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细则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方案精选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方案精选一、前言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全面推进,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义务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国家决定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
本文就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目标、内容、实施计划和监测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目标1. 综合评估教育质量:通过监测,全面评估我国义务教育的整体质量,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为质量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2. 提升教育水平:通过监测结果,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推动教育政策的改进和实施,不断提升我国义务教育水平。
3. 促进教学改革:结合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及时发现和总结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和问题,为各地各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三、内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学生学业水平测试:通过考核学生的学业水平,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能力和素养的发展水平。
2. 教师教育培训评估: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进行培训成果评估,检查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
3. 学校教育质量评估:对学校的办学质量进行评估,包括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校园环境等方面的考核。
4. 教学资源评估:对教学资源的配置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教材、教具、实验仪器和设施等方面的检查。
5.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教师和家长对教育质量的感受和需求,为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四、实施计划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实施计划如下:1. 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设立专门的监测团队和工作小组,明确责任和工作分工。
2. 监测计划制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全国范围内的监测计划,明确监测的时间节点和监测对象。
3. 数据收集和分析:通过考试、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形成监测报告。
4. 结果发布和回馈:将监测结果及时发布给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鼓励积极改进,并通过回访、座谈等方式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推动质量提升的积极性。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义务教育是我国基本国策之一,也是国家和社会为下一代提供优质教育和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工作。
为了不断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水平,确保学生受到统一、全面、多样、个性化的教育,国家实施了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是指对全国各地义务教育教育机构的教育质量进行定期、全面、科学的检测和评估,旨在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育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新型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执行机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执行机构为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由教育部根据工作需要和工作计划制定执行方案。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实施方案,同时严格执行国家教育部制定的监测方案和标准。
三、监测范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范围为全国各地的义务教育教育机构,包括小学、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
监测的阶段为小学毕业年级、初中毕业年级和九年一贯制学校毕业年级,监测的范围覆盖了全国各地不同类型、不同制度的中小学校(包括公办和民办学校),确保监测结果具有代表性和参照性。
四、监测内容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基础学科的学科素养监测。
学科素养监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由于学科的不同,监测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语文监测主要包括阅读、写作、口语、听力等方面;数学监测主要包括数与代数、几何与空间、数据与图表等方面;英语监测主要包括听、说、读、写。
(二)非基础学科的学科素养监测。
主要包括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的学科素养监测,以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思维能力进行综合评估。
(三)教育能力的评估。
包括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评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的评估和家庭教育的评估,从不同角度评估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四)课外活动和综合素质评价。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将非学科的活动纳入监测范围,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个性化评价,更全面评价学生成长的综合质量。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方案最新一、总体目标本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估和监测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改进,以提高全国义务教育的整体质量水平。
