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绪论,骨学总论,骨的组织学

合集下载

1绪论和骨学总论

1绪论和骨学总论

髋 • 髂骨: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结节、髂前下棘、 骨 髂后下棘、坐骨大切迹、髂窝、弓状线、耳状面
• 坐骨:坐骨体、坐骨支、坐骨棘、坐骨小切迹、坐骨大
切迹、坐骨结节
• 耻骨:髂耻隆起、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联合面
股骨
股骨头、股骨颈、 大转子、小转子、 转子间嵴、粗线、 臀肌粗隆、内侧髁、 外侧髁、内上髁、 外上髁、收肌结节
三、肋
1)组成
肋骨与肋软骨,12对, 左右对称。
•真肋:第1-7肋 •假肋:第8-12肋 •浮肋:第11、12肋
肋弓:指第8~10对肋前端与上位肋借肋软 骨构成软骨间关节,形成的弓状结构。
2)肋骨的结构
• 肋头 • 肋颈 • 肋结节 • 肋体 • 肋沟 • 肋角
四肢骨
上肢骨
下肢骨
肢带骨
肩胛骨、锁骨
一、椎骨
颈椎 胸椎 幼年 7 12 成年 7 12
腰椎 5 5
骶骨 5 1
尾骨 3-4 1
1、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体 椎弓
椎弓上有七个突起:
向后方伸出的一个叫棘 突;左右各伸出一个横 突;椎弓上下各有一对 突起,叫上、下关节突。
• 椎间孔:由相邻椎骨的 椎上、下切迹共同围成。
• 椎 孔:由椎体后面与
髋骨
近侧部
肱骨
股骨
游离肢骨 中间部 桡骨、尺骨 胫骨、腓骨、髌骨
远侧部 腕骨、掌骨、指骨 跗骨、跖骨、趾骨
四肢骨
一、上肢骨
上肢带骨 游离上肢骨
1、上肢带骨
锁骨:呈“~”形弯曲,架于胸廓前上方。内侧
端粗大,为胸骨端,有关节面与胸骨柄相关节。外 侧端扁平,为肩峰端,有小关节面与肩胛骨的肩峰 相关节。
向的水平线

《系统解剖学》课程简介

《系统解剖学》课程简介

《系统解剖学》课程简介课程编码:03010010课程名称:系统解剖学(Systematic Anatomy)课程类别:必修课内容概要: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的器官功能系统(如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阐述正常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

是医学重要的的支柱学科之一,是医学生的必修课。

学习系统解剖学的目的是让医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与毗邻关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意义,为其他医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只有在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判断人体正常与异常,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从而对疾病做出正确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医学名词中有大量的术语来源于解剖学,解剖学是学习医学各学科不可动摇的基石。

教材:1.柏树令应大君系统解剖学(第8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徐四元、刘阳名、张洁形态学实验教程—人体解剖学分册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3 参考书目:1.周启良、李玉飞、吴长初系统解剖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2.柏树令系统解剖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邵水金正常人体解剖学(第9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系统解剖学》理论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3010010课程名称:系统解剖学(systematic anatomy)学分:6.5分总学时:120 学时理论学时:40学时实验学时:80学时课程性质:必修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教材:《系统解剖学》,柏树令主编,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11 月参考教材:1、《系统解剖学》,周启良主编,第一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2月2、《系统解剖学》,柏树令主编,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5月3、《形态学实验分册—人体解剖学分册》,徐四元主编,第1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年8月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生物科学中形态学的范畴。

