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复

合集下载

修复土壤的方法

修复土壤的方法

修复土壤的方法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的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而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对于农业生产和环境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修复土壤已经成为了当今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修复土壤的方法。

一、生物修复法生物修复法是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生物体来恢复土壤生态系统平衡的一种方法。

这种修复方法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环境友好、可持续等优点。

生物修复法可以利用植物的吸附和吸收功能,让植物在吸收有毒物质的同时,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同时,生物修复法还可以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毒物质,例如利用细菌降解有机物污染物。

二、物理修复法物理修复法是利用物理手段将污染物质分离出来的方法。

例如利用筛分、过滤、离心等方法,将污染物质与土壤分离开来。

物理修复法具有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效果明显等优点。

但是,物理修复法不能彻底清除有毒物质,只能将其分离出来,还需要进一步处理。

三、化学修复法化学修复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将污染物质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的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在土壤中添加化学物质,例如添加氧化剂、还原剂等。

化学修复法具有效果明显、操作简单等优点,但是需要添加大量的化学物质,会对土壤和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四、热修复法热修复法是利用高温将污染物质分解为无害物质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将土壤加热到400-800℃,让有机物质热解分解。

热修复法具有彻底清除有毒物质的优点,但是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同时也会对土壤结构造成破坏。

修复土壤的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污染类型和程度,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

同时,还需要注意修复后的土壤是否达到了国家环保标准,以保证环境和人类健康。

土壤的修复方法有哪些

土壤的修复方法有哪些

土壤的修复方法有哪些
土壤修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物质、矿物质或化学物质等来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或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水性。

常见的土壤改良方法包括施肥、施草木灰、施有机肥料等。

2. 土壤污染治理:对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和清除,包括物理方法(如土壤堆置、冲洗等)、化学方法(如化学固化、酸碱中和等)以及生物方法(如植物修复等)。

3. 土壤盖被:通过在受污染土壤表面添加覆盖层(如草坪、覆土层等),阻隔接触污染物,减少土壤蒸发和水流冲刷,保护土壤免受进一步污染。

4. 植物修复:利用某些植物的耐受性或积累性能,种植在受污染土壤中,通过植物吸收、转运、积累和降解等方式,减少或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

5. 土壤剥离:将受污染的土壤剥离至一定深度,然后填充新的土壤,以实现污染物的分离和清除。

需要根据具体的土壤类型和污染情况来选择适合的修复方法。

土壤修复全流程

土壤修复全流程

土壤修复全流程一、土壤修复是个啥。

土壤修复啊,就像是给生病的土壤治病一样。

你想啊,土壤可是大地妈妈的皮肤,要是这皮肤生病了,那可不得了。

比如说,有些土壤被污染了,里面可能有好多有害的东西,像重金属啊,化学污染物之类的。

这些污染物会让土壤变得不健康,种在上面的植物也长不好,还可能会影响到地下水呢。

所以啊,我们得把土壤修复好,让它重新变得健康又肥沃。

二、怎么知道土壤生病了。

这就得靠检测啦。

就像人去医院要做各种检查一样,土壤也得检查。

专业的人员会到地里去取一些土壤样本,然后拿到实验室里去分析。

他们会看看土壤里有没有超标的有害物质,比如说铅、汞这些重金属是不是太多了。

如果检测出来有问题,那就说明土壤生病了,需要修复。

有时候,我们也能从一些现象看出来,比如说这片地里的庄稼长得特别不好,或者是有奇怪的颜色,那也可能是土壤出问题的信号呢。

三、修复土壤的方法有哪些。

1. 物理修复法。

这就像是给土壤做个按摩一样。

有一种方法是换土,就是把被污染的土挖掉,换上干净的土。

这就好比人身上有个伤口,把脏东西清理掉,再换上新的组织。

还有一种是热处理,就是把土壤加热到很高的温度,这样可以把那些有害的东西分解掉或者挥发掉。

不过这个方法成本比较高,就像去高档的地方做个超级贵的治疗一样。

2. 化学修复法。

这个就像是给土壤吃药。

往土壤里加一些化学药剂,这些药剂可以和土壤里的污染物发生反应,把污染物变成没有危害的东西。

比如说,如果土壤里有重金属污染,可以加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让重金属沉淀下来,这样就不会到处乱跑危害土壤了。

