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免疫系统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免疫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免疫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免疫学知识点总结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的。

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它们就像是免疫系统的“兵营”,时刻准备着应对外来的威胁。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

淋巴细胞又分为 B 淋巴细胞(简称 B 细胞)和 T 淋巴细胞(简称 T 细胞)。

B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 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吞噬细胞则能吞噬和处理病原体,将抗原信息传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能够特异性地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从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淋巴因子是由 T 细胞分泌的,能够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

溶菌酶存在于泪液、唾液、血浆等体液中,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发挥杀菌作用。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三大功能。

防卫功能是指抵御病原体的攻击,防止疾病的发生。

这就像是我们身体的“保卫军”,时刻警惕着外来的“敌人”。

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能够阻挡病原体的侵入。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能够对病原体进行非特异性的吞噬和消灭。

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够针对特定的病原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或效应 T 细胞,进行更精准的打击。

监控功能是指监控体内已经衰老、损伤或癌变的细胞,并及时将它们清除。

这就像是身体里的“警察”,时刻监督着细胞的“一举一动”,防止它们“犯错”。

清除功能则是将体内衰老、损伤或癌变的细胞清除掉,保持身体的健康和稳定。

三、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当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出其特有的抗原。

抗原传递给 T 细胞,T 细胞将抗原传递给 B 细胞。

同时,T 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增强 B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 二轮复习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 二轮复习
质是_编__码__抗__体___的__基__因___。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 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___红__细__胞_____。
知识体系构建——小结3.免疫系统的组成
知识体系构建——整合
知识体系构建——拓展
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细胞因 子是细胞对刺激应答时分泌的物质(如淋巴因子),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 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据图回答:
实验组: 未标记抗体—A
荧光标记抗体—B
对照组1:未标记抗体—无关抗体 荧光标记抗体—B
对照组2:未标记抗体—B
荧光标记抗体—B
请分析若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与对照组1、2分别比较,实
验组的荧光值应____与__对_照__组__1_荧_光__值__基_本__相_同__,__明_显__高__于_对__照__组_2______。
免疫调节专题
学习背景
1.2019考试大纲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Ⅱ 青少年艾滋病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国家高度关注
学习背景
2.近3年免疫调节全国卷命题规律
知识内容
18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学 应用
艾滋病(AIDS)的流行和 预防 总计
关注考纲变化, 基础知识综合。
学习背景
知识体系构建
能力提升
知识体系构建——整合
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 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 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D )
A.接种麻疹疫苗的人,一般不患麻疹 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 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

高中生物免疫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免疫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免疫学知识点总结免疫学是高中生物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与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总结一下高中生物中免疫学的相关知识点。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1、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

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和作战的场所。

2、免疫细胞(1)吞噬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它们能够吞噬病原体,处理和呈递抗原。

(2)淋巴细胞:包括 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

T 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主要参与细胞免疫;B 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主要参与体液免疫。

3、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淋巴因子由 T 细胞分泌,能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杀菌作用。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分为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其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作用。

2、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这两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3、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能够针对特定的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叫做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又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1)细胞免疫当病原体侵入细胞内部时,主要靠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T 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通过分化形成效应 T 细胞和记忆 T 细胞。

效应 T 细胞能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从而释放出病原体,然后被抗体消灭或被吞噬细胞吞噬。

(2)体液免疫当病原体存在于体液中时,主要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免疫调节是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入侵和维持免疫平衡的重要过程。

免疫调节包括免疫应答的激活和抑制机制,涉及多种细胞和分子的相互作用。

下面是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1. 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免疫系统包括先天免疫系统和后天免疫系统。

先天免疫系统由快速反应的非特异性防御机制组成,包括皮肤、黏膜屏障、巨噬细胞和炎症反应等。

后天免疫系统是一种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B细胞、T细胞和抗体等。

2. 免疫调节的对象免疫调节的对象包括免疫应答的激活和抑制。

免疫应答的激活包括T细胞激活、B细胞激活和抗体产生等。

免疫应答的抑制包括抑制性T细胞、抑制性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等。

3. 免疫调节的机制免疫调节的机制包括免疫信号传导、抗原呈递、细胞因子介导和免疫抗原识别等。

免疫信号传导是指免疫细胞之间通过细胞接触和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传递信息,激活或抑制免疫应答。

