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幼儿园案例-洗手“争吵”的风波
如厕风波案例大二班的小朋友们正在进行午睡前的如厕

如厕风波案例大二班的小朋友们正在进行午睡前的如厕案例呈现:那年我刚好带大二班,园里优质课评比,由园长、主任、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评委老师应邀前来,我当然也是精心做好一切课前准备。
活动开始了,我按照设计思路开展活动。
突然,一阵清脆的声音传来,“老师,我要尿尿!”“去吧!”我答应着。
“老师,我也要去。
”“去吧!”我嘴上答应着,心里却在嘀咕:他是不是学别人的样瞎起哄啊?果然,一下子又有好几个小朋友纷纷“我也要去”“我也要去”……我看了一下表,离刚才如厕时间还没有十分钟,会有那么多孩子要小便吗?于是,我话题一转,“小朋友,看今天有这么多客人老师在看着我们,我们一定要好好表现,有什么事情等我们活动结束后再说,老师说过,表现好的有奖励哟!”孩子们一听奖励,便不再吱声了。
活动室里又恢复了平静,再没人说要小便,我边组织活动边窃喜:我就知道你们是跟着瞎起哄的!20分钟的活动就这样过去了。
送走评委老师,我带孩子们去厕所。
突然有个小朋友说:“老师,老师,斤斤尿裤子了!”我一听,急忙走向斤斤,他是一个平日比较内向,不太善于表达的小男孩。
果然,裤子后面湿了一大片。
我问道:“你要尿尿,为什么不告诉老师呢?”斤斤低着头摆弄着自己的衣角,一副做错事的样子。
过了许久,才喃喃道:“老师说,表现好的有奖品……”回想起了活动时的情景,我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自我剖析:幼儿年龄小,模仿心理较强,但这并不一定全都是故意捣乱。
另外,大二班的孩子自理能力差,有的孩子偶尔尿裤子也是一件常有的事情,我们应该冷静地观察、分析,并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给予个别引导。
价值定位:入厕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它能反映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
早期对幼儿进行入厕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增进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的智力、情感、独立性克服困难的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
从小培养幼儿的入厕能力,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们以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如厕生活习惯为契机,探寻最有效的提高幼儿自理意识和能力的方法,并以此提高幼儿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养成幼儿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中班生活活动盥洗室风波

幼教365·管理2021年3月中班生活活动:盥洗室风波文|山东省莱州市郭家店镇托幼工作办公室李春龙一、活动背景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总是对遇到的各种事情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
例如,幼儿对水有着与生俱来的好感和好奇心,他们喜欢亲近水、玩水,并通过各种媒介来探索水的奥秘,了解水的特性。
研究表明,从婴儿时期开始,幼儿对水就爱不释手,如在澡盆里洗澡时会手舞足蹈地“玩水”。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玩水”的热情依旧不减,玩法也越来越多:有的幼儿会把水甩到镜子上,观察小水珠的变化;有的幼儿喜欢将手放在水龙头下,看能否接住水;有的幼儿会用手捂住出水口,观察水流出来的形态变化;等等。
喜欢玩水是孩子的天性。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洗手是最常见的盥洗方式,孩子们尤其喜欢在盥洗室里玩水。
只要有一名幼儿在盥洗室里玩水,不一会儿就会聚集一群小朋友一起玩水。
瞧!涛涛和璐璐又在盥洗室玩水了。
在他们的带动下,其他孩子迅速找来了之前准备好的大型收纳箱和搜集到的各类玩水材料。
这些材料的质地、形状等各不相同,有金属的、塑料的、泡沫的、木质的、棉麻的、海绵的、石质的等,也有球体的、方体的、圆柱体的、锥状的、不规则形状的等,还有空心的、实心的等区别。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我将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作为发展目标,践行“一日生活皆课程”的大课程观,积极引导幼儿开展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尝试用瓶子、毛巾、海绵、气球、勺子等工具运水,体验自主游戏带来的快乐;在大小一样的杯子中注入不同量的水,通过敲打杯身发出不同的声音,组成一曲“交响乐”;借助盘子、碗、盐等物品,探索物体沉浮的方法;等等。
这些都比单纯玩水有趣多了,也更能满足不同幼儿的游戏需要,更易引发幼儿高质量的游戏和深度学习。
幼儿园小班案例案例:洗手“争吵”的风波_0327文档

