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猫复习提纲
26 猫

26.《猫》郑振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2.学习本文前后连贯,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内在联系紧密的布局谋篇的方法。
3.借助关键语句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体会文章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概括文章内容、理解句子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我”严于律己,反对主观臆断、妄下断语,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
否则会出现偏差,甚至会铸成大错。
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4.学习文章叙事结构严谨、首尾呼应的组材方法。
教学难点1.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正确把握课文的主旨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2.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预习检测(出示多媒体)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诅骂(zǔ)相称(chân) 红绫(líng)怅然(chàng)怂恿(sǒngyǒng)蜷(quán ) 一缕(lǚ) 婢女(bì)惩戒(chãng)污涩(sâ) 咕噜(gū lu)2.解释并造句生词:怂恿——鼓动别人去做事(多含贬义)。
惩戒——用惩罚来警告。
畏罪潜逃——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逃跑。
小侣——小伙伴,小伴侣。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怅然——失意,不愉快的样子。
污涩——不干净,不光滑。
蜷伏——弯着身体卧倒。
蜷:弯曲。
3.了解常识。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
课前30秒视频(漂亮、可爱的猫)欣赏,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种小动物。
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文章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26猫

2、第三只猫虽然长得难看,还常常 是忧郁的,让“三妹”不能产生对前几只 猫的兴趣,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 这种平静的生活没有维持下去,不幸在春 天降临了,猫的遭遇是什么?
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3、“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 猫咬死的?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 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长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课堂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zāo yāng ( 遭殃 ) zhújià n ( 逐渐 )
tá o qì ( 淘气 )
jì n zhí ( 尽职 )
rén pǐn (
人品 )
2、分辨划线字的读音。 的确( dí )(de dí dì ) 暖和( huo )(hē hè huo huò) shuǎ )(suǎ shuǎ yào ) 玩耍( 折磨(zhé )(zhéshézé)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 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 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 过渡段贯通弥合。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 着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 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 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 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 整体,浑然天成。
第三只猫的死,与“我”武断、粗暴有关, 它催“我”良心发现,感到内疚和悔恨。 因此,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2、第二只猫丢后,作者写道:“自此, 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 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 句话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此两句一前一后,首尾呼应,是作者在记叙基 础上的议论和抒情。这两句话标志着“我”思想 感情受到的两次震动。前一句是当别人夺去自己 所爱之物,伤害了自己感情时而发自内心的气愤。 后一句抒发的是自己伤害了无辜,充满了内疚和 悔恨的感情。
人教版八年级 26课 猫

26.猫一、导入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来号考生,自。
已准备就绪,请指示。
谢谢!上课,同学们好!还记得上节课留下的课前三分钟的说话内容吗?。
生:猫板书猫师:好谁来?OK 计时开始三分钟、、、、、、不错。
二、复习第一二只猫1、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
有了她们,我们的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
考考大家的阅读能力和识记能力。
请看黑板,请用一分钟的时间在文中找出第一只猫的相关内容。
请看幻灯片,准备回答。
好,这是一只可爱的猫。
板书:第一只:可爱2、继续阅读第二只猫的内容,按第一只猫的要求找出相关的问题。
合上课本,再看幻灯片,准备回答。
好,这是一只有趣的猫板书:第二只:有趣三、细读课文,定焦第三只猫1、文章还写了几只猫?一只,好的,请看屏幕,用刚才老师教给的方法提炼相关信息。
时间,五分钟。
合上教材,请看幻灯片提示,组织语言,准备作答。
该第几组了?请!从这张表格中,我们了解了三只猫的情况。
大家觉得,作者想重点描写的是那只猫?板书:第三只:出示幻灯片,谁告诉我?2、读第三只猫,我读出了一只的猫。
厉害:这是一只可怜的猫板书::可怜3、师:为什么你觉得这是一只可怜的猫?哦,对,大家对她的态度很不好。
4、师:既然这样,如果不写前两只猫,行吗?厉害:原来写白猫、小黄猫是为祥写第三只可怜的猫作必要的铺垫,形成鲜明对比,更有利于刻画形象。
板书:对比铺垫四、精读“芙蓉鸟”事件1、师:世间没有无缘的爱,也没有无故的恨,那么,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芙蓉鸟”事件!很好,出示幻灯片,还是三个小组,按角色,谁来扮演原告,法官呢?嗯,有点儿像,那第二组就“花猫”了请大家根据提示,用时间五分钟,提炼到相关内容,时间到。
2、请法官大人主持庭审仪式①请原告陈述缘由:出示幻灯片②请被告陈述请被告陈述、、、、、、③好,各位陪审员。
请后堂议事。
暂时休庭,半小时后开庭宣判。
④出示幻灯片:⑤出示幻灯片五、品读课文,体验情感一只可怜的猫,一只被屈死的猫,作者在真正弄清真相之后,深深的表达了自己的自责。
26猫

