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精品课教案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毛概》精品课教案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毛概》精品课教案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毛概》精品课教案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的精髓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案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所在;熟悉和把握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知识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过程与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内涵。

教学重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难点:而是们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提出,坚持了一条科学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条思想路线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表述和概括。

实事求是这条思想路线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确立,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这条思想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我们党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取得了恢复国民经济和过渡时期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新中国的成长打下了

良好的基础。然而,1958年以后,由于我们在不同程度上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此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坎坷,特别是出现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错误,给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证明,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只要坚持这条正确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顺利发展,否则,就会招致失败,陷入艰难曲折的局面。

二、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新时期的重新确立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一举粉碎。然而,党内少数同志提出的"两个凡是"的

错误方针给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造成了很大阻力。"两个凡是"的实质,就是继续坚持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坚持"文化大革命"的理论与实践。按照"两个凡是"去做,中国就将继续陷于动乱之中,不可能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邓小平同志以一个伟大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彻底唯物主义者的科学精神,极力倡导人们解放思想,冲破禁锢。他在党内率先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明确断言:"'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强调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他指出,对领袖人物的话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还是采取"两个凡是"的态度,这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是个是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在邓小平的领导和支持下,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成了全党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1978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他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讨论的意义。邓小平的这个讲话,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

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2、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

(1)深刻阐述了实事求是的重要地位。

(2)深刻阐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于制定和坚持正确政治路线的意义。 (3)

完整系统地表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涵。

(4)突出强调了要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达到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互相依存,辩证统一的。"不解放思想,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离开实事求是,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是在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3、江泽民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

江泽民在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论述的基础上,强调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使党的思想路线具有了更为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明确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这一新论述,既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为这一思想路线增添了"与时俱进"的新内容,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只有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在时代的变化发展中才能实现真正的统一,从而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认识路线作出了合乎时代发展需要的崭新概括。

从毛泽东作出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概括,到邓小平作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新概括,再到江泽民作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更新概括,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作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第二节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各自包含着

丰富的思想内涵,同时又构成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1,一起从实际出发

从实际出发,以实事求是为根据,不能凭空乱想;解放思想要从"左"右两种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思想的核心是社会主义观念的更新;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理论联系实际

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邓小平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澄清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模糊或错误的认识,把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引导我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理论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于新的时代背景,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这个理论体系,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精髓,以党的先进性为核心,以发展为主题,以执政为民为本质,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的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贯通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各个领域,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创造性、实践性、系统性的特点,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3,实事求是

(1)什么是实事求是 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2)如何理解和把握实事求是:

第一,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其他几个基本要素是实事求是不可缺少的补充和说明。

第二,实事求是的理论内涵,把中国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实践放在首位,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善于总结自己实践的基本经验,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是实事求是的应有之为中心,

义。

第三,实事求是作为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应当树立的正确学风。

第四,实事求是是由实然,必然,应然三个环节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是制定并贯彻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第三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所谓理论的精髓,就是贯穿一切的,内在的能赋予理论生命力的东西,是理论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江泽民多次指出,实际生活和实践在不停地变动和发展,这种变动发展之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前人难以想像的程度。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勇于开拓前进;必须始终尊重亿万

人民群众的实践,坚持用实践来检验,丰富,完善我们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必须不断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特点,把大胆探索的勇气同实事求是的精神统一起来,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使理论随着实践的进展和时代的前进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正是遵循这一认识规律,使理论随着实践的进展和时代的前进的产物,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最鲜明的体现。

二、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实事求是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毛泽东指出:实事求是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对客观事物内部规律性的认识,承认客观世界的存在是第一性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有规律可循的,把党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主客观关系的问题,提到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要求人们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解决革命实践中的问题。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唯物辩证法原则。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又是发展变化的,人们要从复杂而变化着的事物中"求"出规律,必须调查研究,按照客观事物本身的具体性质和情况去分析,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历史证明,

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与时俱进

(1)什么是"与时俱进"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是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

第一,时代性,就是一定要看到今日之时与过去之时的不同,一定要看到今日之

时代与《共产党宣言》发表时的时代的变化,一定要看到今日之发展阶段与以往发展阶段相比所呈现出的新特点。

第二,规律性,就是要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新规律,新趋势,并用对新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来指导我们的行动。

第三,创造性,就是要开拓进取,大胆创新,在荆棘中开辟出一条路来,甚至在没

有路的地方闯出一条路来。

(2)如何理解和把握"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是说一种思想理论必须与时代共同进步,即符合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才能第一,"

保持其生命力。"

