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全册导学案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导教案学习目标: 1 .描绘内环境的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学习要点 : 1 .内环境的构成和理化性质。

2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的媒介。

一.导学过程:(一)预习导学 1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 )体液○1体液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体液的组成:________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 体液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 ________ ( 2 )内环境○1内环境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环境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样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体内绝大部分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________,淋巴管内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肾小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

2 .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构成:________(约 90%) ________血浆________(约10%)________(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有哪些异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表此刻________. ________和 ________三个方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精品导学案汇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精品导学案汇总
二、植物激素
1.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______部位运送到______部位,对植物的___________有显著影响的__________有机物。
结果: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论: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_____________。温特将其命名为__________。
(五)1931年,郭葛
生长素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英文缩写____________。
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除了IAA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_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_______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________,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二)鲍森。詹森实验
1.实验材料:胚芽鞘、琼脂片(能透过某些化学物质)
2.实验过程结果
①去掉胚芽鞘尖端,单侧光照射;结果:胚芽鞘___________生长;
【思考】长期营养不良的病人,会造成水肿,请解释之?
2.酸碱度:血浆的pH在_____________之间.缓冲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机理:①当酸性物质增加时(如乳酸[HL]过多时)
HL + NaHCO3——→NaL(肾脏排出)+H2CO3H2CO3——→H2O+CO2(呼吸排出)
③用锡箔罩住胚芽鞘尖端,单侧光照射;结果:胚芽鞘____________生长;
④用锡箔罩住尖端下端,单侧光照射;结果:胚芽鞘__________生长。
(A层)思考: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B层)思考: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接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胚芽鞘的哪个部位?

高中生物教案全册必修三

高中生物教案全册必修三

高中生物教案全册必修三课时安排:共计20节课第一课: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目标:了解生物学中最基本的单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认识细胞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内容: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活动:观察细胞的图片,讨论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作业:整理一份细胞的结构图示和相关说明。

第二课:细胞的代谢活动目标:了解细胞的代谢活动是维持生命的基本过程,认识代谢活动的重要性。

内容:细胞的新陈代谢、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教学活动:观察实验,分析细胞代谢活动过程。

作业:写一篇关于细胞代谢活动的文章。

第三课:细胞分裂与生长目标:了解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是细胞生命周期的重要过程,认识分裂和生长对人体的影响。

内容:有丝分裂、无丝分裂等细胞分裂方式。

教学活动:观察细胞分裂的视频,分析分裂的过程。

作业:整理一份关于细胞分裂与生长的报告。

第四课:人体的组织目标:了解人体的组织结构是人体器官和系统的基础,认识不同组织的功能和作用。

内容:人体的组织结构、组织类型和功能。

教学活动:观察组织的结构,讨论不同组织的功能。

作业:整理一份关于人体组织结构的PPT演示稿。

第五课:消化系统目标:了解消化系统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认识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内容:口腔、食道、胃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活动:观察消化系统的模型,讨论各器官的作用。

作业:整理一份有关消化系统的思维导图。

第六课:呼吸系统目标:了解呼吸系统是人体的气体交换器官,认识呼吸作用的重要性。

内容: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气体交换和呼吸过程。

教学活动:观察呼吸系统的模型,讨论气体交换的过程。

作业:整理一份有关呼吸系统的短文。

第七课:循环系统目标:了解循环系统是人体输送氧气和养分的重要系统,认识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内容:心脏、血管、血液等循环系统的组成。

教学活动:观察心脏和血管的图片,讨论循环系统的功能。

作业:写一篇关于循环系统的文章。

第八课:泌尿系统目标:了解泌尿系统是人体排泄废物和调节体内平衡的重要器官,认识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高中生物必修三学案1:2.2 通过激素的调节(Ⅱ)

高中生物必修三学案1:2.2 通过激素的调节(Ⅱ)

