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 枫桥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

合集下载

枫桥风景名胜区调研报告

枫桥风景名胜区调研报告

枫桥风景名胜区评价研究班级:园林1021班姓名:叶芃学号:1031701119摘要: 本文以苏州市枫桥风景区为研究对象,从生态资源评价的角度出发,进行了生态规划方法的探讨。

关键词: 枫桥景区生态资源规划与研究一.风景区相关概念与研究风景区是指景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以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

根据地质构造上的相对差异导致的三大风景要素(地形、植被、水体)在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性,可分成以地形为主的山地类型风景区,和以水体为主的湖泊类型的风景区,以及以植被为主的森林风景类型区等。

风景区面积的大小差异很大,有的仅有几平方公里,有的则可达几百、几千平方公里。

二.枫桥风景区概况景区历史悠久,隋唐以来由古运河孕育出繁荣的枫桥镇;始建于梁代的寒山寺香火延续至今;唐代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描写出这里空灵而阔大的意境,使景区成为中外游人向往之地;明代抗击倭寇,留下遗迹铁铃关,成为苏州西大门的一道屏障。

枫桥景区距苏州古城3.5 公里,占地面积10 公顷。

枫桥景区从1986 年开始规划建设,被国家旅游局纳入国家旅游发展计划。

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现已成为旅游环境优美,人文景观丰富,具有江南水乡古镇风貌的风景名胜区。

现开放景点有枫桥苑、枫桥铁铃关、特色旅游项目“枫桥古镇水上游”、枫桥书场等。

景区规划范围内现状用地主要有绿化、水体、公建用地以及道路用地构成枫桥风景区自然生态资源的主要有气候资源、地质地貌资源、水文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等。

[1]三:生态资源调查与分析1.气候资源枫桥风景名胜区位于苏州城西 3.5 公里处的古运河畔。

苏州地处温带,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7℃上下,年降水量1300 毫米左右,无霜期230 天左右,日照约2000 小时,农作物生长期长达9 个月。

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然条件优越。

气候特点:春夏之交多梅雨,夏末秋初多台风,3~8 月降水量占全年雨量的63%。

林区枫桥打造方案

林区枫桥打造方案

林区枫桥打造方案一、背景枫桥镇是素有“荆南第一桥”之称的枫桥,位于湖北省天门市西北部,距离市区约7.5公里。

枫桥镇处于武汉市、襄阳市和宜昌市等重要城市之间的交通要道上,是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和旅游的重要枢纽之一。

林区枫桥是枫桥镇重要的生态旅游资源地之一,拥有一系列的生态旅游景区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如文昌山、蒲木湖、白马山等。

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和规划,一些生态旅游景点已经受到了破坏,游客体验效果不佳,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因此,针对林区枫桥的管理和开发问题,制定一套完善的打造方案是必要的。

二、目标在林区枫桥景区开发的基础上,完善枫桥旅游业的服务体系,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旅游形象,同时使枫桥成为一个生态旅游胜地。

具体目标:1.通过制定的方案,增加游客人数,达到年均增长10%以上;2.加强管理和规划,减少旅游景区的环境和资源破坏;3.提升枫桥旅游业的服务水平,提高游客满意度。

三、策略1. 引导游客科学有序的游览枫桥加强枫桥景区的管理和规划,严格控制枫桥景区的游客数量,定制游览计划,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流管理,防止过度开发的问题。

2. 加强景区服务管理和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必须加强景区的管理和服务。

在为游客提供方便和便利的同时,也要保护好环境和自然生态,并定期维护景区设施设备,保证景区的安全、质量、标准化。

3. 推出多元化旅游产品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应推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如生态旅游、文化旅游、运动旅游等,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并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吸引游客到此游览。

4. 提升枫桥的旅游形象和市场推广在旅游品牌建设的同时,加大枫桥旅游的市场推广力度,推出专属于枫桥的旅游宣传片、广告等,提高枫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保障枫桥旅游市场的开发和保养。

四、实施步骤1. 加强枫桥旅游景区规划和管理制定科学的规划,加强枫桥旅游景区的管理,包括人员、物资、设备等的投入,并定期检查和保养。

2. 景区设施和服务的提升加强景区设施和服务建设,保障游客舒适和安全。

枫桥风景名胜区研究

枫桥风景名胜区研究

枫桥风景名胜区评价研究摘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枫桥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各景区景观资源各具特色且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枫桥景区无论是景观质量还是环境质量都明显优于其它景区。

