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五章 土石坝

合集下载

土石坝

土石坝
护坡的范围:上游护坡,上部自坝顶开始 (如设防浪墙墙时应与防浪墙连接),下部伸 至死水位以下不小于2.50m(IV、V级坝可减至 1.5m),最低水位不确定时应护至坝脚。下游 坝坡应由坝顶护至排水体顶部,无排水体时也 应护至坝脚。
3.坝面排水
除了干砌石或堆石护坡之外,下游坝坡 均须设置坝面排水,排水应包括坝顶、坝坡、 坝头及坝下游等部位的集水、截水和排水措 施。同时,坝坡与岸坡连接处也应设排水沟, 其集水面积应包括岸坡积水面积在内。
土石坝优点: 就地取材,节省三材; 筑坝经验丰富; 对地形、地质条件适应性强; 施工技术简单;便于维修、加高、培厚和扩建。 因此,在国内外应用十分广泛。据统计,国内
已建成的八万多座水坝,土石坝约占90%左右。
密云水库(土坝)
水布垭水库(湖北清江)
水 布 垭
施工中的水布垭水库
坝顶上游侧宜布置防浪墙,墙顶应高于坝顶1.00~ 1.20m,墙底必须与防渗体紧密结合。
防浪墙应做成坚固不透水的结构。
尺寸应根据稳定和强度条件确定,并设置变形伸缩缝和做 好止水措施,如图5-24所示。
0.5
1.20 0.25
129.4 3%
心墙
沙壳
0.4 黄泥灌浆碎石 路面厚0.2m
干砌石护坡:国内使用较多,一般采用单层干砌形 式、厚度0.2~0.3m,通常在石料丰富且砌石费用便宜 的地区可以考虑采用。
卵石或碎石护坡:
适用于由砂或砾石填筑的下游坝坡,卵石或碎石的 粒径应为5~10cm,厚度40cm。
钢筋混凝土框格填石护坡:
适用坝坡较陡、仅仅采用卵石或碎石护坡不稳定且 不适宜采用草皮护坡的情况。框格尺寸一般为4~ 5m×4~5m,框条宽0.2m,厚0.3m,在框格中填卵石 或碎石。

土石坝

土石坝

3)非土质材料防渗体坝 这种坝型的防渗体一般由钢筋混凝土、沥青混凝土 或其他非土质材料做成。其中防渗体布臵在坝体中 央附近的称为心墙坝,防渗体布臵在上游面的称为 面板土石坝,在堆石坝中,一般将防渗体设在上游 坝面,又称面板堆石坝。 • 4、按坝高分类 • 土石坝按坝高可分为低坝、中坝和高坝。高度在 30m以下的为低坝,高度在30~70m之间的为中坝, 高度超过70m的为高坝。土石坝的坝高应从坝体防 渗体底部或坝轴线部位的建基面算至坝顶,取其 大者。
柳河水库土石坝
柳河水库土石坝
小浪底土石坝
二、土石坝的工作特点 1.坝体、坝基的透水性 挡水时:由于上、下游水位差的作用,水将经坝 体和坝基的颗粒孔隙向下游渗透 1)使水库的水量大量流失; 2)而且还会引起坝体或坝基产生管涌、流土等渗 透变形,导致溃坝事故。 以坝体浸润线为界,线上的土为非饱和状态,线 下土体则呈饱和状态。饱和土体,其抗剪强度指标也 将相应降低, 对坝坡稳定不利。 为此,应设臵防渗和排水措施,以减少水库的渗漏 损失和保证坝坡的稳定性。
三、土石坝的类型 • 土石坝的类型,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下面主要按施工方法、筑坝材料和坝体防渗型式进 行分类。 • 1.按筑坝材料分类
–按筑坝材料分类分为: – 1)土坝:土坝的坝体材料以土和砂砾为主. – 2)土石混合坝:当两类材料均占相当比例 时称土石混合坝
• 3)堆石坝:以石渣、卵石、爆破石料为主,除 防渗体外,坝体的绝大部分或全部由石料堆筑起来 的坝称为堆石坝。 •按防渗体布臵,有斜墙坝、心墙坝两种。 •钢筋混凝土刚性斜墙堆石坝也称为钢筋混凝土面 板堆石坝。 • 2.按施工方法分类 • 1)碾压式土石坝 碾压式土石坝是由适宜的土石料分层填筑,并用压 实机械逐层碾压而成的坝型。近二十多年来,随着 大型碾压机械的采用,使得这种坝型得到最广泛的 应用。本章将重点介绍这种坝型的设计。

