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和教学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散文之都第四单元作品方山子传

方山子传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透过细节描写赏析方山子始侠后隐的行径、神情风貌与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方山子的行径及精神风貌的解读,培养洒脱的人生态度,追求心灵的自由。
同时体会作者隐约委婉的叙事风格。
教学重点和难点:1.感受和理解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
2.理解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教学内容、过程:一、引入。
苏轼在诗中刻画方山子“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是一个怕老婆的形象,方山子真是诗中描写的这样一个不堪的人物形象吗?让我们再从苏轼为他做的传记《方山子传》寻找答案吧。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进入内容学习。
1.生齐读课文。
2.问题一:本文用了什么叙述方法?与一般传记相同吗?(明确:倒叙)3.问题二:用文中的一个词表明作者为方山子作传的原因。
4.(明确:异)5.问题三:方山子的“异”,文中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生活经历、生活态度、行为作风、精神风貌)6.问题四:作者対方山子隐逸一事及价值观持什么样的情感?(明确:赏识)7.问题五:文章的主旨?“不遇”的感慨。
)知人论文:介绍作者的经历。
(课件)四、艺术特色。
(1)奇妙的构思:结构概述:方山子其人,别号的由来。
叙述:他乡遇故知倒叙:一世豪士补叙:放弃富贵议论:类比光、黄异人(对方山子之赞颂)(2)隐约的折射: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
写方山子的不遇,又写自己的诗文被祸,不直言,于是隐约其辞,语多委婉。
小练习。
1.我想对方山子说(用一两句古诗词)例: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说课标 说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0-2012年高考试题分析
名句默写部分
作者 荀子 韩愈 陆游 孔子 年份 2010 篇目 《荀子•劝学》 《杂说(四)》 《游山西村》 《论语》
《蜀道难》 《醉翁亭记》
2011
体裁 散文 散文 诗歌 散文
课标要求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李白 诗歌 欧阳修 散文
2012 《孟子· 告子上》 孟子 散文 《师说》 韩愈 散文 《遇永乐》 辛弃疾 诗歌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必修四 必修五
诗歌与散文 小说与戏剧 新闻与传记 语言文字应用 文化论著研读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安排
主体部分,提供的阅读鉴赏的作品。
每个单元各举一篇 诗歌或散文为例, 带有举例示范性质, 供学生参考鉴赏。 附1.“探究· 讨论”:指点方法,提示要点。 附2. “相关链接”:提供有关背景资料和信息。
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 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 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 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鉴赏方法】 5.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 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 交流体会。【创作实践活 动】
二、说教材
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体系
人 教 版 高 中 语 文 教 材 体 系
注重积累
(朗读、背诵、摘抄、评注)
注重对话
(走进文本、超越文本)
注重专题
(前后勾连,把握重点)
注重读写结合
(赏析与拓展)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策略
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
评论鉴赏文章 读书笔记 作业完成 课堂表现 学习态度
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 趣味、欣赏个性为重点
过 程 性 评 价
评 价 建 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文章,理解诗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多角度探究诗歌主旨。
2.分析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
3.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多角度探究诗歌主旨,并体会诗歌借助意象营造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湘水之神,导入课题湖南岳阳的君山上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竹子,名叫“斑竹”,大家知道它的来历?传说湘君(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娥皇、女英(尧帝的二个女儿)听到丈夫的死讯后追随到沅、湘,因丧夫而落下的伤心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之后二女也投湘水而死。
