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计算题分类汇编(难题)
高考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氮及其化合物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培优易错难题(含解析)之氮及其化合物及答案解析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工业上制取硝酸铵的流程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上述工业制硝酸的生产中,B设备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生产过程中,N2与H2合成NH3所用的催化剂是______________。
1909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合成了氨,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分别表示N2、H2、NH3。
图⑤表示生成的NH3离开催化剂表面,图②和图③的含义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合成氨的设备(合成塔)中,设置热交换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合成硝酸的吸收塔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产硝酸的过程中常会产生一些氮的氧化物,可用如下两种方法处理:碱液吸收法:NO+NO2+2NaOH=2NaNO2+H2ONH3还原法:8NH3+6NO27N2+12H2O(NO也有类似的反应)以上两种方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化肥厂用NH3制备NH4NO3。
已知:由NH3制NO的产率是96%、NO制HNO3的产率是92%,则制HNO3所用去的NH3的质量占总耗NH3质量(不考虑其它损耗)的________%。
【答案】氧化炉 4NH3+5O2催化剂加热4NO+6H2O 铁砂网(或铁) N2、H2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在催化剂表面,N2、H2中化学键断裂利用余热,节约能源可使NO循环利用,全部转化成HNO3 NH3还原法 53【解析】【详解】(1)在工业制硝酸的生产中,氨的催化氧化在氧化炉中进行,故B设备的名称是氧化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催化剂加热4NO+6H2O。
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题汇编及答案解析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在下列物质转化中,A 是一种正盐,D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 C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E 是酸,当 X 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的转化关系:当 X 是强酸时,A 、B 、C 、D 、E 均含同一种元素;当 X 是强碱时,A 、B 、C 、D 、E 均含另外同一种元素。
请回答:(1)A 是_____,Y 是_____。
(2)当X 是强酸时,B 是_____。
写出C 生成D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当X 是强碱时,B 是_____,写出 D 生成E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H 4)2S O 2 H 2S 2232SO +O 2SO ƒ催化剂 NH 3 2233NO +H O=2HNO +NO 【解析】【分析】本题中C 、D 的变化和D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 的大16是题中一个最具有特征的条件,通过分析可初步判断D 比C 多一个氧原子,A 为(NH 4)2S ,联想已构建的中学化学知识网络,符合这种转化关系的有:SO 2→SO 3,NO→NO 2,Na 2SO 3→Na 2SO 4等,由此可推断Y 为O 2,由于E 为酸,则D 应为能转化为酸的某物质,很可能为SO 3、NO 2等,当X 是强酸时A 、B 、C 、D 、E 均含同一种元素,则B 为H 2S ,C 为SO 2,D 为SO 3,E 为H 2SO 4,Z 为H 2O ,当X 是强碱时,则B 为NH 3,C 为NO ,D 为NO 2,E 为HNO 3,Z 为H 2O ,据此答题;【详解】(1)由上述分析推断可知,A 为(NH 4)2S ,Y 为O 2,故答案为:(NH 4)2S ;O 2; (2)当X 是强酸时,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B 是 H 2S ,C 生成D 的化学方程式为2232SO +O 2SO ƒ催化剂,故答案为:H 2S ;2232SO +O 2SO ƒ催化剂;(3)当X 是强碱时,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B 是 NH 3,D 生成E 的化学方程式为2233NO +H O=2HNO +NO ,故答案为:NH 3;2233NO +H O=2HNO +NO 。
3.2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分层练习)(解析版)高一化学同步课件沪教版2020必修一

第三章硫、氮及其循环3.2氮及其重要化合物1.液氮能长时间保存活体组织和生物样品,主要利用氮气的性质是A .密度小B .沸点低C .难溶于水D .无色无味【答案】B【解析】液氮能长时间保存活体组织和生物样品说明氮气的沸点低,故选B 。
2.我国科学家实现了用氮气、二氧化碳和水在常温下合成尿素。
该方法属于A .人工固氮B .自然固氮C .大气固氮D .生物固氮【答案】A【解析】用氮气、二氧化碳和水在常温下合成尿素,该方法是通过化学方法将氮气转化为化合态的尿素,属于人工固氮,答案选A 。
