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选择_人生故事
人生而平等——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4、思想主张:逻各斯(最高理性) 人人与生俱来带有理性 人人生而平等 5、历史作用:
人生而平等 1)第一次系统论述____________ 理论。 人生而平等 天赋人权 2)第一次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这
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巩固:下列关于斯多亚学派“理性” 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A、人人生来平等 B、理性是统治一切自然形态本源 的实体和动力 C、人产生于最高的理性---逻各斯 D、其核心是指重视人的价值,崇尚 人性
巩固:下列关于苏格拉底及其思想 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强调人类理性 B、主张承认绝对权威 C、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 我” D、被当作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先 驱
巩固:下列属于苏格拉底的名言是: A、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 他人相同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D、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苏格拉底
1)他是雅典人,是人类
思想史上具有极高名望的 人物之一。
“哲学的创造者”、 2)马克思称他为“智慧”的化身。 ________ 全希腊最富有 3)德尔菲神谕说他是_____ 智慧的人。
4)主要研究
道德哲学 _____。
“认识你自己”
①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认识: ②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③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就是认识做人的道理, ④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 是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思考,体现 ⑤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 了对理性的尊崇、对思想自由的追求 ⑥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⑦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 和道德的重视,丰富了人文主义的内 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涵。 ⑧人总是追求幸福的。而美德归根结底会给人 带来好处,邪恶则总会给人带来坏处 。
苏格拉底哲理故事人生处处是风景

苏格拉底哲理故事人生处处是风景
我们生活的每天都应该珍惜,不管是快乐还是不快乐,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应当欣赏人生的每一个细节。
面分享一个故事:
苏格拉底相约拉克苏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浏览一座大山。
据说,那里风景如画,人们到了那里,会产生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许多年以后,两人相遇了。
他们都发现,那座大山太遥远太遥远。
他们就是走一辈子,也不可能到达那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拉克苏颓丧地说:“我竭尽全力奔跑过来,结果什么都不能看到,太叫人伤心了!”
苏格拉底掸了掸长袍上的灰尘说:“这一路有许许多多美妙的风景,难道你都没有注意到?”
拉克苏一脸的尴尬:“我只顾朝着遥远的目标奔跑,哪有心思欣赏沿途的风景啊!”
“那就太遗憾了。
”苏格拉底说,“当我们追求一个遥远的目标时,切莫忘记,旅途处处有美景!”
人生感悟:珍惜眼前的美好,看看我们的人生不也是一次回不了头的旅行吗?在这唯一的旅途中,我们应该珍惜时时刻刻的点滴时间,活好每一天,把握住美好的逝水流年,及时采撷感性的花朵,欣赏身边美好的一切,切记不可只望着遥远的目标,而忽视
了眼前的美景和快乐时光。
到那时我们再抱怨我们为了目标而失去以前的快乐,就像拉克苏说的“我只顾朝着遥远的目标奔跑,哪有心思欣赏沿途的风景啊!”那你就太遗憾了,人生只有一次,世上没有时光倒流的机会,也没有后悔药。
看了这个故事,从今天开始,我们为目标奋进的同时,也留出时间留意欣赏人生的每一个风景。
不能回头摘苹果故事

不能回头摘苹果故事
从前,几个学生向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请教关于人生的真谛。
苏格拉底二话没说,就把他们带到一片苹果林里。
这正是苹果成熟的时节,树枝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
这时,苏格拉底吩咐说:“你们各顺着一行苹果树,从这头一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个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苹果。
不能回头,不许作第二次选择。
”
听老师说完,学生们就出发了。
在穿过苹果林的过程中,他们都认真细致地挑选着最好的果实。
等学生们走到苹果林的另一端时,苏格拉底早已在那儿等着他们了,他笑着问学生:“你们是否都挑选了自己最满意的果子了?”
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回答。
苏格拉底见状,又问:“怎么啦,你们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吗?”
“老师,让我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刚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苹果,但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
当我走到果林的尽头时,才发现第一次看到的那个苹果就是最大最好的。
”
另一学生紧接着说:“我和他们恰好相反。
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个我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
可是后来我发现,苹果林里比我摘下的这个更大更好的苹果多的是。
不知老师能否让我再选择一次?”
“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学生不约而同地请求。
苏格拉底笑了笑,然后坚定地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对学生们说:“孩子们,人生也是如此,没有第二次选择。
”。
历史故事苏格拉底之死