二、监测内容1. 教育教学质量:包括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学科教学质量、教育资源、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业水平等。
2. 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包括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等。
3. 教育环境评估:包括学校教育资源、教育设施、教育投入等。
三、监测方法1. 抽样调查:按照统计学原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抽样调查,确保样本代表性和可比性。
2. 标准化测试:采用标准化测试工具,对学生在核心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测评。
3. 实地观察:组织专家组对学校进行实地观察,评估教育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
4. 数据统计和分析:将所有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获取全面准确的监测结果。
四、监测指标体系根据监测内容,建立完整的监测指标体系,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1. 定量指标:包括学生学业水平、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资源配置等。
2. 定性指标:包括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教师教学水平评估、教育环境评估等。
五、监测报告和反馈1. 监测报告: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定期发布监测报告,向社会公开监测结果。
2. 反馈机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为他们改进教育教学提供依据。
3. 媒体宣传:通过各种媒体形式,将监测结果传达给广大社会公众,加强舆论引导和舆情监管。
六、监测责任分工1. 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监测工作,协调各相关部门参与监测。
2. 学校:配合监测工作,提供相关数据和实地观察条件。
3. 专家组:负责实地观察和评估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4. 监测机构:负责具体的监测方法的设计和调查工作。
七、监测结果应用监测结果应用于以下方面:1. 教学改进:通过监测结果,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2. 教学资源优化:通过监测结果,发现教学资源不足的地区和学校,提出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建议。
河南省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实施细则

河南省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实施细则为了进一步提高河南省义务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制定了以下实施细则。
一、评价目标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评价系统,能够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品德素质以及艺术、体育等方面的表现,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2.促进学校发展。
通过评价系统,能够客观地评估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找出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提升学校整体发展水平。
3.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通过评价系统,能够了解各个学校的教学资源配置情况,为优质资源向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提供依据。
二、评价内容1.学生成绩评价。
包括学生的学科成绩以及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评价。
采用百分制,进一步细化评价体系,突出综合素质评价。
2.品德素质评价。
评价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表现。
评价内容包括态度端正、守纪律、团结协作等。
3.实践能力评价。
评价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评价内容包括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4.艺术教育评价。
评价学生的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表现能力。
评价内容包括表演能力、创作能力、欣赏能力等。
5.体育教育评价。
评价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健康素养等。
评价内容包括运动技能、体育健康水平等。
三、评价方式1.统一笔试。
每年组织全省范围内的学科考试,对学生的学科知识进行评价。
同时,注重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
2.学校实践活动。
鼓励学校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包括实验课、社会实践、实践性作业等,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3.综合评价。
根据学生的学科成绩、品德素质、实践能力、艺术和体育表现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便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
四、评价结果运用1.学生个体发展指导。
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发展规划,引导学生发挥优势,改进不足,全面发展。
2.学校综合素质评价。
通过评价结果,了解学校的办学水平,找出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提升学校整体发展水平。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细则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促进全面质量提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做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义务教育学校的质量监测工作。