3.下列过程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A .雷电时生成氮的氧化物B .工业上用氢气与氮气合成氨C .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铵根离子和硝酸盐D .豆科植物的根瘤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硝酸盐【答案】C【解析】A .雷电时生成氮的氧化物,即N 2+O 2 放电2NO ,是将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氮,属于氮的固定,为自然固氮,故A 不符合题意;B .工业上用氢气与氮气合成氨,即N 2+3H 2 催化剂高温高压2NH 3,是将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氮,属于氮的固定,为工业固氮,故B 不符合题意;C .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铵根离子和硝酸盐,不是将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氮,不属于氮的固定,故C 符合题意;D .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硝酸盐,是将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氮,属于氮的固定,为生物固氮,故D 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 。
4.2NO 在火箭燃料中作氧化剂,下列有关二氧化氮的说法正确的是A .2NO 为红棕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2NO 属于酸性氧化物C .2NO 经转化被植物吸收,属于氮的固定D .常温下空气中2N 与2O 可以化合成2NO【答案】A【解析】A.NO2为红棕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正确;B.N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钠、亚硝酸钠和水,故不属于酸性氧化物,B错误;C.氮的固定是指N2转化为化合物,C错误;D.常温下空气中N2与O2可以化合成NO,D错误;故答案选A。
专题21 氮及其化合物(学生版)十年(2013-2022)高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21氮及其化合物1.【2022年江苏卷】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具有重要应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自然固氮、人工固氮都是将2N 转化为3NH B .侯氏制碱法以2H O 、3NH 、2CO 、NaCl 为原料制备3NaHCO 和4NH Cl C .工业上通过3NH 催化氧化等反应过程生产3HNO D .多种形态的氮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形成了自然界的“氮循环”2.【2022年北京卷】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略)进行实验,b 中现象不能..证明a 中产物生成的是a 中反应b 中检测试剂及现象A 浓3HNO 分解生成2NO 淀粉-KI 溶液变蓝B Cu 与浓24H SO 生成2SO 品红溶液褪色C 浓NaOH 与4NH Cl 溶液生成3NH 酚酞溶液变红D33CH CHBrCH 与NaOH 乙醇溶液生成丙烯溴水褪色3.(2021·河北真题)硫和氮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O 2和SO 2均为红棕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酸雨的主要成因B .汽车尾气中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NO 、SO 2和PM2.5C .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空气中的NO 和NO 2作为肥料,实现氮的固定D .工业废气中的SO 2可采用石灰法进行脱除4.(2021·河北真题)关于非金属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浓H2SO4具有强吸水性,能吸收糖类化合物中的水分并使其炭化B.NaClO、KClO3等氯的含氧酸盐的氧化性会随溶液的pH减小而增强C.加热NaI与浓H3PO4混合物可制备HI,说明H3PO4比HI酸性强D.浓HNO3和稀HNO3与Cu反应的还原产物分别为NO2和NO,故稀HNO3氧化性更强5.(2021·山东真题)下列由实验现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A.向NaHSO3溶液中滴加氢硫酸,产生淡黄色沉淀,证明HSO3 具有氧化性B.向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Fe3O4粉末,紫色褪去,证明Fe3O4中含Fe(Ⅱ)C.向浓HNO3中插入红热的炭,产生红棕色气体,证明炭可与浓HNO3反应生成NO2 D.向NaClO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先变红后褪色,证明NaClO在溶液中发生了水解反应6.(2015·北京高考真题)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7.(2013·上海高考真题)一定量的CuS和Cu2S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HNO3中,收集到气体V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u2+和SO42-)加入足量NaOH,产生蓝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CuO12.0g,若上述气体为NO和NO2的混合物,且体积比为1﹕1,则V可能为A.9.0L B.13.5L C.15.7L D.16.8L 8.(2016·上海高考真题)称取(NH4)2SO4和NH4HSO4混合物样品7.24g,加入含0.1mol NaOH的溶液,完全反应,生成NH 31792mL (标准状况),则(NH 4)2SO 4和NH 4HSO 4的物质的量比为A .1:1B .1:2C .1.87:1D .3.65:19.(2013·安徽高考真题)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大题培优易错难题)附详细答案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研究金属与硝酸的反应,实验如下。
