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农业生态学》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南农农业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南农农业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南农农业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南农农业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业生态系统中,以下哪项不是生态平衡的组成部分?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因素2. 农业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农业生物的遗传育种B. 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C. 农业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D. 农业产品的加工与储存3. 以下哪个不是农业生态学中常用的生态指标?A. 物种多样性指数B. 群落结构C. 土壤肥力D. 作物产量4. 农业生态系统中,哪种方式不是物质循环的途径?A. 植物吸收B. 动物摄取C. 微生物分解D. 人工施肥5. 以下哪个不是农业生态学中的生态服务?A. 食物生产B. 气候调节C. 疾病控制D. 水资源净化##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农业生态系统中,______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础。

7. 农业生态学中的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间达到一种相对______的状态。

8. 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通过______和抵抗力来衡量。

9. 农业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______。

10. 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经济、社会和______三个维度。

##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12. 解释农业生态学中的生态位概念。

13. 描述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农业生态学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5. 分析当前农业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 五、案例分析题(10分)16. 某地区农业生态系统中,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导致土壤退化,生态失衡。

请分析原因并提出改善措施。

## 答案### 一、选择题1. D2. C3. D4. D5. C### 二、填空题6. 生产者7. 稳定8. 恢复力9. 模型法10. 环境### 三、简答题11.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包括生物多样性、能量和物质的循环利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高度依赖性等。

(完整word版)农业生态学题库(最终版)

(完整word版)农业生态学题库(最终版)

农业生态学题库一、填空题1、农业的效益可分为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农业生物常以种群或群落的状态存在。

3、农业生物即是指农业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总称.4、种群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和配置情况,根据年龄锥体,可将种群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5、依据取得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目和各年龄组的死亡个体数方法的不同,生命表可以分为动态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6、种群的发布有3种基本类型:、、 .7、生物种间的正相互作用包括:偏利作用、原始合作和互利共生。

8、生物种间的负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偏害作用四种。

9、就农业生产能量转化效率而言,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是由生物及其环境两方面因素决定的.10、农业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力,直接受次级生产者的生物种性、生产方式、养殖技术、养殖环境所制约。

11、碳主要储藏在大气、生物体、土壤、水圈和岩石圈几个库中。

12、温室气体主要包括:CO2、CH4、N2O、臭氧、氟里昂以及水汽等。

13、全球氮素储量最多的是岩石、大气,其次是煤等化石燃料。

14、循环通常包括:氮的固定、生物体内有机氮的合成、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等几个重要过程.15、固氮的途径通常有生物固氮、高能固氮和工业固氮三种.16、自然界中磷循环属于典型的沉积型循环.17、钾循环是以地质大循环为主,生物小循环为辅的物质循环管.18、酸雨是指pH低于的雨水。

19、根据杜能的农业圈层结构理论,他推断出围绕中心城市的6个同心圈层,每个圈层分别有不同的最适农业生产结构,第一圈层为自由农作圈、第二圈层为林业圈、第三圈层为轮作农业圈、第四圈层为谷物农作圈、第五圈层为三圃农作圈、第六圈层为畜牧圈,第六圈层以外则是以休闲、狩猎为主的灌木林带。

20、根据农业圈层结构,杜能得到两个结论,分别为:生产集约度理论和生产结构理论。

21、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植株蒸腾、株间蒸发和深层渗漏(或田间渗漏).22、农艺节水主要包括地面覆盖、耕作改良、水肥耦合、抗旱品种选育等。