2020幼儿园小班案例案例:洗手“争吵”的风波_0327文档EDUCATION WORD幼儿园小班案例案例:洗手“争吵”的风波_0327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金童幼儿园张莺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提出:“生活即教育”。
这是我国现代儿童教育中有价值的思想,为此,我们抓住各种生活机会,大胆尝试,充分教育幼儿,鼓励幼儿。
案例一:点心前孩子们在厕所内洗手,不一会传来了哭声,寻声一看只见乐乐摔在地上,正在哭泣。
原来昊昊洗手推了她,只听昊昊理直气壮地说:“我应该排在前面,我个子高。
”王月马上反对说:“不对,洗手时应该大家一起洗。
”我就问:“那我们应该怎么洗手呢?”班级中一下子又开始炸开了锅,三三两两地议论起来,阮依阳说:“一组一组去洗。
”而乐乐不愿意了,说:“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去洗手的办法。
”“我们要相互谦让着洗手,等其他小朋友洗好再去洗。
”这时我一边洗手一边哼着儿歌“你不推,我不挤,一个挨着一个,大家都是好朋友……”孩子们听了非常的新奇,一下子乱哄哄的教室内安静了。
案例二:之后在一次角色游戏中,几个小女孩正在排队打电话,可是昊昊却要插队打电话,这时一旁的阮依阳说:“你应该排队。
”“对呀,可以等其他小朋友打好电话,你再打。
”小龙女说,“要谦让。
”洋洋在一旁说着,不一会传来了儿歌声:“你不推,我不挤……。
”教室一阵欢声笑语。
分析: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争吵是一个司空见惯的问题无论,结合于陈鹤琴“生活即教育。
”教育来源于生活,但是由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喜欢与同伴争抢,同时喜欢模仿,不能用简单的说教。
幼儿洗手环节案例分析及策略

幼儿洗手环节案例分析及策略幼儿洗手环节是幼儿园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不仅可以保证幼儿的健康,还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幼儿可能并不愿意主动去洗手,或者洗手的方法不正确。
对幼儿洗手环节进行案例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案例:小明是一名五岁的幼儿,每次幼儿园的洗手时间到了,他总是不愿意去洗手。
他嫌麻烦,而且觉得洗手并不重要。
每次老师都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劝导他洗手,影响了整个洗手环节的顺利进行。
分析:从小明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洗手的重要性缺乏认知,对整个洗手过程缺乏兴趣。
这可能是因为他对洗手的意义和好处缺乏理解,也可能是因为洗手的过程对他来说并不有趣。
策略:1.教育幼儿洗手的重要性: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向幼儿宣传洗手的重要性。
可以告诉他们洗手可以防止细菌传播,可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还可以告诉他们洗手可以让他们不再感到痒痒,可以让他们的手变得干净。
2.提供趣味性的洗手活动:将洗手环节设计成具有趣味性的活动,可以加入幼儿喜欢的动画角色或卡通形象,使用有趣的洗手液或洗手器具。
可以在洗手区域设置一些小道具,例如可儿从树上爬下来,需要幼儿去帮助她洗手,这样既能增加幼儿的参与度,也能让洗手成为一种游戏。
3.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老师在洗手环节中,可以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并解释为什么这样做是正确的。
告诉他们要用流动的水慢慢地洗手,要用肥皂搓揉双手和手指,要搓揉至少20秒等。
这样可以让幼儿明白正确的洗手姿势和步骤。
4.表扬与奖励:对于参与洗手的幼儿,可以给予表扬和奖励。
可以设置洗手勤奋榜,每次洗手都记录下来,然后定期发放奖励,例如小红花或小礼物。
这样可以增加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与家长合作:将洗手的重要性告知家长,并鼓励家长在家中也逐渐培养幼儿的洗手习惯。
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庭作业等方式让家长了解洗手的重要性,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洗手的过程。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幼儿在洗手环节中的参与度和兴趣可以得到提升,他们会对洗手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并逐渐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生活案例2:洗手这件事(吴海萍)

