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公考行测假言命题解题思路
2019年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知识:逻辑判断的若干解题要点

2019年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知识:逻辑判断的若干解题要点在公职类考试中,判断推理模块是我们每年的必考模块,考试中一般出十道题,这个模块所涉及的基本上都是我们逻辑学中的内容。
作者在授课过程中以及在学生的提问过程中发现,对于没有受过逻辑学训练的考生来讲,首次接触这个块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而我们有必要对公考中经常考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做一下梳理。
那本节课主要给大家讲述的知识点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充分条件,这里我给大家总结了一句话以协助大家来理解:有A必有B,A是B的充分条件,即A→B。
例如:如果天下雨,那么地就湿。
这句话就是由天下雨推出来地就湿,具有类似于这种推出形式的假言命题我们就称之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由句子的前半部分推出来句子的后半部分。
我们能够总结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在保证句子为真的前提下,条件成立结果一定成立。
其次,我们要看A→B这种形式的真值行况是怎样的。
由该表能够得出,A→B的为假的情况是A且-B,由此我们能够知道A→B与A且-B是相互矛盾的。
此外我们还能够得出,若要保证A→B为真,那么在条件真假未定的情况下,我们只要确定结果B为真就能够了,这个点需要引起各位考生注意。
例:一场超级篮球赛即将进入比赛最后阶段,4支球队将为最后名次展开激烈拼杀。
行家们根据各球队以往战绩及现场表现,对比赛结果做出了3项预测:(1)天空队、大地队都不能进入前两名;(2)如果江河队获得第一,那么海洋队将获得第二;(3)如果天空队获得第三,那么大地队将进入前两名。
比赛结束后,发现行家们的预测只有一项是准确的。
据此,能够推出( )。
A.江河队获得第一B.海洋队获得第二C.天空队获得第三D.大地队获得第四解析:由题干可知三句话里面一句为真。
我们首先不妨假设(1)为真,那么天空队、大地队不是前两名,则应该为第三、第四名。
此时(2)为假,它的矛盾命题就为真,即:江河队第一,海洋队不是第二。
2019广东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逻辑推理:“A或B”、非A→B”

2019广东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逻辑推理:“A或B”、非A→B”在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推理部分,必然性推理因其规则繁多令无数考生唏嘘不已,对此类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后,不难发现直言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及假言命题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今天给大家带来你不得不知的相容性选言命题和假言命题之间的“那些事”。
知识点回顾:A或B的矛盾命题形式:非A且非B;非A→B的矛盾命题形式:非A且非B不难得出一个结论:A或B==非A→B那么研究它究竟有何用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例题】某单位招聘了甲、乙、丙、丁、戊5名新员工,每位员工被分配到不同的部门,并且满足以下条件:(1)如果甲去销售部,那么乙不去设计部;(2)或者丙去生产部,或者甲去销售部;(3)或者丁去后勤部,或者戊不去财务部;(4)如果乙不去设计部,那么丁也不去后勤部。
以下哪项为真,可以推出“丙去生产部”?A.戊去财务部B.甲去销售部C.乙不去设计部D.丁不去后勤部【答案】A。
中公解析:第一步:利用A或B==非A→B的转化,可得:(1)甲去销售部à乙不去设计部;(2)丙去生产部或甲去销售部==丙不去生产部à甲去销售部;(3)丁去后勤部或戊不去财务部==丁不去后勤部à戊不去财务部;(4)乙不去设计部→丁不去后勤部第二歩:按照(2)→(1) →(4) →(3) 的顺序进行传递,可得:丙不去生产部→甲去销售部→乙不去设计部→丁不去后勤部à戊不去财务部第三步:依据A→B==非B→非A可得:戊去财务部→丙去生产部,故正确答案为A。
为这道题的解法还有很多,如利用选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否定式推理有效,甚至是代入排除法都是不错的选择。
之所以介绍利用A或B==非A→B的转化的方法,旨在为广大考生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不难发现,一旦学通了以后,逻辑推理技巧就能做到轻松掌握。
当然这里面也离不开考生自己的思考与总结,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解题技巧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解题技巧一、常见关联词及关键词的推理形式假言命题常常涉及一些关联词或者关键词,当出现了这些关联词或关键词的时候,我们要去找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这样才能写出一个正确的推理形式来。