人体形态学教学大纲

人体形态学教学大纲
第十章 心血管系统 掌握心血管系的组成。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了解血管吻合和侧支循环的概念。
第一节 心脏 掌握心脏的位置、外形、心脏各腔的形态结构。了解心壁的构造。掌握心传导系统的 组成(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左、右束支、蒲肯野氏纤维 Pukinje’s fibers)和功 能。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重要分支(前室间支,旋支、后室间支、窦房结支和房 室结支)及三大主干(前室间支、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的分布区域。了解冠状窦的位置与开 口。了解心包的构成。
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严格的科学作风和严密的科学方法,加强 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因学时有限,部分章节是以学生自学为主, 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拓展视野。
三、课程的具体内容及其学时分配
人体形态学课程共 54 学时,教学过程包括理论讲授、实习、自学、课前预习与课后 复习等环节,由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和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共同承担。人体解剖学部分占 33 学时(理论 24 学时、实验 9 学时),组织胚胎学部分占 21 学时(理论 15 学时、实验 6 学 时),详见下表。
第三节 肺和胸膜 一、掌握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 二、胸膜和胸膜腔:掌握胸膜和胸膜腔和概念。了解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 三、纵隔:了解纵隔的概念,纵隔的区分及其组成。
第七章 泌尿系统 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功能。
第一节 肾 掌握肾的位置、形态和结构。了解肾的被膜及肾蒂的结构。
第二节 输尿管 了解输尿管的形态、分部、狭窄。
第六章 呼吸系统 了解呼吸系统组成、功能。
第一节 鼻、咽、喉 一、鼻:了解外鼻的形态结构、鼻腔的分部。掌握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 二、咽(见消化系统) 三、喉:了解喉的位置,了解喉的软骨、连结、候肌的位置和作用。掌握喉腔的分部。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题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题

滨州医学院组织胚胎学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上皮组织第3章结缔组织第4章软骨和骨第5章血液和血细胞发生第6章肌组织第7章神经组织第9章循环系统第10章免疫系统第11章皮肤第12章内分泌系统第13章消化管第14章消化腺第15章呼吸系统第16章泌尿系统第18章男性生殖系统第19章女性生殖系统第20章胚胎学总论第1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是在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机体进行的研究。

2. HE染色:利用苏木精和伊红对组织或细胞进行染色的方法。

3.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利用标记物标记的抗体与组织或细胞的抗原特异性反应,结合形态学观察,对抗原做定性、定量、定位检测的技术。

4. 原位杂交技术:利用有放射性或非放射性的外源核酸(即探针)与组织、细胞或染色体上待测DNA或RNA互补配对,结合成专一的核酸杂交分子,经一定的检测手段将待测核酸在组织、细胞或染色体上的位置显示出来。

5. 嗜酸性:易被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为嗜酸性。

部分细胞质及细胞外基质中的纤维等常呈嗜酸性。

6. 嗜碱性: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为嗜碱性。

细胞核、核糖体等常呈嗜碱性。

第2章上皮组织一、名词解释1. 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电镜下可见绒毛轴心的胞质中有许多纵行的微丝,微丝连于胞质顶部的终末网,微绒毛可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2. 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较粗长突起,能节律性定向摆动,电镜下纤毛中央为两条单独的微管,周围为9组双联微管。

纤毛主要分布于呼吸道等处。

3. 紧密连接:又称闭锁小带。

这种连接呈点状、斑状或带状,位于相邻细胞间隙的顶端侧面。

紧密连接除有机械连接作用外,还可阻挡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经细胞间隙进入组织内,具有屏障作用。

4. 缝隙连接:又称通讯连接,呈斑状,细胞间隙仅2~3nm,内有等间隔连接点,胞膜中有规律分布由6个亚单位并合组成的连接小体,相邻两细胞膜中的连接小体对接,成为细胞间直接交通的管道,利于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交换及细胞间信息的传递。

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四)论述题(2020年)

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四)论述题(2020年)

病理⽣理学试题及答案--(四)论述题(2020年)《病理⽣理学》试题及答案——论述题第⼀章绪论1.病理⽣理学研究的范畴是什么?病理⽣理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题要点]病理⽣理学研究的范畴很⼴,包括:①病理⽣理学总论;②典型病理过程;③各系统的病理⽣理学;④各疾病的病理⽣理学和⑤分⼦病理学。

