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 溶解现象 物质的溶解
沪教版九年级第6章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共20张PPT)

各种瓶装有机溶剂如香蕉水、酒精、 苯等
清扫人员:第一步是先倒溶解剂(爱斯50专用清洗剂)。 第二步就是用铲刀把口香糖的表层给它铲碎,这么 反复地打,铲碎。第三步就是再次倒溶解剂。第四 步就是用铁刷子使劲刷。为了防止有的东西没刷掉, 所以第五步还得坚持倒溶解剂,再次刷,看差不多 刷掉了,最后一步一擦。
2、100克水中加入10克硝酸钾制成溶液,则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3、90克水中加入10克硝酸钾制成溶液,则该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100%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00%
溶液质量-溶剂质量
不变
增加
增加
减小
增加
不变
增加
增大
什么是物质的溶解性?
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
(溶剂)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你发现了吗?
修摩托车处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修车的师傅把沾满 黑色油污的双手先用一种淡黄色的液体洗,然后在 手上倒了一些洗衣粉,在水笼头下面搓洗,很快手 就洗干净了。
1、那种淡黄色的液体是什么?
归纳小结: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 溶解能力不同
返回
实验3: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水,将其中 1支 试管加热至沸腾,然后分别加入5g硝酸钾,充分 振荡试管,观察硝酸钾是否完全溶解。
问题:
1、加热前观察到什么现象? 2、加热后又观察到什么现象? 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归纳小结:
同一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 返回
问题:
1、你观察到现象是什么?
九年级化学第6章溶解现象知识梳理素材沪教版

第6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的溶解知识梳理一、实验及根本观点实验:在1~5号大试管中分别参加少许的高锰酸钾、食盐、蔗糖、粉笔灰、食用油。
振荡后察看物质在水中的分别现象。
被分别物振荡后实验现静止后现原有状态分别微粒分别特点共同点质象象紫黑色固溶解,液体变+-高锰酸钾K、MnO4体成紫红色不分层溶解,液体没Na+、Cl-不积淀均一的食盐无色晶体有显然变化无显然变稳固的溶解,液体没化蔗糖无色晶体蔗糖分子混淆物有显然变化不溶解,液体粉笔灰白色固体固体小颗粒产生积淀变污浊不均一不溶解,液体不稳固食用油黄色液体液体小液滴产生疏层变污浊观点1:固体小颗粒分别在液体里形成的混淆物叫悬浊液。
实例:污浊的黄河水;固体农药〔西维因〕;石灰浆及墙体涂料。
观点2:一种液体小液滴分别在另一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混淆物叫乳浊液。
实例:植物油分别在水中;石油原油;橡胶树的乳胶等。
观点3:一个或几种物质分别到另一种物质里而形成的均一,稳固的混淆物叫做溶液。
实例:生理盐水、糖水、碘酒。
观点4:物质的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平均分别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称之为物质的溶解。
观点5:乳化: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乳浊液的现象称为乳化。
1〕乳化现象:本来油与水互不相溶,参加必定试剂,使油的小液滴平均的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2〕乳化剂:能促进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固的乳浊液的物质。
3〕乳化剂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主假如应用于清洗剂,除此以外还实用于印染、污水办理等。
二、物质溶解的现象〔1〕颜色:有些物质溶解后,会使溶液体现必定的颜色如:CuSO4溶液是蓝色的,FeCl3溶液是黄色的,FeSO4溶液是浅绿色的, KMnO4溶液是紫红色的, NaCl溶液等那么呈无色。
2〕温度改变〔溶解的热效应〕:溶解的过程可能会陪伴着能量的汲取或开释。
实验: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解说:1〕固体溶解的过程,实质就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构成固体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离开了固体,一局部与水分子形成水合离子,而扩散到液体中。
九年级化学第6章知识点(沪教版)

第六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一、溶解1、溶解的概念: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二、溶液的形成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如泥土分散在水中。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植物油分散在水中。
3.乳化:在油与水的混合物加入一些洗洁精,振荡后,油能以很小的液滴的形式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4.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乳浊液所起到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5.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b、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盐酸溶质是HCl,石灰水溶质为Ca(OH)2,食盐水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
6.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有:是否搅拌、固体颗粒物的大小(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温度等。
三、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1.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溶解时吸热:如:硝酸铵(NH4NO3)、硝酸钾溶解(KNO3)溶解溶解时放热:如:氢氧化钠(NaOH)、生石灰(CaO)、浓硫酸(H2SO4)溶解溶解时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如氯化钠(NaCl)四、水溶液的某些性质使水的凝固点降低水溶液的特性使水的沸点升高是水能导电具有导电性溶液能够导电的条件:溶液中存在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初三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含答案)