案例:洗手这件事吴海萍背景:洗手是幼儿一日活动中非常平常的事,每次吃东西和运动之后都会让幼儿自己去洗手。
最近,我发现一些幼儿洗完手之后只是甩一甩,或者用毛巾随意一擦,没擦干的手还是湿哒哒。
每次我都会尽量提醒幼儿,但效果不太明显。
这天,正逢大雨,地面潮湿,再加上幼儿洗完手之后滴下来的水,使地面变得更湿滑,于是我立即展开了一次活动,抓住生活中的细节即时教育。
实录:我带着幼儿在盥洗室实地观察,并请个别幼儿在地上走一走,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很滑的。
”“要摔跤了。
”孩子们说。
我顺势问:“那么,为什么会这么滑呢?”轩轩说:“地上有水呀。
”“那么,水是那里来的呀?”我又问“洗手的时候掉出来的”宝宝说。
“这样是不时很危险呢?”我说。
“是的”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
“如果摔跤的话头会破的。
”敏敏说。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问。
“小心一点”“洗好手,要用小毛巾擦干。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起来。
“是呀,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学着保护自己,那就要记得洗完手一定要甩甩干再走,不然,水掉在地上,地上就会变湿,小朋友走来走去就容易摔跤了。
”我总结道。
活动之后,我再次进行观察,就发现原先我一直需要提醒的事情发生的很少了,幼儿在洗完手之后还会看看地上有没有水,他们的举动也让我有了很深的感悟——实践出真知啊。
分析与思考: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理解的直观性,有很多细微的事情在老师的嘴里不停的提到时并不能真正的让幼儿理解、体会。
只有当幼儿有了切实的观察和切身的体验之后才能真正“深入人心”让他们自觉的意识到这些细枝末节,才能真正有所改变。
只有轻说教、重体验才能让幼儿更多得获取知识和经验。
小班幼教案例:洗手“争吵”的风波

小班幼教案例:洗手“争吵”的风波教学对象:小班幼儿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洗手的正确方法和重要性。
3. 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认识洗手的重要性1.1 讲解手上有细菌,需要洗手才能清洁。
1.2 展示图片或视频,说明洗手的方法。
1.3 强调洗手时机:吃饭前、玩耍后、上厕所后等。
第二章:洗手方法的学习2.1 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包括湿手、取洗手液、搓手、冲水、擦手等步骤。
2.2 组织幼儿进行洗手比赛,鼓励他们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2.3 指导幼儿互相检查洗手方法,确保每个人都能做到正确洗手。
第三章:洗手时的社交礼仪3.1 讲解在洗手时要注意不拥挤,排队等候。
3.2 强调互相尊重,不推不挤,耐心等待。
第四章:洗手时的观察和问题解决4.1 引导幼儿观察洗手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水不够热、洗手液不够等。
4.2 教授幼儿如何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解决问题。
4.3 鼓励幼儿提出建议,改进洗手区的设施或安排。
第五章:综合实践与复习5.1 组织幼儿在洗手时间,按照正确方法进行洗手,观察他们的表现。
5.2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洗手时的经验和感受。
5.3 进行复习,强化洗手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洗手时的行为和表现,评估他们是否掌握了正确的洗手方法和社交礼仪。
通过幼儿的参与和互动,评估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六章:洗手故事分享6.1 讲述一个关于洗手的小故事,例如《小猪佩奇洗洗手》。
6.3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并分享自己洗手的经验。
第七章:洗手游戏的开展7.1 设计一个有趣的洗手主题游戏,如“细菌捉迷藏”,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实践洗手动作。
7.2 通过游戏,检查幼儿对洗手步骤的掌握情况,并提供即时反馈。
7.3 引导幼儿讨论游戏中的洗手经验,以及如何将游戏中的应用扩展到日常生活。
第八章:家庭洗手指南8.1 教授幼儿如何向家长传达正确的洗手方法和重要性。
8.2 制作简单的洗手步骤海报或小册子,让幼儿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学习。
幼儿园案例分析女厕所间的风波

幼儿园案例分析女厕所间的风波案例描述:集体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都在准备着,有的在喝水,有的在盥洗室解小便,还有的在水槽洗手。
忽然隐约听到厕所里有吵闹的声音,我寻声过去,听到当当小朋友和几个小女孩一起在厕所间发生争执。
当当坐在小马桶上理直气壮的道道:我是女孩子,我当然可以在女孩子这边小便喽! 另外几个小女孩连连接道:你不应该在我们地方小便,你应该去男孩子地方小便我怎么可以去男孩子那小便呢? 因为你是男孩子呀,这里是女孩子小便的地方当当板着赤红的小脸大声吆喝道:我就是女孩子好不好。
你哪里是女孩子?你有我们这样女孩子的小辫子吗?你有穿过裙子吗?你头发那么短当然是男孩子怎么会是女孩子当当一脸委屈的拉起裤子朝活动室走来。
案例分析针对上述所描述的案例,几个女孩子和当当所发生的争执是在判断男孩还是女孩,男孩子要在男孩子的小便处解小便,女孩子应该在女孩子的小便处解小便。
1.这几个女孩子对于小便处的说法也没有说错,最重要的是对孩子的性别认知比较粗浅,光靠外表来判断男孩女孩。
2.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说法,说当当是男孩子呢?因为当当的头型很中性化,乍一看是有点男孩子的感觉,而且有些短。
从开学到现在当当妈妈为了孩子能够方便的去户外活动,所以在幼儿园从来不穿裙子。
3.当当个人比较聪明,而且对孩子的性别认知比较强,没有光靠外表就判定是男是女。
4.个别家长对孩子的性别认识不重视。
措施:待幼儿坐到小椅子上后,对于男孩女孩的问题我做了进一步的讲述,让幼儿对自己或同伴有进一步的认知。
1.讲述男孩子和女孩子外形上的不同之处。
2.讲述男孩子和女孩子身体上的不同之处。
3.讲述男孩女孩小便处为什么隔开的原因。
反思:幼儿时期,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却又懵懵懂懂、一无所知,没有基本的认知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幼儿时期孩子把内心所想、所知道的粗浅的认知毫无保留的表达出来了。
这时候如果孩子说错了,我们作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教育者们要及时给予引导,并将对的知识灌输给幼儿,加强幼儿的认知能力,让其在快乐的童年健康成长。
小班幼教案例:洗手“争吵”的风波

