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浅谈中国建筑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建筑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建筑市场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市场正迎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从市场现状来看,中国建筑市场规模庞大,竞争激烈。
近年来,中国建筑市场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份额分散,存在大量的小型建筑企业,规模较大的建筑企业间竞争也十分激烈。
其次,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现象严重,导致行业整体利润率较低,企业发展压力较大。
此外,由于市场监管不完善,违法违规行为较多,企业信誉度相对较低,消费者对建筑市场的信心也较弱。
其次,从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建筑市场正朝着科技化、绿色可持续和精细化方向发展。
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建筑施工技术不断更新,智能化建筑、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新兴技术正在广泛应用,提高了建筑施工效率和质量。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中国政府也提出了低碳、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加大了绿色建筑的政策支持和投入。
同时,建筑企业也更加注重降低能耗、提高环保性能,推动行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此外,精细化施工和智能化管理也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引入先进的工程管理系统和信息化技术,提高施工效率和管理水平。
再次,建筑市场发展的趋势还表现在结构调整和开放合作方面。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房地产市场逐渐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和中小城市转移,未来的建筑市场需求将更加分散。
因此,建筑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结构调整,开发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另一方面,中国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建设一带一路也为中国建筑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合作机遇。
中国建筑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设计能力,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发国际市场。
综上所述,中国建筑市场现状呈现竞争激烈但需求巨大的状态,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市场发展呈现出科技化、绿色可持续和精细化的趋势。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趋势预测分析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趋势预测分析提示: 1、建筑设计及其意义建筑设计是建筑的灵魂和首要环节,不仅决定了建筑的外观、空间1、建筑设计及其意义建筑设计是建筑的灵魂和首要环节,不仅决定了建筑的外观、空间和使用功能,还决定了建筑施工成本、建筑质量安全、建筑施工进度以及建筑能耗等。
(1)建筑设计与建筑成本虽然建筑设计成本占建筑总成本的比重不高,但设计方案决定了建筑材料的选择和用量以及施工工艺,对工程总造价具有决定性影响。
合理的设计可以有效地节约建筑材料、提升施工效率、缩短工期,从而降低建筑总成本。
(2)建筑设计与建筑质量安全建筑设计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建筑设计不仅包括建筑的外观、空间结构,还包括施工工艺和建筑材料的选用,设计文件体现了工程质量目标、要求、水平以及满足人们需要的价值,构成了工程质量体系的内在质量。
设计缺陷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3)建筑设计与工程进度建筑设计文件是建筑施工的依据,高质量的设计文件是施工顺利开展的基础,设计的频繁变更会影响工程进度,若出现设计缺陷还可能导致施工中断。
(4)建筑设计与建筑寿命建筑寿命取决于建筑的周边环境、功能负荷、维修成本等因素,对建筑设计的前瞻性提出了较高要求,在设计阶段综合考虑该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案可有效提高建筑使用寿命。
(5)建筑设计与能源消耗建筑设计通过建筑材料、建筑朝向、建筑结构、施工工艺等要素合理的选择或优化,可有效降低建造过程和未来使用的能耗。
2、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成就显著,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了民生福社,行业市场容量持续扩张。
但是建筑行业仍然存在技术水平低、劳动力密集、环境污染严重、施工效率低、产业链割裂等痛点,行业参与主体碎片化竞争特征明显。
为解决上述痛点,建筑行业己经开始从技术水平、商业模式等方面转型升级。
(1)两大技术的产生及应用为解决建筑行业在施工效率、质量安全、成本控制方面的痛点,建筑行业最重要的技术革新体现在装配式建筑和BIM两大领域。
当今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分析

当今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
同时,随着智能建筑的普及和应用,我国建筑业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就。
2024年,我国建筑业完成投资同比增加6.5%,建筑智能化、绿色建筑、智慧建筑等投资金额都有显著增长,其中智能建筑投资增长幅度最高,同比增长20.8%。
此外,受国家环保政策、节能减碳等政策鼓励,我国建筑业的技术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
随着技术的进步,我国也开发出了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技术,如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这使我国建筑业变得更加现代化、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一)挑战
首先,建筑业发展过程中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这将影响建筑业的发展和整体经济增长。
中国建筑行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中国建筑行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中国建筑行业在近十几年来发展迅猛,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建筑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可以从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进步、产品创新、企业发展等方面来考察。
首先,对建筑行业来说,基础设施建设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及时跟上;同时,新的政策和新的技术也在持续不断地推动着建筑行业的发展。
例如,智能建筑是21世纪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它将改变建筑行业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其次,技术进步是中国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目前,3D打印和Bim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建筑行业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例如,3D打印将建筑材料的使用进行复杂的技术处理,并可以迅速实现建筑物的结构搭建和安装;Bim技术可以提供快速、服务强大和高效的空间信息管理服务,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建筑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第三,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建筑行业中产品创新也在不断加强。
比如,现在有许多新型建材材料出现在市场上,如太阳能墙板、能源整体解决方案、节能降耗材料,这些新型材料既有助于减少建筑行业的能耗,又能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带来很大的好处。
最后,中国建筑行业在企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随着中国建筑企业在管理、投资和技术改进方面的日益完善,利润也越来会不断改善,因此中国建筑企业的发展潜力也会越来越明显。