这一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在民间一直流传。
人们为了祭祀他们,在湘水旁边,由女巫扮成湘夫人模样去迎接湘君,而男巫则扮成湘君的模样在湘水中修盖华贵的房子,迎接湘夫人的到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这一传说人物有关的诗歌《湘夫人》。
二、初涉湘水——整体感知1.听读正音渚(zhǔ) 眇(miǎo)薠(fán) 罾(zēng) 蘋(pín)芷(zhǐ) 澧(lǐ) 澨(shì) 潺湲(chányuán) 葺(qì) 荪 (sūn) 楣薜荔(bì lì)擗(pǐ) 櫋(mián) 庑(wǔ) 嶷(yí)袂(mèi) 遗(wèi) 褋(dié) 搴(qiān) 汀(tīng) 橑(lǎo)2.结合课下注释自由诵读诗歌,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0分钟思考,5分钟讨论———老师解答,齐读诗作):思考1:伫立水畔的人是谁?他在湘水之畔做什么?主要动作和主要事件有哪些?湘君,赴约。
主要动作:登、骋望、远望、观——驰、济、筑室——捐、遗、搴、遗。
难忘那一抹花香--浅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

升了这节课 的高度 ,与高考很好地连接起来 ,让学生 学 习更 有 目的性 和 积 极性 。
2.披 沙拣 金 .含 英咀 华
这 门选修包括古诗30篇 、文言文18篇 ,但一个学 期根本做不到每篇都要精讲 ,如何尽 可能地多讲 ,又 有一定 的成效 ,灵 活多样的形式举 足轻重 。
语文的本质是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唯美的诗文 ,
首 先 从 唯 美 的 导语 人手 ,未成 曲调 先 有 情 ,营造 适 宜
的 氛 围 。 在讲授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时 ,我设计 了这
样一段开场 白:中国是诗的国度 ,中国的历史就是一 部诗歌发展史。从《诗经 》中的“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 到《楚辞》里的“既含睇兮又宜笑 ,子慕余兮善窈窕”, 爱情总是令人向往 ;从《古诗十九首》中的“不惜歌者 苦 ,但伤知音稀 ”到唐初王勃 的“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 沾 巾”,离别 也打上 了时代 的烙 印 ;从宋人笔 下的烟
好的开始是成功 的一半 ,导语至关重要 ,设计可 以多姿 多彩 ,但要注 意两个方 面 :一是文 质兼 美 ,应 用诗般唯美的词句或散文般含蓄隽永 的语言去唤醒 学 生 内心 对 文本 的热 爱 ,方 能 深 入 其 中 ;二 是 要 利 于 学生对本节课诗文 内容或情感的理解 。
二 、万 紫千 红 才 是 春
了’一 份 热 血月干胆 ! ”
同时 ,教师还应高瞻远瞩 ,将有价值 的信息与高 考中的作 文素材相连 ,让生感 到学 习本册选修 的价 值和意义。在讲述推荐作品《一剪梅》时 ,我补 充了一 段与李清照有关 的文字 :
南宋 的江 山在风雨里摇摇 欲坠,残垣断壁里恍 恍惚惚 的是那半声无可奈何的叹息 。除 了叹息 ,又能 怎样 ?平平仄仄 的词调敌不 过背 面苍凉的战场 ,闺词 娇柔 中的相思在 国破家亡里变得残破不堪 。山河 的 破碎 在你 眼中漾成 了深深浅浅 的痛 。时间的烟云里 , 你放不下 的是夫亡 国衰的苦楚 ,觅到的不过是你无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第六单元游沙湖

2、休将白发唱黄鸡:白居易《醉歌》诗:“谁道使君 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 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诗借 “黄鸡催晓”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而苏轼却奉劝大 家“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一种多么从容自信、旷达 乐观的人生情怀!
反其意而用之
从苏轼的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当时怎样 的思想感情?
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 聪明领会超过一般人,用纸给
字,辄深人意。余
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
戏之曰:“余以手
懂得别人的意思。我和他开玩
为口,当以眼为耳, 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
皆一时异人也。”
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 的怪人。”
• 疾愈,与之同游清 泉寺。寺在薪水郭 门外二里许,有王
• 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 泉寺。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
再见
翻译
•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
沙湖,亦曰螺师店。 • 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
予买田其间,因往 相田得疾。闻麻桥 人庞安常善医而聋。 遂往求疗。安常虽 聋,而颖悟绝人, 以纸画字,书不数
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几 亩田,因为去看田地好坏,得 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 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 里请他看病。
作者写庞安常只是为了突出庞安常的个性特点吗?
从作者文中“戏”言可以看到,作者写庞安常,其 实也是在写作者自己。
苏轼在第一部分中写了自己的什么?是怎样 写自己的?
