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太史公自序》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报任安书(节选)》答案

《报任安书(节选)》答案

报任安书(节选)1.【解析】选C。

比:并列,这里是“相提并论”的意思。

2.【解析】选A。

均为助词,的。

B项,副词,于是、就;副词,却、竟然。

C项,介词,在;介词,引出对象。

D项,介词,用、凭借;连词,表目的。

3.【解析】选C。

A项,“失”同“佚”;B项,“罔”同“网”;D项,“责”同“债”。

4.【解析】选D。

A项,名词作动词,受膑刑;B项,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C项,形容词作名词,固执鄙陋的意见。

5.【解析】选B。

B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

A项,判断句;C项,省略句;D项,定语后置句。

6.【解析】选A。

倜傥:古今意义相同,指卓越不凡。

B项,意气:古义指情意;今义指a.意志和气概,b.志趣和性格,c.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C项,下流:古义为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名声不佳;今义指a.下游,b.卑下的地位,c.卑鄙龌龊。

D项,口语:古义指言语,文中指替李陵辩护;今义指谈话时使用的语言(区别于“书面语”)。

7.答案:(1)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在为什么而死上有区别。

(2)《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者抒发悲愤之情的作品。

(3)起草尚未定稿,就正好遭遇这场灾祸,书还没有写成,我十分惋惜,因此受了最重的刑罚却没有恼怒之色。

8.【解析】选B。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辱:谦辞,承蒙。

和《报任安书》中的“曩者辱赐书”中的“辱”词义一致。

9.【解析】选A。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两个“以”均是介词,表原因,译为“因为”。

B项,前一个“而”是连词,表顺承;后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译为“却”。

C项,前一个“其”为代词,代自己;后一个“其”是副词,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译为“还是”。

D项,前一个“所”表被动,译为“被”;后一个“所”用在动词之前,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

10.【解析】选C。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粤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_《报任安书(节选)》阅读练习1

粤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_《报任安书(节选)》阅读练习1

《报任安书(节选)》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

余以所闻,由、光①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②。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③,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④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

”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第一》) [注] ①由、光:人名,指许由、务光。

②希:稀少。

③木主:死人的牌位。

④爰:于是,就。

《报任安书》与《太史公自序》比较阅读

《报任安书》与《太史公自序》比较阅读

儿 童 刚 入 校 园 ,纪律 ” 其 脑 中印 象 不 深 : 便 有 所 耳 闻 , “ 在 即
更多时候也敌不过“ 泼好动” 活 的天 性 这 就 要 求 教 师做 耐心 之 人 . 厌其烦 地zJ童进行 “ 堂规则 ” 不 CL 课 的正 强 化 . 同 “ 漆 ” 如 刷

样 一 遍 又 一语 得 经 漆 好
实 践 讲 堂
低年级语文课堂调控 策 略
孙 士尊 ( 山市 丰南 区小集 小 学 , 北 唐 山 唐 河
低 年 级 语 文 课 堂充 盈 着 孩 童 的 天 真烂 漫 - 0 校 园 的新 鲜 冈人
四、 示 法 暗
030 ) 6 3 0
感 释 放 着 童 年 的 无拘 无 束 . 气 的 童 真 衍 化 出 种 种 “ 轨 ” 稚 出 的举
学 生 的 一 瞬 间 的 “ 点 ” 并 及 时 给 予 表 扬 , 以 是 口头 表 扬 . 亮 ) 可 也
建 构 主 义 理 论认 为 : 识 起 因 于 主 体 与 客 体 之 间 的相 互 作 认 用 . 觉 得 实 现 这 种 相 互 作 用 的 有 效 形 式 首 推 “ 动 ” 因 为 活 我 活 动 既 为 “ 文 课 标 ” 倡 导 . 能 激 发 学 生 主 动 参 与 的 积 极 性 语 所 又 、
自 由发 挥 的 空 间 吧 . 们 立 即 “ 到 阳光 就灿 烂 ” 如 何 既 顺 应 他 得
儿 童 的 天 性 又保 证课 堂 的实 效 呢 ?我 觉 得 在 儿 童 “ 偏 ” . 走 时 教
蔫 枯 。 多 时候 不妨 采 用 暗示 . 堂教 学 实 践 汪 明 : 示 运 用 其 更 课 暗 中 , 使 儿 童 情 绪 高 涨 , 力 振 奋 , 意力 集 中 。 老师 最 喜 欢 专 能 智 注 “ 心 听 讲 的 孩 子 ! ‘ 脑 壳 应 该 积极 转动 才 会 更 加 聪 明 ! ‘ 位 小 有 小 朋 友 玩 橡 皮 泥 . 师 相 信 他 能 收 起 来 ” 属 口头语 言 暗 示 : 老 等 教 师 做 “ 确 握 笔 ” 坐 姿 端 正 ” 凝 神 观 察 ” 表 情 动 作 属 体 态 语 正 “ “ 等

