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露天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合集下载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建平县隆新矿业有限公司卧龙岗铁矿露天地下开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建平县隆新矿业有限公司卧龙岗铁矿露天地下开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建平县隆新矿业有限公司卧龙岗铁矿露天/地下开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6.09.08•【字号】辽环函〔2016〕236号•【施行日期】2016.09.08•【效力等级】地方行政许可批复•【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建平县隆新矿业有限公司卧龙岗铁矿露天/地下开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建平县隆新矿业有限公司:你公司《建平县隆新矿业有限公司卧龙岗铁矿露天/地下开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收悉,经我厅建设项目审查委员会2016年第6次会议审查,现批复如下:一、本项目位于朝阳市建平县富山街道,为改扩建项目,开采矿种为铁矿。

本项目对现有矿区进行平面和深部扩界,扩界后矿区面积0.9302平方千米,开采深度为532米至203米。

扩建后矿区范围内包括三个系统,系统一为地下开采,占地面积0.0293平方千米,开采深度528米至360米,设计开采储量为16.184万吨;系统二为地下开采,占地面积0.3441平方千米,开采深度515米至203米,设计储量135.344万吨;系统三为露天开采,占地面积0.1637平方千米,开采深度520米至420米,设计开采储量为25.281万吨。

本项目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分别采用浅孔留矿采矿法、全境界分层开采法进行开采,产品为原矿石,设计规模为15万吨/年,服务期限12.09年。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主井及其配套工程、新建破碎站及其配套工程等。

项目总投资1731.2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363.41万元。

该工程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建平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17过渡篇)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其审查意见。

在全面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生态保护及污染防治措施前提下,我厅同意你公司按照报告书中所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工艺、地点和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某石灰岩露天开采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剖析

某石灰岩露天开采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剖析

某石灰岩露天开采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剖析一、概述石灰岩露天开采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是对该矿山开采过程中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各种影响进行评估和评价的报告。

以下对该报告进行剖析。

二、评估内容1.地质地形影响:由于该矿山位于山区,对地质地形的开采将会引起地表塌陷、裂缝等现象,可能对周边地区造成安全隐患。

2.水资源影响:石灰岩开采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对当地水资源的使用和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开采过程中需要建设水库、水渠等设施,对水资源的调配和水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压力。

3.噪音和振动影响:开采过程中使用爆破、挖掘机械等设备会产生噪音和振动,对周边居民和野生动物造成干扰和不适,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影响。

4.空气质量影响: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灰尘和有害气体,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并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等健康问题。

5.生态环境影响:石灰岩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环境构成物,矿山开采会破坏原生态环境,对当地植被和野生动植物造成一定破坏。

三、评估方法1.野外调查:通过对矿山周边地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地理环境、生物群落、水资源等情况,收集背景资料。

2.参考资料:查阅相关文献、法规和规范,了解相关环境标准和要求。

3.数据采集:采集地质、水文、生态等方面的数据,包括水质、噪音、气象等。

4.数学模型:使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模拟不同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5.风险评价:根据环境评价结果,对各种影响进行定量评估,评估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风险程度。

四、结论和建议1.结论:根据评估结果,得出矿山开采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和风险程度,以及可能引发的问题和潜在的安全隐患。

2.建议:基于评估结果,提出一系列环境保护和治理建议,包括改善矿山开采工艺、采取环境控制措施、做好环境监测和监管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风险。

综上所述,石灰岩露天开采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报告通过对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提出了改善和减少影响的建议,为相关部门和企业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以确保矿山开采活动对环境的最小化影响。

露天采矿节能报告

露天采矿节能报告

露天采矿节能报告1. 引言随着全球资源的消耗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节能成为了各个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而其中的露天采矿行业由于其高能耗和对环境的巨大影响,成为了节能改造的重点领域之一。

本报告将就露天采矿节能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些有效的节能措施,以期为露天采矿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2. 露天采矿节能现状分析露天采矿作为一种常见的矿石开采方式,其特点是在露天施工场地直接进行矿石的开采和运输。