总体来说,中国建筑行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进步、产品创新和企业发展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未来建筑行业前景非常乐观。
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改进,企业的积极努力和投资,将使中国的建筑行业在未来更加健康、更具竞争力、更有智慧的发展。
国内外建筑业发展现状

国内外建筑业发展现状国内建筑业发展现状:近年来,中国建筑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加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建筑业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国内建筑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增长势头强劲:国内建筑业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
大量的住宅、商业、办公等建筑项目得到了推动,市场需求强劲。
同时,一些新兴的领域如智能建筑、绿色建筑等也开始崭露头角。
2. 技术创新不断:中国的建筑技术逐渐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
高速铁路、大桥、地铁等基础设施工程成为中国建筑技术的代表。
建筑材料、装饰工艺等方面也在不断创新。
3. 绿色可持续发展:在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下,国内建筑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绿色建筑、节能建筑、低碳建筑等已成为行业的新趋势。
国外建筑业发展现状:国外建筑业发展水平因地区和国家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也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西方发达国家水平较高:西方发达国家在建筑技术、工程管理、设计创新等方面一直领先世界。
代表性的建筑项目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纽约的自由女神像等,成为了当地和全球的地标。
2. 建筑材料和技术不断更新:国外建筑业在建筑材料和技术方面不断推陈出新。
从新型建筑玻璃到具有自愈功能的混凝土,各种创新材料和技术的应用为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3. 注重环境友好性:国外建筑业对环境友好性的要求较高。
在设计和施工中,注重能源效率、碳减排、再利用等方面的要求,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结:国内外建筑业都在不断发展壮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注重环境可持续性的发展。
当然,建筑业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如成本控制、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但随着科技和管理的进步,相信这些问题将逐渐得到解决,建筑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建筑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中国建筑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一、中国建筑行业概况介绍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加入世贸组织,在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
将来要直接面对国际承包商的竞争,国内建筑市场以及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将会愈发激烈。
管理信息化是传统产业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
我国建筑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应该作为提升建筑行业竞争力的重点,这也是国外优秀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总结。
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
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建筑产品的精益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因此建筑行业运行的良好与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际上,工业发达国家在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时均采用了“狭义建筑业”的概念,而在行业管理中均采用了“广义建筑业”的概念。
“广义建筑业”涵盖了建筑产品以及与建筑业生产活动有关的所有的服务活动,同时涉及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内容,在WTO中《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中包含了建筑服务贸易的内容。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3年5月颁布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而高于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等行业。
中国建筑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建筑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过去十年里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而蓬勃发展。
以下是当前中国建筑业现状发展趋势的分析:现状:1.市场规模庞大: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无论是房地产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古建筑保护,市场规模都非常巨大。
2.产业升级:随着经济发和科技进步,中国建筑业正在经历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从粗放式发展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的过程。
3.技术进步:中国建筑业在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智慧城市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一些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建筑业的发展,包括推动绿色建筑、节能减排、优化行业结构等。
5.劳动力问题:建筑业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且面临劳动力年龄结构和技能结构不匹配的问题。
发展趋势:1.绿色建筑: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政策推动,绿色建筑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成为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2.智能化建设: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将在建筑设计和施工管理中得到更广泛应用,提高建筑行业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3.装配式建筑:政府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以提高建筑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浪费,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4.国际化发展:中国建筑企业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通过对外投资和工程承包,推动中国建筑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国际化。
5.创新驱动:技术创新和研发将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推动建筑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6.质量安全: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建筑质量和施工安全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促使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
7.行业整合:行业内的兼并重组将加剧,大型企业集团将逐步形成,行业集中度将提高。
8.人才培养:建筑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将更加多元化和专业化,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将更加注重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体来看,中国建筑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未来的发展将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积极应对环保要求,推动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传统建筑的现行困境和未来展望

