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合集下载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在哪提出的?答:1936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的。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什么?事实就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指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出发点,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思想保证;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也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哪几部分?答: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7毛泽东在哪一本著作里对实事求是作出了科学解释?《改造我们的学习》8新旧民主革命的区别?新旧民主革命的最大不同点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旧民主革命时期的领导阶级分别有,农民阶级,如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如洋务运动;资产阶级,如黄花岗起义;而新民主革命时期的领导阶级主要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有国民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就不必细说了。

2,革命纲领的不同,旧民主时期主要是着眼于土地问题,在新民主时期则触及到民主权利的争取;3,时代不同,旧民主革命是在五四运动之前,新民主革命则在其后。

4,指导理论的不同,旧民主时期是以农民意识和地主阶级意识为主要指导;新民主时期主要以资本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姓名:周正职专业:社会学班级:2013级二班摘要:但凡学过马克思主义的人都很清楚地知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我虽然不是学者,但却是一个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青年,因此,想借此机会谈谈自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开始提出的。

毛泽东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 [1]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

离开中国具体社会环境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须使之其带着中国的自己的东西,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 [1]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崭新的思想理论,具有如下品格:“……与时俱进的发展理论”[2]“我们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3] “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

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民,关于未来社会组织方面的详细情况的预定看法吗?您在我们这里连它们的影子都找不到”[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话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为马克思主义打上中国自己的烙印。

(二)中国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在当时的中国仍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中国需要变革,中国人民需要变革。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想要独立,想要发展,就要变革,想要变革,就要有一个理论指导。

十月革命的枪声给中国不仅送来了马克思思想,也告诉了贫穷落后的国人,无产阶级革命也是可以取得成功的,无产阶级也可以当家作主,十月革命给不知如何救国的知识分子以希望,也让为民族革命备受封建军阀斗争而疲惫不堪的革命斗士如孙中山、廖仲恺等人看到了曙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谈谈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一、什么是马克思什么是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

一、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民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位,既不同于“以官为本",又不同于“以人为本”。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二、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传统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否定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

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小平同志指出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

我们实现共同富裕,要实行生产社会化和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相结合。

四、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文化。

我们中华民族有优秀的文化,应当继承发扬,同时要创新先进的文化,并吸收国外优秀的文化。

五、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源于人民,因此必须受人民的监督。

二历史原因和契机(一)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党成立以来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不断进行总结,对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有了更为深刻和完整的认识。

在理论上实现马克思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有了这个理论基础,加之当时的其他具体情况,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或命题的提出水到渠成。

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既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遗产,也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理论指导、探索发展道路和加强国家治理等方面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一、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一种科学的理论思想武器,指明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方向。

中国共产党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形成了适应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不仅深化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解,而且为中国共产党制定决策和人民群众行动指明了方向。

例如,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推进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下进行的。

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理论领导和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探索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还体现在中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道路。

中国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创新,形成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核心的理论系统。

这一道路不仅在全国范围取得了巨大成就,更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重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发展人的全面素质,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这一道路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对于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国家治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加强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在治理国家和社会中的核心地位,为国家治理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中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构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和制度体系,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重要参考。

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国国家治理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治理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借鉴。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doc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doc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动植物检疫1012班林明雅2010253042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要想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想繁荣昌盛,就必须要有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

而我们中国现在走的这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线就很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毛泽东曾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他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的应用它。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的成果。

特别是十九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是人的解放说。

是伟大的历史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位指导思想的党。

然而,要想好好的应用这个理论体系,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还记得,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这不是偶然事件,是一件必然事件。

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东方大国,农民人口众多,经济和文化都十分落后。

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复杂的问题,如果照搬外国的经验和理论,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必须要实行的。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在我们党内,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呢?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91页)这就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由此我们就可以自然地推导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48页)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走出书斋,落脚现实世界,成为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的理论思想和行动纲领,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

反过来说,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共产党,要想成功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将这一原理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互为依托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力量源泉。