小班幼教案例:洗手“争吵”的风波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洗手的意义,知道洗手能预防疾病。
3. 培养幼儿与人沟通、协商的能力,学会尊重他人。
二、教学内容:1. 洗手的重要性2. 正确的洗手方法3. 与人沟通、协商的能力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讲述一个小班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因为洗手发生了争吵,引发幼儿对洗手话题的兴趣。
2. 讲解洗手的重要性: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幼儿展示洗手能预防疾病,保护身体健康。
3. 演示正确的洗手方法:教师现场演示正确的洗手步骤,让幼儿跟随一起练习。
4. 情景模拟:设置一个情景,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在洗手时发生的争吵,引导幼儿学会与人沟通、协商,解决问题。
5.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谈谈在情景模拟中的感受,引导幼儿认识到洗手的重要性,以及与人沟通、协商的意义。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洗手时的行为,判断其掌握正确洗手方法的的程度。
2. 评估幼儿在情景模拟中与人沟通、协商的能力。
1. 故事素材:关于洗手争吵的幼教案例。
2. 图片、视频资源:展示洗手重要性和正确洗手方法的素材。
3. 情景道具:用于情景模拟的道具。
六、教学策略:1. 互动讨论: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幼儿对洗手话题的兴趣,引导幼儿思考洗手的重要性。
2. 直观演示: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3. 情景模拟:创设生活情境,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与人沟通、协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讲述一个关于洗手争吵的故事,引发幼儿对洗手话题的关注。
2. 讲解洗手的重要性: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幼儿展示洗手能预防疾病,保护身体健康。
3. 演示正确洗手方法:教师现场演示正确的洗手步骤,让幼儿跟随一起练习。
4. 情景模拟:设置一个情景,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在洗手时发生的争吵,引导幼儿学会与人沟通、协商,解决问题。
5.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谈谈在情景模拟中的感受,引导幼儿认识到洗手的重要性,以及与人沟通、协商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范本
2020幼儿园案例-洗手“争吵”的风波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金童幼儿园张莺鸣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提出:“生活即教育”。
这是我国现代儿童教育中有价值的思想,为此,我们抓住各种生活机会,大胆尝试,充分教育幼儿,鼓励幼儿。
案例一:
点心前孩子们在厕所内洗手,不一会传来了哭声,寻声一看只见乐乐摔在地上,正在哭泣。
原来昊昊洗手推了她,只听昊昊理直气壮地说:“我应该排在前面,我个子高。
” 王月马上反对说:“不对,洗手时应该大家一起洗。
”我就问:“那我们应该怎么洗手呢?”班级中一下子又开始炸开了锅,三三两两地议论起来,阮依阳说:“一组一组去洗。
”而乐乐不愿意了,说:“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去洗手的办法。
”“我们要相互谦让着洗手,等其他小朋友洗好再去洗。
”这时我一边洗手一边哼着儿歌“你不推,我不挤,一个挨着一个,大家都是好朋友……”孩子们听了非常的新奇,一下子乱哄哄的教室内安静了。
案例二:
之后在一次角色游戏中,几个小女孩正在排队打电话,可是昊昊却要插队打电话,这时一旁的阮依阳说:“你应该排队。
”“对呀,可以等其他小朋友打好电话,你再打。
”小龙女说,“要谦让。
”洋洋在一旁说着,不一会传来了儿歌声:“你不推,我不挤……。
”教室一阵欢声笑语。
分析: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争吵是一个司空见惯的问题无论,结合于陈鹤琴“生活即教育。
”教育来源于生活,但是由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喜欢与同伴争抢,同时喜欢模仿,不能用简单的说教。
所以在案例中,当孩子们发生争吵时,对于孩子们争吵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