中国传统建筑的现行困境和未来展望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分析了当前中国传统建筑面临的各种问题,探讨了应对困境的各种思路与方法,针对未来展开展望,提出了多种可行性方案,面对现行困境,中国传统建筑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加强保护与传承,促进传统文化的持续传承,保持其独特魅力。
关键词:传统建筑木构建筑技术建筑保护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传统建筑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木构建筑技术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然而,随着现代建筑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技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传统的木构建筑技术在现行困境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和未来发展的展望。
中国传统建筑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
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研究其设计理念和技术,可以提高建筑设计水平。
中国传统建筑代表着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对传统建筑的研究可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然而中国传统的木构建筑技术,在现代建筑实践中所遭遇的问题与困境,包括技艺流失、材料短缺、建筑安全等方面的困难。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传统建筑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
传统建筑的构造技术主要有土木、石木、砖木和木构建筑等。
木构建筑在中国建筑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造型简洁、线条流畅、透气性强、适应性广泛等特点,使其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木构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具有以下特点:中国木构建筑采用的是皮生枝连结方式,支撑着整个建筑,牢固可靠,可以抵御地震等灾害,具有非常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中国木构建筑采用天然木材制作,外表裸露,不经过表面装饰和粉饰,更为贴近自然的风格,因此被誉为“绿色建筑”。
中国木构建筑具有巧妙的结构构造,选用的是天然材料,适应山地地形,利用材料弹性,灵活处理木材接合,每一根木柱、上梁、屋面都经过精心计算,使建筑物在风雨无情的环境下,能够稳固地屹立不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中投顾问提示:2006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0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9%;
利润总额达1071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18%。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为50018.62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0.4%,实现利润总额1561.1亿元,比2006年增长30.9%;2008年1-9月,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7552亿元,同比增长22.8%,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35亿元,同比增长26.8%。如此高速的行业利润增长在近几年行业持续高景气中也实属罕见。
一、 中国建筑业进入健康、快速发展轨道 1、宏观环境向好拉动建筑业高增长 2001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与建筑业密切相关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FAI)总额增速持续在15%以上的高位运行,2003至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更是达到了24%以上。建筑和安装工程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基本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走势相似,近几年增速也维持在25%。
由于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基本决定了建筑工程的市场规模,近年来FAI持续高位,导致建筑业总产值及利润总额增速也在20%的高位波动。2006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0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9%;利润总额达1071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18%。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为50018.62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0.4%,实现利润总额1561.1亿元,比2006年增长30.9%;2008年1-9月,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7552亿元,同比增长22.8%,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35亿元,同比增长26.8%。如此高速的行业利润增长在近几年行业持续高景气中也实属罕见。 2、建筑业市场健康发展 (1)法制建设日益完善 近年来,国家建设部按照《建筑法》和《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对从事建筑活动的企业个人执业资格管理制度进行了逐步完善。特别是从2005年以来,建设部起草和修订完成了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建设监理、招标代理机构,以及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建造师等企业及个人执业资质(资格)管理规定,下放了一部分企业资质审批权限,规了审批行为,提高了审批效率。与此同时,根据全国人大在《建筑法》执法检查中反映出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启动了《建筑法》的修订工作,全力打造一个日渐成熟的建筑市场。
(2)市场秩序日益规 近几年来,建设部通过对建筑市场招投标环节中的违规问题,工程承包中的转包、分包、资质挂靠、不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问题,以及拖欠工程款等问题的专项治理,建筑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好转,招标投标制度得到普遍执行。
(3)建筑诚信日益普遍 2004年以来,我国确定了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整体目标,印发了指导意见,启动了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2007年初,建设部印发了《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公布了175条《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全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80%的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都建立了“失信单位名录”,将失信企业信息向社会公开,实现了“一地受罚,处处受制”的市场监控环境。
二、2007年建筑业的发展回顾 1、总体情况 2007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比2006年增长24.8%,加快0.9个百分点;200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0亿元,比2006年增长30.2%,加快8.4个百分点。这两大因素推动建筑业的增长。
2007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下同)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0018.62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0.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73287.39万平方米,比2006年同期增长15.4%;签订的合同额为80274.18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9.5%。到2007年底,我国共有建筑业企业59256家,比2006年同期下降1.5%;平均人数为3649.91万人,比2006年同期增长15.8%;劳动生产率达137041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4%。
