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

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和运动性疾病及其防治

李波

概述

身体运动,有时会使人体产生生理活动过程的有序性受到暂时性破坏,从而

出现某种生理反应,或产生运动性疾病。

本节主要讲授运动的生理反应和运动性疾病的征象及其处理办法。

主要讲述内容一肌肉酸痛

二过度疲劳

三肌肉痉挛

四运动中腹痛

五低血糖症

六运动性贫血

七运动性晕厥

八运动性血红蛋白尿

九极点

一、肌肉酸痛

原因:

运动时肌肉活动量大,引起局部肌纤维及结缔组织的细微损伤,以及部分肌纤维痉挛所致。

处理

1、对酸痛的局部肌肉进行热敷,促进血

液循环及代谢过程,有助于损伤组织的

修复及痉挛的缓解。

2、对酸痛的局部进行静力牵张练习,保

持伸张状态2分钟,然后休息1分钟,重复进行,每天做几次这种伸展练习,有

助于缓解痉挛。

3、对酸痛局部进行按摩,使肌肉放松,促使血液循环,有助于损伤修复及缓解痉挛。

4、口服维生素C有促进结缔组织的修复和缓解。

(三) 预防

1、根据不同体质、不同健康情况科学地安排

锻炼负荷。

2、锻炼时应尽量避免长时间锻炼身体的某一

部位,以免局部肌肉负担过重。

3、准备活动中,注意对即将运动时负荷重的

局部肌肉活动得更充分。

4、整理运动除进行一般性放松练习外,还应

重视进行肌肉的伸展牵拉练习,有助于防止肌纤维痉挛。

二、过度疲劳

过度疲劳是指在工作或运动之后,工作能力暂时下降的状态。它是一种由于连续疲劳积累所引起的病理状态。

(一)原因

1、生活无规律,为应付繁重课程或考试而休

息不足。

2、病后身体尚未恢复,过早为补课而加班或

参加某些比赛过分强化训练。

3、参加某些劳动或活动之后,疲劳尚未清除,

体力尚未恢复便参加大运动量训练。

4、训练不当,见于部分赛前训练,因时间紧

任务重,训练缺乏渐进和系统性,运动量大而且持续时间较长,或单打一的训练。

5、短期内参加过多的比赛,休息不足。

(二)表现

第一阶段:感觉异常阶段。自觉疲劳,

食欲下降,睡眠欠佳,学习效率差,对

训练不感兴趣,有厌倦情绪,成绩停滞。

第二阶段:体重下降,脉搏较快,心脏

机能实验有良反应,易疲劳,恢复慢,

工作能力下降,运动成绩下降。

第三阶段:运动成绩明显下降,各内脏

系统功能紊乱、失调。

(三)处理

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早期处理主要办法是调整计划,减轻负担,注意休息。

在有症状阶段,必要时暂时停止训练,进行必要的治疗,如药物治疗,医疗体育、按摩等。

恢复期的处理

病后恢复期的学习或训练,要逐渐增加,要有应当的过程。

(四)预防

合理安排学习或训练,注意身体素质要循序渐进地、全面系统地训练,注意饮食,加强生活制度和自我监督,以便及早发现问题。

三、肌肉痉挛

肌肉发生不由自主的强直性收缩,就是肌肉痉挛,俗称“抽筋”。

一、原因

1、寒冷刺激,如在冷水、冷空气等环境锻炼

时,若准备运动不足,易发生肌肉痉挛。

2、电解质失调,特别是夏天运动时大量出汗,

使体内的电解质平衡失调而引起肌肉痉挛。

3、肌肉收缩失调或损伤,如过快的连续收缩,

使肌肉放松不够而成痉挛,或运动中肌肉有反

复细微损伤,引起保护性强直收缩。

(二)表现

肌肉痉挛时,局部变硬。疼痛难忍,指、趾不自主地屈曲,难以伸直。

(三)处理

1、牵拉指、趾,使过伸,以使痉挛的

肌肉拉伸而解痉,然后局部按摩,热缚。

2、离开寒冷环环境的刺激,喝些盐开

水。

(四)预防

1、加强锻炼,提高适应能力,运动前充分做

好准备活动,特别是在寒冷环境中锻炼时。

2、冬季注意保暖,冬泳不能在水中过长时间

不活动,夏天游泳如水温较低时,游泳时间不能过长。

3、夏天出汗多,注意喝些盐水,补充电解质。

4、疲劳时,不宜过长时间剧烈运动。

四运动中腹痛

腹痛可表现为腹部钝痛、胀痛或绞痛,多见于中长跑时。

(一)原因

1、胃肠痉挛

2、肝脾郁血,引起胀痛。主要是血液回

流受阻而郁积于肝脾,引起胀痛。

3、腹腔脏器有慢性病,如肝炎、阑尾炎。

运动生理学作业试题答案 (1)