根据综合评价,提出了景观资源进一步开发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关键词:枫桥景区;层次分析法;景观资源综合评价枫桥风景名胜区以寒山古寺、江枫古桥、铁铃古关等景点闻名于海内外,景区自然风景优美,古树古迹众多,枫桥景区从1986年开始规划建设,被国家旅游局纳入国家旅游发展计划。

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现已成为旅游环境优美,人文景观丰富,具有江南水乡古镇风貌的风景名胜区。

迄今对枫桥风景区景观资源综合评价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景观资源评价对进一步认识和开发景观资源的价值,深层次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景观资源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1枫桥风景区概况枫枫桥风景名胜区距苏州古城3.5公里,占地面积10公顷。

景区历史悠久,隋唐以来由古运河孕育出繁荣的枫桥古镇;始建于梁代的寒山寺香火延续至今;唐代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描写出这里空灵而阔大的意境,使景区成为中外游人向往之地;明代抗击倭寇,留下遗迹铁铃关、成为苏州西大门的一道屏障。

桥风景名胜区是以寒山古寺、江枫古桥、铁铃古关、枫桥古镇和古运河“五古”为主要游览内容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现开放景点有枫桥苑、枫桥铁铃关、特色旅游项目“枫桥古镇水上游”、枫桥书场等。

近年来景区又恢复了唐灯、明清街坊、江枫草堂、惊鸿渡等旧观;增添了古戏台、渔隐村、听钟桥等民俗建筑;“漕运展示馆”利用先进的光影技术、四十多只船模和图文,介绍和展示了漕运历史文化;“苏艺名人坊”聚集了苏州十几位民间艺术大师,展示作品并表演技艺;以红枫等百余种树木营造出富有诗意的自然风光。

现已形成规模较大、历史遗迹众多、吴地风味浓郁、文化内涵丰富、观赏趣味性较强的风景名胜区,是解读苏州的最佳选择。

2 风景资源调查与分类依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1](以下简称“《规范》”)对枫桥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进行景源调查、景源筛选与分类、景源评分与分级,共调查到风景景源46处。

林区枫桥打造方案

林区枫桥打造方案

林区枫桥打造方案背景介绍枫桥位于林区内,是连接两个生态景区的重要通道。

然而,目前的枫桥已经老化,状况不佳,人行和车辆通行存在安全隐患。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份林区枫桥打造方案。

方案内容一、桥梁改建1.桥面更新:对现有的桥面进行拆除,重新浇筑混凝土,使桥面更加平整。

同时,选用防滑材料增加行车和行人的安全性。

2.桥墩加固:对现有的桥墩进行检修加固,保障桥梁的稳固性。

3.桥栏更换:选用耐腐蚀、防水、耐磨损的材料进行桥栏更换,保障行人的安全。

二、美化环境1.绿化增加:在枫桥两侧种植更多的树木,以营造自然清新的环境。

2.花坛设置:在桥的两侧设置花坛,摆放一些栩栩如生的花卉,以增加桥梁的美观度。

3.环保垃圾桶:在枫桥两侧设置几组环保垃圾桶,给游客和当地居民提供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三、智慧管理1.视频监控:在枫桥两侧安装多个高清视频监控设备,以防止行人和车辆交通事故的发生。

2.天气预警:安装天气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天气变化,以便提前做好应对措施,确保枫桥的通行安全性。

3.停车管理:在枫桥周围设置停车标识和停车线,使车辆有序停放,避免拥堵和占用宝贵路面。

预期效果通过对枫桥的改建,实现以下预期效果:•提高枫桥的通行安全性;•美化枫桥周围的自然景观;•加强枫桥的环保意识教育和管理效能。

结束语本方案从多个方面考虑了枫桥的改建和美化,以期在提高枫桥通行安全性、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加强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让游客和当地居民得以更好地享受枫桥带来的便利和美好。