我国病理⽣理学⽬前的教学内容是研究疾病共性的规律,仅包括病理⽣理学总论、病理过程及主要系统的病理⽣理学。

2.为什么说医学研究单靠临床观察和形态学研究是有局限性的?试举例说明。

[答题要点]①临床观察与研究以不损害病⼈健康为前提,故有局限性;②形态学研究⼀般以病理标本和⼫体解剖为主,难以研究功能和代谢变化。

举例:休克的微循环学说、肿瘤癌基因研究、酸碱失衡的⾎⽓分析等。

3.为什么说病理⽣理学的发展是医学发展的必然产物[答题要点]①19世纪已有实验病理学的诞⽣,已认识到研究疾病功能和代谢变化的重要性;②20世纪病理⽣理学的研究推动了医学研究;③21世纪是⽣命科学的世纪,随着⼈类基因谱的破译,必将进⼀步研究疾病的基因表达和基因功能,这⼀任务也必然会落在病⽣⼯作者⾝上。

第⼆章疾病概论1.试从糖尿病合并局部感染阐明疾病发⽣原因和条件的关系[答题要点]糖尿病引起机体抵抗⼒的降低可以成为感染性疾病如疖、败⾎症、结核病、肾盂肾炎等发⽣的条件,⽽感染是病因。

2.举例阐明疾病过程中损伤和抗损伤反应的表现。

它们的相互关系在疾病发⽣发展中有何意义?[答题要点]在疾病的代谢、功能、形态学变化中可分为两⼤类:1.对机体有利抗损伤,防御代偿性反应;2.对机体不利损伤,损伤障碍性反应:(1)两者同时存在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2)两者⼒量对⽐决定预后发展的⽅向;(3)两者⽆明显界限,⼀定条件下可互相变化。

举例:烧伤。

3.举例阐明疾病过程中的因果交替,它对疾病发展过程有何影响[答题要点]原始病因引起结果成为新的原因(称为发病学原因),以此延续下去不断发展;因果转化链愈来愈向好的⽅向发展称为良性循环,导致康复;因果转化链愈来愈向不好的⽅向发展称恶性循环,导致死亡。

绪论、第一章 骨学总论、关节总论

绪论、第一章 骨学总论、关节总论

2019/7/13
25
(一)骨分类
成人共206块
1、按其所在部位分类:
(1)颅骨:脑颅骨8块,面颅
骨15块,听小骨6块。
(2)躯干骨:椎骨24块,骶骨
1块,尾骨1块,肋 骨24块,胸骨1块。
(3)四肢骨:上肢骨64块,下
肢骨62块。
2019/7/13
26
2、按形态分类:
(1)长 骨:
呈长管状,多位于四肢, 如肱骨、股骨等; 形态特点:一体两端, 体(骨干)内的空腔叫骨 髓腔,两端膨大称骨骺, 干骺端幼年时有一骺软骨, 成年后骨化成一骺线。
2019/7/13
3
例题
430098654321
A.左心室 B.左心房 C.右心房 D.右心室 E.心尖
答案:[ A ]
2019/7/13
4
绪论
一、了解系统解剖学的定义 二、了解系统解剖学的分科 三、掌握系统解剖学的标准姿势和方位术语 四、学习方法介绍
2019/7/13
5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 定义:
2019/7/13
37
二、关节学概述
(一)了解骨连结的分类。 (二)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三)了解关节的运动及分类。
2019/7/13
(2)短 骨:
近似立方形,往往成群连结在一起, 具弹性、耐压,分布于腕和跗部。
(3)扁 骨:
位于颅、胸、盆部,呈板状,主要构成体腔的壁,对腔内器 官有保护作用。
(4)不规则骨:
如椎骨,上颌骨。
(二)骨的基本构造
骨密质 骨质 骨松质
骨膜