⑴Ⅰ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是______。
⑵研究Ⅱ中的氧化剂①甲同学认为该浓度的硝酸中H+的氧化性大于NO3-,所以NO3-没有发生反应。
乙同学依据Ⅰ和Ⅱ证明了甲的说法不正确,其实验证据是______。
②乙同学通过分析,推测出NO3-也能被还原,依据是______,进而他通过实验证实该溶液中含有NH4+,其实验操作是______。
③补全Ⅱ中NO3-被还原为NH 的过程:NO3- + ______e- + ______= NH4+ + ______H2O4⑶研究影响产生H2的因素资料:Fe[(NO)]2+在溶液中呈棕色。
④对比Ⅱ、Ⅲ、Ⅳ,温度不同时收集到氢气的体积不同,原因是______。
⑤Ⅴ中无色气体是混合气体,则一定含有遇空气变红棕色的气体和______。
⑷根据实验,金属与硝酸反应时,影响硝酸的还原产物不同的因素有______。
【答案】NO 硝酸浓度相同,铜的还原性弱于铁,但Ⅰ中溶液变蓝,同时没有氢气放出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最高价,具有氧化性取Ⅱ中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8 10H+ 3 相同条件下,温度升高时,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但NO3-的还原速率增大的更多 H2金属的种类、硝酸的浓度、温度【解析】【分析】⑴Ⅰ中无色气体NO遇空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⑵①依据Ⅰ和Ⅱ硝酸浓度相同,铜的还原性弱于铁,但Ⅰ中生成NO,因此可得NO3-没有发生反应不正确。
②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最高价,具有氧化性,证明NH4+的方法是去一定量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③根据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配平得到。
⑶④根据现象和温度升高时,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⑤根据元素分析和前面的信息得到答案。
高考化学压轴题之氮及其化合物(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答案解析

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A 、B 、C 、D 均为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物质,它们之间符合如下转化关系:(1)若A 为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态氢化物,X 为水,D 为重要的化工原料。
① A 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A→B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 和 D 发生化合反应得到的化合物 E 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检验E 中阳离子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D 的稀溶液与Cu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 为非金属单质,X 为水,该转化关系为工业生产D 的一系列反应。
①将B 通入溴水中颜色褪去,体现了B 的___________________性,写出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 和H 2发生化合反应得到的E ,在B 与E 的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D 的浓溶液与Cu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 为烃的含氧衍生物,医疗上常用75%(体积分数)A 的水溶液作消毒剂,X 为甲醇(CH 3OH )。
①A→B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D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字母) a. A 可通过葡萄糖分解反应得到 b. B 的官能团的结构简式为-COHc. C 可与 NaHCO 3 反应产生 CO 2d. A 与X 互为同系物③已知:CH≡CH 在一定条件下可与C 反应得到E (结构简式为 CH 2=CHOOCCH 3),则上述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E 中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__,E 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压轴题之氮及其化合物(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压轴题之氮及其化合物(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及答案解析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如图1为实验室制取氨的实验装置。