1.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 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 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训练,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2.解释课堂上讲授的生命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兴奋性:可以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能力) 适应性:生物体在客观环境的长期作用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这种能力称为适应性 应激性,生殖 3.什么是神经调节?什么是体液调节?它们有什么不同?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神经系统完成) 体液调节是指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以及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过程。 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迅速而精确,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两者相互配合使生理功能调节更趋于完善。 4.什么是生物节律?如何分类? 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可按其发生的频率高低分为三大类:近似昼夜节律、亚日节律、超日节律。 近似昼夜节律:指24小时±4小时区间的生物节律如体温变化,激素浓度变化。 超日节律:指周期小于20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心率、呼吸等节律。 亚日节律:指周期大于28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女性月经周期等。又可分为近似周、月、年节律。 作业2 1.感受器、感受器官的概念。 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结构或装置。如:视锥细胞 感受器官——是指感受器与其附属装置共体构成的器官。如:眼、耳 其感受器位于颞骨岩部迷路内,由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构成。 其适宜刺激是耳石的重力及直线正负加减速运动。当头部位置改变,重力对耳石的作用方向改变,耳石膜与毛细胞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使毛细胞兴奋,引起有关肌肉紧张变化,同时产生头部空间位置改变的感觉。 2.什么是位觉?位觉的感受器是什么?位于哪里?它们的适宜刺激是什么? 概念: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包括直线加速度运动和角加速运动)时引起的前庭器官中的位觉感受器兴奋并产生的感觉,称为位觉(或前庭感觉)。 3.解释前庭反射与前庭稳定性。 前庭反应是指前庭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除引起一定位置觉改变外,还引起骨骼肌紧张性改变、眼震颤及植物性功能改变。如眩晕、恶、呕吐和各种姿势反射等,这些改变统称为前庭反射。 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称为前庭功能稳定性。 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前庭功能的稳定性。

医院常用的外文缩写及中文译意

第二章常见给药技术 第一节药疗常识 一、药物的保管 (一) 药品应分类保管,按有效期的先后使用。 (二) 剧毒、麻醉药加锁专人保管,并交接班。 (三) 药瓶上应贴有明确的标签(名称、剂量、浓度) ★标签边色:内服药7蓝色;外用药7红色;剧毒麻醉药 - (四) 过期、变质应停用。 (五) 按药物的性质储存。 易挥发----加盖(碘制品、乙醇、含氯类等) 易氧化潮解----装瓶密封避光(维生素 C 、B ,氨茶碱、糖衣片等) 忌热的药品----冷藏(生物制品2—10°) 剧毒、易燃易爆及麻醉品----避热、单独存放。 第一节药疗常识 二、药疗原则★(掌握) (一)根据医嘱准确给药 1医嘱必须明确、清楚、完整。 (对医生的要求) 2护士在执行医嘱中,不得擅自更改医嘱,有疑问或发现医嘱错误,应立即询问明确后再用药。 求) 3护士一般不执行口头医嘱。在紧急情况,如抢救病人或手术时,才接受口头医嘱,并重复一遍,双方核对无 误后再执行。 记录执行时间,医生在最短时间内补写医嘱。 (二)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三查七对) 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七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时间、计量、用法。 (三) 正确实施给药 了解药物的性能及配伍禁忌。 备药时严格掌握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液体药用量杯;不足 1ml 用滴 给药前做好解释,交待有关用药知识及自护措施。 给药方法正确、技术熟练。 注意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 临床试验用药: 应了解其作用与副作用,还必须征得病人同意。 发现给药错误,及时上报处理。 ? 三、★医院常用的外文缩写及中文译意 ? 拉丁文 ■>黑色。 (对护士的要 (对医生护士共同的要求) 管,15滴为1毫升)。 (四) (五 (六) ? qd 每日一次 8时 ? bid 每日两次 8时、 4时 ? tid 每日三次 8时、 12时、 4时 ? qid 每日四次 8时、 12时、 4时、8时 ? qod 隔日一次 即日起 ? biw 每周两次 即日起 ? qn 每晚一次 8时 中文译意 常用给药时间安排

运动生理学习题14

第十四章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 (一)填空题 1、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功能将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其发生顺序为 、、、疲劳和恢复五个阶段。 2、赛前状态的生理机制是。 3、赛前状态反应的大小与和以及心理因素有关。 4、赛前状态的生理反应可表现为、和三种形式。 5、进入工作状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6、极点出现时,应注意和有助于减轻极点反应。 7、稳定状态可分为和。 8、在真稳定状态下运动时,能量供应以为主。 9、在假稳定状态下运动时,供能占优势。 10、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超量恢复和消退等机能变化。 11、在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实践中,人们常用使运动负荷控制在最适宜的生理负荷范围。 12、适宜运动训练对骨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3、适宜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4、应用生理学方法评定训练效果时,通常选择、和三种状态下的生理指标进行评定。 15、与无训练者相比,有训练者从事定量负荷时表现为:运动开始时,运动过程中机能反应,运动结束后。 16、与无训练者相比,有训练者从事极限负荷时表现为:运动开始时,运动过程中机能反应,运动结束后。(二)判断题 1、赛前状态不利于运动员发挥正常的工作能力。() 2、赛前状态一般在临近比赛时才出现。() 3、进入工作状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器官的惰性大。() 4、准备活动能使体温升高,但不能增强氧运输系统的活动。() 5、"第二次呼吸"的出现标志着机体进入工作状态结束。() 6、训练水平高低与"极点"出现的早晚和反应大小无关。() 7、良好的赛前状态和适宜的准备活动都有助于减轻运动中极点的反应。() 8、真稳定状态保持时间的长短与氧运输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 9、由于马拉松运动持续时间长,所以运动中机体主要处于假稳定状态。() 10、稳定状态一般出现在短距离或较短时间的运动项目中。() 11、良好的赛前状态和充分的准备活动可延长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 12、有训练者在安静状态和定量负荷运动时均表现出机能节省化现象。() 13、长跑运动对慢肌纤维增粗有积极作用。() 14、极限负荷时,有训练者最大每搏输出量和心率均明显高于无训练者。() 15、优秀的长跑运动员神经过程的灵活性较高。() 16、短跑运动员出现"运动性心脏增大"的现象较为多见。() 17、在评定训练效果时,用"基础心率"较"安静心率"更为客观有效。() 18、有训练者与无训练者定量负荷的生理反应无明显差异。()