同时,本方案可供林区内的其他相关部门参考,为林区建设提供更好的参考和借鉴。

风景区核心区规划设计任务书

风景区核心区规划设计任务书

风景区核心区规划设计任务书第一篇:风景区核心区规划设计任务书湖州西山风景区核心区规划设计任务书一、项目背景及功能定位:西山景区的范围为湖织快速路、318国道、经一路、经五路,其中西山核心景区范围为西接新318国道,东至经四路,北到湖织快速路,南临百合漾。

本次规划范围与核心景区保持一致,总规划面积6.30平方公里。

西山核心景区是太湖旅游度假区的组成部分,以休闲娱乐和生态旅游为主的新景区。

作为湖州中心城区周边四大天然湿地之一,西山漾地区是太湖--南部水网平原生态走廊中的重要联系廊道,湖州--织里带状组团型城市的绿肺。

同时因其独特的生态地位,其建设也是吴兴区打造绿色吴兴,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舞台。

二、项目要求:(一)、设计理念强调“天地一人-神”的和谐与统一,为此,坚持:(1)生态性原则:强调设计遵从自然。

自然的空间格局,自然的生态过程。

(2)文化性原则:强调历史文脉的延续和人文景观的再创造。

(3)科技性原则:借助科技的手段和先进的设备,创造全新的具有科技含量的景观、建筑特色。

(4)地方性原则:充分利用本地的材料,本地的风格进行设计。

(5)相宜性原则:建立人与空间,人与水,人与人,植物与水等的亲切,互利的关系。

(6)经济性原则:强调经济、实用、节约这一原则实际上包含在以上所有各项原则之中,即充分利用自然气候地形,当地材料,构筑亲切宜人的空间。

(7)现代性原则:体现时代特征、构思新颖的现代建筑和现代化开发模式。

(8)国际化原则:按照国际化标准提供各种标准和服务。

(二)、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l、指导思想:通过新颖、独特的构思,创造符合生态环境的新区形象。

2、规划目标: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标志性休闲度假区。

(三)、设计工作内容与要求(一)设计依据及相关基础资料(甲方提供)1.已批准的湖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件(包括文字说明和相关图纸)。

2.供参考的该区域控制详细规划文件(包括文字说明和相关图纸)。

3.湖州市旅游发展规划4.湖州市国民经济十五发展规划5.政府及建设方的倾向性意见或设计要求:6.规划设计红线图;7.实测的1:1000或1:2000现状地形图1份(或电子图1份)及规划区的区域位置图:包括现状建筑物(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等):现状植被(植物种类、位置等);现状道路(包括道路等级、路面质量);现状河流。

《岳阳市枫湖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

《岳阳市枫湖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

《岳阳市枫桥湖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公示类型:批前公示项目名称:岳阳市枫桥湖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期限:2013年5月22日至2013年6月22日联系地址:岳阳市青年中路94号岳阳市规划局邮编:414000 网址:我局于2008年10月委托岳阳市规划勘测设计院编制《岳阳市枫桥湖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

2009年10月由我局组织专家和各职能部门对规划初步方案进行了专题评审,根据会议意见,在补充、修改和完善的基础上,形成规划方案。

其后按市领导批复精神要求,对该规划方案进行微调,并于2013年5月召开规划微调专题会认真研究,确定本规划方案,现将主要内容公示如下:一、规划范围:3.31 km2西北临西环路,东北抵洞庭大道,南至京广铁路。

二、规划目标:以城市整体提质为契机,充分发挥枫桥湖片区区位、环境资源优势,结合城市整体功能,将本片区建设成为功能结构优化、配套设施完善、居住环境优美的以“宜居、宜憩”为特色的城市生活区。

三、规划布局:“一心、一园、三区”。

1.一心:是指岳州路地段公共服务中心。

2.一园:东风湖公园。

3.三区:得胜生活区、岳城生活区、鹰山生活区。

四、道路交通规划本规划区道路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个等级,形成“二纵二横”的主干道网络骨架。

二纵分别西环路、岳州路,二横分别是枫桥湖路、洞庭大道。

本次规划重点在根据城市主次干道及用地现状,构建科学合理的次、支路网,解决城市交通及居民出行的问题。

规划确定主干道规划红线宽度50米以上(含50米),次干道规划红线宽度为25米-35米;支路规划红线宽度为25米以下。

五、绿地系统规划规划将集中绿地、开敞绿带融为一体,构筑“一园、两轴,多点”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及公共开放空间系统。

