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项羽之死(二)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赏析项羽悲剧英雄的人物形象特点,把握评价项羽性格的复杂性;归纳总结人物传记类散文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探究项羽性格”优柔寡断”一说的偏颇,培养对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意识和思考习惯。

过程和方法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质疑探究,师生共同研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解读司马迁笔下项羽悲剧英雄形象的同时,体味司马迁的情感内涵。

教学重点赏析项羽悲剧英雄的人物形象特点,把握评价项羽性格的复杂性。

教学难点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忆英雄课前播放屠洪纲演唱的《霸王别姬》。

在一个盛行”胜者王侯败者寇”的观念的国度里,有一位失败英雄﹑悲剧英雄,他让人叹息,让人感慨,让人伤感,让人敬佩。

他的血性,他的柔情,让人挥之不去,咏之不足。

他虽然像一颗流星,在历史的长河中一闪而过,但他却成了一个文化符号,被人们无数次地品评着。

他是谁?巨鹿之战中曾见他指挥若定的身影,鸿门宴上有对他多仁寡断的评价,李清照赞扬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今天,我们走进他人生的最后阶段,看项羽还有哪一面的面容。

二﹑感英雄1.听课文朗诵。

2.听读检测。

⑴读音:垓()下歌数阕()美人和之()骑能属()者麾下()田父绐()曰⑵解释划线词语:项王军壁垓下项王则夜起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地方千里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⑶指出句式特点: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3.复述项羽之死的整个故事情节。

4.能够将这篇文章分为哪几个部分?垓下之围(1);东城快战(2—3);乌江自刎(4)。

5.教师讲课文内容总结成一段话,请同学们依据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字:垓下之围,其势可谓(穷﹑危)矣;四面楚歌,其心可谓(惊)矣;霸王别姬,其情可谓(悲)矣;东城快战,其行可谓(勇﹑猛)矣;乌江自刎,其死可谓(壮)矣。

三﹑探英雄1.在《鸿门宴》中,司马迁主要向我们展示了项羽性格的鲁莽直率﹑轻信他人﹑骄傲自信的一面,《项羽之死》则刻画了一个悲剧英雄的形象。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项羽之死》 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项羽之死》 教学设计
请分角色朗诵:男读项羽,女读叙述语。评价
点拨:楚歌,其特点是悲凉。“楚歌悲远客,羌笛怨孤军”唐刘长卿
应读出项羽之“惊、悲、无奈、眷念……”
男女生比赛读。(从中感受霸王别姬时的无奈与眷恋,感受七尺男儿项羽的铁骨柔情。)
项王身处四面楚歌的绝境,特别难以割舍的是什么?(霸业、爱马、爱妃)投影展示《霸王别姬》
那么这,不为结果!快战是为了展示自己的骁勇善战,是英雄落幕前最后的演出。一个“快”字尽显英雄项羽的快意与自负。
2、“快战”的结果如何?
(1)从军事力量对比看。开始“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羽,为了无愧江东父老,无愧七尺男儿,知耻重义,以死相报。板书――义
项羽在乌江自刎前还有两个情节:赠马、赐头。从中你看出他怎样的形象?
(重情仁善、视死如归)
小结:
项羽形象之美:美在重情、美在雄健、美在无惧、美在重义
三、合作探究
1.如果再给项羽一次机会,他能成功么?学生小组讨论
交流:
师点拨:
文中作者的观点: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描写的,他有英雄的气魄和行为,但更重要的是,他的“自矜功伐”导致了他的悲剧。
这正是我们说《史记》是一部信史,司马迁是一位伟大的史学家的原因所在。即使是他所激赏的人物,也并不回避其缺点。
场景三:乌江自刎
1、东城突围之后的项羽为何又在有船可渡的时候拒绝渡江呢?
项王笑日:“……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最初追随项羽起义的八千热血男儿全都战死疆场,无一生还。如此,何以见江东父老。于是项羽在生与死、苟活与尊严之间,从容选择了后者。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项羽之死》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掌握;项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课文情节简单但生动,内容容易把握。