2018年自考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3运动单位 4疲劳 5兴奋 6膜电位 7动作电位 8体液 9人体内环境 10红细胞比容 一. 填空 1.可兴奋组织包括( )( )( )。 2.肌肉具有( )和( )生理等特性。 3.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有:( ),( )和( )。 4.单收缩包括三个时期:( ),( )和( )。 5.慢肌属于( )型肌纤维,收缩( )能( );快肌属于( )型肌纤维,收缩( ),但易( )。 6 较大强度运动时()纤维首先被动员。 7.要使组织兴奋,刺激必须达到一定( )。 8.体液由于存在部位不同,分为( )和( )。

9.血液总量约占人体体重的( )。 10.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 ),( )和( )。 11.血液的渗透压分为( )和( )。 12.正常人血红蛋白值男子为( );女子为( )。 三.是非判断 1.阈刺激小,表示组织的兴奋性高;相反,则低。( ) 2.无论刺激强度多大,要引起组织兴奋,必须有足够的作用时间。( ) 3.神经肌肉接点可以认为是突触的一种,可将冲动由神经传递给肌肉。( ) 4.在正常机体中,骨骼肌的收缩以单收缩形式为多见。( ) 5.有髓鞘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是因为有郎化结使兴奋呈跳跃传导的原故。() 6.ATP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量来源。() 7.血液属于细胞外液。( ) 8.粘滞性对于血液流动速度和血压都有影响。( ) 9.血浆胶体渗透压比晶体渗透压大。( ) 11.内环境的稳定是指血液理化因素的恒定。( ) 12.血液是属于结缔组织的一种。( ) 四选择题 1.粗微丝由()构成,细微丝主要由()构成。 A肌凝蛋白B肌纤蛋白C肌质蛋白

医院常用缩写

医院常用缩写 医嘱单上的常用缩写: 这些缩写源于拉丁文,主要有以下:(按首个字母在字母表中的顺序排列) 缩写原文(拉丁文/英文)中文译意备注 12N——/12 clock at noon 中午12点 Am ante meridiem/before noon 上午 AC ante cibum/before meals 饭前PC表示饭后,HS表示临睡前 BID bis in die/twice day 每日两次 DC——/discontinue 停止 MN——/mid night 午夜零点 Pm post meridiem/after noon 下午 PRN pro re nata/as necessary 需要时(长期医嘱) QD quaque die/every day 每日一次 QID quarter in die/four times a day 每日四次 Qh quaque hora/every hour 每小时一次 Q.2h quaque 2 hora/every 2 hous 每2小时一次Q.4h,Q.6h等表示每4小时一次、每6小时一次 QOD quaque omni die/every other day 隔日一次QM,QN分别表示每早一次、每晚一次 ST statim/immediately 立即 SOS si opus sit/one dose if necessary 需要时(限用一次,12小时内有效)TID ter in die/three times a day 每日三次 常用的基本就这些了,还有ID表示皮内注射,IM表示肌肉注射,IH表示皮下注射,IVgtt表示静脉输液,PO表示口服。这些常用缩写在医嘱单上都可以看到(长期医嘱单和临时医嘱单 四、处方常用英文及其缩写 1、常用剂型 全名缩写中文名全名缩写中文名Solution Sol. 溶液剂Capsule Caps. 胶囊剂Mixture Mixt. 合剂Suppository Supp. 栓剂Injection Inj. 注射剂Unguent Ung. 软膏Syrup Syr. 糖浆剂Oculentum Ocul. 眼膏

运动生理学题库

09运动生理学 一,名解 心力储备基础代谢疲劳进入工作状态最大摄氧量红细胞比容 有氧耐力氧脉搏条件反射最大摄氧量摄血分数等张收缩 乳酸阈超量恢复肺通气量 二.填空 心肌的生理特性有——,——,——和——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有——,——。 呼吸过程包括——,——,,—— 尿液的生成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过程包括——,——,——,——,—— 运动效果评价的“三态”是指——,——,——、 根据摄氧量和需氧量的关系,将稳定状态分为——,—— 疲劳产生的原因有——,——,——,——,—— 红细胞的主要机能有——。—— 牵张反射包括——,—— 运动技能的形成就是建立——,——,——的运动条件反射 反应速度的指标是——。投掷标枪时。器械出手的速度是——速度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特异性生物活性物质称为—— 消化与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减压反射是一种——反馈调节,它的生理意义在于—— 按照能量代谢的特点,可将耐力分为——,——、 肾脏具有保持——和维持——平衡的作用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 骨骼肌的生理特性有——,—— 速度素质包括——,——,——、 本体感受器包括——,—— 视调节主要包括——,—— 运动性心脏增大有——增大为主和——增大为主两种 体温升高使氧离曲线——移,PH值升高——移 通常根据——和——关系判断真假两种稳定状态 血浆的渗透压包括——,—— 正常成年人的动脉收缩压为——,舒张压为—— 外呼吸包括——,—— 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主要激素有——,—— 支配心脏活动的神经有——,—— 三判断= 前负荷越大,肌肉的初长度越长,故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越大 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其绝对不应期特别长 构成人体心脏的所以心肌细胞均具有自动节律性 在长期运动训练的影响下,运动员安静时的心肌收缩力量,每博输出量和心输出量均有所增加 心率可反应运动强度,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和疲劳程度 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越高,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就越强

