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物质的溶解(优质精选)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知识点总结】本部分内容包括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内容,概念性的东西比较多,学习时要注意抓住概念的特点,注意去理解概念的内涵,要注意对相似概念进行比较学习,如对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对比去理解。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在一定压强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在一定压强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大多数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存在以下转化关系(溶质为固体):但是,由于Ca(OH)2的溶解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升高温度;将熟石灰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降低温度。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一般说来,可以向原溶液中再加人少量原溶质,如果溶解的量不再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溶解的量还能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4、溶解度的含义: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如果不说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影响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②温度。
气体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是指该种气体在一定压强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体积要换算成标准状况时的体积)。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气体和水本身的性质。
外因:①温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②压强: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5、溶解度曲线:当溶质一定、溶剂一定时.固态物质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也就是说,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是温度的函数。
溶解度教案优秀5篇

溶解度教案优秀5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1、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2、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为什么只有在“两个一定条件”下,它们才有确定意义?改变条件可以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也不相同。
这节课我们就从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能力。
1、向盛有20°C水的烧杯中加入NaCl,向盛有40°C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KN03都达到饱和状态。
比较NaCl与KN03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二者的溶解能力?2、向40g20°C水中加入NaCl,向100g20°C水中加入KN03,都达到饱和状态。
比较它们溶质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二者的溶解能力3、向100g20°C水中加入NaCl直到饱和,向100g20°C水中加入KN03配制成不饱和溶液。
比较二者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能力(即溶解度)的要素:①在一定温度下;②等量的溶剂里,人们统一规定:在100g溶剂里;③溶液为饱和状态;④单位为g。
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物质的溶解性 (第2课时 溶解度)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课件 沪教版(全国)

90
60
●
30●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从饱和和不饱和角度 比较三个点
A点: 60 ℃时,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B点: 60℃时, 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C点: 60℃时,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并且有固体剩余
即为70℃时, 硝酸钾的过饱和溶液
溶 300
解 270
在2O℃下, 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均为36克
比较溶解度注意点: 温度、溶质都不同,不能比较溶解度。
溶 190 解 180 度 170
/
克
160 150
140
130
硝酸钾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氯化钠
20
10
23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S 溶解度(固体)
在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克溶剂(通常溶剂是水) 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一定温度
100克溶剂
饱和状态
单位为克
试说出下列这句话的含义: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达到饱和 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
“溶解之王”争霸赛——初步较量
问题:20℃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能力谁强? 20℃时氯化钠的溶解能力更强
物质名称
溶解度/克
常见物质的溶解度(常温20℃)
