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三峡》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三峡》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三峡》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1、作者郦道元,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二、中心思想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重点字词略无:完全没有。

阙(quē):同“缺”,空隙、缺口。

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荣:茂盛。

良:甚,很。

肃:肃杀,凄寒。

响:回声。

哀转:声音悲凉婉转。

漱(s hù):冲荡。

属(z hǔ)引:接连不断。

属,连接。

引,延长。

或:有时。

虽:即使。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疾:快。

湍: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冲上,漫上。

【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绝①沿溯阻绝(隔绝)②哀转久绝(消失)③绝巘多生怪柏(极)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或①或王命急宣(有时)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清①回清倒影清(清波)②清荣峻茂(水清)【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飞奔的马。

)(2)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的水)(3)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4)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特殊句式】1、省略句(三峡)两岸连山省略定语“三峡”。

2、省略句(两岸)重岩叠嶂省略主语“两岸”。

四、重要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9课《三峡》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9课《三峡》知识点梳理》

《三峡》一.重点字词解释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完全没有)3.自非亭午夜分......(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4.不见曦月..(曦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5.至于夏水襄陵..(襄陵:水漫上山陵)(襄:冲上、漫上)(陵:山陵)6.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7.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8.不以疾...也(不以疾:没有这么快)9.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急流)10.回清..倒影(回清:回旋的清波)11.绝巘..多生怪柏(绝巘:极高的山峰)12.飞漱..其间(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1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荣:茂盛)(良:甚,很)14.每至晴初霜旦....(晴初:天刚放晴)(霜旦:下霜的早晨)15.林寒涧肃.(肃:肃杀,凄寒)16.属引凄异....(属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凄异:凄惨悲凉)17.空谷传响.(响:回声)18.哀转..久绝(哀转:声音悲凉婉转)二.通假字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三.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连词,表选择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四.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良.多趣味(形容词用作副词,甚,很)3.空谷..传响(名词用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五.一词多义1.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 ②自.非亭午夜分(连词,表示假设,如果)2.绝①沿溯阻绝.(动词,阻断)②绝.多生怪柏(副词,极,非常)③哀转久绝.(动词,消失)3.清①回清.倒影(名词,清波)②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六.重要语句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八年级上册三峡所有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三峡所有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三峡所有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中,我们讲解了中国三大长江峡谷中的一个——三峡。

这一章节详细介绍了三峡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特点以及中国三峡工程等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我们来一一回顾并总结这些知识点。

一、三峡的地理位置三峡位于长江上游,从西起宜昌市夷陵区雷波峡,东到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花石峡,全长193公里。

三峡由西向东分别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以奇险、美丽著称,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有名的峡谷之一。

二、三峡的历史背景三峡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00年左右,也是隋唐时期的一处重要军事要塞。

自春秋时期至今,曾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景区,自唐代开始成为文化名胜,可惜在20世纪上半叶,由于战争和自然灾害的连续侵袭,三峡旅游业一度逐渐衰落,未能得到良好的保护。

三、三峡的文化特点三峡是哈喇族自然村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古典诗歌名篇《三峡好人》或《长江三峡》的诗意落脚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峡文化以其独特的自然美景、人文特色和繁荣的宗教文化而被广泛赞誉。

四、三峡大坝三峡大坝是三峡工程的核心部分,也是世界工程技术史上的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

它是为了调节、控制长江水流、防洪和发电而设计,对改善中国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缓解能源短缺问题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峡大坝的建设历时17年,工程量之庞大也在人类史上堪称奇迹。

五、三峡工程的影响三峡工程建成后,虽然具有重要的生态环保、减少洪峰流量等优点,但对于水文环境、生态系统和地质灾害等方面,三峡工程的影响也是深远而广泛的,因此对于未来的更好保护和管理,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关注。

以上便是关于八年级上册三峡所有的知识点的回顾与总结,虽然只是简单的介绍,但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三峡这个具有深厚历史、独特文化的地方,也为我们更好的环保保护和发展利用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思考。

三峡知识点梳理

三峡知识点梳理

三峡知识点梳理三峡,是中国长江上一段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是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所在地。

它不仅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风光,还蕴含着丰富的地理、历史、文化和工程等方面的知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梳理与三峡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南津关,全长 193千米。