故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从文中的细节描写来体会司马迁对项羽人物形象的刻画。

进而正确评价项羽这个历史人物。

教学目标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

2、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3、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读课文,品读文学家笔下的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讨论法,启发法教学程序:一.检测学生文言字词的掌握情况幻灯展示二、导入电脑显示:项羽图片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评价他英雄、莽夫、勇猛、有勇无谋、自负、妇人之仁(让学生联系《鸿门宴》回答项羽的形象)师:在项羽的身上,优点和缺点都是那么的突出,可算是一个相当个性化的人物,也才使得他几千年来从不曾被人忘记,从而成为文学艺术家们宠爱的一个创作素材。

三.概括项羽的一生(幻灯)项羽本名籍字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领袖,人称西楚霸王。

楚国灭亡之后,年少时曾学习书法不成,又学剑,仍不成。

立志要学「万人敌」(就是能抵挡一万人的本领),於是从叔父学兵法。

但仅「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年青时志向远大。

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钱塘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

」自小心存大志。

在秦末的农民大起义中,项羽发挥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在巨鹿之战中,打败了秦军大部分兵力,此后和刘邦展开军事斗争,由于项羽自身性格的局限导致了政治局面的扭转,前202年初,汉军三方共四十万在垓下包围了粮食不足的项羽军队,项羽退至乌江,不肯渡江,遂自刎于乌江。

我们曾在高一时学过《鸿门宴》,大家对项羽有了比较深入客观的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同样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项羽之死》,来进一步完善我们对项羽的了解,进一步学习如何分析评价一位历史人物。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四单元《项羽之死》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四单元《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分析,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法、合作探究法3、情感目标:感知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用历史的眼光评价项羽的性格与命运。

重点: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分析,感知人物性格特点,评析人物形象难点:评价人物形象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成功的悲剧英雄,他犹如一条巨龙,翻江倒海、叱咤风云;钜鹿之战,27岁的项羽破釜沉舟,勇冠三军,成为天下瞩目的英雄;鸿门宴上,项羽刚愎自用,坐失良机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四面楚歌声中,31岁的西楚霸王,又将怎样演绎自己的人生呢?我们来学习项羽之死。

板书课题。

2、整体感知:在本文中司马迁选择了哪些重大历史场景描写项羽?明确: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3、文本赏读。

场景一:垓下之围问题提示:“霸王别姬”是《史记》中最悲恸感人,最壮怀激烈的一幕。

项羽兵败垓下,于四面楚歌之中慷慨悲歌。

司马迁是怎样描写当时场面的?明确:司马迁一连用了惊——起——饮——歌——泣五个动词来传达项羽的反应。

这些动词中最能击中你的心扉?先说歌:柔肠百转的垓下歌,该如何读?对于“歌”这一部分的教学,重在指导诵读,读,不是简单的传声筒,而是生色俱动的情感投入。

针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诵读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并采取男女生比赛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充分体味这一段中的情感。

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可以感受到霸王别姬时的无奈与眷恋,感受到七尺男儿项羽的铁骨柔情。

再说泣:“泣数行下”,这是多么让人心痛的一幕呀!试想,曾经破釜沉舟,威振天下的霸王,此时却泪如雨落,谁能读懂项羽此时的心境呢?此时学生七嘴八舌,可能会产生不同答案,甚至产生相互对立的观点,而这正是我设计此环节的激活学生的真正用意。

“泣数行下”,这是司马迁笔下项羽唯一一次落泪,也是最后一次落泪,渲染出英雄末路的悲凉。

随从将士的“泣”,更是把这种悲凉推到了极致。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4单元《项羽之死》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4单元《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

2、学习本文在矛盾中刻画人物和通过人物言行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重难点: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时数:三课时知识链接1、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2、《史记》《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大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鲁迅所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恰当地指出了《史记》有很大的文学成就和历史成就。

⒊项羽项羽,大约生于公元前233年,死于公元前202年。

起兵时二十四岁,是个少年英雄;自刎时三十出头,是一个男儿告别少年走向成熟的最有魅力的年龄。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义大泽乡。