氯化钠 氢氧化钙 蔗糖 氯酸钾 氯化铵
36.0
0.165 203.9 7.4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知识点溶解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溶解过程的条件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就九年级化学下册中涉及到的溶解知识点进行详细的阐述。
具体的内容如下:一、溶解的定义及相关基本概念在化学中,溶解是指溶质(固体、液体或气体)在溶剂中逐渐分散,并与溶剂分子间形成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分子被溶剂分子所包围,形成一个稳定的溶液。
1. 溶质:指在溶液中存在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质在溶液中以离子、分子或原子的形式存在。
2. 溶剂:指用于溶解溶质的物质,通常为液体。
溶剂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常用的溶剂有水、乙醇等。
3. 溶液:指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混合物。
溶液中溶质与溶剂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物质,具有均匀性和透明性。
二、溶解过程的条件溶解过程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进行。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一般来说,温度升高有利于固体溶质的溶解,但对一些气体溶质则恰恰相反。
温度越高,溶质与溶剂之间的分子运动越激烈,溶解速度越快。
2. 溶剂的性质:溶剂的极性与溶质的极性有一定的关系。
通常,极性溶剂可以更好地溶解极性溶质,而非极性溶剂则适合溶解非极性溶质。
3. 溶质的特性:溶质的粒径、疏水性和溶解度等特性也会影响溶解过程。
粒径较小的溶质更容易溶解,而疏水性较强的溶质则不容易溶解于水等极性溶剂中。
三、溶解过程的影响因素溶解过程不仅仅受到溶剂和溶质的性质和条件的限制,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1. 浓度: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与溶解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当溶解度小于溶质的饱和浓度时,溶质可以继续溶解,而当溶解度等于溶质的饱和浓度时,溶质不再溶解。
2. 搅拌:搅拌可以加速溶解过程,促使溶质与溶剂之间更好地接触,从而提高溶解速度。
3. 压力:对于气体溶质来说,增加压力可以促使气体分子更多地溶解在溶剂中。
四、溶解过程的现象和实验在溶解过程中会出现以下几个现象:1. 砂糖溶解在水中时,水变甜,并且呈现透明状态。
九年级化学下册-物质的溶解性(二)(解析版)

6.3.2物质的溶解性(二)1.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2.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3.会利用溶解度曲线,查溶解度、比溶解度大小、看溶解度变化趋势;4.了解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学会解释身边常见的相关现象;5.通过溶解度的学习,让学生关注与溶解度有关的日常现象。
一、固体的溶解度1.概念:固体物质溶解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理解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 溶剂③状态:饱和状态④单位:g 3.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因素:内因溶剂种类、溶质种类;外因是温度。
4.溶解度(S)和溶解性5.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成不同物质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1“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如KNO 3;2“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如NaCl ;3“下降型”: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Ca(OH)2二、气体的溶解度1.定义:气体的溶解度是指气体物质在一定压强、一定温度下一体积水最多溶解气体的体积分数来表示。
2.影响气体的溶解度因素:内因溶剂种类、溶质种类;外因是温度、压强。
3.在一定压强下,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温度越低气体的溶解度越大;在一定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压强越小气体的溶解度越小。
溶解性易溶物质可溶物质微溶物质难溶物质20℃溶解度(g)S≥10g1g≤S<10g0.01g≤S<1gS<0.01g►问题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典例1】(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2022-2023上学期期末)下列对于“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的认识正确的是A.20℃时,100g 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6g 氯化钠B.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6%C.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9:25D.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中下部溶液的浓度要更大一些【答案】C【详解】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含义是:20℃时,100g 水中溶解36g 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即136g 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36g 的氯化钠,错误;B、根据溶解度的含义,20℃时,136g 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36g 氯化钠,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g100%36%36g+100g⨯<,错误;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含义是:20℃时,100g 水中溶解36g 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36g:100g=9:25,正确;D、溶液具有均一性,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各部分溶液的浓度相同,错误。