农业生态学本科试题及答案

农业生态学本科试题及答案

农业生态学本科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业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农作物的产量B. 农业生物多样性C.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 农业机械化程度2. 下列哪项不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A. 害虫B. 杂草C. 化肥D. 天敌3. 农业生态学中的“生态位”是指什么?A.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空间位置B.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角色C. 物种在食物链中的位置D. 物种的生存环境4. 以下哪个概念与农业生态学中的“生态平衡”无关?A. 物种多样性B. 能量流动C. 物质循环D. 人口密度5.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次生生产力”是指?A. 农作物的产量B. 农作物的生物量C. 农作物的种植面积D. 农作物的经济效益6. 在农业生态学中,哪种农业模式被认为是最可持续的?A. 传统农业B. 有机农业C. 工业化农业D. 精准农业7. 下列哪种措施不属于生态农业的实践?A. 轮作B. 间作C. 单一作物种植D. 混合种植8. 农业生态学中的“生态足迹”是指什么?A.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范围B. 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程度C. 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D. 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9.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入侵”通常会导致什么后果?A. 生物多样性增加B. 农作物产量提高C. 生态平衡破坏D. 土壤肥力增加10. 下列哪项不是农业生态学研究的方法?A. 实验模拟B. 观察记录C. 计算机模拟D. 文献回顾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2. 阐述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对环境的益处。

3. 描述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重要性。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农业生态学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2. 分析当前农业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案。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C2. C3. B4. D5. B6. B7. C8. A9. C10. D二、简答题1. 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农业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生态服务、生态足迹以及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等。

农业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为了满足你的要求,我将为你撰写一个2000字的农业生态学试题及答案文章。

由于题目是叙述性的,适合以问答的形式来呈现。

以下是文章的内容:农业生态学试题及答案试题一:请选择下列哪项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要素?A. 植物B. 动物C. 土壤D. 空气答案:D. 空气试题二:农业生态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农业资源的利用和管理B. 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技术C. 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D. 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答案:A. 农业资源的利用和管理,D.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试题三:以下哪种方式不属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A. 农药的合理使用B. 农业机械的高效利用C. 种植天然耐逆植物D. 大规模灌溉答案:D. 大规模灌溉试题四:什么是有机农业?答案:有机农业是一种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质量为目标,采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和生物技术,禁止或限制化学合成农药、化学合成肥料和转基因技术的农业生产方式。

试题五:请简要说明农业生态学的重要性。

答案: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和实践对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优化农业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可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农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试题六:请简述农业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土壤的相互关系。

答案:农业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动物提供氧气。

动物通过呼吸排出二氧化碳,为植物提供二氧化碳。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为生长提供养分;同时,动物的粪便和死亡体也为土壤提供养分,促进植物生长。

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动植物的残体释放养分,同时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帮助植物吸收养分。

试题七:请简要介绍有机农业的优点和挑战。

答案:有机农业的优点包括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提升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增加农业生产者的收益。

(完整word版)《农业生态学》

(完整word版)《农业生态学》

《农业生态学》一、选择题1、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结构包括: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组分两类。

2、种群的营养特征包括:种群的空间分布、种群数量和种群的遗传三个方面。

3、种群的空间分布通常可分为均匀型、随机型和成群型三种类型。

成群分布型中又包括成群随机型和成群均匀型。

4、种群的年龄结构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而种群的年龄组也分为幼龄组、中龄组和老龄组三个主要组别。

5、种群波动的主要因子:非密度制约和密度制约。

6、种群的增长的类型分为:几何级数增长、指数型增长和S型增长三种。

7、种群数量的年波动主要受物理环境、种群自身的生理因素两类因素的影响。

8、种群的空间动态主要包括:种群个体对空间的需要、空间结构、空间利用方式、扩散和迁移等四个方面。

9、扩散的方式包括迁出、迁入和迁移。

10、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原因有两类:非密度制约和密度制约。

11、相互作用可分为正相互作用和负相互作用两个类型。

12、正相互作用可其作用程度分为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和原始协作三种类型;负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和寄生等。

13、在温带的干旱地区,从山底到山顶植物分布依次为:干旱—荒漠带—荒漠化草原带—草原带—森林草原(或草甸草原)带—亚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带—冰雪带。

14、在热带地区,从山麓到山顶植物群落自下而上的垂直分布依次是:热带雨林带—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亚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冰雪带。

15、种群波动的调节有密度调节(种间调节、食物调节)、非密度调节、种内自动调节(行为调节、生理调节、遗传调节)三种。

16、生态系统的四大组成要素是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7、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8、旱生演替系列是:地衣群落阶段、苔藓群落阶段、草本群落阶段、木本群落阶段。

