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识途文集》自序

合集下载

《滇云历年传·自序》浅释

《滇云历年传·自序》浅释

作者: 刘亚朝
出版物刊名: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86-93页
主题词: 南诏野史;铁柱;浅释;云南地方史;麓川;铜柱;自序;公元;金沙江;韦皋
摘要: 清代倪蜕所撰《滇云历年传》,将云南地方历史编年纪事,始自远古,迄于乾隆元年。

方国瑜先生评论说:“[此书]前后事迹之安置,颇具匠心,中多考证,亦见其不苟之作。

”1982年云南民族学院历史系将此书断句油印了数百部,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研究云南地方史,民族史有关同志们的欢迎。

1985年云南省高等院校史籍整理研完工作会议也将它列入了校点整理的规划。

《滇云历年传》愚用较浅近的文言文写成,具有一定古汉语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读懂。

但正文前有乏自序>一篇.虽尚不足王百字.却用了汰量校古奥的语匈、典故,又部分地采用了骄四俪六的文体,仗俘一般读者尤真是对。

南地方史、民族史不大熟悉的人较难读懂它。

《自序》篇幅虽短,但却包合了著者在书中提及的最重要的一些史事,说明了著者对云南地方历丈上许多重要问题的看法。

所以读懂这篇《自序》,是进一步读懂、利用全书的关键。

因儿,我不揣浅陋,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篇《自序》加以浅释,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捉起大家阅读这部书的兴趣.限子个人水平.有米能尽魔著者原意之处,则不妄作解泽:至于错误当然在所咏免,欢迎有关同志批评指正。

[精品]《羊道》自序

[精品]《羊道》自序

原文地址:作者:多年来我一直在机关上班,并不像绝大多数读者所认为的那样恣意地生活在草原上。

而我的前三本书《走夜路请放声歌唱》、《阿勒泰的角落》与《我的阿勒泰》也是在循规蹈矩的工作之余写成的,我笔下的阿勒泰,是对记忆的临摹,也是心里的渴望。

但是从2007年开始,一切有所改变。

2007年春天,我离开办公室,进入扎克拜妈妈一家生活。

2008年,我存够了五千块钱,便辞了职。

去到江南一带打工、恋爱、生活。

同时开始忆述那段生活。

一边写一边发表,大约用了三年多时间。

从一开始,我就为这些文字命名为《羊道》。

最初时,有对羊——或者是依附羊而生存的牧人们——的节制的生活方式的赞美。

但写到后来,态度渐渐复杂了,便放弃了判断和驾驭,只剩对此种生活方式诚实的描述。

并通过这场描述,点滴获知,逐渐释怀。

因此,对我来说,这场写作颇具意义。

它不但为我积累出眼下的四十万字,更是自己的一次深刻体验和重要成长。

等这些文字差不多全结束时,仍停不下来,感到有更多的东西萌动不止。

新疆北部游牧地区的哈萨克牧民大约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支最为纯正的游牧民族了,他们一年之中的迁徙距离之长,搬迁次数之频繁,令人惊叹。

关于他们的文字也堆积如山,他们的历史,他们的生产方式、住居习俗、传统器具、文化、音乐……可是,知道了这些,又和一无所知有什么区别呢?所有的文字都在制造距离,所有的文字都在强调他们的与众不同。

而我,我更感动于他们与世人相同的那部分。

那些相同的欢乐,相同的忧虑与相同的希望。

于是,我深深地克制自我,顺从扎克拜妈妈家既有的生活秩序,蹑手蹑脚地生活其间,不敢有所惊动,甚至不敢轻易地拍取一张照片。

希望能籍此被接受,被喜爱,并为我坦露事实。

我大约做到了,可还是觉得还是做得远远不够。

由于字数的原因,《羊道》分成三本书出版,恰好其内容也是较为完整、独立的三部分。

时间顺序为《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

这三本书各围绕扎克拜妈妈妈家迁徙之路上的一块牧场,展示着我所看所感的一切。

老残游记续集自序原文和译文

老残游记续集自序原文和译文

老残游记续集自序原文和译文摘要:一、老残游记简介二、老残游记续集自序原文解析三、老残游记续集自序译文解读四、原文与译文的对比分析五、总结正文:老残游记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古典小说,作者刘鹗。