历史故事苏格拉底之死在古希腊哲学史上,苏格拉底是一位伟大而且颇具争议性的哲学家。
他以让人们思考人生的价值和道德伦理而闻名,然而,他的思想和教导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
苏格拉底之死成为了一个充满戏剧性和意义深远的历史故事,它不仅仅是一个哲学家的悲剧,更是对言论自由和个人思想的重要警示。
苏格拉底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雅典。
他并没有留下任何文字,因此我们对他的了解主要来自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克里托的记录。
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被称为“苏格拉底式对话”,他通过对问题的追问和质疑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真理。
然而,苏格拉底的批判性思维和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引起了当时政治和宗教领导层的不满。
他被指控败坏青年人的思想,亵渎神明,并传播异端邪说。
虽然苏格拉底声称自己只是在追求真理和帮助人们认清自己的无知,但这并没有得到法庭的宽恕。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城邦的法庭判处死刑。
他可以选择流亡,或者接受其他惩罚,但他拒绝了这些选择。
他坚信,自己的使命是让人们思考和追求真理,即使这意味着牺牲自己的生命。
据记录,苏格拉底在死刑执行前的最后一天,与他的朋友们在狱中度过了一个长夜。
他们谈论着生命和死亡的意义,讨论着苏格拉底的理念和他们对他的敬仰。
苏格拉底继续表达了他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并鼓励他的朋友们继续思考和探索。
第二天,苏格拉底被带到公众议会,他冷静地接受了死刑的执行。
他喝下了毒药,他的朋友们目睹着他慢慢离世。
苏格拉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表现出了无比的勇气和从容,他告诉自己的学生们要继续追求真理,即使没有他的引导。
苏格拉底之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成为了一个英雄和先知,他的理念和教导在古希腊哲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他的死亡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的思考。
苏格拉底的死刑判决引发了一场反思,人们开始质疑当时政府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数年后,雅典的民主政治体制崩溃,它被一个血腥的独裁统治所取代。
苏格拉底的死亡成为了政治腐败和独裁统治的象征,他的智慧和勇气启发了许多后来的哲学家和革命者。
苏格拉底识人_人生故事

苏格拉底识人
一次,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对老师说:“东格拉底这人很不怎么样!”苏格拉底问:“这话怎么说?”
柏拉图说:“他老是挑剔你的学说,并且不喜欢你的扁鼻子。
”
苏格拉底笑了笑,缓缓地说:“可我倒觉得,他这人很不错。
”
柏拉图问:“你怎么会这样认为呢?”
苏格拉底说:“他对他的母亲很孝顺,每天都照顾得非常周到;他对他的老师十分尊敬,从来没有对老师不恭的行为;他对朋友们很真诚,常常当面指出别人的弱点,帮助改正;他对孩子很友善,经常和孩子们在一起做游戏;他对穷人富有同情和怜悯之心,有一次,我亲眼看见他搜出身上最后一个铜板,丢进了乞丐的帽子里。
”
“但是,他对你却不那么尊敬呀!”柏拉图说。
“孩子,问题就在这里,”苏格拉底站起身来,慈爱地抚摸着柏拉图的肩头,说道,“一个人如果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看待别人,常常会
把人看错。
所以,我看人,从来不看他对我如何,而看他对待别人如何。
”。
苏格拉底麦穗的故事启示