然而,这种方式存在着显著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

主要原因包括:•露天采矿中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如挖掘机、运输车等,这些设备运行时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导致能源浪费和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露天采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矿渣和废弃物,这些废弃物的处理和清理也消耗大量的能源;•露天采矿区域往往存在复杂的地质条件和环境问题,这对设备的工作效率和能源消耗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综上所述,露天采矿业作为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在节能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3. 露天采矿节能措施为了解决露天采矿行业面临的节能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有效的节能措施:3.1. 引进节能设备可以利用先进的节能设备来替代传统能耗较高的设备。

比如,采用新型的挖掘机、装载机等设备,其动力系统采用电力或混合动力,可以显著减少能源的消耗。

同时,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来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力消耗。

3.2. 优化工艺流程通过优化露天采矿的工艺流程,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比如,在运输和堆放矿石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智能化的输送系统和堆放设施,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土地的占用。

3.3. 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露天采矿的设备利用率较低,这导致了能源的浪费。

可以通过合理的设备调度和维护管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同时,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进行维修和保养,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寿命。

3.4. 推广绿色采矿技术推广绿色采矿技术是实现露天采矿节能和环保的重要途径之一。

某矿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某矿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某矿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某矿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一、简介某矿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矿山采矿的企业,位于山西省,该公司计划在该地区建设用于开采矿石的设施。

为确保该项目的环境安全和可持续经营,该公司制定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解决方案的提出。

二、项目介绍及矿床分析该项目将采矿场扩大到200亩,矿床的开采深度将达到1200米,开采的物质主要是铁矿石和黄金。

根据矿床的分析,该地区存在大量的绿色岩石和铁矿石,黄金的品位也较高,因此该项目的可行性较高。

三、环境影响评估1.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该项目将对局部区域造成一定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

项目区域内的林地将被清除,土地表面将被铺设道路、建设矿口、开采区和尾矿堆放区。

这些变化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解决方案:该公司将对矿区内的植被进行保护和监测,并在矿区内进行定期的植被复垦和种植工作。

同时,该公司将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在尾矿堆放区等地进行植被修复和水资源利用。

2. 噪声污染开采矿石过程中将产生噪声,对周边居民和野生动物造成干扰。

该项目的噪声污染主要来自爆破、挖掘机械和运输车辆等。

解决方案:该公司将开展噪声管理计划,采用降噪罩等技术减少噪声污染。

同时,该公司将在矿区附近种植绿化带,减少噪声传播。

3. 地面振动矿山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地面振动,对周边建筑物造成危害,甚至影响地下水系统的稳定性。

解决方案:该公司将进行振动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采取措施减少地面振动。

该公司还将在矿区附近建设减振构造,保障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4. 野生动植物生存矿区的建设和开采过程将影响周边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这些动植物有可能被赶出矿区,影响生态平衡。

解决方案:该公司将进行野生动植物调查和监测。

对于因采矿而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该公司将采用生态修复等技术进行恢复,并对野生动植物进行生态保护。

四、社会影响评估1. 就业机会矿业开采过程将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对当地居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黔西鑫黔煤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报告书

黔西鑫黔煤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报告书

黄平县重安镇强民铁矿15万t/a(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云南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设计院2014年6月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1建设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1)项目名称:黄平县重安镇强民铁矿15万t/a(新建);(2)建设单位:黄平县重安镇强民铁矿;(3)建设规模:15万t/a;(4)建设地点:黄平县重安镇;(5)建设性质:新建;(6)服务年限:11a;(7)项目投资:总投资986.01万元。

1.2工程简况矿区位于黄平县南侧约17km,属黄平县重安镇所辖,有约3km简易公路与凯里-黄平县级公路相连接,直达矿区,交通方便。

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07°54′00″-107°56′00″,北纬26°47′00″—26°48′00″。