该书通过讲述主人公老残的游历,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貌,同时传达了作者的社会关怀和人生哲理。

老残游记续集是作者在原书基础上创作的,延续了原书的风格和主题。

本文将对老残游记续集自序的原文和译文进行解析,分析其中的精髓,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

一、老残游记简介老残游记讲述了一个名叫老残的江湖医生,因为一次意外而开始游历江湖,历经磨难,见证了各种社会现象和人情世故。

在这个过程中,老残逐渐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并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老残游记续集自序则是对原书的延续和拓展,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民生关怀。

二、老残游记续集自序原文解析原文:“天下事有可为,有不可为。

有所为,有所不为。

吾丧我马,亦可为;吾丧我国,亦可为。

吾丧我身而国家存,吾何为而不为?”这句话表达了老残在面对国家兴亡、民生多艰的背景下,愿意为国家、民族和百姓付出一切的决心。

作者通过老残之口,传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三、老残游记续集自序译文解读译文:“There are things that can be done, and things that cannot be done.There are things to be done, and things not to be done.I lost my horse, it does not matter; I lost my country, it does not matter.If my country survives while I perish, why should I not do everything I can?”这段译文传达了原文中的决心和担当精神,表达了老残愿意为国家、民族和百姓付出一切的情感。

2024学年泰安市高三语文(上)12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学年泰安市高三语文(上)12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学年泰安市高三语文(上)12月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24.12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①近期,王峰团队的百万字人工智能小说《天命使徒》面世引发关注。

联想到去年由清华大学沈阳团队创作而成的人工智能短篇小说《机忆之地》,可以看到,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革命性变化,新一轮的人工智能发展,似乎开始朝向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高峰攀登。

②面对人工智能,艺术家似乎很难有护城河。

青年科幻作家慕明在小说集《宛转环》的《自序:从猿到神》里想象到,60年后,曾经坚固的“写作”观念早已崩塌,“当风格转移的算法成功实现中文自然语言应用,无论是博尔赫斯还是汪曾祺,曾被看作写作者指纹的语言风格被抽象、编码”,可以运用到任何原始文本之中。

因此,无论是布局谋篇还是词句段落,人工智能都能用自己的方式阅读、思考和创作。

到那时,“写什么”“如何写”的方法论问题已经解决,而难住人工智能的将是“为什么写作”这个哲学命题。

③就现实而言,不难发现人工智能正在对写作领域进行“包抄”。

2017年,微软小冰出版了现代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至今人工智能已能写出较为优秀的诗歌和散文作品。

而在网络文学、科幻文学等创作中,不少作家都将人工智能作为工具来收集、整合资料,并让其承担撰写情节大纲、激发叙事灵感等功能。

更不用说在更宽泛的写作领域,人工智能对各类制式写作的驾驭已经炉火纯青……对此,文艺创作者们的态度是复杂微妙的:重复性工作日渐被人工智能取代,但它永远也不可能取代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④某种意义上,作家和人文学者的态度是对的。

目前,无论是认知心理学、自然科学、计算机领域还是哲学和艺术创作领域,较为一致的观点是,艺术的核心创造力,常常就是有关无限性和非理性的表达,这是人工智能无法习得、更无法模仿的存在。