苏格拉底麦穗的故事启示在古希腊,有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他用一个关于麦穗的故事,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据说,有一天,苏格拉底带着他的学生们来到一片麦田前,对他们说:“你们从这块麦田的这头走到那头,只许前进,不许后退,每人摘一株最大最好的麦穗,但是只能摘一次。
”学生们听了老师的话,纷纷走进麦田。
第一个学生走进麦田后,很快就看到了一株大麦穗,他高兴地摘下了它。
然而,当他继续往前走时,却发现后面还有许多更大更好的麦穗,但他已经没有机会再选择了。
第二个学生走进麦田后,一直在左顾右盼,总想着后面会有更好的麦穗,结果走到了麦田的尽头,却依然没有摘下一株麦穗。
第三个学生则是先仔细观察了麦田的整体情况,在心中大致有了一个判断,然后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寻找麦穗。
当他看到一株符合自己心中标准的麦穗时,毫不犹豫地摘下了它。
虽然他之后也看到了一些看起来更好的麦穗,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他知道这是在规则之下自己所能做出的最好的选择。
当学生们从麦田中走出来后,苏格拉底问他们:“你们都摘到自己满意的麦穗了吗?”第一个学生懊悔地说:“我刚走进麦田就匆忙摘下了一株麦穗,后面看到更好的,却无法再选择了。
”第二个学生则沮丧地说:“我一直在寻找最大最好的麦穗,结果走到尽头也没有找到,空手而归。
”只有第三个学生满意地说:“我按照自己的判断摘下了一株麦穗,虽然可能不是最大最好的,但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这个故事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它告诉我们在面对人生中的各种选择时,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首先,它让我们明白,机会稍纵即逝。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机会,就像麦田里的麦穗一样。
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抓住,可能就会错失良机。
第一个学生就是因为没有把握住最初的机会,导致后面只能后悔。
这提醒我们,当机会来临时,要果断地做出决策,不要犹豫不决,否则可能会让机会白白溜走。
其次,这个故事也告诫我们不要过于贪心。
第二个学生一心想要找到最大最好的麦穗,结果却什么都没有得到。
苏格拉底苹果园的故事

苏格拉底苹果园的故事
苏格拉底带着一群学生来到一片苹果园,他们被要求从果园的一头走到另一头,每人挑选一只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苹果。
但规定是不许走回头路,也不许选择两次。
一个学生刚走进果园就遇到了一只又大又好的苹果,但他没有摘下。
他想等着摘更好的苹果,可后来再也没有找到比它更好的苹果。
而另一个学生刚刚走进果园就摘下了一个自己认为最好的苹果,但后来他又遇到一个更大更好的苹果,他却后悔了。
最终,所有的学生都没有摘到最好的苹果。
这个故事寓意着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复的选择。
在面对人生中的选择时,我们需要郑重对待,尽量做出最好的选择,但也要接受无法改变的遗憾。
高考积累作文素材

高考积累作文素材•相关推荐2022高考积累作文素材(精选15篇)在日常的学习中,是不是经常因为写作文而头疼?这个时候,作文素材就派上用场了!那么问题来了,你知道哪些作文素材是真正有用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2高考积累作文素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积累作文素材篇12021年2月,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现场视频公开,视频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某边防团团长祁发宝面对数倍外军张开双臂阻拦的背影,令无数网友感动落泪。
在这场冲突中,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4人不幸在战斗和营救战友的过程中牺牲,其中最小的陈祥榕才19岁。
在肖思远的战地日记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这是陈祥榕写下的战斗口号,他用生命践行了这句话。
2020年底,这个团服役期满的战士全部主动申请留队,继续在英雄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战斗。
战士付忠义说:“经历了去年的边防斗争,我更加认清了边防军人的价值。
边关虽苦,但总要有人守。
只要边防一天需要,我就一天不走。
”高考积累作文素材篇2“为国家苦行,为科学先行,穿山跨海,经天纬地,你们的身影,是插在大地上的猎猎风旗。
”这是2021年2月17日,《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给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的颁奖辞。
这支被习惯称为“国测一大队”的队伍创建于1954年。
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国民经济发展亟须测绘数据,国测一大队承担的测绘任务大多位于高寒缺氧、物资匮乏、交通和信息极差的生命禁区。
2020年5月,国测一大队第7次测量珠峰高度——8848.86米。
这是最新测定的珠峰高程,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测绘科技的巨大成就。
67年来,国测一大队两下南极,7测珠峰,39次进驻内蒙古荒原,52次深入高原无人区,52次踏入沙漠腹地,先后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建设、全国天文主点联测、国家天文大地网测量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测绘项目。
他们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用血汗乃至生命绘出祖国的壮美蓝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格拉底——选择
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
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让他们走田埂,只许前进,且仅给一次机会,要求是选摘一个最好最大的穗。
第一个弟子没走几步,就看见一个又大又漂亮的穗,高兴地摘下了。
但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的那个大,但他已经没有了机会,只得遗憾地走完全程。
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边还有更好的。
可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
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边两个的教训。
当他走过全程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个美丽的穗。
虽说,这穗不一定是田里最好最大的一个,但对他来说已经是心满意
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