自西向东主要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因而得名“三峡”。

瞿塘峡以雄伟险峻著称,巫峡幽深秀丽,西陵峡滩多水急。

二、自然景观1、峡谷地貌三峡地区的峡谷地貌是由地壳上升和长江水流侵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两岸山峰陡峭,悬崖绝壁,有的高达千米以上。

峡谷宽窄不一,最窄处仅几十米,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2、江水长江在三峡段水流湍急,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江水清澈碧绿,在不同的季节和天气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景观。

3、植被三峡地区植被丰富多样,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等。

山上植被茂盛,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起到了保持水土的作用。

4、动物这里也是众多珍稀动物的栖息地,如金丝猴、大熊猫等。

三、历史文化1、古代诗词自古以来,三峡就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目光,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如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这些诗词生动地描绘了三峡的壮丽景色和人们的情感。

2、历史遗迹三峡地区还保存着许多历史遗迹,如白帝城、张飞庙等。

白帝城是三国时期刘备托孤之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

3、民俗文化当地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有独特的歌舞、戏曲、手工艺等。

这些民俗文化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四、水利工程1、三峡大坝三峡大坝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之一,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大坝的建成有效地控制了长江洪水,保障了中下游地区的安全。

同时,大坝的发电能力强大,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

2、工程意义三峡工程的建设不仅解决了长江流域的防洪问题,还改善了航运条件,促进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三峡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三峡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三峡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

其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三峡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起来看看吧。

一、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 ī)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yǎn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二、注释:1、《三峡》:选自《水经注疏》。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

2、自,从,由;七百里:约合现在二百公里。

3、略无阙处: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

略无,毫无。

阙,通“缺”。

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月,指月亮。

5、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襄:漫上;陵,丘陵;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6、或王命急宣:有时皇帝的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或:有时。

7、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白帝:白帝城,在现在重庆奉节东。

江陵:即现在湖北江陵。

8、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像这么快。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御:驾;以:当作“似”;疾:快。

9、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素:白;湍:白色的急流;回:旋转,这里是回旋,回荡的意思。

10、绝巘:极高的山峰;巘:山峰。

11、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刷。

三峡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三峡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三峡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三峡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1、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实词:自:在。

自非:如果不是。

曦月:太阳,月亮。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空谷传响: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

襄:上。

漱,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御:驾。

巚:山峰。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良:实在、真。

肃:寂静。

属:(zhǔ)连续。

引:延长。

绝:消失。

素:白色;旦:早晨。

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朝:早晨。

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

三声:几声。

三,这里不是确数
4、注意区别:属:属引凄异(连接)?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绝:久绝(消失)。

绝(山峰):极。

阻绝:断。

自三峡……(在)。

自非……(如果)
5、通假字:阙;同”缺“,中断。

6、重点句翻译: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到了夏天江水上涨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航。

《三峡》知识点整理

《三峡》知识点整理

《三峡》知识点整理《三峡》知识点整理知识要点整理⼀.原⽂注释和翻译原⽂1:⾃三峡七百⾥中,两岸连⼭,,略⽆阙(quē)处;注释;①⾃:在②略⽆:完全没有.略,完全,全部③阙:同”缺”,中断翻译: 在七百⾥长的三峡中,两岸群⼭连绵,没有⼀点空缺的地⽅.原⽂2: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亭午夜分,不见曦(xī)⽉。

注释;①嶂,直⽴像屏障⼀样的⼭峰②隐,蔽:遮盖③⾃:如果④亭午,正午。

⑤夜分,半夜⑥曦,早晨的阳光,这⾥指太阳翻译: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亮.原⽂:3⾄于夏⽔襄陵,沿溯(sù)阻绝。

注释;①⾄于:到了②襄陵:上,漫上;丘陵③沿:顺流⽽下;④溯:逆流⽽上⑤绝:断翻译: 到了夏天,江⽔暴涨,漫上两岸的⼭陵,上下航⾏的船只都阻隔断了.原⽂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帝,暮到江陵,其间千⼆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注释;①或:有②其:这,从⽩帝城到江陵的距离③虽:即使④乘奔御风: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

奔,奔驰的快马。

⑤不以:不如;以,认为,如⑥疾:快翻译: (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千⼆百⾥,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得快啊.原⽂5: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

注释;①之时:的时节;时,季节,时节②素湍:⽩⾊的急流③回清:回旋着清波翻译: 春冬季节,⽩⾊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映出了)(⼭⽯林⽊的)影⼦。