人的大脑至今仍具有高度的神秘性,人工智能的“世界模型”建构依然远远赶不上人脑的运行模式。

2023年贵州语文高考试卷

2023年贵州语文高考试卷
A.“而乔治·佩雷克不认同此观点,他认为应该用水平视野去观察世界”错。原文“乔治·佩雷克在《空间物种》中写道:‘努力让自己把目光放平吧。’而我想反驳:‘努力让自己把目光投得更深吧。’”其中“我”就是本文的作者罗伯特·麦克法伦。由此可见,是罗伯特·麦克法伦不认同乔治·佩雷克“用水平视野去观察世界”的观点,认为应该用“更深层视野”来观察世界。
我们要警惕这种逆来顺受的思维,实际上恰恰相反,深时应当是一种更加激进的视角,促使我们采取行动,而不是变得无动于衷。理解深时可以敦促我们思考:自己眼下的所作所为,会给我们身后的生命乃至后世留下什么?用深时的视角来看,我们原本认为恒久不变的东西便有了生命,万物的欢乐跃入我们的眼睛和头脑,世界再一次变得丰富离奇,充满生机,冰川有了呼吸,岩层有了潮汐,山脉经历着蜷缩与伸展,石头有了跳动的脉搏。我们栖居的地球,生生不息。
B.“所以拾遗补缺才是文学批评的任务”错误,依据原文“以文学史框架为参考,展开更广泛细致的阐释、分析、讨论和研究,就成了这个学科研究的主体内容,而这些都是在文学批评的范围内进行的”可知,文学批评是对作家、文学作品展开的“更广泛细致的阐释、分析、讨论和研究”,而不是“拾遗补缺”。
D.“否定并取代前人撰写的文学史是有必要的”错误,原文的观点是“对现行文学史有局部的充实和微调的作用”“给文学史的写作不断注入新血液”,而不是“否定并取代前人撰写的文学史”。
地下世界牢牢保守着它的秘密,直到最近二十年,生态学家才追踪到林地土壤中的真菌网络,这些真菌将单独的树木连成了彼此联通的森林,这一活动已经持续了数亿年。2013年,在中国重庆发现了一个拥有独立天气系统的洞穴网络:大团的水汽在巨大的中央洞穴中聚集,冰冷的尘雾如云层般在远离阳光的洞室中飘荡。在意大利北部一千英尺的地下,我沿着绳索滑到了一个空旷的圆形石室,满地都是黑色的沙堆,地下河从中横贯而过,踩在沙堆上,就像穿行在漆黑星上的无风沙漠中。

《中国西部文献题跋》自序

《中国西部文献题跋》自序

陈诚 《 使西域记》 及《 总 目》 评述失当的指正辨析 , 已发表 于《 西域研究》 。
卷二 6篇 。是对清代官修《 明史》 中若 干西部志传的考论 、 诠释 、 订误 之作 , 重点是对《 明史 ・ 西 番诸卫传》 的现
代诠释, 视其为 1 8 世纪中国第一部安多藏区史 , 后附研究范例之《 明代的河州卫》 。《 ( 明史 ・ 兵志) 中的必里卫》
总第 1 1 7期
《 中 国西部文献题跋 》 自序
王 继 光
( 西北 民族大 学 历史 文化 学院 , 甘肃 兰 州 7 3 0 0 3 0 )
摘 要: 《 中国西部 文献题 跋》 是作者 多年 来关于 中国西部 历史 文献 的序、 跋、 考、 论、 叙 录、 题记 之
作, 析分为八卷 , 由藏 学、 蒙古 学、 金石学 、 方 志学、 谱牒 学、 中西 交通史 、 西北史等诸 多学科领 域, 可资参考 。
2 0 1 4年 第 3期
北 方 民族大 学学 报( 哲 学社 会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B e i f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
N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3, 2 01 4
Ge n.Ⅳ0 .11 7
则是对颇多争议的必里卫的地望考证 。《 明史侯显传》 跋梳理汉 藏文史料 , 考究 了侯 显使藏 、 使 尼泊尔 的事迹。上 述论 文已陆续发表于《 中国史研究》 《 中国藏学》 《 西域研究》 《 西北 民族研究》 等学 术刊物。 卷三 2 篇 。是对二种 中外关 系史 文献 的考 论之作。《 明太祖 ( 阿都 刺除 回回司天少 监诰 ) 跋》 从现 存《 明太祖