“一园”指东风湖公园。

“两轴”指岳州路及枫桥湖路道路绿化轴,可大大改善城市的界面间景观,形成绿化廊道。

“多点”指规划区因地制宜的建设各种游园、绿化广场的点状绿化。

六、市政公用设施规划(一)给水工程规划根据各项用地规划面积,预测枫桥湖片区最高日用水量为2.71万m³/日, 片区管网采用环状管网供水,主要由一水厂供水。

运河苏州 不能忽略了枫桥老街

运河苏州 不能忽略了枫桥老街

运河苏州不能忽略了枫桥老街●“枫桥”,其实并不仅仅是一座“桥”,它包括了一座桥、一条街、一段河、一个庙、一首诗,以及由这一座桥、一条街、一段河、一个庙、一首诗所组成的风韵意境。

“何山大桥”的建成,割断了寒山寺和枫桥老街的关联,是最大的“硬伤”。

“枫桥寒山寺”,是苏州的千年名片。

其中的“枫桥”,并不仅仅是一座“桥”,它包括了一座桥、一条街、一段河、一个庙、一首诗,以及由这一座桥、一条街、一段河、一个庙、一首诗所组成的风韵意境。

如今虽说是桥、街、河、庙、诗,样样俱全,一个不缺,但“韵”已不是那个“韵”,“境”也不是那个“境”了。

这其中,因“何山大桥”的建成,割断了寒山寺和枫桥老街的关联,或许就是造成这一影响的最大的“硬伤”。

何山大桥位于古城区金门路西端,横跨京杭大运河,与高新区何山路相连接,是古城区与高新区之间最为重要的交通要道之一。

何山大桥是在舍弃了原有连接寒山寺和枫桥大街的“枫江桥”后南移200米的前提下重建的。

当时建设何山大桥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缓解老城区与高新区之间日益繁重的交通压力,另一个就是为了有效地保护近在咫尺的枫桥寒山寺景区,使景区与城市的喧嚣脱离,形成更为静谧、古朴的景观效应。

如今,寒山寺枫桥景区自成一体的基本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特别是在寒山寺“中华第一诗碑”和“华夏第一佛钟”落成之后,何山大桥已经成为这一区域不可替代的最佳观景中心。

漫步何山大桥,南面的狮山大桥,西面的高新区建筑景观,北面的寒山寺枫桥景区,以及繁忙的运河景观,一一尽收眼底。

由寒山寺普明宝塔、华夏第一佛钟楼、中华第一诗碑组成的景观轴线,能够给人以一种不可多得的“远眺近观两相宜”的视觉冲击和美感享受。

不过,这样的视觉冲击和美感享受事实上是很难实现的,因为何山大桥是老城区与高新区的交通要道,在当前交通流量日益加大的情况下,要在何山大桥上观景,不但不可能,出于公共安全的考虑,实际上也是不能允许的。

另外,何山大桥实际上作为大钟和大碑所在区域以及江枫洲景区包括大运河往返船只的视觉中心,而目前迎面所见的桥面的嘈杂及桥梁本身十多年前设计的形象与风格,与周边的景区风貌实在是极不协调。

基于SWOT分析法对枫桥古镇旅游发展的探索

基于SWOT分析法对枫桥古镇旅游发展的探索

基于SWOT分析法对枫桥古镇旅游发展的探索作者:杨佳维来源:《现代交际》2019年第16期摘要:近年来,古镇旅游深受人们喜爱,古镇旅游产业的发展势头迅猛。

以诸暨枫桥古镇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法,对枫桥古镇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客观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枫桥古镇旅游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SWOT分析法枫桥古镇旅游发展发展建议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6-0059-02一、诸暨枫桥古镇概况枫桥古镇位于诸暨市的东北部,与绍兴相邻。

枫桥这一地名源于枫溪。

枫桥经济昌盛,政治清明,文化悠久,是浙江省中心镇之一和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被称为“东海文化明珠”集镇。

二、诸暨枫桥古镇SWOT分析SWOT矩阵是安德鲁斯1971年提出来的,由于该模型的思路清晰,涵盖了对内外两个层面的战略要素的分析,并且架构简单、容易理解,在很多方面能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1]通过SWOT模型对枫桥古镇旅游业的合理分析,可使古镇发挥优势,改善劣势,把握机会,消除威胁,打造具有口碑的古镇旅游,使古镇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一)优势分析1.地理位置优越枫桥古镇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绍兴(原越州)与金华(原婺州)的要塞,有“婺越通衢”之称。

