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红楼梦诗词]曹雪芹自己写的诗词
曹雪芹《红楼梦曲》原文及赏析

红楼梦曲[清] 曹雪芹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作品赏析【注释】:这是《红楼梦曲》总收尾的曲子。
《飞鸟各投林》,是“家散人亡各奔腾”的另一种说法,与“树倒猢狲散”同义。
这首收尾的曲子是对以贾家为代表的封建贵族阶级命运的概括,也可以说是一首带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主题歌。
作者一生由“饮甘餍肥”的贵族子弟跌落成一个“举家食粥”的落拓文人。
他看到封建社会处处充满矛盾斗争,一切都在运动,都在产生和消失。
这种客观的辩证法印在作者头脑中,就形成了他朴素的辩证法观念。
在第十三回中作者通过秦可卿之口说:“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所能常保的。
”这就是说“物极必反”,有始必有终,有盛必有衰,这个客观规律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
这首《飞鸟各投林》的曲子等于宣布:凡是封建统治阶级所拼命追求和维护的一切,都是注定要灭亡的。
曹雪芹依据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忠实地描绘了大观园内外的社会生活,正像他自己宣称的:“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蹬迹,不敢稍加穿凿”,因而《红楼梦》所反映的贵族家庭的兴衰始终,是符合历史的辩证法的。
作者写他们的“极盛”,正是要反衬他们的“极衰”;写他们的“赫赫扬扬”,正是要反衬他们的“烟消火灭”。
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写贾家最后又“沐天思”、“延世泽”、“兰桂齐芳”,安排一个不喜不悲的“团圆”结局,是违背曹雪芹原意的。
曹雪芹设计的结局是“乐极悲生,人非物换”,“树倒猢狲散”。
按照作者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荣国府并不永远“荣”,有荣必有枯,而且要枯得很惨;宁国府也不永远“宁”,有宁必有危,”终要有破家灭族的一天。
从脂砚斋批语透露的曹雪芹所写的八十回以后的部分情节看,贾家败落后,当年“金窗玉槛”、“珠宝乾坤”的大观园要变成“落叶萧萧,寒烟漠漠”的一片凄凉颓败景象。
《咏白海棠》原文及赏析

《咏白海棠》原文及赏析《咏白海棠》原文及赏析《咏白海棠》出自清代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是小说人物贾探春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咏白海棠》原文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咏白海棠》原文及赏析1金缕曲·咏白海棠洞户深深掩。
笑世间、浓脂腻粉,那般妆点。
认取朦胧明月下,不许东风偷飐。
偏触动、词人系念。
昨日微阴今日雨,好春光有限无馀欠。
肯为我,一时暂。
冰绡雾縠谁烘染?爱依依、柔条照水,靓妆清艳。
墙角绿阴栏外影,印上芸窗冰簟。
隔一片、清阴暗澹。
不是封姨情太薄,是盈盈树底魂难忏。
春欲暮,易生感。
注释飐:吹动。
系念:挂念。
好春光有限无馀欠:意思是春光虽是有限的,但现在,它却尽情表现出来了。
暂:停下脚步。
冰绡:透明如冰的绡纱。
绡,生丝织成的薄纱。
雾縠,阵阵的雾气。
縠是一种纱皱形状,此处形容雾。
爱依依:依依可爱。
柔条:嫩枝,柔软的枝条。
靓妆:秀丽的装扮,光彩照人。
芸窗:即窗子。
芸是形容它有香气。
冰簟:竹席。
澹:同“淡”。
封姨:古代神话中的风神。
盈盈:满。
魂难忏:魂系梦绕地留恋春光。
忏,悔。
注释飐:吹动。
系念:挂念。
好春光有限无馀欠:意思是春光虽是有限的,但现在,它却尽情表现出来了。
暂:停下脚步。
冰绡:透明如冰的绡纱。
绡,生丝织成的薄纱。
雾縠,阵阵的雾气。
縠是一种纱皱形状,此处形容雾。
爱依依:依依可爱。
柔条:嫩枝,柔软的枝条。
靓妆:秀丽的装扮,光彩照人。
芸窗:即窗子。
芸是形容它有香气。
冰簟:竹席。
澹:同“淡”。
封姨:古代神话中的风神。
盈盈:满。
魂难忏:魂系梦绕地留恋春光。
忏,悔。
赏析上片开首,作者采用用对比的手法说:“洞户深深掩。
笑世间、浓脂腻粉,那般妆点。
”描写那白海棠的可爱,说它素洁的淡妆,是不以浓妆艳抹为美的。
此处特点是词人用了拟人化的口吻,同时这里也映射、批评了世俗的审美。
随即词人又赞美白海棠“认取朦胧明月下,不许东风偷飐”。
说它不欲白日中在东风拨动下搔首弄姿,招惹狂蜂浪蝶。
在朦胧明月下,尤其展示了它的美。
红楼诗词《分骨肉》写的是谁原文及鉴赏