红骨髓
骨髓
黄骨髓
血管、淋巴和神经
Periosteum 骨膜 Bony substance 骨质 Bone

正常人体解剖学

正常人体解剖学

正常人体解剖学目录绪论第一章运动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骨学第三节关节学第四节肌学第五节体表标志第二章消化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消化管第三节消化腺第四节腹膜第三章呼吸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肺外呼吸道第三节肺第四节胸膜和纵隔第四章泌尿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肾第三节输尿管第四节膀胱第五节尿道第五章生殖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男性生殖器第三节女性生殖器附一女性乳房附二会阴第六章循环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心血管系统第三节淋巴系统第七章内分泌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内分泌器官第八章感觉器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视器第三节前庭蜗器第九章神经系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脊髓和脊神经第三节脑和脑神经第四节传导通路第五节内脏神经系统第六节脑和脊髓的被膜第七节脑室和脑脊液第八节脑和脊髓的血管绪论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学中的形态学范围。

学习目的在于理解和掌握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其他各门医学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人体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1.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由3部分组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之间存在一些不具有细胞形态的物质,称为细胞间质。

2.组织由许多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与细胞间质构成。

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3.器官由几种组织相互结合,成为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如心、肝、脾、肺、肾等。

4.系统结构和功能相关的一系列器官联合起来,共同执行某种生理活动。

九大系统——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内分泌、感觉和神经。

★解剖学姿势和常用解剖学术语1.人体解剖学婆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自然下垂,手掌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

2.解剖学方位术语上、下: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

前、后:近腹者为前,近背者为后。

内侧、外侧:离正中矢状面近者为内侧,反之为外侧。

内、外:近内腔者为内,反之为外。

浅、深:近皮肤者为浅,反之为深。

近侧、远侧:四肢近躯干的一端为近侧,反之为远侧。

系统解剖学实验大纲及实验指导

系统解剖学实验大纲及实验指导

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前言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护理、中西结合专业学生使用。

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系统解剖学课程的过程中,通过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解剖学实验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科学地观察和描述人体的器官与结构,培养科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学习其它医学基础课、医学专业课打下坚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同时,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严谨求是、勤奋敬业的科学态度。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以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授课教师在保证学生掌握本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学时和教学条件,示教讲解重点内容,介绍一般内容,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技能考评。

实习一绪论、骨和骨连结总论,躯干骨及其连结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系统解剖学实验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科学地观察和描述运动系统的器官:骨和骨连结,并在躯干骨及其连结的实习中加以观摩和自主运用。

二、教学要求1.掌握骨的形态、构造,理解其功能。

2.掌握躯干骨、上肢骨的组成、配部,理解其功能。

3.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各部椎骨的特征,辨认特殊椎骨。

4.掌握胸骨、肋骨的形态及主要结构。

5.掌握脊柱的位置、组成、连结和形态。

6.掌握胸廓的组成和形态。

7.掌握骨盆的构成、连结及大、小骨盆的分界线。

8.掌握颞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和膝关节的组成和构造特点。

三、教学内容1.观察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的形态特点和分布。

2.观察骨密质和骨松质的配布和形态;辨认与重力传导有关的骨小梁。

3.观察骨膜的性状和被覆的部位;关节软骨的位置;骨髓的类型和分布。

4.观察煅烧骨、脱钙骨的外形并比较其物理特性,理解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特性的关系。