05第五章 土石坝第一部分

05第五章  土石坝第一部分

●马道:设在变坡处—拦截雨水,防止冲刷坝面,交通、检修、
观测,增加稳定。上游除观测需要外,趋向不设马道,下游坝 坡也不设或少设。在坝坡上设置斜马道效果良好,对坝面交通
极为有利,设Z字形上坝公路,避免岸坡开挖道路。宽度按用途
5.3土石坝的渗流分析
一、渗流分析目的、方法 1.目的: ①检验坝的初选形式与尺寸,确定渗流力以核算坝坡稳定。
一般参照工程实践类比拟定,然后核算、修改确定。
在满足
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陡以节约工程量。
原则: (1)上游坝坡比下游缓——上游坝坡长期处于饱和状态,水库
水位也可能快速下降。
(2)斜墙坝的上游坝坡较心墙坝为缓——土质防渗体斜墙坝上 游坝坡的稳定受斜墙土料特性控制,下游坝坡相反。 (3)变坡与不变坡——粘性土料的稳定坝坡上部陡,下部缓, 每隔10~30m,逐段放缓,相邻坡率差值取0.25或0.5;
水中填土坝;
定向爆破土石坝。
3.按土料配置和防渗体所用材料分 (1)均质坝 坝体主要由一种土料组成,同时起防渗和稳定作用。
(2)土质防渗体 心墙坝; 斜心墙坝;
斜墙坝等。 (3)非土质材料防渗体 以砼、沥青砼或土工膜作成防渗体,当防渗体位于上游 面时称为面板坝,位于坝的中央时为心墙坝。
决三维问题。但要一定的设备,费时较长。
(4)有限元法——流体力学有限元
有限元法可以模拟多种复杂的边界条件和坝体、坝基为
非均质、各向异性等不同的情况,所以在工程设计中逐渐
得到广泛应用。教材以均质坝平面渗流问题为例,阐述有 限元法的基本要点。
二、水力学法
(一)几个问题的处理
(1)矩形土体的渗流问题 渗流为缓变流动,等势线和流线均缓慢变化。
(1) 式中

土石坝知识点总结

土石坝知识点总结

土石坝知识点总结土石坝是一种利用土石材料修筑而成的水利工程建筑,用于储水、防洪和发电等各种目的。

历史上,土石坝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水坝形式,它将土石材料紧密地堆积在一起,以形成一个可容水的大坝。

土石坝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因此在古代就被广泛使用。

而如今,土石坝依然是世界各地重要的水利设施之一。

土石坝的类型土石坝有多种类型,根据其结构和材料可以分为土石坝、重力坝、砂石坝、砼面板坝等。

其中,土石坝是一种用土石料垒积而成的坝体,通常是采用采用天然土石料修筑而成的坝体。

而重力坝则是靠坝体自身的重力来抵抗水压力和地基稳定力的作用。

砂石坝由砂石混凝土组成,砂石拦河坝体可以用于固体废物填埋库的防渗线坝体、陡岸坝体等。

而砼面板坝则是由混凝土面板构成,它采用筏板基础的坝体、抛筑或摊铺混凝土表面的坝体、在碾压式混凝土底板上施工板体的坝体等。

土石坝的设计和施工土石坝的设计和施工需要经过严格的规划和实施。

首先,工程师需要根据地质条件和水文特征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坝址和种类,然后进行地质勘察和水文勘测,确定坝址和参数。

接下来,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到土石坝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包括坝顶、坝体和坝基等要素,确定坝顶宽度、坝体高度、坝基宽度等参数。

最后,设计人员需要进行坝体开挖和土石料回填等工程实施。

土石坝的特点和优势土石坝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水坝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土石坝有着灵活的建筑方式和廉价的建筑成本,能够利用周边丰富的土石料资源,节约了大量的成本和时间。

其次,土石坝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较高,可以经受较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如地震和山崩等。