1.关联词(1)如果A,那么B;若A,则B;只要A,就B;要想A,就必须B(AB)(2)只有A,才B(BA)(3)除非A,否则B(非BA;非AB)2.关键词A是B的充分条件(AB)B的充分条件是A(AB)A是B的必要条件(BA)B的必要条件是A(BA)A是B的前提(重要条件、必不可少、不可或缺、缺一不可的)(BA)二、假言命题中涉及真假话问题当假言命题涉及真假话问题的时候,要去找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
假言命题(AB)的矛盾命题写成(A且非B)。
矛盾是一真一假,根据矛盾的这个特性去解决真假话问题。
【例题】某煤矿发生了一起瓦斯爆炸事故。
煤矿人员有以下断定:值班主任:造成事故的原因是操作问题。
矿工1:确实有人违反了安全规程,但造成事故的原因不是操作问题。
矿工2:如果造成事故的原因是操作问题,则有人违反了安全规程。
安全员:造成事故的原因是操作问题,但没有人违反了安全规程。
如果上述断定中只有一个人的断定为真,则以下哪一项可能为真?A.值班主任的断定为真B.安全员的断定为真C.矿工1的断定为真D.矿工2的断定为真,没有人违反安全规程【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将四人说的话,用简单的逻辑形式表示出来:值班主任:操作问题矿工1:违反安全规程且非操作问题矿工2:操作问题违反安全规程安全员:操作问题且非违反安全规程由此可知,矿工2和安全员所说的话是一对矛盾命题。
由于题干说“只有一个人的断定为真”,因此值班主任和矿工1的话均为假话。
值班主任的话为假,可以推出“造成事故的原因不是操作问题”;矿工1的话为假,可以得出“没有人违反安全规程”。
由于安全员的话是一个联言命题,它要为真必须两个联言肢都为真,因此安全员的话为假。
那么矿工2的断定就为真。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假设法――不确定时你做主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假设法――不确定时你做主在的考查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题目让考生感觉给定条件似乎是不充分的,仅仅根据给定条件直接推理没有办法确定真假,这个时候就需要考生自己去进行假设,人为假定一种情况进行推理来验证,如果假设条件推出的结果与题干不矛盾,假定条件即可能为真。
如果假定条件推出的结果与题干矛盾,假定条件一定为假。
例如,在考试中有些真假话问题从已知条件无法判断出谁真谁假,这时考生可以假设其中某一句话为真话或假话来进行推理。
例1 警方在一起案件的侦破过程中,抓获了甲乙丙三个犯罪嫌疑人。
甲说:乙在说谎乙说:丙在说谎丙说:甲和乙都在说谎由此可推知,三个人中说真话的是:A.甲B.乙C.丙D.无法确定中公答案:乙中公解析:从题干已知条件无法直接推出谁说的是真话、谁说的是假话,此时我们可以选择一句话进行假设,假设甲说的是真话,那么乙就是确实在说谎。
如果乙在说谎,那丙说的就是真话了。
当丙说的是真话时,甲、乙说的都是谎话。
这与我们的假设条件“甲说的是真话”相矛盾。
因此甲不可能说真话,所以甲说的是假话。
因此选B。
例2 乒乓球单打决赛在甲、乙、丙、丁四位选手中进行。
赛前,有些人预测比赛的结果,A说:“甲第四。
”B说:“乙不是第2,也不是第4。
”C说:“丙的名次在乙的前面”。
D说:“丁将得第一”。
比赛结果表明,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预测错了。
那么,甲、乙、丙、丁四位选手的名次是:A.2、3、4、1B.1、2、4、3C.1、3、4、2D.4、3、1、2中公答案:D中公解析:题干已知条件说四个人只有一个人预测错了,我们可以去假设到底是哪一句话错了。
假设A的话是错的,也就是甲并不是第四。
因为已知条件说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预测错了,我们假设A的话是错的,也就是其他三个人B、C、D的话都是对的。
根据B的话是对的,可得乙不是第2,也不是第4。
根据C的话是对的,可得丙不是第4。
根据D的话是对的,可得丁不是第四。
那么我们会发现,当假设A的话是假的时候,甲、乙、丙、丁中没有人是第四名,明显与题意不符。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从矛盾着手识破真假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从矛盾着手识破真假很多同学备考中希望能够用更短的时间提升自己的解题速度以及准确率。
判断推理部分的逻辑推理的必然性推理题目是能够快速掌握,保证正确率的部分。
而在这一部分中,有一类题型使我们常说的真假话问题,这类题型考察几率很大,规律性强,而且易于掌握。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我们就进行一个简单的讲解。
【例题1】对某受害人的五位朋友进行侦查分析后,四个警员各自做出了如下推测:甲说:“这五个人都有嫌疑。
”乙说:“老陈不能逃脱干系,他有嫌疑。
”丙说:“这五个人不都是有嫌疑的。
”丁说:“五人中肯定有人作案。
”如果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推测正确,那么以下哪项为真?A. 甲推测正确,老陈最有嫌疑B. 丙推测正确,老陈没有嫌疑C. 丙推测正确,但老陈可能作案D. 丁推测正确,老陈有嫌疑1.题型判断:真假话问题的特点是题干给的条件比较多,但是并非每个条件都是正确的。
有时题干会给出真话假话的数量。
比如上题中的题干最后提到:四个人只有一个人正确。
或者有时提干不会告诉真假话的数量,但是会暗示条件中有真有假。
也是非常常见的真假话问题。
2.解题步骤在判断出题型之后,我们首先锁定几个条件,由于矛盾命题具有一真一假的特点,所以我们首先寻找条件中有无矛盾命题。
(1)若题干中有矛盾命题,例如例1中,甲和丙说的话明显是一对矛盾命题。
那么我们就可以判断甲丙的话一真一假。
那么下一步我们跳出这两个条件。
根据题干中只有一人推测正确的条件。
可知乙和丁说的话一定为假,那么他们的矛盾为真。
根据乙的话可知老陈没有嫌疑,判断B正确。
当然根据丁所说到话,我们知道无人中午人作案。
从而判断甲说假话。
从而得知丙说的是真话,B项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