但是呢,这个化学药剂可不能乱加,要是加得不合适,可能会造成新的污染,就像药吃错了会有副作用一样。

3. 生物修复法。

这可是个很神奇的方法呢。

利用一些微生物或者植物来修复土壤。

有些微生物特别厉害,它们可以把土壤里的污染物当成食物,然后分解掉。

还有一些植物,它们可以吸收土壤里的有害物质,然后把这些有害物质储存在自己的身体里。

土壤的修复实验报告(3篇)

土壤的修复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了解和掌握土壤修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如何对受有机污染物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验证不同修复技术的效果,并探讨联合修复技术的可行性。

二、实验原理土壤修复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使其能够满足农业、林业、生态等领域的需求。

常见的土壤修复技术包括微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和植物修复等。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 受有机污染物污染的土壤样品- 微生物修复剂(如生物酶、微生物菌剂等)- 化学修复剂(如有机络合剂、化学稳定剂等)- 物理修复材料(如土壤改良剂、吸附剂等)- 植物修复材料(如植物种子、营养液等)2. 实验设备:- 土壤样品采集器- 土壤样品处理设备- 土壤分析仪器(如土壤酶活性测定仪、土壤养分分析仪等)- 微生物培养箱- 化学实验室设备- 物理实验室设备- 植物生长室四、实验方法1.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 在受有机污染物污染的场地采集土壤样品。

- 对土壤样品进行风干、研磨、过筛等处理,制备成分析样品。

2. 微生物修复实验:- 将受污染的土壤样品与微生物修复剂混合,置于微生物培养箱中培养。

- 定期检测土壤样品的有机污染物含量,分析微生物修复的效果。

3. 化学修复实验:- 将受污染的土壤样品与化学修复剂混合,分析土壤样品的有机污染物含量变化。

- 通过对比不同化学修复剂的效果,选择最佳修复方案。

4. 物理修复实验:- 将受污染的土壤样品与物理修复材料混合,分析土壤样品的有机污染物含量变化。

- 通过对比不同物理修复材料的效果,选择最佳修复方案。

5. 植物修复实验:- 将受污染的土壤样品与植物修复材料混合,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生长情况。

- 分析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收和转化效果。

6. 联合修复实验:- 将微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和植物修复技术进行组合,分析联合修复的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微生物修复:- 通过微生物修复实验,发现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果显著,土壤有机污染物含量显著降低。

土壤修复项目流程

土壤修复项目流程

土壤修复项目流程土壤修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程技术手段,将受到污染的土壨恢复到良好的状态,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土壤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土壤修复项目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介绍土壤修复项目的流程。

1. 项目准备阶段。

在进行土壤修复项目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项目准备阶段的工作。

这个阶段包括确定修复的目标和范围,进行土壤污染的调查和评估,制定修复方案,确定修复的预算和时间表等工作。

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以便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依据。

2. 污染土壤的清理。

一旦确定了修复方案,就需要开始清理污染土壤的工作。

这个阶段的工作包括挖掘受污染的土壤,运输到指定的处理场所,进行处理和处置。

清理污染土壤的工作需要严格遵守环保法规,以确保清理工作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3. 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

清理污染土壤之后,就需要开始应用土壤修复技术。

常见的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

生物修复是利用微生物或植物来降解或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质,物理修复是利用物理手段来将污染物质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化学修复是利用化学物质来改变土壤中污染物质的性质。

根据具体的情况,可以采用单一的修复技术,也可以采用多种修复技术的组合。

4. 修复效果的监测与评估。

在应用了土壤修复技术之后,需要对修复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估。

监测与评估的内容包括土壤中污染物质的浓度、土壤的理化性质、植被的生长情况等。

通过监测与评估,可以及时发现修复效果不理想的地方,进行调整和改进。

5. 项目总结与报告。

最后一个阶段是项目总结与报告。

在项目完成之后,需要对整个修复过程进行总结,包括修复工作的成本、耗时、效果等方面。

并且需要编写修复报告,向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进行汇报,以便他们了解土壤修复项目的情况。