高三语文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及答案

高三语文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及答案

高三语文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及答案高三语文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及答案不断努力学习,及时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才能让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高三语文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关木索、被箠楚受辱2.其次剔毛发3.见狱吏则头枪地4.及罪至罔加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7.思垂空文以自见8.则仆偿前辱之责二.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古今意义有无不同,请具体解释:1.意气勤勤恳恳古义:今义:2.素所自树立使然古义:今义:3.念父母,顾妻子古义:今义:4.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今义: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今义:6.下流多谤议古义:今义:7.仆以口语遭遇此祸古义:今义:三.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1.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 ( )A.若望仆不相师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或师焉,或否焉D.吾从而师之2.比肩接踵 ( )A.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B.夫知效一方,行比一官C.天涯若比邻D.比及三年,可使足民3.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A.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B.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C.重为乡党所笑D.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4.思厥先祖父 ( )A.左丘失明,厥有《国语》B.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C.率时农夫,播厥百种D.禹厥之三仞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 )A.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家祭无忘告乃翁D.臣乃市井鼓刀屠者6.谈谐终日夕,觞至则倾杯 ( )A.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B.汉皇重色思倾国,玉宇多年求不得C.对此欲倒东南倾D.权倾五伯四.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A.倡优畜之B.太上不辱先C.衣赭衣D.且勇者不必死节五.对下面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无兄弟之亲②盖文王拘而演《周易》③虽万被戮,岂有悔哉④下流多谤议⑤安在其不辱也? ⑥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⑦重为乡党所笑⑧屈原放逐,乃赋《离骚》A.①⑤/②⑦⑧/③④⑥B.①/②③④⑦⑧/⑤/⑥C.①⑥/②⑧/③④⑦/⑤D.①/②③④⑥/⑤/⑦⑧六、翻译下列句子: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报任安书》《与韩愈论史官书》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报任安书》《与韩愈论史官书》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报任安书》《与韩愈论史官书》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4-18题。

(18分)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有删改) 且退之以为纪录者有刑祸,避不肯就,尤非也。

史以名为褒贬,犹且恐惧不敢为;设使退之为御史中丞大夫,其褒贬成败人愈益显,其宜恐惧尤大也,则又扬扬入台府,美食安坐,行呼唱于朝廷而已耶?在御史犹尔,设使退之为宰相,生杀出入升黜天下士,其敌益众,则又将扬扬入政事堂,美食安坐,行呼唱于内庭外衢而已耶?何以异不为史而荣其号、利其禄也?又言“不有人祸,则有天刑”。

若以罪夫前古之为史者,然亦甚惑。

凡居其位,思直其道。

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如回之,莫若亟去其位。

孔子之困于鲁、卫、陈、宋、蔡、齐、楚者,其时暗,诸侯不能以也。

其不遇而死,不以作《春秋》故也。

当其时,虽不作《春秋》,孔子犹不遇而死也。

若周公、史佚,虽纪言书事,犹遇且显也。

又不得以《春秋》为孔子累。

是退之宜守中道不忘其直无以他事自恐退之之恐唯在不直不得中道刑祸非所恐也。

(柳宗元《与韩愈论史官书》①节选,有删改) 注:①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夏,韩愈在长安任史官修撰。