红楼诗词《分骨肉》写的是谁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红楼诗词《分骨肉》写的是谁原文及鉴赏【导语】:《《红楼梦》十二支曲(警幻仙姑) 其五:分骨肉》写的是探春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1)。
红楼梦中3首咏蟹诗

红楼梦中3首咏蟹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红楼梦中3首咏蟹诗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红楼梦中3首咏蟹诗一、《螃蟹咏》清代曹雪芹(红楼梦中贾宝玉所作)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白话文:手持蟹钳更喜有这桂树的阴凉,泼上醋拌上姜真使我食兴欲狂。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竟无肠。
白话文:贪吃的王孙为助兴自然要有酒,号为“横行公子”却是腹内空空无肝肠。
脐间积冷谗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白话文:为贪馋早忘了腹脐积冷的顾忌,指上沾腥味洗了又洗还有余香。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白话文:螃蟹生来原就为满意世人的口福,称仙的苏东坡也曾自嘲平生为口忙。
二、《螃蟹咏》清代曹雪芹(红楼梦中林黛玉所作)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白话文:永久披着铁甲永久持着长枪,就是死了也没能忘。
你那鲜红色相堆上盘碟,却又惹人宠爱个个争先品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白话文:双双大螯中封满嫩玉似的白肉,饱凸的蟹壳内块块蟹黄扑鼻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白话文:要说多肉更应怜爱你那八只足,为助情兴谁来陪我饮上酒千觞。
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白话文:对着佳品美味莫辜负这金秋佳节,好个清风轻拂桂花飘香菊黄带霜。
三、《螃蟹咏》清代曹雪芹(红楼梦中薛宝钗所作)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白话文:桂香氤氲梧桐阴下端坐着举起杯,好吃贪馋的人瞧着你螃蟹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白话文:眼前的道路你从不管纵横一味旁行,装模作样肚子里却只有黑膏和蟹黄。
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白话文:酒也敌不过你那腥味还得用菊花,为防腹内积冷吃时定要多加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横行到今落入锅里得到了什么好处?月夜里水边上只留下了禾黍的芳香。
扩展资料咏诗背景:《螃蟹咏》是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借吟咏螃餐而进行的一场诗战。
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年轻一代,在这座实际是危机四伏的“乐园”里,赏花饮酒,而衰亡的预感,也正在侵袭着他们的享乐生活。
曹雪芹《红楼梦曲》原文及赏析

红楼梦曲
[清] 曹雪芹
开辟鸿蒙,
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
伤怀日、
寂寥时,
试遣愚衷。
因此上,
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作品赏析
【注释】:
[评介]这是《红楼梦》十二支曲的一首序曲,它引出十二支曲子,同
时也是这十二支曲子的总括和提示。
这首序曲交代了《红楼梦》的起缘。
在这里,作者是以警幻仙子的口气,借风月之情来抒发他的“愚衷”。
诚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了“风月情浓”,表现了宝、黛之间的爱情。
但这种爱情是建筑在对封建礼教叛逆的基础上的纯洁的爱情,并不是“才子佳人”式的庸俗爱情。
因此,“悲金悼玉”既不是什么“色空幻境”的描写,也不是什么“情场忏悔”之作,而是通过青年男女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来表现封建社会末世之“天”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排遣作者的“愚衷”,这个“愚衷”就是作者意想补“天”而又无法可补的思想矛盾。
红楼梦诗词全集_红楼梦诗词赏析_古诗大全