总的来说,土壤修复项目流程包括项目准备、污染土壤的清理、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修复效果的监测与评估以及项目总结与报告。

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认真对待,以确保土壤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土壤修复原理

土壤修复原理

土壤修复原理
土壤修复原理指的是通过一系列科学技术手段,针对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恢复和保护的过程。

土壤修复的原理主要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三个方面。

物理修复是采用物理方法来消除土壤污染物的技术,常见的方法包括土壤剥离、筛分、气固分离、溶液分离等。

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去除土壤中的大颗粒杂质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从而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化学修复是利用化学反应来还原或转化土壤中的有毒物质为无害化合物的技术。

常见的化学修复方法包括添加化学物质改变土壤的pH值,促进有害物质的转化或结合形成不溶性化合物,从而减少其毒性。

例如,可以通过添加石灰或有机酸来调节土壤酸碱度,降低重金属的毒性。

生物修复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的代谢作用来减少或清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的技术。

微生物修复是指利用微生物降解、还原或结合等过程来清除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或某些重金属离子。

植物修复是指通过植物的吸收、迁移、转化等作用来清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常见的植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吸附、植物稳定化和植物挥发等。

土壤修复原理的选择和应用取决于受污染土壤的性质、污染程度以及修复的目标。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采取多种修复方法的综合应用,以达到最佳的修复效果。

土壤工程修复技术方案书(3篇)

土壤工程修复技术方案书(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农业、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土壤污染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还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

本方案旨在针对某污染场地,提出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土壤工程修复技术方案。

二、项目目标1. 达到国家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确保土壤环境质量达到安全利用要求。

2. 提高土壤质量,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3. 降低土壤污染对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4. 为类似污染场地修复提供参考。

三、项目内容1. 污染场地调查与评价(1)现场踏勘:对污染场地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场地周边环境、污染源、土壤污染程度等。

(2)采样与分析:采集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确定污染物种类、浓度及分布情况。

(3)风险评估: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分布等因素,评估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风险。

2. 修复方案设计(1)修复目标:针对污染场地,制定修复目标,包括污染物去除率、土壤质量提升等。

(2)修复技术选择: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场地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如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物理修复等。

(3)修复工艺流程:制定详细的修复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修复、稳定化、监测等环节。

3. 修复实施(1)预处理:针对污染场地,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清理地表污染物、设置围堰等。

(2)修复:根据修复方案,采用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物理修复等方法进行土壤修复。

(3)稳定化:对修复后的土壤进行稳定化处理,确保污染物不反弹。

(4)监测:对修复过程和修复效果进行监测,确保修复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4. 修复效果评估(1)土壤质量评估:对修复后的土壤进行采样分析,评估土壤质量是否达到安全利用要求。

(2)环境风险评估:对修复后的土壤进行环境风险评估,确保修复效果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影响。

土壤的修复方法有哪些

土壤的修复方法有哪些

土壤的修复方法有哪些土壤修复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措施,使受到污染或退化的土壤恢复到一定的功能状态。

土壤修复的方法可以分为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多种方式。

下面将详细介绍土壤修复的各种方法。

一、生物修复1. 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通过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利用其根系对土壤进行修复。

植物可以通过吸收和转运毒物,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从而修复受到污染的土壤。

例如,一些耐盐碱的植物可以在盐碱地修复土壤。

2. 微生物修复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来降解有毒物质。

通过选择和引入特定的微生物菌株,可以促进土壤中有害物质的降解和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

例如,利用细菌降解有机污染物,或者利用菌根菌与植物共生促进植物的生长和修复效果。

3. 土地再生通过土壤管家的生态修复,包括引入蚯蚓、土壤动物和其他生物,来恢复土壤的生态系统。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

二、物理修复1. 土壤通风利用通风设备或机械通风技术,提高土壤中氧气的含量,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

通过增加土壤通风,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促进土壤有机物的分解和养分的释放。

2. 土壤深松通过土壤深松工具或机械设备,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

土壤深松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可渗透性,提高土壤保水和保肥能力,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