初三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含答案)一、单选题1. ( 2分) 室温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另一瓶为5%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A. 加一定量的水B. 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C. 略降低温度D. 室温时,蒸发少量水2. ( 2分)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t2℃时,用等质量的甲和乙固体配制饱和溶液,得到乙溶液的质量大于甲C. 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大D. 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甲析出的晶体多3. ( 2分) 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不同溶质的溶液同时蒸发掉10g水,并冷却到T℃时,分别析出2g甲和3g乙物质(均不带结晶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B. 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C. 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乙D. 将析出晶体后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甲、乙不反应),溶液仍饱和4. ( 2分)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B. 升温可使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析出固体C. 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D. 40℃时,将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二者都变为不饱和溶液5. ( 2分)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B. 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C. 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D. 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6. ( 2分)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B. 升高温度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 20 ℃时,100 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30 gD. 40 ℃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7. ( 2分)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③⑤D. ①②⑤8. ( 2分) 关于硝酸钾溶解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20℃时,20g硝酸钾溶在100g水里,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B. 20℃时,把20g硝酸钾溶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C. 把31.6g硝酸钾溶在100g水里,形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D. 20℃时,把31.6g硝酸钾溶在100g水里,形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二、多选题9. ( 3分)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1℃时,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乙﹥甲=丙B. t2℃100g甲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有60g甲C. 将丙物质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D. t2℃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再降温到t1℃,析出无水晶体的质量:甲﹥乙10. ( 3分) 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20℃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40℃, 溶液中两物质的质量均不变B. 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30gC. 乙中含有少量甲时,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D. 40℃时,甲、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11. ( 3分) 物质甲与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大于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 温度升高可以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后变成饱和溶液C. 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都会析出晶体D. 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12. ( 3分) 甲、乙试管中各盛有10.0g水,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3.0g Na2CO3粉末,另一支试管中加入3.0gNaCl粉末,按图1、2进行实验。
化学九年级下沪教版第六章溶解现象基础知识点

第六章溶解现象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溶液:物质相互分散,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1、混合物状态不同:悬浊液:存在固体小颗粒(不均一,不稳定,会形成沉淀)乳浊液:存在液体小颗粒(不均一,不稳定,会分层)※“均一”是指溶液各组成成分和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是指当条件不变是,长时间放置,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也不会出现分离的现象。
※“颜色”不是判定溶液的标准:如溶液中含有Cu2+会显蓝色;含有Fe2+(亚铁)的溶液显浅绿色;显黄色的溶液中一般存在Fe3+,高锰酸钾(紫红色)、2、物质的溶解是构成物质的离子或分子分散的过程。
※像氯化钠NaCl、氢氧化钠NaOH等物质溶解是由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的阴阳离子。