(2)如果题干中几个条件没有出现矛盾,那么我们应该采取的是假设法,假设法的核心思想就是根据题干有真有假的特点。
假设某个条件为真或为假。
然后去验证,若没有矛盾出现,符合题干条件,就可以认为假设正确,反之,假设错误。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真假话问题解答方法二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真假话问题解答方
法二
假设法解真假话问题
例3:几位同学对物理竞赛的名次实行猜测。
小钟说:“小华第三,小任第五”。
小华说:“小闽第五,小宫第四”。
小任说:“小钟第一,小闽第四”。
小闽说:“小任第一,小华第二”。
小宫说:“小钟第三,小闽第四”。
已知本次竞赛没有并列名次,并且每个名次都有人
猜对。
那么具体排名是? ”
A.小华第一、小钟第二、小任第三、小闽第四、小宫第五
B.小闽第一、小任第二、小华第三、小宫第四、小钟第五
C.小任第一、小华第二、小钟第三、小宫第四、小闽第五
D.小任第一、小闽第二、小钟第三、小宫第四、小华第五
解析:在考试时,有时会出现一种特殊的真假话问题。
在这类题目中
各句话之间不存有矛盾或反对关系,无法直接确定谁真谁假。
这种情
况下,我们需要用假设法来实行解答。
假设A项准确,则“小华第一”没有人猜对,排除;假设B项准确,则“小闽第一”没有人猜对,排除;假设C项准确,则符合题意“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假设D项准确。
则“小闽第二”没有人猜对,排除。
故答案选C
突破口法解真假话问题
还以上面的例3为题,由“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结合题干所给条件,第二名只猜了一次,必然准确,可知第二名为小华,进而可排除
掉A、B、D三个选项。
以上就是应对真假话题目的四种重要方法,考生们能够通过多加练习来熟练掌握这四种解题技巧,在实际做题的过程中综合利用这四种方法,快速求解、准确作答。
山东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假言命题的答题技巧

山东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假言命题的答题技巧一.含义1.假言命题:假设状态下,判断两支命题间条件关系的命题。
2.条件关系:充分条件:有它就行,没它不一定不行必要条件:有它不一定行,没它一定不行【例子】“精通英语”与“认识26个字母”,精通英语发生,认识26个字母就一定发生,所以精通英语是认识26个字母的充分条件,认识26个字母不发生,精通英语就一定不发生,所以认识26个字母是精通英语的必要条件。
总结: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成对出现。
3.推出关系:在所有的情况下,如果命题A成立,命题B必然成立,那么命题A推出命题B。
表达式:AB二.三者之间的关系1.推出关系与条件关系:推出关系联结条件关系,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题干中常见的语句:A是B的充分条件;A是B的必要条件;A是B 的前提/基础/根源。
2.假言命题与条件关系:假言命题是判断条件关系的命题假言命题的分类: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注:先表述哪个条件即为哪个条件的假言命题题干常见的语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那么......若......则......只要......就......要想......必须......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才......除非......否则不......3.假言命题与推出关系:假言命题描述推出关系小结:给出条件关系,能写出它的推出关系,能用假言命题进行表述;给出假言命题的表述,能判断出它的条件关系,写出推出关系;给出推出关系,能判断它的条件关系,能用假言命题进行表述。
三.能力训练根据下列命题的描述,写出推出关系。
1.只有感受过风雨,才有挑战下一次风雨的经验和信心。
推出关系为经验和信心感受过风雨。
中公解析:只有......才......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所以感受过风雨为必要条件,经验和信心为充分条件,写成推出关系应为充分条件推出必要条件,即经验和信心感受过风雨。
2.有信仰是心灵自由的基础。
推出关系为心灵自由有信仰解析:题干给出条件关系,可判断出有信仰为必要条件,心灵自由即为充分条件,写成推出关系应为充分条件推出必要条件,即心灵自由有信仰。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假言命题的套路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假言命题的套路国家公务员考试、各省公务员考试、选调生考试等各类公职类考试都必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又必考假言命题相关题目,事业单位考试也不例外。
很多考生面对假言命题的相关题目时总是一头雾水,不明白是前推后还是后推前,因此总是失分。
其实假言命题是一种“套路”最深的题目,只要循其套路,假言命题题目即可迎刃而解,中公教育为大家“拨开乌云”。
对于假言命题,我们需要记住,题干中有“如果……那么……”、“只要……就……”这类字眼的是前推后;题干中有“只有……才……”这类字眼是后推前。
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是否后推否前。
例如:某花店的进货价只有低于正常价格时,才能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花而获利;除非该花店的销售量很大,否则,不能从花农那里购得低于正常价格的花;要想有大的销售量,该花店就要满足消费者个人兴趣或者拥有特定品种的独家销售权。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必定为真?A.如果该花店从花农那里购得低于正常价格的花,那么就会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花获利。