3. 土壤覆盖采用覆盖材料(如草皮、秸秆等)覆盖在土壤表层,可以降低土壤的温度,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

覆盖材料还可以提供有机质和养分,促进土壤的改良和修复。

三、化学修复1. 化学处理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改善土壤的化学性质。

例如,通过添加石灰或其他中和剂来调节酸碱度,降低土壤的毒性。

此外,还可以利用添加化学剂的方法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2. 土壤改良剂使用生物降解剂、复合肥料等土壤改良剂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这些改良剂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促进植物的生长和修复效果。

以上所述为土壤修复的各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情况和限制,一般需要根据具体的土壤污染类型和程度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淋滤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进展综述一、修复技术的内涵微生物淋滤是指利用自然界中某些微生物与土壤中重金属发生直接或间接作用,通过氧化、还原、络合等反应将土壤中重金属分离、提取出来的一种技术。

该技术成本低、对环境扰动小、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相对于化学淋滤,成本可降低约80%,有较好的规模化应用前景,因此近年来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二、修复技术的系统构成1.常用的微生物微生物淋滤通常选用自养微生物,以硫杆菌最为常用,因为它们在生长过程中无需添加有机碳源,可通过氧化单质硫或还原态硫化合物、铁化合物来满足自身的能量需求,可降低成本。

但是自养微生物大多只能在pH较低的环境中生存,而重金属污染土壤不仅pH较高,还缺少自养微生物必需的能源物质。

异养微生物不仅可在较高pH环境中生存,还可利用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作为营养物质,使得异养微生物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

1.1自养微生物自养微生物对毒性较大的重金属如Cd、Cr、Pb、Ni等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它们在土壤淋滤过程中可通过生长代谢直接或间接地与重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促进重金属的淋滤,可降低土壤中残余重金属的毒性。

NARESHKUMAR等利用氧化硫硫杆菌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成功淋滤出Cd、Cr和Pb。

BAYAT等。

从污泥中分离出的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重金属Ni、Cd、Pb也具有很好的淋滤效果。

PATHAK等。

使用铁氧化菌淋滤重金属污泥发现,52%(质量分数,下同)的Cr和58%的Ni被成功淋滤出来。

GUVEN等用氧化硫硫杆菌和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混合菌对Cr、Pb污染土壤进行淋滤,68%的Cr和72%的Pb被成功淋滤出来。

另有研究表明,自养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对于一些不常见的重金属如V、Co、Sr等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目前,自养微生物只适用于修复有机质含量较低的污染土壤,当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时,一些低分子量水溶性有机质会对氧化硫硫杆菌和氧化亚铁硫杆菌等自养微生物产生毒性,从而降低淋滤效率。

1.2异养微生物有研究发现,很多异养微生物也有很高的重金属耐受性,因此近年来很多研究者开始将异养微生物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淋滤中。

芽孢杆菌和假单胞杆菌可有效淋滤出非硫化物中的重金属。

真菌中,曲霉菌和青霉菌种类繁多且重金属耐受性较强,因此在土壤重金属微生物淋滤中应用较为广泛。

这些真菌可以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如柠檬酸、葡萄糖酸、草酸等,其中黑曲霉菌是最具优势的菌种,它不仅对于常见的重金属如Cd、As、Cr、Pb具有良好的淋滤效果,同时还能淋滤出Zn、Cu、Mo等。

REN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分离出一株重金属耐受性较强的黑曲霉菌并将其运用于土壤重金属淋滤,结果发现,97.5%的Cu、88.2%的Cd、26%的Pb、14.5%的Zn被成功淋滤出来。

QU等73-76使用黑曲霉菌淋滤出84%的Pb、50%的Ni、44%的As、26%的Cr。

AMIRI等。

使用黑曲霉菌对废渣中Mo、Ni进行淋滤,也取得了很好的淋滤效果。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真菌被筛选出来用于土壤重金属淋滤。

DENG等从冶炼厂废渣污染土壤中分离出一株产黄青霉菌并应用于污染土壤修复,淋滤出62.8%的Cd、55.5%的Cu、53.9%的Zn、14.4%的Pb。

BHARADWAJ等利用布氏酸菌淋滤出了废渣中全部的Mo和Ni。

三、修复技术的技术特点重金属在土壤中以不同形态存在,一般分为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态、残渣态,其中前两种形态的重金属迁移能力较强且生物有效性较高,更易对动植物造成危害。