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 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去打了一下,还以为惩戒得不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芙蓉鸟被吃的真相是:
一只黑猫,不是那只丑猫
品 味
案件定性:
冤 案
案件反思:
1.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 “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难过、自责、内疚。 2.在这个冤案中,“我”错在哪里?(原文)
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语
• 请同学们轮流朗读课文,比谁读音准
确、声音响亮,其他同学认真听,如
有读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助更正。
注音:
污涩
怂恿:
sè Sǒng yǒng chàng
鼓动别人去做
怅然:
蜷伏 悲楚 惩戒
quán
bēi chéng
妄下断语 wàng
不经考虑地说出断定的话
理 解
划出描写猫的句子,体会这 只猫的特点。 读 我看到了一只 , 猫。
猫
——郑振铎
学习目标 • 1、理解、积累生字新词。
• 2、正确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 清思路划分段落层次。
• 3、理解课文主题。 • 4、研读精彩语段,体味语言。 • 5、学习写法体会作用。
•(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 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 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 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 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 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 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 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 《山中杂记》等
• ②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 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抒发的是自己伤 害了无辜,心里充满了内疚和悔恨的感情。
26课猫--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学习难点
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2、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 这一组句子运用了细节描写(从细小的 方面描写事物,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 描写),形象生动的写尽了前两只猫的 活泼可爱、顽皮淘气。它可以使文章生 动而富有情趣。
懂写法
品读探究—体会写法
作者在一篇文章中写了不同的三只猫,从 课文的写法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1、抓住特征,作细节描写 2、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将自已情感直 接抒发。
1、“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这句的“扑”和“抢”字形象生动的写出了 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2、“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这句话形象生动的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 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懂赏析
• 3、“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 在那里晒太阳。” “隐身在阳光隐约的 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示例:天堂里的花白小猫:
虽然你在人世间只停留了两个月,但你给我们 全家带来了很多的欢乐。你的病来的如此突然,即 使是三妹的红铃铛,也无法挽救你的生命。你离去 后,全家人的心里都很酸辛,最难过的莫过于三妹 了,因为她早已把你当作她的小侣了。
“远方”的黄色小猫:
懂结构
(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次养猫
(1、2)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
人教版七下语文教案---26《猫》预习提纲

26、《猫》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查找生字词的音和义。
2、再读课文,知道作者家中先后养了几只猫?每只的结局是怎样的?作者重点叙述的是第几只猫?
3、学生之间相互抽查自学情况,再完成自主检测部分。
自主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污涩.()怂恿
..()蜷.伏()
怅.然()惩戒
..()
2、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地解释。
怂恿不愉快的样子。
怅然鼓动别人去做。
污涩污浊不光滑。
提心吊胆指胡乱地下一个判断。
怒气冲天形容愤怒到极点。
妄下断语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3、用跳读法轻声朗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三只猫的句子。
4、速读课文,思考:全文分几部分写“我”养猫的经历?
5、主旨概括。
《猫》这篇课文叙写了“我”家先后养了三只猫的故事,抒发了“我”的喜爱、痛惜和勇于自责的思想感情,进而告知人们。
第26课:《猫》

• 4、为什么“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 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 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 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 5、如果这只猫没死,你认为“我”有改正 过失的机会吗?为什么? • 6、选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什么?选段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芙蓉鸟被害案 一、案发现场情况: 1、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2、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 人挣扎了许久。
丑猫(来得可怜,死得可怜,是弱者的象征) 二、犯罪嫌疑人: 三、犯罪嫌疑人作案证据: (一)、案发前的表现: 1、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
你想得到幸福吗?唯一的方法就是努力。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吸取了许多经验教训
对于本文的 我想说… …
,
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 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 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顺 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同学们, 不论走到哪里,纯 的水滴,最亮的星星……
花费时间之长,可以看出猫的可爱
3、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 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 阳。
动词传神
轻捷活泼
4、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 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抓捕什么似的。
富有情趣
可爱活泼
5、有一次,居然捉到了一只很肥大的鼠, 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声了。
26
猫
郑振铎 (duó)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貌、 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等。
2、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及蕴 含的人生哲理。
3、形成公平公正、关爱弱小 等情感态度价值观。
•(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 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 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 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 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 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 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 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 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 杂记》等。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猫》讲学稿