第三条质量监测工作的目标是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估。
评估的内容包括学校办学特色、教学质量、教师素质、教育设施等方面。
第二章质量监测的原则和要求第四条质量监测工作要秉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第五条质量监测工作要注重全面评估学校的发展状况,不仅要评估学生的学术成绩,还要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
第六条质量监测工作要定期进行,以提供持续的反馈和支持。
第七条质量监测工作要注重实证研究,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八条质量监测工作要重视学生和家长的参与,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反馈评估结果,提供专业的指导。
第三章质量监测的内容和方法第九条质量监测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学校办学特色: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课程设置等进行评估。
2.教学质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评估。
3.教师素质:对教师的教育背景、专业素养、教龄和教学经验进行评估。
4.教育设施:对学校的教学设施、图书馆、实验室等进行评估。
第十条质量监测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1.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收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意见和反馈。
2.实地访谈:对学校的师生进行实地访谈,了解他们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
3.考试评估:通过统一的考试对学生的学术成绩进行评估。
4.档案核查:对学校的教学档案进行核查,了解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
第四章质量监测结果的发布和使用第十一条质量监测的结果应当及时发布,并向学校、家长和社会公开。
第十二条质量监测的结果应当客观、公正,并提供专业的指导建议。
第十三条学校应当根据质量监测的结果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实施细则

铜川耀州锦阳公学《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实施细则为了确保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在我校顺利实施,按照省、区教育督导部门的安排,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订本细则。
一、成立校级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领导小组组长:陈鹏副组长:石毓江成员:何少立程建新朱百顺齐增峰黄军锋黄向东赵晓辉二、安排测试工作人员三、主要时间节点和工作任务序号时间节点工作任务1 5 月 5 日前接受县级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动员与部署2 5 月 11 日前上报测试年级学生和教师信息(赵晓辉张勇唐哲)3 5 月 15 日前安排测试工作人员4 5 月 29 日前参加测试程序与规范培训??5 6 月 12 日前开展校内相关人员培训??6 6 月 12 日前开展宣传教育、统计测试年级体育免测生(黄军锋)7 6 月 12 日前调整测试当天的教学安排(黄军锋)8 6 月 15 日前练习答题卡填涂与 15 米折返跑(刘小分、周伟)9 6 月 16 日前完成测前准备情况的问题排查(石毓江)10 6 月 16 日前接受县级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测前准备核查(陈鹏)11 6 月 17 日前设置测试现场办公室、测试场地和公示栏(黄军锋齐增峰)12 6 月 17 日调试、安放体育测试仪器,摆放文具物品(刘小分、周伟)13 6 月 18 日组织现场测试(石毓江朱百顺黄军锋)14 6 月 18 日将监测工具送回县教育局保密室(齐增峰)四、具体工作:1、设置测试现场办公室:教学处办公室(配保密文件柜)2、测试场地(黄军锋齐增峰王兴龙负责)⑴学生测试教室(八五班教室)⑵体育测试场地(室内室外):操场、体育馆⑶教师与校长问卷填答室:陈校长办公室三楼会议室(以上各场地标识、座位号警戒线设置黄军锋负责)3、调整教学安排、开展宣传教育、统计体育免测生黄军锋负责;设置公示栏:齐增峰负责4、调试、安放体育测试仪器,体育八项测试前训练,刘小分周伟负责(所缺器材报采购计划);模拟答题卡填涂训练,黄军锋负责;数学测试前训练,刘爱玲王亭涛赵爱玲权妮娟负责(研读课程标准,补充所选教材所缺知识点)五、6月18日测试程序及工作人员安排校长与教师问卷填答相关因素问卷填答9:30—全部填答完成学生测试数学测试 9:00—10:00 体育现场测试 14:10—全部完成6:00-8:20 领取试卷责任督学、齐增峰、陈鹏8:20-8:40 学生检录责任督学、陈鹏、石毓江数学主监、黄向东及相关人员8:40-9:00 学生数学测前准备责任督学、陈鹏、石毓江数学主监、黄向东9:00-10:00 学生数学测试责任督学、数学主监、黄向东、黄军锋10:00-10:20 学生数学测试卷封装责任督学、石毓江、数学主监、黄向东及相关人员10:20-10:30 学生问卷测前准备责任督学、石毓江、数学主监、黄向东10:30-11:30 学生相关因素问卷填答责任督学、数学主监、黄向东黄军锋11:30-12:00 学生问卷封装责任督学、陈鹏石毓江数学主监、黄向东12:00-14:00 测试学生午饭、休息安保人员13:30-14:10 学生体育测前准备责任督学、陈鹏石毓江数学主监、数学主监、黄向东、体育主监、刘小分员及相关人员14:10-全部学生完成测试学生体育现场测试(室内)责任督学、陈鹏、石毓江、体育主监、刘小分、黄军锋、学生体育现场测试(室外)安保人员、医护人员学生体育测试记录卡封装责任督学、陈鹏、石毓江、体育主监、刘小分工具装入机要袋、送回县教育局保密室责任督学、陈鹏、石毓江齐增峰邮寄监测工具县联络员六、教学处制定《处置应急预案》注:1、各相关人员须认真研读《组织工作手册》《现场操作手册》,信息员赵晓辉(张勇唐哲)研读《抽样系统操作手册》。
2023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工作细则(五篇)

2023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工作细则(五篇)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工作细则篇一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督导室),主任为黄,设在县教育督导室。
成立六个工作组,负责全县质量监控的组织实施。
(一)综合工作组组长:成员:工作职责:负责与上一级教育督导部门和样本校联系沟通及本县测试工作的组织协调、责任督学的具体组织与管理,具体工作:1.组织召开全县质量监测动员大会;2.配合中教股、初幼教股和进修学校召开培训会;3.配合中教股、初幼教股和进修校安排各样本校督学和测试工作人员;3.开展测前准备工作的专项督导,进行测前准备的问题排查;4.协调招考中心接收与保管监测工具;5.陪同国家、省、市巡视组对样本校测试工作专项督检;6.撰写并提交质量监控实施的阶段总结。
(二)测试工作组组长:成员:工作职责:负责质量监测具体实施工作,对样本校做好监测前的相关业务培训和指导,具体工作:1.制定监测实施细则;2.做好监测经费预算;3.指导样本校配齐监测用仪器设备、文具物品和工作手册;4.组织召开样本校测试工作人员培训会,确保所有测试工作人员掌握测试规范、明确自身职责,做好监测工作。