第2章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2 【学习目标】
A:说出血糖调节的特点
说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说出激素调节的特点
B:1.达到A层要求
2.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学会模型建构的方法
【学习重点】血糖平衡的调节
激素调节的特点
【学习难点】血糖平衡调节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法,模型建构法
【完成时间】20分钟
一.激素调节的实例
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调节方式:
___________调节为直接调节,________调节为间接调节
(3)激素间的关系
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在血糖平衡中起拮抗作用的激素有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协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同的作用
血糖平衡调节中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对生长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对体温调节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实例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下丘脑对其他内分泌腺的调控
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又作为信息,调节系统的工作。

分为______调节和_____调节。

对于机体维持_________有重要意义。

二.激素调节的特点
1.________和______
2.通过___________运输
3.作用于________和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学案全集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学案全集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浓度较高的以及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过低的情况都无法正常生存?3.为什么细胞外液适宜于细胞的生存?何为渗透压?为什么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能够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4.正常人血浆的pH为多少?为什么血浆的pH能够保持稳定?5.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多少度?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源于_________和_________。

正常人的血浆pH为__________,其稳定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___左右。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通过观察课本P5图1-3思考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是如何进行的?而结合课本中的思考与讨论思考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是如何进行物质交换的?细胞与内环境之间__________进行物质交换。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__________的参与,同时,细胞与内环境之间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的。

2、例题精析〖例1〗酷暑季节,室外工作的工人应多喝()A、盐汽水B、核酸型饮料C、蛋白型饮料D、纯净水解析:酷暑季节,由于天气炎热,室外作业的人出汗较多。

人在排出汗液的同时,也排出了一部分无机盐,使体内无机盐的含量降低,为了维持体内盐代谢的平衡,故室外作业的人应该多饮淡盐水,以补充丧失的盐分。

答案: A〖例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解析:班氏丝虫是我国常见的丝虫病病原体,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淋巴,早期主要表现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出现淋巴管阻塞所引起的病症,如下肢肿胀等。

高中新课程生物必修三学案

高中新课程生物必修三学案

高中新课程生物必修三学案东安一中生物组编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学习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学习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使用说明】1.要求,课前查阅教材和有关资料,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2.完成时间要求,生物课前。

【自主学习】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1体液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体液的组成:________(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体液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 ________(2)内环境○1内环境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内环境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各种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淋巴管内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肾小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

2.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组成:________(约90%)________血浆________ (约10%)________(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有哪些异同点?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

必修三高中生物所有教案(全)_最新修正版

必修三高中生物所有教案(全)_最新修正版

高中生物必修三所以教案汇总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能力方面: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问答法、举例法、讲解法、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学习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在开始今天新的一章内容学习,首先请大家看几幅图片。

(播放图片,学生观看)师:2009年12月29日,“黑河好八连”的战士在哨位上站岗执勤。

当日,地处中俄边境的黑龙江黑河市气温是零下三十五度。

他的体温是多少呢?是不是也是零下三十五度呢?2004年7月28日下午3时,天气闷热难当。

重钢股份公司炼钢厂炼钢炉前温度起码超过100℃,他的体温是不是也达到了100摄氏度呢?生:不是,应该是37摄氏度左右。

展示抗洪展示图片,抗洪抢险战士可能会面临高温,缺干净水的恶劣生活环境抗洪抢险战士生活环境中蚊虫多,细菌等微生物也多,战士们容易患病。

师:前面所看到的恶劣环境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在寒冷或炎热环境中人体是如何维持体温的?如何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这就涉及到本章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新课讲解]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问题探讨。

课件展示草履虫和红细胞的图片:讨论1:图1和图2各是什么细胞?请说出细胞的名称。

讨论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生: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师:还记得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有几种吗,他们生活的环境和草履虫有相似之处吗?二者又有何不同?学生自由讨论,老师点学生起来回答问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学案(附讲解).doc

高中生物必修三学案(附讲解).doc

1.环境污染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从生物圈的功能上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A.人类排放废物的增加B.物质循环回路被阻断C.自动净化能力被阻断D.物质循环回路被一定程度上阻断解析:环境污染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其次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使人们所排放的废物大量增加。

