法律层面
四、文化影响层面
第三章万福生科的会计信息失真案例分析
一、万福生科造假事件回顾
二、万福生科的造假手段及识破
三、万福生科造假的原因分析
3.1内部原因
3.2外部原因
四、万福生科造假案的经验教训
第四章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建议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宋体五号字加粗)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结合案例分析的方法,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形式来研究论文主题,既重视理论的运用,又重视实践的总结。
先分析存在的问题、症结、解决方案,再结合具体案例提出建设性建议。
其它研究方法分别为:
第一章第三节会计信息失真界定的理论铺垫中,将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在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后,通过对比、佐证、分析和改进对有关概念进行较为严谨的定义。
第三章第三节中万福生科成功造假上市并继续造假长达3年的原因分析将运用管理学相关原理辅以说明会计主体以及外部环境下,会计信息失真的症结;以及运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理论加以说明。
各研究方法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刘玉杰,宋子龙.金融危机下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研究——基于“有限理性”理论[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2,07:366.
[2]陈蓉.浅析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成因及防范措施[J].华人时刊,2013,06:34.
[3]张先治,季侃.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价值相关性——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财经问题研究,2012,06:41-47.
[4]张亚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及其监管的博弈分析[J].财贸研究,2011,06:149-151.
[5]李秀芬,张平.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失真问题的多方博弈[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164-167.
[6]张英,王巍.从公司治理结构入手谈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J]. 商业研究,2013,19:2.
[7]王振伟,范抒.董事会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研究[J].商情,2012,32:176.
[8]温辉.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11:194-195.
[9]曾宪云.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03:70.
[10]晓智.浅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J].中国市场,2012,08:11-13.
[11]郑学健.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真实性不利影响及整改措施[J].商情,2010,39:33.
[12]罗映红.高质量会计准则与高质量会计信息——基于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9,17:105-106.
[13]任功俊.试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根源和对策[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5:26-27.
[14]陈晶.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危害及防范措施问题[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07:5.
[15]杨琼.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企业家天地, 2011,06:68-69.
[16]张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原因对策分析——基于职业道德角度[J].经济研导刊刊,2010,28:95-96.
[17]崔素依.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可控因素分析及对策[J].河北企业,2013,06:41-41.
[18]狄晨娟.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成因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3,23:139-140.
[19]李振泉.如何应对会计信息失真[J].价值工程,2011,14:162.
[20]陈大光.会计信息失真及治理[J].党政干部学刊,2011,02:47-49.
[21]王伟.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1:171-172.
[22]李淑花,孙丽娟.预防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7,02:104-105.
[23]林剑锋.浅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J].商,2013,11:94-96.
[24]周宇,李凤美.关于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探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02:83-87.
[25]周丽萍.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J].财经界,2013,14:190-190.
[26]张树梅.浅论会计风险与会计信息失真[J].中国市场,2008,52:101.
[27]魏静,张海峰.浅谈会计信息失真与企业的投资风险[J].商业研究,2004,05:82-83.
[28]Huang Xianling.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une 2009,Pages 480-481.
[29]Zhang Xuxiang. Analysis of the Cases for Distortion i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the Solutions for It,October 2001,Pages 526-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