第二,"与时俱进"是要弘扬创新精神,不断开拓创新。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理解和认识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就明确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定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虽然可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崭新武器,却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还需要做到将马克思基本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也就是如何认识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思考和探索的过程,最终在党的七大上,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并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客观实际问题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古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古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结智慧的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集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遵循。同时,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家安设的理论也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个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在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最新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一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这个“承”和“进”恰恰就体现在这些新的思想、观点和论断上。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二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也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共同的理论基础。同时,他们都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坚持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绝不意味着贬低或抛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而是体现和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当代中国又有了新的成果,体现和强调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有了新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试题及答案 转自安徽立知教育 6.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实行改革开放c.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D.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做出科学评价的历史文献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D.《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8.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 ) A.改革开放B.实事求是 C.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9.邓小平首次正式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的是( ) A.党的十三大报告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党的十四大报告 D.党的十二大报告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的一个主要理论问题是(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什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什么是党的指导思想 6.【答案】 D 【解析】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7.【答案】 B 【解析】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做出科学评价的历史文献是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是在这一决议中,对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等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总结。故答案为B项。8.【答案】 D 【解析】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9.【答案】D 【解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党的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故答案为D项。 10.【答案】B 【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展、如何执政问题进行思考的结果。也就是说,是要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党的问题。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等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了共同的理论渊源、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以及目标和价值追求,在内容 和本质上一脉相承,而又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实践基础上,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 形成了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然而,有了马克思主义这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解决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形势在发展,实践在深化,要想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挥其指导作用,必须结合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历史过程。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而要想深入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入手。 一、从历史进程初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毛泽东思想首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理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迎接新世纪的时期,“三个代表”重大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

毛概题库第1章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 A.党的二大B.遵义会议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D.党的七大 答案:C;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 2、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 A.遵义会议B.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C.中国共产党的七大D.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C;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是()。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 C.中国共产党的一大D.中国共产党的七大 答案:A;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 4、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 A.与时俱进的理论准备B.重要的理论准备 C.全面系统的理论准备D.政治经济的理论准备 答案:B;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 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的共同理论基础是()。 A.恩格斯思想B.邓小平理论 C.马克思思想D.马克思列宁主义 答案:D;考题来源:教材第二节 6、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B;考题来源:教材第二节 7、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 ( )。 A.新民主主义理论路线、纲领的形成B.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C.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的提出D.毛泽东军事路线的完整形成 答案:A;考题来源:教材第二节 8、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 A.三民主义B.新民主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答案:C;考题来源:教材第二节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概括地说,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论联系实际,都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展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思想路线阐述和发挥过程中,分别强调或解放思想,或与时俱进,或求真务实,都是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提出的重点要求,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后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后练习题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1)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A.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旧中国半殖半封、落后具有特殊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不行)只有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才能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做出呵护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B.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 C.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外来需要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1.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2. 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成果的内容及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成果的内容及地位 内容摘要:在领导中国革命、改革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对当代中国的发展仍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科学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和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的政策和策略。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在以下几个方面,以独创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除了上述的几个方面以外,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也值得我们学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有一个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历史,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晚年犯有严重错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认为凡是毛泽东作出大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须坚决维护、始终遵循;另一种是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这两种态度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历史决议》中指出,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取得的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反复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历史和实践证明,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致胜法宝,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得到坚持和发展。所以我们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在中国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的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对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国走向和平发展、繁荣富强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伟大成果才得以全面展开并达到成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伟大的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未竟之业。他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真正实事求是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之路。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思想、新观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它是我们党实现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推进到邓小平理论的崭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成果是: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正确应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勇气和求实精神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理论飞跃,体现了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四个成果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内容由以下阐述: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具有其独创性的丰富理论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中的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是其基础性部分。所谓基础性,就是说这一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理论体系的形成做出了创造性的独特贡献,搭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架构,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根本性、奠基性的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性部分。所谓开创性,就是说这一重要思想面向新世纪,着眼当代世界的新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都具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是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主要用来指导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是关于中国建设的理论,主要用来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它们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符合中国实际的正

1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1.辨析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正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的、观点来指导革命、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并且在总结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并进一步根据实践的需要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2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社会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3.如何理解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指导方针?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经济规模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000美元的条件下,我们党提出的指导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和具体体现,是应对当前国内、国际环境的需要,是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自觉用以指导实践,适时调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于我们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4.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一是要从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创新成果准确鲜明而又富有新意的科学综合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地综合了这些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并第一次阐明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样,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这“三个一”,就成为鲜明的、贯通的、完整的统一体。 二是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三个方面的新的伟大觉醒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新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就表明,党在新时期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通过思想理论上三个方面了不起的伟大觉醒实现的。 三是要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从一以贯之的创造性和连贯性的有机结合及其所体现的规律性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又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这就告诉我们,党最可宝贵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指导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指导意义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四个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时期的新思想。正确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面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用以指导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诠释;成果;经验 近代以来, 中国历史的一条主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艰难曲折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解决中国重大问题过程中得到验证和发展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能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也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诠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开拓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理论成果的过程。早在1938 年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实践过程。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审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命题,马克思主义所要结合的对象不仅仅是中国当今时代的某个具体实践问题,从理论的价值意义、传播方式诸视角看,这个对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系统。因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要真正做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必须认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的融合 马克思主义作为形成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科学理论。若要在中国文化土壤上扎根生长、开花结果,首要一点就是要通过文化背景的移植与中国文化传统相融合,成为一种从形式到内容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理论,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因子带有模糊、猜测、玄想的非科学成分,又与封建宗法的、封闭狭隘的小农意识因素混杂在一起。而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的本质特征,高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因子无法比拟的先进性和现实性。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因子的相融合之处,因此,一方面能够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融合中得到认同,另一方面能够改造、提升中国传统文化,这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之间相结合的、互动的融合关系。 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践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践的相互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性,又切合于中国社会实践的根本要求。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这不仅指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地位,还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实