202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台州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评估试题语文04.10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唐宋诗词中,有许多塞上意象在作品艺术结构上生发出很强的统摄力,这是因为其浸润了创作主体丰厚的生命体验。

如王维《使至塞上》中,“出塞”情境构成全诗的核心,发挥着重要的艺术空间开掘功能。

“征蓬出汉塞”出句不凡,汉塞作为典故既隐喻现实中的军事堡垒,更是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确证符号,给中原士人们提供了深层的心理归属感、安全感和文化认同感。

跨过这道屏障,中原士子们的生命体验必然是复杂的。

本初的心灵的宁静和平衡状态即将被打破,两种相反相成的心理交互作用。

一种是“胡天”所带来的新奇感、自由感和欣喜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很大层面上是这种生命体验的符号化;另一种是进入陌生异域所带来的孤独感和焦灼感,“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在很大层面上是这种生命体验的符号化。

从生命哲学角度来说,塞上意象最深层的审美蕴涵,是在漫长的中国传统社会,它成了华夏英雄志士生命激情和生命活力释放的精神符码。

生命活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对生存和活动空间的超越。

作为社会的个体,其生命活力的释放往往要受到社会伦理的规约,因此其生命价值观的实现以强调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为准。

基于此,功业意识构成了历代文人生命伦理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汉代开始,随着汉大帝国的日趋强盛,建功异域就成为许多人释放生命激情、实现个人价值的生命意识。

《后汉书·班超传》就展现了班超的这一抱负,他曾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如果将《班超传》与《史记·陈涉世家》对比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班超和陈涉作为英雄人物有一共同特点,就是不甘沉沦于庸众的强烈进取心。

但不同于陈涉的是,班超有一个明晰的努力方向,那就是“立功异域,以取封侯”。

颇为有趣的是,暮年的班超却表现出强烈的返乡意愿,《后汉书·班超传》言“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向皇帝上疏恳求回归故里,“臣超犬马齿歼,常恐年衰,奄忽僵仆,孤魂弃捐”,陈说自己生命之脆弱和返回中原心理之迫切。