异 和庞安常进行类比
1、庞安常以眼为耳 苏轼以手为口——都是一代异人。
2、庞安常“颍悟绝人”却隐居乡间,只能作一村医 苏轼曾被仁宗皇帝夸赞为替儿孙寻得的“相才” , 又诗文绝世,却一生不幸,贬居僻远——拥有相同 的境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中国古代诗 歌 散文欣 赏课 的教 学 策略
熟 赵 遂香
在执 教 “ 国古 代 诗歌 散文 欣 中 赏”这 门选修课过程中,为落实新课 界里,使情操的陶冶寓于审美享受之
中,可谓一举多得 ,效果明显。
改精 神,我依据本课程的课程 目标及 特点努力改进教学方式方 法 , 进行 了 以下一些有效 的探究与尝试 。
人》 配上几首流行歌 曲的曲调 ,并将
它们 串起来。之后她们还 自 了李煜 创 被俘后的小品剧,再现 当 沦为阶下 年 囚的君王的凄苦境地。
达到 “ 以练代讲”的 目的。 而我把 《 庖丁解牛》 列为精讲篇 目,从对庖丁 的语言 、动作 、神情 、 心理描写及 与其他厨师的对比等方面 带领学生一步步深入了解庖丁的形象 特点 、他独到 的 “ 解牛经 ” ,从 而循 循善诱 ,让 学生 明 白文本 的思想 内 涵。 目的在于通过这样 的鉴赏分析使 学生掌握鉴赏散文人物形象 的基本方
意境。结果显示 ,学生的创造力超乎
幅 已经完成的 “ 春江花月夜”粉笔
画,山水相间,明月 当空,完全将诗
中的意境展现出来,创意非凡,赢来 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第四组 以配乐朗诵和情景剧 的形 式为大家重现 了 《 琵琶行》 中琵琶女 与白居易的相识过程 ,最出人意料 的
是扮 演 琵琶女 的女 孩用 琵琶 演奏 了
一
.
二. 因材施教 , 用心取舍 针对这门选修课容量大 、课时紧 等 特 点 ,我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注 重 因
“ 材”施教 ,即对教材 的处理因 “ 文” 制 宜 ,用心 取舍 ,做 到 “ 略 ”得 详
创设活动 。激发 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在教学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二单元教学设计(6课时)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2、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诗歌的意境。
4、让学生在品味诗歌的过程中受到健康情感的熏陶。
单元教学重点:1、捕捉意象,感受意境。
2、学习作者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
主要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单元知识总括本单元主要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像,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所谓“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像世界。
要品味、感受意境,需要注意几点:1. 要“沉浸其中”,暂时忘掉周围的一切,对外界的各种因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个想像的世界中。
2. 要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在想像中让自己进入到诗人用文字勾勒的场景中,去感受、体会,从而与诗人取得共鸣。
有些诗歌写的不是生活中的实物、景色,而是一些神奇的传说和光怪陆离的景象,或者本就是存在于诗人想像中的物象和景象,这种境界是读者从未体验过的。
我们仍然需要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力求与诗人取得共鸣。
因为传说也好,诗人的想像也罢,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而来的,是现实生活的曲折反映。
我们只有充分发挥想像和联想,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尽量构想诗人描绘的奇幻世界,从而获得对人生、自然的新认识。
这就是“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简而言之,就是根据我们在想像中勾勒出来的诗人描绘的意境,触景生情,去感受、体会处于这样的意境中自己萌发的情感,从而推想诗人的情感。
具体阅读一篇作品时,我们还要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不同的欣赏方法。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电子版教师用书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单元说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运用“以意逆志”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意旨。
二、引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意旨。
单元说明创作诗歌,工夫在诗外;欣赏诗歌,同样工夫在诗外。
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从根本上说,最要紧的是从整体上丰富文化素养和生活经验,培养想像、联想能力等,然而这不是语文一门学科单独所能完成的任务。
领悟欣赏诗歌的一些规律,把握欣赏诗歌的一些方法,对于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也有重大的作用,而这是语文课应该而且可以完成的任务。
因此,这个单元把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意旨,切合实际地定为教学目标。
当然,欣赏这个单元的诗歌,可以从多种角度入手,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
教学目标中规定“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只是适应教学需要,无意规定欣赏这个单元诗歌只能用这两种方法。
学生完全可以从实际出发,该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
“以意逆志”中的“意”“志”“逆”三个字十分重要,对它们应有正确理解。
“意”,有人认为是作者之“意”,也有人认为是读者之“意”。
后者的看法更合理些。
“志”,有人认为是作者之“志”,也有人认为是作品之“志”,还有人认为是“记载”的意思。
这三种意见并无本质的不同,都可以视为作者或作品所表达的原意。
“逆”,有三层意思:迎受、接纳,考证、探究,追溯、反求。
总之,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读者以“己意”去“逆”作者作品之“志”,在这个过程中,读者既没有完全抛弃自己“现在的视域”,也没有把理解对象“初始的视域”简单地纳入自己“现在的视域”,而是把这两种不同的视域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全新的视域,从而得出带有自己个性的对作品的诠释。
不难看出,“以意逆志”的欣赏方法,既要尊重读者的主体意识“意”,又不能背离对作者作品之“志”,并把欣赏过程看成读者之“意”与解读对象之“志”,通过“逆”的方式相互交融而建构新意义的过程。
这种欣赏方法是具有科学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写指导思想
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出发,在诵读中感受和体
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挖掘作品的丰富内蕴 和深层意义,探求古代经典所蕴涵的传统文 化精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初步鉴赏能力 和艺术审美情趣。