抗原呈递是指抗原通过抗原提呈细胞被呈递给免疫细胞,激活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介导是指细胞因子通过激活或抑制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免疫应答。

免疫抗原识别是指免疫细胞通过特异性受体识别和结合抗原,激活或抑制免疫应答。

4. 免疫调节的细胞和分子免疫调节涉及多种细胞和分子的相互作用。

其中,T细胞是最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之一。

T细胞有助于调节B细胞激活和抗体产生,还能识别和消灭异常细胞。

其中,抑制性T细胞通过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来抑制免疫应答的激活。

另外,免疫调节还涉及细胞因子,如干扰素和白介素等,它们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调节免疫应答。

5. 免疫调节的疾病免疫调节的失调会导致多种疾病。

其中,自身免疫病是免疫调节失调的一种常见疾病,是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异常的免疫应答,导致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

而免疫缺陷病是指机体的先天或后天免疫系统缺陷,导致机体易感染病原微生物。

此外,过敏反应和免疫抑制病也是免疫调节失调的结果。

6. 免疫调节的应用免疫调节的应用非常广泛。

高中生物免疫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免疫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免疫的知识点总结一、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1.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是由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的复杂网络,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各种免疫细胞及各种免疫相关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等。

2. 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识别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异物,清除感染和受损细胞,以及调节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等。

3. 免疫系统的类型免疫系统主要分为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类型。

先天免疫是指机体天生具有的抵御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异物侵害的非特异性防御机制,主要由天然免疫和炎症反应组成;获得性免疫是指机体在接触到特定抗原后,产生特异性和记忆性免疫应答的防御机制。

二、先天免疫系统1. 天然免疫天然免疫是机体天生具有的抵御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异物侵害的非特异性防御机制,它包括生体障碍、炎症反应、天然免疫细胞和天然免疫分子等多种防御机制。

2. 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机体对外界损伤和感染的一种非特异性保护反应,其特征是血管扩张、渗出、白细胞浸润和局部组织变性等。

3. 天然免疫细胞天然免疫细胞包括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它们能够直接清除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异物。

4. 天然免疫分子天然免疫分子包括溶菌酶、抗微生物蛋白、补体等多种免疫分子,它们能够直接清除病原微生物。

三、获得性免疫系统1. 抗原和抗体抗原是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抗体是免疫应答中产生的特异性蛋白质,它与抗原结合并清除抗原。

2.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获得性免疫的主要细胞类型,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

3. 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主要包括T辅助细胞、T杀伤细胞和T调节细胞等,它们能够识别和清除感染和受损细胞。

4. 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是具有抗体分泌功能的免疫细胞,它们能够识别和清除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异物。

5. 免疫记忆免疫记忆是指机体在初次接触到特定抗原后,产生的特异性和持久性免疫应答。

四、免疫调节1. 免疫调节细胞免疫调节细胞包括T调节细胞、B调节细胞等,它们能够调节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免疫调节专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免疫调节专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高考总复习 免疫调节专题【考纲要求】1.描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 2.阐述免疫的概念与类型 3.掌握体液免疫的过程 4. 掌握细胞免疫的过程 5. 比较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6. 列举免疫系统疾病 【考点梳理】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 免疫系统的组成2. 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通过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防卫功能即机体通过免疫反应识别“自己”,排除“异己”,从而抵御病原体攻击的功能。

人体对病原体的攻击有三道防线,如下:要点诠释(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免疫 系统 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均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2)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可监控并清除体内的衰老细胞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机体的免疫系统受破坏后,得癌症的几率也会升高。