再者,土石坝的环境适应性强,能够适应各种地质和水文条件,不受周边环境的影响。

最后,土石坝的使用寿命长,能够满足长期的水利需求和发电需求。

土石坝的养护和管理土石坝的养护和管理是保证其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关键。

首先,需要加强对土石坝坝址地质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定期对坝址地质环境、地震状况、水文特性等进行检测和分析。

第5章----土石坝

第5章----土石坝

步过渡以改善坝体应力分布和反滤排水保护心墙土料免遭流失。
云南糯扎渡砾石土心墙堆石坝(澜沧江,高261.5m)
(2)粘土斜墙
底厚(垂直于斜墙下游坡):[J]=5。
顶厚:≮3m。 斜墙坡比:内坡不陡于1:2;外坡不陡于1:2.5。
墙顶高程:▽墙顶=▽正常蓄水+(0.6~0.8)m
▽墙顶=▽设计洪水+(0.6~0.8)m 且▽墙顶≮▽校核 斜墙顶部及斜墙上游坡面保护层厚度:不小于当地冻土或干 燥深度;且≮1m,常用2~3m。保护层材料常用砂砾石、卵石 或碎石等筑成。 斜墙下游或上下游与坝壳接触之间应设置反滤层或过渡层。
三、坝体排水和反滤层
排水的作用:控制和引导渗流,降低浸润线,加速孔隙水压力 的消散,以增强坝体的稳定,并保护下游坝坡免遭冻胀破坏。
反滤层的作用:保护渗流出口,防止坝体和坝基发生管涌、流
土等渗流变形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工程措施。 排水和反滤层对于土石坝的安全运行十分重要。
第十一节 堆石坝
一、发展的三个阶段
◆2区为垫层区
2A 直接位于面板下部,为面板提供均匀而可靠的支撑,并将库 水压力较均匀地传给堆石体,同时又缓和其下游堆石体变形对面板 的影响,以改善面板内部应力状态。垫层区应具有较高的变形模量, 足够的抗剪强度、弱透水性和渗透稳定性,可发挥第二道防渗的作 用。在周边缝下游侧设置特殊垫层区 2B,对周边缝及其附近面板 上铺设的堵缝材料及水库泥沙起反滤作用,以防流失。
福建万安溪面板垂直压性缝止水图(mm)
贵州洪家渡面板垂直张性缝止水图
贵州洪家渡面板垂直压性缝止水图
吉林小山面板垂直张性缝止水图(mm)
吉林小山面板垂直压性缝止水图(mm)
吉林小山面板坝面板与防浪墙接缝止水图(mm)

土石坝

土石坝

土石坝的养护修理土石坝是指由土、石料等当地材料填筑而成的坝,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坝型,是世界坝工建设中应用最为广泛和发展最快的一种坝型。

由于其可以就地、就近取材,节省大量水泥、木材和钢材,减少工地的外线运输量;能适应各种不同的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结构简单,便于维修和加高﹑扩建;大容量、多功能、高效率施工机械的发展,施工进度加快,造价降低等优点,使土石坝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但土石坝具有以下工作特点:坝体容易发生边坡滑动;坝体具有透水性;坝面抗冲能力差低;坝体可压缩变形。

为了土石坝的安全正常运行,应根据土石坝的特点,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养护和修理。

裂缝是土石坝最普遍的危害。

裂缝可能在渗流作用下发展成渗流变形,以致溃坝失事;也可能发展为滑坡,导致坝体滑塌;有些裂缝虽未造成失事,但影响正常蓄水,长期不能发挥水库效益。

因此必须对土石坝的裂缝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裂缝按其方向可分为龟状裂缝、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干缩裂缝、冻融裂缝、不均匀裂缝、滑坡裂缝、震动裂缝;按其部位可分为表面裂缝和内部裂缝等。