5.观察椎骨的一般形态;辨认其结构,骶骨的形态和主要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人体器官的构成与系统的划分
四种基本组织
① Epithelia tissue ② Connective tissue ③ Muscle tissue ④ Nervous tissue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组织 神经组织
九大系统
① Locomotor system ② Digestive system ③ Respiratory system ④ Urinary system ⑤ Genital system ⑥ Circulatory system 运动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循环系统
腓侧(fibular):指小腿的外侧。 胫侧(tibial):指小腿的内侧。
人体轴和面
冠状轴
(coronal axis)
冠状面
(coronal plane)
矢状轴
(sagittal axis)
矢状面
(sagittal plane)
垂直轴
(horizontal axis)
水平面
(horizontal plane)
五、学习人体结构的基本方法
进化发展的观点
形态和功能相互联系 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骨学总论
骨(Bone)
(一)骨的形态和分类
骨主要由骨组织(骨细胞、 胶原纤维和基质)构成,具 有一定的形态和构造,生活 时能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和生 长发育,且具有再生、修复 和改建的功能,因此,每块 骨都是一个器官。成人共有 206块骨。
是一种器官,由软骨组织
和软骨膜构成。
功能:承受压力、耐摩擦、 支持和保护作用。
(一)软骨的组织结构
1.软骨细胞(chondrocyte)
2.软骨基质
(二)软骨膜
1.外层:分为两层,胶原纤维含量高,起保护作用
2.内层:含细胞多,有骨祖细胞存在。
(三)软骨类型
1.透明软骨
(hyaline cartilage)
coronal axis
coronal axis
sagittal axis
1冠状面(额状面) 2矢状面 3水平面(横断面)
HE染色
碱性染料和嗜碱性 酸性染料和嗜酸性 中性
最常用的染料:苏木精(hematoxlin)
伊红 (eosin)
四、正常人体结构的研究技术与方法
(一)光学显微镜技术 (二)电子显微镜技术 1.透射电镜 2.扫描电镜 (三)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技术 1.组织化学技术 2.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3.细胞化学技术 4.其他
内侧(medial):靠近身体正中矢状面为内侧。 外侧(lateral):远离身体正中矢状面为外侧。 内(internal):靠近内腔者为内。 外(external):远离内腔者为外。
人体的方位术语
近端(proximal):指四肢的近躯干端。 (四肢靠近与躯干相连接的部分为近端) 远端(distal):指四肢的远躯干端。 (四肢远离与躯干相连接的部分为远端) 桡侧(radial):指前臂的外侧。 尺侧(ulnar):指前臂的内侧。
3)骨细胞
(osteocyte)
4)破骨细胞
(osteoclst)
(二)长骨的结构
1.骨松质(spongy
bone)
2.骨密质
(compact bone)
1)外环骨板
2)内环骨板
3)哈弗斯系统
(Haversina system)
4)间骨板
(interstitial lamella)
3.骨膜(Periosteum)
按研究角度和目的不同分为:
运动解剖学(sports anatomy) 外科解剖学(surgical anatomy) 断层解剖学(section anatomy)
① Locomotor system
② Digestive system
运动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循环系统 感觉系统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⑦ Sensory system
⑧ Nervous system
感觉系统
神经系统
⑨ Endocrine system
内分泌系统
三、研究人体结构的术语
(一)人体解剖学姿势 (二)人体的方位术语 (三)人体的轴和面
(四)HE染色
人体解剖学姿势
(Anatomical Position )
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 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拢, 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 干两侧,掌心向前。
2. 骨髓(Bone Marrow)充塡于骨髓腔内和松 质间隙内。胎儿和幼儿的骨髓,含有发 育阶段不同的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呈 红色,称红骨髓,有造血的功能。5岁 以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 肪组织代替,呈黄色,称黄骨髓,失去 造血的功能。但在失血过多或重度贫血 时,黄骨髓可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 的功能。扁骨、短骨和长骨两端骨骺的 骨松质内,终身都是红骨髓。
课后练习
1. 描述解剖学姿势 2. 简述长骨的构造与功能
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anatomy)
按阐述的方式不同分为:
系统解剖学(systematic anatomy) 局部解剖学(regional anatomy)
按研究手段不同分为:
巨视解剖学(naked eyes) 微视解剖学(microscopic)
(二)骨的构造和功能
每块骨都由骨质、骨髓和骨膜 构成,并具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 和神经。骨基质内有大量的钙盐和 磷酸盐沉着,使骨质地坚硬。 骨的功能包括形成身体的支架、 运动的杠杆、保护重要脏器、造血 及储存钙和磷。
1. 骨质
骨密质(Compact Bone)——质地坚实致密, 主要构成长骨骨干和其它骨的外壳。 骨松质(Spongy Bone)——呈海绵状,由很 多骨小梁相互交织排列而成。骨小梁 的排列与骨所承受的压力和张力的方 向一致,因而能承受较大的力量。颅 盖骨内、外表面都是密质,分别称内 板和外板,二者间的松质,称板障。
三、骨的发生
(一)膜内成骨
(intramembranous ossification)
(二)软骨内成骨
(endochondral ossification)
四、骨的老化
骨组织具有明显的年龄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的无机质逐渐减少,钙含量降低,
沉着减少,水含量增多。
有机质中的蛋白多糖减少,胶原蛋白增多。 骨密质萎缩变形,骨小梁减少变细。
(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
骨组织属于坚硬的结缔组织,由细胞、纤维
与基质构成。除了这些有机质外,在骨基质内含
有大量的无机盐,特别是钙的磷酸盐。有机质赋
予骨的韧性和弹性,无机盐使骨坚硬。因而骨变
得既坚硬又富有弹性。正常情况下,成人骨由 1/3的有机质和2/3的无机质构成。
骨的组织学
一、软骨(cartilage)
3. 骨膜(Periosteum):骨表面除了关节面和 被滑膜覆盖处以外都覆盖有骨膜。骨膜由 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神经和血 管,对骨起着营养、再生和感觉作用。骨 膜可分为两层,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原纤 维束穿入骨质,使之固着于骨面。内层疏 松,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别有产 生新骨质和破坏骨质的功能。当骨在生长 期,可使骨加粗;当骨骨折后,可对骨进 行修复,使骨折愈合。
一、正常人体结构的概念及其在医 学教育中的地位。
(一)人体解剖学 (human anatomy)
(二)组织学与胚胎学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一)人体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 (human anatomy) 简称解剖学 (anatomy), 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主要功能及其发生、 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中形态学 (morphology)的范畴。
(一)骨组织的结构
1.骨基质(bone
matrix):简称
骨质,由有机成分和无机 成分构成。有机成分含大 量胶原纤维和无定形基质; 无机成分主要为骨盐。
骨板(bone