红楼梦诗词全集_红楼梦诗词赏析_古诗大全《五美吟·绿珠》作者为清朝文学家曹雪芹。
其古诗全文如下: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五美吟·虞姬》作者为清朝文学家曹雪芹。
其古诗全文如下: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五美吟·明妃》作者为清朝文学家曹雪芹。
其古诗全文如下: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交趾怀古》作者为清朝文学家曹雪芹。
其古诗全文如下: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五美吟·西施》作者为清朝文学家曹雪芹。
其古诗全文如下: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西边上浣纱。
《临江仙·柳絮》作者为清朝文学家曹雪芹。
其古诗全文如下: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围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访妙玉乞红梅》作者为明朝文学家曹雪芹。
其古诗全文如下: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丫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香菱咏月三首其三》作者为清朝文学家曹雪芹。
其古诗全文如下:其一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其二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栏。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馀容犹可隔帘看。
其三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咏红梅花得梅字》作者为清朝文学家曹雪芹。
其古诗全文如下: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曹雪芹经典诗句】曹雪芹写林黛玉的诗句

【曹雪芹经典诗句】曹雪芹写林黛玉的诗句对于林黛玉这一角色,曹雪芹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曹雪芹写林黛玉的诗句,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曹雪芹写林黛玉的诗句两弯似蹙非蹙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林黛玉的人物性格及命运结局“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在中国古典文学界,从来也没有哪本著作如同《红楼梦》这般令人回味无穷,它已然达到了中国古典文学小说的巅峰,至今都未被逾越。
红学也成为了一门专门的研究性学科,引发全民的研究热潮。
谈到《红楼梦》,林黛玉无疑是难以回避的。
黛玉是《红楼梦》的第一女主角,出生于钟鸣鼎食的姑苏林家,林家亦是书香世家。
其母乃老太君贾母最为宠爱的小女儿贾敏。
无奈贾敏病逝夭亡,贾母便差遣男女船只前来接黛玉入都,黛玉本不愿弃父前往,其父林如海便规劝黛玉到“汝多病,年又极小”且“汝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至此,黛玉便满怀思绪乘舟北上。
黛玉的心思极其缜密,细腻,也是很脆弱的。
初至贾府,因害怕举止不当,便“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因言语“不当”,引得宝玉摔玉,更是多心伤感,淌眼泪地说道“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由此种种,便可知黛玉心思是何等细腻,这也是自尊心的使然。
黛玉的容颜更是美丽动人,有西施之态。
她本是“绛珠仙草”,因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雨露滋润,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不可谓不超凡脱俗,一切皆为自然造化之美。
黛玉虽然“仙气”十足,但体质却是极弱的,宝玉初见黛玉,有这样一段描绘,“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真是一个神仙似的妹妹,弱柳扶风之态,令人怜爱不已。
黛玉心思细腻,甚至到了“小心眼”的地步,这从“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周瑞家送宫花等细琐小事上,黛玉所表现出的言行举止,便可窥见一斑,这是自卑心理的表现。
【名家诗词】清·曹雪芹的诗词