距绍兴市中心28千米,离诸暨市中心20千米,省道经过,交通便利。

2.文化底蕴深厚楓桥古镇是千年古镇,注重学习,不仅学习做人,又要学习谋生。

文人辈出,元代诗画家王冕,元代文学、书法家杨维桢和明末画家陈洪绶被称为“枫桥三贤”,三贤文化也为中国文化史增添了色彩。

“枫桥经验”闻名全国,被写进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3.风景名胜古迹众多建于宋朝的东化城寺塔、风景优美的小天竺、造作精致的枫桥大庙等都是枫桥古镇的风景名胜。

东化城寺塔纯砖的结构和独特的造型,为我国罕见,早在1988年就被列入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中文摘要 (1)关键词 (1)外文摘要 (1)外文关键词 (1)地理位置 (1)景区评价 (1)存在问题及对策 (2)规划立意 (2)景区布局与结构 (3)竖向设计 (4)绿化规划 (5)交通与游览路线规划设计 (5)景观分析 (6)视线分析 (6)景区服务设施规划设计 (6)枫桥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摘要]“苏州城外寒山寺”是一个知名度极高的名胜区。

本设计主要是依托寒山寺及其周边的古寺、古关、古桥、古镇、古民居,用风景园林的规划予以整合,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本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是将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在满足游客领略历史文化的同时,将当代人的科研、教育、游览、启智与山水体验活动等需求结合起来,得以成为一个具有历史文化、美学情趣的游憩综合空间。

[关键词]小桥-流水-人家Design Of Fengqiao Scenic Area[Abstract]Han Shan Temple in Suzhou is a most famous. Through the “ancient temple”, ”ancient gate”,” ancient bridge”, ”ancient town”, ”ancient village”, the design are there things to make a unique planning. The theory of the planning to intends to melt together the nature and the culture. In the meanwhile, the main function of the district is education tour and sightseeing.[Key Words] Xiaoqiao- Liushui- Rengjia1.地理位置枫桥风景名胜区位于苏州市西部,距市中心约3.5公里的古运河畔,东临寒舍别墅区、南至金门路、西至大运河、北至上塘河,自苏州设新区和吴县市撤市建区后,景区已在城区范围之内,地理位置适中,水陆交通方便。

千百年来,枫桥古镇、寒山寺一直是极具特点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在世界上也有广泛影响。

2.景区评价枫桥风景名胜区是以枫桥古镇、古刹寒山寺为主体,枫桥、江村桥铁铃关、古运河等历史文化古迹为其特色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

寒山寺自古以来为吴中名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随着张继“枫桥夜泊”这首千古绝唱,以其钟声诗韵闻名中外,知名度极高,每年除夕,中外游人云集寺内外,聆听钟声,形成特有旅游活动。

两桥景点,横跨枫江两岸枫桥、江村桥,都是历史悠久,造型古朴雅典的名桥。

游人可乘坐画舫穿行桥洞,在河上饱览古桥、古关、古镇、古刹的清幽景色。

铁铃关景点,又称枫桥敌楼,与江枫洲隔岸相对,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为抵制倭寇而建。

平时可登高了望,古代战时可举烟报警,藏年固守。

铁铃关与枫桥相连,刚柔兼济,堪称江南绝景。

枫桥镇景点,古镇具有典型的运河水乡风貌,保持了“家家尽枕河”的景色。

镇中贩贸所集,宴饮场所酒肆茶楼众多,临街枕河,风雅舒适,不仅有各类应时佳酿名肴,而且楼馆内疏泉垒石,妆点书画,以招揽宾客。

江枫洲景点,昔日为有名的西塘,不仅为商贾之集,旧时还有法华庵、听钟桥等胜迹,曾是名人第宅和文人诗酒留连的地方。

西塘西望,则是支硎、天平诸名山。

渔隐小圃景点,原为名园遗址,袁枚等有记“园中有竹柏楼、红蕙山史、枫江草堂、吟晖亭、五砚楼等十六景,但均无遗踪留下。

现与江枫洲景区、寒山别院相连,建成为大型开放性绿地。

3.存在问题及其对策江心岛及古镇内原民房破旧,卫生条件差,缺少绿地的状况。

随着一期整治,友谊公园(渔隐小圃)绿地建设和江枫洲开发,环境质量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是随着建设发展,景区临近运河主航道水质污染仍较严重,地面水质超过Ⅳ类标准,航行中的船舶噪声严重,影响景区宁静气氛。