(1)写出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2)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与O2反应生成一种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迅速变红棕色,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在收集氨时试管口棉花的作用是___。
(4)一位学生用制得的氨,按图2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烧瓶已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喷泉实验的操作____。
(5)另一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方法,设计了图3装置。
首先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产生喷泉的是(______)A.CaCO3粉末和浓盐酸B.NH4HCO3溶液与稀NaOH溶液C.HCl和AgNO3溶液D.HCl和酚酞溶液该同学又向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
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_)A.硝酸铵 B.食盐 C.浓硫酸 D.硫酸铜【答案】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NH3+5O2=4NO+6H2O 2NO+O2=2NO2减少与空气的对流,保证试管中能收集满氨气打开橡皮管的夹子,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 A C【解析】【分析】(1)为制取氨气的装置,收集氨气的试管口需要棉花;(2)气体遇空气能迅速变红棕色,原气体是NO;(6)图3要想产生喷泉,必须生成大量气体;(7)如果放出大量热量,也能增大气体压强,产生喷泉。
【详解】(1)实验室制氨气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
(2) 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与O2反应生成一种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迅速变红棕色,该气体是NO,所以NH3+5O2=4NO+6H2O。
(3) NO遇空气迅速变红棕色,所以2NO+O2=2NO2 。
(4)收集氨时试管口棉花的作用是减少与空气的对流,保证试管中能收集满氨气。
高考化学压轴题之氮及其化合物(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答案

高考化学压轴题之氮及其化合物(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答案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如图1为实验室制取氨的实验装置。
(1)写出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2)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与O2反应生成一种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迅速变红棕色,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在收集氨时试管口棉花的作用是___。
(4)一位学生用制得的氨,按图2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烧瓶已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喷泉实验的操作____。
(5)另一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方法,设计了图3装置。
首先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产生喷泉的是(______)A.CaCO3粉末和浓盐酸B.NH4HCO3溶液与稀NaOH溶液C.HCl和AgNO3溶液D.HCl和酚酞溶液该同学又向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
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_)A.硝酸铵 B.食盐 C.浓硫酸 D.硫酸铜【答案】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NH3+5O2=4NO+6H2O 2NO+O2=2NO2减少与空气的对流,保证试管中能收集满氨气打开橡皮管的夹子,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 A C【解析】【分析】(1)为制取氨气的装置,收集氨气的试管口需要棉花;(2)气体遇空气能迅速变红棕色,原气体是NO;(6)图3要想产生喷泉,必须生成大量气体;(7)如果放出大量热量,也能增大气体压强,产生喷泉。
【详解】(1)实验室制氨气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
(2) 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与O2反应生成一种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迅速变红棕色,该气体是NO,所以NH3+5O2=4NO+6H2O。
(3) NO遇空气迅速变红棕色,所以2NO+O2=2NO2 。
(4)收集氨时试管口棉花的作用是减少与空气的对流,保证试管中能收集满氨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氮及其化合物1(一)氮气21.氮元素存在形态3空气中含大量N2,是工业生产中N2的主要来源。