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开采矿种为铁矿,生产规模为15万t/a。

矿山工程总投资986。

01万元,吨矿投资65。

73元。

矿山采用露天+井下开采,本次评价仅针对露采进行,强民铁矿有2个矿体,即Ⅰ矿体、Ⅱ矿体.矿山露采部分保有资源量142.77万t,露采设计可采储量118.29万t。

矿山采用露开采,开采规模为15万t/a,服务年限7.9a。

在矿区中西部设置工业场地。

本矿山主要采用自上而下分层式的开采方式,表土剥离和爆破后挖机开采,装载机装载,汽车运输,采下的矿岩由上而下,利用装载机装车,采用中深孔爆破,矿体间的开采顺序为:Ⅰ矿体→Ⅱ矿体.本项目的地面设施包括工业场地、露天采场、废土石堆场、表土堆场、附属系统(含连接道路)等,项目总占地22。

87hm2,全为新增占地,占地未涉及基本农田;场地建设以及露采区域均不涉及搬迁户。

矿山生活用水水源:来自矿区内的S1泉点,与居民点未出现任何饮水纠纷,项目取水量仅为3.25m3/d。

生产用水水源:利用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和采场积水复用,不足部分初步考虑由S1泉点补充和关门小溪取水。

矿山生产运营期间用电进行供热,不设置供暖锅炉。

晋城某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_secret

晋城某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_secret

山西某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某矿井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目录前言 (1)1环境影响评价原则 (3)1.1评价目的及指导思想 (3)1.2评价标准 (4)1.3评价工作等级、范围与重点 (8)1.4环境保护目标 (8)2项目概况与主要建设内容 (10)3 主要污染源与污染物排放状况 (18)3.1大气污染源与污染物排放状况(见表3-1) (18)3.2水污染源与污染物排放状况(见表3-2及表3-3) (20)3.3噪声和固体废物污染源与污染物排放状况(见表3-4和表3-5) (22)4项目环境影响分析 (24)4.1生态 (24)4.2地下水 (29)4.3地表水 (31)4.4环境空气 (31)4.5噪声 (32)4.6固体废物 (33)4.7铁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34)4.8环境风险 (35)4.9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35)5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 (37)6结论与建议 (39)前言某矿井原名为王台铺矿赵庄井,位于山西省高平市赵庄乡境内,南距高平市17km,北距长治市45km,行政区划属高平市寺庄镇管辖。

该矿由山西某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某煤业集团)投资建设。

某煤业集团是我国主要优质无烟煤生产基地,分老区(东区)及新区(西区)两部分,总建设规模为26.10Mt/a。

老区(东区)包括凤凰山、王台铺、古书院三个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10Mt/a,经过40余年的开采,特别是近15年来,由于乡镇煤矿非法越界开采,对资源侵占破坏以及村庄扩大、地面建筑设施增多、三下压煤随之增加等原因,造成现有生产区的储量急剧减少。

东区现生产矿井3号煤层的储量已所剩无几,特别是王台铺矿2003年3号煤资源已全部枯竭,古书院矿和凤凰山矿3号煤层资源也面临枯竭,其它煤层由于硫分高,不符合国家开采技术政策,暂时不能开采。

为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某煤业集团的经济效益,必须进行新井建设或对现有矿井进行改造。

某矿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某矿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某矿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某矿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一、项目背景某矿业有限公司于2015年成立,是一家集矿业开发、选矿、矿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公司旗下有多个矿山,其中最大的一座矿山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为了更好地挖掘和利用这些煤炭资源,公司决定对该矿山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开采和建设项目。

二、项目内容该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新建一座煤炭开采井和运输系统。

在煤炭开采井深处,将会架设一个系统,与矿井相连接,将煤炭通过输送带和铁路运送到附近的工厂,最终加工为各种煤制品。

2.建设新的矸石堆存场。

施工过程中需要移动大量的矸石,为避免过度压实和塌方,必须建造一个堆置区。

3.建设新的斜坡道。

施工期间需要建设新的斜坡道,以便运送设备和工人进出开采现场。

三、环境影响分析1.水资源影响矿山开采过程中会出现大量废水,如果不适当处理会严重影响附近的水资源。

因此,本项目将采取适当的措施,包括建设排放系统和处理系统,以保护周边水资源的安全。

2.土地资源影响建设期间,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包括路基、堆置区、修建斜坡道等,可能会影响当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庄稼生产和乡村的自然景观,但是施工后土地资源将恢复原貌。