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目录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内容和主 旨)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意象和意 境)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涵咏诗韵(声韵和情 感)
5、鼓励:对有兴趣尝试诗歌散文 创作的学生应给予鼓励。 6、实践:应重视作品阅读鉴赏的 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 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 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
7、内容: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统一答 案,也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 知识。 8、活动:提倡举办诗歌散文朗诵会, 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积极向 校内外报刊投稿。学习诗歌的戏剧化方 法
5、创作实践要求
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 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 会。
(实践尝试,重在过程)
(二)诗歌与散文(人教版)内容与选择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浙江省选修选择
将选修模块分为三类: 选修ⅠA、选修ⅠB、选修ⅠC。 必修的模块和选修ⅠA的模块为列入高考命题范围的模块, 选修ⅠB是为保证学生每学年在每个领域都必须获得学分而 修习的模块 选修ⅠC是学校视条件开设供学生选择修习的模块。 选修ⅠA的3个模块如下:
黑龙江省的选择
全省学校统一开设,学生必须从中选择的 模块,4个模块如下: 文学类文本(二选一)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实用类文本(二选一) : 《新闻阅读与实践》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
(三)新课标 “诗歌与散文系列”教学建议
1、精选:本系列课程,应在一定阅读量的基 础上,精选重点,鉴赏研读。 2、帮助1: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 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 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3、帮助2: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 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 对作品的理解。 4、帮助3: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 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 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F.探究 :指探索和求新,是在识记、
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 的能力层级。(主要在诗歌和现代文中)
教 材 和 教 学
中 国 古 代 诗 歌 散 文 欣 赏
一、教材内容
二、编写说明 三、怎么考 四、怎么教 五、教、学、考、练的统一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理解散文
的形象性)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把握散文 的逻辑性和抒情性) 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体会 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
二、编写说明
编写特色:主要以诗歌散文鉴赏方法
贯穿 诗歌之部:诗旨—诗境—声韵 散文之部:形象和文辞—思想和情 感—生活和体验
鉴赏力不是靠鉴赏中 等作品而是靠欣赏最 好的作品才能养成。 ——歌德
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 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1.鉴赏重点在作品,而不在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 2.重点应放在探索作品的意蕴和艺术魅力方面
3、古诗文阅读鉴赏要求
1、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言文字应用”系列的《语言文字应用》 2、语文出版社出版的“文化论著研读系列”的《〈论语〉选读》; 3、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说与戏剧系列”的《外国小说欣赏》。
选修ⅠB的2个模块推荐如下: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选修ⅠC的模块为选修ⅠA和选修ⅠB之外的其他选修模块。 选修ⅠB和选修ⅠC的模块可以在高三学段完成。
(四)“诗歌与散文系列”的 过程评价
评价分读、写两方面。 读:一看阅读积累,即看学生读了多少 诗文;二看读得怎样,即以审美能力为 评价重点;三是用具体的成果评价。 写:(评价诗文的评论和创作) 一看参与态度,二看成果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标准实验区《语文考试大纲》 (终结性评价)
列
人教版教材和教学
山东临沂 郭士丰 QQ:165050660 guoshifeng@
每个人都是一根蜡烛, 既然你被点燃了, 就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 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 世界却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
交流内容
一、 “诗歌与散文系列”概述 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与 教学 三、《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与 教学 四、课例播放,互动交流
(一)新课标 “诗歌与散文系列”课程目标
1. 阅读鉴赏总体要求:
逐 层 提 升
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 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鉴赏的基本能力
识 记 分 析 综 合 评 价 探 究
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 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1)读懂。浅易——不太艰深 (2)背诵。不刻意追求,但要有心插柳 (3)积累。
4、诗歌散文的鉴赏方法
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 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 术特性, 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 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一、 “诗歌与散文系列”概述
1、 “诗歌与散文系列”课程目标 2、 人教版系列模块 3、“诗歌与散文系列”教学建议 4、“诗歌与散文系列”的评价
课标设计五个选修系列,实际上是 按照四种基本文学体裁构思的。 诗歌与散文系列是必修、选修联系 最为紧密,是学校最有条件开设的 选修课程。