运动中的生理反应与处理

运动中的生理反应与处理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人体的生理平衡受到暂时性破坏,并出现某些生理反应。这种反应,称之为"运动生理反应"。常见的运动生理反应及处理方法如下: 一、肌肉酸痛 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些同学,在一次活动量较大的锻炼以后(如长跑,爬山、力量练习等)或者是隔了很长时间未锻炼,刚开始锻炼之后,常常出现运动后肌肉酸痛。这种肌肉酸痛往往不是锻炼后即刻出现,而是在第二或第三天出现,持续2∽4天后才逐渐缓解。 这种一般在锻炼后24小时后出现的肌肉酸痛在运动医学上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症'。锻炼后24-72小时酸痛达到顶点,5-7天后的疼痛 基本消失。除酸痛外,还有肌肉僵硬,轻者仅有压疼,重者肌肉肿胀,妨碍活动。任何骨骼肌在激烈运动后均可发生延迟性肌肉酸痛,尤其长距离跑后更易出现。长跑者可出现髋部、大腿部和小腿部前侧伸肌和后侧屈肌的疼痛,在肌肉远端和肌腱连接处症状更显。在炎热夏天进行极量运动后,除肌肉疼痛外,还可出现脱水、低钙、低蛋白等症状。 (一)原因: 多数是由于平时缺乏锻炼或运动量过大引起的。由于运动时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活动与肌肉活动的需求不相适应(运动开始不久,运动系统的肌肉等可以很快进入快速的、剧烈的运动,而心脏跳动、

呼吸的频率不能一下子就达到很快、很高的水平),肌肉的氧气供应不足,使肌肉在收缩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乳酸不能及时氧化而排出,乳酸堆积在肌肉中,刺激了肌肉中的感觉神经末梢,从而引起了酸痛。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这种肌肉酸痛现象,一般来说坚持锻炼两三天后,就会因为机体机能逐步适应锻炼而自然消失。如果肌肉酸痛得厉害,可以休息一天,隔天再进行锻炼。如果肌肉在锻炼隔天后仍持续酸痛,并且感到身体疲劳、精神不振、不想吃饭、睡眠不好等,就说明运动负荷太大了,或者局部有肌肉轻度拉伤现象,应适当休息几天,等酸痛消除,体力恢复,感到身体有劲后,再坚持锻炼。酸痛后,经过肌肉局部细微结构的修复,肌肉组织会变得比以前强壮,再经 历同样的负荷就不易发生损伤或酸痛的情况。 (二)预防与处理: 1、做好锻炼时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准备活动做得充分和 整理运动做得合理有助于防止或减轻肌肉酸痛,运动开始时运动量小些,以后逐渐增加,就是在一个阶段的锻炼中,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每次锻炼后,要及时做好放松活动。 2、锻炼安排要合理。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原先出现的肌肉酸痛症的运动量,就较少出现症状了。并且表现有特异性。例如下坡运动锻炼一段时间后能减轻上坡锻炼带来的肌肉酸痛症。

运动生理学考研真题题库

各校《运动生理学》考研专业课真题选编广州体育学院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请考生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科目:运动生理学 一填空选择 1 若增加外液中的Na浓度,可导致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2 正反馈的作用是使? 3 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由于? 4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有? 5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使突触后膜出现 6 前庭器官的敏感度高对旋转、滚翻等运动能力的影响是 减弱轻度增强大为增强无规律 7 囊斑的适宜刺激是 8 肾小球滤过作用决定于 9胸内压在整个呼吸过程中通常都?大于还是小于大气压 10 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11 机体产生热适应时其生理反应的结果是:产热?散热? 12 在水中游泳,若停留时间太长会引起小动脉?小静脉?而出现皮肤和嘴唇紫绀 13 老年人健身锻炼时适宜运动量可用?公式来掌握。 14 反应速度取决于? 15 在鼠长时间游泳至明显疲惫时,大脑中的ATP明显降低时,明显增高的物质是? 16 依据肌丝滑行理论,骨骼肌收缩表现为? 17 红细胞比容是指? 18 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是由于? 19 肌紧张属于?反射 20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于大脑皮质上各感觉中枢与?细胞发生暂时神经联系 二是非题 1 儿童在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主要是依靠增加每搏输出量来加大的 2 准备活动可以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间 3 对抗肌放松能力的提高,可以显著增加肌肉收缩的力量 4 速度素质的高低与能量输出功率的高低无关 5 血红蛋白的数量是影响最大吸氧量的一个因素 6 大脑皮质处于适宜兴奋状态,有益于运动技能的形成 7 运动动力定型越巩固,该动作就越难改造 8 高级神经活动是指大脑皮质的活动 9 肌紧张时由于骨骼肌纤维轮替交换地产生的微弱的收缩 10 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别在不同的骨骼肌中 11 在学习体育动作时,若能感受到动作微细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本体感受器功能提高了