NaCl = Na+ + Cl-;NaOH = Na+ + OH-※像蔗糖的物质,它们是由分子构成的,溶于水只是其分子脱离晶体表面,分散到水中的道理。
硝酸铵NH4NO3的溶解使溶液温度下降(吸热)3、溶解现象:像氯化钠NaCl等物质的溶解不会造成溶液温度发变化氢氧化钠NaOH、浓硫酸H2SO4、生石灰CaO溶解时放热,造成溶液温度上升。
4、洗洁精能使难溶于水的油以小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称为乳化现象。
乳化的应用:油污清洗、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制、石油开采、污水处理、制剂合成及纺织印染。
※用纯碱、汽油和洗涤剂的水溶液都能除去衣物上的油污,其实它们的原理各不相同:纯碱是与油污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汽油是将油污溶解;洗涤剂是和油污发生乳化作用。
5、较快溶解物质的方法:⑴用玻璃棒搅拌;⑵提高溶解的水温;⑶使固体变成粉末颗粒二、水溶液的性质:1、物质溶于水后,溶液的凝固点下降,沸点升高;※冬天厨房中最易结冰的是()A、酱油B、米酒C、食醋D、水※寒冬里,为什么水缸往往会冻裂,而装有腌制食品的水缸却不会冻裂?※为什么建筑工地向水泥砂浆中掺入氯化钙可以防冻?※沸腾的汤的温度为什么比沸腾的水温度高?三、溶液的组成:1、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m(溶液) = m(溶质) + m(溶剂);V(溶液) < V(溶质) + V(溶剂) ——分子间有间隙;2、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也可以是固体:如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盐酸、氨气的水溶液,氨水();液体做溶质:稀硫酸,酒精的水溶液;固体做溶质:碘酒、食盐。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六章 第1节 物质的溶解课件 (新版)沪教版

二、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物质溶解中常伴有热量的变化
(1)某些物质溶解,使溶液温度升高
பைடு நூலகம்
如:氢氧化钠 (2)某些物质溶解,使溶液温度降低 如:硝酸铵 (3)某些物质溶解,溶液温度没有变化 如:氯化钠
将 等 质 量 的 NaCl 、 NH4NO3、 NaOH三种固体 分别放入试管中,再加入等质量的水, 塞紧橡胶塞,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 象如上图所示。则试管中加入的固体 是 ,理由是 。
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的水和数滴植物油,再加 入数滴洗洁精,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充分振荡,静置, 观察实验现象。 再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汽油,再滴入数滴植物 油,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充分振荡,静置,观察实验 现象。
4.乳化现象
原本油与水互不相溶,加入某种试剂,使油 形成小液滴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的现象。
水冷
水热
粉状固体
块状固体
A
B
C
D
①A、B烧杯中等质量的同种物质, 它们在等量水中的溶解速率相同吗?
②C、D烧杯中等质量的同种物质, 它们在等量水中的溶解速率相同吗?
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希望能够 较快地溶解某些固体物质。怎样才 能达到目的呢? 请你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来 验证你的假设。
我的假设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构成物 水分子 质分子 或离子
扩散--吸收热量 水合--释放热量
NaCl
H2O Na+ Cl-
水合Na+
水合Cl-
C12H22O11
H2O C12H22O11
水合C12H22O11
2.几个概念
(1)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 稳定的混 合物叫做溶液,如:食盐等。 (2)物质以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 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如:泥土等。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课件:第六章 溶解现象(共28张PPT)

少量的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 凝固点 降 低,沸点 升高。 自由移动的离子 某些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 , 所以这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够导电。
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 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 NaOH 、 CuSO4 、 NaCl 、 CaCO3 中 的一种。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 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 (1)若不溶于水,则是_____。 (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____ __。 (3)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________。 (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___。 ( 5 )分析后,小华认为他还可以再检验出另外的一些 白色固体,你认为可以是 ① ,溶于水的现象是 , ② ,溶于水的现象是 。
①不能将乳化作用与溶解混淆。乳化之后的混合物中分散颗粒 是细小的液滴,它是许多分子的集合体;而溶解后的混合物中 分散颗粒是分子或离子等。
②乳化后得到的混合物虽然比较稳定,但它不属于溶液,而
属于乳浊液。
[练习] [2007成都]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 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B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D.用醋洗去水壶的水垢
溶液二、组成及表示方法 (一)溶液组成: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①固体、气体与液体形成溶液,一般将 固体、气体 当作 液体 当作溶剂。 溶质, ②由水形成的溶液,无论水的量是多少,水都是 溶剂 。 ③根据溶液的名称判断,名称中前面的物质是溶质,后 酒精 是溶剂。 面的物质是溶剂,如碘酒中 碘 是溶质, 注意: ①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是水。如硫酸铜溶液中, 溶质是硫酸铜,溶剂是水。 ②未溶解掉的物质不能视为溶质。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第1课时物质的溶解