考点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免疫调节专题 403843 体液免疫过程】1. 体液免疫过程【免疫调节专题 403843 细胞免疫过程】2.刺激抗原刺激要点诠释:1.抗原与抗体(1)抗原①特点:异物性(即抗原为“非己”成分,自身的组织或细胞有时也会成为抗原,如癌细胞)大分子性(抗原的化学本质多为蛋白质,也可能为多糖、脂肪及一些小分子化合物等)特异性(即一种抗原只能跟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②性能: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能够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③去向:体液免疫时,被相应的抗体消灭;细胞免疫时,被免疫细胞消灭(2)抗体①化学本质:免疫球蛋白②别称:抗毒素、凝集素、免疫球蛋白等(题目中有时会提到上述别称,可判断其为抗体)③特异性:一种抗体只能跟相应的抗原结合。

④功能特点:只对内环境中的抗原起作用(对于细胞中的抗原无法起作用),与相应抗原结合后,会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并被吞噬细胞吞噬。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25讲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特异性免疫过程课件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25讲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特异性免疫过程课件

2.体液免疫 (1)过程
吞噬 T
淋巴 因子
记忆
(2)结果
(3)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应答 ①记忆细胞特点: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 ②二次免疫反应: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 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③二次免疫反应特点:更快、更高、更强,如下图:
3.细胞免疫 (1)过程
2.(人教版必修3P40“练习”基础题拓展)吞噬细胞参与人体免疫系统的第几道防线? 提示 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吞噬杀灭病原体,是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同 时吞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线,能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
围绕免疫细胞的来源和作用,考查理解能力
1.(2013·全国卷Ⅱ,4)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2)(人教版必修3P37“内文”)体液免疫中,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需 要什么条件? 提示 需要两个条件:抗原的直接刺激和淋巴因子的作用,且二者缺一不可。
结合特异性免疫过程,考查分析与判断的能力
1.(2018·4月浙江选考)取某实验小鼠皮肤片,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
种小鼠乙身上。一段时间后,观测到该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时间比小鼠甲
2.“三看”法判定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真题重组与判断 (1)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2016·海南卷,16B)( ) (2)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2016·海南卷,16D)( ) (3)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2015·全国卷Ⅱ,5B)( ) (4)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2013·全国卷Ⅱ,4B)( )

高中生物免疫系统与疾病防治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免疫系统与疾病防治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免疫系统与疾病防治知识点总结作为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免疫学研究生物体对疾病和外界微生物的抵抗力以及免疫系统的构建与调节。

在高中生物学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免疫系统与疾病防治的基本知识。

本文将对高中生物学中免疫系统与疾病防治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免疫系统概述免疫系统是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的防御系统,可以分为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部分。

先天免疫是个体天生具备的,包括皮肤、黏膜、巨噬细胞等;适应性免疫是个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包括淋巴细胞、淋巴器官等。

二、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1. 淋巴器官:主要包括胸腺、脾脏和淋巴结。

这些器官是淋巴细胞产生、成熟和分化的场所。

2. 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B细胞和T细胞。

巨噬细胞能够吞噬和消化病原体,B细胞负责分泌抗体,T细胞则可以杀伤感染细胞。

3. 免疫分子: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和复合物。

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起到中和病原体的作用。

细胞因子促进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调节免疫反应。

三、先天免疫1. 生理屏障:人体的皮肤和黏膜是机体最重要的生理屏障,能够有效阻止病原体的入侵。

黏膜上的黏液和呼吸道中的纤毛能够协同清除病原体。

2. 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具有吞噬病原体的能力,通过吞噬和溶解来清除病原体。

巨噬细胞还能够分泌一些细胞因子,调节炎症反应。

3. 天然杀伤细胞:天然杀伤细胞是淋巴细胞的一类,能够直接杀伤感染细胞。

它们能够识别一些特定的标记物,并通过释放毒素杀伤细胞。

4. 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先天免疫系统的一种防御措施,包括局部组织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炎症反应可以吸引免疫细胞到达感染部位,并促进愈合。

四、适应性免疫1. 抗原递呈细胞:抗原递呈细胞是适应性免疫的关键,包括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它们能够摄取病原体的抗原并将其呈递给淋巴结中的淋巴细胞。