其次,这也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郑重结论。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怎样学习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重大的基本问题上,大体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一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条主义态度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当作语录,当作《圣经》,开口闭口“拿本本来”。

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要求的理解和体会

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要求的理解和体会

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要求的理解和体会哎,说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

咱们老百姓啊,虽然不一定能讲得头头是道,但心里那份感触,可是实实在在的。

你想啊,马克思主义,那可是外国传来的高深学问,但到了咱们中国,嘿,它就变得接地气了,跟咱的生活紧密相连,这不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魔力嘛!咱们得明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那是得结合咱们中国的实际情况,得考虑咱们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社会现状。

你想想看,要是生搬硬套,那不就像穿错了鞋,走路都别扭嘛!所以啊,马克思主义得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长出适合咱们自己的果子来。

说到这,我就想起了那句老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马克思主义也是这样啊,到了中国,就得适应咱们这片土壤,才能结出甘甜的果实。

这果实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咱们中国人自己走出来的路。

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底有啥要求呢?我觉得啊,首先就是得实事求是。

这话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啊。

咱们得从实际出发,不夸大,不缩小,不弄虚作假。

就像种地一样,你得知道啥时候该种,啥时候该收,不能瞎忙活一场,到头来啥也没捞着。

再一个,就是得与时俱进。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咱们的思想观念也得跟上趟儿。

不能老是抱着老一套不放,得学会变通,学会创新。

就像咱们现在用的智能手机,以前哪有这玩意儿啊?可现在呢,离了它都不行。

这就是与时俱进的力量。

还有啊,就是得坚持群众路线。

咱们党可是从群众中来的,到群众中去的。

要是脱离了群众,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所以啊,咱们得时刻想着群众的利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说到这,我就想起了我爷爷。

他是个老党员了,一辈子都为群众操心。

记得小时候,村里修路,他天天泡在工地上,累得跟啥似的。

可他说啊,这是为群众办事,心里高兴。

这就是咱们共产党员的情怀啊!总之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得让马克思主义在咱们中国这片土地上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实现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党的幼年时期,李大钊等党的早期领导人,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思想。

第二阶段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提出要注重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标志着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从感性上升为理性。

第三阶段是在延安整风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地指导中国革命成为全党共识。

在党的七大上,刘少奇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系统的阐述,同时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个主要原因。

其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

因为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就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其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不仅发挥着指导作用,而且形成了新的理论成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其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呢?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1917年,随着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21年7月,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从此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人民阔步推进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

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统一的学说,是现代最先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告诉我们:人们要认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实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因而有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
情况相结合,通过实践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然而在建党初期,在怎样学习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重大的基本问题上,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一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条主义态度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当作语录,只注意他们的具体结论,而忽视了引出结论的具体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许多观点,是根据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经验总结而来的,生搬硬套地将它用到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社会,。

这种态度看起来取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经”,但实际上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活的灵魂;看起来思想无比革命,实际上思维十分保守。

一旦采用这种思想来指
导实践,很容易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的损失,中国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后不得不进行长征便是由这种
态度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用毛泽东同志的话讲就是用马列主义这根“矢”,去射中国革命实践这个“的”,理论科学,目标明确,这才叫做“有的放矢”,用中国化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中国的实践,就会做到无往而不胜。

因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经过艰苦的实践和探索,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动力,提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的战略,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最终中华民族取得了独立,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同志带领全党领导全国人民,在较短的时间内,医治战争创伤、实行“一化三改”,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此后,在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毛泽东同志提出“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开启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序幕。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从理论上提出并初步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

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并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奠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积累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

邓小平同志以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
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他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等一系列重大理论指引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步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

这一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
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
论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养分,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当代,发展是世界和中国的主题。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重视发展问题,形成一系列关于发展的理论观点。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时提出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基本问题。

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五个统筹”的根本方法,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中国经济已经在追求又好又快的发展,这又是经济发展理念的又一大进步。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