第26课《猫》
(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学习我主动,我的人一辈子我尽力!)
学习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
学习进程:
一、初读感知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自由朗诵课文,给每段标上序号。
利用工具书,给以下划线的字注音:
忧郁污涩怅然蜷伏惩戒凝望诅骂鼓动吩咐
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情各有什么特点?“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如何?完成以下表格:
二、研读课文(17段——34段)作者第三次养猫的故事,完成以下题目。
4、芙蓉鸟事件——庭审现场
犯法嫌疑人:_______________
犯法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案发前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发后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犯法嫌疑人的处惩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杀死鸟的真正凶手是。
五、在明白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惭愧、自责、更难过。
请找出表达作者复杂情感的段落。
三、达标练习:
通过朗诵、明白得、体味,相信同窗们必然有许许多多的感想,对作
品必然有更深层次的感悟。
请同学们对文中的猫或人说一句话。
关于文中的,我想说。
题目: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课后练习解答
一朗读课文,从从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几个方面,说说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的区别。
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1.区别:
开始时,“我”不喜欢第三只猫是因为它,从来历、外形、性情上看都不及前两只猫。
(1)来历:第三只猫本是被人遗弃的,是“我家”出于怜悯拾来的,而第一只猫是从隔壁要来的,第二只猫是从舅舅家要来的。
(2)外形:第三只猫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第一只猫则白雪球似的可爱;第二只猫浑身黄色,也很可爱。
(3)性情:第三只猫不活泼,忧郁,懒惰;第一只猫很活泼;第二只猫更有趣,更加活泼,会爬树、捉蝴蝶和老鼠。
(4)地位:第三只猫对家人来说是“可有可无”;称第一只猫是“相伴的小侣”;称第二只猫是“亲爱的同伴”。
2.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更感到难过的原因是: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却无法辩诉,最后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二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第二只猫走失后,作者说“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这一句话包含的思想感情是:那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夺人所爱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恨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
所以,好久不愿意再找养猫。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一句包含的思想感情是: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猫》阅读理解题
一、作者主要写哪只猫,为什么?又为何不直接写而一开始写了第 1、
2 只猫?
第 3 只猫。
通过写第3只猫揭示了文章中心;写第 1、2 只猫是为了突出第 3 只猫,与它对比。
二、作者一家人不喜欢第 3 只流浪猫。
为什么又要收留它呢?
表现了对弱小生命的关爱。
三、文章的开篇(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开门见山,照应结尾,奠定全文悲伤的感情基调。
四、文章的结尾(末段)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五、请分别摘录描写第 1、2、3 只猫的语句各一句,并作分析。
①分析:
②分析:
③分析:
六、体会下面各句表现的思想情感。
1、“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
第二只猫走失后,作者说“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这一句话包含的思想感情是:那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夺人所爱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恨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
所以,好久不愿意再找养猫。
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一句包含的思想感情是: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3、“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
由于“我”的主观臆断而致使猫死掉,不能挽回,因而更加内疚后悔。
4、“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
比喻
将我的暴怒、我的虐待比作刺我良心的针。
生动形象的表现出当“我”明白真相后,知道猫是因为“我”的主观臆断而致死的,又不能挽回后,“我”的羞愧、悔恨和自责。
七、我为什么会认为是养的第三只猫咬死了鸟?如果是以前第 1、2 只猫咬了鸟,你认为作者会是什么态度?
“我”根据以下迹象作出主观臆断:
(1)猫常常凝望鸟笼中的鸟;
(2)“我”找到猫时发现他嘴里吃着东西;
(3)找猫很不容易,“我”认为他“畏罪潜逃”
(4)猫一向吃的胖胖的,很贪吃。
作者也许责怪刘嫂会多一点,责怪猫会少一点,最多也只会轻轻打它一下,过不久就原谅了。
八、语句“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
..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中加点的“似乎、好像”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
“似乎、好像”表示猜测,正是因为这种猜测而使猫蒙受冤屈,突出表现了“我”的主观臆断。
如果去掉的话,就不是猜测,而是事实了。
九、你学了文章之后,你受到哪些启发?
遇事不能仅凭主观臆断,而应尊重客观事实;要珍惜美好事物;关爱弱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