2. B细胞:B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细胞,能够分泌抗体。

当B 细胞受到刺激后,会分化为浆细胞,大量分泌特异性抗体来中和病原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免役调节 一、三道防线 人体抵御病原体的三道防线: 1、 皮肤、粘膜 2、 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 3、 免疫应答 可以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叫做抗原。 前两者的免疫不具有特异性,成为非特异性免疫,而第三道防线具有特异性,成为特异性免疫。 二、免疫系统

免疫类型 1、 体液免疫:与B淋巴细胞有关 2、 细胞免疫:与T淋巴细胞有关 三、淋巴细胞识别入侵者 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一种叫做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分子标志。当一个入侵者所携带的“非己”标志被识别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开始反复分裂,形成巨大的数量。同时分化成不同的群体,以不同的方式对入侵者做出反应。一部分成为效应细胞与入侵者作战并歼灭之。另一部分分化成为记忆细胞进入静止期。下图是免疫应答的特殊性与记忆示意图 抗原

只与适合的 受体结合

激活的 B 淋巴 细胞增大、 分化、分裂

B 淋巴细胞 表面不同的受体

记忆 B 细胞群, 一旦遇到同一类 型抗原便快速增 殖分泌抗体

效应 B 细胞群 分泌抗体进入血液 2

四、细胞免疫 TIP: 1、成熟的T淋巴细胞有不同的群体,有成熟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还有成熟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2、每一个成熟的T淋巴细胞只带有对应于一种抗原的受体。 五、体液免疫

TIP: 1、 所有的抗体分子都是蛋白质,但每一种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只能与一种抗原匹配。 2、 反复分裂形成的B细胞克隆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 3、 实现体液免疫需要T细胞的参与。 4、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分别处理入侵细胞内和细胞外的抗原,相辅相成。

巨噬细胞 辅助性T细胞 上的抗原 MHC受体

效应细胞 毒性T细胞

分裂和分化 细胞毒性T细胞

抗原-MHC复合体 被感染的 体细胞 MHC标志 病原体

抗原-MHC复合体

巨噬细胞 抗原

MHC

抗体 辅助性T细胞 B细胞

大量的效应和 记忆B细胞

分裂和分化

效应B细胞 记忆B细胞 3

六、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免疫系统出来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能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细胞。免疫系统通过它的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七、单克隆技术

八、免疫的应用 1、 疫苗:免疫接种或预防接种是以诱发机体免疫应答为目的,预防某种传染性疾病的方法。这种免疫方 式称为主动免疫。另一种免疫方式是被动免疫,就是通过接种针对某种病原体的抗体(抗血清)而获得免疫力。 现有的疫苗有三种类型: a) 灭活的微生物; b) 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产物; c) 减毒的微生物。 2、 作标记 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点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人体进行检测可帮助发现人体组织中的抗原。 3、 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往往面临着免疫系统抵抗的问题,在移植时需要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 九、免疫异常 1、 过敏(或变态反映)和自身免疫病 过敏:指一些人对某种物质,如花粉、某些食物、某些药物、螨虫、蘑菇孢子、昆虫的毒液、灰尘、化妆品等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 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映过度,将自身组织当作抗原进行攻击。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2、 先天性的免疫缺乏病 3、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 由感染HIV所引起。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中由于逆转录酶的作用形成互补的DNA,并整合到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DNA中。经过长时间的潜伏后,辅助性T淋巴细胞被激活,前病毒复制出新的HIV,并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 艾滋病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疾病。免疫功能受到削弱,就削弱了身体保卫自身免受许多致命的感染和恶性疾病侵袭的能力,造成严重后果。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种: a) 性接触。 b) 血液传播。 c) 母婴传播。 感染HIV以后,一般要经过很长的潜伏期(8~10年)才发病。艾滋病人往往最终死于恶性肿瘤、细菌感染等疾病。

未激活的B细胞 抗原

激活的B细胞

肿瘤细胞 杂交瘤细胞 抗体

为了在体外制造抗体,可以将效应B细胞分离出来。在体外产生抗体。但是,由于正常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所以抗体难以大量产生。想到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分裂的特点,将肿瘤细胞与效应B细胞融合(称为细胞杂交),得到的细胞既能产生抗体,又具有无限分裂的能力。 4