2、主要特点 (1)各地区建筑业发展差异较大 2007年,全国建筑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仍然是、、、、和。其中,、两个省建筑业总产值在6000亿元以上,两省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27%,超过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1/4;、两个省超过3000亿元,、两市为2500多亿元。、、、、和这六个省市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50%。
建筑业总产值最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其余则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和地区建筑业总产值不足百亿元。
从2000年以来,、、、、和这六省市始终排在前六位。其中,前两位始终是和,第三、第四位始终是和,第五、第六位始终是和。近年来,第一、第二位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与第三、第四位建筑业总产值距离逐渐拉大。、的建筑业总产值之和已是、的建筑业总产值之和的两倍以上,还有继续拉大的趋势。
(2)建筑市场分布相对集中 将固定资产投资地区和建筑业总产值地区分布进行对比,并从高向低排序,分布和排序都比较相似,热点地区基本都是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沿江地区以及京广铁路沿线地区。
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最高的四个省份也是建筑业总产值最高的省份。其中,、固定资产投资都超过10000亿元,、为7000多亿元。这四个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总投资的1/3,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40%。
而、、和等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当地的建筑力量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是建筑业发展较具潜力的地区。
(3)建筑业企业数量减少,从业人数稳定增长,产业集中度有所上升 到2007年底,全国建筑业企业为59256个,比2006年同期减少1.5%,这是建筑业企业连续两年增长速度放缓后,首次出现企业数量减少。
2007年建筑业国有企业数量由2006年的8143个减少到2007年的7855个,同比下降3.5%,下降速度快于全国建筑业企业减少的速度。 2007年,我国建筑业计算劳动生产率的平均人数为3649.91万人,比2006年同期增长15.8%;从业人数为3085.39万人,比2006年同期增长7.2%,从业人数稳定增长。
国有建筑业企业从业人数继续增长,达到710.5万人,增速为3.5%,增速不足全国建筑业从业人数增长率7.2%的一半。
2004年以来建筑业企业数量一直低速增长,甚至是负增长,但建筑业从业人数一直以7%左右的速度稳定增长。这表明建筑业企业近年来在结构上有所调整,大中型企业发展较快,产业集中度有所上升。
(4)建筑市场更为开放,跨省施工强者更强 2007年,我国各地跨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224.24亿元,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26.44%,说明超过1/4的建筑业总产值是跨省完成的。
跨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最高的是和,超过2000亿元,分别达到2883.17亿元、2169.98亿元。跨省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占本省建筑业总产值的42.5%,占1/3,和跨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分别为942.06亿元和624.1亿元。这四个省市跨省完成的建筑业产值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跨省完成建筑业产值总和的50%。
三、2008年建筑业发展分析 1、2008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尚未对我国建筑业造成明显影响 2008年9月美国金融界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大动荡,继而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了影响,这势必造成全球建筑业风险增加。就承包工程项目而言,利率风险与汇率风险同时存在。
2008年在国际大背景下,中国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增加了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但截至到2008年10月底,我国建筑业仍保持了稳定的增长。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建筑业完成总产值37552亿元,同比增长22.8%,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35亿元,同比增长26.8%;2008年1-10月份,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达到429.2亿美元,同比增长46.4%;新签合同额816.5亿美元,同比增长57.9%。金融危机似乎尚未对中国建筑企业在国及海外的经营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
但是相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建筑业的冲击只是还没有大面积开始,我国40%的GDP靠的是出口,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我国的出口,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外贸订单出现骤减,考虑到滞后性,金融危机给建筑业带来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此轮金融危机直接导致房价开始下降,直接影响了全球建筑业和相关行业的投资增长,而消费者的需求也逐渐萎缩,削减了国经济增长率,因此对待投资周期性较强的建筑行业,应当逐步增加趋势性、战略性投资比例,另外我国建筑商今后在海外承接新项目需要更加谨慎。危机面前,总是危险与机遇并存。我国建筑商也可以考虑适时转型,以规避风险,从而变危机为机遇。
2、房地产市场量价齐跌,但基本面向好,带动建筑业发展 2008年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多项数据不容乐观,全国房地产市场多数出现量价齐跌的局面。1-8月份,全国有20个省市的住房销售量处于下降的态势。虽然2008年房地产行业发展放缓,但房地产开发投资未受影响,同时也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2008年1-8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8430亿元,同比增长29.1%;住宅完成投资13385亿元,增长31.7%。外界担心的房地产市场波动可能带来的投资下滑现象并未立刻出现。此外,由于建筑业增加值是经济未来发展的先行指标之一,跟随建筑业发展的投资和生产增长需求也将逐步释放。
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国国际因素共同作用下,除少数起步较晚的地区仍然保持稳定外,我国大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已先后步入调整与转型期。尽管楼市运行方向已经发生了改变,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基本面还是好的。
3、2008年我国建筑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自2008年初以来,铁路累计投资增速与当月投资增速呈现急剧上升的态势,我国铁路投资进入加速阶段。2008年1-9月我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42亿元,增幅为54%;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6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06亿元,增长71.1%。
2008年10月,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已经开始影响到实体经济。中国的电力、煤炭、钢铁需求都在锐减。2008年10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核准了公路、机场、核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截至2008年10月31日,国务院批复的铁路投资额已经达到2万亿元人民币,规模远超过第十一个五年规划铁路建设预算的1.25万亿元。大规模铁路建设的推进,成为了“拉动需的龙头”。并且2008年10月底铁道部表示全年将争取超额完成500亿元基建投资,第四季度约为1,500亿元,预计全年将达到3,500亿元,2009年计划完成铁路基建投资达到6,000亿元,未来三年我国铁路计划投资规模将超过3.5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