原⽂6:绝巘(yǎn)多⽣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注释;①绝巘(yǎn):极⾼的⼭峰。

绝,极;巘,⼭峰②飞。

飞泻③漱(shù)冲荡④其,它们,指怪柏⑤清荣峻茂:⽔清,树茂,⼭⾼,草盛⑥良:实在,的确翻译: 极⾼的⼭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

文言文《三峡》知识点

文言文《三峡》知识点

文言文《三峡》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二、语音略无阙处(quē)重岩叠嶂(zhàng)不见曦月(xī)沿溯阻绝(sù)素湍绿潭(tuān)绝巘多生怪柏(yǎn)飞漱其间(shù)属引凄异(zhǔ)三、通假字1、略无阙处(阙通缺)五、古今异义词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3、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四、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2、林寒涧肃(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五、一词多义1、绝沿溯阻绝(隔绝)哀转久绝(消失)2、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自非亭午夜分(如果)六、重点词语解释1、至于夏水襄陵(襄:漫上)2、或王命急宣(或:有时)3、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4、良多趣味(良:很)5、属引凄异(属:连接)6、不见曦月(曦:阳光或日光)七、课文理解:1、三峡的山有哪些特点?连绵不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高峻(重峦叠嶂,隐天蔽日-正面描写;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描写)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春冬之时的三峡,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俯仰结合--先写低处的景物,再写高出的景物;动静结合;大笔点染。

4、秋天的三峡什么特点?林寒涧肃5、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6、文末以渔歌作结有什么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异。

7、作者先写夏季景色的目的是:首先展现长江奔腾的气势和蓬勃的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知识点梳理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三峡》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略无阙处 (“阙”通“缺”,空缺) 二、一词多义 1、绝: ①沿溯阻绝(断) ②哀转久绝(消失) ③绝巘多生怪柏(极,极高) 2、自: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3、清: ①回清倒影(清波) ②清荣峻茂(清澈) 三、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 (或: 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虽乘奔御风 (虽: 古义:即使,表假设; 今义:虽然,表转折) 四、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2、林寒涧肃 (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3、空谷传响 (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响:动词作名词,回声) 4、回清倒影 (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5、晴初霜旦 (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6、素湍绿潭 (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五、重点词语: 略无..:毫无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至于..:到了 襄.:上 陵.:丘陵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不以.疾也(及,比得上) 宣.:传达 御.:驾。 有时..:这时候 疾.:快 素.:白色 ; 飞漱..:急流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良.:实在 响.:回声 晴初..:天刚晴 属引..:接连不断。 属.:连接 引.:延长 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六、《三峡》作者是郦道元,字善长,北魏(朝代)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 ★七、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中心)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
色,抒发了对三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八、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增添了诗的意境,渲染了秋季悲
凉肃杀的气氛,突出了山高峡长的特点。
九、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
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十、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从夏、春冬写到秋?
答:主要根据三峡江水的特点来选择写作顺序的,①夏水最盛,最为凶
险、迅疾,最具有特点。②夏天江水暴涨,水势最浩大,春冬风平浪
静,秋天水枯谷空,水势由多到少,顺势而下。③顺上层山势的高峻、
江面的狭窄之势而写。
十一、理解性背诵: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

(2)写夏水的句子:(a)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b)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
陵。
(3)写春冬三峡江水清澈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
潭,回清倒影。
(4)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
久绝。
(5)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作者写了春冬之时的景物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
味。
(7)用夸张的手法写夏季水流湍急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8)文中从正面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侧面写山之高的
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9)文中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尽
了深秋的凄婉幽美的句子是“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10)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
《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姓名 乘奔御风: 属引..: 略无阙处: 溯.: 林寒涧肃: 襄.: 晴初霜旦: 或.: 回清倒影: 良.: 素湍绿潭: 响.: 哀转久绝: 宣.: 清.荣峻茂: 陵.: 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 曦.: 疾.: 写夏水势凶险的句子: 。 从正面写山高的句子是: 。 用夸张的手法写夏季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 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姓名
乘奔御风: 属引..:
林寒涧肃: 襄.:
回清倒影: 良.:
哀转久绝: 宣.:
素湍绿潭: 素:
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
至于..: 略无..:
飞漱..: 晴初..:
沿.: 属.:
有时..: 夜分..:
写春冬三峡江水清澈的特点的句子: 。
作者写了春冬之时的景物给予作者的感受
是: 。
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 。
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的句子是 。。
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