微生物在淋滤过程中可通过代谢活动改变重金属形态,达到去除或转化的目的,主要包括酸解络合、氧化还原及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作用。

3.1 酸解络合作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可利用底物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产生不同种类的有机酸,如葡萄糖酸、草酸、柠檬酸、苹果酸、丙酮酸等,这些有机酸提供配位基团与重金属离子发生络合反应以提高土壤中重金属的淋滤效率。

有报道指出,有机酸的释放还可以减弱土壤与重金属的联结,加快土壤表面重金属的淋出。

DENG等使用产黄青霉菌在5%土液比条件下进行淋滤实验,15d后产生了葡萄糖酸102.2mg/L、草酸156.4mg/L、丙酮酸191.6mg/L、琥珀酸70.6mg/L,Cd、Pb、Zn、Cr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4%、24%、55%、24%。

QU等[35]利用三色青霉菌进行淋滤实验,50d后发现,在10%土液比条件下该菌产酸量最多达到100mmol/L,重金属淋滤效率也达到最高,Ra去除率为71%,Th去除率为77%。

酸解络合作用主要发生在异养真菌进行土壤淋滤的过程中,在整个过程中,有机酸占据了核心位置,不仅能够提供质子,同时还提供了与重金属离子配位的有机酸阴离子。

3.2氧化还原作用土壤重金属淋滤过程中,硫杆菌如氧化硫硫杆菌、氧化亚铁硫杆菌及排硫硫杆菌可通过氧化还原作用,使重金属形态发生变化,从而改变重金属的稳定性或生物有效性。

以氧化亚铁硫杆菌为例,可分为直接淋滤(见式(1),其中M表示重金属,下同)和间接淋滤(见式(2)至式(4))两种机制。

在直接淋滤过程中,氧化亚铁硫杆菌通过分泌胞外多聚物与金属硫化物直接接触,利用细胞内特有的氧化酶直接氧化金属硫化物,使得体系中难溶性重金属逐渐转变为可溶性的硫酸盐;在间接淋滤过程中,氧化亚铁硫杆菌可将底物中的Fe2+氧化为Fe3+,Fe3+与金属硫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3+又被还原为Fe2+,并生成单质硫,单质硫可被细菌氧化成硫酸,而金属硫化物以硫酸盐的形式溶解出来,最终形成一个氧化还原循环系统。

CHEN等研究发现,污泥中Cu、Pb和Zn经氧化硫硫杆菌微生物淋滤后碳酸盐结合态比例明显减少。

张军等从某矿的酸性矿井水中分离出一株氧化亚铁硫杆菌并将其用于微生物淋滤,Zn、Pb、Ni、Cd、Cr的淋滤效率分别达到93.56%、46.54%、85.48%、90.64%、45.15%。

NARESHKUMAR等。

研究发现,土著氧化硫硫杆菌对于Zn、Cd、Cu、Cr的淋滤效率都超过了85%。

MS+2O2→M2++SO2-4(1)2Fe2++1/2O2+2H+→2Fe3++H2O(2)MS+2Fe3+→M2++2Fe2++S(3)2S+3O2+2H2O→2H2SO4(4)还有一些细菌对Cr(Ⅵ)、As5+等高价态重金属离子具有还原作用,如棒状杆菌、微球菌、产碱杆菌等可将Cr(Ⅵ)还原为Cr(Ⅲ);可在厌气条件下将As5+还原成As3+。

3.3甲基化与去甲基化作用根据不同的修复目的,微生物可通过酶促反应使烷基和重金属元素结合或分离,从而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其中以Hg的甲基化和去甲基化最为典型。