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物质的溶解【知识与方法】1.知道哪些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哪些物质溶于水形成悬浊液或乳浊液。
2.知道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3.了解乳化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练习与反馈】1.以下饮料和食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豆浆B.牛奶C.矿泉水D.果酱2.将下列家庭常用的调味品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B.味精C.白糖D.豆油3.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振荡,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铁粉B.泥土C.高锰酸钾D.面粉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碘酒B.冰和水C.石灰水D.面粉5.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是化合物,后一种是溶液的一组是( ) A.盐酸、二氧化碳B.食盐水、白酒C.液氧、浓硫酸D.水、澄清的石灰水6.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NaCl、CaCl2B.FeSO4、CuSO4C.NaCl、KMnO4D.CaCO3、Na2CO3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的B.溶液是均匀稳定的混合物C.溶液放置一段时间会分层D.溶液都是固体溶解于水形成的8.下列属于溶液应用的是( ) A.早餐喝一杯鲜牛奶B.用石灰浆粉刷墙壁C.治病时挂生理盐水D.洗涤剂清洗金属表面的油污9.各种洗涤剂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A.用香蕉水洗去衣服上的油漆B.用洗头膏清洗头发上的油污C.用肥皂液洗衣服上的油污D.用沐浴露洗澡10.日常生活里,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D.用醋洗去水壶的水垢11.实验室有一瓶密封保存的稀食盐水,有关该食盐水说法正确的是( ) A.下部食盐水更咸一些B.上部食盐水更咸一些C.上下部食盐水一样咸D.瓶底有一定量的食盐固体1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①溶质只能是固体;②溶剂一定是水;③一种溶液只含有一种溶质;④溶液是无色的纯净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溶解现象
第1节物质的溶解
一、选择题
1.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葡萄糖注射液B.冰水混合物C.泥水D.牛奶2.(2007·福建厦门)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B.植物油C.二氧化碳D.酒精3.(2009·江西南昌)名称中有“水”字的物质可能是溶液,下列有“水”字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硬水B.油水C.泥水D.蒸馏水
4.某物质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与水相比较,一定不会改变的是( ) A.沸点B.导电性C.颜色D.水分子的构成5.(2008·甘肃兰州)根据你所做过的家庭小实验.如果把家庭中的①面粉、②白糖、③植物油、④纯碱、⑤白酒、⑥牛奶分别加入适量的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 A.①③⑥B.②④⑤C.②④⑤⑥D.全部6.(2008·江苏南通)把少量物质分别加入到另一物质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 A.碘加入汽油中B.面粉加入水中C.高锰酸钾加入汽油中D.植物油加入水中7.以下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8.以下属于乳化现象的是( ) A.用洗涤剂清洗油污B.将冰块放入啤酒中
C.将泥土放入清水中D.自制冰激凌时使用稳定剂使各种成分均匀分散9.(2009·湖北襄樊)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 A.用自来水洗手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洗涤剂清洗油腻的餐具D.用盐酸洗涤水垢10.(2009·江苏苏州)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
...乳化的是( ) 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11.2008年春节前,我市普降大雪,为确保道路的畅通,有关部门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以使冰雪很快融化.其原因是( ) A.盐水的凝固点较低B.盐水的沸点较高
C.盐水的凝固点较高D.盐与雪发生反应
12.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A.生石灰B.烧碱C.食盐D.硝酸铵
13.(2009·四川成都)在大烧杯中导入一定量水,加入适量NH4NO3,搅拌,水的温度会急剧降低。
说明NH4NO3溶于水时( ) A.吸收热量B.放出热量C.既不吸热也不放热D.无法判断
14.(2008·江苏泰州)如图所示装置,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
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氢氧化钠B.生石灰C.浓硫酸D.硝酸铵15.(2009·广东湛江)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充分搅拌后能导电的是( ) A.氢氧化铜B.酒精C.食盐D.氯化银16.(2009·江苏苏州)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二、填空题
17.在盛有等体积水的A、B、C三支试管里,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物质,充分振荡后,看到A试管的液体里分散着小液滴,B试管中分散着固体小颗粒,只有C试管中看不到加入的丙物质,但试管内透明液体呈黄色.则A试管中得到的是_______液,B 试管中得到的是_________液,C试管中得到的是_______液.如果外界条件不变,三支试管静置片刻后可以看到:A试管中_______,B试管中_________,C试管中________.三种液体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三种液体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18.下列物质:①冰水混合物,②干净的海水,③食用油滴入水中,搅拌,④白酒,⑤硫酸铜放入足量的水中,搅拌,⑥木炭粉放入水中,搅拌,⑦铁粉放入水中,搅拌,⑧油脂放入汽油中,搅拌,⑨碘放入汽油中,搅拌.其中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悬浊液的是_________,属于乳浊液的是____________.