3.气候影响开采矿山过程中,会有煤尘、噪声和振动等污染,对周边环境和周边居民造成气候影响。

因此,公司将采取各种适当的措施来减少这种影响。

比如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装备一定数量的除尘设备,同时对煤场周边居民居住环境进行改善,包括降低噪声和振动、改善生产设备等。

四、环境保护措施针对环境影响,在项目建设中,某矿业有限公司将采取如下环境保护措施:1.采用先进的煤尘治理技术和除尘设备,保证整个开采过程的环保要求。

2.采用现代的环保工艺和设备,确保整个建设过程的环保要求,并严格监督和检查建设现场的环境治理工作。

3.开展环境影响评估及监测,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测、评估和报告,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4.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并与当地政府部门和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共同推动环境保护工作。

xxx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xxx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目录前言 (1)一、任务由来 (1)二、目的任务 (1)三、评估依据 (2)第一章矿山建设概况与矿山工程分析 (3)一、矿山建设概况 (3)二、矿山工程分析 (6)第二章评估工作概述 (10)一、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10)二、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13)三、评估级别与评估区范围 (13)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条件 (15)一、气象、水文 (15)二、地形地貌 (16)三、地层岩性 (16)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19)五、工程地质条件 (21)六、水文地质条件 (24)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28)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 (29)一、评估内容、评估影响因素选取与评估方法 (29)二、现状评估结果 (29)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 (34)一、评估内容、评估影响因素选取与评估方法 (34)二、预测评估结果 (34)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估 (49)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特征 (49)二、评估原则与评估指标的确定 (50)三、综合评估结果 (51)四、矿山选址、规划布局方案优化建议 (54)五、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经济损益评估 (55)第七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对策 (58)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原则 (58)二、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对策 (58)三、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 (61)四、采空地面塌陷监测方案 (62)第八章结论与建议 (64)一、结论 (64)二、建议 (66)主要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照片 (67)前言一、任务由来XXXX市xx炭工业经建国后数十年的开发建设,已具有相当规模和基础,市域内现有xxx矿业集团所属的xxx河、xxx村、xxx村、xxx村、xxx村等大型、特大型xx矿5座,但随着华东地区、XXXX省及xxxxx 化盐化一体化工程对xx炭资源的需求,现有xx矿生产规模仍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有必要建设更多的新矿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铧尖露天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 本)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 2008年10月

1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概况 1.1 自然环境概况 1.1.1 地形地貌 铧尖露天煤矿行政区划隶属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准格尔召镇,矿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南部,区域性地表分水岭 “东胜梁”的南侧,属黄土高原地带。矿田北部边界距“东胜梁”约10 km,矿田内地形总体趋势是北部高、南部低,最高点位于矿田西北角的边界附近,海拔标高为1430.2m,最低点位于矿田南部勃牛川内,海拔标高为1279m。最大地形相对高差为151.2m;一般地形海拔标高在1325~1400m 之间,一般地形相对高差为75m 左右。 矿田属高原侵蚀性丘陵地貌,大部分地区为低矮山丘,基岩(延安组J2y)大面积出露,植被稀疏,为半荒漠地区。 矿田内沟谷发育,将矿田分割得支离破碎。一般季节干涸无水,丰雨季节大气降水在地表形成迳流后流入沟谷,这些溪流或洪流具有历时短、流量较大的特点。暴雨时勃牛川在矿田西南部由西北向东南穿过矿田,店沟、黑桥沟分别在矿田的中部及东部由北向南汇入勃牛川,通过陕西省境内的窟野河,最终注入黄河。 1.1.2 气候特征 本区属干燥的半沙漠高原大陆性气候,冬寒时间长,夏热时间短,秋季凉爽多雨,春季风沙较大。年降雨量少,蒸发量大,霜冻期较长。据准格尔旗气象局提供的气象资料,最高气温36.6℃,最低气温-27.9℃。降雨多集中在7、8、9 三个月,年降水量194.7-531.6mm,平均357.3mm; 年蒸发量2297.4-2833.7mm,平均2457.4mm,是降水量的5-11 倍。结冰期一般为10月初至次年4月底,冰冻期长达半年之久,最大冻土深度1.71m。矿田内夏季风小,一般为2-3 级;春冬两季风力较大,常在4级以上,最大可达10级。风向多为西北风,最大风速可达24 m/s。