Hg是生物非必须的有毒重金属元素,其毒性与其在土壤中的形态紧密相关。

甲基汞的去甲基化可使土壤中甲基汞的含量减少,Hg的毒性降低100多倍。

土壤微生物可通过有机汞裂解酶(MerB)将甲基汞还原为Hg(Ⅱ),又可通过还原酶(MerA)将Hg(Ⅱ)还原为单质汞,使其进入大气进行全球循环。

另一方面,土壤中存在的硫酸盐还原菌、铁氧化菌、黑曲霉等则可通过酶促反应将甲基转移至Hg(Ⅱ),形成甲基汞,有效降低土壤中汞的迁移性。

目前,甲基化与去甲基化作用主要存在于Hg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淋滤中,对于其他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还较少。

四、修复技术的影响因素4.1 pH适宜的pH可以促进培养基中有机化合物的电离,使它们较易进入微生物体内,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另外,不同的微生物淋滤需要不同的pH,因此了解淋滤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对于控制淋滤过程、提高淋滤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淋滤过程中pH下降越快,淋滤作用越强,淋滤效果越好。

李洁研究了pH对黑曲霉菌淋滤土壤重金属的影响,发现初始pH=5.8条件下,pH下降幅度最大且淋滤效率最高。

4.2 温度温度对于淋滤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代谢反应有显著影响。

温度太低,微生物生长代谢缓慢,不利于淋滤过程的进行,但温度太高,参加微生物代谢反应的酶会失活,从而影响土壤重金属的淋滤效率。

崔雨琪等在探究温度对黑曲霉菌生长特性影响时发现,黑曲霉菌在25~35℃下生长良好,低于20℃或高于40℃都会受到明显抑制。

4.3土液比土液比是指土壤质量与浸出液体积的比值,是影响淋滤效率的重要因素。

土液比越高,土壤修复的经济效益越高,能够提供给微生物的养分也越多,理应更适宜微生物的生长,然而土壤成分复杂多样,土液比升高会提高土壤体系缓冲能力,不利于降低淋滤过程中的pH。

另外,土液比升高,土壤释放出的重金属离子及有机质浓度随之升高,过高的重金属离子浓度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代谢甚至导致其死亡,而水溶性有机质则对自养微生物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可能降低淋滤效率。

任婉侠等研究了黑曲霉菌对沈阳冶炼厂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淋滤效率,在5%土液比下淋滤效率最高,Cu、Cd、Pb、Zn的淋滤效率分别达到25.2%、98.3%、30.2%、15.7%。

五、修复技术的适用条件对非硫化矿、污泥、土壤等进行异养微生物淋滤处理是可行的, 可以回收贵重金属, 进行低品味矿石的浓缩, 污泥和土壤的金属脱毒。

使用自养微生物从硫化矿中浸出金属必须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而使用异养微生物则可以在较高的pH值环境中进行,这样对设备的要求不会很高。

但是, “异养淋滤”也有其局限性:1)异养微生物生长在中性pH值的环境中, 很容易受到杂菌的污染;2)大规模的培养基高温灭菌成本过高, 并且在操作中也存在技术问题;3)异养微生物的培养需要有机碳做能源物质;4)真菌能够在菌丝体表面吸附矿物微细颗粒, 造成有用矿物的损失。

六、修复技术的经济可行性土壤中重金属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形态多样性等特点,仅依靠环境自净能力很难去除。

因此,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才能实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有效治理。

传统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如固化/稳定化、化学淋洗、电动修复等虽有一定效果,但成本高、操作复杂且易形成二次污染,因此局限性较大。

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生物作用减少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或通过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来降低其毒性的土壤重金属修复方法,包括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

大多数重金属富集植物只能富集1~2种重金属,且修复过程缓慢;动物修复的动物种类更加有限,对环境适应性较差且修复效率低;常用的微生物修复如微生物吸附往往会带来潜在的二次污染,因此研究廉价、高效的修复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微生物淋滤与其他修复方法的优缺点比较如表1所示。

七、修复技术的应用实例微生物淋滤起源于微生物湿法冶金。

1670年力拓矿业公司从矿坑水中回收微生物浸出的Cu标志着微生物浸矿的开始。

1922年科学家首次提出使用细菌浸出硫化矿物中的Fe和Zn。

20世纪50年代,美国肯尼科特铜业公司对铜矿的大规模浸出标志着微生物湿法冶金技术开始实现工业化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