医院各个科室里常用的英文缩写的分类对照表

医院各个科室里常用的英文缩写的分类对照 medical department/departmentof internal medicine:内科 surgical deparment;department of surgery:外科 pediatricsdepartment: 小儿科 obstetricsand gynecology department: 妇产科 ophtalmology department:眼科 dental department:牙科 ENT(ear-nose-throat)department: 耳鼻喉科 urologydepartment:泌尿科 dermatologydepartment; skin department:皮肤科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普通外科 orthopedic surgery department:矫形外科 traumatology department:创伤外科 plastic surgery: 整形外科 anesthesiologydepartment: 麻醉科 pathologydepartment:病理科 cardiology department:心脏病科 psychiatry department:精神病科 orthopedics department: 骨科 departmentof cardiac surgery:心脏外科 department of cerebral surgery: 胸外科 neurology department: 神经科 neurosurgery department: 神经外科 thoracicsurgery department:脑外科 department of anus &intestine surgery 肛肠外科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肝胆外科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中医科 departmentofinfectiousdiseases 传染病科 geriatrics department: 老人病专科 hematology department: 血液科 department ofrheumatism风湿科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内分泌科 departmentof plasticsurgery 医学整形科 hepatologydepartment: 肝病专科 nephrologydepartment:肾脏科 department ofvenereology 性病专科 departmentof physiotherapy理疗科 electrotherapy room 电疗科 heliotherapy room 光疗科 wax-therapyroom蜡疗科

运动生理学课后思考题-王瑞元、苏全生

运动生理学 第一章绪论 1、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2、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3、目前运动生理学研究的主要热点有哪些? 4、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5、人体生理机能是如何调节的? 6、人体生理机能调节的控制是如何实现的? 第二章骨骼肌肌能 1、试述骨骼肌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2、试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 3、试述在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是如何传导的。 4、试述神经- 肌肉接头处动作电位是如何进行传递的。 5、骨骼肌有几种收缩形式?它们各自有什么生理学特点? 6、为什么在最大用力收缩时离心收缩产生的张力比向心收缩大? 7、试述绝对力量、相对力量、绝对爆发力和相对爆发力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8、骨骼肌肌纤维类型是如何划分的?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特征是什么? 9、从事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的组成有什么特点? 10、运动时不同类型肌纤维是如何被动员的?11、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类型组成有什么影响?

12、试述肌电图在体育科研中有何意义。 第三章血液 1、试述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2、何为内环境?试述血液对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作用意义。 3、试述血液在维持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4、何谓红细胞流变性?影响因素有哪些?试述运动对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 5、试述长期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6、如何应用红血蛋白指标指导科学训练? 第四章循环机能 1、比较心肌和骨骼肌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的异同。 2、分析从身体立体到卧位后心输出量和动脉血压的变化及其调节过程。 3、试述心动周期过程中,左心室内压力、容积改变和瓣膜开闭情况。 4、试述动力性运动和静力性运动时心输出量和动脉血压的变化情况。 5、如何评价运动心脏的结构、功能改变? 6、反应心血管机能状态的指标有哪些? 第五章呼吸机能 1、呼吸是由那三个环节组成?各个环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呼吸形式有几种?运动过程中如何随技术动作的变化而改变呼吸形式? 3、胸内压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生理意义?

人体运动时常见的生理变化和反应

人体运动时常见的生理变化和反应 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规律性的生理变化,认识这些生理变化的机制将使运动者更好地适应这些生理反应,从而提高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 一、人体运动时常见的生理变化 (一)能量供应方式人体运动时的直接能源是肌肉中的一种特殊高能磷酸化合 物一一三磷酸腺苷(ATP),它在酶的催化下,迅速分解为二磷酸腺苷(ADP)与磷酸(Pi),同时释放出能量供肌肉收缩。但是人体中的ATP 含量甚微,只能供极短时间消耗,因此肌肉要持续运动就需要及时补充ATP。体内ATP的恢复是糖、脂肪、蛋白质等能量物质通过各种代谢途径来实现,补充的途径有磷酸肌酸(CP)分解、糖的无氧酵解及糖与脂肪的有氧代谢,生理学上称之为运动时的3个 供能系统。 1、无氧代谢供能人体肌肉进行剧烈运动时,氧供应满足不了人体对氧的需求,肌肉即利用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CP)的无氧分解释放能量,由于CP的分解能迅速将有量转移给ADP生成ATP且不需要氧,也不产生乳酸,因此也称这个磷酸原系统为非乳酸能系统。但这个供能系统持续供级时间很短,全身肌肉中ATP-CP供能系统仅