运河两岸的沙石料装卸码头环境十分脏乱。

游人超容量问题突出,以2002年为例,寒山寺游人达140万人次,而寒山寺可供游览面积仅为0.9万平方米,平均每人只占有9.26平方米(按每年游览时间为360天,游人平均游览2小时计算),大大低于正常的容量标准。

每年元旦,中外游人,聆听钟声,最多时达2万多人,极为拥挤。

高峰和平日旅游不平衡比较严重。

环境质量较差,原江心岛和古镇内住房破旧,卫生条件极差,景区内缺少绿地,上塘河、运河部分沿岸是砂石建材装卸码头,环境脏乱、噪音严重。

景区内旅游服务及基础设施不够齐全,能够全面反映景区历史风貌的景点不多。

随着实施枫桥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应理顺游览交通和管理体制,加强景区周边环境保护,将具有显著特征的枫桥风景名胜区完整的呈现在游人面前。

4.规划立意:小桥-流水-人家苏州在游客心目中留下较为深刻印象的事物(形象感知)江南气候温热,雨量充沛,天然河流、湖泊众多,经济开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优越的自然条件,加上当地民众的努力,六朝末期,江南已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

几世纪来,民众为了交通运输、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开凿许多运河、渠道,贯通天然河,形成大面积、密如蛛网的水道交通网络。

贯穿整个城镇与乡村水路,连同密布的池塘湖泊,形成特有的水乡景色。

苏州河道决定了古民居的布局——以河为界,组成许多大小不一,朝向各异的坊巷民居群落。

其间,座座石桥有机地将两岸连接,使河水畅流,街巷通达,构成河街相映,两岸相亲的水巷环境,平添了许多江南风情。

古运河是枫桥景区的五古之一,是要考虑的重点,因此结合古运河,在其两岸规划设计一组具有苏州风格的建筑群,给游人那种小桥流水人家的体会,同时向游人展示这些日益为人们所淡忘的特色吴文化。

在建筑的设计中主要是对苏州古民居的一种重现以及拓展,将几种特色建筑糅合在一起。

苏州古民居大致的几种形式:一、河街平行,宅在街边,小巷迂回曲折,清流潺潺傍街流淌,沿河垂柳依依,花草诱岸,河上古桥卧波,小舟悠悠,宛如一幅“小浜别脉,旁夹路衢”的临河人家的秀丽画卷。

二、一条小河居中,两岸屋宇连绵,水栈,河埠嵌筑其中,拾级而下,可就水洗涤,可向船家选购蔬菜、鱼虾、鲜果,间有或浑朴、或精巧的廊桥横跨小河,连接两岸人家,这便是苏州著名的水巷。

三、前巷通后巷,几落几进,并围以高墙,形成封闭式的深宅院落。

此种民居,大多辟有备弄,设有天井,筑有门楼,有的庭院住宅还建有小型花园。

园林宅第,居宅豪华,花园中则巧设亭台楼阁,水池假山,花草树木交相辉映,颇有山水之趣。

苏州的街市建筑,多为前店后坊,或前店后宅,下店上宅,可谓“老店旧宅相伴,小桥流水相依,古塔古桥相映,酒肆茶楼相依,吴歌丝竹相闻。

”街边鳞次栉比的茶肆酒楼,南北货铺,“列肆招牌,灿若云锦”,市场上“山海所产之珍奇,外国所通之货贝,四方往来。

然而从表格中可见,苏州最为外人所称道的典型形象已经开始消失,一些重要的吴文化在现在的苏州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给游人。

苏州是传统的水乡古镇,但小桥-流水-人家却没有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被规划的有利点是枫桥、寒山寺的形象感知百分比较高,这样就有利于这些吴文化的推广。

5.景区布局与结构本景区包括入口区在内主要有十个不同的功能区,并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以及周围环境的制约布置这十个不同功能的活动场所。