项羽起兵会稽,携各路诸候,用了三年时间灭了秦国,分封天下,自号“西楚霸王”。

只是称霸不足五年就在乌江边上发出了“天亡我,非战之罪也”的感叹,而后拨剑自刎。

这个打仗还要带个虞姬的人,确实达到了“手握天下权,美人卧身边”的境界,——只是这样的时光也太短了点,距分封天下,自号西楚霸王不过五年,距起兵反秦也不过八年。

项羽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留下了许多故事、传说、成语,还有许多话题。

大家熟知的成语有:破釜沉舟、作壁上观、衣锦夜行、沐猴而冠、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以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和“无颜见江东父老”等。

最脍炙人口的诗则是李清照的五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而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教学过程第一学时一、生字注音垓()骓()麾()能属()者田父()绐()刈()王我()自度()被十余创()二、文言字词积累⒈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直夜溃围南出(直通值, 当)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项羽之死(二)推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项羽之死(二)推荐
问题一:用原句归纳出司马迁的观点。
明确: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问题二:既然批评他“谬”为何将他纳入本纪?(用原句回答)
明确: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参考译文:太史公说:我听周生说舜的眼睛可能是两个瞳人儿。又听说项羽也是两个瞳人儿。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吗?不然他的发迹怎么那么突然啊!秦朝搞糟了它的政令,陈涉首先发难,各路豪杰蜂拥而起,你争我夺,数也数不清。然而项羽并非有些许权柄可以凭藉,他趁秦末大乱之势兴起于民间,只三年的时间,就率领原战国时的齐、赵、韩、魏、燕五国诸侯灭掉了秦朝,划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政令全都由项羽发出,自号为“霸王”,他的势位虽然没能保持长久,但近古以来象这样的人还不曾有过。至于项羽舍弃关中之地,思念楚国建都彭城,放逐义帝,自立为王,而又埋怨诸侯背叛自己,想成大事可就难了。他自夸战功,竭力施展个人的聪明,却不肯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伐诸侯治理天下,结果五年之间终于丢了国家,身死东城,仍不觉悟,也不自责,实在是太错误了。而他竟然拿“上天要灭亡我,不是用兵的过错”这句话来自我解脱,难道不荒谬吗?)
二、小结
故事
人物形象
语言
写法
垓下之围
多愁善感
惊、起、饮、歌、泣
动作、语言、映衬
东城快战
勇猛、自负
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遂”
动作、语言、场面
乌江自刎
知耻重义
笑答、“吾为若德”“遂自刎”
神态、动作、语言、对比
二、总结
四、作业
归纳总结出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投影《史记》中项羽本纪的最后一段文字: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执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4单元《项羽之死》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4单元《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

2、把握文章内容,联系旧课文,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3、以读促写,通过单项训练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自由品读司马迁笔下的项羽。

教学难点:体味司马迁情感内涵,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以读促写,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第一课时翻译全文,完成练习二第二课时导入电脑显示:项羽图片(让学生联系《鸿门宴》回答项羽的形象:英雄、莽夫、勇猛、有勇无谋、自负、妇人之仁等。

)在项羽的身上,优点和缺点都是那么的突出,可算是一个相当个性化的人物,也才使得他几千年来从不曾被人忘记,从而成为文学艺术家们宠爱的一个创作素材。

我们曾在高一时学过《鸿门宴》,大家对项羽有了比较深入客观的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同样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项羽之死》,来进一步完善我们对项羽的了解,进一步学习如何分析评价一位历史人物。

《项羽之死》记述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

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他的性格。

思考讨论: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有哪些场面?怎样的情节?分别概括。

三个场面: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情节: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溃围、斩将、刈旗,拒渡、赠马、赐头2、结合练习一,根据下面提示的三个场面描写,分析项羽的形象。

1)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

有人说项羽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只有女人和宝马,你同意这种看法吗?项羽慷慨悲歌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性格?不同意。

项羽失天下的时候所心疼的不仅仅是女人和宝马,还有和他一起过江战死疆场的八千江东子弟。

乌江岸边,亭长劝项羽赶快登船,来日尚可东山再起,项羽说:“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正是因为心疼那些追随自己征战如今有去无回的江东子弟,他才觉得有愧于江东父老,他才放弃了活下去的机会,最终不肯过江东。