维持8?10s左右的能量供应。 另一个无氧供能系统是动用肌糖元进行无氧酵解供能,由于在酵解中产生乳酸积累,故也把这个供能系统称为乳酸能供能系统。人体肌肉快速运动持续较长时间后(10s以上),磷酸原供有系统已不能及时提供能量供ATP的合成,这时就动用肌糖元进行无氧酵解供能。人体乳酸能供能系统的最长供能持续时间约为33s左右。 100m跑无氧代谢占98%以上,200m跑无氧代谢占90%- 95%有氧代谢仅占5%?10%,因此,短距离跑的项目应以提高无氧代谢能力为主。无氧代谢练习中,发展磷酸原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最好采用每次10s以内的全速跑重复训练,中间间歇休息30s以上,如果间歇时间短于30s会使磷酸的供能系统恢复不足而产生乳酸积累。发展乳酸能供能系统的能力最适宜的手段是全速(或接近全速)跑30?60s,间歇休息2?3min,以使血乳酸达到最高水平,来提高人体对高血乳酸的耐受力。 人体安静时血乳酸浓度为4mmol/L,当运动强度加大使血乳酸上升至7.5mmol/L 时是糖酵解参与供能的一个标志,故称为无氧代谢阈。运动强度越大,血乳酸值越高,糖酵解供应能量的比值就越大。 2、有氧代谢供能有氧代谢是指糖类、脂肪在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供ATP 再合成的过程。长时间、 长距离的运动项目主要是有氧代谢供能, 5000m跑有氧代谢占80% 10 000m跑有氧代谢占90%很多球类项目也需要的有氧代谢 能力。这个系统的能力主要和人体心肺功能有关,是耐力素质的基础。可采用较长时间的中等强度的匀速跑或较长距离的中速间歇训练来提高有氧供能系统的功能。

最新最新346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合集

绪论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是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 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是()的一个分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A、反应 B、适应 C、反应和适应 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E、电变化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而(),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而()。 A、缓慢 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 A、加强 B、减弱 C、不变 D、加强或减弱 7、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 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概念题 1、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 3、神经调节 4、体液调节 四、简答题: 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是什么? 第一章练习 一、是非题: ()1、肌肉收缩需要有A TP的分解,而肌肉舒张即无需ATP的参与。 ()2、肌肉舒张也需要A TP,是因为钙泵将Ca2+泵回肌浆网需要ATP。 ()3、等速收缩的特点是收缩过程中阻力改变,而速度不变。 ()4、ATP不仅是肌肉活动的直接能源,也是腺体分泌、神经传导、合成代谢等各种生理活动的直接能源。 ()5、在等长收缩时,肌肉收缩成分的长度完全不变。 ()6、短跑时,要求尽量抬高大腿(屈髋)其作用之一是利用弹性贮能。 ()7、剧烈运动时,肌肉中CP含量下降很多,而ATP的含量变化不大。 ()8、快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大于慢肌纤维,主要原因之一是快肌纤维的氧化生能速度快。

处方常用外文缩写

处方常用外文缩写 R ecord# CMAME ENAME R ecord# CMAME ENAME 1 按医嘱m..d. 2 每隔日一次q.o.d 3 每二日一次q.2.d 4 每三日一次q.3.d 5 每周一次q.w. 6 每日一次q.d. 7 每日两次 b.i.d 8 每日三次t.i.d 9 每日四次q.i.d 10首剂加倍! 11饭前sim 12饭前15分min.15.a.c 13饭间int.cib. 14饭后p.c. 15早餐前 a.j 16午餐前 a.prand. 17晚餐前 a.coen. 18空腹时jej. 19必要时p.r.n. 20疼痛时doL.itum. 21剧痛时doL.urg 22腹泻时https://www.360docs.net/doc/0f15216920.html,x 23便秘时alv.adst. 24同时 25立即s.t. 26上午 a.m. 27下午p.m. 28夜间n. 29每晚q.n. 30睡时h.s. 31今晚h.n. 32明晨 c.m. 33明晚 c.n. 34口服p.o. 35含服 36顿服ht. 37(应)吞下DegL. 38 混合给予M.D.S 39 用前摇动 a.u.a. 40 稀释DiL 41 加至ad. 42 适量q.s. 43 每小时一次q.h. 44 每2小时一次q.2.h. 45 每4小时一次q.4.h 46 每6小时一次q.6.h. 47 每8小时一次q.8.h. 48 每12小时一次q.12.h. 49 外用ad us.ext 50 阴道用pr.vagin. 51 肛门用pr.rect 52 尿道用pr.urether. 53 灌肠用p.r.或En 54 敷用Applic.

体育考研-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15章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15章)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3章 绪论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是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是()的一个分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A、反应 B、适应 C、反应和适应 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E、电变化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而(),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而()。 A、缓慢 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 A、加强 B、减弱 C、不变 D、加强或减弱 7、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 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概念题 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3、刺激 4、应激性 5、兴奋 6、兴奋性 7、适应性 8、神经调节 9、体液调节 *10、正反馈 *11、负反馈 四、简答题: 1、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是什么?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 答案: 一、是非判断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二、选择题参考答案: 1、(C) 2、(C) 3、(C) 4、(D) 5、(B、D、A、C) 6、(B、A) 7、(C) 8、(C) 四、简答题答案: 1、答: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主要指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和适应性。 五、问答题答案(答题要点) 1、答: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体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通过学习,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可掌握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发展变化的影响,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以及不同年龄、性别、运动项目,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从而能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第一章肌肉收缩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记为“—”) 1、肌肉纤维是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

最新常用医学英文缩写(建议收藏)