42.N2的物理性质5氮气难溶于水,难液化,密度比空气略小(与空气密度相近),只能用排水法收集N2。
63.N2的化学性质7由于氮分子的键能很大,所以氮气的性质很稳定,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能发生一些化学变化。
8(1)与H2的反应:N2+ 3H22NH39(2)与O2的反应:N2+ O22NO10(3)与Mg的反应:3Mg + N2Mg3N2114.氮的固定12(1)定义:把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固氮。
13(2)氮的同定的途径14①生物固氮15豆科植物的根部常附有小根瘤,其中含有固氮菌,能把空气中游离的氮变成氨(铵态氮肥)16作为养分吸收,所以这些植物可以少施肥,甚至不施肥。
17②大气同氮18闪电时,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氮的氧化物,经降水生成极稀的硝酸(硝态氮肥),渗入土壤被19植物根系吸收。
20N2 + O22NO212NO + O2 = 2NO2223NO2 + H2O = 2HNO3+ NO23【注意】生物固氮和大气固氮统称自然固氮。
24③工业固氮25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并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直接化合生成氨(NH3)。
26N2 + 3H22NH327工业上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合成氨的。
2829(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301、一氧化氮:无色气体,难溶于水,有很大毒性,在常温下极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
2NO+O2→312NO2322、二氧化氮:有刺激性气味的红棕色气体,溶于水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333NO2+H2O = 2HNO3+NO 2NO2O4(无色)34注意:关于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几种情况的计算方法。
35①NO2或NO2与N2(或非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可依据:3NO2+H2O→2HNO3+NO 利用气体36体积变化差值进行计算。
37②NO2和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由4NO2+2H2O+O2= 4HNO3可知,当体积比为38=4:1,恰好完全反应39V(NO2):V(O2) >4:1,NO2过量,剩余气体为NO40<4:1,O2过量,乘余气体为O241③NO和O2同时通入水中时,其反应是:2NO+O2→2NO2,3NO2+H2O→ 2HNO3+NO ,总反应42式为:4NO+2H2O+3O2→4HNO3当体积比为43=4:3,恰好完全反应44V(NO):V(O2) >4:3,NO过量,剩余气体为NO45<4:3,O2过量,乘余气体为O246④NO、NO2、O2三种混合气体通入水中,可先按①求出NO2与H2O反应生成的NO的体积,再加上原47混合气体中的NO的体积即为NO的总体积,再按③方法进行计算。
48(三)硝酸的化学性质491、HNO3具有酸的通性。
502、HNO3具有强氧化性,表现在能与多数金属、非金属、某些还原性化合物起反应。
51【注意】由于硝酸氧化性很强,任何金属与硝酸反应都不能放出氢气,在与不活泼金属如Cu、Ag 52等反应时,浓硝酸还原产物为NO2,稀硝酸还原产物为NO,(但不能认为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53这类反应中硝酸只有一部分体现氧化性被还原,另一部分体现酸性生成硝酸盐。
54铁、铝常温下遇浓硝酸,由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在金属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55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继续进行,这个过程叫钝化。
所以可用铁、铝容器装运浓硝酸(或56浓硫酸)。
573、在溶液中NO3—几乎与所有离子能大量共存,但注意,当溶液的酸性较强可形成硝酸溶液,具58有还原性的某些离子则不能与其大量共存,如NO3—、H+、Fe2+中任意两者能大量共存,但三者则不59能大量共存。
60即:NO3—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不表现氧化性,而在酸性溶液中表现强氧化性。
6162(四)氨气631、氨的物理性质64氨气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易液化,极易溶于水(喷泉实验),65氨水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氨水的浓度越高,密度越小。
662、氨的化学性质;67(1)与水反应,溶液呈碱性:NH3+H2O NH3·H2O NH4++OH68氨水中所含有微粒: NH3·H2O分子,NH4+,OH,氨水中溶质通常看作为NH3,而不是NH3·H2O。
69(2)与酸反应70NH3+HNO3= NH4NO3HCl+NH3=NH4Cl H2SO4+2NH3= (NH4)2SO471氨气与氯化氢相遇便产生,可用于NH3与HCl的相互检验。
72(3)还原性73NH3分子中氮元素呈-3价,具有还原性,能在一定条件下与O2、Cl2、CuO等反应,被它们氧化:74NH3+ Cl2= NH3+ CuO =75NH3+ O2= NH3+ O2=76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77(1)原理:固态铵盐与碱加热反应: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78(2)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与制备氧气相似;79(3)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80(4)干燥:在干燥管中盛放碱石灰作干燥剂。