高中语文 4.3项羽之死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4.3项羽之死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项羽之死》一、教学目标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

2.把握文章内容,联系课文,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3.以读促写,通过单项训练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如何分析并评价人物形象,从而在写作方面得到提高。

三、课时与方法2课时。

《项羽之死》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掌握;项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课文情节简单但生动,内容容易把握。

故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及“以读促写”上,既可以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又能通过阅读带动写作,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在课文中选用事例”和“如何运用事例”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与设计(一)导入新课历史往往是写给胜者的。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失败的英雄——西楚霸王——项羽。

(电脑显示:项羽图片)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项羽的形象。

比如韩信说他“妇人之仁”“匹夫之勇”。

后人评价他“小家子气”“小心眼儿”。

的确,在项羽的身上,优点和缺点都是那么突出,项羽可算是一个相当个性化的人物,也正因为这一点,他一直成为文学家、艺术家所宠爱的创作素材。

我们曾学过《鸿门宴》,大家对项羽有了比较深入客观的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同样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项羽之死》,进一步完善我们对项羽的了解。

(二)文本朗读这是一篇自主赏析课文。

预习时我要求大家自主探讨本文的字词句解释,这一节课我们将重点赏析项羽这个人物。

请同学们自由朗诵全文。

然后我请一名同学来朗读。

(开始) 从同学们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大家还沉浸在项羽之死的悲剧氛围中。

项羽,不愧是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三)整体感知本文记叙的是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

请同学们尝试用小标题形式给本文的故事情节进行概括。

第1段:垓下之围第2~3段:东城快战第4段:自刎乌江(四)具体分析文本1.垓下之围:四面楚歌——慷慨悲歌(通过反复朗读《垓下歌》以及分析项羽昔盛今衰的事实,揣测此刻人物英雄末路时的心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的心理,场景真实人物鲜活),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从一开始,太史公都是从悲剧角度写项羽,整个《项羽本纪》无时无刻不笼罩着浓郁的悲剧氛围。

英雄不可一世,英雄顶天立地,英雄叱咤风云,英雄又瞬间走向死亡。

)随着乌江渡口的那一道长剑血光,项羽的悲剧命运划上了一个令人遗撼的句号。

古人评《史记》“意到处言不到,言尽处意不尽。

”对于自刎前“宝马赠亭长,头颅送送故人”,你又怎么看呢?
(引导学生以细节入手,思考发言)
教师解读:
有一种英雄,就是挫折、苦难乃至于死亡都不能剥夺他的骄傲和从容。

项羽在能够用他的武功、战绩,证明他的生命一定可以逃脱的时候,这个时候他很潇洒的处理自己的生命,这是人格的不屈与悲壮,一个人的生命是不可以被别人取走,但可以自己处置,这就是项羽,这就是司马迁笔下的悲剧英雄。

(三)史家之言:评项羽
在《项羽本纪》中,对项羽这个人物,司马迁又是怎样评价的呢?
〔投影〕《史记》中项羽本纪的最后一段文字(找同学读)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执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阅读这段文字,引导学生归纳出司马迁的观点。

(司马迁认为项羽是个悲剧英雄。

一方面,“政由羽出,号为霸王”,“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另一方面,又由于“自矜攻伐”,不觉悟,不自责,而导致乌江自刎的悲剧。

既有对项羽生平业绩的概括,又有对其失败的评价;既有赞叹,又有惋惜、批评。

司马迁这种写人物、写史的方法,对班固《汉书》等后世史书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真心英雄:说项羽
距今已有2200余年的楚汉已经成为永远的楚汉,霸王也已经成为永远的霸王,对于项羽,司马迁饱蘸笔墨,多维透视,以史实和文字为我们呈现一个真实的项羽、一个鲜活的项羽、一个永远的英雄!
1、那么你心中的项羽又是什么样的?下面大家看大屏幕,感性认知并理性解读,选出你心中的项羽,以关键词解读。

(学生自由发言,随机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