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习题精选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习题精选习题精选(一)例1:将t ℃时的某饱和溶液蒸发一定量水后再恢复到t ℃有晶体析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质量减小B.溶液仍为t ℃时的饱和溶液C.溶质在t ℃时的溶解度不变D.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剖析:原溶液为t ℃时的饱和溶液,蒸发溶剂,由于溶剂减少,因此会有溶质析出,溶液质量减小,A正确;因为溶液温度不变,所以溶解度不变,溶液仍为t ℃时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 D例2: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至原来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剂质量不变B.溶质质量增加C.溶液浓度不变D.溶解度增大剖析:将生石灰(CaO)放入石灰水中,CaO与溶剂水反应:CaO+H2O==Ca(OH)2,溶剂质量减少,而原溶液是某温度下的饱和石灰水,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因此溶质减少,浓度不变。
答案 C例3:下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当温度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3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剖析:理解溶解度曲线,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是饱和溶液,其中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就溶解度曲线的类型来说,可分为“陡升型”(如 a)、“缓升型”(如 b)和“下降型”(如c).溶解度曲线的主要作用是可以查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溶解度的大小,确定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及比较不同物质析出晶体的多少,以及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答案:(1)t2 (2)a>b>c。
练习1.要使溶解度增大采用的方法是()A.增加水B.增加KNO3C.不断搅拌D.升高温度2.下列物质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的是( )A.熟石灰B.食盐C.硝酸钾D.氮气3.在3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5g,在60℃时50g水最多能溶解B物质10g则()A.A的溶解度比B大B.B的溶解度比A大C.二者的溶解度相等D.无法比较4.在20℃时,30g水最多溶解1.3g的某物质,则该物质为()A.难溶物质B.可溶物质C.微溶物质D.易溶物质5.20℃时,甲、乙两烧杯内依次放入饱和的KNO3溶液100g、200g,若各蒸发5g水,再恢复到20℃后,两杯中析出晶体质量为()A.甲>乙B.甲<乙C.甲=乙D.不一定6.不能影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A.温度高低B.溶质、溶剂的量C.溶剂种类D.溶质种类7.将80℃的KNO3饱和溶液冷却至20℃,有晶体析出,此刻得到的溶液为20℃时的()A.饱和溶液B.不饱和溶液C.稀溶液D.浓溶液8.计算物质的溶解度时,该溶液一定是()A.浓溶液B.稀溶液C.饱和溶液D.不饱和溶液9.已知在60℃时,100gKNO3溶液加热蒸发水分后,得到50gKNO3晶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60℃时KNO3的溶解度为50gC.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00gD.无法计算它的溶解度10.有t℃时浓度相同的两份KNO3溶液A和B,A为100g,B为80g,将其恒温蒸发20g水后,A刚好饱和,则关于B溶液正确的说法是()A.也刚好是饱和溶液B.仍是不饱和溶液C.是饱和溶液,并有晶体析出D.有晶体析出剩余不饱和溶液11.要增大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是()A.加压降温B.加压升温C.减压降温D.减压升温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所含该溶质的量一定是该条件下的最大值B.所有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在温度一定时,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D.对于任何固体物质来说,用加热的方法都可以得到它的浓溶液13.已知下列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其中属于可溶物质的是()A.CaCO3为0。
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知识点溶解是化学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指的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被溶解于其他物质中而形成一个均匀的混合物。
在九年级下册化学课程中,学生接触到了一些与溶解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析。
一、溶解的定义与特点溶解是指固体溶质通过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而与之相互混合,从而形成一个均匀的混合物的过程。
溶解涉及到溶质和溶剂两个组成部分。
固体溶质可以是晶体、颗粒、粉末等,溶剂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当固体溶质溶解于溶剂中时,溶解过程中会发生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和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的相互作用。
溶解的特点包括:形成均匀的混合物、不产生新的物质、通常伴随能量变化。