19、水生演替序列是:自由漂浮植物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直立水生植物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木本植物阶段。

农业生态学试题答案

农业生态学试题答案

单项选择题1、当今世界面临的五大生态危机是指人口问题、粮食短缺、资源破坏、能源紧张和[ ]。

1.土地退化2.气候变化3.环境污染4.生态失调2、一个池塘有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

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固定的能量依次为b、c、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a等于b+d2.a大于b+d3.a等于b4.a小于c+d3、臭氧层破坏主要是由于哪种物质引起的?[ ]1.二氧化碳2.甲烷3.二氧化硫4.氟氯烃4、下面所列属于不可更新资源的是[ ]。

1.牧草2.石油3.降水4.土壤肥力5、可供陆地和淡水生物利用的水资源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1.1/42.3/43.0.75%4.3%6、形成初级生产量的生物类群是[]。

1.食草动物2.土壤动物3.真菌4.化能合成细菌7、下列生态因子中,对植物起间接作用的是[]。

1.阳光2.水分3.温度4.地形8、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

1.次生演替2.快速演替3.原生演替4.水生演替9、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

1.农田生态系统2.种植业和养殖业系统3.自然生态系统4.农业生态系统10、下面哪种措施最有可能加剧温室气体的排放?[ ]1.少耕2.免耕3.秸秆就地焚烧4.秸秆还田11、“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是由农业资源的[ ]所决定的。

1.可更新性2.相对有限性3.稀缺性4.区域性12、决定一定区域内动物和人口承载量的是[ ]。

1.热量2.初级生产量3.次级生产量4.净生产量13、下面所列属于腐食食物链的是[]。

1.青草→野兔→狐狸→狼2.藻类→甲壳类→小鱼→大鱼3.动物粪便→蚯蚓→鸡4.大豆→菟丝子14、农田弃耕后所发生的生物群落演替是[]。

1.旱生演替2.原生演替3.水生演替4.次生演替15、下面所列属于再生能源的是[ ]。

1.煤炭2.石油3.天然气4.沼气16、酸雨主要是由哪种气体形成的?[ ]1.二氧化碳2.一氧化碳3.甲烷4.二氧化硫17、水体富营养化的后果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态学》试题 一、是非题(15分) 1、人是农业生态系统组成的中心成分。 ( ) 2、鸟类啄食有蹄类动物身上寄生虫并为该动物提供报警属于原始合作的关系。( ) 3、学生和椅子就组成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 ( ) 4、农业生态系统受自然与经济双重规律的支配。 ( ) 5、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环境污染基本上是由工业造成的。 ( ) 6、科技发展是农业生态学近30年大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 ) 7、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的第二层次是经营者的直接调控。 ( ) 8、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 ( ) 9、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充足的营养物质。 ( ) 10、森林砍伐后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 ) 11、自然资源的种类、范围和用途通常是一成不变的。 ( ) 12、同一生境中没有任何两个物种会占据同一个生态位。 ( ) 13、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充分满足子孙后代的其需求能力。 ( ) 14、自然资源受人的影响较大,社会资源受人的影响较小。 ( ) 15、稻草→牛→蚯蚓→鸡→猪→鱼属于混合食物链类型。 ( )