但是,排放废物的增加是否一定造成环境污染?排放的废物要由生态系统的自动净化能力来净化,包括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且生态系统与自动净化能力是伴随关系,只要生态系统存在,这种净化能力就存在,因此不存在被阻断的情况,所以只要所排放的废物在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之内,就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但是生物圈的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显然,环境污染与能量流动没有关系,只与物质循环有关。

环境污染不是物质不循环,而是物质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受阻。

答案:D2.一次性餐具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是()A.淀粉餐具B.塑料餐具C.植物纤维餐具D.纸质餐具解析:塑料餐具是应禁止使用的,因为塑料制品在自然界中不宜降解,需要200年才能分解。

淀粉餐具造价较高,纸质餐具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染环境。

植物纤维餐具因其材料来源广泛,用秸秆、稻草等加工而成,既无污染,造价又低,因此最有发展前景。

答案:C3.下列四种重金属中,对生物造成危害的是()A.ZnB.MnC.HgD.Cu解析:对生物造成毒害的重金属主要是:汞(Hg)、铅(Pb)、辂(Cr)、镉(Cd)。

答案:C4.与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无关的是()A.形成酸雨,危害生物B.对人体产生慢性毒害作用C.致癌作用D.诱发水俣病解析: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会引起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会形成酸雨,多环芳桂类如:3, 4—苯丙毗有致癌作用。

水俣病属于水污染的危害,不是大气污染引起的。

答案:D5.生态农业最大的优点是()A.能源的多级利用B.物质的循环再生C.废物资源化D.生物相互依存解析:生态农业设计中引进一些生物,增加新的生产环节,将人们不能直接利用的有机物转化为可以直接利用的农副产品,实现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多层次利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充水分,输液时要给病人输生理盐水,以维持体内渗透压的平衡。
答案:C
【自我诊断】
●基础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A.温度B.酶C.pHD.渗透压
2.下列哪项叙述适于描述稳态的生理意义()
A.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B.使体液的PH值维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维持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的研究表明,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缺乏是帕金森氏症的病因,并找到了“多巴”作为缓
解该病的有效药物,卡尔松因此获得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现在已知“多巴”可以
在人体内转化成“多巴胺”;而一种名为“利血平”的药物可耗竭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为
了验证“多巴胺缺乏是引起运动震颤的原因”,请你依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品来补充和完善实
态的重要能够正常分解提供能条件。
意义量?在何种情况下酶才
能正常发挥催化作用?
2、例题精析
〖例1〗从事养殖业的人员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大多数海产鱼类不能在淡水中生存,因为
在淡水中()
A.氧浓度较低
B.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C.缺少食用的动、植物
D.二氧化碳浓度较高
解析:海水的浓度高,海产鱼类长期适应环境,细胞内无机盐浓度与海水浓度是相当的,如
什么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能够
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___左右。
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
4.正常人血浆的pH为多少?
为什么血浆的pH能够保持稳
定?
5.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
维持在多少度?
内环境是细胞与通过观察课本P5图1-3思考细胞与内环境之间__________进行物质交换。内环
外界环境进行物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__________的
盐溶液,称为等张溶液。
第二课时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课标点击】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学习重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自主探究】
1、学海导航
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总结
内环境的在非典时期,我们每天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
或生理实验使用的各种溶液中,其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如0.9%NaCl
溶液),在渗透压递减的一系列溶液中,红细胞逐步胀大并双侧凸起,当体积增加30%时成
为球形,体积增加45%~60%则胞膜破裂而发生溶血,这时血红蛋白逸出细胞外,仅留下
一个双凹圆碟形细胞膜空壳,称为影细胞。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状的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6.在下列物质中,不参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B.葡萄糖C.二氧化碳和氧D.氨基酸
7.血浆中水的来源是()
A.组织液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C.淋巴和组织液D.消化道和组织液
8.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
A.血浆、体液和体液B.血液、体液和淋巴
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
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何为内环境?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
直接环境,叫做__________。
血浆中90%是__________,其余10%分别是
质,另一部分来自于蛋白质。由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它的80%来自