二、溶解的影响因素1. 温度:溶解过程中,溶解度与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固体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会增加。
而对于气体溶质,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在溶剂中溶解度会减小。
2. 压力:气体溶质的溶解度与压力有关。
斯科特气体溶解定律指出,在一定温度下,气体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与气体的分压成正比。
3. 溶质与溶剂的性质:溶质与溶剂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溶解过程的进行。
例如,极性溶质更容易溶解于极性溶剂中,而非极性溶质更容易溶解于非极性溶剂中。
4.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单位温度下最大可以溶解的溶质的量。
它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以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三、饱和溶液与过饱和溶液1. 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加入的溶质无法再继续溶解的溶液。
它的特点是在动态平衡状态下,溶质的溶解与析出速率相等。
2. 过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是指在溶质溶解度的基础上,通过在高温下溶解溶质,并在降温过程中保持其溶解度,得到的溶液。
过饱和溶液具有不稳定性,稍加剧烈的振动或加入少量的溶质晶体,就可以促使过饱和溶液析出过量的溶质。
四、溶解热与溶解焓溶解热是指溶解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当溶解过程伴随吸热时,溶解热为正值;而当溶解过程伴随放热时,溶解热为负值。
溶解热的大小与溶剂对溶质所做的作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有关。
7.1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

概念 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 颗粒形式分散于 滴形式分散
稳定的混合物
水中
于水中
物质在
水中的 分散形
分子或离子
细小固体颗粒 小液滴
式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溶液的形成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不均一、不稳 不均一、不
宏观特 均一、稳定,久置后不分
定,久置后发生 稳定,久置
征
层
沉降
后分层
实例
蔗糖水、碘酒
泥浆、CO2通入 油与水的混 澄清石灰水后形
1.溶液的导电性:某些物质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使得溶液能够导电。例如,氯化钠溶于水产生自由移动的Na+和 Cl−,氢氧化钠溶于水产生自由移动的Na+和OH−,稀硫酸中含有 自由移动的H+和SO42−,所以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及稀硫酸都 能够导电。
新知探究 知识点3 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2.溶液导电的条件
合物 成的浊液
相同点
都是混合物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溶液的形成
典例1 [重庆中考] 食堂里的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 )
A.可乐
B.自制西瓜汁
C.冰水
D.绿豆汤
[解析] 自制西瓜汁和绿豆汤不均一、不稳定,久置后发生沉降,
不属于溶液;冰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可乐中含有蔗糖等物质,
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属于溶液。
新知探究 知识点3 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特别提醒 1.溶液不一定都能导电,如蔗糖溶液、酒精溶液等不能导电。 2.常见的导电物质可以是金属单质,如铁、铜等,因为其中存在能 够自由移动的电子;也可以是某些溶液,如氯化钠溶液、稀硫酸等。
新知探究 知识点3 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碘硝酒酒碘酸精精铵
用水不能洗去的 污渍怎么办呢
课件在线
9
这样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 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课件在线
10
日常生活中的 溶液
课件在线
11
活动探究三
油污
洗洁精是怎么除去油污的?
请将洗洁精加入油水混合物
(乳浊液)中,用力振荡。
课件在线
12
洗洁精的乳化功能——洗洁精使植物油 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 油珠且小液滴能随水流走。
课件在线
教育教学优选
Add anything what you want and anything what you like.
教师:teacther
课件在线
1
课题 物质的溶解
课件在线
2
课件在线
3
您好,欢 迎光临!
您好,请给我
们化工厂洗一
课件在线
批工作服! 4
污渍主要成分: 氯化钠、硫酸铜、 硝酸铵、润滑油、 碘等
污渍
(润滑油等)
乳化剂
(洗洁精等)
课件在线
乳化 …… 15
本节课的收获二 ————化学知识
溶液
溶解
乳浊液 乳化
课件在线
16
学以致用
给爸爸、妈妈洗一次衣 服,并和妈妈研究把衣服洗 的又快又干净的方法!
——课本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课件在线
17
走向生活
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溶 液. 分析该溶液的溶质、 溶剂是什么?
假如你是工作人员,你打算怎么
洗这批衣服呢?课件在线
5
讨论:
在家里洗衣服,你用到的最 主要物质是什么?
你认为 起到什么作用呢?
课件在线
6
活动探究一
氯化钠、硫酸铜、 硝酸铵、润滑油、
碘
这批衣服上的污渍 都能用水洗去吗
课件在线
7
想象溶解过程 课件在线 粒子的分散过程 8
活动探究二
氯化钠汽硫汽油酸油铜 润润滑滑油油
洗洁精等课常件在线见乳化剂
13
污渍主要成分为: 氯化钠、硫酸铜、 硝酸铵、润滑油、 碘等。
假如你是工作人员, 你打算怎么来洗这批衣服呢
课件在线
14
本节课的收获一 ——自理能力
污渍
溶剂
(水)
( NaCl、CuSO4、NH4NO3、 等)污渍
有机溶剂(干洗)
(汽油、酒精)
(I2、润滑油等)
溶解 溶解
课件在线
18
课件在线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