习题 1、(全国卷I)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试验药物b敏感 【答案:D】

2、(全国卷II)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答案:A】

3、通常情况下,下列哪些行为可能会传染艾滋病 A.与艾滋病人共同进餐性 B.触摸艾滋病患者摸过的门把手 C.使用艾滋病患者用过的冲水马桶 D.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剃须刀 【答案:D】 4、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 C.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 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 【答案:D】 5

5、接种卡介苗一段时间后,血液中就会出现结核杆菌抗体,这种抗体产生的结构单位和产 生抗体的细胞及细胞器依次是 A.氨基酸、效应B细胞、核糖体 B.葡萄糖、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 C.氨基酸、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 D.核苷酸、效应B细胞、核糖体 【答案:A】

6、吞噬细胞在机体免疫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其中它不能参与的是 A.非特异性免疫 B.体液免疫 C.细胞免疫 D.合成并分泌抗体 【答案:D】

7、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A.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 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 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答案:C】

8、(2009·广东理基,54)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 A.浆细胞 B.记忆淋巴细胞 C.过敏反应 D.免疫反应 【答案:C】

9、(2009·广东卷,29)下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②为 细胞,④为 细胞。 (2)、⑦与④功能上的区别是 ,由④分化为⑦的过程中,④细胞核内的 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该分子的作用是作为 的模板。 (3)、抗体从在细胞内合成到分泌至细胞外的过程为 。 (4)、过程③表示 ,过程⑤表示 。 【答案】: (1)、T B (2)、⑦能合成和分泌抗体,④不能mRNA翻译 (3)、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胞外 (4)、呈递抗原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

10、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死亡率极高。如图表示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度和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T细胞的数量变化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6

(1)、HIV最初侵入人体的时期(A阶段)HIV浓度下降的原因是 。 (2)、T细胞在人体免疫过程中具有 等作用,感染后的B阶段,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是 。 (3)、HIV侵入人体后,其表面的衣壳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 ,接下来人体体液免疫会发生的变化是(用箭头和文字表示): 由图可知艾滋病患者如不进行治疗,大约能生存 年。 (4)、我国已经进入艾滋病快速增长期,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任重而道远。2006年8月18日,科技 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北京联合宣布, 我国自主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已经顺利完成I期临床试验,且达到国际同类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病毒本身缺乏繁殖所需的原料、能量和酶,将病毒置于细胞外,该病毒不能繁殖 B.在我国,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性传播,注艾滋病疫苗后还有可能感染该病 C.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攻击人的T细胞,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 D.注射艾滋病疫苗后淋巴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 【答案】: (1) 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 (2) 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为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T细胞被破坏,数量减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均下降,各种感染机会增加

(3) 抗原 HIV吞噬细胞抗原 HIV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抗体 9

(4) D

11、(2013天津卷)(13分)肠道病毒EV71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下面为该病毒在宿主细胞肠道内增殖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物质M的合成场所是 。催化①、②过程的物质N是 。 (2)假定病毒基因组+RNA含有7500个碱基,其中A和U占碱基总数的40%。病毒基因组+RNA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的过程共需要碱基G和C 个。 (3)图中+RNA有三方面的功能分别是 。 (4)EV71病毒感染机体后,引发的特异性免疫有 。 (5)病毒衣壳由VP1、VP2、VP3和VP4四种蛋白组成,其中VP1、VP2、VP3裸露于病毒表面,而VP4包埋在衣壳内侧并与RNA连接,另外VP1不受胃液中胃酸的破坏。若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疫苗,四种蛋白中不宜作为抗原制成疫苗的是 ,更适宜作为抗原制成口服疫苗的是 。 【答案】(1)宿主细胞的核糖体 RNA复制酶(或RNA聚合酶或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 (2)9000 (3)翻译的模板;复制的模板;病毒的重要组成成分 (4)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5)VP4 VP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