土石坝出现各种裂缝都应该及时处理。

发现裂缝后,一方面要注意了解裂缝的特征,观察裂缝的发展和变化,分析裂缝产生原因,判断裂缝的性质;另一方面要采取防止裂缝进一步发展的措施,同时制定处理方案。

在裂缝进行处理前,水库必须定出限定蓄水位,同时采取临时性防护措施,严防雨水向裂缝内灌注和冰冻等的不利影响。

缝口封闭法、开挖回填法和充填灌浆是对非滑坡裂缝进行处理的常见措施。

土石坝的坝身填土和坝基土一般都具有一定的透水性,因此,当水库蓄水后,在水压力的作用下,土石坝出现渗漏现象就不可避免。

按渗漏部位的特征可分为坝身渗漏、坝基渗漏和绕坝渗漏。

过大的渗漏对土石坝枢纽会造成如下危害:损失水量;渗透破坏;坝体浸润线抬高。

土石坝渗漏的处理原则是“上堵下排”。

“上堵”就是在坝身或坝基的上游堵截渗漏途径,防止入渗或延长渗径,降低渗透坡降和减少渗透流量;“下排”就是在下游做好反虑导渗设施,使渗入坝身或坝基的渗水安全畅通的排走,以增强坝坡稳定。

土石坝介绍

土石坝介绍

土石坝介绍第一节概述土石坝是指由当地土料、石料或混合料,经过抛填、辗压方法堆筑成的挡水坝。

土坝当坝体材料以土和砂砾为主时,称土坝;堆石坝以石渣、卵石、爆破石料为主时,称堆石坝;土石混合坝当两类材料均占相当比例时,称土石混合坝。

由于筑坝材料主要来自坝区,因而也称当地材料坝。

土石坝得以广泛应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1)可以就地取材,节约大量水泥、木材和钢材,几乎任何土石料均可筑坝。

(2)能适应各种不同的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

(3)大功率、多功能、高效率施工机械的发展,提高了土石坝的施工质量,加快了进度,降低了造价,促进了高土石坝建设的发展。

(4)岩土力学理论、试验手段和计算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大坝分析计算的水平,加快了设计进度,进一步保障了大坝设计的安全可靠性。

(5)高边坡、地下工程结构、高速水流消能防冲等设计和施工技术的综合发展,对加速土石坝的建设和推广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土石坝的特点和设计要求(1)稳定方面。

土石坝不会产生水平整体滑动。

土石坝失稳的形式,主要是坝坡的滑动或坝坡连同部分坝基一起滑动。

(2)渗流方面。

土石坝挡水后,在坝体内形成由上游向下游的渗流。

渗流不仅使水库损失水量,还易引起管涌、流土等渗透变形。

坝体内渗流的水面线叫做浸润线。

浸润线以下的土料承受着渗透动水压力,并使土的内磨擦角和粘结力减小,对坝坡稳定不利。

(3)冲刷方面。

土石坝为散粒体结构,抗冲能力很低;工程措施:①在土石坝上下游坝坡设置护坡,坝顶及下游坝面布置排水措施,以免风浪、雨水及气温变化带来有害影响;②坝顶在最高库水位以上要留一定的超高,以防止洪水漫过坝顶造成事故;③布置泄水建筑物时,注意进出口离坝坡要有一定距离,以免泄水时对坝坡产生淘刷。

(4)沉陷方面。

由于土石料存在较大的孔隙,且易产生相对的移动,在自重及水压力作用下,会有较大的沉陷。

为防止坝顶低于设计高程和产生裂缝,施工时应严格控制碾压标准并预留沉陷量,使竣工时坝顶高程高于设计高程。

土石坝

土石坝

1.土石坝:是指由土、石料等当地材料填筑而成的坝。

2.渗流分析的内容包括:确认坝体内浸润线、确定渗流的主要参数——渗流流速与比降、确定渗流量。

3.土石坝的特点:(1)可以就地、就近取材,节省木材、钢材和水泥。

减少工地的外线运输量。

(2)能适应各种不同的地形,地质与气候条件。

(3)大容量、多功能、高效率的施工机械的发展,提高了土石坝的压实密度,减小了土石坝的断面,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造价,促进了搞土石坝建设的发展。

(4)由于岩体力学理论,试验手段和计算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分析技术水平,加快了设计进度,进一步保障大坝安全设计的可靠性。

(5)高边波,地下工程结构,高速水流消能防冲等土石坝配套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发展,对加速土石坝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4.土石坝按坝高可以分为低坝、中坝与高坝。