古运河展示区主要是古运河的一个延伸,在风景区沿古运河的一侧设置了古纤道,并沿途放置了石灯,体现佛教文化气息,同时也使人联想到“渔火”,种植枫杨、红叶李和乌桕等秋景树种,使人联想到“江枫”,综合起来便能够使游人领会到“枫桥夜泊”诗篇的意境,让人们联想到渔火和古运河昔日的繁华。

古运河展示馆是在古镇恢复区,一方面是展示苏州郊区民房的素雅,同时展示从古至今的漕运文化以及古居民的生活方式。

在建筑与空间体现苏州地区传统的宜人尺度,建筑风格是枫桥大街的延续,是以反映文化、商业和旅游性质为主要特征,并具有苏州市郊朴实无华的特点。

佛教文化区是在对听钟文化的一种衍生,主要是寒山寺的一种延伸,在空间上扩展了寒山寺的听钟范围,并且展示了佛教文化,使游客能够在这里对寒山寺以及它的文化有个更深的了解。

休闲商业区则是最能体现规划理念:小桥--流水--人家的景区。

旧时枫桥一带,名人宅第,园圃亭林比户而起,文人雅士在此结社吟诗作画,文化气息浓厚。

古运河两岸规划为展示吴文化的场所。

并根据资料的记载设计了宅院绿化丰富的建筑群。

景区的绿化风格必然与寺庙园林及古典园林有所联系,在树种的选择和配置上重视植物的文化特征和历史性。

在其中不仅可以享受休闲听钟,还可以领略到苏州最具特色的吴文化。

在建筑功能上是以茶室和展厅为主的建筑群,既作为游览活动中一个休息点和赏景点,而本身又是一个被观赏的景点(远处:铁铃关广场上及敌楼和枫桥上的主要景点;近处:江村桥上主要景点,以及何山桥的主要观赏点;古运河上:与游船构成具有动感的景点)。

形式上主要传承了苏州粉墙黛瓦的经典建筑风格,一方面是展示建筑,同时展示一些那时的家具以及生活方式。

并且展现一些苏州越来越不为众人所知的吴文化,可以通过枫桥和寒山寺的在游人中及高的形象感知度来加深人们对小桥-流水-人家的更深的了解。

码头区的设置则是根据苏州近年来水上游览活动的开展而规划设计的,也是古纤道的节点的展示。

田园野趣区和生态丛林区的设置主要是让久居城市的人感受自然田园的气息,使整个景区不至于有过多人文景观而让游人同时感受风景区的自然风光。

入口区的设置中主要考虑到路线的方便性,同时入口处兼顾周围居民的游憩活动。

主要入口去为田园野趣,景区东入口的休闲园,既是枫桥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除用于听钟以外,兼顾城乡居民的日常游憩活动需要,设置了青少年和儿童活动场所,是面向城市居民和广大游客的开放式休闲中心,重在园林艺术与自然情趣和相关人文的巧妙结合。

在竖向设计上进行了微地形的处理,是这个局部小园生动活泼,同时解决了靠围墙的死角问题,溪水处理曲折活泼,并结合植物、广场的设置,巧妙的契合,给广大的青少年以及儿童、老人提供了一块安逸、充满趣味的场所。

墙边大量植物的种植可以有效的阻隔一部分噪音,营造一个充满生机的空间该局部小园在植物配置上采用了较多品种的色叶树,以栽植秋景树种为主。

并大量种植香花植物,在活动场所部分考虑到了种植植物的安全性问题,树种搭配上形成活泼、欢快的气氛,满足青少年和儿童活动的需要。

在以植物造景,取得幽静的环境,突出自然野趣的同时在跌水以及广场部分都考虑到了打破单一和守旧的手法,运用了一系列的造园手法以丰富园景。

与此同时还在作为障景的是墙上作一些浮雕装饰并同时起到科普教育的作用。

6.竖向设计各年不同水位年份统计表本地块竖向设计主要是结合了运河的水位而设计改造地形的,根据运河近30年的水位统计表,我们可以看到,运河最高水位达到了拉4.47m,最低水位则只有2.44m,相差了2.07m.而到运河常水位也只有2.82m,与最高水位相差也有1.65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