期间他曾写信给柳宗元,表示自己担心招致刑祸而不愿意担任史官。

《报任安书》《太史公自序》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报任安书》《太史公自序》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报任安书》《太史公自序》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共15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甲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选自xx《报xx书》)乙xx且卒,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

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

余为太史而弗论载,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①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始论次其文。

七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

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选自xx《xx自序》)【注】①?:缀集。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虽累百世,垢弥甚耳垢:耻辱B.以通其狂惑通:抒发C.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xxxx:遗漏D.于是论次其文次:次序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仆以口语遇遭此祸曼辞以自饰B.重为乡党所笑此人皆意有所郁结C.退而深惟曰孙子膑脚,而论兵法D.然后是非乃定乃喟然而叹曰1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甲文融叙事和抒情于一体,当情浓事切之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报任安书》答案

《报任安书》答案

第19课《报任安书》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释义磨灭、消失(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释义大都(3)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释义表现(4)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释义债务(5)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释义散失的(6)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释义规律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再: 两次2.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曩:从前辱:委屈\承蒙书:书信3.若望.仆不相师.望:怨恨师:学习、效法4.推贤.进士为务.贤:贤能的人务:责任5.思垂空文以自见垂:使动,使……流传。

6.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表:显扬7.下至于兹.兹:此,现在8.虽累.百世,垢.弥甚耳累:经历垢:污垢,比喻耻辱9.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厥:才,副词10.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虽:即使戮:羞辱岂:难道11.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倜傥:卓异超群,洒脱不拘。

称:被称道12.何至自沉溺累绁之辱哉缧绁:大绳小绳,泛指束缚囚犯的刑具。

13.仲尼厄而作《春秋》厄:困窘14.恨私心有所不尽恨:痛惜。

15.仆窃不逊窃:私下里16.犹能引决引决:自杀17.亦欲以究天人之际究:探究;际:关系18.盖文王拘而演《周易》盖:发语词;拘:被拘留;演:推演19.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幽:被拘禁;辞:推辞20.成一家之言成:成就;言:见解2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至:至于;然:这样22.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无乃:恐怕;剌谬:违背23.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稽:考订,考查三、一词多义,指出用法和意义1、通通古今之变(通晓)通邑大都(四通八达)2、道不得通其道(主张)然此可为智者道(说)3、思故述往事,思来者(期望)思垂空文以自见(想要)4、传世传《吕览》(流传)列传七十(传记)5、成成一家之言(成就)稽其成败兴坏之纪(成功)6、言成一家之言(见解、学说)难为俗人言也(说)7、虽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即使)虽累百世,垢弥甚耳(即使)8、重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层)重为乡党所笑(更加)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加重)重章叠句(重复)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加上)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层)(虚词,指出下列虚词的用法和意义)9、【若】若望仆不相师(如果)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好像)10、【乃】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竟然)2、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就)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4、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5、臣乃市井鼓刀屠者(是)6、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才)7、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竟然)8、当春乃发生(才)【而】1、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连词表转折,但,却)2、奉厚而无劳(连词表转折,却)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连词表转折)4、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11、【以】1、教以慎于接物(介词,把)2、思垂空文以自见(连词,来)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介词,用)4、以舒其愤(连词,来)5、仆诚以著此书(介词,凭借)6、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连词,以致)7、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连词,来)8、曼辞以自饰(介词,用)9、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之】1、无兄弟之亲(助词,取独)2、况仆之不得已乎?(助词,无义)3、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报任安书》练习

《报任安书》练习

《报任安书》练习一、填空:1.司马迁,字__________,西汉著名__________、文学家和思想家,有“”之誉。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通史。