二、单项选择(15分) 1、晚稻、中稻、早稻为( )生态型 A、温度 B、光照 C、土壤 D、水分 2、全球绿色植物光能利用率平均为( ) A、0.01% B、0.4% C、0.2% D、0.1% 3、N、P、B、Mg等元素对油菜的生长具有( ) A、同等重要性 B、有主次之分 C、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之分 D、可替代性 4、马—蛔虫—原生动物属于( )类型食物链 A、捕食 B、腐食 C、混合 D、寄生 5、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不符合下列哪条定律( ) A、热力学第一定律 B、热力学第二定律 C、十分之一定律 D、限制因子定律 6、农业生态系统是( ) A、自然生态系统 B、人工生态系统 C、驯化的自然生态系统 D、人工的生态经济系统 7、构成生态系统的核心是( ) A、人 B、生物群落 C、大气 D、太阳辐射 8、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属于:( ) A、原始协作 B、偏利共生 C、互利共生 D、寄生 9、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是指( ) A、高生物产量 B、高经济产量 C、高生物多样 D、输入输出特点 10、能够决定地球上动物和人口生存数量的是( ) A、初级生产量 B、次级生产量 C、热量 D、净生产量 11、捕食性天敌的引入这一环节属于( ) A、生产环 B、增益环 C、减耗环 D、复合环 12、高投入、高能耗的农业为( ) A、有机农业 B、生物农业 C、石油农业 D、自然农业 13、金属矿产资源属于( ) A、可更新资源 B、不可更新资源 C、社会资源 D、工业产品资源 14、进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主要是解决( )的严重失调问题。 A、人口与粮食 B、经济与粮食 C、经济与生态 D、土地与生态 15、下列生物中,属于r-对策者的生物是( ) A、银杏 B、狗 C、昆虫 D、大象