土石坝的分类:(1)按施工方法分:碾压式土石坝、充填式土石坝、水中填土坝、定向爆破土石坝。

(2)按土料在坝身内的配置与防渗体所用的材料分:均质坝,土质防渗体分区坝(心墙吧、斜心墙坝、斜墙坝)非土质材料防渗体坝5.坝坡坡率的选择:(1)上游坝坡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加之水位有可能快速下降,,因此上游坝坡比下游的缓。

(2)土质防渗体斜墙坝上游坝坡比心墙坝的缓,心墙坝的下游坝坡比斜墙坝的缓。

(3)粘性土料的稳定坝坡为一曲面,上部坡陡,下部坡缓。

砂土与堆石的稳定坝坡为一平面,可采用均一坡率。

(4)由粉土,砂,轻壤土修建的均质坝,透水性较大,要适当放缓下游坝坡。

(5)当坝基或者坝体土料沿坝轴线分布不一致时,应分段采用不同的坡率,在各段间设过渡区,使坝坡缓慢变化。

6.土石坝的渗流分析内容包括:(1)确定坝体内浸润线及其下游逸出点的位置,绘制坝体及坝基内的等势线分布图与流网图;(2)确定渗流的主要参数——渗流流速与比降;(3)确定渗流量。

渗流分析的目的在于:(1)依据渗流力确定稳定的坝体形式与尺寸;(2)作为坝体防渗布置与土样布置的依据;(3)确定渗流量以后计算水流损失和确定排水系统的容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按筑坝材料分 堆石坝——石料含量大于50% 土石坝——石料含量在5%~50%之间 土坝——石料含量小于5%
4.按防渗体材料分 (1)均质土坝——坝体由一种土料构成,坝体即为防渗 体。 (2)土质斜墙坝——相对不透水或弱透水土料筑成防渗 体布置在坝体上游坡面内附近,而以透水土石料筑下游 支撑体。 (3)心墙土石坝——防渗体在坝体中部且大体垂直,防 渗体由相对不透水或弱透水土料筑成,或由沥青混凝土、 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人工材料筑成。 (4)斜心墙土坝——防渗体在坝体中部,倾向上游面。 (5)面板土石坝——沿坝体上游面布置的钢筋砼、沥青 砼面板或塑料薄膜防渗,坝体由透水或半透水土石筑成。
四、土石坝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1.坝坡选择:土石料是散粒材料,为维持稳定,应增加坝体上、 下游面坡度,而坝坡的缓陡与工程量大小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到 土石坝的经济性。如何合理确定坝坡,使坝坡满足稳定要求,且 工程量较小,是土石坝设计的首要问题。 2.保证洪水不漫顶。土石坝抗卸洪水能力较差,一般不允许坝顶 过水,须设置专门的泄水建筑物。土石坝坝顶超高要足够(1975 年淮河上洪水导致两土石坝漫顶而跨坝)。 3.有效控制渗透流量,防止出现浪砂或管涌(失事坝中40%由渗透 破坏引起),因此必须进行渗流分析,采取有效的降渗措施。 4.坝体的沉降。分层碾压后,坝体后期沉降仍不可避免,尤其在 土基上筑坝时,沉降量更大。堆石坝由于坝体重量大,沉降更明 显。故应建在坚实地基上。早期沉降为60%~80%,长工期沉降为 0.2%~0.4%。 5.抵抗外界自然现象破坏的能力差。受雨水、风、波浪作用冲蚀, 冰冻后会产生裂缝,日晒后会龟裂,故应进行护面。
一、土石坝发展概况
1.起源早 4000多年前,中国、埃及、印度、秘鲁等地就已开始 修建土石坝。 2.数量多。 国外100m以上高坝中,土石坝的比例为38%(1986年 前),到1974年达到了56%,1975年达62%,1982年达 270座,80年代末达75%; 最高的土石坝为塔吉克斯坦的罗贡土坝,高335m。 我国从解放以来共建坝86000余座,其中土石坝占95% 以上。坝高15m以上的共1800余座,其中土石坝约1500 余座。但百米以上的高坝少,主要有陕西的石头河 ( 1 1 4 m)、 河 南 小 浪 底 ( 1 7 3 m)、 龙 门 水 库 土 石 坝 (220m)、鲁布革(103m)、在建的清江水布垭(175m) 等。