马圉文言文翻译

马圉文言文翻译

马圉文言文翻译1. 马诉冤屈文言文翻译原文:刘承节奉命赴任,自浙至赣,但与一子一仆乘马而行。

至贵溪,午驻逆旅,逢数客亦投宿,刘箧中银可百两,为客所窥。

诸客皆盗也。

是夜盗操杖入室。

刘本从军,有臂力,挥刀断其一臂,众惧而散遁。

刘促子与仆起,速去,然于贵溪城外高冈下,又与盗遇,虽与拒斗,而寡不敌众,并子仆死焉。

所乘马踯躅于道,适主簿出,马迎之车前,屈足如拜。

主簿怪之,曰:“是必有冤诉。

”遂随马行,至高冈,马伫立不前,见满地血迹。

三尸仆地,肢体尚暖。

主簿督人访捕,不竟日而盗悉禽。

翻译:刘承节奉命去担任官职,从浙江到江西,只带着一个儿子一个仆人骑马上路。

到了贵溪,中午在旅店停下马车,遇到几个客人也来投宿。

刘承节箱子中大约有一百两银子,被客人偷偷看见了。

那几个客人都是强盗,那天夜里携带着杖棒到刘承节屋子里。

刘承节本来是参军的,手臂很有力,挥起刀砍断了他一条手臂,强盗们害怕就分散逃跑了。

刘承节叫醒儿子和仆人起床,快速离去,然而在贵溪城外的高山下,又遇到了强盗,虽然和他们反抗搏斗,然而寡不敌众,连同儿子仆人死了。

所乘的马在道路上来回走动,遇到主簿外出,马迎到他车前,弯下脚好像跪拜。

主簿为此感到奇怪,说:“这一定是有冤情要诉说。

”于是就跟着马走,到了高冈的下坡上,马站住不再前进,主簿看到满地血迹,三具尸体趴在地上,肢体还温暖。

主簿派人追访搜捕,不到一天强盗全都抓住了。

2. 马诉冤的古文翻译刘奉命做官,从浙江到江西,只带着一个儿子和一个仆人骑马。

到了贵溪,中午在旅店停下车马,遇到几个客人也来投宿。

刘承节箱子中大约有一百两,被客人看见了。

那几个客人都是强盗,那天夜里携带着杖棒到刘承节屋子里。

刘承节本来是参军的,手臂很有力,挥起刀砍断了他一条手臂,强盗们害怕就分散逃跑了。

刘叫醒他的儿子和仆人,迅速离开。

然而,在贵溪城外的高山下,他又遇到了强盗。

虽然他与他们作战,但寡不敌众,他的儿子和仆人都死了。

那匹马在路上来回走动。

主簿出门,马迎着他的车,弯下腰,好像在鞠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境 中, 仍 能保 持 中华 民族 精神 , 前仆 后 继 , 英 勇斗 争 的革 命 事迹 。让 某些 号称 要 “ 淡 化革命 , 颠 覆英
诗说的“ 高树朝朝歌好鸟, 野塘夜夜鼓群蛙” 。 我和
老作 家沙 汀 、 艾 芜关 在 一 起 , 放 风 时 以 目相 询 , 倒
雄, 否定崇高” 的作家知道 , 中国的确经历一场伟 大的人 民革命 , 的确出现过许多民族英雄 , 世界上 的确 有崇 高 的事 业 。 这 样 的民族精神 , 这 样 的崇高 英雄 和他 们所 从事 的神 圣 事业 ,是 中 国人 民永 远
人这 部文集 中。 编人 这部 文集 的还 有 人 民文学 出版社 我 为 编
辑出版的《 讽N/ I , 说集》 , 还有一百来篇 杂文集 成
的《 盛 世 危 言》 , 那 都是 我 对 于 现 实 生 活 有所 感 悟 而“ 舒愤 懑 ” 的作 品。 有 些人 读 了也许 不愉 快 , 然 而 这正 是我 希望 的。 即使 因而得 罪 , 我 也不 会后 悔 。
在梦中来找我述说往事 ,呼吁他们继续现身文学 作 品 的权利 。 于是 我在六 年 的狱 中生 活 中 , 偷偷 写 了五 十多 万字 的提 纲 和作 品 。这便 是我 出狱后 的
二十 年 中陆续 写 出 ,并 由人 民文学 出版社 等 出版
年进行 革命 传统 教 育 中起 过 一点作 用 ,如果 现 在 对于青 少 年教育 能 继续起 一 点作用 ,我将 引为极 大 的安慰 。 如 若不 能 , 那 就让 它到造 纸厂 去实现 其 最后 的价值 吧 。
想 利用 写 “ 认 罪 书” 之 余 的充 足 的纸笔 , 重 操 旧业 。

我 的作 品 , 坚 持我 所追 求 的“ 为 中 国老百 姓所 喜 闻乐见 的中 国作风 和 中国气 派 ” , 就是很 不 时兴 的大众 文学 。 我 就是要 追求 民族 的形式 、 生动 的形 象、 跌宕 的情 节 、 通俗 的语 言 , 以便凡 夫 俗子 、 引车 卖 浆者 流也 可 以从 中得到 一点 艺术 享受 ,受 到一 点启 发 。 就是读 了便 扔掉 也罢 。 我 的作 品大概难 以
大言不惭地说 , 我曾经参加过中国革命 , 也许算是