1.1.3 地质灾害 据调查,矿田内从未发生过较大的破坏性地震,亦无泥石流、滑坡及塌陷等不良地质灾害发生。根据内蒙古地震烈度划分,本区抗震烈度为6度。

1.2 社会环境概况 铧尖露天煤矿所在的准格尔召镇地处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东胜区三交之界,由原准格尔召乡、神山镇两乡镇管辖的行政区域整建制合并而成。包府复线纵贯南北,包神铁路侧西而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准格尔召镇总面积471.83km2,总人口10217人,3402户,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镇人民政府设在原神山镇政府所在地。村民以从事农业、牧业、养殖业为主,其中从事第一产业4409人,第二产业821人,第三产业1063人。 由于准格尔召距东胜区较近,近几年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周围投资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道路交通、电力设施已初具规模,部分居民开办乡镇企业,经济收入比较可观,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目前,所有行政村均通电、通邮,绝大部分村庄通电话、公路,有5个村接入自来水。准格尔召镇现有耕地4254公顷,其中水浇地595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3322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13980千瓦,大小畜2.7万头(只)。粮食总产量6918t,农民人均纯收入4197元,镇财政收入969万元。 镇内保存有鄂尔多斯地区最大的召庙群,准格尔召宝堂寺是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准格尔旗西部、东胜区东南39公里处,位于本项目西南矿田境界20km。召庙群地处项目区主导风向上风向,项目开发不会对其产生影响。

1.3环境敏感因素分析 根据现场调查,评价区内没有铁路、公路、水库、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及国家珍稀动植物,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矿田范围内及矿生产附属设施附近的14个村庄的村民和耕地。最终确定的环境敏感区域及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3-1。 表1-3-1 评价区环境敏感区域及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要素 环境敏感点 临近距离

与规模 保护目标

生态环境 分类 特征

植被及土地资源 项目所在地生态功能区划为准格尔旗黄土丘陵沟壑区农田、草原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主要保护目标为129.48km2的草地, 7.27km2的耕地 使农田和草原的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并逐步补偿和恢复 草原和耕地 村庄 村庄名称 户数 人口 保护居民生活质量不受影响 铧尖 12 42 黑桥沟 10 32 杜家渠 2 7 阎家圪堵 2 9 补花沟 2 9 苏家坡 7 25 武家渠 10 36 王家塔 4 14 尚家沟 3 11 白家塔 3 10 韩家坡 5 17 韩家塔 4 14 张家渠 8 26 杨磨塔 12 42

地表水环境 勃牛川 勃牛川地表水体环境功能区划为Ⅲ类水体功能 保护勃牛川雨季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Ⅲ类标准

地下水环境 地下水资源 地下潜水 保护潜水资源 环境空气 村庄 杜家渠、阎家圪堵分别位于工业场地、外排土场下风向 保证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类区要求;

声环境 村庄 阎家圪堵、补花沟和张家渠在露天矿噪声影响范围内 保证采场、排土场、工业场地作业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

2 项目概况 2.1 项目名称、建设规模、地点、投资及建设性质 项目名称:内蒙古北联电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铧尖露天煤矿 建设规模及目标:设计生产能力3Mt/a,计划2009年投产。 建设性质:新建工程 建设地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准格尔召镇,位于东胜煤田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7′00″~110°23′30″,北纬: 39°41′45″~ 39°46′30″。 总投资:92605.12万元。