式中: K——护面粗糙系数,块石护面取0.77;砼护面取0.9~1.0。 θ——上游面坡角。
h
a
3.3K hl tg
二、顶宽与坝坡
1.
顶宽:考虑运行、施工、构造、交通、人防、粘土防渗体顶 宽及对其防冻保护的厚度要求。最小顶宽一般中低坝5~10m, 高坝10~15m; 2. 坝坡: • 一般规律: 上游缓下游陡(上游坡长期饱和水位可能快速下降),砂土 料比堆石料上下游坡率差别大; 斜墙坝比心墙坝的上游坡缓下游坡陡; 粘性土料的稳定坝坡为一上陡下缓曲面,常沿高度以10~ 30m分段按0.25或0.5的坡率差从上而下逐段放缓; 粉土、砂、轻壤土均质坝透水性大,应适当放缓下游坡; 坝基或坝体土料沿坝轴线分布不均时应分段采用不同坡率, 不同坡率以过渡区缓慢变化。
二、土石坝设计的基本要求
1.具有足够的断面维持坝坡稳定。土石坝失事主要是 坝坡滑坡(约占25%),如美国的马歇尔坝。 2.防渗体及排水设施应满足渗透稳定要求(1976年美 国提堂坝渗透失稳)。 3.须建专门的泄水建筑物。土石坝不允许水流漫坝。 4.合理选择土石料、坝的结构形式及各部位土石料的 配置,选择合理的填筑压实标准,避免产生有害裂 缝。 5.采取恰当的构造措施,抵抗其它自然灾害的破坏, 使坝体运行可靠、耐久。
一、防渗体
1. 土质防渗体
• 主要结构形式:心墙、斜墙 H Ja • 厚度: 通常用平均容许坡降作控制标准 T 心墙 Ja≤4,斜墙 Ja≤5;(随反滤层设计完善Ja有增大趋势); 顶厚:应大于3m,便于机械化施工; 底厚:厚心墙为(30%~50%)H,薄心墙为(15%~20%)H;(H-水 头) • 高度 正常运用情况下在静水位以上超高:斜墙为0.8~0.6m,心墙 为0.6~0.3m; 非常运用情况下不低于该工况下的最 高水位; • 保护层 防渗墙顶部及斜墙上游侧均应设置保护层,防止冰冻或干裂, 保护层厚度不小于冻结或干燥深度; • 反滤层 防渗体与壳之间、截水槽与坝基透水层之间、下游渗流逸出处 均应设反滤层;
五、土石坝的组成
1. 2. 3. 4. 坝壳(坝体) 防渗体 排水设备 护坡(砼、草皮)
护坡 防 渗 体
坝 壳
排水体
第二节 土石坝的基本剖面
一、坝顶高程 二、坝顶宽度 三、坝面坡度
一.坝顶高程
正常蓄水位+波浪爬高+安全超高(正常)
• 坝顶高程 = max
最大洪水位+波浪爬高+安全超高(非常) 正常蓄水位+超高(正常)
三.坝壳材料
1.坝壳的作用:维持坝体稳定。 2.坝壳对材料的要求: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排水性,一般无防渗要求。 3.常用材料:中砂、粗砂、砾石、卵石及其混合料。 4.风化料、软岩的应用 随着碾压机械和碾压方法的改进,对石料的要求逐步放宽,可使用一定量 的风化料和软岩填筑高坝。但在使用风化料和软岩时应注意: (1) 分区使用:质量差、粒径小的在内侧,质量好、粒径大的在外侧。 (2) 表面应用1~1.5m厚的坚硬岩石覆盖,起保护作用,防止内部风化料继 续风化。 (3) 细粒含量应适当控制,保证具有较好的透水性和压实密度。 (4) 防止细料过分集中,形成软弱面。 5.填筑标准 (1)砂性土,以相对密实度Dr作为控制指标,一般要求Dr≥0.7~0.75;对地 震区,浸润线以上Dr≥0.7;浸润线以下Dr≥0.75~0.85。 (2)填石料:以孔隙率作为指标,≤20%~28%。
差值。间接表明土的强度随含水量变化而 变化的关系,含水量越大,塑性越大,强 度越低。)
2.抗渗性:K<10-4cm/s, 影响K的主要因素有:土料颗粒级配;孔隙 比;动力粘滞系数;土中空气封闭量等。 3.有机质含量小于5%;易溶盐含量小于8%。
三、防渗体对土料的要求