lamella)和板层
2.骨组织的细胞: 1)骨祖细胞
(osteoprogenitor cell)
2)成骨细胞
(osteoblast)
描述任何人体结构时,无 论描述对象处于何种姿势, 均以此姿势为标准。
人体的方位术语
上(superior):靠近头部称为上。 下(inferior):靠近足部称为下。 前(anterior):靠近腹面称为前。 后(posterior):靠近背面称为后。 浅(superfical):靠近体表或器官表面称为浅。 深(profundal):远离体表或器官表面称为深。
全身的骨,按部位可分为颅骨、 躯干骨和四肢骨三个部分,前二者 又统称中轴骨。按形态可分为4类: 1. 长骨 (Long Bone) :呈长管状,可分 为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内有中 空的管腔,称髓腔, 容纳骨髓。两 端膨大称骺,其表面有光滑的关节 面, 生活时覆盖有软骨。骨干与骺 相邻端称干骺端。长骨都分布于四 肢,起支持和运动时的杠杆作用。

③ Respiratory system
④ Urinary system ⑤ Genital system ⑥ Circulatory system ⑦ Sensory system ⑧ Nervous system ⑨ Endocrine system
systematic anatomy
系 统 解 剖 学

① Head
头部 颈部

② Neck ③ Thorax
regional anatomy
局 部 解 剖 学
胸部
腹部
④ Abdomen
⑤ Pelvis
盆部
四肢 背部 脊柱区
⑥ Limb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