不能用浓硫酸、P2O5、无水氯化钙作干燥剂,81因CaCl2吸收氨气生成CaCl2·8NH3。
82(5)验满:a.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若变蓝,则满;b.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83近瓶口,若产生白烟,则满。
84[特别提醒]:①制氨气所用铵盐不能用硝铵、碳铵。
因加热过程中NH4NO3可能发生爆炸性的分解反应,发生危险;而碳铵受热极易分解产生CO2,使生成的NH3中混有较多的CO2杂质。
②消石灰不能用NaOH、KOH代替,原因是:a、NaOH、KOH具有吸湿性、易结块,不利于产生NH3;b、在高温下能腐蚀大试管。
③因氨气比空气轻,易与空气发生对流,所以收集时,导气管应插入收集气体的试管底部附近,管口塞一团干燥的棉花团,来防止NH3与空气对流,确保收集到纯净的氨气。
④制备NH3也可以通过加热浓氨水的方法,利用NH3·H2O∆−−→NH3↑+H2O原理制备。
也可以利用往浓氨水中加入烧碱制备,原理:烧碱溶于水为放热反应,促进NH3·H2O的分解,增大c(OH)使上述可逆反应向左移动,而产生NH3。
85课堂练习:861、将8 mL NO2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立于水槽中装满水的量筒,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为1 mL,87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的体积比可能为( )88A.7∶5 B.3∶7 C.7∶1 D.1∶78990919293942、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①NO和NO2;95②NO2和O2;③NH3和N2。
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96为V1、V2、V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97A.V1>V2>V3 B.V1>V3>V2 C.V2>V3>V1D.V3>V1>V29899100101 102 1033、在相同状况下,将下列四种混合气体:①体积比为3 ∶1的NH3和N2'②体积比为1 ∶1的NO2104和N2③体积比为1 ∶1的NO2和O2'④体积比为4 ∶1的NO2和O2,分别置于相同的四支试管中并105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液面上升高度分别为h1、h2、h3、h4,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106A.h1>h2>h3>h4 B.h4>h3>h2>h1 C.h4>h1>h3>h2 D.h2>h3>h1>h41071081091101111124、在常温下向盛满水并倒置于水槽中的试管里先后通入4 mL NO2、4 mL NO、5 mL O2,经过一段113时间后,试管里剩余的气体有( ) 114A.NO B.O2 C.NO2和O2D.NO和O2115116 117 118 1195、NO、NO2均可与NH3反应转化为无害的N2和H2O,现有3L NO、NO2的混合气体,,当耗用3L NH3120时,可全部转化为N2和H2O,则NO和NO2的体积之比为()121A.1:1 B.1:2 C.1:3 D.任意比1221231241251261276、把盛有48mLNO、NO2混合气体的容器,倒置于水中(同温、同压),待液面稳定后,容器内气128体体积变为24mL。
则:129⑴原混合气体中,NO是 mL,NO2是 mL。
130⑵若在剩余24mL气体中,通入6mLO2,待液面稳定后,容器内气体体积为 mL。
131⑶若在剩余24mL气体中,通入24mLO2,待液面稳定后,容器内气体体积为 mL。
⑷若在原13248mLNO、NO2混合气体中,通入 mL O2,倒置在水面上,气体会全部吸收。
1337、常温下,将NO和O2两种气体按物质的量1:3混合,则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134A.40.7 B.46 C.36 D.44 1351361371381391408、现有10mLNO和NO2混合气体,其平均相对分子量为36.4,通入一定量的O2后,还是10mLNO141和NO2混合气体,但平均相对分子量为39.6,通入O2的体积是()142A.1mLB.3mLC.5mLD.10mL 1431441451461471489、反应NO+O2+NO2+H2O→HNO3(未配平)是多组化学计量数的化学方程式,当氧气有1/3被NO还149原时,此反应各物质化学计量数之比是15015115215315415510、某金属单质跟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假定只产生单一的还原产物,当参加反应的单质与被还156原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时,还原产物是( )157A.NO2 B.NO C.N2O D.N2158 159160 161 162 16311、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164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165A.1∶4 B.1∶5166C.2∶3 D.2∶516716816917017117212、某稀硝酸能与5.4g铝恰好反应,当这份酸在与铁反应时,最多消耗铁的量为()173A. 16.8gB. 0.4molC. 11.2gD. 0.2mol17417517617717817913、已知镁和稀硝酸反应时,每有1mol HNO3反应,就有0.8mol电子转移,此时硝酸的还原产物180可能是181A.NO2B.N2O C.NH4NO3D.NO182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14、Al 可以与稀硝酸反应,已知 HNO3被还原为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