【名家诗词】清·曹雪芹的诗词【诗人简介】曹雪芹(1715—1763或1764),清满洲正白旗人,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康熙间,曾祖曹玺、祖曹寅、父曹頫三代相继任江宁织造。
雍正初,因故遭牵连,頫被革职抄家。
雪芹随家居北京,晚年移居西郊,贫病而卒。
工诗善画,嗜酒健谈。
以十年之力,著《红楼梦》,增删五次,终未完成。
【五言律诗】中秋对月有怀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第六十四回回前诗突兀倚苍穹,谁云巧妙工。
滴□岩已竭,神运□常空。
人入嵌□里,春归秋□中。
□翁何处在,孤塔凛高风。
题自画石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
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
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
有凤来仪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
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怡红快绿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世外仙源匾额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蘅芷清芬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
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
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杏帘在望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七言律诗】回前诗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注:此诗的作者是否曹雪芹,现还在争论中。
咏白海棠(限门盆魂痕昏)(探春)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雪芹红楼梦诗词]曹雪芹自己写的诗词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曹雪芹自己写的诗词,欢迎阅读。
菱荇鹅儿水
清代:曹雪芹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香菱咏月·其二
清代:曹雪芹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咏红梅花得“花”字
清代:曹雪芹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
香菱咏月·其一
清代:曹雪芹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五美吟·西施
清代:曹雪芹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西边上浣纱。
螃蟹咏
清代:曹雪芹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菊梦
清代:曹雪芹
篱畔秋酣一觉清,与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相关阅读:曹雪芹简介】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关外祖籍辽宁铁岭,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与朋友救济为生。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主要功绩
曹雪芹最伟大的贡献在于文学创作。
他创作的《红楼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曹雪芹为中华民族、为世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不仅对后世作家的创作影响深远,而且在绘画、影视、动漫、网游等领域产生了大量优秀衍生作品,学术界、社会上围绕《红楼梦》作者、版本、文本、本事等方面的研究与谈论甚至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
文学特点
“生于繁华,终于沦落”。
曹雪芹的家世从鲜花着锦之盛,一下子落入凋零衰败之境,使他深切地体验着人生悲哀与世道的无情,也摆脱了原属阶级的庸俗与褊狭,看到了封建贵族家庭不可挽回的颓败之势,同时也带来了幻灭感伤的情绪。
他的悲剧体验,他的诗化情感,他的探索精神,他的创新意识,全部熔铸到《红楼梦》里。
热爱生活又有梦幻之感,入世又出世,这是曹雪芹在探索人生方面的矛盾。
曹雪芹并不是厌世主义者,他并不真正认为人间万事皆空,也并未真正勘破红尘,真要劝人从所谓的尘梦中醒来,否则,他就不会那样痛苦地为尘世之悲洒辛酸之泪,就不会在感情上那样执著于现实的人生。
他正是以一种深挚的感情,以自己亲身的体验,写出入世的耽溺与出世的向往,写出了耽溺痛苦的人生真相与希求解脱的共同向往,写出了矛盾的感情世界与真实的人生体验。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有两篇作者自序。
在这两篇自序里,曹雪芹自述写作缘起、写作经历与心得体会,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文学思想与创作原则。
他首先批评了那些公式化、概念化、违反现实的创作倾向,认为这种创作远不如“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创作的作品“新鲜别致”,那些“大不近情,自相矛盾”之作,“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
他既不借助于任何历史故事,也不以任何民间创作为基础,而是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是“字字看来皆是血”,渗透着作者个人的血泪感情。
作品“如实描写,并无讳饰”,保持了现实生活的多样性、现象的丰富性。
从形形色色的人
物关系中,显示出那种富贵之家的荒谬、虚弱及其离析、败落的趋势。
他所写的人物打破了过去“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写法,“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使古代小说人物塑造完成了从类型化到个性化的转变,塑造出典型化的人物形象。
曹雪芹以诗人的敏感去感知生活,着重表现自己的人生体验,自觉地创造一种诗的意境,使作品婉约含蓄,是那样的历历在目,又是那样的难以企及。
他不像过去的小说居高临下地裁决生活,开设道德法庭,对人事进行义正词严的判决,而是极写人物心灵的颤动、令人参悟不透的心理、人生无可回避的苦涩与炎凉冷暖,让读者品尝人生的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