1.选择防渗体土料的基本原则 (1)防渗性能:K<10-5cm/s,或K壳/K防渗体≤1000。 (2)抗剪强度:取决于坝壳强度,一般土料均可满足 要求。 (3)压缩性:稳定,与坝壳土料接近,避免出现不均 匀沉降导致裂缝产生。 (4)抗渗稳定性:有较高的抗渗变形能力,有一定的 塑性。Ip=10~17。 (5)含水量:接近最优含水量以便压实。 (6)级配:小于0.05mm的粘粒不超过40%,常用15%~ 30%;最大粒径不大于铺土厚度的2/3。不均匀系数不 小于5。 (7)有机质含量小于1%,易溶盐含量小于3%。
2.沥青混凝土防渗墙
特点:抗渗性能好(K=10-7~10-10cm/s)、塑性和柔性也较好、 对裂缝有一定愈合功能; • 形式:心墙或斜墙 心墙: 适用于坝上游坡n<2 ,铅直或斜心墙 ; 顶 厚 > 3 0 cm, 底 厚 : 中 低 坝 , 4 0 ~ 6 0 cm.(H/50) 高坝,(1/90~1/130)H,心墙两侧设过渡层 斜墙:适用于坝体上游边坡n>2,下设碎石或砾石垫层1~3m, 垫层上铺厚3~4cm的沥青碎石层作斜墙的基垫; 3.刚性防渗体--砼防渗墙 斜墙:由砼板拼装成,周边设柔性止水 顶厚≥0.3~0.5m, 底厚:(0.4~0.5)H(或t=30+AH计算,A=0.2~1.0) 心墙:现浇,顶、底厚度尺寸同斜墙 •
第五章
土石坝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土石坝的基本剖面 第六节 筑坝土石料及填筑标准 第七节 土石坝的构造 第八节 土石坝的坝基处理 第九节 土石坝与坝基、岸坡及其他建筑物的连接 第十一节 堆石坝
第一节
概述
一、土石坝发展概况 二、土石坝设计的基本要求 三、土石坝的分类 四、土石坝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五、土石坝的组成
= max
最大洪水位+超高(非常)
• 超高值 = 波浪爬高+坝前水位壅高+安全加高
• 波浪爬高按下式计算:
h 式中:
a
0.45 hl m
1
n
0.6
hl ——设计波高(m) m ——坝坡坡率 n ——坝坡护面糙率。 对抛石护面,取0.035;对干砌石护面,取0.0275; 对浆砌石勾缝护面,取0.025; 对沥青及砼护面,取0.0155。 或用下式计算:
• 一般坡率:
中、低均质坝平均1 :3; 土质心墙坝:
下游坡:堆石坝壳的1:1.5~2.5; 土料坝壳的1:2.0~3.0; 上游坡:堆石坝壳的1:1.7~2.7; 土料坝壳的1:2.5~3.5;
土质斜墙坝:
下游坡:比心墙坝的偏陡 上游坡:比心墙坝的偏缓 (石质坡放缓0.2,土质坡放缓0.5)
3.土石坝发展快的原因 (1)就地取材,三材用量少,场外运输工作量小,随着土 石坝筑坝技术的发展,对筑坝材料的要求越来越宽; (2)能适应各种地形、地质(地形地质条件适合建砼坝的所 剩越来越少)、气候条件和高烈度地震地区; (3)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维修、加高方便,寿命长; (4) 岩土力学理论、试验手段和计算技术的发展,提高了 土石坝分析计算的水平,保障了土石坝设计的安全可靠 性; (5) 大容量、多功能、高效率施工机械的发展,提高了土 石坝的施工质量和进度,降低了造价; (6) 高边坡、地下工程结构、高速水流消能防冲等土石坝 配套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的综合发展;
四.反滤料、过渡料、排水材料
采用质地致密坚硬、具有高度抗水性和抗风 化能力的砂石料(尽量利用天然砂砾料,也可 用人工砂石料),不宜用风化料。 1. 抗水性:孔隙率不大于3%,吸水率不大于0.8, 容重不小于2.2t/m3。 2. 抗溶蚀性:不易溶蚀。 3. 抗冻融.、抗风化
பைடு நூலக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