大学期末测验毛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精髓

大学期末测验毛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精髓

————————————————————————————————作者:————————————————————————————————日期: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精髓 一、单项选择题 1.1941年,毛泽东在()一文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明确界定。 A. 《反对本本主义》 B. 《整顿党的作风》 C. 《改造我们的学习》 D. 《论新阶段》 2. 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精髓的是() A. 刘少奇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胡锦涛 3. 邓小平在领导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上,特别强调() A. 独立自主 B. 解放思想 C. 与时俱进 D. 求真务实 4. 胡锦涛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 A. 实事求是 B. 解放思想 C. 与时俱进 D. 求真务实 5. “实事求是”的“是”,指的是() A. 客观事物 B. 研究探索 C. 客观实际 D. 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6.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理论联系实际 C. 实事求是 D.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7.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理论联系实际 C. 实事求是 D.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 实事求是 B. 解放思想 C. 与时俱进 D. 求真务实 9. 实践基础上的()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A. 制度创新 B. 科技创新 C. 文化创新 D. 理论创新 10.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 实事求是 B. 解放思想 C. 与时俱进 D. 求真务实 11.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当今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A. 新世纪新阶段的基本特征 B.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C.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 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1.在党的思想路线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邓小平的贡献有() A. 明确提出党的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 B. 特别强调解放思想 C. 领导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D. 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作了概括 2.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 A. 实事求是 B. 解放思想 C. 与时俱进 D. 求真务实 3. 解放思想是() A. 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 B. 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 C. 实事求是的目的和归宿 D.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4. 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党的历史上曾存在的错误倾向有() A. 教条主义 B. 本本主义 C. 经验主义 D. 主观主义 5.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 A. 体现时代性 B. 克服片面性 C. 把握规律性 D. 富于创造性 6. 1978年以来,被誉为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有()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一、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科学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160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共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他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本内容。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联系实际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三、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什么? 第一:把解放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 四、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中国目前处于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过渡阶段,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攻坚阶段。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累计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五、如何理解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了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既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 第一,进入21世纪,在科学技术的引导和推动下,人类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演进。科学技术创造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财富形成的主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第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显著提高科技创新实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才能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第三,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党综合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提出的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有利于带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努力在国际竞争中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 实事求是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实事求是也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务实求真等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族统一战线等。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总的目标是改造落后生产力,提高传统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最终整体达到发达生产力的水平。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重要结合点。 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毛概论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 摘要:1941年,当中国共产党诞生20周年的时候,毛泽东在延安作出了这样一个重要论断:“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①这是对党的根本性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党的历史本质的生动阐述。在这20年中,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艰难险阻终于走出了一条通向胜利的康庄大道,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体,而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统一的正确方向。而也正是在这时,党经历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有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比较,使自己从幼年走向了成熟,因而有可能对党的历史的本质获得规律性的认识。毛泽东上述命题的正确性和指导性意义,已经为党的90年历史所证明,并且成为我们党自觉奉行的一条思想路线。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与启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做出的伟大贡献。中国共产党人在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渗透着我们党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认真总结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前提。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面临着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面临着教条主义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个党的指导思想以后,确实面临一个问题,即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这种教条主义的困扰,主要是一个如何处理理论和实际的关系问题。在历史上,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这个问题上曾面临着多重的困难:一是如何对待来自外域的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二是如何对待来自斯大林、苏联及共产国际的指挥;三是如何对待自身的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中国共产党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本任务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总结出符合中国实际需要的理论原则和科学结论。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遭遇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它能够纠正错误,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也在于重新恢复和贯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和战胜了教条主义。 二、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们在创立自己学说的时候就明确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这种“改变世界”的性格,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必须面对现实、思考现实、变革现实的理论。因此,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须准确把握中国的特殊国情,坚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立足于中国的实际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的历史经验表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唯一正确的思想武器;而党的斗争经验又告诉我们,仅仅有马克思主义还是不够的,从一定意义上说,重要的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特定的历史条件和中国国情的极大的特殊性,使中国革命需要依靠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独立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具体地说,中国革命所反对的主要是封建势力,而不是资本主义;主要依靠的群众是农民,而不是工人;它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把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同争取社会主义的前途联结起来,而不是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发达的西欧,主要的矛头是反对资本主义,主要依靠的力量是工人群众,而且它是用欧洲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所有这些,就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事业。同时,又由于中国是一个小生产者占多数的国度,与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主观性、片面性和绝对化的思想方法,也不能不影响党的队伍。这不能不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