全书篇,包括本纪12篇, 30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

2.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①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可胜记,。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左丘失明,;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诗》三百篇,。

③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箠.楚()圜.墙()囹圄..()()强.颜()槛.()缧绁..()()愠.色()赭.衣()臧.获()阙.然()剌.谬()膑.脚()倜傥..()()二、选择题: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有错的一项是()A.文中列举了“四不辱”和“六受辱”,运用铺排把“六受辱”按程度由浅到深依次排开,最后点出自己遭受的是“最下”之辱。

渲染出作者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悲惨处境和由此产生的巨大精神痛苦,感人至深。

B.作者一口气列举了古代周文王、李斯等著名人物,意在说明“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连这些“王侯将相”也不得不受尽羞辱这一古今一样的道理。

这是作者蓄积已久的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内心的强烈感受。

C.文中作者拿“猛虎一旦落入槛阱之中也不得不摇尾乞食”作对比,渲染下狱受辱之恐怖,反衬自己忍辱受刑、忍痛著书的坚忍意志。

D.文章先说一般人都怕死,但激于义理者不怕死,这是一层曲折。

接着又说自己并非贪生恶死之辈,但又何至于受辱呢?这又是一层曲折。

最后才揭开自己“不得已”而苟活的原因。

这充分体现了本文在情感的表达上“曲折起伏、欲言又止”的特点。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为迎接全国十运会的召开,今年以来,南京市下大力气整顿市容,画地为牢,分区管理,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B.据《扬子晚报》11月8日报道,经过历史学家近段时间的考证,扑朔迷离一千多年的唐代书法家、政治家、军事家颜真卿的墓葬竟然藏之名山,埋葬于江南小城句容境内的龙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乙文用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古圣先贤愤而著书的典故,表现作者隐忍的苦衷、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的决心。这些典故能让人深刻的感受到作者伟岸的人格和沉郁的感情。
D.乙文略述司马迁的处境、情感与心志,可与《报任安书》中“草创未就,会遭此祸”“退论书策以舒其愤”等内容映照,文字精微,思想深沉。
1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乃喟然而叹曰:
“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
“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选自xx《报xx书》)乙
xx且卒,执迁手而泣曰:
“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余为太史而弗论载,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
“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①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䌷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始论次其文。七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
16.【答案】B
【试题分析】“悔恨、妥协”有误,此处是寓悲愤于自贬。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答案】
(1)如今少卿竟然拿举荐贤士(的事情)教导我,恐怕和我个人的想法相违背吧?
(2)《诗》、《书》含义隐微而言辞简约,是作者想要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共15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甲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B.重为乡党所笑此人皆意有所郁结C.退而深惟曰孙子膑脚,而论兵法D.然后是非乃定乃喟然而叹曰
1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文融叙事和抒情于一体,当情浓事切之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是以肠一日而九回……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既是叙述又是抒情,使人读之唏嘘。
B.甲文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心情,并陈说作者对余生的看法。“浮沉”“俯仰”“狂惑”词语,表达了司马迁的悔恨、妥协,是现实压迫之后的情感折射。
于是开始论述编次所得文献和材料。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答案】C
【试题分析】C项,都是连词,表承接。A项,介词,因为/连词,表目的。B项,表被动,被/助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D项,副词,才/连词,于是。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评分标准】“无乃……乎”“剌谬”及状语后置句各1分;“隐约”“遂”及判断句各1分。
18.【答案】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评分标准】断对一处0.5分。断在其他地方每错一处扣0.5分,扣完3分为止。
(选自xx《xx自序》)
பைடு நூலகம்【注】①䌷:
缀集。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虽累百世,垢弥甚耳垢:
耻辱
B.以通其狂惑通:
抒发
C.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xxxx:
遗漏
D.于是论次其文次:
次序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仆以口语遇遭此祸曼辞以自饰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3分)
(2)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3分)
1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
答案:
14.【答案】D
【试题分析】“次”:
编次,编纂。句意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