19.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的极端天气.受灾害天气影响最大的是正值春运期间的交通运输和电力供应.在除雪过程中,融雪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是由NaCl、MgCl2两种物质组成.试回答:
(1)融雪剂除雪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京用掉的融雪剂多达2000多吨,一些行道树和绿岛植物出现了枯萎发黄的现象,
甚至枯死.植物枯萎发黄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融雪剂含有重金属离子,对植物有毒害作用
B.融雪剂使气温下降,冻伤植物
C.融雪剂使土壤溶液的浓度增大,导致植物细胞失水过多而枯萎
D.融雪剂有很强的腐蚀性,使叶片腐蚀致黄
20.(2008·甘肃甘南)小刚分别试用以下方法清洗餐具:①只用冷水;②只用热水;③在冷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④在热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然后清洗,并用清水把餐具上
的洗涤剂漂洗干净.
(1)上述方法中清洗餐具最干净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以上对比实验说明了温度越______(填“高”或“低”),洗涤效果越好.你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下列选项填空A.反应B.溶解C.乳化D.过滤
①洗涤剂对油污有_________作用(填序号,下同).
②小刚认为:汽油、氢氧化钠也能去除油污,但去污原理不同.其中汽油可以_______
油污,而氢氧化钠能与油污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21.小英在家做溶液导电性实验,家中备有:食盐溶液、碳酸钠(纯碱)溶液、食醋、酒精溶液、糖水,其他的器材均取材于日常用品或废弃物,这次家庭小实验她成功了。
试回答:
(1)小英做实验用到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英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实验探究:影响硝酸钾固体溶解速率的因素.
23.小明陪妈妈到医院输液,不小心将护士手中的盘子打翻,碘酒洒在了小明的白衬衣上,白衬衣上立即出现了一大块紫黑色的痕迹.为找到去掉白衬衣上的痕迹的最好方法,小明与几位同学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以下几个方案并进行实验:①用水洗;②用无水酒精洗;
③用汽油洗;④用四氯化碳洗;⑤用肥皂水洗;⑥用淀粉液洗.请你与小明一起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留在白衬衣上的紫黑色物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衣服上能留下痕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白布条进行实验,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你认为该实验中需控制哪些实验
条件?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去掉白衬衣上的痕迹,小明和几位同学用白布条下按图所示方法进行了实验,
结果是⑤、⑥几乎完全褪色;②略带颜色;③、④略为变浅;①几乎不变.
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参考答案
1.A 2.B 3.A 4.D 5.B 6.A 7.D 8.A 9.C 10.A
11.A 12.D 13.A 14.D 15.C 16.B
17.乳浊悬浊溶液滴浮在水面上固体沉淀下来无变化C中的液体都是混合物18.②④⑤⑧⑨⑥⑦③
19.(1)盐溶液的凝固点比水低(2) C
20.(1)④(2)高温度越高,乳化效果越好(3)C B A
21.(1)小灯泡、干电池、导线、废电池碳棒(2)食盐溶液、纯碱溶液、食醋能导电
23.
(1)碘(2)分子运动,分子间有间隙(3)白布条与白衬衣上的布料一样;几个实验中白布条的大小一样;所浸碘的量一样;试管中的液体用量一样;所处的环境(周围温度)一样;观察时间一样等(4)小明的衣服用肥皂水或用淀粉液洗效果都很好;碘几乎不溶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