常用医学英文缩写 g——克,mg——毫克,ug——微克,ml——毫升,u——单位,qd——1日1次,bid——1日2 次,tid——1日3次没,qid——1日4次,qod——隔日1次,qw——每周1次,biw——两周1次,qn——每晚睡前1次,q2h——每2小时1次,q8h——每8小时1次,2~3次/d——每日2~3次。皮下——皮下注射,肌肉——肌肉注射,静注——静脉注射,静滴——静脉滴注(即输液、打吊针、打点滴)。......感谢聆听 ac意思是饭前服用,pc是饭后服用,qd是每日1次,qu是每晚1次,bid是每日2次,tid是每日3次,qid是每日4次,AC:饭前(处方)PC:饭后......感谢聆听 AM :上午PM:下午 BIN:一夜两次(处方)TID:一日三次 QD:每日一次QID:每日四次 BID:一日两次(处方)CeLL: 细胞 ICU:危重病人监护病区CCU:冠心病监护室 IV :静脉滴注IH:皮下注射 IM:肌肉注射AOAW:主动脉前壁(超声心动图) 医院常用英文缩写用语 CRE:肌酐LDH:乳酸脱氢酶 APO-A:载脂蛋白A APO-B:载脂蛋白B CHO(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脂 HDL:高密度脂蛋白LDL:低密度脂蛋白 LDL/HDL:比值Fe:铁 K;钾NA:钠 CL:氯CA:钙 MG:镁P:无机磷

IG-G:免疫球蛋白G IG-A:免疫球蛋白A IG-M:免疫球蛋白M C3:补体3 C4:补体4 AMY:淀粉酶 Fbg:纤维蛋白原CRP:血清C-反应蛋白GLTT:葡萄糖耐量试验PBS:餐后2小时血糖 血清及免疫学检验 RF:类风湿因子ASO:抗链球菌溶血素“O”LT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USR:不加热血清反应素RPR:快速血浆反应素 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Anti-HBs:抗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eAg:乙肝病毒e抗原Anti-HBe:抗乙肝病毒e抗体HBcAg:乙肝病毒核心抗原Anti-HBc抗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AAg:甲型肝炎抗原HBV:乙型肝炎病毒 HCV-RNA:丙肝病毒Anti-HCV:抗丙肝病毒抗体HDV-RNA:丁肝病毒Anti-HDV:抗丁肝病毒抗体Anti-ANA:抗核抗体Anti-HEV:抗戊肝病毒抗体 SS-A:干燥综合症抗原A SS-B:干燥综合症抗原B 抗RNP:抗核糖核蛋白抗体抗-AS:抗精子抗体 抗-EM:抗子宫内膜抗体PSA:前列腺特异抗原 Tb-DNA:结核杆菌-DNA Anti-Tb:抗结核杆菌抗体HP-DNA:幽门螺杆菌-DNA 抗-HP:抗幽门螺杆菌抗体UU-DNA:解脲支原体-DNA 抗-UU:抗解脲支原体抗体MH-DNA:人型支原体-DNA 抗-MH:抗人 型支原体抗体 Ct-DNA:沙眼衣原体-DNA

运动生理学试卷

生理学试卷(三) 一、填空题(10分) 1.高原训练后,血浆粘度,使外周阻力,血流速度加快。 2.在高原次极限和极限强度运动时心血管最初反应是心率和比 3.肌力评定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有等长力量、等张力量和等动力量三种形式。 4.循环系统指标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指标。 5.目前较为理想的无创性心脏结构和功能测试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_(UCG),此外,___________________亦可用于心脏形态和结构的测定。 6.光脉冲刺激法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要素构成。 7.血气指标着重反映了人体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机能,而这两大功能又影响____________的重要因素。 8.随着年龄的增长,最大摄氧量递减的原因是因为最大心率、________和________都下降。 9.有氧能力的下降受氧运输系统的__________机制和外周机制功能下降的影响。 二、选择题(15分) 1.马拉松等耐力运动比赛的适宜温度为()。 A.15O C以下 B.18~20O C C.20~24O C D.27~28O C 2.机体产生热适应时其生理反应的结果是()。 A.产热减少,散热增加 B.产热增加,散热减少 C.产热减少,散热减少 D.产热增加,散热增加 3.有训练的运动员及对热环境适应着能提高产汉反应的敏感性和出汗能力,表现为()。 A.出汗阈升高,出汗率增加 B.出汗阈下降,出汗率增加 C.出汗阈升高,出汗率减少 D.出汗阈下降,出汗率下降 4..热适应后由于心肌效率改善,会使()。 A.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增加 B.心率加快,每搏输出量减少 C.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减少 D.心率加快,每搏输出量增加 5. 有训练的运动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百分比、血液的氧容量()。 A. 均不变 B. 均稍有减少 C. 稍有增加 D. 增加,减少 6.系统地进行运动训练,能引起运动员心脏重量与体重的比值()。

运动生理学作业试题答案

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 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训练,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4.解释课堂上讲授的生命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兴奋性:可以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能力) 适应性:生物体在客观环境的长期作用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这种能力称为适应性 应激性,生殖 5.什么是神经调节?什么是体液调节?它们有什么不同?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神经系统完成) 体液调节是指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以及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过程。 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迅速而精确,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两者相互配合使生理功能调节更趋于完善。 6.什么是生物节律?如何分类? 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可按其发生的频率高低分为三大类:近似昼夜节律、亚日节律、超日节律。 近似昼夜节律:指24小时±4小时区间的生物节律如体温变化,激素浓度变化。超日节律:指周期小于20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心率、呼吸等节律。 亚日节律:指周期大于28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女性月经周期等。又可分为近似周、月、年节律。 作业2 1.感受器、感受器官的概念。 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结构或装置。如:视锥细胞 感受器官——是指感受器与其附属装置共体构成的器官。如:眼、耳 其感受器位于颞骨岩部迷路内,由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构成。 其适宜刺激是耳石的重力及直线正负加减速运动。当头部位置改变,重力对耳石的作用方向改变,耳石膜与毛细胞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使毛细胞兴奋,引起有关肌肉紧张变化,同时产生头部空间位置改变的感觉。 2.什么是位觉?位觉的感受器是什么?位于哪里?它们的适宜刺激是什么? 概念: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包括直线加速度运动和角加速运动)时引起的前庭器官中的位觉感受器兴奋并产生的感觉,称为位觉(或前庭感觉)。 3.解释前庭反射与前庭稳定性。 前庭反应是指前庭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除引起一定位置觉改变外,还引起骨骼肌紧张性改变、眼震颤及植物性功能改变。如眩晕、恶、呕吐和各种姿势反射等,这些改变统称为前庭反射。 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称为前庭功能稳定性。

