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的诗意_示儿的意思

合集下载

陆游《示儿》诗词赏析

陆游《示儿》诗词赏析

陆游《示儿》诗词赏析示儿宋代: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注释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

元,通“原”。

本来。

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

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

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

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赏析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

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

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

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

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

小学古诗:陆游《示儿》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陆游《示儿》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陆游《示儿》原文译文赏析《示儿》宋代: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仅仅悲哀没有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进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注释】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

元,通“原”。

本来。

在苏教版等大多数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

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仅仅。

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

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赏析】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

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叮嘱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作为一首绝笔,它无愧与诗人创作的一生。

陆游享年八十五岁,现存诗九千余首。

其享年之高、作品之多,在古代诗人中是少有的;而以这样一首篇幅短小、份量却十分沉重的压卷之作来结束他的漫长的创作生涯,这在古代诗人中更不多见。

作为一篇遗嘱,它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

“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是一个通假字;“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

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

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

《示儿》的诗意

《示儿》的诗意

《示儿》的诗意是: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出自宋代陆游。

原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1、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2、元知:原本知道。

元,通“原”。

本来。

3、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4、但:只是。

5、悲:悲伤。

6、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

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7、同:统一。

8、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9、北定:将北方平定。

10、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11、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12、无忘:不要忘记。

示儿

示儿
退 出
古诗分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 毕生的心事和无限 的希望, 的希望,表达了他 望 的 的 情感
退 出
1九州在诗中是指 —————— 九州在诗中是指 课后练习 乃翁是指 —————— 答案: 答案: 2这首诗看出作者 —————— 这首诗看出作者 祖国 你的父 —— 的情怀 不忘收复中原, 亲 不忘收复中原, 作者希望【 平定中原, 作者希望 王师】 祖国统一 平定中原,3作者希望【王师】是———— 收复失地, 收复失地,是故都汴 —————— 京回归祖国 但 4诗中 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 4诗中,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用 诗中,临终前 诗人的遗憾是( 悲不见九州同 王 原 回答 ___________,诗人 诗人 师 定中原 忘告乃翁 是(用原 的遗 是 用原 回 答)__________,诗人的遗 是 诗人的遗 (用原 回答 用原 回答)_____________ 退

课外拓展 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遗 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 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 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期望南宋统一 的愿望实现了吗?宋末林景熙在《 的愿望实现了吗?宋末林景熙在《题陆放翁 诗卷后》一诗的后几句: 诗卷后》一诗的后几句: 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 , 告 翁。
退 出
课 前 自 主 学 习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 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诗 句,背诗文。 、 诗 诗 , 诗句, 解诗意, 诗 想 情。
退 出
1、回忆学法 回忆学法
课文与注释
词语注释: 词语注释:
示儿:告诉自己的儿子。 示儿:告诉自己的儿子。示,告知。 告知。 元知:本来就知道。 元知:本来就知道。“元”同 是本来的意思。 “原”,是本来的意思。 万事空:意思是什么都不存在。 万事空:意思是什么都不存在。 统一。 但:只。同:统一。 九州:中国的代称。 九州:中国的代称。古代把中国分 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平定,收复。 定:平定,收复。 中原:指淮河以北,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 地区。 地区。 家祭:祭祀祖宗。 家祭:祭祀祖宗。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无忘:不要忘记。 无忘:不要忘记。“无”通“勿”, 不要。 不要。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翁, 父亲。 父亲。

小学六年级语文 示儿原文翻译诗意

小学六年级语文 示儿原文翻译诗意

示儿宋代: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及注释译文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悲哀没有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注释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

元,通“原”。

本来。

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

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

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

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示儿》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108页二、教材和学情分析《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的,是绝笔,也是遗嘱。

全诗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这首诗,作为一首绝笔,无愧诗人创作的一生;作为一份遗嘱,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

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表现诗人深厚真诚的爱国之情。

六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

能够借助注释及搜集的背景资料理解古诗内容。

能够了解诗歌表达出作者的爱国感情。

但是,孩子们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

如何让学生透过文字走近作者。

感受诗中深刻的内涵,使其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呜,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还有一定的难度。

示儿全文注释赏析

示儿全文注释赏析

示儿宋代: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注释1.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2.元知:原本知道。

元,通“原”。

本来。

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

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3.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4.但:只是。

5.悲:悲伤6.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

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7.同:统一。

8.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9.北定:将北方平定。

10.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11.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12.无忘:不要忘记。

13.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赏析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

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

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

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

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

爱国诗:陆游《示儿》原文翻译及赏析

爱国诗:陆游《示儿》原文翻译及赏析

爱国诗:陆游《示儿》原文翻译及赏析示儿宋代: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所以,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注释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

元,通“原”。

本来。

在苏教版等绝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

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仅仅。

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

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创作背景《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赏析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能够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

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

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

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

《示儿》诗意_陆游

《示儿》诗意_陆游

《示儿》诗意_陆游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古诗今译】
我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只悲叹看不到九州统一。

大宋军队收复中原之日,家祭时别忘了告我亡灵。

【名句赏析】
——“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南宋宁宗嘉定二年(1210)除夕前夜,作者临终前留下来的最后一首绝笔诗。

从他两岁时北宋灭亡,到他85岁即将去世,北方
大好山河始终没能收复。

他原本知道死去之后,万事皆空,个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惟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念念不忘的仍是国家统一。

80多年来,驱除敌虏、统一河山的强烈愿望,在他心里始终没有动摇过。

所以在他临终前,仍然叮嘱孩子们,将来这一天到来时,一定不要忘记祭祀他的亡灵,把这胜利的喜讯告诉他。

全诗文字质朴自然,情感沉痛真挚,催人泪下,表现了作者相信恢复中原大好河山的壮志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背景】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他的诗风格多样,内容丰富。

最受人们推崇赞赏的,是他表现杀敌报国志愿、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

【注词释义】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

元,通“原”。

九州:指中国。

古代中国分为九州。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军队。

定:平定,收复。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乃翁:你的父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儿的诗意_示儿的意思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示儿的诗意_示儿的意思
《示儿》
作者:陆游
原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1、示儿:给儿子看。

2、元:通原,本来。

3、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4、但:只是。

5、九州:这里代指中国。

6、同:统一。

7、王师:宋军。

8、北定:将北方平定。

9、中原:金兵占领的地区。

10、家祭:家中的祭典。

11、无忘:不要忘记。

12、乃:你的。

13、翁:父亲。

诗意:
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了什么都可无牵无挂。

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当宋朝的军队收复祖国领土的那一天,
在祭祀祖先的时候,
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

赏析: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

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只有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

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

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

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

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

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
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

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而这首诗,也成了陆游的绝笔。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