B.如果该花店没有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花而获利,则一定没有从花农那里购得低于正常价格的花。
C.该花店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个人兴趣,而且拥有特定品种独家销售权,但仍然不能以低于市场价格卖花而获利。
D.如果该花店以低于市场价格卖花而获利,那么进货价一定低于正常价格。
题干命题可转化为:①进货价低于正常价格←低于市场的价格卖花而获利;②花店销售量很大←从花农那里购得低于正常价格的花;③大的销售量→满足消费者个人兴趣或拥有特定品种的独家销售权。
这单个复言命题可以组成一个连锁推理:④低于市场的价格卖花而获利→进货价低于正常价格→花店销售量大→满足消费者个人兴趣或拥有特定品种的独家销售权。
根据推理规则否定后件推出否定前件,观察选项,只有D项符合,其他三个选项的推出方向都是错误的。
假言命题其实并不难,可以说它是一种送分的题,只要我们熟练掌握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写正确推出方向,这类题必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公考行测假言命题解题思路
假言命题可以说是公务考试行测部分的常客了,题量虽然不多,但却是重点。
因为考官会在这仅有的几道题中综合的考察关于命题的多个知识点,并且普遍字数较多,如果不了解其技巧,那么很可能会影响整体答题的进度。
假言命题又称条件命题。
其在前的支命题叫做前件,在后的支命题叫做后件。
假言命题陈述一种事物情况是另一种事物情况的条件。
具体表现形式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其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在
行测考试中涉及较少。
对于假言命题的考察重点则在于前后条件的确定与推理。
在这里我们不去深究假言命题的逻辑理论,也不去论证假言命题的本质及其发展,我们就去考虑答题的角度,去把握如何判断假言命题,如何快速准确的解答假言命题。
下面
专家就为考生详细讲解:
对于一个知识点的考察,题中一定会体现出一定的逻辑关系词,或者在题干,或者在选项,所以考生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快速判定考点。
那么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就给考生简单总结以下假言命题的逻辑标志词。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a那么b;只要a就b;所有a都b;a离不开b;要想a必须b;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p才q;必须p才q;除非p否则不q;p是q的基础;p是q的前提。
命题表示了一种判断,对于命题的考察主要集中在“以真找真”“真假互寻”两个方面,所以考生可以根据考察命题已经具体问题去寻找相应的关系。
“以真找真”主要是考察命题的等价关系,推出关系。
“真假互寻”主要考察命题的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大部分假言命题在选项的设置上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常见的设错选项比如说直接用后件推前件,否定前件推出否定后件等等,考生通过一定的习题训练可以很容易的把握。
最后中公教育专家用一道例题,来练习一下我们今天所讲的思路。
【例题】:要想有稳固的市场基础制度,就必须让价格信号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只有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感,消除企业生产经营的负
外部性,才能让价格信号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
除非企业没有强化自身的责任感或没有消除生产经营的负外部性,否则容易健全市场调节制度。
在此基础上完善成果分享制度,筑牢社会和谐的基础,为经济持续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由此可知:
A.如果企业强化社会责任感,消除生产经营的负外部性,那么就能让价格信号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
B.如果不容易健全市场调节制度,那么说明没有让价格信号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
C.若没有稳固的市场基础制度,则企业不会强化社会责任感和消除其生产经营的负外部性
D.筑牢社会和谐的基础,为经济持续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目前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
观察题干设置,出现了明显的逻辑标志词。
观察问法“由此可知”考察命题的推理。
最后比较选项确定答案即可。
【中公解析】B。
由题干内容可知:有稳固的市场基础制度→让价格信号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感且消除企业生产经营的负外部性→容易健全市场调节制度。
A选项肯定后件推出肯定前件,错误。
C选项否定前件推出否定后件,错误。
D选项无法从题干论述得出。
B选项否定后件推出否定前件,正确。
故答案选择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