《运动生理学》高教版冲刺卷(九)-答案

2019年《运动生理学》高教版冲刺卷(九) (100分) 注意:考生须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运动单位 【参考答案】一个运动神经元与它所支配的那些肌纤维组成一个运动单位。 2.基础代谢 【参考答案】人体在清晨而又极端安静状态下,不受精神紧张、肌肉活动、食物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3.自动节律性 【参考答案】心肌细胞在无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为自律性。 4.运动员心脏 【参考答案】自19世纪末Henschen首次发现运动员心脏肥大,并定义为“运动员心脏”,由于长期的锻炼或训练而引起的以心腔扩大和心壁增厚为主要标志的心脏肥大,称为运动性心脏肥大(exercise cardiac hypertrophy),这是运动员心脏的重要特征表现。 5.重力性休克 【参考答案】当身体由卧位突然转为直立位时,可因大量血液淤滞于下肢静脉,导致回心血量大幅减少,引起脑部缺氧而发生头晕甚至晕厥,该现象称为重力性休克。 二、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呼吸由哪三个环节组成、各个环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呼吸过程共包括外呼吸、气体的血液运输和内呼吸三个环节: (1)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两个过程,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环境的气体交换,肺换气是指肺泡与肺毛细管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指血液把外呼吸吸入的氧气运送到组织细胞,再把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泡排出体外。 (3)内呼吸是指组织毛细血管中血液通过组织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运动生理学习题09

第九章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一)填空题 1.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再次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应包括、和道德良好。 2. 肌适能主要包括 3. 体适能由和组成。 4. 健康体适能主要包括,,和柔韧素质。 5. 技能体适能主要包括,,,灵敏,协调和反应时间等。 6. 有氧适能是指人体、和氧的能力。 7. 氧的摄取和运输能力取决于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具体主要取决于下列因 素: ,,,动脉血管对血液的再分配能力。 8. 肌肉利用氧的能力可用氧的利用率来衡量,其具体数值可由算出。 9. 最大摄氧量的测定方法有直接测定法,间接测定法两类,其中后者有, 10. 有氧适能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体脂和等。 11. 30岁以后有氧适能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有一半是由的增加造成的。 12. 测定肌肉力量最容易和最方便的方法是。 13. 美国运动医学会针对普通人群的肌肉耐力标准评价方法是。 14. 依据运动时代谢的特点,将健身活动分。 15. 在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中,每一次训练课都应包括三个部分,即, 和。 16. 运动处方四要素包括度,和运动时间。 17. 美国运动医学会(1998)推荐的用于发展和保持健康成年人有氧适能和身体成分的具体 运动处方推荐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 的持续或间歇有氧活动。 18. 美国运动医学会(1998)推荐采用抗阻训练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其运动处方建议采用 每周,一组改善主要肌群的练习,每次练习须完成重

复。 (二)判断题 1. ()目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健康”概念,一个人只要躯体和心理健康就可以 认为是健康的。 2. ()人体在运动时,心输出量根据需要分配至各器官,心脏和参与运动的肌肉血流量 明显增加,内脏及不参与运动的肌肉血流量减少。人体安静心输出量则平均分配至各器 官。 3. ()许多研究证实,心脏的泵血功能是决定氧运输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也是决定有 氧适能水平的重要因素。 4. ()心输出量是限制人体劳动和运动能力(特别是耐力运动)的最重要的因素。换而 言之,发展和提高耐力运动员的心泵功能,是提高运动员耐力的重要方面。 5. ()肌肉耐力和肌肉力量高度相关,肌肉力量愈大,则肌肉耐力愈好。 6. ()除了最大吸氧量以外,乳酸阈也是反映有氧能力高低的指标。 7. ()Ⅱ型肌纤维较Ⅰ型的有氧氧化能力高、收缩速度慢、收缩力量小、力量产生效率 高、抗疲劳性强。 8. ()最大摄氧量直接测定法非常准确,因此通常都选用这种方法测定最大摄氧量。 9. ()30岁以后,最大摄氧量随年龄增长而渐渐衰退,活动少的人每10年会降低8~ 10%,而活动多的人,每10年只下降4~5%。长期坚持耐力运动者,每10年甚至只降低1~2%。 10. ()30岁以后有氧适能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有一半是由体脂的增加造成的。所以, 保持或改善有氧适能水平的最简易方法是减少多余的脂肪。 11. (×)学者包查(1983)认为最大摄氧量70~80%受遗传的影响,可见,最大摄氧量主 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并不能通过训练有效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