2.2 项目组成及总平面布置 本项目由采掘场、外排土场、地面生产系统、工业场地、组装场地、爆破器材库、油库及加油站所组成,占地面积见表2-2-1。 表2-2-1 铧尖露天矿占地面积一览表 项 目 占地面积(hm2) 采 掘 场 61.21 排 土 场 119.94 工业场地 8.52 组 装 场 2.00 加 油 站 0.80 爆破器材库 2.50 总 计 194.97

2.2 服务年限与工作制度 铧尖露天煤矿工作制度为每年330d,每天工作 3 班,每班工作 8h连续作业。 可采储量132.92Mt,设计储量备用系数为 1.1,设计服务年限40.3a。 露天矿建设工期为 12 个月。 露天矿达产后全矿在籍人数466人,全员效率25.90t/工·日。

3 矿区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1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评价区共有草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林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沙地生态系统和村庄矿区生态系统六种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由本氏针茅、克氏针茅、百里香、达乌里胡枝子等组成,为评价区最大的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主要由糜黍、谷子、玉米、土豆为主,在矿田范围内零星分布;其它生态系统分布面积相对较小。 评价区常见的哺乳动物主要有:沙狐、獾、蒙古兔、酚鼠、仓鼠、和小家鼠。通过调查共发现鸟类48种,分11目、24种,其中雀形目种种类最多计有21种,其次是雁形目4种,鸻形目4种、隼形目4种、鸡形目4种。由于项目区分布在草原带,因此,草原带的动物种类基本上代表了项目区的动物种类。 评价区共有五个土类,八个土壤亚类,地带性土壤为栗钙土亚类,并与黄绵土交错分布。在河谷阶地和丘间洼地,以及极度侵蚀的沟坡,主要分布有草甸土和粗骨栗钙土。 矿区处于黄土丘陵沟壑区,评价区域范围内土壤侵蚀的特点是以水蚀为主,风蚀为辅,属于极强度侵蚀区。 评价区生态环境质量EI为49.74,评价区域内草地拼块占有较大的优势,草地为评价区的模地。虽然区域内自然体系仍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和受干扰以后的恢复能力,但随着人类活动和开发的加大,区域生态系统存在向低级别生态系统演变的趋势。

3.2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铧尖矿田内除散布零星村庄外,无工业企业。矿田外西侧分布永利、和泰、三鼎石等地方小煤矿及砂石厂。此外无其它工业企业,各地方煤矿多无采暖设施,没有燃煤污染。本次环评监测委托鄂尔多斯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08年9月进行。结果表明,SO2、NO2小时浓度、日均浓度均不超标,PM10、TSP日均浓度各监测点均有超标现象,超标率20%~40%。说明评价区空气污染较轻,植被稀少、气候干燥引起的地表扬尘是造成本次监测结果超标的主要原因。

3.3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矿田范围内沟谷一般情况下干涸无水,形成散居村户的乡路,仅在丰雨季节产生短暂的溪流或洪流。黑桥沟自露天矿工业场地至勃牛川入口处约10km,勃牛川由西北向东南汇入陕西省境内的窟野河,最终注入黄河。本次地表水现状监测为雨后第二、第三天。监测结果表明,勃牛川地表水水质优良,各项水质指标均满足《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多项水质指标均低于检出限。且勃牛川在黑桥沟入口上下游水质相同,表明期间无污水混入。

3.4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目前, 区内居民用水多采用在地势较低的沟谷地段分散打井的方式取用地下水,取水量较小。本次环评委托鄂尔多斯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区内可采典型水样进行了现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区内地下水水质良好,不存在超标现象,各项水质指标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

3.5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本次噪声监测共布设13个噪声监测点,分别为工业场地四周、排土场四周、采场四周、道路及噪声敏感点闰家圪堵和补花沟。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昼夜间噪声监测结果均符合相应的标准限值要求,未见超标现象。区域内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4 矿区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