Na
和Cl

,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基本相等。由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
由于组织液中蛋白质很少,所以血浆的胶体渗透压高于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
压主要来自白蛋白。血浆胶体渗透压虽小,但对于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极为重要。在临床
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课标必修3导学案汇编
第一课时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标点击】
1、描述不同细胞生活的环境,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认识到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也
需要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细胞的生活环境,并加深对生命世
界的认识。
2、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2+B.K+C.Na+D.Ca
2+
A.Fe
2.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
A.浮肿B.手足抽搐C.贫血D.尿毒症
3.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的数量主要取决于()
A.组织液中氧气的浓度B.细胞膜上氧气载体的数量
C.细胞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D.细胞中ATP的数量
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液、淋巴的成分有何不同?
__________含量很少。
1.为什么医院给病人输血时
所谓溶液渗透压,简单地说,是指
必须使用生理盐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
2.为什么红细胞放在清水或决于溶液中__________。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者浓度较高的以及过酸过碱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
节机制的思考机体内各个器官、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
认识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
一致?内环境的稳态会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__________时,内环
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内环境稳在什么情况下葡萄糖才________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
●拓展题
10.从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两种鼠种,选出数量、重量、年龄相同的鼠用于实验,研究其渗
透调节功能,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喂给等量食物,但不喂水,实验结果如下表
物种A物种B
代谢得到的水分8180
蒸发失去的水分90168
粪便含水量220
(1)哪一种鼠生活在干燥环境中?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2)指出鼠得到水分的一种代谢方式:
在淡水中生活,细胞就会吸水,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答案:B
〖例2〗(2003年上海)某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
()
A.提供能量B.供给营养
C.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D.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
解析: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人体内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患肠胃炎的病人,
典型的症状是腹泻,此时消化道吸收水分的能力降低,导致人体内缺水,因此要给病人输液
表现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出现淋巴管阻塞所引起的病症,如下肢肿胀等。主
要原因是淋巴管被阻塞后,组织液中的蛋白质被淋巴液回收受阻,大量蛋白质积聚在组
织液中,是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不断升高,组织液的生成增多,使组织间隙积聚液体,造
成人体下肢肿胀。
答案:B
【自我诊断】
●.基础题
1.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
动态变化都要测好几次体温,早动态平衡中。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__________来
上、中午、晚上的体温实现的。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__________,
是否相同?你周围的同使各个器官、系统__________,共同维持内环境
学的体温是否相同?大的__________叫做稳态。
致相差多少?何为稳
态?
对稳态调认真观察课本P8图1-4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机体
(3)指出两种由于蒸发失水的途径:
(4)一段时间后,A、B的生存状况如何?
【相关链接】
血浆渗透压
渗透压指的是高浓度溶液所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能力,其大小与溶液中所含溶质
颗粒数目成正比而与溶质的分子量半径等特性无关。
血浆渗透压约为313mOsm。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5、“人类不能生活在纯氧的环境中”,这一叙述是()
A、不对的,因为身体细胞需要氧,以氧化有机物获得能量
B、不对的,因为人体所吸收的纯氧经呼吸道进入血液时,已有许多CO2产生,不影响呼吸
的调节。
C、对的,因为血液中应有适量的CO2作为调节呼吸作用的物质
验设计的方法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一)主要实验材料和用品:小鼠、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
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多巴溶液等。
(二)实验步骤:
(1)把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分为数量相等的A、B两组。
(2)A组注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随后在相同的条件下
质交换的媒介是如何进行的?而结合课本参与,同时,细胞与内环境之间也是__________、
中的思考与讨论思考内环境__________作用的。
与外界环境之间是如何进行
物质交换的?
2、例题精析
〖例1〗酷暑季节,室外工作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B、核酸型饮料
C、蛋白型饮料D、纯净水
解析:酷暑季节,由于天气炎热,室外作业的人出汗较多。人在排出汗液的同时,也排
D、对的,因为纯氧会使身体细胞的氧化作用太剧烈,而无法维持恒定性
6、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
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
●拓展题
8、帕金森氏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运动时不自主地震颤,患者十分痛苦。瑞典科学家卡尔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