三、名词解释(15分) 1.群落演替 2.化感作用 3.生态型 4成本外摊 5生物学放大作用 四、简答题(25分) 1、农业生态系统三大效益之间的关系及其正确处理。 2、食物链加环的作用与类型。 3、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4、中国生态农业特点与主要技术途径。 5、简述r-对策者与k-对策者的主要差异。 五、论述题目(30分) 1、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两方面着手论述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技术途径。(仅供参考,如回答意思相近也可给分) 2、分析农业生产对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与间接影响,论述提高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技术措施。(仅提供纲要,每点应作适当解释) 《农业生态学》试题答案 一、是非题(15分) 1、人是农业生态系统组成的中心成分。 ( F ) 2、鸟类啄食有蹄类动物身上寄生虫并为该动物提供报警属于原始合作的关系。( Y ) 3、学生和椅子就组成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 ( F ) 4、农业生态系统受自然与经济双重规律的支配。 ( Y ) 5、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环境污染基本上是由工业造成的。 ( F ) 6、科技发展是农业生态学近30年大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 F ) 7、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的第二层次是经营者的直接调控。 ( Y ) 8、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 ( Y ) 9、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充足的营养物质。 ( F ) 10、森林砍伐后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 Y ) 11、自然资源的种类、范围和用途通常是一成不变的。 ( F ) 12、同一生境中没有任何两个物种会占据同一个生态位。 ( Y ) 13、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充分满足子孙后代的其需求能力。 ( F ) 14、自然资源受人的影响较大,社会资源受人的影响较小。 ( F ) 15、稻草→牛→蚯蚓→鸡→猪→鱼属于混合食物链类型。 ( Y ) 二、单项选择(15分) 1、晚稻、中稻、早稻为( B )生态型 A、温度 B、光照 C、土壤 D、水分 2、全球绿色植物光能利用率平均为( D ) A、0.01% B、0.4% C、0.2% D、0.1% 3、N、P、B、Mg等元素对油菜的生长具有( A ) A、同等重要性 B、有主次之分 C、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之分 D、可替代性 4、马—蛔虫—原生动物属于( D )类型食物链 A、捕食 B、腐食 C、混合 D、寄生 5、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不符合下列哪条定律( D ) A、热力学第一定律 B、热力学第二定律 C、十分之一定律 D、限制因子定律 6、农业生态系统是( C ) A、自然生态系统 B、人工生态系统 C、驯化的自然生态系统 D、人工的生态经济系统 7、构成生态系统的核心是( B ) A、人 B、生物群落 C、大气 D、太阳辐射 8、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属于:( C ) A、原始协作 B、偏利共生 C、互利共生 D、寄生 9、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是指( D ) A、高生物产量 B、高经济产量 C、高生物多样 D、输入输出特点 10、能够决定地球上动物和人口生存数量的是( A ) A、初级生产量 B、次级生产量 C、热量 D、净生产量 11、捕食性天敌的引入这一环节属于( C ) A、生产环 B、增益环 C、减耗环 D、复合环 12、高投入、高能耗的农业为( C ) A、有机农业 B、生物农业 C、石油农业 D、自然农业 13、金属矿产资源属于( B ) A、可更新资源 B、不可更新资源 C、社会资源 D、工业产品资源 14、进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主要是解决( C )的严重失调问题。 A、人口与粮食 B、经济与粮食 C、经济与生态 D、土地与生态 15、下列生物中,属于r-对策者的生物是( C ) A、银杏 B、狗 C、昆虫 D、大象 三、名词解释(15分) 1.群落演替:指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环境随时间发生有序变化的现象 2.化感作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分泌物对环境中其他植物或微生物的有利或不利的作用,为一种特殊的种间关系 3.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工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不同的可以遗传的类群 4成本外摊 :指农业生态系统在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消耗了自然资源成本和利用了生态环境成本,但没有在系统的成本核算中得到反映的现象 5生物学放大作用: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愈是上面的营养级,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残留浓度愈高的现象 四、简答题(25分) 1、农业生态系统三大效益之间的关系及其正确处理。 答: ①三效益的表现特点:社会效益表现最直接最迅速,经济效益表现较缓慢,生态效益表现较为长远和间接 ②三者关系的实质是农业近期、中期和长期效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 ③三者之间存在矛盾与统一的两个方面 ④正确处理:统筹兼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 2、食物链加环的作用与类型。 答: 1)作用: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农副产品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和转化率 2)类型: ①生产环:增加的新环节可将非经济产品转化为经济产品 如在种植业的基础上,发展食用菌养殖业 ②增益环:新环节转化的新产品本身并不能直接作为产品,但加大了生产环的效益 ③减耗环:新环节可减少生产环的耗损,提高系统的效益 ④复合环:同时具有两种以上功能的环节 3、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1) 系统组分:生物组分,人工驯化和选育的农业生物、人;环境组分包括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 2) 系统输入:自然和社会的输入 3) 系统输出:农产品的大量输出、非目标性输出,受人为活动影响 4) 系统功能:输入输出程度加大,系统开放程度大 5) 系统调控:自然和人工调控 4、中国生态农业特点与主要技术途径。 特点: 1)以追求高产、优质、高效为目的 2)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3)强调物质的适当投入 4)劳力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形相结合 5)个别农场发展与区域发展相结合 技术: 1)农业环境综合整治技术 2)农业资源的保护与增殖技术 3)小流域综合利用技术 4)立体种养技术 5)庭院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6)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7)农业副产物再利用技术 8)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 5、简述r-对策者与k-对策者的主要差异。 r-对策者: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具有较高的生殖率,具有较大的扩散能力,适应于多变的栖息环境,种群数量经常出现大起大落。 k-对策者:个体大,种间竞争能力强,繁殖率低,遭受激烈变动或死亡后,返回平衡水平的自然反映时间长,容易走上灭绝 五、论述题目(30分) 1、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两方面着手论述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技术途径。(仅供参考,如回答意思相近也可给分) 答: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 1)提高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途径: ①因地制宜,增加绿色植被覆盖,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 ②适当增加投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消除或减缓限制因子的制约; ③改善植物品质特点,选育高光效的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④加强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循环,减少养分水分制约 ⑤改进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合理密植,实行间套种 ⑥调控作物群体结构,尽早形成并尽量维持最佳的群体结构 ⑦改善农田微气象条件 2)提高次级生产力的途径: ①调整种植业结构,建立“粮、经、饲”三元生产体系,增加饲料来源。 ②培育、改良和推广优良禽畜渔品种,不断提高良种推广率。 ③适度集约养殖,加强禽畜渔环境控制及设施工程建设,减少维持消耗; ④推广渔禽畜结合,种养加配套的综合养殖模式,充分利用各种农副产品和废弃物。 3、分析农业生产对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与间接影响,论述提高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技术措施。(仅提供纲要,每点应作适当解释) 答:影响: 1)土地的农业利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农业耕作方式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农田杂草防治措施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杀虫剂及其使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5)放牧对草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