(三)信息工作组组长:成员:工作职责:1.负责上报属地学校信息; 2.审核并提交样本校测试年级学生、校长和教师信息;3.为各样本校的信息上报工作和监测过程提供技术支持。
4.督促指导样本校做好网上材料上传工作,并全程跟踪落实。
(四)保密工作组组长:成员:工作职责:1.负责接收与保管监测工具的安全保密工作;2.完成监测工具的回邮工作。
(五)疫情防控组组长:成员:工作职责:负责制定监测防疫指导方案,对样本校开展监测的制定的防疫方案进行指导,对样本校的疫情防控措施实施监督检查。
(六)后勤工作组组长:成员:工作职责:做好监测工作的后勤保障;负责车辆安排,做好国家、省市巡视员住宿接待工作。
1.3月28日,成立仙游县20xx国家质量监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2023年苏州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手册

2023年苏州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手册第一章总则1. 为了全面了解苏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实施手册。
2. 本实施手册适用于苏州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质量监测工作,包括小学、初中等各类学校。
第二章监测内容1. 学校基本信息:包括学校名称、办学类型、学校规模等基本情况。
2. 教学管理:包括教师队伍情况、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
3. 学生学业水平:包括学生考试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
4.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活动、学生综合素质等。
第三章监测程序1. 确定监测对象:根据教育部门相关规定,确定需要监测的学校名单。
2. 制定监测计划:制定监测时间表、监测内容和监测方法。
3. 实施监测工作:由专业的监测人员进入学校,进行现场监测和数据采集。
4. 数据分析与报告: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监测报告。
第四章监测结果运用1. 教育主管部门:监测结果作为评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用于制定教育政策和发展规划。
2. 学校管理者:监测结果可以帮助学校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针和管理措施。
3. 教师和家长:监测结果可以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参考,为家长提供选择学校的参考。
第五章监测保障1. 人员保障:确保监测人员具有较高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素质。
2. 设备保障:提供必要的监测设备和工具。
3. 安全保障:保障监测人员在校园内进行工作的安全。
第六章监测评估1. 定期评估:对监测工作进行定期评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监测内容。
2. 外部评估:由外部专家对监测工作进行评估,提出意见和建议。
3. 效果评估:评估监测结果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和作用。
结语通过以上实施手册的制定和实施,苏州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将得到更加科学、规范的开展,促进全市义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七章监测工作的创新1. 新技术应用: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分析、智能监测设备等,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实施细则
兴义市向阳路小学——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工作细则
为确保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在我校的顺利实施,按照《贵州省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精神和兴义市教育局具体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细则:
一、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对象、学科和形式
(一)监测对象
监测对象为四年级学生,四年级班主任、品社、科学教师,校长。
(二)监测学科与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品社、科学学习质量,以及课程开设、条件保障、教师配备、学科教学和学校管理等相关影响因素。
(三)统一测试时间和形式:5月25日(星期四)对样本学生进行品社和科学测试和问卷调查;对校长,四年级班主任、品社、科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二、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任保平
副组长:刘波郭庆书
成员:韩忠源、桂芹、郑绍东、宴明波、王飞鉴、李荣兵、卢生国、王开萍、赵发春
三、现场测试工作人员及其职责
(一)工作人员及职责安排
责任督学1人
由样本县委派督学或教育系统相关人员担任,负责全面监督样本校测试工作。
校长 1人
组织本校测试,对本校测试数据的真实性、监测过程的规范性和测试工具保密性负总责;配合责任督学处理应急事件;核查测试卷袋封装,确认无误后签字。
副校长 1 人
配合校长组织本校测试;在校长填答问卷时,具体负责本校测试组织工作,对测试数据的真实性、监测过程的规范性和测试工具保密性负相应责任。
主监测员 1 人
由非样本校的非科学、德育学科教师担任,负责组织完成学生科学、德育测试和学生科学、德育相关因素问卷的填答工作。
监测员 1 人
由样本校的非科学、德育学科教师担任,配合主监测员完成学生科学、德育测试和学生科学、德育相关因素问卷的填答工作。
司时员 1 人
由样本校教务部门相关人员担任,负责按时发出报时指令。
医护人员 1人
由校医担任或由样本县协调配备,负责学生身体不适、突发疾病等问题的临场处理和送医交接。
安保人员 2人
由样本校保安或相关人员担任,负责测试场地周边环境的治安保卫。
保密员 2人
由样本校工作人员担任,负责监测工具的领取、保管和送回等工作,对测试工具的安全保密负具体责任。
信息员 1人
由样本校相关人员担任,负责上报测试年级学生、教师信息和
测试准备过程材料;保证计算机及网络正常运转;为校长与教师网络问卷填答提供技术指导与支持。
四、工作时间安排
(一)、具体工作流程
3月31日——安排校内测试工作人员;
年4月10日——完成测试年级学生与教师信息上报;
年5月8日到12日——校长、教师网络问卷填答练习;
年5月19日前——校长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培训测试程序与规范培训。
年5月23日前——测前相关工作准备与问题排查。
年5月25日——现场测试的组织与实施。
5月25——组织人员做好场地安排与布置。
提交《样本校测试完成情况报告表》、《样本校测试工作应急事件报告表》。
年5月30 日——上报测试生基本信息。
年6月5日前——提交样本校测试工作总结。
(二) 测试当天场次与时间安排如下:
程序时间现场工作人员
领取试卷 06:00 责任督学、保密员、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