个 革命 家 , 那 时 候 叫做 “ 职业革命 家 ” , 因此 我写
的作 品 , 如果 可 以叫做 文学 作品 的话 , 那算 是 革命 文学 作 品吧 。 我是 想用 我 的中国人 民的革命斗争生活,表现他们在外 受列 强侵 略 ,内遭 专制 压 迫 的极 其 困难恶 劣 的环
去 ,讨伐 批判 ,结 果 被判 定 为不 耻于 人类 的狗 屎 堆, 受够践 踏 。 我 想这 是咎 南 自取 , 还能 怪谁 ? 此 生 休矣 !
这时幸 得新 生 的红 色政 权 “ 省 革委 会 ” 看 上 了
如果还能执笔 , 我仍将写下去。 一个唯物主义者是
无所 畏惧 的。 我是 半路 出 家 的作 家 ,不能 算 是一个 出色 的
述 往事 , 思来 者 ” 。 我 越是 处 于被 囚被诬 之境 , 越 想
“ 述 往事 , 思来者” , 把 自己一 生所 见所 闻和所 思 写
进人不朽的缪斯殿堂, 去博得高雅的欣赏。 我绝不 为 此而感 到羞 愧 。 我从 来不 想追求 不朽 , 也不 相信
世 上有 永远 不朽 的东西 。 我乐 意于让 其速朽 。 让更
会和负责具体出版工作的四川文艺出版社。
作家 , 虽然 写 了一 大堆作 品 , 却都 是利 用公 余 之暇 或开 夜车 写 的 , 比较粗 疏 , 无 足称 述 。但 是我 可 以
我, 把 我 从逃 遁 中追 捕 回来 , 送进文明监狱 , 名 之
曰“ 监护” 。我没有想到, 那三尺牢笼 , 虽然度 日如
年, 和在外 面 比较起 来 , 反 倒成 了 洞天 福地 。除 开 早请 示 晚汇报 , 偶 尔拉 出去 为大 人 物 陪斗 之外 , 再 不受 造反 派 凌辱 虐待 之苦 ,终 于 在监 狱里 度 过 了 六年, 才 重见 天 日。 奇怪 的是 ,这 座 文 明监狱 设 置在 一个 近 郊古 庙之中, 丛林 翠竹 , 佛 塔森 然 , 十分 幽静 , 真 如我 写
最后 , 我知 道 出版文 集不 是容 易 的事 , 我衷 心 地感谢 支 持 出版这 部文 集 的 同志和朋 友们 ,衷 心 感谓 为我 的文 集作 序 的王火 同志 ,衷 心感 谢编 委
单位出版的《 夜谭十记》 《 雷神传奇》 等长篇在内的
十几本 书 的基 础 ,其 中 出版 的作 品 的大部 分 已编
出来 ,即便 不 能 以飨 读 者 ,也可 以打发 多余 的时 光 。何 况我 在狱 中时 , 过去那 些 牺牲 的战友 , 往 往
新 更好 的作 品来 代替 , 发 挥更 好 的作用 。 现 在文 集 已经 编定 ,在 编委 和出版 社 的共 同
努 力下 , 即将 出版 。这些 作 品 , 过去 曾经 在对 青少
个作 家走 上 了创作 不 归路后 , 似乎 特别 健 忘 , 好
了伤疤 忘 了痛 ,什 么劫难 也 不能 阻止 他 拿起 笔 杆 来 。相 反 的 , 还 似乎 真像 司 马迁 说 的“ 文 王 拘而 演
《 周易》 , 仲尼厄而作 《 春秋》 , 屈原放逐 , 才赋《 离 骚》 ” 那样 , 文章“ 皆意有所郁结 , 不得通其道 , 故
不应 该忘 记 的。
也安然。 因为我曾任过建设厅厅长 , 特任我担任工 程 劳动 的领 班 ,领 导 一个 可 以建 立一 个省 委 班子
的劳 动大 军 , 披荆斩棘 , 修 路筑 台 , 后 来 又 获准 担
水 种菜 , 倒 是 别有 滋味 。
这 时 不知 怎 的 , 我忽然文思潮涌 , 手又发痒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